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真的有亿万富翁吗?所谓亿万富翁,就是要有一亿个万才能叫亿万富翁,反过来也就是一万个亿。我可从来没听说过有一万个亿的人,这样...

美国警方破获本世纪最大奴隶交易,在该集团的“交易名目”上,查到了中国留学生章莹颖的名字,是真的吗

世界上真的有亿万富翁吗?

所谓亿万富翁,就是要有一亿个万才能叫亿万富翁,反过来也就是一万个亿。我可从来没听说过有一万个亿的人,这样的人有几个?都是哪几个人?
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梅耶.罗斯切尔德
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金融帝国-罗斯切尔德家族 把持世界黄金定价 近200年 2004年退出黄金定价

梅耶.罗斯切尔德 罗马帝国皇帝授予“帝国皇家代理”
他五个儿子:
老大 阿姆斯洛 德意志首届财政部长 打理罗斯切尔德家族银行的法兰克福大本营
老二 所罗门 奥地利金融经济的主宰者。
老三 内森 执掌家门 控制大英帝国的货币供应 城府极深行事果决 当内森发怒时,英格兰银行都在颤抖
老四 卡尔 信使 意大利建立了另一个银行 意大利宫廷的财政支柱
老五 杰姆斯 执掌巴黎银行 控制了法国金融

后人制定了 美联储法案
十九世纪中叶,英、法、德、奥、意等欧洲主要工业国的货币发行大权均落入了罗斯切尔德家族控制
以6%的回报率计算,到150多年后的今天,他的家族资产将至少在30万亿美元之上。

其实还有很多人,都是银行寡头,恐怖的国际金融势力和银行家:JP摩根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 铁路大王杰姆斯

至于巴菲特,在1997年银假最低的时候吃进世界上1/3存量的实物白银,但是不是能上万亿,没有考证过。
罗斯柴尔德家族

当国际媒体成天炒作身家500亿美元的比尔.盖茨,蝉联世界首富宝座的时候,如果你信以为真,你就上当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所谓富豪排行榜上,你根本找不到“大道无形”的超级富豪们的身影,因为他们早已严密地控制了西方主要的媒体。
所谓“大隐,隐于朝”,罗斯柴尔德家族今天仍在经营着银行业务,但是如果我们随机在北京或上海的街头问100个中国人,其中可能有99个知道美国花旗银行,而不见得有1个知道罗斯柴尔德银行。
究竟谁是罗斯柴尔德?如果一个从事金融行业的人,从来没有听说过“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这个名字,就如同一个军人不知道拿破仑,研究物理学的人不知道爱因斯坦一样不可思议。奇怪却并不意外的是,这个名字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但它对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影响力是如此的巨大,而其知名度却是如此之低,其隐身能力让人叹为观止。
罗斯柴尔德家族究竟拥有多少财富?这是一个世界之迷。保守的估计是30万亿美元!
严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像钟表一般精确的协调,永远早于市场的信息获取,彻头彻尾的冷酷理智,永无止境的金权欲望,和基于这一切之上的对金钱和财富的深刻洞察,以及天才的预见力,使得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世界两百多年金融、政治和战争的残酷漩涡中所向披靡,建立了一个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金融帝国。

维特根斯坦家族。

当我们看着福布斯排行榜时,以为小比尔是世界最富有的人时,躲在某个城堡里的罗斯柴尔德和维特根斯坦家族的人肯定觉得太可笑了.他们才是世界上真正的最富有的人.当他们被称为欧洲第六帝国的时候,美国还没有建国,当他出钱给我们熟悉的高尔查克邓尼金去和列宁打仗的时候,整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竟然没有一个国家在金钱上帮他.他们一个家族和列宁在战斗.
巴尔扎可把他们家族的名字改为纽沁根男爵对他们极尽讽刺,但300年来在金钱上全世界还没有哪个家族超过他们.
富裕后的这个家族还为我们贡献了很多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特别是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每每看到他们家族的事迹时都让我想起我们古代的:谢安家族,中原的崔家等等千年大家.

还有美国的洛克菲勒,杜邦,摩根,梅隆等家族。
{转载}苏联27.5万亿美元消失的真相(国民教育贴)

如果你从未听说过里欧.万塔(Leo Wanta)这个名字,请不要感到惭愧,因为应该感到惭愧是哪些号称是世界上最自由的西方新闻媒体。这是一个正在发生的故事,它早已在从新加坡到巴黎的国际金融和外交圈子里闹得沸沸洋洋,但西方主流媒体们却保持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沉默。

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金融事件,如果问题失控,全世界的金融体系将面临信用崩溃! 这也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金额,它涉及高达27.5万亿美元的巨额财富归属,如果记入利息和投资回报,总金额将高达70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GDP的30倍!
这将是一个波及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银行的惊天大案。

2006年5、6月份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一笔4.5万亿美元的巨款从瑞士秘密汇到了美国,用以“私”了这一案件。如此巨大的资金转移引起了世界金融市场美元流动性短缺危机,由此直接导致了2006年5、6月份横扫世界的股票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包括黄金和白银)的暴跌。.

究竟谁是万塔?他又是如何拥有27.5万亿美元的财富的?不是说世界首富身家才500多亿美元吗?怎么可能有人拥有比比尔. 盖兹还要多500多倍的财富呢?

当国际媒体成天炒作身家500亿美元的比尔.盖茨,蝉联世界首富宝座的时候,如果你信以为真,你就上当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所谓富豪排行榜上,你根本找不到“大道无形”的超级富豪们的身影,因为他们早已严密地控制了西方主要的媒体。

万塔的真实身份是当年里根总统最信任的金融战争专家,曾是美国财政部、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的高级官员。80年代,万塔直接受命于里根总统从事旨在颠覆苏联卢布的秘密金融战争。他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成立了“新共和金融集团”(New Republic Financial Group),公司运作资本仅1万7000美元,但是很快在美国秘密的海外账户资本注入后,万塔的生意越玩越大。到1990年10月,万塔以高于黑市一倍的比价(28卢布比1美元)完成了一笔以50亿美元买进1400亿卢布的利润极高的交易,这要感谢他在苏联内部的同谋们。在1991年1月和2月,万塔在伦敦黄金交易市场上大肆做空黄金高达2000吨。早已疲弱不堪的苏联经济,全靠着黄金出口这点养命钱,金价的暴跌在苏联的棺材盖上打进了最后一根钉子。

万塔的秘密行动被称为“伟大的卢布骗局”(Great Ruble Scam)。

在苏联解体后的几年中,万塔和其他美国金融战争的高级专家们与前苏联内部的腐败势力里应外合,大肆洗劫了前苏联的国家财富。情况一度荒唐到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撒克斯(Jeffrey Sachs)直接帮叶立钦修改总统令,美国律师乔纳森.海(Jonathan Hay)亲笔制定了无数俄罗斯法律条文和政府规定,美国财政部的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在给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的信中甚至详细指导如何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俄罗斯经济的病情在“美国大夫”的“悉心关照”之下,下场可想而知。

1991年的冬天对俄罗斯人民来说是异常严酷的,俄罗斯经济体业已严重失血的身躯,在国际金融家开动的超级通货膨胀这部“财富绞肉机”碾过之后,大批前苏联的社会主流人士的毕生积蓄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大学教授,医生,军官,工程师,纷纷走上严寒的街头,去兜售各种价格低廉的小商品,其中一部分人甚至不得不乞讨。戈尔巴乔夫参加1991年11月马德里的西亚和平讨论会时,甚至不得不偷偷提前离开会议,因为他的俄罗斯代表团付不起宾馆住宿费。

苏联人民积累了70年的国家巨额财富到哪里去了?真像西方经济学家们所说的苏联经济早已“资不抵债”?人民的财富真会“蒸发” 得无影无踪吗?转自81.china.com
其实在超级通货膨胀中,财富并不曾蒸发,财富只是发生了转移。万塔的27.5万亿美元就是前苏联人民“蒸发”的财富的下落。

与历史上贫穷弱小的国家无力反抗西方殖民侵略的情况完全不同的是,前苏联拥有着强大到让美国无法安睡的军事力量,在军事实力仍然相当强大的状态下,整个国家遭到外部势力疯狂与彻底的洗劫,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金融战争所展现出的巨大破坏力,丝毫不亚于苏联整个卫国战争的损失程度,所不同的是,卫国战争的巨大代价换来的是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而金融战争的惨败,导致了国家解体和经济长期衰败。战争对苏联的破坏仅仅持续了4年,而金融崩溃所造成的社会经济的灾难已经接近16年。

在搞垮苏联的金融战争中,万塔可谓战功显赫。但是,噩运不久却光临到他自己的头上。

1993年7月,万塔被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威廉.塞辛斯(William Sessions)派往瑞士,目的之一就是抓捕一名要犯马克.里奇(Marc Rich)。这个马克.里奇也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不仅是国际黄金市场上的一代枭雄,也是以色列情报部门摩萨德的武器供应商,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的铁哥儿们。摩萨德及时通报了马克.里奇美国即将抓捕他的信息,马克.里奇及时离开了瑞士。万塔在瑞士扑了个空。

万塔在瑞士的另一个任务就是与白宫法律顾问(Deputy White House Counsel)文森.弗斯特(Vince Foster)会面,将2.5亿美元从万塔的账户上划给一个名叫“儿童防卫基金”(Childrens' Denfense Fund)的秘密户头上,这个基金的控制人正是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

当事情办妥之后,弗斯特兴冲冲地回了华盛顿。万塔却突然被瑞士警察逮捕。万塔当时的官方身份是索马里任命的住瑞士和加拿大的大使(1993年3月),身为外交官的外交豁免权也未能帮助万塔,他实际上处于瑞士警方绑架的状态下,被非法关押了134天。

回到华盛顿的弗斯特在得知万塔被关押的消息后,立刻四处活动营救万塔。结果7月20日,弗斯特在华盛顿近郊靠近中央情报局的一处公园里,被发现“自杀身亡”。该消息震惊了华盛顿政坛。一个显然的谋杀事件,被当作自杀草草结案。身为克林顿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堂堂的白宫法律顾问,竟然惨死在离白宫不超过5英里的公共场所,而附近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央情报局的总部,这一切简直是匪夷所思。

当弗斯特突然“自杀”的消息被瑞士警方通知他的时候,最后还加了一句让万塔毛骨耸然的话,“弗斯特先生自杀的日子正是你女儿的生日。”

紧接着,更不可思议的事情接踵而来。美国威斯康星州税务部门查出万塔的公司在1982年和1988年少缴了1.4万美元的州税,要求瑞士将万塔引渡回美国。瑞士竟然答应了。万塔戴着手铐回到美国之后,因为子虚乌有的区区1万4000美元欠税,被判了22年监禁。

事情到了这个份儿上,简直是错的没边儿了。打垮苏联“邪恶帝国”的美国“英雄”,却被自己人投进了监狱。

问题出在万塔认为自己是效命于美国政府,他管理下的巨款理所当然的是属于“民选政府”背后的全体美国人民所有。不幸的是,“民选政府”及其背后的势力,从来就把这笔不记在任何美国官方账目上的海外巨款当做自己随意支配的“小金库”,而在这个方面非常“较真”的万塔,则表现得处处不合作。早在1989年8月,当时的老布什总统就要求万塔打一笔10亿美元的款子到巴拿马朝圣者基金(Pilgrim Investments), 收款人是“Jorge·Bush”。万塔有很大的顾虑,认为任何动用他掌管下的“公款”而进行对私人有益的行为,都触犯了美国的联邦重罪。财政部长贝克“开导”万塔说,像布什家族这样的人是超越法律的。万塔虽然最终照办了,但却留下了证据。目前,万塔能够拿出的证据显示有7430亿美元的款项被几届总统“不当”使用。

随后几年,万塔的兄弟和生意伙伴纷纷离奇死亡,他自己在狱中也三次被下毒,最终让他幸免于难的,还是只有他才知道全部资金的下落和密码。

2003年4月15日,在长期申诉冤情之后,终于美国联邦法官吉拉德.布鲁斯.李(Gerald Bruce Lee)做出了对万塔有利的判决,法官确认了万塔在法律上对这笔巨款拥有监管人的地位。2005年,万塔从威斯康星州的监狱中转到家里继续服刑。在他的法律顾问和美国两大律师事务所的协助之下,于2005年底与美国财政部和白宫达成协议,以4.5万亿美元的现金支付给万塔作为对他“卓越贡献”的酬劳,万塔同时答应放弃对其余款子的监管权。

万塔还提出提前支付35%的联邦税给美国财政部,总额为1.575万亿美元,因为万塔后来在弗吉尼亚成立了一家叫AmeriTrust的公司来打理他所管理的款项, 所以他将同时支付6%的州税给弗吉尼亚州,总额为2700亿美元。

这就是“万塔计划”(The Wanta Plan)的由来,就其规模和对美国经济的刺激作用而言,堪称“第二次马歇尔计划”。

“万塔计划”最终的协议于2005年12月签定,代表美国政府签字的是助理国家安全顾问威金森(Wilkinson)和财政部长保尔森。

美国财政部的记录表明, 万塔名下的基金包括:

相当于4.5万亿美元的资产属于里欧.万塔的AmeriTrust Group,Inc.,这已经在“账面”上了。

相当于8.7万亿美元的资产,已经在“美元系统之内”了,存在于主要国际银行的美元账目上,这些钱不曾被人“挪动过”。

相当于14.3万亿美元的资产仍然在海外账户上,为应收账款。这些钱早已被金融机构抵押和交叉抵押,对这些资产的召回,将迫使许多世界著名银行机构出现流动性危机。

2006年5、6月份,4.5万亿美元的巨款从瑞士秘密通过外汇交易和其它渠道进入美国的银行间交易结算系统(CHIPS),这笔有名有姓的钱却被“劫持到”了高盛, 花旗和美国银行(Bank of Amaerica)的账号上。

忍无可忍,最后期限,如果万塔的账号上还收不到钱的话,他将可能向最高法院起诉政府,金融市场都摒住了呼吸,美国政府是否遵守法律成为了美元信用的试金石。

7月31日过去了,整个美国政府、国会山、新闻媒体全部鸦雀无声,就像这件事根本不存在一般。美国政府在全世界众目睽睽之下,出现了赖账!美元和美国国债的国际信誉也就随之化为乌有。一个法制社会的民选政府如果拒绝执行法律,这在整个西方社会看来,无异于信用彻底破产。

万塔以美国政府债权人的身份通知世界主要银行,停止对美国政府1亿美元以上的资金结算,除德国中央银行之外,其它金融机构表示同意。

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开始出现剧烈震荡,美元的信心从此进入了高危时期。
这笔4.5万亿美元的巨款现在究竟在哪里呢?它首先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财政部在高盛和花旗银行的账户上,后来转到美联储,然后钱又到了洛杉矶的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从那里又被转回到纽约的美联银行(Wachovia Bank),最后这笔钱分别被转入不同的账户,其中就包括了短暂出现在万塔的AmeriTrust公司在摩根斯坦利的证券账户。

财政部已经“正式完成”了所有交接工作,美联储也已将烫手的山竽丢给了银行系统。如果万塔最终没拿到钱,那是银行支付系统出了问题,与政府与美联储无关。

目前,美联银行(Wachovia Bank)成了问题的焦点。美联储11月份三次“建议”美联银行拿钱。11月17日星期五,美国东部时间早上8:30,审计人员进入美联银行的纽约大楼,进行查账,美联银行当天直到上午11:00才开始对外营业。美联银行拒绝拿钱的原因就是“资金不足”。

如果最终美联银行仍拒不付钱,万塔势必上诉到联邦法院,该银行是美国金融系统的重镇,一旦被迫关闭,将拖垮整个美国银行系统,并最终波及全世界。

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这样的惊天大案迟早会曝光。在局面难以收拾之前,必须消除以后可能的“隐患”。最近以来,国际金融界果然“意外频繁”。

2005年1月,中央情报局官员杰克.罗奇(Jack Roach)在试图取出万塔一个账号里的存款未遂之后,在瑞士联邦银行(UBS)的地下室里被谋杀。

2005年3月3日,法国银行家Edouard Stern在瑞士日内瓦的公寓里被枪杀。

2006年4月-6月,4.5万亿美元的资金被陆续通过外汇交易和其它渠道从瑞士进入美国CHIPS体系,从而造成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元流动性急剧短缺,直接引发了5月和6月的世界范围的股市暴跌和大宗商品(包括黄金和白银)价格震动。

2006年7月13日,位于伦敦金融城附近的“铁山”(Iron Mountain)文件仓库“失火”,大火整整烧了3天,大量的国际金融行业的原始文件、凭证单据都储藏在“铁山”里,最终只落得个灰飞烟灭。

无独有偶的是,7月12日, 加拿大渥太华附近的“铁山”文件仓库,也被烧成了平地。

2006年7月22日,《达芬奇密码》中提到的罗马宗教组织“主业会”(Opus Dei)的银行家Gianmario Roveraro被人大卸八块。意大利反有组织犯罪的金融调查专家马克.萨巴(Marco Saba)认为“主业会”与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之间的“奇怪活动”,与万塔的钱,和银行家Gianmario Roveraro的死有密切联系。

2006年9月13日晚间,41岁的俄联邦中央银行第一副行长安德烈·科兹罗夫遭两名持枪歹徒暗杀并于次日不治身亡,其司机当场被打死。

2006年10月11日,俄罗斯“外贸银行”莫斯科分行经理亚历山大?普罗辛在私人寓所的电梯附近遭遇枪击而头部中弹身亡。

2006年11月21日22点左右,当俄罗斯专业建筑网商业银行董事会第一副主席康斯坦丁·麦谢良科夫驱车来到莫斯科诺沃苏谢夫斯卡娅大街他的寓所门口时,突然遭到凶手枪击,一枪击中背部,一枪击中头部,当场死亡。

是谁在杀人灭口?又是谁在销毁证据?

