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横穿美国4.2 葛底斯堡(下)

发布时间: 2021-04-17 13:20:3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7

QB尼莫nemo-tc:[连载]30天横穿美国0.1目录与前言​zhuanlan.zhihu.comQB尼莫nemo-tc:[...

[连载]横穿美国4.2 葛底斯堡(下)

QB尼莫nemo-tc:[连载]30天横穿美国 0.1目录与前言zhuanlan.zhihu.com图标QB尼莫nemo-tc:[连载]横穿美国4.1 葛底斯堡(上)zhuanlan.zhihu.com图标

书接上文,听闻北军主力已经北上的罗伯特-李将军,急令分散的各部队集结到卡什镇Cashtown附近。这个小镇就坐落在山口,进可攻,退可守。再往东8英里就是葛底斯堡,这里通铁路,又有十条大路交汇。

从前方撤回来的各部队,一定会先路过交通枢纽葛底斯堡,才能抵达达山口的卡什镇。离得最近的希尔军,直接前往葛底斯堡,接应其他部队,然后再视情况决定具体的集结地点。朗斯特里特军紧随其后。

一场大战将在这块平原上展开。

注:有些英文的地名、人名,网上没有现成的中文翻译或没有统一的翻译每个团的阵地,都立有纪念碑,但是参战的团太多了,纪念碑遍地都是,就不一一寻找了南军的军和师的编制比北军大,所以只有3个军,人数却并没有少很多。旅和团的编制是差不多的,人数相近。

一。大战的序幕,6月30日

二。与时间赛跑,7月1日

1.西郊枪响 2.北郊出事 3.首日总结

三。高地争夺战,7月2日

1.桃园突出部 2.争夺小圆顶 3.包围卡普岭 4.次日总结

四。最后的努力,7月3日

1.再战卡普岭 2.骑兵遭遇战 3.最后的冲锋 4.小插曲

五。尾声

一。大战的序幕,6月30日

6月30日,斯图尔特将军带领4个旅的骑兵,在汉诺威火车站偷袭了一个正在休整的北军骑兵团。一支北军部队从汉诺威赶来增援,迫使斯图尔特将军向东撤退,失去了向西与李将军取得联系的最后机会。

6月30日晚,希尔军主力在卡什镇过夜。走在最前面的是赫斯师的佩蒂格鲁旅,已经到达葛底斯堡郊外,受师长赫斯Heth的命令进城为军队搜寻一批靴子,随即发现了北军部队。李将军事先下过令,完成集结以前,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战斗,所以佩蒂格鲁没有进攻,而是到希尔军指挥部开了个会。所有人都一致认为在葛底斯堡驻扎的一定是民兵,而非正规军,不足为虑。为了不打草惊蛇,明天一早再行动。这是一个严重错误,如果希尔Hill让赫斯师趁夜进攻,是能抢先一步占领葛底斯堡的。

实际上驻扎此地的,是当天刚刚抵达的北军布福德Buford将军的少量骑兵,布福德根据侦察结果,敏锐的判断出对面是南军主力。一旦南军率先占领葛底斯堡及其附近的制高点,北军必将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他立即催促上司雷诺兹Reynolds军长把第1军连夜带来,并通知米德Meade将军发现敌军主力。

布福德依托地势和农场的栅栏,在西郊准备了三条防御线,准备边打边撤,为大军争取更多的时间。

谷歌地形图上的赫尔脊线(Herr Ridge),麦克佛森脊线(McPherson Ridge),神学院脊线(Seminary Ridge)和橡树脊线(Oak Ridge)

Ridge一般翻译成“岭线”,在这里是平地上略微凸起的一条线状高地,不是高山山脉的岭线、山脊,所以暂时翻译成“脊线”。这个时代的火炮都是直射的加农炮,没法曲射(除了攻城臼炮),稍微突起的坡地形成的脊线,就是很好防御阵地。脊线不需要很高,也不陡,只要能让敌人的直射火炮打不到脊线背面就行。

