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治下的远东各民族和美国治下的印第安人,谁的历史处境更惨一些

发布时间: 2021-04-16 10:09:1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5

美国原住民是哪个民族?后来处境如何?我们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在美国本土上,唯一的例外就是印第安人。在白人到来之前,他们是美国土地上的...

沙俄治下的远东各民族和美国治下的印第安人,谁的历史处境更惨一些

美国原住民是哪个民族?后来处境如何?我们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在美国本土上,唯一的例外就是印第安人。在白人到来之前,他们是美国土地上的唯一种族,他们有自己的自然聚居形态,因此美国政府对待印第安人的政策也和其他民族有所区别。现今,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政策变为部落自决政策。联邦不再强行推广终止保留地的计划,但是如果某个保留地申请取消该保留地,美国政府也欢迎。对于决定维持保留地制度的地区,政府除了在医疗、义务教育和儿童福利等几个关键福利问题上外,原则上不干预保留地内部的管理。在我看来,目前的这个制度,取得了各方面的平衡,不失为历史上的最佳状态。

美国的印第安政策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在我看来,首先是要避免以主流社会为中心的一元化的思考方式。在主流社群看来,无疑自己生活方式是最好的,但是并不代表其他少数族群也这样认为。即便一些我们现代人觉得非常理所当然的东西,比如英语、现代社会的法治等等,其他少数族群却不一定乐于接受。金庸在《白马啸西风》以高昌人拒绝唐朝文化为例子,也说过“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欢”。

其次,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熔炉式的民族政策就一定是最佳的。对于原住民式的少数民族,基于自愿的适当隔离,划出保留地让他们实践自己的制度和法律,让他们按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生活和发展,也可能是更佳的选择。民族融合一体当然很好,文化多元化也不坏。

第三,一个民族的进步,归根到底是靠自己的内在的动力,一个民族的命运,最后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外人可以通过柔性的方法影响,但是绝不应该替别人做出决定。即便要推行民族融合的终极目标,也绝对不能操之过急。如果少数民族自愿走出自己的社群,融入主流社会,当然应该欢迎。但却绝对不能使用强制的方法,美国化运动的惨痛失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庄子有言,“使物自喜”乃明君治国之道。在我看来,“使物自喜”放在民族政策上,既应是最良好的初衷,亦会是最智慧的途径。“良好”取决于如何定义“自喜”,“智慧”取决于如何拿捏“使”的巧劲和力道。顺势而发,可游走于无有之境;逆态强扭,只会两败俱伤、得不偿失。
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现在处境艰难。所以我们做人一定要自立自强

臭名远扬的名人

要那种表面说的很好听,但做的事完全相反的那种
  斯大林
  1.进行革命活动的时候,利用抢劫银行的方式获得资金,利用焚烧村庄的方式强迫农民屈服。
  2.掌握政权后,以肃反的名义进行大清洗,屠杀政党里和军队里实力派人士,将数以百万计的苏联人投入劳改营,并亲自签署了68万多人的死刑判决。
  3.镇压宗教,将自己捧为神仙、超人,要民众无条件崇拜他。
  4.搞集体化农庄,造成全国性饥荒,饿死1000万人。
  5.入侵东欧小国,强行将乌克兰等国并入苏联,并对少数民族进行种族迁移(流放西伯利亚)和种族清洗。
  6.与纳粹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德国入侵波兰后,立即从东面入侵波兰,并制造了卡廷惨案。
  7.苏联军队进攻中国东北的过程中,抢劫东北的工业设施,××大量中国妇女。
  8.分裂中国外蒙古。不承认列宁时代对中国的承诺,“归还沙俄侵占中国的领土”
  9.清洗东欧国家中的亲西方政治家,扶植自己的傀儡,对他们进行全面控制。
  10.密令金日成入侵韩国,挑起朝鲜战争。
  哥伦布:吹响了西欧人殖民侵略美洲的号角
  美国四大国父的种族灭绝政策
  乔治·华盛顿:用印第安人的人皮可以制作出优质长统靴
  1779年,乔治华盛顿指示John Sullivan少将攻打Iroquois人民时说:假如将“垃圾”
  (指印第安人)放到所有定居点附近,…..那么整个国家将不仅仅是泛滥成灾,而是被摧毁
  了。在屠杀灭绝印第安人过程中,华盛顿还指示他的将军说:在所有印第安人居留地被有效
  摧毁前不要听取任何和平的建议”     
  在1783年,华盛顿在把印第安人和狼的相互比较中,他这种反印第安人情绪遗漏无疑:
  “两者都是掠食的野兽,仅仅在形状上不同”,他说。华盛顿的灭绝政策在他的部队又一次
  击败了印第安人以后得以实施。军士们从Iroquois人的死尸上剥皮,“从臀部往下剥皮,这
  样可以制作出高的或可以并腿而长的长统靴来。”在那场袭击后辛存的印第安人将美国第一
  总统改名为“小城摧毁者”。大概30个Senca人的城镇中有28个在一个5年时间内被摧毁。
  二、Thomas Jefferson 托马斯·杰弗逊(就是那位声称“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的
  民主领袖):美国必须灭绝印第安人
  1807年,托马斯杰弗逊指示他的战争部门,说道,如果印第安人反抗美国人去窃取他们
  的土地,那么,印第安人的肯定会用“短柄斧头”来反抗,杰弗逊继续道,“如果我们约束
  自己去举斧迎向这些部落,那么在这些部落灭绝之前我们将不会安静地躺下,或者被驱赶出
  密西西比河以外”,杰弗逊,这个奴隶主,继续道:“在战争中,他们会杀死我们中的某些
  人,但我们会杀死他们全部!”   

  在1812年,杰弗逊说美国人被迫赶退印第安人,“(就如)将森林野兽赶入乱石山”一年
  后,杰弗逊继续他的反印第安人言论,美国人必须“追求灭绝印第安人或者将他们驱赶到我
  们不去的地方”
  亚伯拉罕·林肯:每十分钟屠杀一名印第安人的美国总统
  1862年,林肯总统下令绞死了38个明尼苏达曼卡托地区的达可它人苏语部落的38个囚犯
  。这些被绞死的人大部分都是他们营地的神职人员和政治领袖。他们之中没有人犯过他们所
  被控告的罪行,这铸造了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死刑.

  “此战的目标是彻底灭绝苏部落。他们将被象野兽一样对待。”(林肯对即将出征剿杀
  印第安人的美国陆军中将John Pope交待他的作战目标)

  被林肯下令屠杀的39名印第安人,没有一个经过法庭辩论程序,每十分钟判??落的所有
  成人都被定了死罪,唯一的证据是他们反对政府,而且战争发生时,他们在场。
  西奥多·罗斯福:只有死掉的印第安人才是好的
  译文:在乱石山上你看到的第四张脸孔是美国20世纪的第一任总统,所谓的美国英雄和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西奥多·罗斯福. 印第安斗士已经牢牢地掌握了他们命运的话语权:美
  国人对印第安人采取种族灭绝而且偷走了印第安人的土地。罗斯福说:“ 这是不可避免而
  且最终有利的,我不想走得太远去说只有死掉的印第安人才是好的,但是我相信10个好印第
  安人有9个是死了的,而且我也不愿意去仔细查询第10个死亡的案情。
袁世凯
胡宗宪

印第安人当年在美国的西部,为什么没有被灭绝?

