日本社会主义运动史(3)

发布时间: 2021-05-13 18:42:2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7

三、反抗迫害的不屈斗争(心怀社会主义理想的平民社)1、丰富多彩的平民社活动以开展反战运动和社会主义启蒙宣传活动为中心的平民社的斗...

日本社会主义运动史(3)

三、反抗迫害的不屈斗争(心怀社会主义理想的平民社)

1、丰富多彩的平民社活动

以开展反战运动和社会主义启蒙宣传活动为中心的平民社的斗争是丰富多彩的。根据1904年(明治37年)12月25日《平民新闻》第五十九期的统计,平民社创立一年间的活动情况如下:

▽《平民新闻》总发行量为20万份。《平民新闻》(通常是小报,八页)的平均印刷量为每周4500份,其中3000份是卖给销售商的,1300份是直接阅读的。根据日本警视厅的调查,全国社会主义者的人数在三府一道四十一县约有3000人,这与《平民新闻》的发行量大致一致(荒畑寒村《平民社时代》)。

▽《平民文库》8种,销售总数为1万5270册。

《平民文库》以欧美的文献翻译为基础,以编纂了社会主义的通俗读物(《社会主义入门》、《数百年后的新社会》,《理想国》、《ラッサール》、《马克思》等等)为中心,种类最终达到了十余种。木下尚江在《每日新闻》的连载小说《火之柱》、《良人的告白》也被其收录,这也是最畅销的。

▽社会主义和普选的宣传单共4万张。

▽集会数120次。

其中,演讲61次(东京44次,地方17次),社会主义研究会30次,社会主义妇女演讲会13次,茶话会以及其他20次。

▽地方游说40多次。

▽社会主义传道。

所谓社会主义传道是将当时使用的小型牛奶配送箱车漆成红色,把《平民新闻》和《平民文库》等出版物和传单堆在里面,打着“社会主义传教”的旗子,在沿途的城市、农村进行书籍等的销售,并吸收社会主义协会成员,组织普选请愿签名等宣传活动,吸引了许多青年尝试了。

其中最著名的是1904年秋天由小田赖造和山口义三实施传道,他们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从东京到下关,走完了1200公里。虽说不使用“宣传”一词,而使用“传道”一词是基督教社会主义的残余,但他们不顾警方的阴险的妨碍和字面意义上的被人丢石头赶走,坚持进行这个活动,正体现了平民社的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想所怀抱的热情,也是其革命性的气概和殉教者的自我牺牲精神的象征。该活动的全貌在荒畑寒村所著的《社会主义传教行商日记》中有所体现,他自己也曾以18岁的年纪试着前往东北地区传教行商。

以上这些活动的结果,就是以《平民新闻》读者为中心的地方社会主义团体在日本各地诞生,大大小小共计40多个。

在微薄的势力和贫乏的资金下,平民社的人们在一年内完成了这么多的活动,这实在令人惊叹。由于财政困难,2004年5月以后平民社的专职职员被取消了工资,但他们却固守在平民社,继续着他们的活动。

2、《平民新闻》的废刊以及后续报纸《直言》

平民社的斗争和影响力的扩大给统治阶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政府的镇压也日益激烈。

1904年11月6日的《平民新闻》第52期刊登了一篇批评教育的特刊,刊登了几篇论文,其中有石川三四郎的《告小学教师》。石川在书中攻击了国家主义教育,揭露了教师的恶劣待遇,呼吁教师们团结起来参加社会主义运动。政府认为该论文构成朝宪紊乱罪(侵害国家存在的基础制度),决定禁止《平民新闻》的发行,并起诉了编辑兼发行人西川光二郎和印刷者幸德秋水。

11月13日的《平民新闻》第53期正值创刊一周年。为了纪念这一期,平民社计划全报刊登幸德秋水和堺利彦共同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共产党宣言》最初的日译本,实际上包括译者在内,在此之前没有人读过。然而,翻译这篇文章的第53期也被禁止发售,这次西川、幸德、堺,三人都被起诉。另外,作为纪念活动之一的游园会也被禁止。16日,社会主义协会(片山潜在1903年末赴美后,社会主义协会总部也转移到平民社,两者融为一体进行活动)还被要求解散。

第52号的诉讼判决是1905年1月11日下达的,判决监禁幸德秋水5个月, 西川光二郎7个月,分别罚款50日元,禁止《平民新闻》的发行、没收所有的印刷机。

《平民新闻》坚决反对政府的审判和釜底抽薪(兵糧攻め),并坚持“反战论”的立场。但是,在不可避免上诉驳回的情况下,这种对抗也其到了极限。他们认为,与其被政府禁止,还不如自行停刊,因此决定以1月29日的第64期为最后一期。

终刊效仿马克思的《新莱茵报》,全刊红印,还挂着弗莱里希拉特的诗“告别!但不是永久的告别。他们杀不死人的精神”。

幸德秋水在平民新闻的终刊中这样写道:“啊,平民新闻的一生正式短暂而充满波折,创刊的那时,谁也没有想到会有如此的波折,真是独座剪烛终刊辞,天高夜长,风气萧索。”(ああ、我が平民新聞、短くして且つ多事なりし生涯よ、誰か創刊の当時において、しかく多事にして、しかく短き生涯なるを思わんや、独座燭を切って終刊の辞を草すれば、天高く夜長くして風気蕭索(しょうさく)たり)