最先报道“万塔案件”的是伦敦的“国际货币观察”(International Currency Review)杂志,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国际主流媒体跟进报道,几乎没有任何官方评论。截至今日(2006年12月3日),在中文互联网搜索引擎“百度”上 关于“LEO WANTA”的查询记录为0。

在google.com上关于“LEO WANTA”的查询记录为31,300。

世界上是否真有里欧.万塔其人呢?

答案是,确有其人。一个最简单的验证方法就是到美国官方的“监狱管理局”网站上去查寻, 打进Wanta, Leo就可以了,他的号码是43419-053,入狱时间是:1993年11月19日,性别:男,年龄:65岁,种族:白人。

尽管关于万塔的正式新闻报道极少,但是如果查询90年代初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地方报纸,就可以找到对里欧.万塔案件的报道。

麦迪逊的主要报纸《Capital Times》1993年12月15日有一篇题目是“地方监狱关押着‘国际商人’”的报道,文中语气充满了调侃,“万塔先生说他在过去的几年里没有收入,他声称他的债务是美国政府的责任,因为他的生意是政府行为的掩护。而调查人员认为,万塔是一名国际骗子,他在世界上到处行骗,拖欠他人欠款。在一次明显的欺诈中,他造成了欧洲投资人50万美元的损失,他当时声称他是货币交易商,在中国有重要的生意。对于指控他因为欺诈在新加坡、泰国和瑞士曾被拘捕,他争辩说他告诉瑞士当局他是索马里大使,是副总统戈尔的朋友。他坚称自己是奥地利维也纳的合法商人,公司的总部设在Appleton(威斯康星)。”

1994年7月16日,另一篇题为“法官命令(对万塔)进行精神检查”,文中说“法官说他被告知,万塔先生对精神病专家说他曾是外国大使,为以色列秘密警察工作,帮助计划美国国防部的B-1轰炸机,今年可能要赚40亿美元。”

1995 年5月9日, 在《Capital Times》《税务欺诈庭审开始奇怪的旅途》一文报道,“助理检查官道格拉斯.海格星期一告诉陪审团,详细的证据表明了万塔设立了一系列的皮包公司来通过瑞士、中国和美国的银行进行洗钱,然后万塔用这些钱来支付一些无可挽回的债务。辩护律师约翰.施维兹则认为威斯康星州的检查官根本不理解像万塔这样的人是如何运作金融的。”

1995年9月15日,《Wisconsin State Journal》报道说,“精神病医生的检查报告将会说明万塔先生究竟是一个高级骗子还是一个可怜的精神病人。万塔先生是个世界周游者,他声称他是中央情 报局的探员,索马里住瑞士的大使,他还说他是前总统里根和布什的朋友。他是1994年的一本名叫《窃国大盗》(Thieves World)的书中的主人公,万塔导演了一出欧洲卢布骗局。”

如果“万塔案件”确有其事,而没有任何主流西方媒体报道此事,毫无疑问,我们生活在一个远比我们感觉更为可怕的世界里。

谁是这个世界真正的统治者?他们的意图是什么?他们下一个目标又是谁?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金融黑洞,这个世界上还有一帮处心积虑策划着建立一个伦敦-华尔街轴心控制下的“世界单一货币和世界单一政府”的国际银行家。
众所周知,如果有人控制了某种商品的供应,也就是做所谓的“霸盘”生意,那么他将可以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而货币与其它所有商品都不同的就在于它是一种社 会上所有人都必需得到的商品,谁要是控制了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权,这些人将毫无疑问地成为整个国家的主人,他们将能够随心所欲地获得超级利润。

如果国际银行家最终控制了整个世界的货币发行权呢?全世界的人民都将成为“新罗马帝国”的现代奴隶。他们将通过债务,而不是从前的锁链,来驱使和驾驭奴隶们的命运。

过去300年的世界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国际银行家通过建立私有的中央银行来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并逐渐控制了民选政府、司法体系、新闻媒体、教育文化、武装力量的历史。

国际银行家已经踹开了中国的大门,他们将重演历史上的种种伎俩。中国人民即将看到的不再是船坚炮利与明火执杖的西方列强,而是西装革履和温文尔雅银行家 们。这次他们带来的不再是“割地赔款”和“开放通商口岸”的条约书,他们的公文包里塞满的将是,“金融开放”和“世界政府与世界单一货币”的彩票。金融开放,事关中国未来的百年国运和亿万人民的财富安全,它决不同于到目前为止中国所有已开放的领域。
这样说的话就没有,bill gates也才300多亿美元,约合2000多亿,他就是首富了,当然现在首富是巴菲特,也不会上万亿的
虽然这个问题谁都想过,但也没必要问吧!

黑人奴隶交易的历程是如何的?

