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考古发现的古文字合集之类的文献

发布时间: 2021-04-19 12:07:2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1

我想学习学习古文字,需要文献资料,给位来帮忙哈我会依据发送内容的喜欢度追加10-50分,邮箱zk174874249@qq.com...

有没有考古发现的古文字合集之类的文献

我想学习学习古文字,需要文献资料,给位来帮忙哈

我会依据发送内容的喜欢度追加10-50分,邮箱zk174874249@qq.com,数字段也是QQ号
已发,请查收,希望能帮到你,多多给点悬赏分吧,急用的话请多选赏点分吧,这样更多的知友才会及时帮到你,我找到也是很花时间的
哦,这个嘛,我试试哦!
。。

在中国山东发现的什么文献,是比甲骨文还要早的文字?

在一个国家的文化文明里,文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正因为有了文字,更多的历史文明才能被传承至今。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很多人都知道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但是在山东莒县却发现了一种比甲骨文还要早的文字,这就是日月山大口尊。

莒县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也为孕育出日月山大口尊打下了基础,在民间的顺口溜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莒县有三宝,羊汤、银杏和苏老”。这位苏老就是发现日月山大口尊的人物,1973年发现的大墓葬群就是在他洗手的时候洗出来的,事情是这样的,苏老是莒县文化馆的老馆长,有一天他在陵阳河边洗手的时候,摸到了一片陶瓷片,就是这小小的一片陶瓷片,才使考古人员发现了这一系列的墓葬群。

1960年的春天是异常干旱的一年,莒县的老百姓日夜期盼着下雨,在初夏时节不下则已,一下就下了个痛快,莒县下起了暴雨,而暴雨又引发了山洪。这场洪水冲出了日月山大口尊,在洪水中冲出了三个大的陶瓷罐,在这些陶瓷罐上刻了一些非常奇怪的文字。

这几个陶瓷罐的形状非常的奇怪,形状就像大炮弹一样,当地的老百姓都说这是洪水冲出来的大炮弹。所以从外形上来看,这应该是不是日常的生活用品,而是一种可以代表身份的陪葬品。在当时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的欠缺,被洪水冲出的大陶罐就一直被搁置了,1971年在北京的故宫举办了出土文物展,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博物馆的工作才开始慢慢复苏。


这场文物展真可谓是让人大开眼界,数不尽的国宝文物展现在了大家的眼前,苏老得知这次文物展以后非常的兴奋,只身一人带着数百斤重的大陶罐去往了北京,没想到在这次宝物荟萃的展览中,这三个“大炮弹”吸引了专家们的目光。

吸引专家们的并非陶罐的本身,而是陶罐上奇怪的刻字,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只以为是一些简单的刻画,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惊奇的发现这些竟然是一些非常早期的文字,如果要追溯起历史来,想必比甲骨文还要早许多。

陶罐上的文字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在安徽,南京,诸城都发现了类似的文字,这让专家们十分的兴奋,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符号呢。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专家得出这应该是某一地区人们通行的信号,古语有云“山上有明月,月上有太阳”,由此看来陶文极可能是氏族部落的标志,专家给这些文字信号命名为“日月山”。

文字在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重要标志,此文字一经发现,在历史考古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直接把中国的文字历史向前推动了一千多年,不得不令人兴奋。

