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老头》中男公爵们都允许自己的妻子成为他人的情妇

发布时间: 2021-04-13 20:35:5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1

《高老头》父爱的解析高老头的父爱是一份特别、复杂的父爱。1、高老头的父爱很“强烈”他把女儿当做天使,乐于牺牲自己来满足她们的种种...

为什么《高老头》中男公爵们都允许自己的妻子成为他人的情妇

《高老头》父爱的解析

高老头的父爱是一份特别、复杂的父爱。

1、高老头的父爱很“强烈”

他把女儿当做天使,乐于牺牲自己来满足她们的种种奢望。为了女儿的体面,他歇了生意,只身搬进伏盖公寓;为了替女儿还债,他当卖了金银器皿和亡妻的遗物,出让了养老金,弄得身无分文;最后,仍然是为了给女儿弄钱,他竟想去偷、去抢、去“卖命”、去杀人放火。

2、高老头的父爱并不单纯,带着阶级的复杂性。

他的父爱交织着封建宗法观念和资产阶级的金钱法则。从封建宗法伦理道德观出发,他认为父女之爱天经地义,“父道”是家庭、社会的轴心;但他又怀着往上爬的虚荣心,把对女儿的“爱”作为攀援名贵、抬高地位的手段,结果,原本高尚的感情变得庸俗、污秽。

高老头的父爱的悲剧,既是个性发展必然结果,也是时代的必然产物。一方面是由于他心理偏执的近乎疯狂的父爱,使他成为父爱的牺牲品;另一方面又由于社会的发展,使他与社会行为准则脱节,从而使他成为社会的牺牲品。

在道德上,高老头并没有完全接受资产阶级一套,还拖着一条“宗法道德的尾巴”。从内容到形式,高老头的父爱都是基于这种宗法道德观念,因受到资本主义金钱关系的无情冲击,而呈病态、畸形的。它是两种社会交替时期的产物。

他的父爱交织着封建宗法观念和资产阶级的金钱法则。因而具有自我抹杀性,正如高老头自己所说:“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纵容她们把我踩在脚下的。”

3、高老头的父爱有些“荒谬”,“任何东西都不足以破坏这种感情”。

这种“伟大的父爱”为世道所不容,为女儿所抛弃。高老头的父爱是巴尔扎克的理想家庭形式,又借以批判了“污秽、狭小、浅薄的社会”,高老头的父爱并不伟大,但从客观效果而言,他真实揭示了病态“父爱”产生、发展和终结的社会原因,这一点倒是伟大的。 

扩展资料

高老头对女儿的爱已经超出了常理,高老头父爱的激情是无限的膨胀,以至到了有悖常理,难以理解的地步。

高老头的悲剧固然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金钱的魔力,无止境的享乐的欲望,摧毁了一切人类的感情,毒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使人变得连禽兽都不如。

高老头的全部财产和感情都奉献给了女儿,而女儿们却只是在缺钱的时候想起父亲,为了裙子,逼父亲卖掉最后的餐具,明明知道父亲快咽气了,女儿心中盘算的却是如何到舞会上出风头。