印第安人当年在美国的西部,为什么没有被灭绝?
历史上美洲印第安人的灭绝确实是人类史上的一大遗憾,在新航路开辟之前,美洲究竟有多少印第安人其实无从所知。在最初的调查结果当中,我们认为美洲的印第安人大致是2000万到6000万人。但实际上这种推断太过保守。因为对印第安人的人口调查是在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英国等殖民者入侵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进行的,当时印第安人已经被这些殖民者驱赶,并且已经大面积的感染天花。

当时西方国家对于北美印第安人的推测,是基于这一前提推测出来的人口数量。换句话说,这也说明印第安人推测出来的这些人口,已经是大面积死亡以后的印第安人口相应的饱和量。实际上一定比这更多。

而可能不被人们所知的是,北美印第安人几近灭绝的主要原因并非来自于殖民者的驱赶奴役,而是来自于天花等流行疾病。

大规模奴役印第安人作为劳动力的其实并非英国美国,而是更早的西班牙。西班牙可是以不到200人的士兵灭亡了整个印第安人的印加帝国。他们是利用天花达到这一目的的,当然在当时西班牙人并没有这个意识。在西班牙人对印加帝国发动进攻的当天晚上。西班牙人就战败,被迫逃回自己的航船。

而也正是因家人在举行战胜西班牙人侵略的晚会上。整个首都的人迅速感染了天花。这才是为什么西班牙能够如此狂妄的一夜200人的军队灭亡整个印第安帝国。天花作为严重的流行疾病,感染即死。即便是当时的欧洲天花也还是流行病,更何况是北美印第安人这个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一病菌的族群。在因为病菌而导致国家崩溃以后,印第安人就成为西班牙人在美洲开发金矿银矿的免费劳动力,并且开展种植园进行经济工作。

印第安人则被当作苦力,但是对于印第安人而言,天花这个流行病依然存在。由于关于工作环境的恶劣以及天花对印第安人的影响,使得印第安劳动力大批量的死亡,西班牙人不得不从旧大陆以及非洲运送更多的奴隶到此地。并且十分注重对印第安人的管理,避免印第安人与任何其他部落相接触终身为其卖命。在此后的英国,法国在北美的殖民过程当中。他们对于殖民地印第安人的屠杀。在他们殖民之初的100年内是没有大规模进行的。

甚至在当时这些殖民者们都没有绝对的军事实力,可以击败当地的印第安部落。原因并不在于当地的印第安部落拥有多么顽强的意志,与这些殖民者进行长期的军事斗争。而在于在殖民者当中,还有一些人希望两族和平共处,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印第安人也大致分为两个阵营,分别帮助英国和法国进行战争。其中既有印第安部落之间的部落矛盾也有不同部落印第安人对美国和英国的仇怨。但不论如何印第安人还是很难保证英国及美国其中一方谁胜利以后自己可以回归自己的家园。

在英国殖民北美100多年以后,美国独立。此时的印第安人的人口数量大为减少,并且在军事上很难与美国人抗衡。美国人在发展自己的过程当中,对于已经处于绝对劣势的印第安人进行了驱赶,包括屠杀。但是这些屠杀量相比于之前大面积的被天花感染所死亡的印第安人数量,则完全小巫见大巫。而一些美国人也觉得屠杀太麻烦,就将沾有天花病毒的毛毯和生产生活用具假意送给印第安人,这种历史现象也是存在的。
印第安人一直过着美好的部落生活,直到1607年有一天“五月花号”船送来一群英国清教徒人,他们热情款待,接下来就是农夫和蛇的故事。美式感恩节刚开始还是感谢印第安人的,后来变成感谢上帝,逻辑是上帝在他们落难时,让他们来到了一片沃土,又刚好遇到了一群傻x。他们刚开始只是看中了印第安人柜子里的黄金,后来又是一些农产品,流行戴假发后又盯上了印第安人的长头发,劝人理发太难,也太没有效率,干脆骑马直接见人挥刀就割。你不要问这事是哪国人干的,他们经常组队,事后都不承认,更有甚者说是印第安人先动的手。西班牙萄萄牙当老大时,以这两国为主,英法强大后以英法为主,这一幕在中国也上演过,在非洲也上演过,不用背历史书。
工业革命后,从以前的挖坟改为挖矿,印第安人珍若生命的神山圣山都是浮云。一时间山川被毁,河流被污染,瘟疫横行,有高手解释说是印度安人免疫力太差;拒绝挖山,拒绝拆迁的则说脾气太暴虐,也有人说美洲这么好的资源在印第安人手里是暴殄天物。当然这时都还只是利用印第安人的资源阶段,这一时间屠杀印第安人4000多万。
1774年之后,有一群人干脆想在这里建国了,不做过客打算万世永存。作为原住民肯定是不愿意的,因此去杀了一些人,不论男女老幼,也不管是谁占的地,有没有办理产权证书。为什么特别提产权呢?因为有许多人认为印第安人落后野蛮,主要理由就是没有物权的概念。别人种的庄稼他没打招呼就割了,别人放的羊他一直就以为是野生的。大家一合计还都认为是这个理。1783年美国建国后没有丝毫收敛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和虐待,不分英法美俄人,大家一起行动进行了一场号称牧歌式的西进运动。
印第安人是一个非常勇敢坚毅的民族,与白人一直打了三百余年,从不认怂。奈何一直是部落制,没有形成大一统的民族国家,在无数争斗中被西方人反复挑拨利用。从来没有形成正确的民族统一战线,等美国建国后白人则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逐一收拾。这一时间屠杀印第安人2000多万,将印第安余人圈进贫瘠荒凉的保护地。
美国是民主文明国家,给黑人地位不是善心大发现,是需要有工人可以自由的雇佣的资本家占了上风,而这也是付出了代价的;灭印第安人,是国家的需要,印第安人不接受家园被占的事实,社会秩序无法建立。假如印第安人接受了:反抗不了不如享受的受奸论,是不是处境会好点呢?只能说吃瓜群众太脑洞大开了点,不理解美国优先的真义,你能反抗他会试一试,掂量一二,你放弃反抗他会肆无忌惮,从不嫌多。
印第安人能征善战,据说是商朝十五万远征军后人。他们在与白人的民族战争中充分利用环境特点相机而动,令白人伤透脑筋。无奈没有经历春秋战国时的思想大洗视礼,不具备民族战略思维。到了美国立国则一切都成了弱点。美国将印第安人的土地“无偿”划分给美国公民,美国公民则群策群力,将美洲大陆上一切野动物灭绝,特别是印第安人赖以生存的野牛,美国的拥枪史绝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简单。失去了土地,失去了食物,没了生存物质基础的印第安人灭绝也就是早晚的事了。得益于印第安人的反抗力,美国一直在试图划界息事宁人,尽管言而无信但也无力一下子杀干灭净。
16世纪,到美洲的欧洲殖民者大量奴役甚至屠杀印第安人。到21世纪大约有3000万印第安人,其混血后代麦士蒂索人大多为男性殖民者与当地女性的后代。而在美国,印第安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1.2%左右。斯大林说的好,落后就要挨打。不是我们信奉达尔文主义,而是西方人老在实施达尔文主义。慕洋犬们一直想站在道义的高度,从道德的角度,试图把种族灭绝合理化。我只能说你们辛苦了!三聚氰胺放在牛奶中,就是优质饮料啦?!
印第安人,其实是对除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以外所有美洲土著的统称,而并非单指某一个民族或种族。印第安人早期曾广泛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然而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到来,印第安人惨遭大量屠杀,而这也造成了美国和印第安人长期以来的历史恩怨和矛盾,现在美国的印第安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1.2%左右。