目前还有没有无法破译的中国古代文字?(详细点!)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可是,据史书记载,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文字应该是甲骨文,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而甲骨文最早是由郭沫若辨认的,至今仍然还有许多甲骨文没有辨认出来,可以说甲骨文使我们华夏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所以以后发掘和考古那些甲骨文甚至是其他没有发现的文字,就落在我们这一辈的肩上。
甲骨文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但是前段时间宁夏发现了比甲骨文还要早的文字 \在宁夏中卫大麦地发现的大量独立岩画群中,发现了比甲骨文还要早几千年的我国最古老的图画文字。目前,该研究成果已经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文字专家刘景云先生考证审定,并最终认为,大麦地岩画中的发现有可能改写中国的文字史。 宁夏卫宁北山地区大麦地岩画带遗存数量惊人的史前岩画,其早期岩画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2万年左右。经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岩画专家的普查和研究,宁夏中卫大麦地有3172组8453个岩画个体图形,内容包括日月星辰、天地神灵、狩猎放牧和舞蹈祭祀等。岩画专家采用丽石黄衣测年得出早期岩画距今1.6万年—1万年之间,岩画中的图画文字经近两年的实地考察和大量的研究考证后,最终经上海古籍出版社甲骨文专家刘景云考证审定。 大麦地岩画区及其毗邻地区,还遗存有石器时代的石器、陶片等。这说明,原始社会时期的大麦地,是古代人类居住、活动的聚集地区,是他们举行祭祀仪式的朝拜圣地。研究表明,大麦地岩画区内图画符号是我国原始文字,有许多象形与抽象符号已具备了古老文字的要素。其主要依据是:这些象形符号具有中国原始文字的基本象形形态,在大致同时期的陶文符号和后来的甲骨文中可以找到相近的形象;由两个以上的象形符号组成的复合体,已基本具备了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等构成文字的要素。更为关键的是,这种象形符号在大麦地岩画中绝非偶然和孤立,而是呈星状分布。 据国际岩画委员会委员、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岩画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祥石介绍,在大麦地岩画个体图形中,已经发现有1500多个图画文字,其中能识读的图画文字只有一小部分,绝大部分还不能识读。/ 世界上:“楔形文字”这个名称,是英国人取的,叫cuneiform,来源于拉丁语,是cuneus(楔子)和forma(形状)两个单词构成的复合词。这个名称表达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字最本质的外在特征,其实楔形文字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字一样,经历了从符号到文字的发展过程。 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的一大发明。苏美尔文由图画文字最终演变成楔形文字,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才告完成。 考古发现已经证实,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最初的文字外观形象并不像楔形,而只是一些平面图画。显然,被后世称为楔形文字的美索不达米亚古文字,正是起源于图画式象形文字。考古学家曾在乌鲁克古城发现了刻有这种象形符号的泥版文书,经考证时间是公元前3200年左右。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记载。这种文字写法简单,表达直观。有时复杂的意思和抽象的概念就用几个符号结合在一起来表达,如把“眼”和“水”合起来就是“哭”,“鸟”和“卵”两个符号合起来就表示“生”等。这种文字是象形的。假使要表示复杂的意义,就用两个符号合在一起,例如“天”加“水”就是表示“下雨”;“眼”加“水”就是“哭”等。后来又发展可以用一个符号代表多种意义,例如“足”又可表示“行走”、“站立”等,这就是表意符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要表达的事物愈来愈复杂、抽象,原始的图形越来越不适应人们的需要。于是,苏美尔人对文字进行了改造。一方面是简化图形,往往用部分来代表整体;另一方面增加了符号的意义,比如“足”的符号除表示“足”外,还能表示“站立”、“行走”的意思,“犁”的符号除表示“犁”外,还可以表示“耕田”和“耕田的人”的意思。这样,象形文字就发展成表意文字,即符号意义不直接由图形表达而是由图形引申出来。 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苏美尔已发展为表词音节文字,即用发音符号代替表意符号,同声的词往往合用一个字符,一个符号也可以表示一个声音,例如“星”这个楔形字,在苏美尔语里发“嗯”音,如果用来表示发音的话,就与原来的“星”这个词的含义没有关系了,只表示发音,这就是表音符号。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从公元前3000年起,苏美尔连年征战,统治者为给自己歌功颂德,记述征战过程的铭文逐渐增多,这时常常会碰到一些专有名词,如攻占的城市以及统治者的名字,为把它们区别开来,就开始使用发音符号,发音符号比表意符号又进了一步,一是符号的数目减少了,二是发音符号还可以表达图形符号无法表达的介词、副词、小品词及词格、词首、词尾等文法和语法结构。这样表达的语句的意思就更加确切。经过这些变化,苏美尔的文字体系逐渐完备。苏美尔人在简化象形符号的过程中,开始逐渐用楔形符号代替象形符号,最终创立了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的文字最早是写在泥板上。在泥板上印刻,因此只适合书写较短的、直线的笔画。由于书写时用芦苇角或木棒角按压,在按压的地方印痕较宽、较深,抽出时留下的印痕则较细、较窄,这样,这种文字符号的每一笔开始部分都较粗,而末尾部分都较细,就像木楔一样,“楔形文字”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楔形成为文字的标准字型后,以后在石块上刻写,也同样刻成这种形状。 最初楔形文字是从右到左自上而下直行书写的,这种书写方式的缺点是已写好的字符往往被刻字的手抹掉,后来就把字形侧转90度,改成从左到右的横行。 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是对世界文化的杰出贡献。苏美尔语的语言体系独一无二,在字汇、文法及句法构造上自成一格,与后来属闪米特语系的阿卡德语以及巴比伦语、亚述语有很大不同。但到底应该把它归并到哪个语系,至今还没有学者能够解决。因此,苏美尔语同苏美尔人一样,其归属至今仍是个谜。而且,苏美尔语存在时间比较短暂,在巴比伦王汉谟拉比执政后便成了死语,不再通用。只有祭司们在举行宗教仪式时使用,颇有些类似拉丁语。 公元前第三千纪末期,属于闪米特语系的阿卡德语取代了苏美尔语。阿卡德人在吸收以苏美尔人的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和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楔形文字体系。后来的巴比伦语和亚述语,主要是在阿卡德语基础上完善的。 楔形文字传播的地区主要在西亚和西南亚。在巴比伦和亚述人统治时期,楔形文字有更大的发展,词汇更加扩大和完备,书法也更加精致、优美。随着文化的传播,两河流域其他民族也采用了这种文字。公元前1500年左右,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已成为当时国家交往通用的文字体系,连埃及和两河流域各国外交往来的书信或订立条约时也都使用楔形文字。后来,伊朗高源的波斯人由于商业的发展,对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进行了改进,把它逐渐变成了先进的字母文字
有,西夏的文字,被蒙古灭掉以后,西夏文字就淹没在历史之中了,现在还没能破译。
有。例如巴国文字,吐火罗文。
还有很多甲骨文都没办法破译。由于年代远久,也有些是被风化了的文字

考古文献和考古有什么区?

考古表示古代遗存中(尤其是原始社会)所观察到的共同体。考古,是通过田野考古的手段获取的考古资料,我们采用的是地面踏勘与试掘相结合的方式。文献,指关于当时社会背景的相关文字记载,主要体现在方志、族谱与墓葬碑文中。
本文标题: 有没有考古发现的古文字合集之类的文献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3696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传统文化中的“大传统”与“小传统”本科应用化学想跨考科技考古,求推荐院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