来一点资料好吗
非洲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在古代文明发展的多极世界中,非洲占有一
席之地.尼罗河流域孕育了埃及古代文明.北非沿海曾经是地中海古代文明
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公元7世纪以后,伊斯兰文化在北非,东非沿海及西苏
丹等地的传播,使这些地区经济文化出现了新的繁荣.在广大撒哈拉以南地
区,经过长期稳定的发展,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黑人文化.到16世纪以前,
非洲跟欧亚大陆一样,已处于前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如果没有殖民主
义者的入侵,非洲社会将循着自己的轨迹向前演化发展.
在古代和中世纪,黑人就经由撒哈拉商道,尼罗河及印度洋贩卖到南欧,
阿拉伯世界,波斯,南亚等地.在那个时代,由于生产力太低,奴隶买卖是
普遍现象,而不是黑人所特有的,也有白人被卖给黑人为奴.
但是,近代殖民主义的入侵打乱了非洲正常的社会发展进程.随着资本
主义的兴起,非洲变成商业性猎获黑人的场所.黑奴贸易发展成为一个专门
的行业,成为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数以千万计的非洲黑人背井离乡,漂洋
过海,被贩卖到美洲以及印度洋,亚洲由殖民者开办的种植园和矿井中工作,
另一些黑人在捕奴,掠奴战争及贩运途中死去.非洲人民及其社会经济生活
受到空前浩劫.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而万恶的殖民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却
随着贩卖和奴役非洲黑人而兴盛起来.马克思曾指出,非洲变成商业性猎获
黑人的场所,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之一,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
曙光.后来,黑奴贸易以及美洲的黑人奴隶制又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金.因
此可以说,资本主义从头到脚沾满了非洲人民的鲜血.
黑奴贸易大约经历了四个世纪.除奥地利,波兰和俄国等少数国家外,
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以及美国都先后参与了这一罪恶活动.综观黑奴贸易的
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分成三个时期: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为第一时期;
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为第二时期,由于美洲种植园的发展,黑奴贸易在
这一时期走向高潮;1807—1808年英,美两国通过禁止奴隶贸易的法案以
后,黑奴贸易进入第三时期.这时奴隶贸易在法律上已被禁止,但黑奴走私
贸易却兴盛起来.直至1890年7月布鲁塞尔会议作出废除非洲奴隶贸易的决
议,黑奴贸易才算正式终止.
如果按照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决定的不同贸易性质来划分,
那末整个黑奴贸易史也可分成三个阶段:15至17世纪,西班牙,葡萄牙的
封建王室及随后荷兰,英国,法国等以特许公司为代表的商业资本占统治地
位,黑奴贸易实行的是垄断贸易;18世纪,工业资本冲破了商业资本的垄断,
黑奴贸易进入自由贸易阶段;工业革命以后,由于近代大工业的出现而在法
律上废除了奴隶贸易,19世纪黑奴走私贸易盛行.
本章叙述16世纪至19世纪初300年间黑奴贸易的盛行,及其对世界和
非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一,十六世纪及十七世纪上半叶的黑奴贸易
1441年,由安陶 贡萨尔维斯和努诺 特里斯陶率领的一支葡萄牙探险
队,在布朗角附近沿海劫掠了10名非洲黑人,带回里斯本出售,是为黑奴贸
易的开始.在15世纪后半叶,葡萄牙人从西非沿海贩运黑奴去本国充当家务
和农业劳动力,或贩运至马德拉群岛,加那利群岛和佛得角群岛等大西洋岛
屿新辟的甘蔗种植园中工作,每年贩奴大约500—1000名①.但是,直到16
世纪初,葡萄牙人在西非的黑奴贸易,其价值远远赶不上黄金,象牙,胡椒
等非洲产品的贸易.
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的托德西拉斯条约是列强第一个瓜分世界
的条约,它确定以佛得角以西370里格②为西,葡两国势力范围的分界线,两
国在美洲的势力范围以西经46度为界.从此,非洲,亚洲及巴西归属葡萄牙,
美洲其他地区归属西班牙.
16世纪,西班牙人在向西印度群岛及美洲大陆进行扩张掠夺的过程中,
对土著印第安人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屠杀,并企图奴役印第安人,但没有成功.
西班牙人发现,印第安人不适宜于繁重的田间劳动,一个黑人奴隶顶得上四
个印第安人.为了满足那里发展热带作物种植园及开发矿藏对劳动力的需
求,他们决定从非洲运进黑人.1501年,即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不到10年,
伊斯帕尼奥拉岛就从葡萄牙运进了第一批黑奴.这是向美洲贩卖奴隶的滥
觞,也是美洲实行黑人奴隶制的开端.1518年,第一艘来自非洲的贩奴船到
达西印度,开始了非洲与美洲之间直接的黑奴贸易.到1540年,西班牙美洲
殖民地每年运进的黑奴可能已达1万人①.
16世纪葡萄牙人在非洲西海岸的贩奴活动主要在两个地区:一个是上几
内亚,即从佛得角群岛到塞拉利昂沿海.佛得角群岛的最大岛屿圣地亚哥岛
曾经是经营上几内亚贸易的中心.一些原在佛得角群岛定居的欧洲人陆续移
居到上几内亚沿海,甚至溯冈比亚河而上,在这一带建立了许多小据点,从
事贩奴及其他商业活动.另一个是刚果河口及其以南地区.16世纪初,不仅
葡萄牙商人,而且应刚果国王阿方索之邀派去的葡萄牙传教士,教师,工匠
(裁缝,制鞋匠,泥瓦匠,制砖工)等,都以帮助刚果发展经济为名而行贩
奴活动之实.到1526年,刚果国内局势变得很糟,以至阿方索写信给葡萄牙
国王诉说:"这个国家每个角落都有许多商人.他们将毁灭这个国家.人们
每天在遭受奴役和劫掠,甚至贵族和王族成员也不能幸免."①
圣多美岛在16世纪成为几内亚湾及刚果至安哥拉沿海的贩奴基地.1493
年,欧洲人开始在该岛定居②;1499年,建立了第一个甘蔗种植园.16世纪
上半叶,这里成为欧洲蔗糖的主要来源.16世纪20年代起,圣多美和普林
西比的葡萄牙商人深入圣萨尔瓦多内地,可能远至扎伊尔河上的马莱博湖③
及在南方的恩东戈,从事贩奴活动.从贝宁湾,刚果,安哥拉等地运来的黑
① Philip D.Curtin& Steven Feierman etc.,African History(《非洲史》), London1978,p.217.
② League(英文),葡文为légua.葡制1里格等于6000米;用于航海中计程为1里格(Légua Maritima)等
于5557米.
① Elizabeth Donnan ed.,Documents Illustrative of the History of Slave Trade toAmerica(《美洲奴隶贸易历史
文件》),Washington 1930,vol.I,p.17.
① Jan Vansina,Kingdoms of the Savanna(《萨瓦纳诸王国》),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66,p.52.
② Philip D.Curtin,The Atlantic Slave Trade:A Census(《大西洋奴隶贸易》),The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75,p.115.
③ 即斯坦利湖.
奴,或留在当地种植园工作,或被转运去黄金海岸,马德拉群岛,佛得角群
岛和葡萄牙本土,16世纪30年代开始又直接转运去美洲,16世纪中叶成为
非洲向美洲贩运黑奴的主要转运站.圣多美岛在1530—1560年间达到繁荣的
顶点,是当时葡萄牙主要的海外领地之一.奴隶和甘蔗是其两大财富.柯廷
引用N 迪尔的估计数认为,在整个黑奴贸易期间,圣多美运进了10万名奴
隶①.1576年葡萄牙人在罗安达湾建立了圣米格尔堡作为基地,从此刚果河口
以南的黑奴直接从这里贩运去美洲,而不再经由圣多美岛转运.这里逐步发
展成为安哥拉和刚果的奴隶贸易中心之一.
到16世纪最后25年,从非洲直接向西印度诸岛及美洲大陆输出奴隶的
南大西洋贸易体系已经确立起来.向欧洲及大西洋诸岛(马德拉,加那利和
佛得角诸群岛)输出的奴隶仅占非洲输出总数的17%②.1600年以后输往欧洲
的奴隶,大部分也是转运去西印度的.同时,从16世纪末17世纪初起,美
洲奴隶来源从西非迅速转向刚果安哥拉地区.其中至少有两个因素值得提
及:第一,圣多美的甘蔗种植园面临巴西的竞争,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逐
步衰落,这意味着几内亚湾本身对刚果安哥拉奴隶的需求减少了;第二,从
17世纪初起,葡萄牙人开始在罗安达内地诉诸军事行动,或通过直接掠夺,
或通过同当地非洲人的贸易而获得了新的奴隶来源.但是,直至17世纪中
叶,美洲对非洲黑奴劳动力的需求量以及因此而形成的贩奴的数量毕竟有
限.
二,十七世纪中叶以后黑奴贸易兴盛的原因
在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上,美洲的直接奴隶制曾经是欧洲资产阶级
工业的基础.17世纪中叶起,欧洲由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
生活习惯的改变(例如,咖啡成为主要饮料,蔗糖消耗量激增等),对热带
产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从而促使西印度及美洲大陆生产热带产品的奴隶种
植园获得巨大发展.这成为黑奴贸易兴盛的原因.
1625年第一批英国移民来到巴巴多斯,种植烟草,棉花,蓝靛等作物.
1641年首次引种甘蔗,巴巴多斯因而被称为"西印度糖岛之母".这里运进
黑奴数量便由此成倍增长.以后,甘蔗种植迅速推广到背风群岛及牙买加,
安提瓜等岛屿.在甘蔗引进英属西印度殖民地后的二十多年,蔗糖占到伦敦
从殖民地种植园进口总值的将近一半①,超过了烟草.17世纪末18世纪初,
牙买加种植园的发展逐渐取代巴巴多斯的地位,其运进黑奴的数量也超过巴
巴多斯,奴隶与白人的比例高达10比1②.在法属西印度,1635年瓜德罗普
岛先引种烟草,17世纪中叶以后又陆续引进甘蔗,咖啡等热带作物.17世纪
末,种植园奴隶制已经成为西印度群岛的经济基础.因此,仅在17世纪后半
叶的50年间,非洲大西洋沿岸卖给欧洲人的奴隶数量就超过以前200年的总
① Curtin,op.cit.,p.20.
② Curtin,op.cit.,p.116.
① K.G.Davis,The Royal African Company(《皇家非洲公司》),London1957,p.15.
② Daniel P.Mannix,Black Cargoes,A History of the Atlantic Slave Trade,1518-1865(《黑色船货:大西洋
奴隶贸易史》),New York 1962,p.52.
和③.18世纪是西印度的繁荣年代,也是种植园奴隶制发展的黄金时代.西
印度成为欧洲蔗糖的主要供应地以及欧洲列强重要的海外经济支柱.
北美在1619年运进第一批黑奴,但在以后相当一个时期内,北美的黑人
奴隶制没有发展起来.其原因是种植园经济发展缓慢,而且最初的奴役对象
主要是贫穷的白人契约奴,直至1661年弗吉尼亚殖民地议会才率先通过法
案,确定黑人是终身奴隶.到18世纪,英国棉纺业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
美国的植棉业,从而大大促进了奴隶贸易,使饲养黑人成为各蓄奴州的主要
事业.18世纪后半叶及19世纪,由工业革命引起的棉纺织业的巨大发展,
对美国棉花的需求量急剧增长,美国南方的棉花种植园迅速从沿海低地扩展
到红壤丘陵区,然后发展到亚拉巴马黑土带,并越过密西西比河谷直到得克
萨斯.此时,奴隶种植园的重心便逐渐由西印度转移到北美大陆,美国成了
黑奴的主要进口国.美国南方棉花种植园奴隶制的发展还成为19世纪黑奴走
私贸易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黑奴贸易兴盛的原因,尚有两点需要提及:
第一,美洲的种植园奴隶制是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从历史上看,当一
个社会经济形态中占优势的是产品的交换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即在发达
的商品经济状态中,奴隶才会被大量用于生产领域,如古代希腊,罗马的奴
隶制;反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中,剩余劳动就受到或大或小的需
求范围的限制,而生产本身的性质就不会造成对剩余劳动的无限制的需求,
这种奴隶制就带有温和的家长制的性质,古代东方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家长
奴隶制(又译家庭奴隶制)就是这样.而美洲的种植园奴隶制不同于历史上
任何发达的奴隶制.它不是同一般的商品经济相联系,而是卷入了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所统治的世界市场.这个市场使它们产品的外销成为首要利益.因
此,它必然受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支配,需要不断地扩大再生产才得以生存.
就美洲种植园的经济作物而言,只有在仅需简单劳动的天然肥沃的广大土地
上大规模使用大批奴隶来经营才是有利的.因此,种植园必须不断向外发展,
不断开垦新的肥沃土地,奴隶制才有生命力.如前所述,17世纪中叶以来,
西印度和美洲大陆的种植园奴隶制正是不断开拓新的领地才得以存在和发展
的.因此,它们也就需要源源不断地运进黑奴,增加劳动力供应.
第二,除了种植园不断扩大更新的因素之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奴隶死
亡率太高,需要不断补充.美洲种植园奴隶制既然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结合,
就如马克思所说的,意味着在奴隶制的野蛮灾祸之上再加一层过度劳动的文
明灾祸.资本由于无限追逐利润的需要,对劳动者的奴役不仅突破了道德极
限,而且突破了肉体极限.经济利益成了把奴隶折磨致死的原因.有些地方,
黑人从事过度劳动只要七年就耗尽了生命.也就是说,每隔七年黑人劳动力
就得更新一次.而且,由于奴隶价格低廉,农场主宁肯从外面购买奴隶,也
不愿让奴隶生儿育女,实现劳动力自身的再生产.很多农场主坦率地承认:
"购买比繁殖更便宜."①所以种植园中儿童很少,奴隶死亡率往往超过出生
率.圣文森特岛有一年黑人出生2656人,而死亡4205人.因此,在种植热
带作物的地方,黑人的生命被视同草芥.正是几世纪来成为巨大富源的西印
③ PaulE.Lovejoy,TransformationsinSlavery,AHistoryofSlavery inAfrica(《奴隶制度的变形:非洲奴隶制度
史》),Cambridge 1983,p.46.
① Mannix,op.cit.,p.52.
度农业,吞没了几百万非洲人.英国废奴主义者威廉 福克斯在1792年向英
国人民揭露,在每一磅蔗糖中,他们吃下去两盎司人肉②.
以上就是导致非洲源源不断地向美洲输送劳动力,亦即17世纪中叶以后
黑奴贸易兴盛的原因.
三,大国间的争斗
在整个黑奴贸易时期,大国之间为争夺贩奴垄断权及制海权展开了激烈
的竞争.16世纪葡萄牙垄断了黑奴贸易.16世纪末荷兰崛起,击溃葡萄牙,
主宰了海上贸易,成为17世纪最大的贩奴国.17世纪中叶是荷兰的极盛时
期,这时又开始了英荷间的竞争.18世纪英国成为海上贸易的霸主,也是黑
奴贸易的罪魁.大国之间围绕黑奴贸易的斗争以及大国霸权地位的更替,不
只简单地反映了它们在欧洲的政治地位及经济实力的变化,而且是早期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一系列变革的反映.
16—17世纪,欧洲处于重商主义的时代.商业资本跟国家政权密切结
合,垄断了各国对外贸易.这时,黑奴贸易是在欧洲各王室的特许下进行的.
16世纪西班牙独霸西印度群岛,向美洲贩运奴隶是由西班牙王室向商人
颁发特许状的方式进行的.1513年起,出售进口黑人许可证成为西班牙王室
收入的一个来源.当时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准许交付2达卡①金币运进一名黑
人.1528年,西班牙国王正式颁发被称为"阿西恩托"的著名的贩奴特许状
②.以后两个多世纪内,这份贩奴特许状一直成为欧洲各国历次战争的争夺目
标.
这时,非洲奴隶的输出基本上是由葡萄牙王室垄断的.里斯本是当时世
界贩卖黑奴的中心.王室实行承包制.第一个承包合同于1469年由国王批给
了费尔南 戈麦斯,让他垄断几内亚贸易.另外,国王还发放一种专门的贩
奴执照,数量极大.1530年起葡萄牙先遇到法国的竞争,1553年开始又遇到
英国的竞争.法国的兴趣主要在佛得角群岛和加那利群岛.1554年10月,
英国船只第二次去几内亚航行就运回了一些高大强壮的黑奴③.这大概是英国
在西非贩奴最早的记录.随后是臭名昭著的约翰 霍金斯在60年代三次去几
内亚的贩奴活动.葡萄牙为维护其贸易垄断地位,一方面派出舰队去保护本
国商船,大多数葡萄牙商船也都有武器装备;另一方面在塞内冈比亚,塞拉
利昂,黄金海岸,刚果和安哥拉等沿海设立商站,修筑堡垒.
1580—1640年葡萄牙与西班牙合并,给葡萄牙在西非的贸易垄断地位以
致命打击.庞大的殖民帝国被其他国家一片片肢解.16世纪末崛起的荷兰成
为葡萄牙强劲的对手.它专门经营海上转运贸易,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② 艾里克 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77页.
① Ducat,中世纪欧洲国家流通的一种金币单位.
② Assiento,即供货合同.关于该名称起用的年代,国内外学者中出现一些混乱的说法.一说1513年,一
说1518年,还有更早的说法.拙作《奴隶贸易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载《世界历史》1983年第1期)
也曾沿有"BlackCargoes"一书的说法,以讹传讹.事实上,该名称是1528年才正式开始使用的.参见
UN-ESCO,The Afican Slave Trade from the 15th to the 19th Century(《15—19世纪非洲的奴隶贸易》),
Paris 1979,p.89.(中译本此处译文不确).另Donnan,op.cit.,vol.I,p.17,note77可资佐证.
③ E.Donnan,op.cit.,I,p.9.
葡萄牙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敌不过蓬勃兴起的荷兰商业资本的竞争.在经营
体制上,葡萄牙由王室垄断,私人承包经营的方式也不是荷兰得到王室支持
的合股公司的对手.荷兰在1621年组建了西印度公司.这个公司获准垄断全
非洲的贸易以及开发新世界荷属领地的权利.1634年荷兰占领了加勒比海的
库拉索岛,从此成为向美洲转运黑奴的据点.1640年葡萄牙恢复独立后,荷
兰的大量非法输入取代了"阿西恩托"的合法贸易,成为美洲奴隶供应的主
要来源.它在西非沿海建立或夺取据点,排挤葡萄牙势力.在其全盛时期,
它控制了西非沿海18个贸易据点.1637年,荷兰从葡萄牙手中夺取埃尔米
纳,并以此为总部所在地,垄断西非的黑奴贸易和其他商业活动.1642年,
荷兰夺取了葡萄牙在黄金海岸的最后一个据点阿希姆.圣多美岛也落入荷兰
手中.从此,葡萄牙主宰西非沿海的时代结束了.
葡萄牙势力被逐出西非后便转向赤道以南,以卡奔达,罗安达,本格拉
和莫桑比克等为据点,专门经营安哥拉和莫桑比克与巴西之间的贩奴活动.
直到19世纪后半叶,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贩奴大国.
荷兰在17世纪中叶达到了它的商业繁荣的顶点,其贸易投资超过英国的
15倍,拥有的船只超过英国的10倍,商船总吨位占世界 3/4①,造船技术和
能力居世界第一.它是当时最大的贩奴国,向西印度源源不断地供应黑奴劳
动力,成为西印度自17世纪中叶起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园兴旺发达的必要条
件.
除荷兰外,欧洲各国商业资本也纷纷组建得到王室特许的股份公司,从
事贩奴及其他商业活动.
英国在1618年特许组成第一个从事几内亚贸易的股份公司——伦敦对
非贸易探险者公司.1660年成立英国皇家对非贸易探险者公司.1663年修改
后的特许状第一次提到黑奴贸易作为这家公司合法活动的一部分①.这一年它
与阿西恩托代理商签订契约,每年提供3500名奴隶②.但是,直到1672年皇
家非洲公司成立后,英国才大规模经营奴隶贸易.皇家非洲公司是英国重商
主义时期最大的也是最后一个对非贸易的合股垄断公司,也是拥有最多特权
和专利权的公司.该公司获准垄断从布朗角到好望角之间的土地和贸易一千
年(到2672年!).公司有权在非洲建立和管理堡垒,商站和种植园;决定
与异教国家的和战;征集军队;实施戒严令.公司提到的目标是黄金,白银
和黑人③.它在西非的活动以黄金海岸为中心,先后在这一带建立了17个居
留地④.1664年英国从瑞典人手中夺取海岸角后,将它建成为当时仅次于荷
属埃尔米纳的西非最强大,守备最好的欧洲人据点,成为皇家非洲公司统率
黄金海岸贸易的首府,总代理商驻地.据估计,公司繁荣的头40年间(1672
—1713年),派出500艘以上的船只运载了价值150万英镑的货物去非洲,
贩卖了10万名奴隶去西印度种植园,铸造了50万"几尼"的金币⑤.
① 古柏尔等:《殖民地保护国新历史》,上卷第1册,新中国书局1949年,第24页.
① E.Donnan,op.cit.,vol.I,p.88.
② Davies,op.cit.,p.43.
③ Davies,op.cit.,p.98.
④ Davies,op.cit.,p.245.然而该书第247—248页表仅列出16个居留地名称.
⑤ Davies,op.cit.,pp.345-346."几尼"(Guineas)是英王查理用西非黄金铸造的一种硬币,与英镑等
值,但其含金量极纯,以至于1694年其价值竟等于30先令白银,最后固定为21先令.参阅Mannix,op.cit.,
17世纪是法国奴隶贸易的形成期.法国第一次有记载的对西印度的贩奴
活动是1643年.17世纪后半叶特许公司才被法国广泛用作组织远洋贸易的
方式.1664年成立的西印度公司,1672年成立的第一塞内加尔公司都是短命
的.后来在法国奴隶贸易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三家公司:1685年成立的几内亚
公司,垄断塞内加尔河以南地区的贸易;1696年建立的皇家塞内加尔公司①,
垄断塞内加尔地区的贸易;1698年成立的皇家圣多明各公司,在非洲沿海没
有专利权,但有权在法属西印度出售奴隶.尽管17世纪法国的贩奴活动规模
还不大,但却是18世纪大规模参与奴隶贸易的先声.
从1640年起,除荷,英,法,葡诸国之外,勃兰登堡人,丹麦人,瑞典
人,热那亚人甚至波罗的海东岸的库兰人②都参与了贩奴活动.其中有些还组
织了特许公司,如丹麦于1625年成立西印度公司(大概在1642年才出现在
西非海岸),瑞典于1647年组建瑞典非洲公司,勃兰登堡于1882—1883年
组建埃姆登公司等.这些公司在西非沿海设立了少数商站,但影响都不大,
未能对荷兰及随后英国的霸权构成实际的威胁.
严格说来,荷兰称霸海上的鼎盛时代只是17世纪中叶前后的半个多世
纪.它毕竟只是一个专门经营转运贸易,商业资本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必然
会随着其他国家的发展而衰落下去.而英国由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产品更
具竞争能力,而且由于生产发展而使国力增强.因此,英国成为荷兰海上霸
权的有力竞争者.1651年8月,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英国的一切进
口商品只准直接来自商品生产国,而且只能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船只装
运.这不啻是对专营转运贸易的荷兰的一个沉重打击.英荷间的矛盾发展到
武装对抗,爆发了三次英荷战争(1652—1654,1665—1667,1672—1674).
结果,英国在经济上和军事上都击败荷兰而成为主要的海上强国.
17世纪末开始的商业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历史过程,不仅表现为英国
取代荷兰而成为主要的海上贸易强国,也反映在特许公司垄断贸易的衰落.
如前所述,特许公司在17世纪欧洲各国对外贸易中起过突出的作用.这个时
期,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手段.但到后期,它们遭到本国各种利益
集团的责难,以及个体商人(包括无执照营业者,走私船等)愈来愈激烈的
竞争.英国政府不得不于1698年宣布对外贸易向所有英国商人开放,规定私
商需交付10%的利润给皇家非洲公司,作为维护和警戒西非商站的费用.从
此,英国皇家非洲公司的垄断地位结束了.所以,英荷之间斗争的真正胜利
者是英国以工业资本为后盾的个体商人.
在18世纪,奴隶贸易"成为欧洲各国赖以存在的殖民地工业和商业的基
础.它支配着西欧各国及其殖民地的关系;它是本世纪引起战争的最重要的
因素之一;它在从事奴隶贸易的国家的内政方面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①.
特许公司逐步衰落并终于解体,个体商人成为这个时期主要的贩奴者.
荷兰的霸权地位衰落后,它仍在进行一定规模的贩奴活动,也是由个体
商人经营的.葡萄牙(包括巴西)仍是重要的贩奴国家,它主要经营安哥拉
和莫桑比克到巴西的贩奴活动.英法成为主要的贩奴国家.A.G.霍普金斯估
pp.28-29.
① 全称theRoyalCompanyoftheSenegal,CapeVerdeandtheCoast ofAfrica.
② 库兰(Courland或Kurland)位于波罗的海东岸,为今拉脱维亚共和国的一部分.
① E.Donnan,op.cit.,vol.2,Preface.
计18世纪英国的船只贩运了大西洋奴隶贸易总数的2/3,法国船只贩运了1/5
①.
在英国,皇家非洲公司的衰落及个体商人势力的增长,集中反映于伦敦
和利物浦在奴隶贸易中地位的倒置上.作为公司总部所在地的伦敦在对外贸
易中的领先地位急剧衰落.利物浦以工场手工业及个体商人的发展为后盾,
逐渐成为欧洲最大的贩奴港.它靠近工业城镇,邻近的曼彻斯特,伯明翰和
约克郡西区的工业品可以通过水路很方便地运到利物浦码头,因此它从事海
外贸易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1750年,利物浦的贩奴船已占英国贩奴船总数
的一半以上②.1795—1804年的10年间,在伦敦,布里斯托尔和利物浦三个
英国主要贩奴港中,利物浦的贩奴船和贩奴数量都占85%以上③.
法国在1713年前贩奴活动主要由塞内加尔公司和几内亚公司经营,不许
个体商人组织贩奴远航.1713年后,法国个体商人大规模参与贩奴活动.1716
年法国开始废除公司垄断,开放卢昂,拉罗谢尔,波尔多和南特四个港口,
允许个体商人从事奴隶贸易.南特经历了同利物浦类似的发展过程,成为法
国最大的贩奴港.据认为,法国在1713年以后的80年内派出了3000多艘船
只去非洲沿海,从佛得角到安哥拉,从莫桑比克到德尔加多角,购买了125
万名以上的奴隶,其中100万转运到法属安的列斯群岛等地,其余的死于贩
运途中①.南特至少占法国18世纪贩奴总数的一半②.
四,贩奴体制,商道和航线
殖民主义者在非洲沿海的贩奴活动,大体上是从塞内冈比亚(最早是葡
萄牙人以阿尔金岛为据点的贩奴活动,但为时较短,数量不大,没有成为奴
隶贸易重要地区)向南向东发展到整个西非沿海,再向南到刚果,安哥拉地
区,最后发展到东非.奴隶都由内地商人贩运至沿海,经由沿海商人转卖给
欧美贩奴商.奴隶贸易期间,在内地原有商道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
沿海通向内地的贩奴商道.沿海各地的贩奴体制不同,主要有三类:(1)殖民
者直接掠夺的体制,如葡萄牙人在安哥拉;(2)沿海中央集权国家由王室垄断
贸易的体制,如黄金海岸,贝宁湾;(3)商人经营的体制,其典型如西非的比
夫拉湾,东非阿拉伯人经营的贩奴活动.
塞内冈比亚地区在黑奴贸易的第一个世纪里特别重要.1600年以前非洲
输出的奴隶大约1/3来自这里③.16世纪葡萄牙人在冈比亚河及沿海建立了
① A.G.Hopkins,An Economic History of West Africa(《西非经济史》), London1975,p.94.各种估计数
字出入很大.柯廷提供的数字表明,1701—1810年间运进美洲的奴隶数为6051700人,如果加上贩运途中
15%的死亡率,则非洲输出数约为700万人.其中英国从非洲输出2466800人,占35.24%;法国969100
人,占13.84%;葡萄牙2025500人,占28.94%.参阅P.D.Curtin,op.cit.,pp. 211,268.
② Hopkins,op.cit.,p.95.
③ Donnan,op.cit.,p.623.这三个城市的贩奴船及贩奴总数分

神探李昌钰说章莹颖仍有生还的可能性?