血泪的审判:美国独立前后对印第安人的残酷压迫

16世纪前后,欧洲殖民者的到来,给美洲的原住民印第安人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根据统计,在早期殖民时代,西班牙所属的领地便有1300万印第安人被杀,巴西地区也有大约1000万人被杀。而在美国成立之后,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双方更是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早在美国尚未独立之前,在其统治的十三个殖民地,便曾执行过残忍的种族灭绝政策,而为了提高这种灭绝效率,他们甚至一再提高屠杀印第安人的悬赏。例如《世界通史全编》的记载,当时的新教大师和新英格兰清教徒便曾在1703年的立法会议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镑;而到1720年时,这个价格上涨到了100镑。

1783年,美国独立之后,为了争夺生存空间,迅速开疆拓土,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和虐待依然没有丝毫收敛。1830年,美国政府通过《印第安人迁移法案》,规定东部的印第安人要全部迁往密西西比河以西的为他们划定的保留地中去,从而强制将印第安人强制驱离了祖居地。

而美国人所谓的“印第安人保留地”,其实绝大多数都是偏僻贫瘠的山地或沙漠地带,在这场大迁徙中,造成了大量印第安人的丧生。例如一个叫切罗基的部族,在被迫迁往“印第安准州”(今奥克拉何马州)的过程中,便有约4000人丧生,占到了该部族人口的25%。

在这场被称为“血泪的审判”的惨剧中,大量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围攻、驱赶和被迫迁徙,人口数量急剧缩减。

野牛政策:美国摧毁印第安人生活来源使其被迫留在“保留地”

而说到美国与印第安人的矛盾,就不得不提到早期的“野牛政策”。美国政府在为印第安部落划分出所谓的“印第安人保留地”后,一部分印第安人依然保留着游猎的生活习惯,因而经常走出美国政府划定的区域,这其中便包括苏族人(北美印第安人中的一个民族)。
不可能灭绝!不管是什么种族的人都有生存繁衍的权利和坚强的意志!望采纳谢谢

关于沙俄的历史

请介绍一下俄罗斯同意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对外扩张状况,谢谢!
http://baike.baidu.com/view/2403.htm#9
沙俄
俄国
俄国的历史、民族、宗教信仰和文学概况

东欧平原的地理和气候,民族和部族。从波罗的海到君士坦丁堡的商路。斯拉夫人的三个分支与东斯拉夫人的社会生活:多部族杂居与多神教信仰。俄罗斯民族的形成和东正教。俄语的若干特点。

一、历史分期问题

俄国历史上的几个时代。留里克王朝(862-1598);大动乱时期(1598-1613);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7);苏维埃时期(1917-1991);新俄罗斯(1991年以后)。按照统治中心的变迁划分:

基辅罗斯时期(862-1240)

俄罗斯国家形成于9世纪末。862年,留里克统治诺夫格罗德。882年,留里克的亲属、诺夫格罗德公国的奥列格大公征服基辅公国和其他一些部落,逐步以基辅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国家(史称基辅罗斯),取得基辅大公称号。伊戈尔(912-945);奥丽加(伊戈尔之妻945-962);斯维亚托斯拉夫(965-972);弗拉基米尔(978-1015在位)。从专制统治(862-1132)到采邑统治贵族时期。13世纪初,基辅罗斯衰落,封建制度与诸侯分立。

蒙古人(鞑靼人)统治时期(1240——1480)

1237年,金帐汗国入侵罗斯,攻占梁赞,1240年攻占基辅。诸侯割据与莫斯科公国的崛起。莫斯科大公伊凡·卡利达(1325-1340)取得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称号,史称“伊凡一世”。伊凡二世(1341-1359在位)。1380年,德米特里大公(1359-1389在位)率军在顿河平原击败蒙古军,被尊称为德米特里·顿斯科伊(亦即“顿河的德米特里”)。莫斯科的王公还有:瓦西里一世(1389-1425)、瓦西里二世(1425-1462在位),伊凡三世(1462-1505在位)。

莫斯科时期(1480-1703):沙皇俄国

伊凡三世(1462-1505在位)的历史作用:1472年,娶东罗马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非亚·巴列奥略格为妻,以双头鹰为国徽,开始自称沙皇。开始恢复君主制。于1478年吞并诺夫戈罗德共和国。1480年迎战蒙古军队,蒙古军因严寒不战而退,从此结束了长达二百四十年的异族统治,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独立的俄罗斯国家。开始逐步建立农奴制度。

瓦西里三世(1505-1533在位)。

伊凡四世(1533-1584在位),1547年正式加冕为沙皇,俄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绰号“伊凡雷帝”(Иван Грозный)。确立农奴制度。

费多尔·伊凡诺维奇(1584-1598在位),伊凡四世之子。

鲍里斯·戈都诺夫(1598-1605在位)

伪季米特里(1604-1613在位)“大动乱时期”,波兰、瑞典的入侵。

1613年1月,全俄缙绅会议选举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为沙皇(1613-1645在位)。罗曼诺夫王朝建立。征服西伯利亚,并使农奴制度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阿历克塞(1645-1676在位),费多尔(1676-1682在位)。费多尔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伊凡和彼得同时登基为帝。伊凡(1682-1696在位)体弱多病,彼得年幼,实际权力掌握在长公主安娜手里。彼得成年后,放逐了安娜,夺取了政权,并把首都迁到彼得堡,由此开始了俄国历史的新时代。

彼得堡时期(1703-1917):沙皇俄国晋升为俄罗斯帝国

彼得一世(彼得大帝1682-1725在位)的改革与战争:通向西欧之路。对内励精图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对外发展与西欧的关系,加强俄国的实力,从而使古老的俄国逐渐摆脱了中世纪封闭落后的状态。1721年获得皇帝称号。

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1725-1727)

皇帝彼得二世(1727-1730)

女皇安娜(1730-1740)

女皇叶莉莎维塔(1741-1761)

皇帝彼得三世(1761-1762被杀)

皇帝伊凡(1762-1764被杀)

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的开明专制。她在杀害丈夫彼得三世和竞争者伊凡之后,为争取贵族的支持,解放贵族,免除贵族的兵役,但强化农奴制度。引起普加乔夫起义(1773-1776)。

保罗一世(1796-1801被杀)

亚历山大一世(1801-1825)的自由主义的细微改革。与拿破仑的战争(1812)。十二月党人起义。俄国向何处去?

尼古拉一世(1825-1855在位),“黑暗王国”;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斯拉夫派与西欧派的形成,思想论战。

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在位),农奴制的废除(1861年俄历2月19日改革),革命民主主义的诞生和民粹派运动。

亚历山大三世(1881-1895在位)的暴政;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尼古拉二世(1895-1917在位)民粹派与无产阶级革命派的论战。

苏维埃时期(1917-199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衰落和联盟的解体。列宁(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杨诺夫)(1917-1924);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1924-1953);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953-1964);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64-1982);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1982-1984);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1984-1985);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1985-1991)。联盟解体后的俄罗斯社会改革: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厅·叶利钦(1990-1999)弗拉基米尔·普京(2000以后)

二、东正教(православие,Eastern Orthodoxy)

东正教信仰的确立

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978-1015在位)娶拜占廷(东罗马)皇族公主安娜为妃,988年接受东正教,史称“罗斯受洗”。

1037年设立罗斯(基辅)都主教,1037-1448年,基辅主教均由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任命;1448年,自行召开主教会议,选举梁赞主教、俄罗斯人约纳担任都主教。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俄罗斯教会的权力逐步加强,莫斯科成为“第三罗马”。1589年俄罗斯成为宗主教区(牧首区),取得了与君士坦丁堡、安提阿、亚历山大、耶路撒冷平等的地位。

