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时间线整理(十一)

发布时间: 2021-04-17 20:53:2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7

本人为了写一篇小文(其实已经写过去了,所以后面就快速收个尾就好了)所查的资料,主要来源于百度百科、网络资料及《一读就懂的世界史—...

英国历史时间线整理(十一)

本人为了写一篇小文(其实已经写过去了,所以后面就快速收个尾就好了)所查的资料,主要来源于百度百科、网络资料及《一读就懂的世界史——英国》,本人并非研究英国历史的专家,欢迎大家指出我所整理的时间线中的错误,谢谢!

题图为雅克-路易·大卫绘制油画《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展现的是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拿破仑率领4万大军,登上险峻的阿尔卑斯山,为争取时间抄近道越过圣伯纳隘道进入意大利的情景。

前一篇:

Bat特白:英国历史时间线整理(十)zhuanlan.zhihu.com图标

乔治一世(英语:George I,1660年5月28日—1727年6月11日),名乔治·路德维格。德意志汉诺威选帝侯(1698年—1727年6月11日在位),汉诺威王朝的首位英国及爱尔兰国王(1714年8月1日—1727年6月11日在位)。

1714年,54岁的乔治一世继位,成为汉诺威王朝的第一位国王。由于乔治一世的继位资格存有一定争议,因此,乔治一世曾认为托利党反对他继位的权利,故他并不信任托利党。他的正式登基除标志着汉诺威王朝的开始以外,亦标志着辉格党主导政坛长达50年的开始。

乔治一世是德意志人,母语为德语,不会说英语,也不想去学。而他的大臣又不懂德语。内阁开会只能用拉丁语或法语。因此,乔治一世经常缺席。大多数情况下,他不了解需要他签署的那些文件的内容,他只签名,不管事。

1720年,“南海泡沫事件”爆发。南海公司股票价格狂飙,从1月的每股128英镑上升到7月份的每股1000英镑以上,6个月涨幅高达700%。1720年6月,为了制止各类“泡沫公司”的膨胀,英国国会通过了《泡沫法案》。从7月份开始,南海股价很快一落千丈,9月份直跌至每股175英镑,12月份跌到124英镑。“南海气泡”由此破灭。1720年底,政府对南海公司的资产进行清理,发现其实际资本已所剩无几,那些高价买进南海股票的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伟大的艾萨克·牛顿爵士也是此事件受害者之一,他曾说“我可以计算天体的运行轨迹,却无法估量人类的疯狂”(I can calculate the motion of heavenly bodies but not the madness of people.)。

南海泡沫事件与1720年的法国密西西比公司及1637年的荷兰郁金香狂热,是西方历史早期爆发的三大的泡沫经济事件。其中南海泡沫事件中的南海股价如泡沫快上快落的情况,更被后人发展出“泡沫经济”一词,用来形容经济过热而收缩的现象。

罗伯特·沃波尔是当时辉格党中少有的反对南海公司投机的人物之一。他接受国王的委托,着手整顿南海公司,尽力挽救。

1721年4月,罗伯特·沃波尔被委任为第一财政大臣、财政大臣、以及下议院领袖三职。

罗伯特·沃波尔深受乔治一世信任,经常代替国王主持会议。主导政局约20年之久。有人称他为首相,当时这是一个污蔑讽刺之词,沃波尔也反对称自己为首相。后人更普遍认为他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

自此,英王不参加内阁会议及首相领导内阁此后便成为惯例,内阁首相制由此形成。

1727年6月,乔治一世去汉诺威避暑途中中风。

1727年6月11日,乔治一世病逝于汉诺威。

从生到死,他始终没有被他的臣民们认同为英国人,甚至他本人也很少意识到自己是他们的同胞、他们的国君。当时英国人感叹地问道:“此乃吾君也,何其声之不似我也?”