关心章莹颖案的知名华人律师邓洪6日与华裔神探、美国刑事鉴定专家李昌钰博士就此案讨论,并于今晨向记者透露了李昌钰博士对章莹颖案的看法。李昌钰认为章莹颖仍有生还的可能性,FBI 应该全力出动来寻找所有线索,尽快找到章的下落。

邓洪律师向记者表示,章莹颖案发生时正准备起程到东欧讲学的李昌钰曾在出发前收到伊利诺伊州警刑侦人员的求助请求,李昌钰提供了十点破案建议, 后来FBI 接手处理此案后因为在东欧讲学而没有继续参与此案,不过,因为该案涉及到中国留学生的安全问题,他日前返美后马上通过媒体了解到最新的进展。他表示,虽然嫌犯被逮捕,但是在找到章莹颖下落之前,仍不算破案。

李昌钰表示,一般绑架案的动机有三大类,一为钱,利用绑架手段来勒索家人以获取到钱财,二为帮派为不法交易而绑架对手以作为交换的手段,三是为满足变态的性需求。在此案中,动机很可能是为了性需求。在性绑架案中,受害者百分之九十是女性,而传统的嫌疑犯特征是白人男性,二十五岁到三十七岁间,高智商,成长过程中在性方面曾受到挫折或被虐待过。

李昌钰表示,大部分嫌犯将受害人放置在一个隐蔽的地方来作为自己发泄的性奴隶,也有小部分案件是满足性发泄后马上杀死受害者。如果受害者被当作性奴隶掩藏在一个地方,现在嫌犯已被逮捕,除非有人协助他照顾受害者,否则,时间拖延越长,生存的机会就越少,因而警方应该在近日全力去寻找受害者的下落。

过去五十多年来处理过无数失踪案的李昌钰在寻找失踪人口线索方面作出一些建议,如从嫌犯的汽车使用,加油的次数,加油站的录像,嫌犯手机使用的位置,嫌犯信用卡使用的位置等大数据中划出一个搜索圆圈,从他停留过,工作过,生活过等地方进行仔细的搜索,查看是否有任何密室,地下室,看他是否有驾驶过其它汽车,查看汽车车箱是否存放受害者,调查他是否有租一些仓库空间。

李昌钰表示,一般这类有性变态行为的绑架人士往往不是一次犯案而已,因而,调查人员必须调查他所以以往生活以及工作过的地方,了解他的作案方式。而这些犯案人士一般都会有心理问题,他们也会重返现场作为同情人士,一方面是了解案件进情,另一方面会因为警方无法破案而从中获取心理上的快感。

对于如何自保,李昌钰建议,首先,犯案人士往往会争取到受害者的信任,如声称自己是警察,教授,然后会故意主动提供一些协助,如免费接送,主动买饮料等,千万要防范这些看起来非常好心的行为,坚持要看清他们的证件;其次,不要单独一个人行动,犯案人士往往将目标瞄准一些独行独往的女子;再者,不要轻信陌生人,不要随便进入陌生人或交往不深人士的住家,许多连环杀手都是逐步取得女子或小孩的信任而引到住家或他们已设立好的掩藏地方开始行动的。

希望章莹颖还在人世,祈祷!

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十大总统与最著名的十大总统分别是谁?

讲一讲他们吧!
标签: 文化1、第15任总统詹姆斯·布坎南未能采取足够的措施使得美国避免南北战争。2、第17任总统安德鲁·约翰逊在南北战争之后做出的与南方白人站在一边,而且除了废除奴隶制之外反对再进一步改善南方黑人地位的决定。林登·B·约翰逊(Lyndon B. Johnson)总统与马丁·路德·金在白宫内阁会议室3、第36任总统林登·约翰逊导致越战升级的错误。4、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的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拒绝在《凡尔赛条约》问题上做出妥协。5、第37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卷入水门事件。6、第4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未能使得美国避免在1812年与英国交战。7、第3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在1807年签署的《禁运法案》,这一法案禁止美国在拿破仑战争期间与欧洲进行贸易往来。8、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引发的猪湾事件,差点引起美国和前苏联这两个当时的超级大国擦枪走火,并导致了古巴导弹危机。9、第40任总统罗纳德·里根引发的“伊朗门”事件,当时美国政府将向伊朗出售武器,得到的资金则用于支持尼加拉瓜的反政府武装。10、第42任总统比尔·克林顿的性绯闻。正如麦克康纳尔中心主任、政治科学家加里·格雷格所言:“通过研究美国历任总统在任期间犯下的错误而不是他们的功绩,我们可能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和吸取一些重要的教训。”数算历届国家领袖的重大错误,是文明与政治体制成熟的象征,也是历史赋予史学家的责任,以及国民素质与精神、道德标准乃至心理承受力的体现。美国总统也是人,人无完人难免犯错误,在国家利益至上与为民众福祉筹谋的前提下,如何避免严重失误及避免犯低级错误,应该是位高权重的总统所需要慎思谨行的。美国学界、社会各界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曾经多次为历任总统政绩、能力与影响“排名次”,这次则排出“错误榜”,应该更具有警省意义。列出的十大总统错误中,除克林顿与白宫实习生的性绯闻是“生活”问题外,其余都属于政治或有关***甚至兴亡的大是大非。可以说,这个排名榜还是相当严肃的,实际上也与过去历次为总统“排名次”或民意调查的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吻合。例如布坎南是美国人心目中“最糟糕”的总统之一,安德鲁·约翰逊是首位遭遇弹劾的总统。不过,对照历届总统十大错误,人们也容易对现任总统的表现做出评估,而现任总统及其智囊班子也需要对历届总统十大杰出总统

第一位:亚伯拉罕·林肯

   【名人简介】

  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第 16 任总统,共和党人,是世界历史中最伟大的人物之一,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人们怀念他的正直、仁慈、和坚强的个性,尽管他仅在边疆受过一点儿初级教育,担任公职的经验也很少,然而,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意识,使他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通过颁布《解放奴隶宣言》,让400万奴隶获得自由;林肯成为黑人解放的象征,但奴隶主却对他万分仇恨。1865年4月14日晚上,林肯被南方奴隶主收买的一个暴徒刺杀。他遇刺身亡后,美国正式废除了奴隶制。林肯成功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为推动美国社会向前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专栏作家卡米拉·卡文迪什这样评价林肯:“努力战斗赢得内战,维护国家统一,创建一个以《宪法》为准则的国家。”

  【经典名言】

   “一幢裂开了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

  

 

第二位:乔治·华盛顿 

  【名人简介】

  乔治•华盛顿,1789年到1797年任第1任总统,联邦党人。早年当过土地测量员。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他任大陆军总司令,为美国的独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789年当选总统,1793年再选连任。由于他对争取美国独立、发展美国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和巩固联邦基础所作的贡献,被美国人尊称为“国父“。他是美国第一任总统,同时也成为全世界第一位以“总统”为称号的国家元首。1797年两届任满后,华盛顿拒绝再参加竞选,隐退回乡。此举开创了美国历史上摒弃终身总统制及和平转移权力的范例。

  【经典名言】

  “我们最稳当的保证人是我们自己的智慧。”

 

 

第三位: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名人简介】

  罗斯福,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美国第32位总统,1933年3月4日——1937年1月20日,1937年1月20日——1941年1月20日,1941年1月20日——1945年1月20日,1945年1月20日——1945年4月12日,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第四届未任满)的总统,是美国唯一一位任期超过两届的总统。罗斯福在20世纪的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学者评为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包括林肯、华盛顿)。罗斯福很激进,结束了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领导美国与欧洲展开竞争。

   罗斯福无疑是一个时代的伟人,但又是一个执著地追求美国现实利益的总统,他的行为方式更多地体现出了实用主义的倾向。正是这种不拘泥于教条理论的务实态度,才使罗斯福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经典名言】

  “我们惟一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

 

 

第四位:托马斯·杰斐逊   

  【名人简介】

  杰斐逊,1801年到1809年任第3任总统,民主共和党人。是美国开国元勋中最具影响力者之一,是一位政治哲学家,同时也是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他创立并领导民主共和党,成为今日民主党之前身。杰斐逊在任期间,成功减少国债,精简了美国海军和陆军规模。通过路易斯安那购地案,几乎让美国领土扩大了一倍。除了政治事业外,杰斐逊同时也是多学科的专家,身兼作家、律师与小提琴手,还是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办者。许多人认为他是历任美国总统中智慧最高者。专栏作家本·麦金泰尔称:“他是最聪明的美国总统。”

   【经典名言】

   “总统和农夫是一个人,既然没有农夫住的房间,也就不可能有总统的房间了。”

 

第五位:西奥多·罗斯福  

   【名人简介】

  西奥多·罗斯福也被成为老罗斯福,1901年到1909年任第26任总统,共和党人。他继任成为美国总统时年仅42岁,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在任总统。他的独特个性和改革主义政策,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的“公平交易”法则包括保护消费者条款、惩罚企业垄断行为、维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以及美洲荒地等。在外交政策上,他扩建海军、建造巴拿马运河,并因成功调停日俄战争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但也有人批评罗斯福对“不文明”国家的干涉主义和帝国主义行为。即便如此,学者们普遍认为他是现代美国的塑造者。历史学者评论美国总统时,他总在最出色的五位之中。

   【经典名言】

   “温言在口,大棒在手。”

 

 

第六位:德怀特·大卫·艾森豪威尔

  【名人简介】

   艾森豪威尔,1953年到1961年任第34任总统,共和党人,是二战期间颇受欢迎的将军之一,成功将军事思维带入国内改革中。他继续实行“新政”和“公平交易”原则,他任职期间美国社会经历了战后安定、繁荣的时期。他是州际高速公路的创建者。然而他继续推行冷战政策,扩大核武器生产,成为世界冷战格局形成的关键人物之一。他支持所有反对苏联的政权。1953年访问当时佛郎哥独裁统治下的西班牙。中华民国政府播迁到台湾后,他是首位任内访问台湾的美国总统。他派遣军队进入阿肯色州,阻止废除国内种族不平等的问题,加深了种族隔阂。

    【经典名言】

   “我始终爱我的夫人!我始终爱我的儿子!我始终爱我的孙子!我始终爱我的祖国!”四个始终的“爱”。

 

 

第七位:哈利·S·杜鲁门 

    【名人简介】

    哈利·S·杜鲁门 ,1945年到1953年任第33任总统,民主党人,富兰克林·D·罗斯福当选总统入主白宫82天后就因病去世,作为副总统的杜鲁门接任总统。他外交经验谈不上丰富,但在他任期内却制订了很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外交政策。比如,他批准对日本使用原子弹,签署联合国协议和北约协议,形成了美国其后数十年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政策——杜鲁门主义。他任期内,尽管出现很多产业纠纷、丑闻以及前苏联间谍案,导致杜鲁门声誉受损,最后只得放弃竞选连任,但今日的历史学者仍视他为最出色的美国总统之一。杜鲁门总统是20世纪内唯一一个从未上过大学的美国总统。

  【经典名言】

“我感觉月亮、星星和所有的行星都朝我撞来。”

 

 

第八位:罗纳德·威尔逊·里根

  【名人简介】

   里根,1981年到1989年任第40任总统,共和党人。在踏入政坛前,里根也担任过运动广播员、救生员、报社专栏作家、电影演员、电视节目演员、和励志讲师,并且是美国影视演员协会(Screen Actors Guild)的领导人。他的演说风格高明而极具说服力,被媒体誉为“伟大的沟通者”(The Great Communicator)。他当选总统时,国内经济问题非常严重,面临高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为此,他降低所得税、降低利率、扩大军费开支、增加政府赤字和国债、对商业行为撤销管制,令美国经济迅速恢复。然而,很多人暗示,正是里根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导致当前金融危机的发生。在对外政策上,里根大幅扩张军备,对苏联的政策则由原本的围堵改为直接对抗。里根在政治意识形态上贯彻了反共主义。里根任内也经历了数次严重的政治丑闻,导致不少官员和幕僚被定罪,但他仍然得以安然度过这些危机。杰勒德·贝克称:“在面临经济崩溃的关头,里根至少让美国人恢复了自信。”

  【经典名言】

 “政府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问题所在。”

 

 

第九位: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

 【名人简介】

  波尔克,1845年到1849年任第11任总统,民主党人,波尔克上大学时成绩优异,极有辩才,有“讲坛上的拿破仑”之称。毕业后结识父友安德鲁·杰克逊将军,为后者忠实信徒。他曾任众议员1 4 年,并两次任议长。后任州长一年。1 8 4 4 年大选时,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陷入僵局。经幕后协商,并在杰克逊影响下,原非候选人的波尔克得到提名,并在大选中击败辉格党人克莱而当选,成了美国第一个“黑马”总统。波尔克在任四年,通过对墨西哥战争扩大了美国版图,被誉为“最有效能的”总统。波尔克恪守诺言,不谋连任。卸任后三个月即病逝。

   克里斯·艾尔斯评论波尔克的功绩说:“痛击墨西哥人,令美国领土大幅增加。”

 【经典名言】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第十位:约翰·F·肯尼迪

 【名人简介】

  肯尼迪,1961~1963,第35任总统,民主党人。约翰·肯尼迪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总统。他让许多老师、作家、科学家和不同领域的知识分子进入政府工作。他的就职演说是现代最著名的演说之一,就正如他说的为人民服务。为了帮助贫困落后的民族建立“和平部队”,他专注于新的民权法的订立。他想增进与当时苏联的关系,但是由于所有有权利的国会都不这么想,因此他这种努力完全没有用。当俄军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时,这个想法显得更加不切实际。俄军的这种做法将两国推到了战争的边沿,但是肯尼迪不惜一切成本去避免这场战争并且很光彩地解决了这种紧张状态。他有能力去激励别人,而且在他被暗杀之前,他担任了短短的两年总统。

 【经典名言】

  “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

  ‍

第一位:亚伯拉罕·林肯

【名人简介】

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第 16 任总统,共和党人,是世界历史中最伟大的人物之一,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人们怀念他的正直、仁慈、和坚强的个性,尽管他仅在边疆受过一点儿初级教育,担任公职的经验也很少,然而,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意识,使他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通过颁布《解放奴隶宣言》,让400万奴隶获得自由;林肯成为黑人解放的象征,但奴隶主却对他万分仇恨。1865年4月14日晚上,林肯被南方奴隶主收买的一个暴徒刺杀。他遇刺身亡后,美国正式废除了奴隶制。林肯成功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为推动美国社会向前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专栏作家卡米拉·卡文迪什这样评价林肯:“努力战斗赢得内战,维护国家统一,创建一个以《宪法》为准则的国家。”

【经典名言】

“一幢裂开了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

第二位:乔治·华盛顿

【名人简介】

乔治�6�1华盛顿,1789年到1797年任第1任总统,联邦党人。早年当过土地测量员。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他任大陆军总司令,为美国的独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789年当选总统,1793年再选连任。由于他对争取美国独立、发展美国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和巩固联邦基础所作的贡献,被美国人尊称为“国父“。他是美国第一任总统,同时也成为全世界第一位以“总统”为称号的国家元首。1797年两届任满后,华盛顿拒绝再参加竞选,隐退回乡。此举开创了美国历史上摒弃终身总统制及和平转移权力的范例。

【经典名言】

“我们最稳当的保证人是我们自己的智慧。”

第三位: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名人简介】

罗斯福,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美国第32位总统,1933年3月4日——1937年1月20日,1937年1月20日——1941年1月20日,1941年1月20日——1945年1月20日,1945年1月20日——1945年4月12日,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第四届未任满)的总统,是美国唯一一位任期超过两届的总统。罗斯福在20世纪的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学者评为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包括林肯、华盛顿)。罗斯福很激进,结束了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领导美国与欧洲展开竞争。

罗斯福无疑是一个时代的伟人,但又是一个执著地追求美国现实利益的总统,他的行为方式更多地体现出了实用主义的倾向。正是这种不拘泥于教条理论的务实态度,才使罗斯福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经典名言】

“我们惟一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

第六:卡尔文·柯立芝(1923年到1929年任第30任总统,共和党人)

  美国第29任总统沃伦·哈定去世后,身为副总统的柯立芝自动继任为第30任总统。柯立芝是最后一个没有试图干预自由市场的美国总统,他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促使当时的美国经济疯狂增长,不仅降低了税率,还减少了国债。

  柯立芝在总统任期内对政府进行了一些整顿,革除了一些引起民愤的贪污渎职的官员,同时削减所得税税率,鼓励投资。但他信奉“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认为“少管闲事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所以在他五年半的总统任期内,没有突出的政绩。

第七:杰拉德·福特(1974年到1977年任第38任总统,共和党人)