神学院脊线的得名于一所神学院,它现在是景点。

神学院的小楼神学院楼顶凉亭麦克佛森脊线上的麦克佛森农场谷仓,雷诺兹将军纪念碑

二。与时间赛跑,7月1日

1.西郊枪响

7月1日早,赫斯派出手下的2个旅,沿Chanmbersburg钱伯斯堡路南北两侧,对葛底斯堡进行武装侦察。赫斯与布福德的警戒哨兵在西郊交火,打响了这场大战的第一枪。

第一轮战斗打下来,明显能看出对面也是正规军,双方都开始急切地呼叫主力部队增援。

布福德且战且退,从赫尔脊线退到麦克佛森脊线,就在自己的主力团的阵型被打崩,第二条脊线也将失守时,雷诺兹军长亲自带两个骑兵旅、一个炮兵连及时赶到。

不幸的是,在前线指挥的雷诺兹将军被射中头部,坠落马下,当场身亡。此后,雷诺兹麾下的第1军各部队陆续抵达前线,由副手道布尔迪准将指挥。

位于麦克佛森脊线的雷诺兹将军纪念碑

7月1日中午,尤厄尔军从哈里斯堡跑回来的部队抵达北郊。尤厄尔军的罗德Rodes将军以两倍的兵力进攻橡树岭Oak Hill,却没能拿下,错失了围歼雷诺兹第1军的良机。

2.北郊出事

中午,北军霍华德第11军进入葛底斯堡。舒尔茨Schurz带领的先锋部队刚刚抵达北郊,还没来得及做好准备,就被从约克跑来的厄利将军击退。

西郊方向,希尔军新来的Pender彭德师压上,替换掉战斗了一上午的赫斯师,将人数劣势的北军第1军驱赶到了最后的神学院脊线

厄利穷追不舍,一路把舒尔茨的部队赶进了城里,不给他们任何稳住阵脚的机会。

位于西郊神学院脊线、西北角橡树岭的第1军,本来兵力就劣势,现在自己的右翼舒尔茨已被击退,面临被前后夹击的危险,于是果断全军后撤。

李将军下午抵达前线时,刚好目睹了这一幕:在神学院脊线立足未稳的北军第1军,匆忙地通过空旷地带跑向葛底斯堡公墓岭。他看出了公墓岭的重要性,命令伤亡较少的尤厄尔军,一旦有机会的话,穿过镇中心,一举拿下公墓岭

1万多北军官兵,在一片混乱中撤入葛底斯堡,一些士兵在混乱中走散,与自己的部队失联,有些甚至走错方向被杀、被俘。

过于谨慎的尤厄尔Ewell将军,并没有一鼓作气进攻公墓岭,而是停下来肃清城中残敌。他很可能错过了一次绝佳的取胜机会。

7月1日傍晚,经过一整天的激战,2万多人的南军停止了进攻,就地防御,并肃清被困在城里的零散北军士兵。希尔军占据了神学院脊线,尤厄尔军占据了葛底斯堡,对北军形成了半包围态势。

葛底斯堡南方的公墓岭Cemetery Hill,霍华德将军集结并重整了混乱的北军部队,这里有他带来的一支预备队和炮兵。

公墓岭高地的山脚下,就在游客中心旁边据说,在即将成为战场的公墓岭上,有一个牌子立在墓园门前,写着“在此开枪者,将被依法严惩”。公墓岭在战后扩建的墓园里,有一座高耸的士兵纪念碑公墓岭的墓园里,林肯演说的具体位置

3.首日总结

7月1日的gif动图,约25000南军击退约18000北军。这一天,南军的增援速度超过了北军,是优势最大的一天。如果南军不能迅速取得胜利,阵地战拖久了,北军源源不断的后备兵力很可能会把南军压垮。