教权依附于皇权,教权和沙皇的世俗权力二位一体,形成“权力交响曲”,但合奏到彼得大帝为止。1650年建立修道院衙门,加强对宗教事务的控制。

莫斯科宗主教(牧首)尼康(1652——1667在职)的宗教改革,企图加强教会权力,使它高于皇权。遭到传统派和沙皇权力的反对,导致教会分裂:正统派(尼康)和旧礼教派(分裂派)。1667年,宗教会议罢黜了尼康,确立了“沙皇权力高于牧首和一切主教”,但作为妥协,撤消了修道院衙门,承认教会有自主的经济行政、司法权。

1701年,恢复设立修道院衙门,教会财产国有化。

1721年,彼得“诏书”和《宗教章程》决定按新教原则设立宗教委员会(主教公会),以取代牧首制。宗教委员会成员由皇帝任命。

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进一步强化了对教会的控制。同时,东正教会成为沙皇专制制度的支柱之一。

尼古拉一世(1825-1855)时期,提出“正教、专制、民族精神”三位一体说。至1917年十月革命前,70%的国民信仰东正教。

苏维埃时期东正教的衰落与苏联解体后的正教复兴。1918年宣布“政教分离”。1923年废除牧首制。1943年恢复牧首制。

基督教(东正教)信仰使俄罗斯人充满了基督教精神理想的救世主义和极端主义。地狱与天堂之间没有炼狱。俄语中的христианин-крестьянин“基督徒—农民”。

俄罗斯东正教的特色

①坚持一成不变的教义正统性。没有经过大的宗教改革。俄罗斯教会礼拜时使用教会斯拉夫语。1820年出版俄文版《新约》,1876年出版《圣经》俄文版全本。古代没有产生重要的宗教哲学家。

②浓厚的苦修主义和神秘主义。“圣愚”问题。他们的圣徒不是宗教思想家,而是苦行僧和“圣愚”。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和他的皇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把来自西伯利亚的农夫拉斯普京当作“先知”,把他奉为座上宾,事事听他指点,不久之后就步这位癫僧的后尘消逝于虚无,还随身携带着自己的宝座和整个俄罗斯帝国。

③圣像崇拜。843年宗教会议确认圣像崇拜合法。1493年建造的莫斯科克里木林宫的圣母升天大教堂的圣像是东正教特色的圣像崇拜。

④教权依附于王权。例如,1395年,君士坦丁堡宗主教给莫斯科大公瓦西里的信中说:“这个神圣的皇帝在教会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和其他统治者及别的地区的管辖者不一样,因为是他从一开始就在所有人居住的地区建立和巩固了真正的宗教……对基督徒来说,拥有一个教会而不拥有一个皇帝是不可能的。教会和皇帝具有伟大的统一性,同在一个伟大的共同体之中;他们不可能被相互分割开来
俄国
【国名】 俄罗斯联邦或俄罗斯
【俄文】 Россия
【英文名】The Russian Federation, The Russia

【国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占苏联领土面积的76%),居世界第一位。

【地理位置】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东西最长为9000公里,南北最宽为4000公里。

【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33807公里。

【气候】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大陆性气候为主。温差普遍较大,1月平均温度为-1℃到-37℃,7月平均温度为11℃到27℃。年降水量平均为150-1000毫米。

【首都】 莫斯科

【常住人口】 1000万,连同外来人口约为1200万(2002年10月)。

【平均气温】 1月-5.2℃,7月21.4℃。

【概况】

东欧平原的地理和气候,民族和部族。从波罗的海到君士坦丁堡的商路。斯拉夫人的三个分支与东斯拉夫人的社会生活:多部族杂居与多神教信仰。俄罗斯民族的形成和东正教。俄语的若干特点。

【历史分期问题】

俄国历史上的几个时代。留里克王朝(862-1598年);大动乱时期(1598-1613年);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7年);苏维埃时期(1917-1991年);新俄罗斯(1991年以后)。按照统治中心的变迁划分:

基辅罗斯时期(862-1240年)

俄罗斯国家形成于9世纪末。862年,留里克统治诺夫格罗德。882年,留里克的亲属、诺夫格罗德公国的奥列格大公征服基辅公国和其他一些部落,逐步以基辅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国家(史称基辅罗斯),取得基辅大公称号。伊戈尔(912-945年);奥丽加(伊戈尔之妻945-962年);斯维亚托斯拉夫(965-972年);弗拉基米尔(978-1015年在位)。从专制统治(862-1132年)到采邑统治贵族时期。13世纪初,基辅罗斯衰落,封建制度与诸侯分立。

蒙古人(鞑靼人)统治时期(1240——1480年)

1237年,金帐汗国入侵罗斯,攻占梁赞,1240年攻占基辅。诸侯割据与莫斯科公国的崛起。莫斯科大公伊凡·卡利达(1325-1340年)取得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称号,史称“伊凡一世”。伊凡二世(1341-1359年在位)。1380年,德米特里大公(1359-1389年在位)率军在顿河平原击败蒙古军,被尊称为德米特里·顿斯科伊(亦即“顿河的德米特里”)。莫斯科的王公还有:瓦西里一世(1389-1425年)、瓦西里二世(1425-1462年在位),伊凡三世(1462-1505年在位)。

莫斯科时期(1480-1703年):沙皇俄国

伊凡三世(1462-1505年在位)的历史作用:1472年,娶东罗马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非亚·巴列奥略格为妻,以双头鹰为国徽,开始自称沙皇。开始恢复君主制。于1478年吞并诺夫戈罗德共和国。1480年迎战蒙古军队,蒙古军因严寒不战而退,从此结束了长达二百四十年的异族统治,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独立的俄罗斯国家。开始逐步建立农奴制度。

瓦西里三世(1505-1533年在位)。

伊凡四世(1533-1584年在位),1547年正式加冕为沙皇,俄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绰号“伊凡雷帝”(Иван Грозный)。确立农奴制度。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在克里姆林宫戴上了罗马皇帝使用过的王冠,成为俄国的第一个沙皇,在俄语中“沙皇”的意思就是“恺撒”。

费多尔·伊凡诺维奇(1584-1598年在位),伊凡四世之子。

鲍里斯·戈都诺夫(1598-1605年在位)

伪季米特里(1604-1613年在位)“大动乱时期”,波兰、瑞典的入侵。

1613年1月,全俄缙绅会议选举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为沙皇(1613-1645年在位)。罗曼诺夫王朝建立。征服西伯利亚,并使农奴制度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阿历克塞(1645-1676年在位),费多尔(1676-1682年在位)。费多尔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伊凡和彼得同时登基为帝。伊凡(1682-1696年在位)体弱多病,彼得年幼,实际权力掌握在长公主安娜手里。彼得成年后,放逐了安娜,夺取了政权,并把首都迁到彼得堡,由此开始了俄国历史的新时代。

彼得堡时期(1703-1917年):沙皇俄国晋升为俄罗斯帝国

彼得一世(彼得大帝1682-1725年在位)的改革与战争:通向西欧之路。对内励精图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对外发展与西欧的关系,加强俄国的实力,从而使古老的俄国逐渐摆脱了中世纪封闭落后的状态。1713年,彼得一世做出了一个对俄罗斯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决定,他放弃了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俄罗斯古老都城——莫斯科,在从瑞典手中夺来的涅瓦河口,重新建立了一个崭新的首都——圣彼得堡。 1721年获得皇帝称号。1725年1月28日,彼得一世去世了。

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1725-1727年)

皇帝彼得二世(1727-1730年)

女皇安娜(1730-1740年)

女皇叶莉莎维塔(1741-1761年)

皇帝彼得三世(1761-1762年被杀)

皇帝伊凡(1762-1764年被杀)

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的开明专制。 1762年,一位33岁的女皇登上了沙皇的宝座,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她在杀害丈夫彼得三世和竞争者伊凡之后,为争取贵族的支持,解放贵族,免除贵族的兵役,但强化农奴制度。引起普加乔夫起义(1773-1776年)。

保罗一世(1796-1801年被杀)

亚历山大一世(1801-1825年)的自由主义的细微改革。与拿破仑的战争(1812年)。十二月党人起义。俄国向何处去?