但是,高老头为自己的悲剧也应付不可推卸的责任。外因要靠内因起作用,环境的影响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内因起作用的。他不为自己内在的情感所奴役,不把感情全部倾注到女儿身上,不把他的父爱发展到极端,他对女儿们的爱也不会变畸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老头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一向被称为《人间喜剧》的序幕,曾被选为世界十大小说之一。 它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最出色的画幅之一。,高老头的“父爱”,一向被人们描绘成抽象的人类的美好天性。其实,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性格特征,无不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鲜明的时代色彩,高老头的“父爱”也是如此。
  小说一开始便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发迹史。高老头生活在法国复辟王朝到七月王朝这一时期,他在大革命的饥荒年代不择手段,屯积居奇而暴发起家,他的每一个钱无不沾满斑斑血泪。
  《高老头》以波旁复辟王朝统治时期的巴黎为背景,主要讲述了发生在伏盖公寓和贵族沙龙中的故事。通过对高老头及其两个女儿、拉斯蒂涅、鲍赛昂子爵夫人等二十多个人物的刻画,穷形尽相地表现了人欲横流、尔虞我诈的社会众生。作品人物颇多,端绪交错,笔者在这里只谈高家的事情。
  高老头的一生经历了大革命时期、拿破仑帝政和波旁王朝这三个新旧交替、急剧动荡的时期。在大饥荒时代,他靠做面粉生意囤积居奇发了大财,由一个进城的农民一跃成为资产者。他的妻子是富农的独生女,是他崇拜赞美、敬爱无涯的偶像,不幸婚后七年病逝。从此他把全部感情倾注在两个女儿身上,请来优秀的教师给女儿讲授高等教育应有的才艺,全力满足女儿的奢华生活。不久,大女儿嫁给了一位伯爵,小女儿被银行家迎娶。女儿出嫁时,高老头用了他一半的财产做陪嫁,给了每个女儿八十万法郎。他以为这样就会得到女儿的爱父之心,女儿家里就会永远有他的一副刀叉。然而波旁王朝复辟以后,封建等级观念进一步加强,地位显赫的女婿感到岳父的面粉生意有失体面,高老头也自觉自己的身份有辱女儿的门楣,于是他盘出铺子搬进了伏盖公寓。女儿们开始时还来公寓看他,因为他手里还有不少金银财宝供她们挥霍,可是等到他不名一文时,家人便把他丢到了脑后。高老头临终前痛苦得死去活来,多么希望女儿能来看他,最后给他一个临终圣餐似的亲吻,与此同时,他的女儿们却在鲍赛昂子爵夫人的舞会上流连忘返。高老头最后说:倘若我有钱,我留着家私,没有把财产给她们,她们就会来,会用她们的亲吻来舐我的脸。可怜的高老头最终也没能看上女儿一眼,而且家人没有一个出现在他简陋的葬礼上。高老头爱他的女儿,可是他的女儿们并不理解父亲的心愿,最后她们将他无情地抛弃,让他孤零零地惨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
  从表面上看来,巴尔扎克竭力渲染的这种超乎寻常的爱女之情几乎到了变态的畸爱程度,于是,有人据此认为高老头的父爱表现了人类崇高的感情,是使人感到惊心动魄的伟大感情,是一种父性的基督。其实,高老头最后留给女儿的咒骂足以说明他的父爱并非是崇高无私的。仔细究来,这种父爱无论从动机还是行为上都是偏狭、自私和虚伪的。这位大革命时期的暴发户,虽然算得上是资产者,但他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封建家族血缘观念导致他神经质般地爱着自己的女儿,心甘情愿地为她们献出一切。另外,缺乏显赫的社会地位也深深刺激着这个暴发户的神经,正是为了攀援名贵的虚荣心,他用贵族的标准包装自己的闺女,又用巨额金钱将她们送入上流社会,随后,女儿便成了他全部的精神寄托,他继续用金钱满足女儿的享乐,实质上是在满足他虚荣心的延续,以至于陷入自我欺骗的地步。同时,用金钱维系的父爱也使得他在女儿的眼里仅仅是一个取钱机器,当里面分文无剩的时候,他彻底成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乞儿。可以说,正是他自己酿造了这杯贴着父爱标签的精神苦酒,不仅葬送了自身,也毒害了社会。
  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塑造了一些所谓具有“美好感情”的人物,并以满腔的热情加以赞扬,把他们美化为纯洁的“天使”,但是他同时又不得不以无情的笔法描写了他们的悲剧的下场,指出了在金钱主宰一切,恶风浊水充塞每个角落的社会里,所谓“美好感情”,无法得到人们的青眯,铜臭已经熏污了淳风,“天使”必将败于“魔鬼”’高老头“父爱”的破灭,就是这样一个生动的例子。
  它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金钱的统治地位和拜金主义的种种罪恶。高老头是一个靠牟取暴利发家的面条商,他把全部感情放在女儿身上,但当她他榨完父亲身上的血,却遗弃了他。
  高老头的父爱是失败的。作家难道仅仅是为了反映子女的不孝?
  《高老头》里塑造的高老头形象更震撼人心。他对女儿的爱是无私的,可是临死前前连见女儿这一小小的愿望都得不到满足。这是对人性坞地揭露,金钱导致了人性的沦丧。作为父亲,高教养的感情崇高而富有牺牲精神。他壮年丧妻,为了女儿而拒绝续弦,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女儿身上。他拼命在旦夕挣钱,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女儿的一切愿望。为了可以女儿随心所欲地挑选丈夫,他几乎罄尽了所有,把财产两份,让每个女儿带着八十万法法郎的巨资获得了如意的婚事。大女儿阿娜斯齐热衷于门第,于是嫁给了雷斯多伯爵,跳进了贵族社会。小女儿但斐纳喜爱金钱,于是找了银行家纽沁根男爵,成了阔太太。为了虚荣,两个女儿轮番搜刮着父亲日益干瘪的口供在被女儿逼迫得日益穷困的情况下,高老头对女儿还是有求必应。我们不得不产生疑惑:高老头的父爱伟大吗?难道巴尔扎克仅仅是为了渲染父爱?
  显然,高老头的父爱,客观上让我们了解到19世纪法国社会关系的变化情况及清醒认识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统治的罪恶。他的父爱并不纯洁,他一生经历了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国和波旁王朝三个阶段,生活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急剧转变的时期。他把女儿一心磅到上流社会,其目的不言而喻。作为小资产阶级,他知道金钱的力量。高老头父爱的失败,不单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它是封建宗法思想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所战胜的历史悲剧的一个缩影。尽管巴尔扎克寄希望于封建伦理道德,肯定了高老头的父爱,但作家清醒地认识到,“伟大的父爱”这样的人性去改善一个人欲横流、天伦泯灭的社会现实是不可能的,不切实际的。
巴尔扎克 作品《高老头》,其中高老头是一位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他的命运是悲剧性的,最后的结局也是悲惨的,但是是什么原因造成他的悲剧呢?高老头的悲剧主要是因为他对女儿的失败教育造成的,他的太过伟大的父爱,这不仅造成了他的悲剧,也使得他的女儿们的命运变得具有悲剧性。高老头在生意上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智者,在大饥荒的年代发了家,但他作为父亲却是失败的,虽然他对女儿的爱是无私的,不可否定的,但是他的爱的方式是错误的,这种错误的方式造成了他的女儿们的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使她们丧失了做人的最本质的人性——“爱父母”,在她们的眼睛里“金钱”、“地位”、“虚荣心”、“情人”等任何一种能让他们体现身份的东西都要比自己的父亲重要,在她们看来父亲只是供给她们金钱的工具,在高老头的钱财被炸得一干二净的时候,她们就把他当作绊脚石一样踢开。这样的现象在当今社会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这样的现象只怪子女的不孝吗?下面就来分析一下高老头的父爱。
一、时代因素造成的悲剧
高里奥是一位资产阶级暴发户,他所处的时代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交涉的时代,并且资产阶级势力逐渐的取代封建阶级的地位。就是这个时代造就了高老头的商业成就,同时这个时代的金钱至上的观念也扎根在这个时代中的人的心中,高老头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们爱钱,视金钱如生命,为了获取钱财而不惜一切代价。但是高老头除了是资产阶级暴发户以外,他还是一位父亲,而且是一位非常爱女儿的父亲,这位父亲除了爱钱更爱他的女儿。一个人表达爱的方式,往往是把心爱的东向给他所爱的人。所以,这位父亲把视为生命的金钱全部花在了比他生命的女儿的身上,他给她们最好的东西,只要那个东西能用钱能买来。的确金钱的能力是强大的,它不仅买到了贵族教育,豪华马车,更使她们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种虚荣心使他们忘记自我,泯灭良心,她们只爱为她们铺路的钱,所以当高老头一文不值时,他也就失去了心爱的女儿。那个时代中的虚伪、拜金、奢华、跻身上流社会等价值观影响每一个人,高老头凭借自己的钱财让自己女儿享受的教育让这种时代的价值观深入她们的骨髓,同时她们也看到了父亲正是用金钱买来的高贵的衣服,奢华的食物,甚至是她们的人生之路都是用钱铺成的。这种金钱能买到一起切的思想根植于她们的思想之中,这种时代背景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高老头和他的女儿们的双重悲剧。
二、畸形的父爱造成的悲剧
除了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高老头父爱本身也是存在问题的。在《高老头》中有两位父亲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除了高里奥以外,另外一位让人印象深刻的父亲便是维多利的父亲。这两位父亲有两个共同点,一个是他们都是有产者,都是富有的父亲;另一个是他们的妻子都已经过世,并且给他们留下了女儿。可是这两位境遇相同的父亲对待女儿的态度确实截然不同。高里奥视他的女儿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对女儿的爱是无私的;但是维多利的父亲对待女儿是冷漠的,冷漠的程度要比对陌生人冷漠的多,在维多利去看他的时候,他甚至不让他坐下,叫他小姐而不是女儿。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们对待女儿的不同的态度呢?这就要看他们对待他们妻子的感情了,维多利的父亲不爱他的妻子,甚至因为他的妻子没有陪嫁而讨厌他的妻子,所以他也就讨厌维多利了。但是高里奥爱他的妻子,连她置办的餐具他都爱不释手,他的妻子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可是高里奥壮年的时候就病逝了,在他妻子死后,他对自己的爱也就转移到了他的两个女儿的身上,“他把女儿当作情妇一样供养着,愿做她们的宠物,她们玩弄的小狗”。然而这种杂糅着爱情的父爱是不健康的父爱,成长于这种父爱下的孩子,当然会产生不健康的后果,这也是造成悲剧的又一原因。
三、父爱的不正错的表达方式造成了悲剧
爱本身是没有错误的,错的只是爱的形式和对待爱的对象的心里。高老头表达爱的方式是错误的,他无条件的用金钱来满足女儿们的需要。高老头的确爱他的女儿们,同时也认为父亲是应该爱女儿的,当他听到维多利的父亲对待维多利的冷酷无情时指责他为野兽。但是他也许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父爱,他的女儿们也许没有体验过真正的父爱。真正的父爱不光是一味的满足,还要有责备。正如一个失去了母亲的孩子很难体会到一个善良的继母的爱一样,因为善良的继母永远不会打骂孩子的,没有打骂和责备的母爱不是真正的母爱,父爱也是如此。既然高里奥的女儿从来没有体验过真正的父爱当然也不会真的爱她们的父亲了,所谓棍棒下出孝子,就是这个道理。
高老头的悲剧是很值得我们反思,巴尔扎克在200年前描绘出了当今社会的现象,在我们宠爱孩子之后,会怪他不听话,不孝顺,一个孩子的过错大部分都是源于父母的教育,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应当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伟大父爱、母爱了。

《高老头》成书于1834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在展示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现《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和不足之处方面,都具有代表意义。其艺术风格是最能代表巴尔扎克的特点的作品之一。
19世纪上半叶是法国资本主义建立的初期,拿破仑在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中彻底败北,由此波旁王朝复辟,统治一直延续到1830年。由于查理十世的反动政策激怒了人民,七月革命仅仅三天便推倒了复辟王朝,开始了长达18年的七月王朝的统治,由金融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高老头》发表于1835年,也即七月王朝初期。刚过去的复辟王朝在人们的头脑中还记忆犹新。复辟时期,贵族虽然从国外返回了法国,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可是他们的实际地位与法国大革命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因为资产阶级已经强大起来。刚上台的路易十八不得不颁布新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向资产阶级做出让步,以维护摇摇欲坠的政权。资产阶级虽然失去了政治权力,却凭借经济上的实力与贵族相抗衡。到了复辟王朝后期,资产阶级不仅在城市,而且在贵族保持广泛影响的农村,都把贵族打得落花流水。复辟王朝实际上大势已去。巴尔扎克比同时代作家更敏锐,独具慧眼地观察到这个重大社会现象。
《高老头》着重揭露批判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粉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不断发生改变,但仍然保持着正义与道德。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物欲横流、极端丑恶的画面,披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

作者简介
巴尔扎克(Honorede Balzac,1799~1850)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叶妮·格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

主人公高利奥老头出身微寒,年轻时以贩卖挂面为业,后来当上供应军队粮食的承包商而发了大财。他疼爱他的两个女儿,让她们打扮得珠光宝气,花枝招展,最后以价值巨万的赔嫁把她们嫁给了贵族子弟,使面粉商的女儿成了伯爵夫人;然而两个女儿挥金如土,象吸血鬼似地榨取父亲的钱财,当老人一贫如洗时,再也不许父亲登门,使之穷困地死在一间破烂的小阁楼上,女儿们连葬礼都不参加。通过高老头的悲剧,作者批判了建筑在金钱基础上的“父爱”和“亲情”,对人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社会给予了有力的抨击。
简析高老头的父爱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一向被称为《人间喜剧》的序幕,曾被选为世界十大小说之一,它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高老头以前是个面粉商,他为了讨好两个女儿,卖了店铺,把钱分给了她们。两个女儿如愿以偿地得到了钱后,竟把高老头从家里赶了出来。他六年前住进了巴黎的公寓,不知为什么,他由最好的房间换到了最低等的房间,人也越来越瘦。心狠手辣的女儿们又来向高老头要钱,可怜的高老头被逼付出了最后一文钱,致使中风症发作。临死前,高老头想见女儿们最后一面,都被推辞掉了,而他就只能在一张破床上孤苦伶仃地离开了人世。
金钱是资本主义新时代的标记,而父爱是过了时的宗法制残留感情,这两者构成高老头的矛盾性格。
在社会上,高老头是个资产者,顺应时代,追逐金钱。可是,在家庭内,却是个时代的落伍者,他还保留着对亡妻和女儿的一片痴情,达到了病态的、疯狂的地步,他把血亲之爱摆到高于金钱的地位上,因而钱尽情绝,这个"父性基督就像野狗一样,惨死在公寓里。
为了女儿,他出聘最优秀的教师进行读书、习艺、骑马等高雅的家庭教育;等到她们长大了,又给她们每人八十万法郎的陪嫁,嫁给社会上的体面人物。他将大女儿阿娜斯大齐许配给雷斯多伯爵,做了贵族夫人;将小女儿但裴纳嫁给了银行家纽沁根,当了资本家太太,从而踏进了达宫贵人家的门槛;他为了不失女儿们的体面,还停了面粉生意搬进了人们称之为“私人救济院”的伏盖公寓;甚至为了女儿们的恣意挥霍,他可以节衣缩食,变卖作后一点财物。
在高老头看来,女儿们能在上流社会立稳脚跟,受人尊敬,自己脸上也就有了光,也就会再受到上流社会的垂青和另眼相看。高老头爱他的女儿,可是他的女儿们并不了解他的心愿,最后她们将他无情地抛弃,让他孤零零地惨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