乔治一世的外孙子即是著名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

乔治二世(英语:George II,1683年—1760年),乔治一世与王后的独生子,德意志汉诺威选帝侯及大不列颠、爱尔兰汉诺威王朝第二位国王(1727年—1760年在位)。

1727年,乔治二世继位。他一生热爱军事,是冒着生命危险与士卒并肩作战的最后一位英国国王。

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的速度。

1745年,詹姆斯二世的孙子查尔斯王子在苏格兰登陆,并控制了苏格兰大部分地区。乔治二世派其子坎伯兰公爵讨伐并取得胜利,查尔斯王子被迫逃亡。

1756年5月17日,英国-普鲁士联盟与法国-奥地利联盟之间爆发七年战争(Seven Years War)。

1760年9月,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取了加拿大。

1760年10月25日清晨,乔治二世大便时用力太猛,引起夹层动脉瘤破裂猝死。

乔治三世(英语:George III,1738年6月4日-1820年1月29日),全名乔治·威廉·弗雷德里克(George William Frederick),英国国王兼汉诺威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前为汉诺威选帝侯)、不伦瑞克-吕讷堡公爵。

1760年,乔治三世继位。乔治三世是在英国出生并接受教育的,从未去过祖籍德国汉诺威。他是安妮女王去世以来,首位能说一口纯正英语的国王。

1761年1月,英国击败法国独霸印度。

1762年,乔治三世购入白金汉府(今白金汉宫)作为家庭成员静养之用。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

1763年2月10日,英、法两国签订《巴黎条约》,七年战争结束。法国被迫将整个加拿大割让给英国,并从整个印度撤出,只保留5个市镇,还将西印度群岛和非洲的大片属地割归英国。英国成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首次自称“日不落帝国”。

英国政府因长期的战争而导致财政困难。于是,英国政府不断地向北美各殖民增加税收,并实行高压政策,对殖民地进行蛮横的压榨和残酷的剥削。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

1770年3月,发生波士顿惨案。

1773年12月16日,发生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7月4日,北美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

1778年2月法美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法国正式承认美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相继参战。

1782年11月30日,美国与英国的代表在巴黎签订初步停战条约。

1783年9月3日,英王代表与殖民地代表于凡尔赛宫签订1783年巴黎条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1780年至1784年,爆发第四次英荷战争,英国大胜,荷兰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英国成为世界海洋霸主。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

1792年4月,法国与普奥间正式爆发了战争,欧洲国家持续22年之久的拿破仑战争(又称法国革命战争)就此拉开了帷幕。

1792年8月4日,雪莱出生。

1793年,乔治三世遣使团到达北京,并谒见了清朝的乾隆帝,还参加了在承德避暑山庄举办的乾隆帝八十大寿庆典。

1793年,法国对大不列颠宣战。神圣罗马帝国与大英帝国、普鲁士王国、西班牙帝国、荷兰和撒丁王国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

1797年,第一次反法同盟联军被拿破仑所率领的法国意大利方面军打败,被迫议和而土崩瓦解。

1799年,大不列颠、奥地利、俄国及奥斯曼帝国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

1800年,第二次反法同盟被击溃而解体,只剩下大不列颠继续与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第一执政拿破仑作战。

1801年,通过《英爱联合法案》,两个王国正式合并,英国的正式名称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形成现代英国国旗。

该图来自《一读就懂的世界史——英国》,侵删。

1805年8月9日,奥地利帝国、大英帝国、俄罗斯帝国、瑞典等国结成第三次反法同盟,向拿破仑宣战。

1805年12月27日,拿破仑与战败方奥地利皇帝签订《普雷斯堡和约》,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也正式宣告终结。