  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被迫辞职后,根据美国宪法规定,福特直接就任美国第38任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没有经过选举而被直接任命的总统。福特任期内做出的最有争议的一个决定就是动用总统特权,无条件赦免尼克松的所有罪行,使尼克松免于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进监狱的美国总统。

  在福特任职期间,美国正经历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率高达7%,财政预算赤字也非常严重。在他就职的前14个月中,福特否决了国会通过的39项政府年初预算案,以扭转经济局势。但他的其他表现,反应平平。

第八:安德鲁·约翰逊(1865年到1869年任第17任总统,国家联盟)

  1864年大选时,约翰逊当选为副总统。林肯总统遇刺身亡后,约翰逊继任总统。约翰逊反对南方脱离联邦,是南北战争时期参议院里受到北方欢迎和林肯总统信任的唯一的南方人。

  但内战后,约翰逊拒绝严惩失败的南方联盟各州,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建南方的措施,遭到控制国会的共和党激进派的强烈反对。在约翰逊任期内,他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应付反对派对他发起的弹劾。虽然弹劾最终失败,但也使约翰逊名声扫地。

第九:比尔·克林顿(1993年到2001年任美国第42、43任总统,民主党人)

  克林顿是这次美国总统评级排名中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一些评判员对他评价很高,而另外一些人则将他列入最糟糕总统的行列。

  克林顿成功地通过立法改革,包括增加最低工资等,但他的很多医疗改革的提议却未能全部实施。他的第二任期一直受到莱温斯基丑闻和弹劾的困扰,但他依然以65%的支持率继续留任白宫。

第十、切斯特·艾伦·阿瑟(1881年到1885年任第21任总统,共和党人)

  阿瑟是美国历届总统中资历最浅的一个。共和党内派系斗争让他出乎意外地获得副总统提名,当副总统不到四个月,又因总统詹姆斯·加菲尔德遇刺身亡,很快地登上了总统宝座。

  阿瑟试图消除党派之争,希望通过引入独立的公务员委员会、限制公务员的政治影响以及降低关税等政策来改善华盛顿的形象。但他采取的“超党派”态度激怒了共和党,致使共和党拒绝提名他参加第二任总统大选
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是大总统与最著名的十大总统分别为特朗普。
美国最糟糕的十个总统:
  1、詹姆斯·布坎南

  2、沃伦·甘梅利尔·哈定

  3、安德鲁·约翰逊

  4、富兰克林·皮尔斯

  5、米勒德·菲尔莫尔

  6、约翰·泰勒

  7、尤利西斯·格兰特

  8、威廉·亨利·哈里森

  9、赫伯特·胡佛

  10、尼克松、小布什(并列)

日本国的历史

日本国的历史:日本列岛最早在20万年前出现人类,已知最早的日本人类化石可追溯到约3万年前。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西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日本在公元4世纪出现首个统一政权大和国,其后于大化革新后确立天皇体制,引入唐朝文化,仿效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尝试创建一个律令制的国家。

710年,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日本进入奈良时代,律令制国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权的版图在这时也逐渐扩张,征服东北地方部分地区和南九州。

1867年,明治天皇整顿内政,富国强兵,一战后短暂经历大正民主时期,到20世纪30年代落入军部控制,实行军国主义,但于1945年被盟国击败后宣布投降。日本在恢复主权后经济高速增长,跻身先进国家之列,直至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日本进入长期的相对经济不景气状态至今。

扩展资料

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资源匮乏并极端依赖进口,发达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科研、航天、制造业、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此外,以动漫、游戏产业为首的文化产业和发达的旅游业也是其重要象征。

日本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许多方面堪称世界典范,其国民普遍拥有良好的教育、极高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素质。至今保存着以茶道、花道、书道等为代表的日本传统文化。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他7200多个小岛屿组成,因此也被称为“千岛之国”。日本陆地面积约37.79万平方公里。日本东部和南部为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 

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渔场之一——北海道渔场,其成因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

日本国第一个天皇是 神武天皇 じんむ (前660年1月1日-前585年3月11日 )。

日本民族主要来源于东北亚人群、华南人群、南亚人群和“原日本人”的混血后形成的。

日本历史
日本国,古称“大和”。古代中国称日本为“倭”。 7世纪后半期起以“日本”为国号,19世纪末叶起称“大日本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用现称。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是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弧形列岛,由九州、四国、本州和北海道四大岛及数以千计的小岛组成。东和西南濒太平洋,西和北临中国东海、日本海及鄂霍次克海,与中国、朝鲜、苏联仅一水之隔。总面积37万余平方公里。人口 12055万(1985),基本居民为大和族。盛行佛教和民族宗教神道。通用日语,首都东京。
古代日本(迄公元12世纪末) 石器时代 日本旧石器时代,亦称“无陶器时代”或“先陶器时代”。其上限无确考,据推测,距今约20~30万年前;其下限距今约 1万年前。日本旧石器时代和亚洲大陆旧石器时代是并行的。日本新石器时代文化称绳纹文化,因陶器有绳纹而得名。其上限距今约9500年或1万年前(一说4500年前),下限为公元前3~前2世纪。
金石并用时代 继绳纹时代之后,日本于公元前3~前 2世纪进入弥生时代,即金石并用时代。这一时代的文化称弥生文化,因陶器出土于东京都弥生町(在今东京都文京区)而得名其下限止于公元3世纪。在弥生时代,中国大陆的水稻栽培技术和青铜器、铁器等金属文化经由朝鲜传入日本。
原始氏族公社 日本石器时代是母权氏族公社阶段,绳纹时代是其繁荣时期。绳纹时代后期和晚期的人口估计有12~15万。人们多栖身于被称作“竖穴”的原始房屋里,靠狩猎和渔捞为生。社会处于采集经济阶段。狩猎使用弓矢,渔捞则使用鱼钩和网罾。猎场、渔场和主要生产工具为公社成员所共有。所有社会成员权利平等,实行共同生产和平均分配,无贫富贵贱之别。进入弥生时代后,父权氏族公社逐渐取代母权氏族公社,原始公社制趋于解体。 日本人种和民族的形成 迄今日本考古出土的人骨化石很少。1931年在兵库县明石市西八木海岸发现人类腰骨化石,后命名为“明石原人”。1950年在□木县葛生町附近、1957年在爱知县丰桥市牛川町、1958和1961 年在静冈县引佐郡三日町相继发现一些人骨化石。据此推测,洪积世日本列岛已有人类存在。关于日本人种和民族的形成,学术界一般推测日本最早的居民经由北亚和南亚两条路线来到日本列岛,经过长期混血,大约在弥生时代以前形成具有共同语言和风俗习惯的日本民族。
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弥生时代是日本文明史的开端。由于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出现,特别是青铜器和铁器等先进生产技术的传入,社会生产力飞跃发展。弥生时代中期日本从原始公社制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据中国《汉书》记载,大约公元前1世纪下半叶,日本列岛出现了百余个由村社首长统治的小部落。这些部落曾定期派人向汉武帝在朝鲜设置的乐浪郡献上贡物。后经长期兼并,至公元2~3世纪形成了规模较大的30多个部落。据《后汉书》和《三国志》的《魏志·倭人传》记载,公元2世纪末至3世纪初出现了邪马台国。邪马台国统辖约 30个部落,成为部落联盟的盟主,已有统治机构和贫富、阶级差别,是日本奴隶制社会初期粗具规模的国家。该国女王卑弥呼在 239年曾遣使到中国洛阳,魏明帝封她为“亲魏倭王”,授与金印紫绶。其后继女王□与(台与)亦曾遣使向西晋王朝朝贡。
古坟时代和倭王统治 公元4~7世纪,日本历史称古坟时代。因当时统治阶级大量营建“古坟”而得名。坟丘形状多种多样,其中最有特色的前方后圆坟,是奴隶主王权的象征。初期最大规模的古坟集中于畿内的大和地方。这种奴隶主王权,日本史称“大和朝廷”,即“大和国”。其统治者为日本皇室的祖先。从 4世纪下半叶到 5世纪,古坟分布的地区逐渐扩大,这表明大和国家从东到西逐步实现国土的统一。大和国家是以氏姓制度和部民制著称的奴隶制国家。在倭王之下初步建立起中央和地方的官僚统治机构。自 4世纪后半期起,大和国家为掠夺奴隶和财富,开始向朝鲜南部进行扩张。6世纪后半期起,由于父权家长制家族的发展,大和国家的统治阶级和人民之间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日趋尖锐。加之,对朝鲜半岛侵略失利,奴隶主王权面临危机。推古女帝的摄政圣德太子于 7世纪初制定“冠位”十二阶和《十七条宪法》,抑制豪族,革新政治。是为推古朝改革。对外,日本积极同中国开展外交,先后派遣隋使4次 (600、607、608、614),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此时,倭王对外称号改为天皇。
古代天皇制的确立和律令制社会 592年推古女帝即位后,因帝都在飞鸟地方,故称飞鸟时代(592~710); 710 年元明天皇(707~715在位)迁都平城京(今奈良市)后,奈良时代(710~794)开始 (见彩图日本平城京 (奈良)遗址);794年(一说784),桓武天皇(781~ 806在位)迁都平安京(今京都市),到1192年建立镰仓幕府的400年间,史称平安时代。在这600年间,日本处于天皇的最高权力统治之下。从 630年起的200 多年间,为了向中国学习先进文化和典章制度,日本先后派遣唐使19次,实际到达的有13次。这对日本古代的改革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645年日本发生“大化改新”,仿照中国唐朝的律令制度,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大化改新完成了推古朝改革未竟的事业,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律令制官僚统治机构,世袭氏姓贵族制度被废除,高度中央集权的奴隶主王权统治即古代天皇制得以确立。律令制的完成,经过半个多世纪。 701年制定、次年实施的《大宝律令》将大化改新的成果在制度上巩固下来。大化改新后建立的国家体制,史称律令国家;就社会组织而言,则称律令制社会。关于大化改新的性质,学术界一直有争论;中国史学界多认为是“自上而下的封建制社会变革”。
自8世纪前半期起,由于土地不足,国家被迫允许私人开垦新田。 723年颁行《三世一身法》,规定凡新造沟池开垦的水田,允许三代人私有;凡利用原有沟池开垦的水田,准给本人一代使用。 743年又颁行《垦田永世私有法》,允许垦田永远归私人所有。于是真正的私有领地开始出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日本庄园制度不断发展;进入10世纪以后,律令制趋于衰微和蜕变。在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的基础上,自 9世纪中叶迄11 世纪下半叶,外戚藤原氏擅权,被称为摄关政治的贵族政治体制占统治地位。之后,以太上天皇为代表的皇室势力伸张,以院政取代摄关政治。与此同时,伴随庄园成长的新兴武士势力于10世纪登上历史舞台。武士势力的核心是地方庄园领主阶层,他们逐步演变成封建的军事农奴主。号称“武家栋梁”的源平两氏,经过为皇室贵族效力的阶段,展开了争夺国家权力的激烈斗争。这一斗争持续到12世纪末。
古代经济和文化 大约4世纪下半叶起,中国和朝鲜的移民不断来到日本,带来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日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大化改新起五六百年间,社会经济有显著进步。农业已普遍使用铁制农具,水田耕作的集约程度提高,水利事业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养蚕受到政府鼓励,手工业生产也获得发展。 与此同时,文化也日臻繁荣。继4~5世纪汉字和儒家经典传入之后, 6世纪佛教由百济传入日本,从而促进了日本古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先后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文化:6世纪末至7世纪上半叶的飞鸟文化,是以寺院为中心的初期佛教文化;7世纪下半叶的白凤文化,则在佛教艺术方面通过中国唐朝接受印度文化的影响; 8世纪的天平文化深受中国唐朝文化的影响,除佛教美术外,还有《古事记》、《日本书纪》等国史的编纂,以及《怀风藻》、《万叶集》等著名诗集的编撰。平安时代初期,除佛教文化外,在学术和文化方面深受唐朝儒家思想的影响;同时开始使用平假名和片假名两套日本表音文字。随后,创立“国风文化”,出现了《古今和歌集》、《源氏物语》等文学杰作。
中世纪日本(12世纪末~1868年)
武家政权的建立和发展 自12世纪末迄16世纪末约400年间,日本社会处于封建制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其特点是幕府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天皇的朝廷和武家政权并存以及朝廷势力不断削弱。1192年源赖朝(1147~1199)被朝廷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镰仓开创幕府,开武家政权的先河。1333年,以后醍醐天皇(1318~1339在位)为首的宫廷贵族用武力推翻了镰仓幕府。次年改元建武。史称“建武中兴”。 1336年武士巨头足利尊氏(1305~1358)攻入京都,开创室町幕府,后醍醐天皇逃至吉野。从此出现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南北朝时代。1392年南北朝议和,足利氏的室町幕府统一全国。
大名领国制的确立和人民斗争
从镰仓时代到室町时代,封建制不断发展,幕府集权统治逐渐走向封建分权割据。南北朝时代庄园制趋于衰落,守护大名领国制形成。1467年(应仁元年)爆发应仁之乱,此后至1568年出现一个长达百年的群雄割据时期,史称战国时代。守护大名领国制演变为战国大名领国制。在大名领国制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加剧,爆发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其中有农民反对地主压榨、反对商人高利贷盘剥的“德政暴动”,有各领国内武士为争夺领地而进行的“国人暴动”;还有农民借宗教信仰而进行的反对领主的“一向宗暴动”。
镰仓和室町时代的经济和文化
镰仓时代出现水田稻麦两熟、旱地麦豆两熟或三熟的种植法。农业技术进步,耕地面积扩大。从中国传入的茶叶栽培盛行,并开始种植从朝鲜传来的棉花。手工业和运输业兴旺起来。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商业发达和城市兴起,同中国、朝鲜等地的贸易也日益发展。
文化方面,从12世纪中叶至13世纪,在中国宋元两朝文化的影响下,出现了以武士为中心的新文化。一系列新的佛教宗派兴起,禅宗尤为武士所尊崇(见彩图日本武士画像)。出现了以京都、镰仓的五山禅林为中心的 “五山文学”。作为日本民族宗教的神道奠定了基础。中国的“朱子学”受到重视。连歌、能乐等文艺形式兴起,茶道(品茶)、花道(插花)也日益盛行。
国家统一和织丰政权 战国时代末期,在群雄中崭露头角的武将织田信长于1573年推翻室町幕府,国家开始走向统一。织田信长的继承者丰臣秀吉于1590年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建立的统治,是没有幕府的武家政权,史称“织丰政权”。织丰时代亦称 “安土桃山时代”。
丰臣秀吉在完成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在全国实行“检地”(1582~1598,史称“太□检地”);颁布“刀狩令” (1588),收缴农民手中的武器;固定武士和农民的身份,实行“兵农分离”;为防止西方殖民势力入侵,查禁基督教。通过“检地”,丰臣秀吉集中掌握全国土地,彻底废除了庄园领主土地所有制,代之以封建武士领主所有制。原来在庄园制下受层层剥削的小佃农,得以自立为自耕农。丰臣秀吉妄图征服中国(明朝),为此假道朝鲜,于1592和1597年两次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都以失败告终。
织丰政权时期,日本开始同西方发生接触,欧洲文化传入日本。1543年以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接踵而至,同日本进行贸易。1549年西班牙耶稣会士方济各·沙勿略(1506~1552)到日本传布基督教。1582~1590年,九州的信奉天主教的大名也向欧洲派遣了使节。
幕藩统治体制 1603年,德川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今东京)开设幕府,是为江户幕府,亦称“德川幕府”。江户幕府的统治制度,史称“幕藩体制”。幕府为集中权力和控制诸侯,除颁行有关法令外,还实行参觐交代制度。为查禁天主教、防止西方殖民势力入侵,自17世纪30年代起颁行锁国令,至1853年实行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锁国政策。
江户时代的经济和文化 江户时代的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农业生产方面,农作物品种增多,耕作技术和灌溉设施等都有所进步,人口和耕地面积尤以前期增加较快,商业性农业也有所发展,渔业、盐业和山林、水产业更加兴旺。手工业和农业进一步分离,自江户中期以后农村工业得以建立。除江户、大阪、京都等大城市外,称为“城下町”的封建城镇布满全国。全国政治中心江户,18世纪初人口约 100万,为当时世界最大城市。幕府努力开发矿山,铸造全国统一的货币;开发水路航运,修筑港埠。由于商业繁昌,以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主的城市居民阶层(町人)日益成长。幕府末期,日本开始采用西方近代技术开办新式军火工厂和纺织等工业企业。
江户时代反映城市居民生活的“町人文化”兴起,出现了一批以描写町人生活为主要题材的小说、诗歌、绘画、版画和戏曲。中国书籍大量输入,对儒家学说、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以及孙吴兵法等的研究活跃。江户时代中期出现了称为“国学”(日本学问)的新学术部门,代表人物有荷田春满、贺茂真渊、本居宣长、平田笃胤等。在自然科学方面,创立了“和算”(日本数学);还通过荷兰书籍学习西方医学、天文地理等科学知识,以及武器、船舶的制造技术,称为“兰学”。在教育方面,各地兴办称为“寺子屋”(寺塾)的学塾,庶民得以学习读写算的知识。自江户中期起以安藤昌益、高野长英、渡边华山为代表的一批进步思想家,著书立说批判封建制和幕府锁国政策,要求革新,导致1839年幕府迫害兰学家的“蛮社狱”。
(封建社会的解体)江户时代,由于商品货币经济关系的发展,作为幕藩统治基础的封建自给自足经济渐趋瓦解。幕末,在农业经营方面发生雇佣劳动关系;批发行支配的农村家庭手工业愈益发展,逐渐出现一些手工工场。这表明,资本主义在日本开始萌芽。与此相适应,出现了介于封建领主和农民之间的新剥削阶层-“豪农” (地主富农)和“豪商”(商业高利贷主)。同时,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激化,1637年爆发了农民和天主教徒反对封建压迫和宗教迫害的岛原起义,1837年又发生了城市平民参加的大盐平八郎起义。19世纪40年代以后,以农民起义和城市贫民捣毁运动为主要形式的反封建斗争愈演愈烈,给幕藩统治以沉重打击。幕府在镇压人民斗争的同时,自18世纪前期起迄19世纪40年代初,先后实行享保改革、宽政改革和天保改革。但是,这些改革都不能挽救幕府的统治危机。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频频叩关,民族危机加深,幕藩统治体制摇摇欲坠,封建社会加速解体。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M.C.佩里率舰队驶抵日本,以武力要挟日本开国(见彩图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M.C.佩里率部在浦贺港登陆(1853年7月))。次年美国迫使德川幕府签订《日美和好条约》(《神奈川条约》)。1858年日本又被迫与美国、荷兰、俄国、英国和法国分别签订了通商条约,总称“安政条约”,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宣告破产。西方列强强加给日本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日本的法权和关税自主权横遭剥夺,面临严重的半殖民地危机。
日本农民起义(18世纪) 近现代日本(1868~ ) 政权和近代天皇制的确立 日本“开国”后,随着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以下级武士改革派为中心掀起尊王攘夷运动,不久发展为轰轰烈烈的倒幕维新运动。1868年倒幕维新派发动政变,推翻了德川幕府,成立明治天皇(1867~1912在位)为首的维新政府,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大历史转折点。
明治政府在“戊辰战争”(1868~1869)中取胜后,在 “富国强兵”、“文明开化”和“殖产兴业”三大口号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图彻底废除幕藩封建割据体制,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同时提倡向西方国家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带来的半殖民地危机,以把国家建成一个独立自主的近代资产阶级国家。19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发生了反对专制政治、争取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权利的自由民权运动。在群众斗争的压力下,明治政权向君主立宪政体演变。1885年废除太政官制,实行内阁制。1889年颁布明治宪法(1890年实施)。1890 年开设国会。日本式的君主立宪体制-近代天皇制从此确立。近代天皇制实质是地主资产阶级专政,属资产阶级政权范畴。
日本资本主义的形成 19世纪70年代,明治政府在接收幕藩经营的工矿企业的基础上实行“殖产兴业”,积极引进西方近代技术和设备,兴办以军工为主的国营企业,发展交通运输和通信部门,建立起统一的近代金融货币制度和股份公司制度,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80年代初,政府将一批国营企业和矿山廉价出售给拥有特权的资本家(“政商”)。这些资本家遂成为日本财阀的前身。在国家积极扶植下,私人资本迅速发展。自80年代中期起,开始出现产业革命的热潮。19 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日本从制丝、棉纺等轻工业部门到钢铁、机械、造船、电力等重工业部门完成了产业革命。在产业革命过程中产生了近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日本资本主义遂告形成。 大陆政策和军国主义路线 由于明治维新这一资产阶级改革运动的不彻底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都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从而为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在明治政府中掌握实权的资产阶级改革派,继承封建时代武士道的衣钵,在争取实现“富国强兵”、摆脱半殖民地危机的过程中,采取了“失之西方、取之东方”的方针。他们对西方列强屈从妥协,对亚洲邻国则实行侵略扩张。在近代天皇制确立的同时,明治政府推行以效忠天皇为核心的军国主义教育,并制定了以中国和朝鲜为主要侵略对象的“大陆政策”和军国主义路线。早在19世纪70年代日本就曾借故入侵中国台湾和朝鲜。1894年,英国出于对抗俄国的战略需要,带头修改对日本的不平等条约,到1911年,多年悬而未决的修改条约问题获得完全解决。1894~1895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和朝鲜的甲午战争,日本战胜,从中国索取巨额赔款,并割取台湾及澎湖列岛等地。1900 年,日本又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甲午战争后,经过10年扩军备战,日本发动了以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为目的的日俄战争。结果日本战胜,割占库页岛南部,并攫取了沙俄在中国东北的一切殖民特权。从而为日本霸占朝鲜和在中国东北实行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
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 20世纪初叶,日本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开始进入帝国主义时期。日俄战争后,三井、三菱、安田、住友等财阀垄断资本逐步形成,日本经济被置于金融寡头的垄断统治之下。与此同时,军人势力煊赫,军阀获得军令制定权,成立了议会和内阁不得介入的“国中之国”-军部,军国主义统治体制进一步巩固。对外,在加紧向中国东北渗透的同时,悍然吞并朝鲜(1910)。从此日本跻身于国际帝国主义强国之列。 1912年明治天皇死,大正天皇即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西方帝国主义自相火并无暇东顾之机,极力扩大对华侵略。1915年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妄图鲸吞整个中国。日本向西方国家提供军需物资,大发横财,成了暴发户。在战争的刺激下,日本工业飞跃发展,生产力比战前增加 4倍以上,钢铁、造船、机械、电力、化学等重工业部门产量均翻几番。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垄断资本空前膨胀,由负债累累的债务国一跃而变为大债权国。 日本帝国主义的重重危机 随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断激化,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见日本工人运动、日本农民运动)以及各种争取自由民主、维护人民权利的社会运动此伏彼起,日本帝国主义面临重重危机。继19 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运动之后,1913年爆发了第一次拥护宪政运动。这一运动与人民群众反对藩阀和军阀专制、要求实现民主改革的斗争汇合在一起,形成了称为“大正民主”的运动和思潮。1918年,又爆发了震撼全国的米骚动。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1922年日本共产党诞生。继之,一些进步组织纷纷成立,日本无产阶级和人民的斗争不断发展。日本统治当局则颁行《治安维持法》(1925),设立“特高”秘密警察,疯狂镇压共产党和工农运动。1926年大正天皇死,昭和天皇(裕仁)即位。日本继1920年经济危机和1923 年关东大地震引起的经济危机之后,1927年又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为摆脱内外危机,1927年日本出兵侵入中国山东省,公然干涉中国革命。同年,田中义一内阁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侵略中国的战略方针。
日本社会主义星期三讲习会(1907)
侵略战争和日本军国主义的败亡 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席卷日本,日本帝国主义铤而走险。1931年挑起“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次年,制造伪满傀儡政权,开始了在中国东北的长期殖民统治。在国内,法西斯势力为夺取国家权力而跃跃欲试,右翼团体和军阀紧密勾结,鼓吹“昭和维新”,推进国家法西斯化。1936年法西斯军官发动“二二六” 武装政变失败后,军部法西斯独裁确立,进一步加紧实行侵略扩张。同年11月,日本和德国签订《反对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见彩图日本飞机轰炸后的上海(1937年)) 。同年11月,意大利加入《反对共产国际协定》,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开始形成。1939年 9月德国法西斯进攻波兰,欧战爆发。1940年 9月《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字。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与美英交战。
为进行侵略战争,加强军国主义法西斯统治,日本政府于1937年掀起“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1938年颁行《国家总动员法》。通过各种立法,大搞战时统制经济,从而确立了战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940年近卫文 □发动“新体制运动”,解散一切政党,成立法西斯政治组织“大政翼赞会”。同时,大力推行军国主义法西斯教育。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等血腥事件,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因而激起中国人民的坚决反抗和世界舆论的谴责。日本人民中也出现厌战情绪和反战活动。由于日本对外战争的非正义性,加之日本资源贫乏,不胜长期战争的消耗,终难逃脱失败下场。在中国人民、亚洲其他各国人民以及美国、苏联等世界反法西斯盟国人民合力抗击之下,1945年 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横行一时的日本军国主义归于败亡,以东条英机为首的战犯遭到历史的惩罚。