"唉!完了,我见不到她们的了!她们!娜齐,但裴纳,喂,来呀,爸爸出门啦……”

你听听这声声凄惨的呼唤,绝望的哀鸣令我们读者心灵不由阵阵发颤。它来自于巴尔扎克笔下著名人物高老头之口。临死前,这可怜可悲的为女儿操碎了心的老人想最后看女儿一眼,然而这样小小的愿望都得不到满足。任凭他在病榻上呼天喊地地叫着,两个女儿一个也没来到他身边。
作为父亲,高老头的感情崇高而富有自我牺牲精神。
他壮年丧妻,为了体怜女儿而拒绝续弦,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两个女儿身上。他拼命挣钱,专心培养女儿长大,让她们受到上流社会“良好教育”。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女儿的一切欲望。为了让女儿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丈夫”,让每个女儿带着八十万法朗的巨额嫁资获得了如意的婚事。女儿婚后,生活骄奢淫逸,可又头脑简单,财产被无耻丈夫牢牢控制。在被女儿逼迫得日益穷困落拓的情况下,高老头对女儿也是有求必应。对女儿的爱成了他生活唯一的乐趣和安慰,他把女儿视为“天使一般”,甚至是崇拜的偶像。只要谈到女儿,他原本毫无生气的脸也会容光焕发,“女儿随便丢给我一个微笑,世界就给镀上一层金光……,仿佛天上掉下一道美丽的阳光似的。”
高老头的父爱真是如此伟大吗?
高老头的父爱,可以归纳成两点:一、作为小市民出身,他的宗法观念是浓厚的,他爱女儿,无疑是希望维系小市民的那种天伦之乐的生活情趣;二、高头又曾是个新派人物,对上流社会的生活仍然垂涎三尺。不过,他深知自己已是年迈体衰,无力参与抗争,而身边则有两个既年轻又美貌的女儿,她们前途无量。于是他寄希望于两个女儿,希望通过她们,实现再度跻身上流社会的宏愿。他对女儿的宠爱,耗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此。
首先,高老头的父爱并不单纯,而带着阶级的复杂性的。他生活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急剧转变时期。他的父爱交织着封建宗法观念和资产阶级的金钱法则。
从封建宗法伦理道德观出发,他认为父女之爱天经地义,“父道”是家庭、社会的轴心;但他又怀着往上爬的虚荣心,把对女儿的“爱”作为攀援名贵、抬高地位的手段。结果,原本高尚的感情变得庸俗、猥琐,父爱的内容多半是满足女儿荒淫的生活。终于当尽卖绝,被女儿逼迫得中了风,最后贫病交加,一命呜呼!造成悲剧的原因不能不说也有高老头自身一份。女儿由天真无邪的少女变成自私自利、崇尚金钱的资产阶级贵妇,固然有社会风气和社会教育的败坏作用,但也是父亲一手培养的。弥留之际,他才意识到这一点:“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纵容她们把我踩在脚下的。”
其次,巴尔扎克通过对高老头父爱的刻画,反衬出金钱的罪恶。父亲是“一个真正的父亲”,为了女儿,不惜倾家荡产;女儿却不是真正的女儿,她们忘恩负义,对父亲敲骨吸髓,只认钱不认人。父亲临终,女儿没有为他解除苦难,后来也不来送葬。几乎在同一时间里,女儿在豪华的舞会上花枝招展,卖弄风情,大出风头;父亲在寒伧的阁楼里孤苦零丁,痛苦哀号,悲惨死去。这种反差惊心动魄。
再次,高老头父爱的失败,并不单纯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它是封建宗法思想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所战胜的历史悲剧的一个缩影。
“伟大的父爱”这样抽象的人性去改善人欲横流、天伦泯灭的社会现实是不切实际的;随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旧两个社会的交替,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阶级关系和力量的变化,“金钱轴心”势必要取代“父道轴心”;高老头的父爱只能是一个悲剧!
另外,巴尔扎克写高老头的父爱悲剧还有一层更深的意味。其中一位评论者曾指出:“如果作者只着眼于描述父亲的溺爱和女儿的不孝,那么小说的趣味便流于平庸了”。高老头的父爱悲剧,只是巴尔扎克围绕拉斯蒂涅学习社会这个主题用心铺陈的一个典型事件。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人间喜剧〉是怎样体现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急求!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人间喜剧〉是怎样体现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急求!
  ale0104朋友,你好。以下是巴尔扎克的名作《欧叶妮.葛朗台》和《高老头》的相关资料,希望这些资料能对你理解巴尔扎克的作品有所帮助。
  以下是《欧叶妮.葛朗台》的相关资料:
  【写作背景】
  19世纪上半叶是法国资本主义建立的初期,拿破仑在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中彻底败北,由此波旁王朝复辟,统治一直延续到1830年。由于查理十世的反动政策激怒了人民,七月革命仅仅三天便推倒了复辟王朝,开始了长达18年的七月王朝的统治,由金融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欧也妮·葛朗台》发表于1833年,也即七月王朝初期。刚过去的复辟王朝在人们的头脑中还记忆犹新。复辟时期,贵族虽然从国外返回了法国,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可是他们的实际地位与法国大革命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因为资产阶级已经强大起来。刚上台的路易十八不得不颁布新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向资产阶级做出让步,以维护摇摇欲坠的政权。资产阶级虽然失去了政治权力,却凭借经济上的实力与贵族相抗衡。到了复辟王朝后期,资产阶级不仅在城市,而且在贵族保持广泛影响的农村,都把贵族打得落花流水。复辟王朝实际上大势已去。巴尔扎克比同时代作家更敏锐,独具慧眼地观察到这个重大社会现象。

  【内容精要】
  巴尔扎克的小说真正定型是从《欧也妮·葛朗台》开始的。小说情节曲折生动、布局严谨、语言个性化,这些特点都十分突出。全书在不长的篇幅里安排了葛朗台家、侄儿查理、欧也妮与求婚者三条线索,但作者并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开始就把三者扭在一起描写,至家庭纠纷后立即推向高潮,又突然收尾,在多线索中显得条理清晰,主次分明,令人叫绝,至于葛朗台老头富于个性的语言,更令历来的理论家百谈不厌。
  在巴尔扎克数量众多的作品中, 《欧也妮·葛朗台》和他的代表作《高老头》是姐妹篇,作者本人和评论者,都认为前者是他规模宏大的《人间喜剧》中“最出色的画卷之一”,比起《高老头》,这部作品又相对浅显易懂,多些幽默,更适合年轻人阅读。葛朗台这一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是作品最大的成就。这个人物最明显的特征是嗜钱如命和极端吝啬。然而,读者千万别以为他只是个老式地主和吝啬鬼,作者塑造的是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起家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形象。他比旧式地主精明,也更凶狠,聚财方式更充斥着血腥味。他靠投机革命发了财,当过行政委员、市长。他任职时期,利用职务,大捞油水,仅十几年就成为索漠城首富。他兼有大土地所有者和金融资产者的特征,他的得势反映了复辟王朝时期土地、金融资产阶级主宰一切的社会现实。然而,单纯地塑造这样一个被拜金主义所渗透的吝啬鬼形象,并不是巴尔扎克的最终目的。拜金主义只是一种现象,巴尔扎克更为关注的乃是这样一种现象背后的人生悲剧。葛朗台本身固然就是一个人的悲剧,这个人在金钱的异化下已经变成了一个非人,但更大的牺牲者却是他的女儿欧也妮。这或许就是小说以她的名字而不是以其父亲的名字作为标题的原因所在。欧也妮纯真善良,对人充满温情,对上帝心怀崇敬,这样一个美好形象的人生悲剧更能打动我们的心灵。而当我们追究其悲剧的根源时,我们便自然而然地透视到了拜金主义的罪恶,领悟到了巴尔扎克掩藏在其独具一格的现实主义手法之下的愤怒与同情。