尼古拉一世(1825-1855年在位),“黑暗王国”;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斯拉夫派与西欧派的形成,思想论战。

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年在位),农奴制的废除(1861年俄历2月19日改革),革命民主主义的诞生和民粹派运动。

亚历山大三世(1881-1895年在位)的暴政;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尼古拉二世(1895-1917年在位)民粹派与无产阶级革命派的论战。

苏维埃时期(1917-1991年)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衰落和联盟的解体。1917年11月7日,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 列宁(1917-1924年);斯大林(1924-1953年);赫鲁晓夫(1953-1964年);勃列日涅夫(1964-1982年);安德罗波夫(1982-1984年);契尔年柯(1984-1985年);戈尔巴乔夫(1985-1991年)。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社会改革:叶利钦(1990-1999年)普京(2000年以后)

【东正教(православие,Eastern Orthodoxy)】

东正教信仰的确立

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978-1015年在位)娶拜占庭马)皇族公主安娜为妃,988年接受东正教,史称“罗斯受洗”。

1037年设立罗斯(基辅)都主教,1037-1448年,基辅主教均由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任命;1448年,自行召开主教会议,选举梁赞主教、俄罗斯人约纳担任都主教。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俄罗斯教会的权力逐步加强,莫斯科成为“第三罗马”。1589年俄罗斯成为宗主教区(牧首区),取得了与君士坦丁堡、安提阿、亚历山大、耶路撒冷平等的地位。

教权依附于皇权,教权和沙皇的世俗权力二位一体,形成“权力交响曲”,但合奏到彼得大帝为止。1650年建立修道院衙门,加强对宗教事务的控制。

莫斯科宗主教(牧首)尼康(1652——1667年在职)的宗教改革,企图加强教会权力,使它高于皇权。遭到传统派和沙皇权力的反对,导致教会分裂:正统派(尼康)和旧礼教派(分裂派)。1667年,宗教会议罢黜了尼康,确立了“沙皇权力高于牧首和一切主教”,但作为妥协,撤消了修道院衙门,承认教会有自主的经济行政、司法权。

1701年,恢复设立修道院衙门,教会财产国有化。

1721年,彼得“诏书”和《宗教章程》决定按新教原则设立宗教委员会(主教公会),以取代牧首制。宗教委员会成员由皇帝任命。

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进一步强化了对教会的控制。同时,东正教会成为沙皇专制制度的支柱之一。

尼古拉一世(1825-1855年)时期,提出“正教、专制、民族精神”三位一体说。至1917年十月革命前,70%的国民信仰东正教。

苏维埃时期东正教的衰落与苏联解体后的正教复兴。1918年宣布“政教分离”。1923年废除牧首制。1943年恢复牧首制。

基督教(东正教)信仰使俄罗斯人充满了基督教精神理想的救世主义和极端主义。地狱与天堂之间没有炼狱。俄语中的христианин-крестьянин“基督徒—农民”。

俄罗斯东正教的特色

①坚持一成不变的教义正统性。没有经过大的宗教改革。俄罗斯教会礼拜时使用教会斯拉夫语。1820年出版俄文版《新约》,1876年出版《圣经》俄文版全本。古代没有产生重要的宗教哲学家。

②浓厚的苦修主义和神秘主义。“圣愚”问题。他们的圣徒不是宗教思想家,而是苦行僧和“圣愚”。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和他的皇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把来自西伯利亚的农夫拉斯普京当作“先知”,把他奉为座上宾,事事听他指点,不久之后就步这位癫僧的后尘消逝于虚无,还随身携带着自己的宝座和整个俄罗斯帝国。

③圣像崇拜。843年宗教会议确认圣像崇拜合法。1493年建造的莫斯科克里木林宫的圣母升天大教堂的圣像是东正教特色的圣像崇拜。

④教权依附于王权。例如,1395年,君士坦丁堡宗主教给莫斯科大公瓦西里的信中说:“这个神圣的皇帝在教会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和其他统治者及别的地区的管辖者不一样,因为是他从一开始就在所有人居住的地区建立和巩固了真正的宗教……对基督徒来说,拥有一个教会而不拥有一个皇帝是不可能的。教会和皇帝具有伟大的统一性,同在一个伟大的共同体之中;他们不可能被相互分割开来。

【俄罗斯行政区划】

俄罗斯共设89个联邦主体,即:21个共和国、1个自治州、6个边疆区、49个州、10个民族自治区(其中9个属于行政区划角度上的二级行政区)和2个联邦直辖市。2000年5月13日按地域联合成7个联邦区——中央区、北高加索区、伏尔加沿岸区、乌拉尔区、西伯利亚区、远东区。