第1天的战斗中,布福德和雷诺兹的初期行动,成功为北军争取了半天的时间。中午和下午抵达战场的南军兵力远超北军,被打退是正常的。然而,第11军先锋舒尔茨的失败,给第1军造成了巨大的麻烦,致使撤退过程混乱不堪,在这里产生的大量伤亡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7月1日形势图
当晚,尤厄尔军因疏忽大意而没有占领卡普岭Culp's Hill,第二天再来时,此地已是北军阵地。朗斯特里特军的两个师,在夜里抵达了前线,整个南军的主力部队,只剩皮克特师仍然落在最后面。斯图尔特的骑兵,仍然不知去向。

这天夜里,北军补充了大量的增援部队,兵力已经追平南军,并且连夜修筑了防御工事:东北的卡普岭Culp's Hill由第1军没赶上战斗的沃兹沃斯师驻守,正北的公墓岭Cemetery Hill继续由霍华德第11军驻守,向南延伸的公墓脊线Cemetery Ridge由新抵达的汉考克第2军和西克斯Sickles第3军驻守,整个阵线形成一个弯曲的鱼钩形状。

损失惨重的第1军改由牛顿将军指挥,除了因晚到而完好的沃兹沃斯师,其他人被重编并转做预备队,原地休整补充,第二天被拿来填补了公墓岭公墓脊线的战线。刚刚抵达的第5军,作为总预备队,可以随时支援各条战线。

北军各部队的阵容实际上都不齐全,一些下属部队还在路上,未来几天里会陆陆续续的抵达战场。

7月1日晚上到7月2日上午的北军防线,形状像一个鱼钩

三。高地争夺战,7月2日

凌晨1点抵达的米德将军,赶在天完全亮之前巡视了所有北军阵地。上午新到的斯洛克姆Slocum第12军,被派去加强卡普岭阵地。

1.桃园突出部

公墓脊线南段延伸到小圆顶,是北军最左翼,由西克斯第3军防守,但他对这个位置不满意,天亮后自作主张地向西移动800米,部署到了桃园Peach Orchard附近,认为这里更开阔,利于发挥火炮的火力。

这一举动,使他横亘在了朗斯特里特军的进攻路线上,成为一个尴尬突出部。米德将军在白天的新巡察中,特别指出西克斯军的突出部远离其他部队,孤立无援,容易被敌人围歼。而且西克斯的兵力有限,分散在拉长的战线上,更加容易被击溃。米德离开后迅速命令作为预备队的塞克斯Sykes第5军,去给西克斯擦屁股,补全战线,并派出工兵指挥官沃伦准将,对有潜在隐患的南线做实地勘察。

7月2日的战斗形势图

李将军对7月2日的计划是,趁北军的新援军到来前,发起一场决定性的进攻,全歼北军主力。

希尔军对中线公墓脊线,尤厄尔军对北线的公墓岭、卡普岭,发起佯攻,给予压力。同时,新来的朗斯特里特军从南线包抄公墓脊线,将北军防线压缩。一旦南线成功突破,北线的尤厄尔军立即变佯攻为主攻,两军完成合围,彻底结束战斗。

所以这一天的战斗重点,也就集中在了一北一南两个高地上——卡普岭小圆顶

朗斯特里特将军对这个计划很不满,他认为自己的部队还没有暴露过,完全可以出其不意,从大圆顶、小圆顶的森林附近悄悄绕到北军身后。经过各种扯皮、意外事件、各军的时间协调,进攻计划被推迟了几个小时。

最终,朗斯特里特手下两个师在下午发起了进攻:在希尔军的安德森师的帮助下,麦克劳斯师McLaws突击桃园;胡德师Hood从侧翼攻占魔鬼巢穴小圆顶

西克斯第3军的在桃园的突出部,被打的漏洞百出,节节败退。败退时还漏出了半英里的防线缺口,多亏汉考克将军及时发现,从自己的另一侧抽调部队顶住。米德担心南线失守,先派出了预备队塞克斯第5军,增援西克斯第3军,然后又抽调了斯洛克姆第12军的一大半部队,此举导致卡普岭的防守开始捉襟见肘。

桃园突出部的战斗形势图

当天结束时,整个西克斯第3军伤亡惨重,大部失去战斗力。西克斯本人被炮弹打中腿部,送往后方截肢,残军交由伯尼Birney重整和指挥。汉考克第2军,也曾派出考德威尔师增援桃园,但被击溃。