  【地位影响】
  《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小说创作的一次飞跃。这部小说在人物塑造、环境描写、故事叙述等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此外,作品结构紧凑,步步深入,一气呵成,各线索之间互相联系,显得跌宕有致。行文如滚滚洪流直泻而下,笔势酣畅,具有浓烈的抒情意味。埃尔·巴尔贝里在《法国大百科全书》巴尔扎克条中是这样评价的:巴尔扎克写作这部小说时事先并没有反复考虑,但小说一出来便受到大家的欢迎,成为现实主义新文学和刻画内心世界的一篇杰作。《欧也妮·葛朗台》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它震撼着每一位读者,在法兰西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

  【阅读指导】
  巴尔扎克最出色的画稿之一

  法国巴黎罗丹博物馆的庭院内,默默地站立着一个巨人,这就是巴尔扎克塑像,著名雕塑家罗丹留下的传神杰作,常常令人想起这位法兰西民族最光辉的巨匠坎坷的命运,勤奋的一生,刚强的意志,深邃的思想和犀利的笔锋。
  巴尔扎克经历了法国近代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无论是家庭或是社会,都没有给予他特别优厚的恩惠。不论在哪里,父母和教师都没有对巴尔扎克抱什么希望,更不要说发现他什么天才。这也难怪,他在一次只有35名学生参加的会考中,竟名列第32。这种成绩的学生,会有什么出息呢?巴尔扎克大学毕业后便进了律师事务所,如他父母所希望的,这是“铁饭碗”。但年轻的巴尔扎克不再甘于平庸了。他不顾家庭反对,辞去职位专心写作。在一处贫民窟的阁楼上,巴尔扎克开始了作家生涯。迫于贫穷和饥饿,他为通俗小报写过一些光怪陆离的东西,开办过印刷厂。这些活动不但没有赢利,反而使巴尔扎克负债累累。巨额债务像噩梦一样缠绕着巴尔扎克,直至1850年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但他并未消沉,在他书房中布置了一座拿破仑的小像,并写下了激励自己一生的座右铭:“我要用笔完成他用剑所未能完成的事业。”
  《欧也妮·葛朗台》是他最优秀的小说之一。据说是他与后来成为他妻子的俄国贵妇韩斯卡夫人热恋中的产物。初稿曾寄往遥远的俄罗斯,中途未曾遗失真是万幸。巴尔扎克称此篇为“最出色的画稿之一”。这部小说充分体现了他丰富的艺术实践和创作的特色。
  《欧也妮·葛朗台》以欧也妮的故事贯穿全书,但是突出的成就是塑造了既贪婪又吝啬的老葛朗台的形象,这是此书的最大成就。巴尔扎克用漫画式的夸张,真实的细节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了爱财如命、毫无亲情的、吝啬的葛朗台。在金钱导演下,葛朗台时而忧,时而喜;时而如虎,时而如羊。他的一言一行,一嗔一怒,都离不开他的最高任务:占有金子,保住金子……
  《欧也妮·葛朗台》对于巴尔扎克本人来讲,是他小说创作的一次飞跃。葛朗台的形象作为世界文学人物长廊中四大吝啬鬼之一而流传后世。这部书对于读者来说也是巴尔扎克小说中最具可读性的一部著作,它以讽刺的巧妙运用而吸引着人们。巴尔扎克其他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虽博大精深,却很难让人一气读下,原因在于他叙述的冗长,技巧的呆板,惟此部除外。总之,巴尔扎克仍以其《人间喜剧》成为当时法国社会出色的书记员。巴尔扎克不仅属于他的时代,也不仅属于法兰西民族,巴尔扎克是全人类的骄傲。 (《世界文学史》)

  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

  悭吝精明的百万富翁,有位天真美丽的独生女儿,她爱上了一个破产落魄的亲戚,为了资助他“闯天下”,不惜倾囊赠予全部私蓄,从而激怒了爱财如命的父亲,父女间发生激烈的冲突,吓得胆小而贤淑的慈母从此一病不起;可是在期待中丧失父亲、损耗青春的痴情姑娘,最终等到的却是发财归来的负心汉。
  这类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我们并不少见,但是为什么巴尔扎克的这本小说会成为一部杰作呢?除由于巴尔扎克为情节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行动背景外,更由于小说作者创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既然在这里“风俗研究”已经与“哲理研究”结合,那么这些人物形象就不仅是典型化了的个人,而且还是个性化了的典型。
  据安德烈·莫洛亚考证,其实巴尔扎克只去过索漠一次,而且仅仅停留了几个小时;有人还找出小说中的破绽,证明故事更像发生在图尔。这些都无碍于作品的真实性。巴尔扎克对索漠的描写,无非是为了提供 一个人物活动所需的典型场所,它可以是索漠,也可以是别处,但必须是法国在那个时代的内地社会的缩影。同样,到索漠去寻访小说人物的原型也是徒劳的。他们是巴尔扎克心目中的一群内地人物的典型。在巴尔扎克的作品中,艺术真实的感染力来自他对观察所得的提炼和加工,来自他以此塑造的人物在读者心目中获得的认同。老葛朗台的性格显然与守财奴的传统形象大不相同。莫里哀的阿巴贡只知吝啬,虽然也爱财如命,但是仅仅热衷于守财,连放债都舍不得。而老葛朗台却不只是守财,更善于发财。为了赚钱,他不惜掏空自己积攒的金银。他精于计算,能审时度势,像老虎、像巨蟒,平时不动声色,看准时机会果断迅速地扑向猎物,万无一失地把大堆金银吞进血盆大口般的钱袋。有人发革命财,有人发复辟财,而他革命财也发,复辟财也发。索漠城里没有一个人不曾尝到过他的利爪的滋味,却没有人恨他,索漠的居民反而敬佩他,把他看成索漠的光荣。他实际上成了人们心目中的上帝,因为他代表了在那个社会具有无边法力的金钱。对金钱的追逐是一种顽固的意念,而小说想证明的偏偏又是这种意念的破坏力量,它摧毁了一个家庭。
  在这个家庭中光明和黑暗的对比十分强烈。与老葛朗台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葛朗台太太的圣洁和葛朗台小姐的善良慷慨。圣洁的价值观在金钱统治的社会只有遭到无情的蹂躏。在这阴暗的小天地中,欧叶妮的形象显得特别美丽明亮,但是这颗明星注定要黯淡下去。
  在他对欧也妮形象的描述中,我们也感到了巴尔扎克作品中少有的抒情气氛,它是那样浓郁,那样感人,所以我们读罢小说,掩卷遐思时,那垛长着野花的旧墙,那个狭小的花园以及树阴下那条曾聆听纯情恋人山盟海誓的长凳,仍使我们在浩叹之余感到一丝温馨。 (契诃夫)

  以下则是《高老头》的相关资料:
  《高老头》发表于1834年,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在展示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现《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和不足之处方面,都具有代表意义。

  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走上堕落之路。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

  1、思想意义与人物分析

  首先,《高老头》着重揭露批判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大革命时期依靠大饥荒成为暴发户的高里奥老头,在妻子死后,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两个女儿身上,让她们从小就过着奢侈、挥霍的生活,满足她们的一切欲望。后来,他把财产平分成两份,给了每人80万法郎的嫁资。金钱换来了如意的婚事。大女儿阿娜斯塔齐嫁给雷斯多伯爵,进入了贵族社会,小女儿但斐那找了银行家纽沁根作丈夫,成了阔太太。结婚之初,高老头还是两个女儿家的座上客,他一周可以在女儿家吃一两次饭,后来改为一个月两次,最后竟永远被拒之于大门之外。这种感情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到了复辟时期,爵位重新成为地位的标志,高老头的面条商身份不能给女儿的家庭带来光彩,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钱越来越少了。他想见女儿时或者偷偷从厨房溜进去,或者站在她们马车经过的道路旁。两个女儿偶尔也光顾父亲居住的伏盖公寓,目的是为了不断榨取父亲仅有的赖以活命的钱财。两姐妹用尽心机,各不相让,几乎反目成仇。在她们的轮番搜刮下,高老头当尽卖绝,一文不值,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贫病交加、濒临死亡。

  高老头之死是这幕家庭丑剧的高潮。高老头临死前想见女儿一面,尽管他哭天喊地,可是谁也没来,死前的高老头才悟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真理:“钱可以买到一切,买到女儿。”当拉斯蒂涅为筹款治丧在“纽沁根夫妇与雷斯多夫妇两处奔走”时,他们以“父亲死了,都悲痛得了不得”而拒绝会客。在送葬的行列里,出现的是这两家“有爵徽的空车”。巴尔扎克的揭露与批判真可谓入木三分,力透纸背。