下表中各行政区人口为1996年估计数字,各城市人口为1996年数字。
一级行政区,包括共和国、边疆区、州、自治州和自治专区、联邦直辖市,共80个。
行政区名 面积(万km2) 人口(万人) 首府 首府人口
一 共和国(21个)
01 阿迪格共和国 0.76 45 迈科普 17.7
02 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 14.36 408.9 乌法 109.4
03 布里亚特共和国 35.13 105 乌兰乌德 36.7
04 阿尔泰共和国 9.26 20.1 戈尔诺-阿尔泰斯克 4.79
05 达吉斯坦共和国 5.03 209.7 马哈奇卡拉 34.4
06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 1.25 78.4 纳尔奇克 23.3
07 卡尔梅克共和国 7.61 31.8 埃利斯塔 9.99
08 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 1.41 43.4 切尔克斯克 11.9
09 卡累利阿共和国 17.24 78.4 彼得罗扎沃茨克 28.3
10 科米共和国 41.59 118.5 瑟克特夫卡尔 22.9
11 马里埃尔共和国 2.32 76.6 约什卡尔奥拉 27.9
12 莫尔多瓦共和国 2.62 95.5 萨兰斯克 32
13 北奥塞梯-阿兰社会主义共和国 0.8 66.1 弗拉季高加索 31.2
14 萨哈(雅库特)共和国 310.32 103.6 雅库茨克 19.2
15 鞑靼斯坦共和国 6.8 376.4 喀山 107.6
16 图瓦共和国 17.05 30.9 克孜勒 9.46
17 乌德穆尔特共和国 4.21 163.6 伊热夫斯克 65.4
18 哈卡斯共和国 6.19 58.4 阿巴坎 16.2
19 楚瓦什共和国 1.83 136.3 切博克萨雷 45.2
20 车臣共和国 1.93 123.5(1987年) 格罗兹尼 18.3
21 印古什共和国 纳兹兰 7.17
二 边疆区(6个)
01 阿尔泰边疆区 16.91 269.1 巴尔瑙尔 59.0
02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 7.6 498.4 克拉斯诺达尔 64.7
03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 233.97 318.6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87.1
04 滨海边疆区 16.59 225.3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62.4
05 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 6.65 263.8 斯塔夫罗波尔 34.3
06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 78.86 156.0 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61.4
三 州(49个)
01 阿穆尔州 36.37 103.0 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 21.7
02 阿尔汉格尔斯克州 58.74 156.76 阿尔汉格尔斯克 38.1
03 阿斯特拉罕州 4.41 102.2 阿斯特拉罕 48.4
04 别尔哥罗德州 2.71 146.7 别尔哥罗德 32.4
05 布良斯克州 3.49 147.5 布良斯克 45.9
06 弗拉基米尔州 2.9 164.0 弗拉基米尔 33.7
07 伏尔加格勒州 11.39 270.3 伏尔加格勒 99.9
08 沃洛格达州 14.57 134.5 沃洛格达 29.7
09 沃罗涅日州 5.24 250.1 沃罗涅日 90.4
10 下诺夫哥罗德州 7.69 373.2 下诺夫哥罗德 137.2
11 伊万诺沃州 2.18 126.3 伊万诺沃 46.9
12 伊尔库茨克州 76.79 293.1 伊尔库茨克 58.3
13 加里宁格勒州 1.51 93.2 加里宁格勒 42.1
14 特维尔州 8.41 164.44 特维尔 45.2
15 卡卢加州 2.99 109.5 卡卢加 36.3
16 堪察加州 47.23 45.0 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20.8
17 克麦罗沃州 9.55 305.8 克麦罗沃 49.9
18 基洛夫州 12.08 163.6 基洛夫 46.4
19 科斯特罗马州 6.01 80.0 科斯特罗马 28.8
20 萨马拉州 5.36 330.9 萨马拉 117.9
21 库尔干州 7.1 111.1 库尔干 36.7
22 库尔斯克州 2.98 134.3 库尔斯克 43.8
23 列宁格勒州 8.59 166.8 圣彼得堡 476.9
24 利佩茨克州 2.41 125.0 利佩茨克 47.3
25 马加丹州 46.14 26.4 马加丹 12.4
26 莫斯科州 4.7 655.03 莫斯科 857.2
27 摩尔曼斯克州 14.49 106.68 摩尔曼斯克 39.8
28 诺夫哥罗德州 5.53 75.1 诺夫哥罗德 23.1
29 新西伯利亚州 17.82 274.5 新西伯利亚 136.7
30 鄂木斯克州 13.97 217.8 鄂木斯克 116.0
31 奥伦堡州 12.4 222.4 奥伦堡 53.0
32 奥廖尔州 2.47 91.2 奥廖尔 34.4
33 奔萨州 4.32 156.2 奔萨 53.0
34 彼尔姆州 16.06 315.6 彼尔姆 102.9
35 普斯科夫州 5.53 83.1 普斯科夫 20.7
36 罗斯托夫州 10.08 440.9 罗斯托夫 101.3
37 梁赞州 3.96 132.7 梁赞 53.3
38 萨拉托夫州 10.02 273.8 萨拉托夫 88.9
39 萨哈林州 8.71 64.8 南萨哈林斯克 17.8
40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 19.48 467.7 叶卡捷林堡 127.6
41 斯摩棱斯克州 4.98 116.8 斯摩棱斯克 35.3
42 坦波夫州 3.43 131.2 坦波夫 31.7
43 托木斯克州 31.69 107.8 托木斯克 47.3
44 图拉州 2.57 180.9 图拉 52.5
45 秋明州 143.52 318.7 秋明 49.5
46 乌里扬诺夫斯克州 3.73 149.1 辛比尔斯克 70.0
47 车里雅宾斯克州 8.79 368.3 车里雅宾斯克 108.3
48 赤塔州 43.15 137.1 赤塔 31.8
49 雅罗斯拉夫尔州 3.64 145.0 雅罗斯拉夫尔 62.3
四 自治州和自治专区(2个)
01 犹太自治州 3.6 20.8 比罗比詹 8.32
02 楚科奇自治专区 73.77 9.7 阿纳德尔 1.39
五 联邦直辖市(2个)
01 莫斯科市 0.0879 867.6
02 圣彼得堡市 0.0606 500.0

