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鸣犊街道塔山村

发布时间: 2021-05-06 22:53:4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6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位于风凉原中库水岸畔,南靠终南山,北邻汤、库二水交汇处嘴头村。现在塔山村已有...

【长安村落】——鸣犊街道塔山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风凉原中库水岸畔,南靠终南山,北邻汤、库二水交汇处嘴头村。现在塔山村已有161户,678人,640多亩地。

600多年前从山西大槐树下来了李姓兄弟三人,在此建起三个砖瓦窑,以烧砖瓦为生。又在塬畔挖了好几孔窑洞定居下来。兄弟三人娶妻生子,人口逐年增多,形成了一个小村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兄弟三人把村子分成南、中、北三份,各居一份。至今村里还是把村南称南份,村中称中份,村北称北份。

风凉原长约7公里,中部宽约4公里,故而又叫八(华)里原。海拔600—700米,塔山村靠塬而居,多次遭遇滑坡,古人称其村为塌山村。后人觉得“塌”字

不太吉利,才改名为塔山村。

村北有一个古庙叫移山庵。据说八里原上有一个庙因滑坡倒塌下来,村中的人担心滑坡事件再次发生,修此庙以求神灵保佑。村子南北走向,南宽北窄,为使其南北平衡又在北边修了一座无量庙。

新中国成立前,全村仅有64户、320多人。住土窑洞,连院墙都没有。走的是羊肠道,吃水得从塬下面的泉里往上挑。人们都说:塔山村靠的是塬,吃野菜没有盐。塔山村没院墙,长虫盘在锅盖上。村民为维持生活只好给地主扛长工、打短工或者跑南山(就是从城里买些盐、糖等生活日用品担到山里去卖)。路途遥远来回得四五天,若逢雪雨天就得住店等到天晴才能走,叫纳窝子。在这段日子,家里的老婆孩子就得断顿饿肚子。

尽管生活拮据,还常常遭遇到土匪抢劫。为自卫保安,以李志杰为首组织起武术队。李志杰倾其家产刻苦习武,武功超群,担任武术教练,队员增加到20多人。李志杰先后参加过省市武术比赛。1957年参加武术比赛荣获一等奖。20世纪70年代被8150部队请去当武术教练,官兵评价颇好。

新中国成立后村民们的生活日益好转。平整土地,兴修水利。在下放干部梁继宗(西安市第二商业局副局长)的带领下,把去塬上的陡坡路拓宽修缓了。还整修了村北通往嘴头的一条土路。

20世纪80年代,土地包产到户,精耕细作,科学种田,粮食产量大增。稻田面积最大,所产的大米颗粒饱满,闻着香吃着更香,远近闻名。留足口粮,剩余部分销售于省城外。莲菜地300多亩,莲大藕肥,送往市场供不应求。

1987年,村民们告别凄惨荒凉且时有滑坡危险的古老窑洞,在塬下盖起居民点。排排楼房整齐划一,条条水泥路宽阔平坦,大约4000多米,路灯没有死角。自来水通往各家各户。

1990年,重修上塬的生产路,把窄而陡的坡路修得宽而缓。后又同段村、晓村共同修建了通往鸣犊的公路。交通方便了,经济也繁荣起来,出外打工的、搞企业的人多了,还有当老板的,搞副业的。

(时任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强来到塔山村慰问群众)

现有健身活动场所,活动器材齐备。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等。计划修建垃圾台、排水渠,并设想美化村庄,绿化水坡,繁荣河道。在山坡地搞生态园林,栽花种草,培育果树林。在河道修建100亩地的人工湖,鱼塘开放垂钓。扶助村民搞大棚菜。

本文标题: 【长安村落】——鸣犊街道塔山村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3971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葛兆光: 怎能妄称只有儒家代表中国传统? | 文化纵横邓小平长子邓朴方,北大跳楼致终身残疾,余生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