  整个巴黎在金钱的魔力感召下,极端利己主义淹没了一切道德原则,无论是上流社会还是下层公寓,围绕金钱演出的丑剧层出不穷。阿瞿达侯爵为了20万法郎的陪嫁抛弃了交往多年的情妇;雷斯多伯爵抓住妻子的弱点侵吞了她的财产;银行家纽沁根则下流到答应妻子“自由”,但要以控制她的财产作为交换。由于觊觎高老头的财产,伏盖太太巧装打扮,故作媚态;为了3000法郎的收入,米旭诺和波阿莱成为官方的密探,对伏脱冷暗下毒手;伏脱冷为了20万法郎,巧设陷阱,杀害了泰伊番的独子;拉斯蒂涅在巴黎这个大染缸中,放弃了靠读书求功名的念头,决心要在这个“地狱”中去“拼一拼”。

  其次,《高老头》对封建贵族权势的得而复失,盛而复衰的历史趋势,作了细致而深入的描写。王政复辟时期,爵位重新成为地位的标志,鲍赛昂夫人是“贵族社会的一个领袖”,其府邸是贵族住区“最有意思的地方”,能在这“金碧辉煌的客厅里露面,就等于一纸阀阅世家的证书”,拉斯蒂涅初到巴黎就凭着“鲍赛昂太太表弟”这一称呼在社交界通行无阻。圣日尔曼的沙龙是暴发的资产阶级梦寐以求的“圣地”,为了能够踏进“这个比任何社会都门禁森严的场所”,“一个银行家的太太作什么牺牲都肯”。资产阶级拼命想挤进贵族行列,但贵族社会却十分鄙薄满身铜臭的资产者,已经得到封爵的许多新贵族仍旧被拒于他们的大门之外。

  但是贵族社会的表面繁华后面却潜藏着危机,隐伏着灾难。傲慢的贵族领袖最终却惨败在她所鄙夷不屑的资产阶级小姐面前。鲍赛昂夫人的情夫“葡萄牙一个最有名最有钱的贵族”竟为了20万法郎利息的陪嫁,抛弃了她而娶了资产阶级小姐洛希斐特。这沉重的打击,迫使鲍赛昂夫人流着眼泪,焚毁情书,退出社交界,隐居乡下。在告别舞会上,鲍赛昂夫人的强颜欢笑掩饰不住内心的悲怆,而先前被她奚落的但斐那却得意非凡。

  如果说,鲍赛昂夫人是在资产阶级逼攻下走向灭亡的贵族的典型,那么,拉斯蒂涅则是暴发户所腐化的贵族子弟的典型。拉斯蒂涅在外省是破落贵族子弟,初到巴黎时是一个穷苦窘迫的大学生,只希望通过苦读去取得他渴求的功名利禄与美好前程。可是花花世界的巴黎与家道中落的故乡相比,刺激了他向上爬的欲望;伏盖公寓的恶俗丑陋与贵族沙龙 华丽高雅的鲜明对比更加刺激了他的野心。他遍寻家谱,找到了远亲鲍赛昂夫人作为他高攀上流社会的引进人。然而,世道变了,高贵的门第只能帮助他进入上流社会,却不能帮助他在上流社会扎根。痛心于自己失败的鲍赛昂夫人教给他的完全是资产阶级的教诲:“你越没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驿马骑,把它们骑得精疲力竭,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最高峰。”她让拉斯蒂涅去追求她一贯蔑视的银行家太太但斐那。她从个人遭遇中看透了:真正统治这个社会的是金钱。她给初出茅庐的拉斯蒂涅上了启蒙的第一课。

  拉斯蒂涅的另一个启蒙“教师”是伏脱冷。这个在逃苦役犯对社会本质看得入木三分。他用赤裸裸的语言道破了资产阶级的道德准则:“要弄大钱,就该大刀阔斧地干,要不就完事大吉。……人生就是这么回事,跟厨房一样腥臭。要捞油水不能怕弄脏手,只要事后洗干净”,“在这个人堆里,不像炮弹一样轰进去,就得像瘟疫一般钻进去”。他唆使拉斯蒂涅去追求被银行家泰伊番赶出家门的女儿,他再派人杀死她的哥哥,这样拉斯蒂涅就能得到泰伊番小姐100万法郎的陪嫁,而伏脱冷从中抽取20万法郎的报酬。虽然拉斯蒂涅拒绝了这个计划,但使他深为震惊的是,伏脱冷赤裸裸说出的话竟然同鲍赛昂夫人文文雅雅说出的话是一个意思。拉斯蒂涅的经历和见闻,不断印证了他们的说教,特别是他们一个遭遗弃、一个被暗算的结局更证实了“有财便是德”这一资本主义法则。

  高老头之死,给拉斯蒂涅上了最为关键的一课。他亲眼见到高老头是怎样被两个女儿榨干了财产后遭遗弃。高老头含恨而死之日,正是她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蹁跹起舞之时。为了筹措医药费与丧葬费,拉斯蒂涅奔走于高老头两个女儿的府邸间。阿娜斯塔齐夫妇正为钱财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但斐那干脆以父死悲痛对他闭门不纳。从这里,拉斯蒂涅看到了上流社会的冷酷、自私、忘恩负义,父女、夫妻以及人与人间的金钱关系竟以如此赤裸裸的方式毫不遮掩地展示出来。高老头的惨死印证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教诲,终于完成了拉斯蒂涅的社会教育。他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炎炎的欲火,在埋葬高老头的同时,也“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决心踏进巴黎上流社会的罪恶深渊中去拼搏一番。

  拉斯蒂涅是《人间喜剧》中的重要角色,是一个很有概括意义的艺术典型。整部《人间喜剧》写了他从善良到邪恶、从正直到无耻的变化经历。《高老头》通过他的思想发展,揭露了金钱对人的灵魂的巨大腐蚀力量,鞭挞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累累罪恶,

  伏脱冷在《人间喜剧》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这是个具有象征性的恶魔,又是活生生的典型。他在不同作品中以不同身份出现,但却起着同样的引诱青年堕落的作用。在《高老头》里,他是一个被通缉的再逃苦役犯,但他的思想和行动,却与资产者、银行家没有什么不同。他自愿充当拉斯蒂涅的导师,把人间罪恶向他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指出这个社会“遍地风行的腐化堕落”,人与人的关系就像“一个瓶里的许多蜘蛛”,你吞我,我吞你。因此,他教导拉斯蒂涅:“要追求百万家财,得用陷阱”,在巴黎社会的人堆里打天下,“不像炮弹一样轰进去,就得像瘟疫一般钻进去。清白老实一无用处。”他本身就是一个资产阶级野心家与掠夺者。他梦寐以求的是“把日子过得像小皇帝一样”,他设计的发财途径是用20万法郎买200个黑奴,“有了这笔黑资本,十年之内我可以挣到三四百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引诱拉斯蒂涅去追求泰伊番的女儿,同时设计使泰伊番的独子在决斗中被杀死,企图猎取银行家泰伊番的财产。老于世故又深知黑暗社会底蕴的伏脱冷,用最赤裸裸的语言,把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则在拉斯蒂涅面前全盘托出,开始使涉世不深的拉斯蒂涅感到惊讶、可怕,继而在他脑海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拉斯蒂涅受多方面影响走上了野心家的道路,而伏脱冷的“道德教育”却具有提纲挈领的性质。

  但伏脱冷又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反面人物。他的形象凝聚着巴尔扎克对法国社会长期的观察、体验与思考。他常常通过伏脱冷的口,对社会丑恶进行无情的剖析与鞭挞,从某种程度来说,他充当了巴尔扎克批判社会罪恶的代言人。作家赋予他以充沛的精力、雄健的体魄、犀利的目光与深刻的分析力。他信奉极端利己主义原则,不顾一切地为自己谋利,同时,他对这个原则又喜笑怒骂,对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弊端观察得入木三分。他头脑冷静,城府极深,一眼能看穿别人的心思,令人望而生畏;同时他又殷勤周到,坦白直率,和善亲热,让人捉摸不透。他集冷酷、凶残、刚毅、深沉、狡猾于一身;他决不低头屈服,却善审时度势,随机应变。这是一个强而有力的人物,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但巴尔扎克却把他的人格精神提到诗意的高度,使之成为一个色彩十分丰富的多层次的艺术形象,成为“一首恶魔的诗”,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是巴尔扎克塑造得相当成功的艺术典型。