附一:
从记载开始日本一共有124位日本天皇,加上现在的125位
日本历代天皇名单:
代 天皇名
汉风谥号
·追号 谥号的
日语读法 在位 备考
1 神武天皇 じんむ 前660年1月1日-前585年3月11日
2 绥靖天皇 すいぜい 前581年1月8日-前549年5月10日 欠史八代
3 安宁天皇 あんねい 前549年7月3日-前511年12月6日 欠史八代
4 懿德天皇 いとく 前510年2月4日-前477年9月8日 欠史八代
5 孝昭天皇 こうしょう 前475年1月9日-前393年8月5日 欠史八代
6 孝安天皇 こうあん 前392年1月7日-前291年1月9日 欠史八代
7 孝灵天皇 こうれい 前290年1月12日-前215年2月8日 欠史八代
8 孝元天皇 こうげん 前214年1月14日-前158年9月2日 欠史八代
9 开化天皇 かいか 前158年11月12日-前98年4月9日 欠史八代
10 崇神天皇 すじん 前97年1月13日-前30年12月5日
11 垂仁天皇 すいにん 前29年1月2日-70年7月14日
12 景行天皇 けいこう 71年7月11日-130年11月7日
13 成务天皇 せいむ 131年1月5日-190年6月11日
14 仲哀天皇 ちゅうあい 192年1月11日-200年2月6日
15 应神天皇 おうじん 270年1月1日-310年2月15日
16 仁德天皇 にんとく 313年1月3日-399年1月16日
17 履中天皇 りちゅう 400年2月1日-405年3月15日
18 反正天皇 はんぜい 406年1月2日-410年1月23日
19 允恭天皇 いんぎょう 412年12月-453年1月14日
20 安康天皇 あんこう 453年12月14日-456年8月9日
21 雄略天皇 ゆうりゃく 456年11月13日-479年8月7日
22 清宁天皇 せいねい 480年1月15日-484年1月16日
23 显宗天皇 けんぞう 485年1月1日-487年4月25日
24 仁贤天皇 にんけん 488年1月5日-498年8月8日
25 武烈天皇 ぶれつ 498年12月-506年12月8日
26 继体天皇 けいたい 507年2月4日-531年2月7日
27 安闲天皇 あんかん 531年2月7日-535年12月17日
28 宣化天皇 せんか 535年12月-539年2月10日
29 钦明天皇 きんめい 539年12月5日-571年4月
30 敏达天皇 びだつ 572年4月3日-585年8月15日
31 用明天皇 ようめい 585年9月5日-587年4月9日
32 崇峻天皇 すしゅん 587年8月2日-592年11月3日
33 推古天皇 すいこ 592年12月8日-628年3月7日
34 舒明天皇 じょめい 629年1月4日-641年10月9日
35 皇极天皇 こうぎょく 642年1月15日-645年6月14日
36 孝德天皇 こうとく 645年6月14日-654年10月10日
37 齐明天皇 さいめい 655年1月3日-661年7月24日 皇极天皇重祚。
38 天智天皇 てんじ 661年7月24日-671年12月3日
39 弘文天皇 こうぶん 671年12月5日-672年7月23日
40 天武天皇 てんむ 673年2月27日-686年9月9日
41 持统天皇 じとう 686年9月9日-697年8月1日
42 文武天皇 もんむ 697年8月1日-707年6月15日
43 元明天皇 げんめい 707年7月17日-715年9月2日
44 元正天皇 げんしょう 715年9月2日-724年2月4日
45 圣武天皇 しょうむ 724年2月4日-749年7月2日
46 孝谦天皇 こうけん 749年7月2日-758年8月1日
47 淳仁天皇 じゅんにん 758年8月1日-764年10月9日
48 称德天皇 しょうとく 764年10月9日-770年8月4日 孝谦天皇重祚。
49 光仁天皇 こうにん 770年10月1日-781年4月3日
50 桓武天皇 かんむ 781年4月3日-806年3月17日
51 平城天皇 へいぜい 806年3月17日-809年4月1日
52 嵯峨天皇 さが 809年4月1日-823年4月16日
53 淳和天皇 じゅんな 823年4月16日-833年2
日本民族主要来源于东北亚人群、华南人群、南亚人群和“原日本人”的混血后形成的。

日本历史

日本国,古称“大和”。古代中国称日本为“倭”。 7世纪后半期起以“日本”为国号,19世纪末叶起称“大日本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用现称。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是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弧形列岛,由九州、四国、本州和北海道四大岛及数以千计的小岛组成。东和西南濒太平洋,西和北临中国东海、日本海及鄂霍次克海,与中国、朝鲜、苏联仅一水之隔。总面积37万余平方公里。人口 12055万(1985),基本居民为大和族。盛行佛教和民族宗教神道。通用日语,首都东京。

古代日本(迄公元12世纪末) 石器时代 日本旧石器时代,亦称“无陶器时代”或“先陶器时代”。其上限无确考,据推测,距今约20~30万年前;其下限距今约 1万年前。日本旧石器时代和亚洲大陆旧石器时代是并行的。日本新石器时代文化称绳纹文化,因陶器有绳纹而得名。其上限距今约9500年或1万年前(一说4500年前),下限为公元前3~前2世纪。

金石并用时代 继绳纹时代之后,日本于公元前3~前 2世纪进入弥生时代,即金石并用时代。这一时代的文化称弥生文化,因陶器出土于东京都弥生町(在今东京都文京区)而得名其下限止于公元3世纪。在弥生时代,中国大陆的水稻栽培技术和青铜器、铁器等金属文化经由朝鲜传入日本。

原始氏族公社 日本石器时代是母权氏族公社阶段,绳纹时代是其繁荣时期。绳纹时代后期和晚期的人口估计有12~15万。人们多栖身于被称作“竖穴”的原始房屋里,靠狩猎和渔捞为生。社会处于采集经济阶段。狩猎使用弓矢,渔捞则使用鱼钩和网罾。猎场、渔场和主要生产工具为公社成员所共有。所有社会成员权利平等,实行共同生产和平均分配,无贫富贵贱之别。进入弥生时代后,父权氏族公社逐渐取代母权氏族公社,原始公社制趋于解体。 日本人种和民族的形成 迄今日本考古出土的人骨化石很少。1931年在兵库县明石市西八木海岸发现人类腰骨化石,后命名为“明石原人”。1950年在□木县葛生町附近、1957年在爱知县丰桥市牛川町、1958和1961 年在静冈县引佐郡三日町相继发现一些人骨化石。据此推测,洪积世日本列岛已有人类存在。关于日本人种和民族的形成,学术界一般推测日本最早的居民经由北亚和南亚两条路线来到日本列岛,经过长期混血,大约在弥生时代以前形成具有共同语言和风俗习惯的日本民族。

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弥生时代是日本文明史的开端。由于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出现,特别是青铜器和铁器等先进生产技术的传入,社会生产力飞跃发展。弥生时代中期日本从原始公社制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据中国《汉书》记载,大约公元前1世纪下半叶,日本列岛出现了百余个由村社首长统治的小部落。这些部落曾定期派人向汉武帝在朝鲜设置的乐浪郡献上贡物。后经长期兼并,至公元2~3世纪形成了规模较大的30多个部落。据《后汉书》和《三国志》的《魏志·倭人传》记载,公元2世纪末至3世纪初出现了邪马台国。邪马台国统辖约 30个部落,成为部落联盟的盟主,已有统治机构和贫富、阶级差别,是日本奴隶制社会初期粗具规模的国家。该国女王卑弥呼在 239年曾遣使到中国洛阳,魏明帝封她为“亲魏倭王”,授与金印紫绶。其后继女王□与(台与)亦曾遣使向西晋王朝朝贡。

古坟时代和倭王统治 公元4~7世纪,日本历史称古坟时代。因当时统治阶级大量营建“古坟”而得名。坟丘形状多种多样,其中最有特色的前方后圆坟,是奴隶主王权的象征。初期最大规模的古坟集中于畿内的大和地方。这种奴隶主王权,日本史称“大和朝廷”,即“大和国”。其统治者为日本皇室的祖先。从 4世纪下半叶到 5世纪,古坟分布的地区逐渐扩大,这表明大和国家从东到西逐步实现国土的统一。大和国家是以氏姓制度和部民制著称的奴隶制国家。在倭王之下初步建立起中央和地方的官僚统治机构。自 4世纪后半期起,大和国家为掠夺奴隶和财富,开始向朝鲜南部进行扩张。6世纪后半期起,由于父权家长制家族的发展,大和国家的统治阶级和人民之间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日趋尖锐。加之,对朝鲜半岛侵略失利,奴隶主王权面临危机。推古女帝的摄政圣德太子于 7世纪初制定“冠位”十二阶和《十七条宪法》,抑制豪族,革新政治。是为推古朝改革。对外,日本积极同中国开展外交,先后派遣隋使4次 (600、607、608、614),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此时,倭王对外称号改为天皇。