二级行政区中,包含9个民族自治区域,称为自治区。

序号 名称 隶属 面积(万km2) 人口(万人) 首府 首府人口
01 阿加布里亚特自治区 赤塔州 1.9 7.9 阿金斯科耶 0.92
02 科米-彼尔米亚克自治区 彼尔姆州 3.29 16.1 库德姆卡尔 3.38
03 科里亚克自治区 堪察加州 30.15 3.3 帕拉纳 0.42
04 涅涅茨自治区 阿尔汉格尔斯克州 17.67 4.7 纳里扬马尔 1.9
05 泰梅尔(多尔干-涅涅茨)自治区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 86.21 4.7 杜金卡 3.4
06 埃文基自治区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 76.76 2.1 图拉 0.61
07 乌斯季奥尔登斯基布里亚特自治区 伊尔库茨克州 2.24 14.2 乌斯季奥尔登斯基 1.19
08 汉特-曼西自治区 秋明州 52.31 134.5 汉特-曼西斯克 3.56
09 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 秋明州 75.03 49.7 萨列哈尔德 3.07
注:
1.第一表中各个行政区的面积人口数据均包括第二表中各个自治区的面积人口数据。
2.第一表中,车臣共和国和印古什共和国原为一个共和国(车臣-印古什共和国),分置以后的数据不详,暂列数据为分置以前的数据。
3.第一表中,莫斯科州和列宁格勒州的面积人口数据均不包括各自首府(莫斯科市和圣彼得堡市)的数据。
4.莫斯科市和圣彼得堡市的人口数据,与莫斯科州和列宁格勒州首府处所列人口数据不一致。资料原文如此,未作变动,原文照登。
5.印古什共和国首府已经迁移,旧都纳兹兰,新都英文为magas,俄文为Магас。
俄国 【国名】 俄罗斯联邦或俄罗斯 【俄文】 Россия【英文名】The Russian Federation, The Russia【国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占苏联领土面积的76%),居世界第一位。【地理位置】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东西最长为9000公里,南北最宽为4000公里。【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33807公里。【气候】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大陆性气候为主。温差普遍较大,1月平均温度为-1℃到-37℃,7月平均温度为11℃到27℃。年降水量平均为150-1000毫米。【首都】 莫斯科【常住人口】 1000万,连同外来人口约为1200万(2002年10月)。【平均气温】 1月-5.2℃,7月21.4℃。【概况】 东欧平原的地理和气候,民族和部族。从波罗的海到君士坦丁堡的商路。斯拉夫人的三个分支与东斯拉夫人的社会生活:多部族杂居与多神教信仰。俄罗斯民族的形成和东正教。俄语的若干特点。【历史分期问题】 俄国历史上的几个时代。留里克王朝(862-1598年);大动乱时期(1598-1613年);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7年);苏维埃时期(1917-1991年);新俄罗斯(1991年以后)。按照统治中心的变迁划分: 基辅罗斯时期(862-1240年) 俄罗斯国家形成于9世纪末。862年,留里克统治诺夫格罗德。882年,留里克的亲属、诺夫格罗德公国的奥列格大公征服基辅公国和其他一些部落,逐步以基辅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国家(史称基辅罗斯),取得基辅大公称号。伊戈尔(912-945年);奥丽加(伊戈尔之妻945-962年);斯维亚托斯拉夫(965-972年);弗拉基米尔(978-1015年在位)。从专制统治(862-1132年)到采邑统治贵族时期。13世纪初,基辅罗斯衰落,封建制度与诸侯分立。 蒙古人(鞑靼人)统治时期(1240——1480年) 1237年,金帐汗国入侵罗斯,攻占梁赞,1240年攻占基辅。诸侯割据与莫斯科公国的崛起。莫斯科大公伊凡·卡利达(1325-1340年)取得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称号,史称“伊凡一世”。伊凡二世(1341-1359年在位)。1380年,德米特里大公(1359-1389年在位)率军在顿河平原击败蒙古军,被尊称为德米特里·顿斯科伊(亦即“顿河的德米特里”)。莫斯科的王公还有:瓦西里一世(1389-1425年)、瓦西里二世(1425-1462年在位),伊凡三世(1462-1505年在位)。 莫斯科时期(1480-1703年):沙皇俄国伊凡三世(1462-1505年在位)的历史作用:1472年,娶东罗马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非亚·巴列奥略格为妻,以双头鹰为国徽,开始自称沙皇。开始恢复君主制。于1478年吞并诺夫戈罗德共和国。1480年迎战蒙古军队,蒙古军因严寒不战而退,从此结束了长达二百四十年的异族统治,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独立的俄罗斯国家。开始逐步建立农奴制度。 瓦西里三世(1505-1533年在位)。 伊凡四世(1533-1584年在位),1547年正式加冕为沙皇,俄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绰号“伊凡雷帝”(Иван Грозный)。确立农奴制度。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在克里姆林宫戴上了罗马皇帝使用过的王冠,成为俄国的第一个沙皇,在俄语中“沙皇”的意思就是“恺撒”。 费多尔·伊凡诺维奇(1584-1598年在位),伊凡四世之子。 鲍里斯·戈都诺夫(1598-1605年在位) 伪季米特里(1604-1613年在位)“大动乱时期”,波兰、瑞典的入侵。 1613年1月,全俄缙绅会议选举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为沙皇(1613-1645年在位)。罗曼诺夫王朝建立。征服西伯利亚,并使农奴制度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阿历克塞(1645-1676年在位),费多尔(1676-1682年在位)。费多尔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伊凡和彼得同时登基为帝。伊凡(1682-1696年在位)体弱多病,彼得年幼,实际权力掌握在长公主安娜手里。彼得成年后,放逐了安娜,夺取了政权,并把首都迁到彼得堡,由此开始了俄国历史的新时代。 彼得堡时期(1703-1917年):沙皇俄国晋升为俄罗斯帝国 彼得一世(彼得大帝1682-1725年在位)的改革与战争:通向西欧之路。对内励精图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对外发展与西欧的关系,加强俄国的实力,从而使古老的俄国逐渐摆脱了中世纪封闭落后的状态。1713年,彼得一世做出了一个对俄罗斯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决定,他放弃了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俄罗斯古老都城——莫斯科,在从瑞典手中夺来的涅瓦河口,重新建立了一个崭新的首都——圣彼得堡。 1721年获得皇帝称号。1725年1月28日,彼得一世去世了。 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1725-1727年) 皇帝彼得二世(1727-1730年) 女皇安娜(1730-1740年) 女皇叶莉莎维塔(1741-1761年) 皇帝彼得三世(1761-1762年被杀) 皇帝伊凡(1762-1764年被杀) 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的开明专制。 1762年,一位33岁的女皇登上了沙皇的宝座,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她在杀害丈夫彼得三世和竞争者伊凡之后,为争取贵族的支持,解放贵族,免除贵族的兵役,但强化农奴制度。引起普加乔夫起义(1773-1776年)。 保罗一世(1796-1801年被杀) 亚历山大一世(1801-1825年)的自由主义的细微改革。与拿破仑的战争(1812年)。十二月党人起义。俄国向何处去? 尼古拉一世(1825-1855年在位),“黑暗王国”;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斯拉夫派与西欧派的形成,思想论战。 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年在位),农奴制的废除(1861年俄历2月19日改革),革命民主主义的诞生和民粹派运动。 亚历山大三世(1881-1895年在位)的暴政;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尼古拉二世(1895-1917年在位)民粹派与无产阶级革命派的论战。 苏维埃时期(1917-1991年)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衰落和联盟的解体。1917年11月7日,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 列宁(1917-1924年);斯大林(1924-1953年);赫鲁晓夫(1953-1964年);勃列日涅夫(1964-1982年);安德罗波夫(1982-1984年);契尔年柯(1984-1985年);戈尔巴乔夫(1985-1991年)。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社会改革:叶利钦(1990-1999年)普京(2000年以后)【东正教(православие,Eastern Orthodoxy)】 东正教信仰的确立 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978-1015年在位)娶拜占庭马)皇族公主安娜为妃,988年接受东正教,史称“罗斯受洗”。 1037年设立罗斯(基辅)都主教,1037-1448年,基辅主教均由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任命;1448年,自行召开主教会议,选举梁赞主教、俄罗斯人约纳担任都主教。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俄罗斯教会的权力逐步加强,莫斯科成为“第三罗马”。1589年俄罗斯成为宗主教区(牧首区),取得了与君士坦丁堡、安提阿、亚历山大、耶路撒冷平等的地位。 教权依附于皇权,教权和沙皇的世俗权力二位一体,形成“权力交响曲”,但合奏到彼得大帝为止。1650年建立修道院衙门,加强对宗教事务的控制。 莫斯科宗主教(牧首)尼康(1652——1667年在职)的宗教改革,企图加强教会权力,使它高于皇权。遭到传统派和沙皇权力的反对,导致教会分裂:正统派(尼康)和旧礼教派(分裂派)。1667年,宗教会议罢黜了尼康,确立了“沙皇权力高于牧首和一切主教”,但作为妥协,撤消了修道院衙门,承认教会有自主的经济行政、司法权。 1701年,恢复设立修道院衙门,教会财产国有化。 1721年,彼得“诏书”和《宗教章程》决定按新教原则设立宗教委员会(主教公会),以取代牧首制。宗教委员会成员由皇帝任命。 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进一步强化了对教会的控制。同时,东正教会成为沙皇专制制度的支柱之一。 尼古拉一世(1825-1855年)时期,提出“正教、专制、民族精神”三位一体说。至1917年十月革命前,70%的国民信仰东正教。 苏维埃时期东正教的衰落与苏联解体后的正教复兴。1918年宣布“政教分离”。1923年废除牧首制。1943年恢复牧首制。 基督教(东正教)信仰使俄罗斯人充满了基督教精神理想的救世主义和极端主义。地狱与天堂之间没有炼狱。俄语中的христианин-крестьянин“基督徒—农民”。 俄罗斯东正教的特色 ①坚持一成不变的教义正统性。没有经过大的宗教改革。俄罗斯教会礼拜时使用教会斯拉夫语。1820年出版俄文版《新约》,1876年出版《圣经》俄文版全本。古代没有产生重要的宗教哲学家。 ②浓厚的苦修主义和神秘主义。“圣愚”问题。他们的圣徒不是宗教思想家,而是苦行僧和“圣愚”。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和他的皇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把来自西伯利亚的农夫拉斯普京当作“先知”,把他奉为座上宾,事事听他指点,不久之后就步这位癫僧的后尘消逝于虚无,还随身携带着自己的宝座和整个俄罗斯帝国。 ③圣像崇拜。843年宗教会议确认圣像崇拜合法。1493年建造的莫斯科克里木林宫的圣母升天大教堂的圣像是东正教特色的圣像崇拜。 ④教权依附于王权。例如,1395年,君士坦丁堡宗主教给莫斯科大公瓦西里的信中说:“这个神圣的皇帝在教会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和其他统治者及别的地区的管辖者不一样,因为是他从一开始就在所有人居住的地区建立和巩固了真正的宗教……对基督徒来说,拥有一个教会而不拥有一个皇帝是不可能的。教会和皇帝具有伟大的统一性,同在一个伟大的共同体之中;他们不可能被相互分割开来。【俄罗斯行政区划】 俄罗斯共设89个联邦主体,即:21个共和国、1个自治州、6个边疆区、49个州、10个民族自治区(其中9个属于行政区划角度上的二级行政区)和2个联邦直辖市。2000年5月13日按地域联合成7个联邦区——中央区、北高加索区、伏尔加沿岸区、乌拉尔区、西伯利亚区、远东区。 下表中各行政区人口为1996年估计数字,各城市人口为1996年数字。一级行政区,包括共和国、边疆区、州、自治州和自治专区、联邦直辖市,共80个。行政区名 面积(万km2) 人口(万人) 首府 首府人口

为什么印第安人的长相和中国人很相似?