  2、艺术成就

  《高老头》集中表现了巴尔扎克现实主义创作艺术的主要特色。

  (1)精细而富有特征的典型环境。巴尔扎克非常重视详细而逼真的环境描绘,一方面是为了再现生活,更重要的是为了刻画人物性格。作品围绕拉斯蒂涅的活动,描写了巴黎不同等级、不同阶层的人们的生活环境;拉丁区的伏盖公寓,形似牢狱的黄色屋子,到处散发着“闭塞的、霉烂的、酸腐的气味”,塞满了肮脏油腻、残破丑陋的器皿和家具,这是下层人物的寄居之地。唐打区内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家里,虽有金碧辉煌的房子、贵重的器物,但“毫无气派的回廊”,挂满意大利油画的客厅却“装饰得像咖啡馆”,这显示了作为新贵的资产阶级暴发户们俗不可耐的排场。圣日尔曼区古老的鲍赛昂府则显示出完全不同的气派,院中套着精壮马匹的华丽马车,穿着金镶边大红制服的门丁,两边供满鲜花的大楼梯以及只有灰和粉红色的小巧玲珑的客室,这些精雅绝伦的陈设、别出心裁的布置都衬托出上流社会贵族“领袖”的风雅超群。这些精细而富有特征的环境描写,有利于展示其对人间性格形成的影响。当拉斯蒂涅从雷斯多夫人和鲍赛昂夫人两处访问后回到栖身的伏盖公寓时,作品写道:“走入气味难闻的饭厅,十八个食客好似马槽前的牲口一般正在吃饭。他觉得这副穷酸相跟饭厅的景象丑恶已极。环境转变太突兀了,对比太强烈了,格外刺激他的野心……”已经享受过上流社会生活的拉斯蒂涅再也不肯自甘贫贱,最后,他决心弄脏双手,抹黑良心,不顾一切地向上扑。拉斯蒂涅的堕落是这种特定的典型环境所决定的。

  (2)人物性格的典型化。巴尔扎克不仅塑造了高里奥、拉斯蒂涅、鲍赛昂夫人、伏脱冷等典型形象,而且在其他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也做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雷斯多伯爵夫妇和纽沁根男爵夫妇虽然有贵族的头衔,实际上都是资产者。他们既有追求个人私利的共同特性,又都是独具个性的典型。银行家纽沁根心目中只有金钱,他对待妻子寻求外遇的态度很明朗:“我允许你胡搅,你也得让我犯罪,教那些可怜虫倾家荡产。”雷斯多伯爵对妻子的美着了迷,虽听凭她和玛克勾搭,却有一定限度,这和他的贵族门第观念有关。他知道妻子偷卖祖传钻石后,想方设法赎回,让她戴着参加舞会,以维护门第的尊严。

  阿娜斯塔齐和但斐那都是高老头的女儿,但两姊妹各有自己的个性。前者身材高大、结实、黑发,眼睛炯炯有神,进宫谒见过皇上,不把妹妹放在眼里。后者娇小、金发,极有风韵,自知社会地位不高,陪嫁被丈夫侵占,又遭情夫遗弃,性格忧郁善感,经常怀念童年时代的幸福生活。但她们俩都是虚荣心极强的利己主义者,为了满足欲望,不惜榨干父亲的积蓄。阿娜斯塔齐向父亲要钱,往往用勒索的方法,但斐那则用撒娇哄骗的办法。

  (3)精致的结构。小说以高老头和拉斯蒂涅的故事为两条主要线索,又穿插了伏脱冷、鲍赛昂夫人的故事。几条线索错综交织,头绪看似纷繁而实际主次分明、脉络清楚、有条不紊。作品以叙述高老头被女儿榨干钱财遭抛弃为中心情节,以拉斯蒂涅为中心人物,通过他的活动穿针引线,将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联系起来,将贵族沙龙与资产者客厅连结起来。随着高老头之谜在拉斯蒂涅眼前展现、解开,情节步步推向高潮。伏脱冷被捕、鲍赛昂夫人被弃、高老头惨死,拉斯蒂涅都是目睹者、见证人。社会的丑恶证实了他接受的反面教育,高老头埋葬之日,也是拉斯蒂涅的青年时代结束之时。几条线索紧密交织、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起着互相深化、互为补充的作用,从而深刻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

  (4)对比手法的广泛运用。艺术上的对比手法在《高老头》中运用得十分广泛。伏盖公寓与鲍赛昂府的强烈对比,不仅促使拉斯蒂涅个人野心的猛烈膨胀,而且表明不管是赫赫声威的豪门大户还是穷酸暗淡的陋室客栈,一样充斥着拜金主义,一样存在着卑劣无耻。高贵庄重的鲍赛昂夫人与粗俗强悍的伏脱冷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文质彬彬,一个直言不讳,但不同的语言却又揭示了同样的道理,而他们两人看透社会的理论又与自己生活中的惨败成为反衬,更加深了悲剧的意味。此外,还有高老头女儿的穷奢极欲与高老头的贫苦窘困的对比,鲍赛昂夫人退隐时热闹的场面与凄凉心情的对比等等。这种鲜明对比的手法,使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陌颜迷尘 的是正解——简单明了,高中语文题目的标准答案 呵呵
语文知识积累之我见
厦门市诗坂中学 张永霞
中心词:课程标准、语文知识、积累内容、途径、条件
学语文,重积累。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语文能力的好坏,要靠平时语文知识的积累,而知识的积累带有很强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不仅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为学好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日积月累,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地丰富。只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以下笔者从积累的内容,积累的途径以及如何创造积累的条件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积累的内容
我校地处山区,信息闭塞,大多数学生知识面狭窄。为使学生的语文知识更全面,更均衡,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这样不仅让学生动手参与学习,也给学生提供了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机会。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有价值地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知识积累活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积累:
1、好词好句的积累:
让学生在平时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遇到好词好句,应认真分析,加以理解,并归纳摘抄。如摘抄描写人物的好词好句,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描写人物外貌:秀气、瘦削、憔悴、稚气、白净、黝黑、黑里透红、红光满面、眉清目秀等。
(2)描写人物神态:和蔼、深邃、欣喜若狂、神采奕奕、气宇轩昂、目中无人、目光逼人等。
(3)描写人物心理:心神领会、心照不宣、心怀叵测、心往神驰、心旷神怡、心花怒放等。
(4)描写人物动作:趴、蹲、躺、卧、踉跄、蹒跚、趔趄等。
以上如此归纳,除了能让学生比较系统、完整地掌握一些好词好句外,还便于阅读和写作时加以运用。
2、文学常识的积累:
文学常识是学好语文必不可少的知识。教会学生学会对所学过的文章的题材、写作背景、作者的作品以及写作风格等知识进行归纳、分类。这样,不仅能较系统地掌握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同时能较好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并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体味、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联系写作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诗词歌赋的积累:
除了引导学生对千古流传的名句进行积累外,还引导他们对专项描写的优美诗句进行归纳。如:
(1)归纳描写月亮的诗句: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2)归纳思乡名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晋 陶渊明)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
梦绕边城月,征人思故乡。(唐 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 杜甫)
……
学生通过这样有意识地归纳积累,进一步感悟和运用,从而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4、名人名言及名人事例的积累:
名人名言及名人事例的积累通过美的语言、美的观念、美的生活方式与美的审美方式等可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如:书籍是智慧之子(斯威夫特),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塞登勃里尼),书籍是搜索人类思想的珍珠,并把它传给后代(爱贝克)等西方哲人读书阐述了书籍的重要性;历史上知名人士从小就有读书的嗜好,如韦编三绝,高凤流麦,映月读书,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无不深刻地告诉了我们读书的重要性。同学们在积累的过程中能逐步意识到作为新世纪的一代不但要懂得读书,而且要学会多读书,读好书。可见,名人名言及名人事例具有暗示渗透、培养学生自省自励品质的作用。因而,这部分的积累,应作为语文知识积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
二、积累的途径
明确了积累的内容,那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教师应教给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积累。以下的几种途径概括起来为:一阅,二摘,三剪,四归:
一是阅:只有广泛阅读,博览群书,才能获得丰富知识。古人荀子名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是摘:就是把读过的书的主要内容摘录在卡片或摘抄本上储存起来,并注明出处、版本、页码和时间,以备以后查阅。
三是剪:就是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把自己订阅的报刊中的有关资料剪下来贴在本子上,并要注明出处、作者和时间,以备以后使用。
四是归:就是把卡片和资料按专题分门归类,进行组合。先按几个大类划分开,然后再分成若干小题进行整理。
刚开始积累各种知识,可能感到零碎或不系统。但是时间久了就会“积沙成塔”,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三、积累的条件
地处山区的我校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文化生活较单调。学生积累的途径极其有限。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有利的积累条件,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班级图书角。发动全班学生捐钱、捐书,建立图书角,委派专人管理,学生根据需要进行借阅。
2、每人每期订一份报刊(家庭困难者可2-3人合订一份)。充分让这些报刊在班上流动生效。
3、发动有建立图书角的班级进行图书交流。
4、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
5、定期开展活动课,让学生就阶段内所阅读过的好书,制作的卡片或摘抄本进行交流、传阅。
语文积累的内容、途径是多种多样,以上只是本人的几点不成熟看法,至于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积累,还有待于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继续探索。
金钱决定了一切,包括了人的感情,这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追求金钱的强烈欲望,同时深刻的反映出经济地位开始代替了贵族血统的社会现实
用环境衬托人思想的变化~`