1806年秋,大英帝国、俄罗斯帝国、普鲁士王国等国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

1807年7月7日,法国先后与战败方俄、普签订了《提尔西特和约》,第四次反法同盟瓦解。

1809年,大英帝国、奥地利帝国联合组成第五次反法同盟,事实上只有奥地利出兵作战。

1809年10月14日,奥地利被迫再一次割地求和,与法国签订《维也纳和约》,第五次反法同盟宣告失败。此后,拿破仑几乎占领和控制了除英国、俄国以外的整个欧洲。

1811年,俄皇亚历山大一世拒绝继续与法国合作封锁英国。

1812年,拿破仑率使用12种语言的57万大军远征俄罗斯。但最终只剩下3万人左右的残破军队回到法国,法军元气大伤。

1812年6月,美国对英宣战。

1812年8月,英军攻陷华盛顿,发生“华盛顿大火”。

1813年,俄罗斯帝国、普鲁士王国、大英帝国、奥地利帝国等国结成第六次反法同盟。

1813年10月,发生了拿破仑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莱比锡战役。拿破仑以十八万人与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普鲁士王国及其他各国三十万联军苦战,最后败阵,意味着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崩溃。因参战国家和民族众多,莱比锡战役亦被称为“民族会战”。

德国著名思想家、德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席勒的好友、“狂飙运动”的代表人、伟大作品《浮士德》的作者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为此役失败的拿破仑特作诗一首(出处及译者未确定)。

1814年3月30日,巴黎沦陷。

1814年4月4日,拿破仑退位。

1814年4月11日,法国与联军各国签署《枫丹白露条约》,拿破仑放弃皇帝称号,并被放逐到意大利的厄尔巴岛。

1814年,英美签订《根特条约》,第二次英美战争结束。

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间,英国参加了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会议——维也纳会议,会议目标是处理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政治地图。除奥斯曼帝国外,所有欧洲国家都派了代表。

1815年3月20日,从戒备森严的厄尔巴岛上逃出来的拿破仑进占巴黎,重新登上皇位,建立了“百日王朝”。

1815年,维也纳会议与会国家对“百日王朝”感到震惊和不安。大英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普鲁士王国、撒丁王国五国,及被英俄奥普四国所控制的荷兰、比利时、德意志的一些小国组成了第七次反法联盟。

1815年6月18日,英普联军与法军在滑铁卢会战。英军的指挥官是威灵顿公爵。法军在滑铁卢战役中覆没。拿破仑兵败后,法国人民以及他的大臣强烈要求他专政,推翻逼迫他退位的议会。拿破仑自知大势已去,资产阶级已经抛弃了他,因此拒绝发动人民抗战。

1815年6月22日,拿破仑第二次宣布退位,法国国王复辟,“百日王朝”结束。

1815年10月,拿破仑被流放到南大西洋中隶属于英国的圣赫勒拿岛,从此再也没有返回法国。第七次反法联盟胜利,欧洲又暂时回到封建君主制,一场代表着法国资产阶级利益的革命被彻底镇压。

1819年,雪莱作《西风颂》。

1820年1月29日,乔治三世驾崩。

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岛上去世,死因成谜。


乔治四世(英文:George IV,1762年8月12日-1830年6月26日),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及汉诺威国王(1820年1月29日—1830年6月26日在位)。乔治三世长子,威廉四世的同母兄。

1820年,乔治四世继位。

1822年7月8日,雪莱在海上因风暴覆舟而死。

1825年,英国人史蒂芬孙亲自驾驶着一列托有34节小车厢的、他本人在1814年发明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

爱尔兰天主教徒的公民权问题一直是一项重大而敏感的政治议题。

1829年,《天主教解放法案》通过,标志着英国放弃了三百年来试图改变爱尔兰天主教信仰的努力。

1830年6月26日,乔治四世驾崩。


威廉四世(英语:William IV,1765年—1837年),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和汉诺威国王(1830年—1837年在位)。乔治三世第三子,乔治四世之弟。

1830年,威廉四世继位。

1831年,迈克尔·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

他是维多利亚女王(Victoria)的伯父。威廉四世极其讨厌维多利亚之母,因此作为国王,他的野心之一就是活到维多利亚度过18岁生日,可以让维多利亚就可以不需要母亲的摄政而独自执政。

威廉四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维多利亚于1837年5月24日成年,威廉四世于6月20日驾崩。


下一篇:

Bat特白:英国历史时间线整理(十二)zhuanlan.zhihu.com图标
本文标题: 英国历史时间线整理(十一)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3670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北爱百年(4)北爱百年(2.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