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一

发布时间: 2021-05-13 10:42:0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4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孙子兵法一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重点翻译:

战争是国家大事,关系着生死存亡,不能不重视。

需要通过五方面去研究它,才可以了解情况,这五方面如果都很了解就可以取胜,如果不了解就不会取胜:

1、道,即君主和民众的想法是否一致,是否得人心

2、天、天气季节自然变化

3、地、地势位置关系攻打的难易程度

4、将、将领是否有智慧、信用、仁义、勇敢、严格这几个素质

5、法、军令规章制度和内部支撑是否到位

了解以上五方面之后需要对比分析,了解自己取胜的概率,判断输赢:

1、哪个君主更得人心

2、哪个将领更有能力

3、天气和地势对谁更有利

4、哪边军纪贯彻更到位

5、哪边士兵更多更强壮

6、哪边练兵更熟练

7、哪边更赏罚分明

用兵需要有自己的诡计和谋虑:

能打要装作不能打;要打近处装作打远处;打远处装作打近处;用小利引诱他;内部乱了要趁机攻打;力量充足要防备他;力量强大要绕着走;要挑逗他让他发怒;谦卑要让他骄傲;安逸的时候要让他累起来;内部团结要用挑拨离间;要在他没有防备的时候攻击他,出乎他的意料!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盾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重点翻译:

打仗需要千万的军马车辆,而且还要千里运粮,前后的费用包括使节费用,修缮装备的费用,一天千万黄金,才能出征。

这种庞大的军队出战,久了士兵就没有锐气了,装备也耗损,最后攻城自然也就没有力气。长久的出征会让国家费用紧张,到时候别人趁虚而入,也无力抵抗。因此用兵追求速战速决,没有听说拖着打仗还能对自己国家有利的。知道出征的好处,也必须知道出兵的坏处,善于用兵的人,出征之后粮食不需要国家在运输了,直接拿敌国的,兵将也不需要再次出征。

为什么国家打仗费钱主要原因就是运输,远道运输越靠近军队的地方物价越贵,老百姓花出去的钱越多,因此好的将领应该是知道从敌国拿粮食。

激励将领去攻打城池,拿到物资,需要鼓舞士气,比如拿到战车的人,先拿到的就先奖赏他。把敌方的旗帜换成我们的旗帜,善待俘虏为己用,也可以壮大自己的队伍。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具器械,三月而兵成;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为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难,是谓乱军引胜。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者胜,知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重点翻译:

打仗讲究方法的,总的来说,让敌人完整降服是最好的,其次才是打败他,哪怕百战百胜,也会伤亡很多,不打仗对方直接就头像是最好的最高明的方法。

因此用兵最好的方法是破解对方的计谋,其次是瓦解对方的阵营,再次是打败对方,最不好的方法就是攻城。因为攻城需要造车三个月,士兵还要爬墙,死伤1/3都可能攻打不下来,因此这招最好不用,不损耗一兵一卒,使用计谋完胜,士兵不会因为受挫而影响士气的胜利是最好的取胜之道。

用兵之法,如果有敌人10倍的兵力,直接包围他;五倍的兵力就进攻他;两倍的兵力就设计战胜他;同样的兵力就想办法分散他;比他兵力少就要避开他,不跟他打,如果硬打只会被擒。

将帅的谋虑周密对国家有帮助,有缺陷对国家就有危害。三种情况下会危害国家:不该打的时候硬打,该打的时候撤退,会束缚军队;不懂军中事务还要管理军队会让将领疑惑;不懂军队谋略还干扰军队的,会让将领疑惑。让将领疑惑的时候军队内就乱套了,就给了敌人可乘之机。

因此知道胜利,可以预测胜利的方法有五种:能判断能不能打的可以胜利;知道不同人数打法 的能胜利;军队上下一心能胜利;有准备对无准备的时候能胜利;将领能干君王不随意干预的可以胜利。

因此: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双方情况都了解,不会输,知道对方不知道自己,一胜一负,不了解对方,也不了解自己必输。

本文标题: 孙子兵法一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4055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八王之乱10-祸起萧墙(9)中国文化,世界历史21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