《高老头》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高老头

巴尔扎克塑造的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之一,他是封建宗法思想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所战胜的历史悲剧的一个缩影。小说主人公高老头向读者展示了一份特别的父爱。他把女儿当做天使,乐于牺牲自己来满足她们的种种奢望。

为了女儿的体面,他歇了生意,只身搬进伏盖公寓;为了替女儿还债,他当卖了金银器皿和亡妻的遗物,出让了养老金,弄得身无分文;最后,仍然是为了给女儿弄钱,他竟想去“偷”、去“抢”、去代替人家服兵役,去“卖命”、去“杀人放火”。

作者有意识把高老头的父爱夸张到“荒谬的程度”,“任何东西都不足以破坏这种感情”。然而,这种“伟大的父爱”却为世道所不容,为女儿所抛弃。高老头的父爱是巴尔扎克的理想家庭形式,又借以批判了“污秽、狭小、浅薄的社会”,高老头的父爱并不伟大,但从客观效果而言,他真实揭示了病态“父爱”产生、发展和终结的社会原因,这一点倒是伟大的。

2.拉斯蒂涅

巴尔扎克的这部小说以“高老头”命名,但它并非是以这个人物为中心的。在写作过程中,拉斯蒂涅是贯穿小说始终的主要人物。拉斯蒂涅在《人间喜剧》中经常出现,是青年野心家的形象。

他的第一次出现是在《高老头》中。《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是一个发展着的人物形象,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描写了他野心家形成的全过程,这便是此书最大价值之所在。

3.鲍赛昂夫人

鲍赛昂夫人是复辟时期贵族妇女的典型。她出身高贵,是普高涅王室的最后一个女儿,巴黎社交界的皇后。她的客厅是贵族社会中最有意义的地方,谁能在她的客厅露面,“就等于有了一封贵族世家的证书”,在上流社会通行无阻。

巴黎的资产阶级妇女,做梦都想挤进去。但实际上她表面虽然显赫一时,内心却有衰落的感觉。她意识到金钱才是社会的真正主宰,唯利是图即道德原则。但是她自己却因袭着贵族的传统和傲慢,诋誉资产阶级妇女。可以说,她这个人是识时务的,但又不肯顺应潮流。

4.伏脱冷

他的真名叫约格·高冷,外号“鬼上当”,他是《人间喜剧》中重要的资产阶级野心家形象。在《高老头》里,他是潜逃的苦役犯,高等窃财集团办事班的心腹和参谋,经营着大宗赃物,是一个尚未得势的凶狠的掠夺者形象。伏脱冷很能干,手下有一班爪牙。

他的阅历广,对上层社会很熟悉,看透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的真相。他对拉斯蒂涅一针见血地指出:“强盗和统治者的差别只在于见血与不见血而已。”大资产阶级不过是受法律保护的大盗,这个社会有财便是德。

参考资料:高老头--百度百科

一、高里奥

高里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呢?有人说他是一个投机倒把的暴发户,也有人说他是一个维护封建体制的封建家长,还有人说他是一个值得别人同情的父亲形象。对于高里奥的形象定位一直都是众说纷纭,我们通过对《高老头》的深度解读,来分析一下这位经典的人物形象。

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前,高里奥只是一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面条司务,却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摇身一变成为身价上百万的资本家。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社会动荡不安,粮食紧缺,高里奥通过低价购进,高价卖出面粉,而迅速积攒了百万资产。

正是因为如此,许多人把他定义为没有高贵出身和良好的文化熏陶的资产阶级暴发户,但是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并不确切。首先,巴尔扎克在小说中只用了很少一部分文字描写高里奥发家的过程,并且他并没有像其他资本家一样为了追逐利益不择手段,只能说他利用战乱的时机,钻了法律的空子,从中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

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他所赚来的金钱也是通过自己的辛苦经营和长途跋涉的运输获得的。所以说作者对此形象的定位并非是一个唯利是图的资本家。其次,高里奥并没有把自己赚来的金钱用于生活的享受和奢侈的消费,所以说把他定位为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的这种说法并不确切。高里奥的妻子在他中年的时候就不幸去世,小说中并没有提到他以苛刻的封建礼制对待他的妻子。

而对于他的两个女儿,高里奥一直对她们都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并且非常溺爱自己的女儿。从他给两个女儿巨额的陪嫁就不难看出一个父亲对女儿的万分疼爱。因此,用封建家长来定义高里奥是不正确的。小说从一开始就对高里奥给予女儿的生活是这样描述的,“生活的奢华像一个有钱的老爵爷养的情妇”。一直到两个女儿出嫁时,他仍拿出高额财产用于女儿的嫁妆,以致两个女儿已经嫁作他人妇的时候,他也会省吃俭用来补贴女儿的零花钱。

最后到高里奥的死,是什么让他忧虑万分导致精神不佳而撒手人寰的呢?是对女儿的关爱!当自己已经穷困潦倒的时候,他还为女儿所面临的困难担心着急,而自己却又无能无力,最终支撑不住,离开人世。从小说中对高里奥为女儿所做的一切事情的描述就可以得出结论,巴尔扎克要塑造的是一位父爱如山的高里奥。而这样一位充满浓浓父爱的角色为何却落得一个如此悲剧的人生呢?是赤裸裸的现实将高里奥逼入绝境的。

高里奥的初衷是希望女儿可以过上安逸富有的生活,他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雷斯托伯爵和银行家纽沁根。而他的两个女婿霸占了他给女儿丰厚的嫁妆,却又不给她们零用钱,致使自私的女儿在婚后不停地向高里奥索要金钱。本来美好的亲情关系却被金钱关系所代替,两个女婿受利益的驱使而失去了人类本应该具有的亲情和善良。

高里奥一生精明,却错在非要把女儿嫁入上流社会。这也正是巴尔扎克批判的残酷现实,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在根本上存在的差别是无法通过金钱消除的。高里奥的悲惨结局也向世人揭示了大资产阶级和大贵族为追逐利益不择手段和把中小资产者逼上绝境的现实。

二、欧也纳·特·拉斯蒂涅

拉斯蒂涅是贯穿于《高老头》整个故事叙述中的一个中心人物。最开始他是以一个落魄贵族且怀揣人生理想的青年形象出现在小说中的。拉斯蒂涅刚来到巴黎的时候是为了学习法律,想要通过自身的奋斗去改变命运。

没有多久,巴黎的灯红酒绿渐渐地腐蚀了他最开始的人生斗志。拉斯蒂涅经常穿梭于巴黎的塞纳河两岸,仅有一河之隔的两岸居民却过着天壤之别的生活,右岸是华丽的圣·日尔曼区的豪门贵户,左岸是以伏盖公寓为代表的拉丁区的穷室陋巷。强烈的现实对比使得拉斯蒂涅认识到残酷的社会现实,也激发起他对上流社会奢华生活的渴望。

每当再次回到家中过着贫寒艰辛的“苦日子”,致使他对上流社会的渴望更加强烈。这种直观的物质刺激让拉斯蒂涅最初的人生理想产生了一丝丝动摇。拉斯蒂涅在巴黎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认识了鲍赛昂子爵夫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和鲍赛昂子爵夫人也慢慢熟络起来,这也让他对上流社会生活的状态有了更加具体的了解。

而真正给拉斯蒂涅带来最本质改变的人是子爵夫人,她教导拉斯蒂涅社会生存的法则是弱肉强食。此时的拉斯蒂涅已经彻底忘记了自己的“小市民理想”,而是对金钱、权力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如果说子爵夫人是拉斯蒂涅走上资产阶级的第一任老师,那么伏脱冷可以称得上是拉斯蒂涅走向资产阶级道路的领路人。

伏脱冷曾经建议拉斯蒂涅去杀一个人就可以换取自己日后的奢华生活。伏脱冷总是善于用最直接的语言揭示社会最丑陋的现实,例如他曾经对拉斯蒂涅说过这样一段话:“首席检察官的缺份,全法国统共只有二十个,候补的却有两万,其中尽有些不要脸的,为了升官发财,不惜出卖妻儿子女。”伏脱冷道出了人性的丑恶和现实的残酷。

拉斯蒂涅亲眼目睹了高老头对两个女儿的疼惜,从高老头那他了解了人间最伟大的父爱,可是他也见证了两个女儿和黑心的女婿对高里奥的抛弃和残忍,就连高里奥的死,他也是在孤独和绝望中死去的。这一亲眼见证的事实无异于一把锋利的刀子狠狠地扎进了拉斯蒂涅的心窝里。

他不再相信从前认知的世界。拉斯蒂涅在埋葬高老头时,作者这样写道:“他瞧着墓穴,埋葬了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在这之后,拉斯蒂涅投机倒把,不顾一切地追逐金钱,成为一个资产阶级野心家。但是,我们又不能否认拉斯蒂涅与那些名副其实的资本家是有一定区别的,当他面对高老头的孤独和无助时,他有最真实的同情和可怜。