西克斯军撤退的这条路,因死伤无数,被称为死亡谷The Valley of Death

最终阵线被塞克斯第5军维持在了从小圆顶公墓脊线一线,也就是原本西克斯军应该在的地方朗斯特里特军的攻势,一直持续到夜里10点,也没能再前进一步。

2.争夺小圆顶

于此同时的另一边,早先登上小圆顶的工兵指挥官沃伦准将,发现这里至关重要,却只有观察哨和通信站。南军一旦攻占这里,北军的身后将门户大开,无险可守。沃伦飞奔下山,派出所有副手,寻找附近的任何部队去占领小圆顶。他先后从附近找来了第5军第1师的文森特旅,哈佐特的炮兵连,奥罗克的纽约第140步兵团。稍后收到沃伦警告的塞克斯军长,立刻通知第5军第1师全体转向,去守住小圆顶,而去增援西克斯的其他部队,也要小心来自南侧的威胁。

小圆顶的沃伦雕像,手持双筒望远镜沃伦为北军的胜利打下了最关键的一步,如果这里失守,北军一定会被包围。他的副手中有一名刺客兄弟会的成员,拥有第六感和鹰眼技能。

文森特旅前脚登上小圆顶,南军胡德师的右翼部队后脚就冲了上来,双方展开了近距离交战。这里面对南军的山坡,和山脚下的魔鬼巢穴一样,散落着无数的乱石。这些石头是天然的掩体和障碍,将双方军队的阵型打散,陷入混乱血腥的近距离战斗。战线在这里反复拉锯了一下午,最高点的控制权多次易手。

从小圆顶往下看,近处是乱石丛生的山坡,远处是魔鬼巢穴的巨石

文森特旅下属的四个团里,最南侧/最左翼的位置是张伯伦上校Chamberlain的缅因第20步兵团,位置最危险。这里是整个北军最边缘的位置,很容易被从侧面包抄,坡度也比较缓,还要直面南军两个亚拉巴马步兵团的进攻。

文森特旅刚到小圆顶时的战斗部署

击退南军两次进攻后,张伯伦上校身边只剩不到80人没有受过伤,弹药也所剩无几。张伯伦要求所有还能行动的100多名士兵,上好刺刀,压低身体等待南军的第三次进攻。就在南军快要接近战线的时候,张伯伦突然拔出军刀,发起了刺刀冲锋。本以为要开始抵近对射的南军,一下子懵逼了,慌了手脚,士气崩溃,四散而逃。隔壁的宾州第83团,马上也发起了冲锋。一路顺坡冲下去,北军抓到了好几百个俘虏。

Chamberlain's Charge张伯伦冲锋

在山下狂奔的沃伦,拦住了正在赶路的纽约第140步兵团,发誓出了任何问题都由自己负责。于是,奥罗克上校O'Rorke马不停蹄地带全团登上小圆顶,立马就撞上一支刚夺取阵地、立足未稳的南军,并将他们击退,堵住了文森特旅的防线缺口。奥罗克上校很快又发起反冲锋,最终在乱石中英勇就义。此后,南军再也没有机会占领小圆顶了。

韦德旅支援文森特旅,一起防守小圆顶

第二批登上小圆顶的大部队是第5军的Weed韦德旅,防住了来自魔鬼巢穴方向的进攻。此时的魔鬼巢穴,已经被南军占领。

宾州第91团在小圆顶最高点的纪念碑,上面写着第5军第2师第3旅,就是增援文森特的韦德旅。天上有好几只老鹰一直在徘徊,引得很多游客驻足观望。一定是有高阶刺客大师开启了鹰眼技能,正在登高远眺。石头上发现的红色蜘蛛小圆顶有一位可以免费合影的老人,身着北军的藏蓝色军服。老人正在解答游客的疑问,远处是纽约第12和第44团的纪念碑,能登上去。在文森特旅之后到的Weed韦德旅,在登上小圆顶后,组织使用线膛枪的神射手,对山下的南军进行了狙击作战