古代天皇制的确立和律令制社会 592年推古女帝即位后,因帝都在飞鸟地方,故称飞鸟时代(592~710); 710 年元明天皇(707~715在位)迁都平城京(今奈良市)后,奈良时代(710~794)开始 (见彩图日本平城京 (奈良)遗址);794年(一说784),桓武天皇(781~ 806在位)迁都平安京(今京都市),到1192年建立镰仓幕府的400年间,史称平安时代。在这600年间,日本处于天皇的最高权力统治之下。从 630年起的200 多年间,为了向中国学习先进文化和典章制度,日本先后派遣唐使19次,实际到达的有13次。这对日本古代的改革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645年日本发生“大化改新”,仿照中国唐朝的律令制度,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大化改新完成了推古朝改革未竟的事业,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律令制官僚统治机构,世袭氏姓贵族制度被废除,高度中央集权的奴隶主王权统治即古代天皇制得以确立。律令制的完成,经过半个多世纪。 701年制定、次年实施的《大宝律令》将大化改新的成果在制度上巩固下来。大化改新后建立的国家体制,史称律令国家;就社会组织而言,则称律令制社会。关于大化改新的性质,学术界一直有争论;中国史学界多认为是“自上而下的封建制社会变革”。

自8世纪前半期起,由于土地不足,国家被迫允许私人开垦新田。 723年颁行《三世一身法》,规定凡新造沟池开垦的水田,允许三代人私有;凡利用原有沟池开垦的水田,准给本人一代使用。 743年又颁行《垦田永世私有法》,允许垦田永远归私人所有。于是真正的私有领地开始出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日本庄园制度不断发展;进入10世纪以后,律令制趋于衰微和蜕变。在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的基础上,自 9世纪中叶迄11 世纪下半叶,外戚藤原氏擅权,被称为摄关政治的贵族政治体制占统治地位。之后,以太上天皇为代表的皇室势力伸张,以院政取代摄关政治。与此同时,伴随庄园成长的新兴武士势力于10世纪登上历史舞台。武士势力的核心是地方庄园领主阶层,他们逐步演变成封建的军事农奴主。号称“武家栋梁”的源平两氏,经过为皇室贵族效力的阶段,展开了争夺国家权力的激烈斗争。这一斗争持续到12世纪末。

古代经济和文化 大约4世纪下半叶起,中国和朝鲜的移民不断来到日本,带来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日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大化改新起五六百年间,社会经济有显著进步。农业已普遍使用铁制农具,水田耕作的集约程度提高,水利事业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养蚕受到政府鼓励,手工业生产也获得发展。 与此同时,文化也日臻繁荣。继4~5世纪汉字和儒家经典传入之后, 6世纪佛教由百济传入日本,从而促进了日本古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先后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文化:6世纪末至7世纪上半叶的飞鸟文化,是以寺院为中心的初期佛教文化;7世纪下半叶的白凤文化,则在佛教艺术方面通过中国唐朝接受印度文化的影响; 8世纪的天平文化深受中国唐朝文化的影响,除佛教美术外,还有《古事记》、《日本书纪》等国史的编纂,以及《怀风藻》、《万叶集》等著名诗集的编撰。平安时代初期,除佛教文化外,在学术和文化方面深受唐朝儒家思想的影响;同时开始使用平假名和片假名两套日本表音文字。随后,创立“国风文化”,出现了《古今和歌集》、《源氏物语》等文学杰作。

中世纪日本(12世纪末~1868年)

武家政权的建立和发展 自12世纪末迄16世纪末约400年间,日本社会处于封建制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其特点是幕府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天皇的朝廷和武家政权并存以及朝廷势力不断削弱。1192年源赖朝(1147~1199)被朝廷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镰仓开创幕府,开武家政权的先河。1333年,以后醍醐天皇(1318~1339在位)为首的宫廷贵族用武力推翻了镰仓幕府。次年改元建武。史称“建武中兴”。 1336年武士巨头足利尊氏(1305~1358)攻入京都,开创室町幕府,后醍醐天皇逃至吉野。从此出现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南北朝时代。1392年南北朝议和,足利氏的室町幕府统一全国。

大名领国制的确立和人民斗争

从镰仓时代到室町时代,封建制不断发展,幕府集权统治逐渐走向封建分权割据。南北朝时代庄园制趋于衰落,守护大名领国制形成。1467年(应仁元年)爆发应仁之乱,此后至1568年出现一个长达百年的群雄割据时期,史称战国时代。守护大名领国制演变为战国大名领国制。在大名领国制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加剧,爆发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其中有农民反对地主压榨、反对商人高利贷盘剥的“德政暴动”,有各领国内武士为争夺领地而进行的“国人暴动”;还有农民借宗教信仰而进行的反对领主的“一向宗暴动”。

镰仓和室町时代的经济和文化

镰仓时代出现水田稻麦两熟、旱地麦豆两熟或三熟的种植法。农业技术进步,耕地面积扩大。从中国传入的茶叶栽培盛行,并开始种植从朝鲜传来的棉花。手工业和运输业兴旺起来。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商业发达和城市兴起,同中国、朝鲜等地的贸易也日益发展。

文化方面,从12世纪中叶至13世纪,在中国宋元两朝文化的影响下,出现了以武士为中心的新文化。一系列新的佛教宗派兴起,禅宗尤为武士所尊崇(见彩图日本武士画像)。出现了以京都、镰仓的五山禅林为中心的 “五山文学”。作为日本民族宗教的神道奠定了基础。中国的“朱子学”受到重视。连歌、能乐等文艺形式兴起,茶道(品茶)、花道(插花)也日益盛行。

国家统一和织丰政权 战国时代末期,在群雄中崭露头角的武将织田信长于1573年推翻室町幕府,国家开始走向统一。织田信长的继承者丰臣秀吉于1590年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建立的统治,是没有幕府的武家政权,史称“织丰政权”。织丰时代亦称 “安土桃山时代”。

丰臣秀吉在完成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在全国实行“检地”(1582~1598,史称“太□检地”);颁布“刀狩令” (1588),收缴农民手中的武器;固定武士和农民的身份,实行“兵农分离”;为防止西方殖民势力入侵,查禁基督教。通过“检地”,丰臣秀吉集中掌握全国土地,彻底废除了庄园领主土地所有制,代之以封建武士领主所有制。原来在庄园制下受层层剥削的小佃农,得以自立为自耕农。丰臣秀吉妄图征服中国(明朝),为此假道朝鲜,于1592和1597年两次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都以失败告终。

织丰政权时期,日本开始同西方发生接触,欧洲文化传入日本。1543年以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接踵而至,同日本进行贸易。1549年西班牙耶稣会士方济各·沙勿略(1506~1552)到日本传布基督教。1582~1590年,九州的信奉天主教的大名也向欧洲派遣了使节。

幕藩统治体制 1603年,德川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今东京)开设幕府,是为江户幕府,亦称“德川幕府”。江户幕府的统治制度,史称“幕藩体制”。幕府为集中权力和控制诸侯,除颁行有关法令外,还实行参觐交代制度。为查禁天主教、防止西方殖民势力入侵,自17世纪30年代起颁行锁国令,至1853年实行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锁国政策。

江户时代的经济和文化 江户时代的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农业生产方面,农作物品种增多,耕作技术和灌溉设施等都有所进步,人口和耕地面积尤以前期增加较快,商业性农业也有所发展,渔业、盐业和山林、水产业更加兴旺。手工业和农业进一步分离,自江户中期以后农村工业得以建立。除江户、大阪、京都等大城市外,称为“城下町”的封建城镇布满全国。全国政治中心江户,18世纪初人口约 100万,为当时世界最大城市。幕府努力开发矿山,铸造全国统一的货币;开发水路航运,修筑港埠。由于商业繁昌,以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主的城市居民阶层(町人)日益成长。幕府末期,日本开始采用西方近代技术开办新式军火工厂和纺织等工业企业。

江户时代反映城市居民生活的“町人文化”兴起,出现了一批以描写町人生活为主要题材的小说、诗歌、绘画、版画和戏曲。中国书籍大量输入,对儒家学说、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以及孙吴兵法等的研究活跃。江户时代中期出现了称为“国学”(日本学问)的新学术部门,代表人物有荷田春满、贺茂真渊、本居宣长、平田笃胤等。在自然科学方面,创立了“和算”(日本数学);还通过荷兰书籍学习西方医学、天文地理等科学知识,以及武器、船舶的制造技术,称为“兰学”。在教育方面,各地兴办称为“寺子屋”(寺塾)的学塾,庶民得以学习读写算的知识。自江户中期起以安藤昌益、高野长英、渡边华山为代表的一批进步思想家,著书立说批判封建制和幕府锁国政策,要求革新,导致1839年幕府迫害兰学家的“蛮社狱”。

(封建社会的解体)江户时代,由于商品货币经济关系的发展,作为幕藩统治基础的封建自给自足经济渐趋瓦解。幕末,在农业经营方面发生雇佣劳动关系;批发行支配的农村家庭手工业愈益发展,逐渐出现一些手工工场。这表明,资本主义在日本开始萌芽。与此相适应,出现了介于封建领主和农民之间的新剥削阶层-“豪农” (地主富农)和“豪商”(商业高利贷主)。同时,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激化,1637年爆发了农民和天主教徒反对封建压迫和宗教迫害的岛原起义,1837年又发生了城市平民参加的大盐平八郎起义。19世纪40年代以后,以农民起义和城市贫民捣毁运动为主要形式的反封建斗争愈演愈烈,给幕藩统治以沉重打击。幕府在镇压人民斗争的同时,自18世纪前期起迄19世纪40年代初,先后实行享保改革、宽政改革和天保改革。但是,这些改革都不能挽救幕府的统治危机。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频频叩关,民族危机加深,幕藩统治体制摇摇欲坠,封建社会加速解体。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M.C.佩里率舰队驶抵日本,以武力要挟日本开国(见彩图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M.C.佩里率部在浦贺港登陆(1853年7月))。次年美国迫使德川幕府签订《日美和好条约》(《神奈川条约》)。1858年日本又被迫与美国、荷兰、俄国、英国和法国分别签订了通商条约,总称“安政条约”,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宣告破产。西方列强强加给日本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日本的法权和关税自主权横遭剥夺,面临严重的半殖民地危机。

日本农民起义(18世纪) 近现代日本(1868~ ) 政权和近代天皇制的确立 日本“开国”后,随着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以下级武士改革派为中心掀起尊王攘夷运动,不久发展为轰轰烈烈的倒幕维新运动。1868年倒幕维新派发动政变,推翻了德川幕府,成立明治天皇(1867~1912在位)为首的维新政府,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大历史转折点。

明治政府在“戊辰战争”(1868~1869)中取胜后,在 “富国强兵”、“文明开化”和“殖产兴业”三大口号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图彻底废除幕藩封建割据体制,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同时提倡向西方国家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带来的半殖民地危机,以把国家建成一个独立自主的近代资产阶级国家。19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发生了反对专制政治、争取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权利的自由民权运动。在群众斗争的压力下,明治政权向君主立宪政体演变。1885年废除太政官制,实行内阁制。1889年颁布明治宪法(1890年实施)。1890 年开设国会。日本式的君主立宪体制-近代天皇制从此确立。近代天皇制实质是地主资产阶级专政,属资产阶级政权范畴。

日本资本主义的形成 19世纪70年代,明治政府在接收幕藩经营的工矿企业的基础上实行“殖产兴业”,积极引进西方近代技术和设备,兴办以军工为主的国营企业,发展交通运输和通信部门,建立起统一的近代金融货币制度和股份公司制度,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80年代初,政府将一批国营企业和矿山廉价出售给拥有特权的资本家(“政商”)。这些资本家遂成为日本财阀的前身。在国家积极扶植下,私人资本迅速发展。自80年代中期起,开始出现产业革命的热潮。19 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日本从制丝、棉纺等轻工业部门到钢铁、机械、造船、电力等重工业部门完成了产业革命。在产业革命过程中产生了近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日本资本主义遂告形成。 大陆政策和军国主义路线 由于明治维新这一资产阶级改革运动的不彻底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都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从而为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在明治政府中掌握实权的资产阶级改革派,继承封建时代武士道的衣钵,在争取实现“富国强兵”、摆脱半殖民地危机的过程中,采取了“失之西方、取之东方”的方针。他们对西方列强屈从妥协,对亚洲邻国则实行侵略扩张。在近代天皇制确立的同时,明治政府推行以效忠天皇为核心的军国主义教育,并制定了以中国和朝鲜为主要侵略对象的“大陆政策”和军国主义路线。早在19世纪70年代日本就曾借故入侵中国台湾和朝鲜。1894年,英国出于对抗俄国的战略需要,带头修改对日本的不平等条约,到1911年,多年悬而未决的修改条约问题获得完全解决。1894~1895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和朝鲜的甲午战争,日本战胜,从中国索取巨额赔款,并割取台湾及澎湖列岛等地。1900 年,日本又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甲午战争后,经过10年扩军备战,日本发动了以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为目的的日俄战争。结果日本战胜,割占库页岛南部,并攫取了沙俄在中国东北的一切殖民特权。从而为日本霸占朝鲜和在中国东北实行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

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 20世纪初叶,日本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开始进入帝国主义时期。日俄战争后,三井、三菱、安田、住友等财阀垄断资本逐步形成,日本经济被置于金融寡头的垄断统治之下。与此同时,军人势力煊赫,军阀获得军令制定权,成立了议会和内阁不得介入的“国中之国”-军部,军国主义统治体制进一步巩固。对外,在加紧向中国东北渗透的同时,悍然吞并朝鲜(1910)。从此日本跻身于国际帝国主义强国之列。 1912年明治天皇死,大正天皇即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西方帝国主义自相火并无暇东顾之机,极力扩大对华侵略。1915年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妄图鲸吞整个中国。日本向西方国家提供军需物资,大发横财,成了暴发户。在战争的刺激下,日本工业飞跃发展,生产力比战前增加 4倍以上,钢铁、造船、机械、电力、化学等重工业部门产量均翻几番。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垄断资本空前膨胀,由负债累累的债务国一跃而变为大债权国。 日本帝国主义的重重危机 随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断激化,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见日本工人运动、日本农民运动)以及各种争取自由民主、维护人民权利的社会运动此伏彼起,日本帝国主义面临重重危机。继19 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运动之后,1913年爆发了第一次拥护宪政运动。这一运动与人民群众反对藩阀和军阀专制、要求实现民主改革的斗争汇合在一起,形成了称为“大正民主”的运动和思潮。1918年,又爆发了震撼全国的米骚动。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1922年日本共产党诞生。继之,一些进步组织纷纷成立,日本无产阶级和人民的斗争不断发展。日本统治当局则颁行《治安维持法》(1925),设立“特高”秘密警察,疯狂镇压共产党和工农运动。1926年大正天皇死,昭和天皇(裕仁)即位。日本继1920年经济危机和1923 年关东大地震引起的经济危机之后,1927年又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为摆脱内外危机,1927年日本出兵侵入中国山东省,公然干涉中国革命。同年,田中义一内阁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侵略中国的战略方针。

日本社会主义星期三讲习会(1907)

侵略战争和日本军国主义的败亡 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席卷日本,日本帝国主义铤而走险。1931年挑起“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次年,制造伪满傀儡政权,开始了在中国东北的长期殖民统治。在国内,法西斯势力为夺取国家权力而跃跃欲试,右翼团体和军阀紧密勾结,鼓吹“昭和维新”,推进国家法西斯化。1936年法西斯军官发动“二二六” 武装政变失败后,军部法西斯独裁确立,进一步加紧实行侵略扩张。同年11月,日本和德国签订《反对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见彩图日本飞机轰炸后的上海(1937年)) 。同年11月,意大利加入《反对共产国际协定》,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开始形成。1939年 9月德国法西斯进攻波兰,欧战爆发。1940年 9月《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字。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与美英交战。

为进行侵略战争,加强军国主义法西斯统治,日本政府于1937年掀起“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1938年颁行《国家总动员法》。通过各种立法,大搞战时统制经济,从而确立了战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940年近卫文 □发动“新体制运动”,解散一切政党,成立法西斯政治组织“大政翼赞会”。同时,大力推行军国主义法西斯教育。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等血腥事件,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因而激起中国人民的坚决反抗和世界舆论的谴责。日本人民中也出现厌战情绪和反战活动。由于日本对外战争的非正义性,加之日本资源贫乏,不胜长期战争的消耗,终难逃脱失败下场。在中国人民、亚洲其他各国人民以及美国、苏联等世界反法西斯盟国人民合力抗击之下,1945年 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横行一时的日本军国主义归于败亡,以东条英机为首的战犯遭到历史的惩罚。