维度差不多,气候也差不多,DNA揭秘美洲印第安人源起亚洲。

2021年,美国“历史频道”网站曾报道,美洲克洛维斯文化时期的婴儿遗骸的DNA与亚洲古人种DNA更类似。报道说,1968年,美国考古学家们在西蒙大拿州发现了冰河时期克洛维斯文化的一具幼婴骨骸,经过DAN鉴别,证实了克洛维斯人是现今北美印第安人的直系祖先,也与中美洲和南美洲原住民有亲缘关系。

随后国际研究队伍把克洛维斯人DNA与全球主要古人种基因进行对比,包括在西伯利亚发现的距今24000年的人骸骨、在西班牙发现的距今7000年的人骸骨和格陵兰岛发现的距今4000年的人骸骨。研究结果表明,克洛维斯人的DNA更接近于西伯利亚发现的古人种基因。

这一新发现再次表明,在距今15000年前的冰河时代,可能有一批亚洲人从西伯利亚穿越白令海陆桥抵达北美洲。

扩展资料:

印第安人起源中国说

大多数学者认为奥尔梅克文明是玛雅、萨波特克、提奥提华坎等文明的母体。一些学者提出假说“殷人东渡美洲论”解释奥尔梅克文明突然出现以及奥尔梅克艺术风格和中国殷商时代艺术相像的现象。


据资料显示,最早提出“殷人东渡美洲”设想的是19世纪英国翻译家梅德赫斯特。他指出,周武王伐商纣王时可能发生殷人渡海逃亡,途中遇到暴风,被吹到美洲。

美国学者迈克尔·寇在1968年出版的《美洲的第一个文明》中提出奥尔梅克文明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接近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大风暴发生时间,奥尔梅克文明可能来自殷商。

其间,有媒体报道,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华人教授许辉撰写了《奥尔梅克文明的起源》一书,他认为美洲文明之母“奥尔梅克文明”是源于中国的殷商文明,因此,他在奥尔梅克文明的遗迹中共寻找到200多个玉圭,带着其中的146个字模,先后两次前往中国请教中国古文字专家,鉴定结果是这些文字属于先秦古文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第安人

人民网-美国学者发现:印第安人或是殷商后裔

原因有多方面,就具体原因总结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南北美洲,有关中国古人东迁的线索不止邹衡遇到的一件。    

  譬如,维多利亚历史学会会长麦基威在其所写的《不列颠哥伦比亚掌故》一书中提到,加拿大西海岸夏洛特皇后海岛的土人,大多含有中国人的血统。这些土人,自称是十三世纪元世祖忽必烈东征日本失败,漂流至该岛的元朝水师的后代。    

  譬如,委内瑞拉学者莫雷考证,在公元八世纪即我国唐代时,有一批居住在我国黑龙江、日本海和朝鲜之间的满族的祖先女真人,越过太平洋在中美洲登陆,被称为欧康人。其中一部分移入墨西哥,一部分人进入南美洲各地,后与秘鲁的印加文化相融合。据说印加王室成员之间说一种当地人听不懂的语言,与欧康人的语言相似。    

  譬如,一九一○年清政府派欧阳庚为特使,东渡墨西哥,办理墨西哥革命时杀死华侨三百多人的索赔案,欧阳庚办完专案后的一天,当地印第安人百余家族的代表,前来找欧阳庚请愿。他们告诉欧阳庚:"墨西哥革命时,杀死印第安人七百五十名,这些印第安人是中国血统,殷人后裔,叫殷福布族,是三千年前从天国经天之浮桥岛到这里的。请求政府一并保护索赔。"欧阳庚将此事报告摄政王载沣后,载沣未予支持,查证之事不了了之。    

  从人种上说,美洲印第安人属蒙古人种的一个支系。从直观上看去,很多印第安人活脱脱就像一个中国人,笔者就曾看到阿拉斯加的因纽特儿童照片,那留著垂髻的男孩,与华北小儿毫无二致。还有从一些画报上看到中、南美洲丛林中的印第安人,你会以为他们是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毫无疑问,大多数印第安人 (包括爱斯基摩人)都具备黄种人的特点:头发色黑且直,黄皮肤、铲形门齿,以及白种人和黑色人种所不具备的婴儿出生时臀部的青色胎记。从血缘上,科学家也发现了印第安人与中国人属于同种的证据。另外,印第安文化与中华古文化之间,相似乃至相同之处还可以举出很多:    

  譬如灵台文化;丘墩文化;玉石陪殓下葬风俗;还有关于天狗吃月亮的传说;相似的洪水故事;共同的龙文化和羽蛇文化;共有的太极图和饕餮纹饰和云雷纹饰;相似的乘轿出行和击鞠游戏;相同的草药和骨针治病方式;相同的七孔笛子和音乐上的五声音阶;甚至连喝童尿养生、吃蝌蚪以败火的民间偏方都相同......    

  至于在美洲的古物中发现中国文字则早已见惯不惊了,笔者就曾亲见美国北达科他州的"书写的岩石"照片,以及在亚利桑那州大学博物馆所发现的古石照片,这些古代美洲留下的石刻书法,与中国的甲骨文及金文极为相近,有些字的写法简直与中国甲骨文一模一样。   

2.印第安人可能是中国人后裔    
  中国2004中新药业亚马逊科学探险考察队今天上午圆满完成对亚马逊河流域的漂流科考后,抵达马瑙斯。在随后举行的亚马逊地区印第安文化专题研讨中,科考队科学家提出观点:居住在亚马逊地区的印第安人有可能是中国人后裔。    

  根据科考队在亚马逊地区见到的印第安人长相和语言特点,专家指出,他们与古代中国人在诸多方面有类似之处。科学家们在各抒己见陈述观点时还提供了如下资料:197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一具3000年前的石锚,经过化验,确认这种岩石只在中国台湾海峡附近有,而美洲没有。科学家认为:"殷人早在 3000多年前就航渡美洲",这为中国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人到过南美丛林提供了重要依据。有美国考古学家在南美亚马逊地区发现了16尊雕像和6片玉圭,玉圭上刻有文字,科学家认为这是殷商文字,破译解读出来后是殷人祖先的名字:蚩尤、少昊等。所描述祭祀的习俗也和东夷人相同。科学家解读印第安人问候语"YINDIAN"为"殷地安"即"殷地安阳",犹言"家乡好";解读印第安人传说中的"HOSI王"为殷末军事统帅攸侯喜等等。

首先印第安人是欧洲人对美洲地区原住民(因纽特人除外)的统一叫法。本身印第安分为非常多民族族群的。 从最北部的加拿大到最南部的阿根廷,比中国到非洲都要远! 再次,印第安人从中亚以及西伯利亚远东跨越白令海(远古时期是相连的)是在一万多年前。 那个时候华夏族都还没有建立,更不用说汉人中国人。 很多人都让地理课本搞混了。 印第安人跟黄皮肤东亚人差距非常明显。 奥运五环是非常科学的。 欧洲白,亚洲黄,非洲黑,澳洲棕,美洲红!! 一点拙见而已。。
人种是一样的,一般认为印第安人就是通过白令海峡到达了美洲,所以和东亚人差不多。

新航路开辟之后,本来计划去印度的哥伦布却意外来到了美洲新大陆,还把当地居民称为“印第安人”。全世界都认为美洲大陆的发现是哥伦布的专利,而且书上也是这么说的。

本文标题: 沙俄治下的远东各民族和美国治下的印第安人,谁的历史处境更惨一些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3642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美国有能力整合西方文化吗中国文化,世界历史18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