3.包围卡普岭

朗斯特里特军在南线发起进攻时,北线的尤厄尔军因不明原因,未能同步进攻。直到天色变暗,才发起进攻。

厄利师的2个旅,第一波就攻上了公墓岭炮兵阵地,但还没来得及炸毁大炮,很快又被反推了下去。这之后,第一天没参与战斗的约翰逊师,才开始进攻卡普岭

原本驻守卡普岭东段的斯洛克姆第12军,被抽掉了一大半去增援南线的西克斯,只剩下1个格林旅(下辖4个团),被三倍于己的约翰逊师从侧翼包抄了。卡普岭西段的沃兹沃斯师,迅速抽调部队增援,勉强顶住了侧翼的攻势。晚上10点,双方的战斗停止,战线僵持在了卡普岭上。

如果朗斯特里特军能早点行动,如果尤厄尔军能和朗斯特里特军同步进攻,兵力占优的尤厄尔军,说不定就能包围卡普岭,让北军的身后门户大开。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公墓岭附近有间屋子,有整个战场的巨型沙盘

4.次日总结

前两天的战斗中,两军总伤亡超过了37000人,其中北军的损失大于南军。这天下午,随着塞奇威克Sedgwick第6军的到来,北军的兵力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南军。南军在黄昏时分,终于等到了迟到的斯图尔特的4个骑兵旅。跑了好几天,绕了一大圈才找到主力的骑兵们,人困马乏,无法立即投入战斗,李将军只好让他们先休息一个晚上。最后一天才上场的骑兵们,没能改变结局。深夜,南军最后一支有生力量也抵达了前线,就是朗斯特里特军的殿后部队——皮克特师。

南军在第二天的攻势里,取得了一些战果:打垮了西克斯第3军,占据了桃园魔鬼巢穴大圆顶和一小部分卡普岭的阵地。再加上皮克特师和骑兵部队的到来,这一切让李将军觉得,第三天的战斗仍然充满希望,只要再加把劲,就能围歼北军了。

北军正相反,谨慎的米德将军认为形势非常不乐观,防线上充满了隐患,还要继续加强防御。

卡普岭的最高点有一个瞭望塔,可以上去

四。最后的努力,7月3日

1.再战卡普岭

李将军发觉卡普岭的北军有被包围的可能性,是个突破点,连夜让尤厄尔加派了3个旅增援约翰逊师,希望在上午一举攻下这里,打破僵局。

而北军方面,既然塞克斯第5军已经守住了南线,跑到一半的斯克洛姆第12军主力部队,当晚又折返回了卡普岭,就驻扎在约翰逊师的南侧。在南军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卡普岭上的天平,偷偷地倒向了北军。

拂晓时分,北军的火炮率先开火,挤在卡普岭上的双方军队迅速投入战斗。南军因为寡不敌众,侧翼被包抄,经过一上午的激战,于中午11点放弃卡普岭,退回了小溪旁的初始阵地。

这场从凌晨4点打到中午11点的恶战,让尤厄尔军失血过多,无法对下午的总攻做出有力的支援了。

卡普岭的攻势虽然失败了,但李将军的总攻计划仍然在继续进行。

2.骑兵遭遇战

在敌区行动的南军,兵力、弹药、物资的补给都十分有限,必须要速战速决。李将军见南北两个高地都已失去攻占的希望,决定投入最后的两支齐装满员的生力军:皮克特师,以及斯图尔特的四个骑兵旅,在最为平坦的公墓脊线,前后夹击,一举将北军截断成两半。

斯图尔特的4个骑兵旅提前出发,从战场北边一路绕到了葛底斯堡的东边,准备配合正面战场的总攻,偷袭北军后方。北军将领格雷格Gregg,率3个骑兵旅正在巡逻外围区域,阻止南军骑兵的骚扰破坏。