附一:
历史概况
旧石器时代
  关于日本列岛上被确认过的人类历史,大约可追溯到10万年乃至3万年前。约3万4千年前,从华北地区传来被称呼为小刀型石器的石器,在列岛全区被广泛的使用,但在约2万年前由西伯利亚过来新的称呼为细石刀片的石器主要在东日本传开。一段时间里,东日本细石刀片文化与西日本的小刀型石器文化并存,不久细石刀片也在西日本传开,约1万5千年前左右,小刀型石器的踪影急速消失。   约1万2千年前左右,因末次冰期结束而开始急剧温暖化,使得人们的文化与生活产生极大变化,除了琉球群岛以外,全岛进入下个绳文时代。这时的琉球,远远比日本本岛要发达许多,因为琉球早早的成为中国的藩属,比日本更早的接受先进的中华文化,也开始使用汉字来记录史实。
绳文时代
  约1万2千年前左右开始被称为绳文时代。分为草创期、早期、前期、中期、后期、晩期这6期。这个时候的人们制作绳文式陶器、早期以后迈向定居化,大部分住在半地穴式房屋(竖穴式住居)。使用弓箭狩猎、贝冢渔捞、采集植物等经营生活,使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角器等等。也进行栽培,后期到晩期间种植稻。   琉球处在过渡时期,他们一方面吸收著中华文化,一方面结合自己本来的民族特色,发明了"琉服",後来"琉服"和"韩服"、"汉服"又同时影响日本,日本才创造出"和服"。
弥生时代
  公元前8世纪左右至3世纪前后的期间被称为弥生时代。时代划分的名称,是由这个时期被视为代表特征性的弥生式陶器而来。以种植稻米为中心成立的农耕社会,由北部九州至日本列岛各地快速蔓延开。   琉球因为获得了高产量的种稻技术,因此人口大增,并且向外扩张,侵略并统一了琉球群岛周边的小国。   弥生式陶器   根据陶器的形式,可分为前、中、后三期。前期从九州扩展到近畿一带(东日本尚处于绳纹时代末期),中期波及到东北地方。扁平片刃石斧等磨制石器、青铜器和前期北九州的支石墓等类似于大陆文化。弥生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先进的农耕技术,通常认为它受到了来自朝鲜的移民的影响。中期以后灌溉技术进步,农业生产渐趋稳定。后期,铁制农具普及,石器基本消失。铜铎、铜剑、铜矛、铜戈等青铜祭器发达,出现制铁和制盐等社会分工。通过交易和战争等,形成了统一的政治性的地区集团。此时北海道尚不能种植水稻,仍处在绳纹文化阶段。   当时的日本列岛被中国称呼为倭、倭国。   参见:倭奴国王印 邪马台国
古坟时代(公元300年至公元600年)
  盛行修筑古坟的时代。前方后圆的大小古坟,以奈良县为中心,散布在北起福岛县、南至熊本县和大分县的广大地区。5世纪又从宫城县扩展到鹿儿岛县。古坟只埋葬部族首长,由部族成员共同修筑。   马埴轮   5世纪,原始的所有制关系开始崩溃,大家族发展为生产单位和动产所有单位,原有部族内部发生利害矛盾。从五世纪中期起,畿内强大部族间的内战激化。有些强大的部族与出现倭五王的百舌鸟古坟群和古市古坟群有关。到六世纪,继体天皇系统的新兴势力统一畿内东部各部族,确立了大王的地位。以筑紫君磐井为首的北九州势力,曾希望获得与此类似的地位而进行反抗,但在其获得这种地位之前,这种反抗即已溃败。在内战过程中,各地首长授予部族成员以修造小古坟的权利,以此增强战斗力。因此,原来只是首长墓的古坟,到5世纪后半叶便向小古坟群(群集坟)演变。这种倾向到6世纪进一步发展。日本全国各地修造的古坟超过十万个。古坟的主体部分也采用横穴式石室。石室内埋葬数代家族成员,并以武器为中心,陪葬有须惠器、土师器等死后生活的必需品。但大量小古坟群的出现,逐渐减弱了古坟作为统治者的建筑物的性质。因此,从6世纪末到7世纪初,倭王权在畿内尽力建造寺院,同时限制修筑小古坟群,大王和强大的豪族则葬于模仿中国皇帝陵墓而建的大型方坟。这样,古坟时代临近结束,而所谓大化《薄葬令》更进一步助长了这种倾向,留下来的只不过是高松冢古坟等贵族阶层的古坟,坟丘小但很华丽。关东和东北地方古坟时代结束的比西日本晚,直到七世纪前半叶仍修造前方后圆坟。   参见:埴轮 倭王权 七支刀 倭五王   3世纪左右,在奈良县一带兴起了大和国,并且逐渐征服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区,首领称为“大王”,后来改称天皇。
飞鸟时代(公元600年至公元710年)
  飞鸟时代得名于奈良县的飞鸟地方(现在的明日香村,当时的都城藤原京)。佛教在这一时期通过百济传来,朝廷中两大势力之一的苏我氏支持佛教,另一势力物部氏支持传统的神道教,双方发生激烈冲突。587年,衣折战役中,苏我马子击败物部守屋,取得对朝廷的控制权。592年,和苏我氏有姻亲关系的皇族女性丰御食炊屋姬即位为推古天皇。她提名圣德太子(马厩门王子)为摄政进行了以加强皇权为核心的政治改革。圣德太子制定了十二阶冠位和十七条宪法,奠定了中国式的官僚制度的基础;同时还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隋朝学习。为了维持自己的专权,苏我氏极力反对改革,苏我入鹿还杀害了圣德太子的儿子山背兄皇子,645年,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和中臣镰足(藤原镰足)合谋刺杀苏我入鹿,结束了苏我氏的专权。同年,孝德天皇即位,颁布大化改新诏,推行大化革新。   660年,唐灭百济,为了复兴自己的朝贡国百济,日本出兵朝鲜,被唐朝和新罗联军在白村江击败。668年,天智天皇即位,模仿唐朝建立户籍管理制度,并于670年制作了最早的全国性户籍。672年,天智天皇驾崩,儿子大友皇子即位弘文天皇。天智天皇的弟弟大海人皇子与其争位,爆发战争,史称壬申之乱。大海人皇子在岐阜县击败弘文天皇,即位天武天皇。天武天皇时期,日本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钱币“富本钱”。701年(大宝一年),颁布大宝律令。710年,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飞鸟时代结束。
奈良时代(公元710年至公元794年)
  以奈良(平城京)为都的时代。自710年(和铜三年)定都平城京,至784年(延历三年)迁都长冈京,共计74年。是律令制社会的繁荣鼎盛时期,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阶级关系、文化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此时贵族内部政治斗争不断发生。经长屋王之变,藤原氏四卿、橘诸兄、僧玄昉等争权,藤原广嗣之乱,藤原仲麻吕排斥皇族成为第一个非皇族的太政大臣,僧道镜利用孝谦上皇复位诛藤原仲麻吕,进升法王,企图以禅让方式觊觎皇位等一系列事件,使天皇专政的绝对权威受到削弱。光仁天皇及桓武天皇时期,朝廷力图整顿混乱的政治形势,缩减财政开支,改革兵制,向东北地区扩展疆域,谋求整形和重新加强律令制。
平安时代(公元794年至公元1185年)
  以平安京(京都)为都城的历史时代,始于794年(延历十三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终于1185年(文治元年)镰仓幕府成立,历经400年。分为三个时期。前期(794-967年)为律令制松懈但继续运用时期。中期(968-1068年)为摄关政治确立与全盛时期。后期(1069-1190)为院政与平氏政权时期。
镰仓时代(公元1185年至公元1333年)
  以镰仓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权时代。始于1185年(文治元年)镰仓幕府成立,终于1333年(正庆二年,元弘三年)幕府灭亡,历经149年。始期另有1180年说、1183年说、1192年说(源赖朝出任征夷大将军)。源赖朝在打败平氏以后,在后白河天皇(时为法皇)的挑拨下,与他的弟弟源义经交恶,后来义经转投奥州藤原氏,赖朝迫奥州藤原氏杀死义经,但义经死后两月,奥州藤原氏被镰仓幕府所灭。   源赖朝死后,幕府的政权开始被他的妻子北条政子与外父北条时政掌握,北条政子又称为尼姑将军。北条氏借执权一职架空将军的权力,甚至在第三代将军死去以后,从京都迎接贵族藤原氏甚至皇子出任将军。此后,幕府的政权被北条氏所世袭的执权所领导。   在北条时宗在位的时候,元世祖忽必烈曾两次侵日未果。   后期,幕府的统治日渐衰败,无法维持,终于后醍醐天皇举兵,然后被讨伐大将、上野大族足利尊氏的倒戈而灭亡。
南北朝时代(公元1334年至公元1392年)
  后醍醐天皇消灭了镰仓幕府后,就进行了第一次的王政复古,推行新政,史称建武新政。由于,新政未能满足武士的要求,而且只重用京都的公卿贵族,故引来武士的不满。其中,倒幕大将足利尊氏更为不满,他虽然被赐给天皇名字中的尊字,但他想开幕府,结果足利尊氏迫后醍醐天皇退位。新天皇光明天皇策封他为征夷大将军,是为北朝。   而后醍醐天皇退位后,持着天皇象征的三神器退往大和(今奈良县)的吉野,是为南朝,至此南北朝终于形成,史书还称为“一天二帝南北京”   经过多次攻防后,南朝的势力衰退,终于南朝的天皇把三神器交给北朝的天皇,结束了南北朝时代。
室町时代(公元1392年至公元1573年)
  足利氏原是上野豪族,而且更是镰仓幕府将军源赖朝同族,足利尊氏在京都的室町开设幕府,是为室町幕府。   南北朝的统一是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进行的,他统一了以后,曾企图篡夺皇位。但在他死后,第四代将军足利义持阻止了此事。   由于当初足利氏为了对付南朝,必须于京都开设幕府,而在镰仓设公方府,引来了关东大乱。   在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在位的时候,因继承权问题爆发了应仁之乱,自此幕府的权威日下。原本受幕府策封于各地的守护大名,有的渐渐被守护代(副官)、家臣、国人篡夺政权,有的可以保持政权至战国时代。从应仁之乱开始,至足利幕府灭亡,人称战国时代。   在京都中,幕府的权威日渐衰落,被管领细川家所干涉、拥立。第十三代将军足利义辉被杀,他的弟弟足利义昭被织田信长拥立,后因与信长作对而被流放,幕府灭亡,正式进入安土桃山时代。
战国时代(室町末期及安土、桃山时代)
  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战火纷飞,民不聊生。16世纪中叶,一位决心以武力统一日本、结束乱世的枭雄出现,他就是织田信长。永禄三年(1560年),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名声大振。尔后逐步统一尾张、近畿,并准备进攻山阴、山阳。在此期间,信长修筑了气势宏大的安土城。因此,信长的时代被称为“安土时代”。   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爆发,信长身亡。织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及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   庆长三年(1598年),丰臣秀吉在伏见城病逝。丰臣家裂分为近江(西军)和尾张(东军)两派。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大败西军,建立德川政权。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战国时代结束。 15世纪后期至16世纪后期间的时期称为战国时代。   安土桃山时代(公元1573年至公元1603年)   天正元年(1573年),织田信长灭了足利幕府后逐渐成为全国最强大的军事首领,并开始积极拓展统治版图,直到天正十年(1582年)消灭甲斐大名武田氏为止,已几乎完全控制近几地方与东海地方,并将势力延伸至中国地方、甲信越地方、四国地方以及北陆地方。同年,部将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失踪(或说死去),长子兼织田家家督织田信忠败给明智光秀后自杀,整个织田氏顿时陷入混乱。此时,织田氏部将羽柴秀吉在山崎之战中讨灭明智光秀,并在后来的家族会议中取得优势,而于隔年的贱岳之战打败另一重臣柴田胜家,成功整合织田氏的版图。   1584年,羽柴秀吉与东海地方大名德川家康爆发会战,双方经过一番对峙后进行和解并结为同盟,同年,大坂城完工,羽柴秀吉以此为根据地,开始进行统一全国的计划。经历四次的大规模讨伐后,1590年,接受天皇赐姓丰臣的秀吉完成全国大致上的统一,使日本进入百年来首见的和平时期,全国的实际政治中心也转移到大坂城的丰臣氏手上。   此后,丰臣秀吉鼓励商业以广开财源外,持续推动全国检地与刀狩令的工作,并以各种手段削弱主要大名的封地。1592年起,他发动两次侵略朝鲜的战争,史上合称文禄·庆长之役(即万历朝鲜战争,韩称壬辰卫国战争)。这场战争导致西日本诸大名实力大损外,也造成丰臣氏财力上严重的负担,并促使家臣严重分裂。   1598年,丰臣秀吉去世,全国再度陷入混乱。当时最强大的大名德川家康利用政治手段控制大坂城的权力中心,招致多数大名与丰臣内部文官的不满。1600年,不满的大名在文官石田三成与大名毛利辉元的号召下起兵讨伐德川家康,双方在关原之战中交手,结果德川家康大获全胜,成为全国实际的统治者。1603年,天皇下旨封其为征夷大将军,至此进入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
  1603年(庆长8年)至1867年(庆应3年)间被称为江户时代,于江户设置了江户幕府。   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関ヶ原の戦い)中获得胜利并被委任为征夷大将军,于大坂之战中灭了丰臣氏。幕府借由禁中并公家诸法度(禁中并公家诸法度)与武家诸法度驾驭朝廷和大名,各大名因参勤交替制度(参勤交代)被要求定期往返江户与其领国。幕府禁止基督徒(キリシタン、cristão),经历岛原之乱并完成锁国政策,只进行少部份在长崎出岛与荷兰和清朝的交易。和李氏朝鲜则透过朝鲜通信使维持关系。   政治一安定经济也跟着发展,在德川纲吉时代景气良好,商人与町人盛行元禄文化(元禄文化)昌盛。   江户时代中叶,幕府财政陷入困境,德川吉宗实行享保改革(享保の改革)暂时恢复了财政,却又再度恶化,在这之后的寛政改革(寛政の改革)、天保改革等企图改善,但却未解决根本。伴随着货商经济的发展,化政文化(化政文化)等的町人文化(町人文化)盛行的另一边,以往以米的年贡(年贡)为基本收入的大名与旗本转为贫穷化。大名实行藩政改革(藩政改革),长州藩与萨摩藩在靠此改革成功后被称呼为雄藩(雄藩)。到了末期时称为幕末,被欧美各国逼迫开国,经由佩里来航而签下了日美神奈川条约(日米和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使得锁国崩裂。随着开国尊皇攘夷的思想强烈,成为半内乱状态后幕府的权威弱化,终于最后德川庆喜实行大政奉还而将政权归还给朝廷。
明治时代
  明治年间(1868年-1912年)称为明治时代。   经过王政复古大号令及戊辰战争后,拥戴朝廷的诸藩,成立了明治大日本帝国政府。新政府积极引入欧美各种制度及废藩置县等等,这些各项改革被称为明治维新。一方面,新政府确立国家制度,如设立帝国议会及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一方面,又以培植产业及加强军力(富国强兵)为国策推进,急速地发展成近代国家。此外,日本又在甲午战争及日俄战争中取得胜利,成为列强其中的一角。在确保国际地位的同时,于1879年染指清朝朝贡国琉球国,并改设为冲绳县。后1910年吞并朝鲜。文化上,日本从欧美传入了新的学问,艺术;带有未曾在日本出现过的个人主义小说,文学閞始出现,与江户时代以前不同的文化展开了。宗教上,改变了以往神佛合流的现象(神佛分离),出现了打压佛教(废佛毁释)等等的运动。
大正时代
  大正年间(1912年-1926年)称为大正时代。   明治天皇于1912年驾崩,子嘉仁继位,改元大正,是为大正时代。大正元年,因为陆军倒阁而引起了第一次护宪运动(大正民主运动(大正デモクラシー),开始出现政党政治。   大正时代前期,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力最高峰的盛世,但1921年,大正天皇因病而由太子裕仁摄政,数年后发生关东大地震,以及在国际会议中节节败退,使日本日渐艰难。   权贵与政党不断抗争,发生了第二次护宪运动,实行了全民普选(1925年)。亦由唯一的元老西园寺公望推荐首相,提倡“宪政之常道”。
昭和时代
  昭和时代前期(公元1926年至公元1945年)   在长崎投下原子弹产生的蘑菇云1945年8月9日   东京铁塔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驾崩,皇太子裕仁继位,是为昭和时代。   昭和时代前期,政党政治日渐衰落,首相甚至会被人刺杀,军方渐渐掌握政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经济景气;但战后随着经济大衰退后,社会不安加剧。为了消除这种不安,日本开展了满州的殖民地化。
你要哪一段啊?
本文标题: 美国警方破获本世纪最大奴隶交易,在该集团的“交易名目”上,查到了中国留学生章莹颖的名字,是真的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3636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杰奎琳·肯尼迪在肯尼迪遇刺后爬向车尾有什么事是你去了美国才知道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