幸德的“终刊辞”一如既往地悲怆,但在平民新闻下周的定期发行日,《直言》周刊以“本报是日本社会主义的中央机关”的大字正式宣布为《平民新闻》的后继报纸。编辑、撰稿人员和报纸的体裁完全一样,只是《平民新闻》改名为《直言》。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2月末,主编幸德下狱后,《直言》的文章就没有那么精彩了。

在这一时期的报道中,引人注目的是关于俄罗斯工人人民的革命,即1905年革命的报道。《平民新闻》终刊号以“俄国革命之火”为题,详细介绍了一星期前(1月22日,俄历1月9日)发生的“血色星期日”事件(由僧伽蓬率领的2万工人人民为了向沙皇请愿而前往冬宫时,军队开枪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事件,成为1905革命的开端)。《直言》继续报道了这一事件,并登载了从普蒂洛夫工人总罢工,到战舰波将金号的叛乱的革命起义的一系列事件,每期都登载了革命爆发的俄罗斯的现状。他们心系俄国工人人民的斗争,并期盼他们的胜利。

平民社确实抱有很强的国际主义色彩,但是,他们并不清楚俄罗斯的革命运动的内部细节。别说俄罗斯社会民主党的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分裂, 他们就连社会民主党和社会革命党的差异都没有认识。

3、日俄战争的结束和平民社的解散

在这一时期的不得不提到的另外是一件事是日本社会主义者的第一次选举。东京市的众议员田口卯吉去世后,将于5月举行补选,平民社推举木下尚江为候选人进行选举。

木下尚江的政见是建立作为实行社会主义施行手段的普选制度,但由于政府粗暴干涉选举,既不允许散发传单,也不允许举行政见发表演讲会。即使召开演讲吸引了数百名听众,警察也会立刻制止演讲,以至于愤怒的听众和警察发生了肢体冲突。此外,罚款和没收印刷机的赔偿也使得平民社得财政雪上加霜。而且由于是限制选举,每百人中只有1人(总数约1万7000人)有投票权,木下尚江的得票只有32票(得票率0.2%)。但是平民社的人们依然意气风发地说:“这不就是社会党的建立吗?”(これ、あに厳然たる社会党の樹立に非ずや)(5月21日《直言》第16号)。

6月,在美国的斡旋下,日俄两国开始和谈。不仅是革命之火熊熊燃烧的俄国,就连日本也已经没有余力继续进行战争。在罗斯福总统的调停下,两国和谈进展一日千里。和会于8月10日在美国朴次茅斯召开,日本获得了韩国和满洲的利益、大连和旅顺的租借权、俄国割让库页岛南半部、以及沿海州的渔业权等,但并没有得到一分钱的战争赔款。

因此,反动派“反对屈辱讲和”的呼声日益高涨,9月5日在日比谷公园召开的由“对俄强硬同志会”主办的“反对和谈大会”演变成了焚烧政府报社、警察局、电车等的暴动。6日晚,政府在东京府下达了戒严令,要求反对讲和以及批判政府的报纸一定时间内一律停止发行(《朝日新闻》14日、《读卖新闻》11日等),唯独《直言》无限期停止发行。

万事休矣。平民社在等待西川出狱后,决定停刊《直言》并解散平民社。10月9日,70余名成员在平民社举行了悲痛的解散仪式。在这里,其革命性的反战斗争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但是,作为日本第一个公开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组织,平民社的时代终究还是落幕了。

就这样,平民社在政府的镇压以及财政困难下,以山穷水尽的形式被迫解散,然而,平民社的解散并不仅仅是因为镇压和财政困难等外在因素。其中也存在着不可避免解体的内在因素。

主导平民社的是以幸德秋水等自由民权左派为首的唯物论派社会主义者。但是,内部却有从基督教社会主义者到单纯的人道主义者、博爱主义者等各种各样倾向的人。他们并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团结在一起,充其量只是有以社会主义的抽象理想和为实现这一理想而争取普选制度的共同认识。而使他们团结一致的纽带只有坚决反对日俄战争的反战立场而已。

然而,日俄战争的结束却解开了这条反战的纽带。一旦失去了团结平民社的这一几乎唯一的纽带,他们就会按照各自原本的倾向和色彩进行分离,这也是自然的趋势。事实上,在平民社解散一个月后,木下尚江、石川三四郎等基督教社会主义一派就创办了《新纪元》杂志,接着西川光二郎、山口义三等唯物论派发行了《光》杂志。日本的社会主义运动分裂成了两个阵营。

平民社的时代随着日俄战争的爆发而拉开帷幕,又随着日俄战争的结束而落幕,这绝非偶然。

本文标题: 日本社会主义运动史(3)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4061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彼岸花开:如龙,气吞万里(5)残局丁彦皓(可信财商):中美安克雷奇对话仅意味着中国对美关系的“形式”改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