葛底斯堡正东3英里处,两支骑兵在一片平地上狭路相逢,很多人都来不及掏枪装弹,直接上演了一场马上刀剑大战。尤其是北军的卡斯特旅,直接在战场的中心和敌人大部队撞上了。卡斯特本人,亲率密歇根第1骑兵队,冲在最前面,挡住了南军的汉普顿旅。骑兵们反复杀进杀出,连续肉搏了3个小时,才结束战斗。

最终,北军骑兵令人意外的以少胜多,战胜了久经沙场的南军精锐骑兵,粉粹了李将军的前后夹击计划。

卡斯特准将雕像,矗立在东骑兵战场

3.最后的冲锋

这场孤注一掷的冲锋,被称为皮克特冲锋,或者朗斯特里特攻势,但实际上是李将军强行决定的。

南军在神学院脊线集中了138门火炮和所有的弹药,于下午1点开始,对公墓脊线进行覆盖射击,一直打到下午2点40,炮声渐渐稀疏起来,弹药基本打光。南军的炮火观察员们在一片硝烟中,很难确认战果。实际上,根据战后总结,此举收效甚微,除了第一波炮弹外,几乎没有造成什么伤亡。北军士兵们,在第一轮炮击后,就纷纷跑到脊线后方的阵地躲了起来,藏在石墙后,战壕的胸墙后,非常安全地听着炮弹从头顶飞过。

从神学院脊线的南军阵地,望向公墓脊线这些复古火炮,每次战争复原表演中都会用到公墓脊线的北军火炮阵地,图中有详解四种炮弹

汉考克将军猜到敌人可能要发起大规模进攻,先是让北方火炮延迟15分钟再反击,节约弹药,然后又一门一门地停止射击,假装被南军摧毁,并退到后方隐藏起来。

汉考克第2军的考德威尔师,在前一天的战斗中损失惨重,但是又被加强了经过整编的牛顿第1军作为补充(第1天西郊战斗的余部,不包括卡普岭的沃兹沃斯师)。汉考克的左翼,是由伯尼代理指挥的第3军,桃园战斗的余部。汉考克的身后,是北军的总预备队,主要是塞奇威克第6军。

7月3日形势图

总攻以皮克特师为核心,穿过1.2公里的开阔平地,直冲公墓脊线的正中心,汉考克第2军的阵地。同时,希尔军的三个师也一起行动,或加入冲锋,或在两侧策应。

3点整,皮克特师长向军长朗斯特里特确认总攻,一直对此计划持反对意见的朗斯特里特,无奈地扭过头,拒绝回答。皮克特明白军长的不满,转身离开,开始整队出发。

皮克特师,全部由弗吉尼亚士兵组成,是李将军非常信任的主力部队。这次冲锋的拳头部队一共1.1万人,横向展开长达一英里,皮克特亲自带领自己的3个旅,走在队列中。此刻,他们如同正在接受阅兵一样,排成一条条整齐的横队,肩并肩齐步走向地狱之门。

公墓脊线的皮克特冲锋

随着1.1万人的“仪仗队”缓步走入射程,北军隐藏起来的火炮,依次发出怒吼。南军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了敌方射程,开始加快脚步,跑了起来。然而很快他们就不得不停了下来,翻越一道高高的木栅栏,这是当地农场留下的天然障碍。北军的火炮和神射手,在这道栅栏上,疯狂的进行输出。

很快,南军就接近了公墓脊线,北军的火炮换上了霰弹,普通步兵的滑膛枪也从战壕后面冒出来,开始射击。弹雨下的南军士兵,成片的倒下。最终只有一半的部队,冲上了北军阵地。许多人都回忆说,南军有一名军官把帽子挑在军刀上,跳过低矮的石墙,走进北军的阵地。

双方在脊线上展开了一场白刃战,整个阵地反复易手,一部分北军大炮被抢走。一面南方旗帜,在脊线上刚刚升起,又被北军士兵夺去,马上又被南军的反冲锋抢到。

公墓脊线北段的这处灌木丛附近,曾经被南军占领,最后还是被北军的增援部队夺了回去。这一带叫高水位线High Water Mark

高水位线的纪念碑侧面,部队番号指出具体谁参与了这里的争夺战

米德的指挥所,就在汉考克第2军阵地后面,一个农场小屋里,相距高水位线大约300米。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米德亲自跑出来察看阵地情况,直到最后胜利,才长出一口气,大喊感谢上帝。

如果格雷格没有抓住斯图尔特的骑兵,遭到骑兵背袭的汉考克军一定会溃不成军,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站在公墓脊线北段的高水位线,向南望,这条路就建在脊线上,远方方尖碑后面的山丘就是战场最高点小圆顶

公墓脊线中段,宾州纪念碑顶部,向北望来时的路,路尽头的左侧树丛就是高水位线,继续走下去就到公墓岭

激战持续到天色渐暗,南军才终于崩溃,逃向自己的阵地。参与冲锋的南军,伤亡超过了50%。皮克特师的战斗部队损失了三分之二,最惨的那个旅,旅长几乎成了光杆旅长,无兵可用。参与冲锋的20多个团长,不是战死,就是受伤,只有两个没有挂彩地回到了阵地。

李将军看着皮克特师残存的弗吉尼亚士兵,一遍遍自责的念叨“都是我的错”,并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机会再组织进攻了。

B站关于皮克特冲锋的纪录片:排队枪毙最后的辉煌南北战争的凡尔登,葛底斯堡战役最著名的一次冲锋,师长直接打成光杆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www.bilibili.com图标

4.小插曲

顶替塞克斯第5军成为总预备队的塞奇威克第6军,派出一支部队拿下了小圆顶南方的大圆顶,进一步保护了北军阵地,并把朗斯特里特军的阵地压制在了山下。

米德命令基尔帕特里克将军Kilpatrick带2个骑兵旅从南侧包抄,攻击大圆顶山下的南军。此战击败了南军侧翼的步兵旅,但未能撼动整个南军防线。法恩斯沃斯准将Farnsworth,虽然反对这个任务,但还是带自己的骑兵旅执行了命令,并在战斗中不幸身亡。

7月3日形势图

五。尾声

北军还有源源不断的增援部队和补给正在路上,不过战役实质上已经结束了。

UNION指北方合众国,CONFEDERATE指南方联盟国

3天的战役中,双方共投入16.5万人,北军9万多,南军7万多。

总计损失5万多人,北军2.3万,南军2.8万。南军的损失在前2天比北军少,但第三天反超了。

死亡: 北 3155 vs 3903 南,

受伤: 北 14529 vs 18735 南,

失踪&被俘:北 5365 vs 5425 南

李将军的预备队已经用光,彻底丧失了主动权。时间是南军的敌人,兵力无法补充,补给正在枯竭。而米德将军手中还有一支将近2万人的预备队可以投入战场,但小心谨慎的他继续坚守阵地,准备反击南军在第4天的攻势。

7月4日独立日,那天下了一整天的大雨,双方在阵地上安静的对峙,谁也没有发起进攻。李将军趁着黑夜和雨水的掩护,带南军偷偷撤离了阵地,回到来时的山谷,启程回家。连绵的雨水,伴随着北弗吉尼亚军团的回家之旅,所有的河水都暴涨,所有的道路都变得泥泞。

米德率领北军一路尾随,但因为过于谨慎的性格,错失了好几次抓住南军的机会。

东线战场的战线,又回到了最初的位置——波多马克河和弗吉尼亚州北部。从此以后,东线战场的南军再也没有能力攻占北方的土地。后来,格兰特将军当上了合纵国总司令,通过大规模的消耗战,让东线南军也陷入了被动防守的窘境,就像他们的西线同胞一样。

推荐: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出的视频,战役全过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UXpCfcJ7Ng&feature=emb_logo

本文标题: [连载]横穿美国4.2 葛底斯堡(下)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3663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乱世佳人》:10项奥斯卡大奖,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交融,一部真正的大女主戏美国发展史上7次最大商业机会之五|70年代末期的信息技术革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