在高老头死后,他还要求把钉死的棺材启开,把徽章放入棺木中,从他的这一行为可以看出他并没有成为冷血的资产阶级,所以说他是一个良心未泯的资产阶级野心家。所以说,拉斯蒂涅这一人物形象堪称经典,既体现了现实主义的拜金欲望,又体现了人性最根本的善良。

三、伏脱冷

伏脱冷是一个蛮横的利益追逐者,同时也是一个富有内涵的社会哲学家。在巴尔扎克的笔下,他被塑造成一个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文学形象。他的性格从表面看来十分矛盾,他厌恶社会肮脏的“游戏规则”,却又在这种规则下把“游戏”操控得游刃有余。

他古怪、刻薄,却又富有同情心。在小说中,他告诉拉斯蒂涅杀人去换取自身的利益,他做事极端、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对社会充满了个人主义的极端报复情绪。伏脱冷的行事作风看起来像极了江洋大盗,疯狂地掠夺财富,肆意挥霍、吃喝享乐,却又充满了江湖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忠肝义胆。

他具有十分清醒的头脑,他像一个批判家一样批判着社会的肮脏和丑陋,他曾经这样形容过当时社会的法制和制度,“凡是浑身污泥,而坐在车上的都是正人君子,浑身污泥而搬着两条腿走路的都是小人、流氓扒窃一件随便什么东西,你就给牵到广场上去展览,大家拿你当戏看,而偷上一百万,交际场中就说你大贤大德,你们花三千万养着宪兵队和司法人员来维护这种道德……”他的种种言行中都给人一种极端矛盾的感受,伏脱冷的身上似乎集合了各种自相矛盾的东西,可这些截然相反的特质却又融为一体。

伏脱有这样一句台词:“我是卢梭的门徒,我反抗社会契约那样的大骗局。”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伏脱冷是一个有政治信仰和独立思想的人,也可以看出他曾经信仰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巴尔扎克对伏脱冷这个人物的塑造并非是一个绝对肮脏不堪的反面人物,在这个充满邪恶、蛮横的性格中,我们也读到了他特有的一种人性光芒。

其实,伏脱冷是社会人群中一类人的体现,他们既是罪恶的源头,又是罪恶的痛恨者,既是强盗,又是充满义气的豪杰。他向往个人幸福、追求幸福,却又被现实泼了凉水。他的扭曲人格是被社会现实打击了个人幸福的追求而导致的。

扩展资料:

作品主题

《高老头》着重揭露批判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粉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不断发生改变,但仍然保持着正义与道德。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

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物欲横流、极端丑恶的画面,披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

在《高老头》中,巴尔扎克通过拉斯蒂涅和高老头的命运成功描绘出了阶级和阶级意识间的复杂关系。这种复杂关系有着历史依据,贵族和资产阶级作为两个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经济基础、生活方式,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各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占据着主导地位。

具体到法国,在这一意义上,无论是拉斯蒂涅的爬升还是高老头的跌落,都是特定历史情景的必然产物。小说所设置的语境是1819年,虽然那是波旁王朗的复辟时期,但这种倒退只是局部的,历史发展的整体趋势已然无法扭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日趋稳固,资产阶级的意识也不可避免地日益处于主导地位。资产阶级意识逐渐占主导地位的过程不仅意味着贵族在整体上的被击溃,也意味着部分贵族个体被资产阶级收编了,如拉斯蒂涅。

这说明贵族的统治不仅从外部被击溃了,也从内部最终被瓦解了:同时,这一过程也淘汰了资产阶级内部不纯粹的成员,如高老头。从内部巩固了资产阶级。这就体现出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这一历史过程的复杂性,两者的斗争不仅发生在外部,同样也发生在内部,不仅会以革命的形式出现,也会以意识斗争的方式来表现。

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算得上是绝顶聪明的人,他们对这个表面上风光体面、骨子里肮脏不堪的社会可以说是洞察一切,而且又能够把其中的奥妙说得清,道得明,他们是拉斯蒂涅克当之无愧的“导师”,没有他们的这一番苦心,拉斯蒂涅克这个乡下年轻人是不可能这么快就“觉醒”的。

不过,最终使拉斯蒂涅克大彻大悟的,除了这两位“导师”的言传之外,还要归功于高老头的“身教”。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要把高里奥看作是坏人,或者说他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坏事。高里奥的那点可怜的积蓄被他的两个女儿榨得干干净净之后,最后孤零零地死去,拉斯蒂涅克是这一悲惨事件整个过程的见证人。

正是从这里,拉斯蒂涅克看穿了这个世态炎凉的社会,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所谓正义、亲情、友善等等不再抱有任何幻想,于是抱定决心以一个挑战者的姿态杀进上流社会的角斗场。果然,经过几番挣扎、搏斗之后,当读者在巴尔扎克的其他作品中再见到这位青年时,他已经混出个人样来了。自然,这是后话,它已经不再属于《高老头》这部作品的内容了。

参考资料: 高老头_百度百科

1、高老头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塑造的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之一,他是封建宗法思想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所战胜的历史悲剧的一个缩影。小说主人公高老头向读者展示了一份特别的父爱。他把女儿当做天使,乐于牺牲自己来满足她们的种种奢望。

对这样一个“慈父”,巴尔扎克赞叹“他无异于一个基督教神圣的殉道者”。有人也曾赞赏他“表现了人类崇高的至性”。其实,这都是把高老头的父爱神圣化了。事实上,高老头的父爱并不单纯,而带着阶级的复杂性,他的父爱交织着封建宗法观念和资产阶级的金钱法则。

作者把高老头的父爱夸张到“荒谬的程度”,然而,这种“伟大的父爱”却为世道所不容,为女儿所抛弃。高老头的父爱是巴尔扎克的理想家庭形式,又借以批判了“污秽、狭小、浅薄的社会”,高老头的父爱并不伟大,他真实揭示了病态“父爱”产生、发展和终结的社会原因,这一点倒是伟大的。

2、拉斯蒂涅

拉斯蒂涅本来是法国某省的破落子弟,家庭节省一切开支,供他到巴黎上大学,希望将来重振家业。这种做法在法国复辟时期是很普遍的。小说开始的时候,他21岁,是个热情且具才气的青年,聪明帅气,抱着发家致富、步步高升的想法在巴黎学法律。

他本来想在毕业以后凭自己的本领按部就班地向上爬。但在巴黎不到一年,家境的贫寒和巴黎社会的繁华就使他向上爬的欲望增强了十倍。他发现在巴黎,女人对社会生活很有影响,于是就想去征服几个可以做他后台的妇女。

他先去追求纽沁根太太,发现她没有财权(她的陪嫁被丈夫控制着)。他发现计划落了空,眼看着自己没有钱,没有前途,便又想起了伏脱冷的计划,转而追求泰伊番小姐。但就在这时,伏脱冷被捕了。他的野心家性格是在伏脱冷被捕,鲍赛昂夫人被抛弃和高老头之死三幕惨剧之后才完成的。

3、鲍赛昂夫人

鲍赛昂夫人是复辟时期贵族妇女的典型。她出身高贵,是普高涅王室的最后一个女儿,巴黎社交界的皇后。她的客厅是贵族社会中最有意义的地方,谁能在她的客厅露面,“就等于有了一封贵族世家的证书”,在上流社会通行无阻。

巴黎的资产阶级妇女,做梦都想挤进去。但实际上她表面虽然显赫一时,内心却有衰落的感觉。她意识到金钱才是社会的真正主宰,唯利是图即道德原则。但是她自己却因袭着贵族的传统和傲慢,诋誉资产阶级妇女。

在别人眼里,她身着白衣,安闲静穆,背地里她流着眼泪焚烧情书,作着出走的准备。”巴尔扎克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极力渲染了她退出历史舞台时的悲壮气氛,唱出了一曲无尽的挽歌。她的悲剧,形象地说明了复辟时期贵族阶级的衰落和资产阶级的得势。高贵敌不过金钱,爱情敌不过金钱。

4、伏脱冷

在《高老头》里,他是潜逃的苦役犯,高等窃财集团办事班的心腹和参谋,经营着大宗赃物,是一个尚未得势的凶狠的掠夺者形象。伏脱冷很能干,手下有一班爪牙。他的阅历广,对上层社会很熟悉,看透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的真相。

这个形象有很大的冒险性。伏脱冷反抗社会,是因为他受社会很大的排挤,野心不能得逞。他研究社会,揭露社会,是为了顺应这一套向上爬,只要他向上爬的野心一旦得逞,他便会变成维护现行制度的鹰犬。

伏脱冷这一形象很复杂,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揭发者,也是罪恶的制造者。巴尔扎克对他的态度也是矛盾的,既把他写成社会罪恶的代表,加以批判,又欣赏他的洒脱、意气、能力,通过他的冷嘲热讽,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批判。

扩展资料

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叶妮·格朗台》、《高老头》。

《高老头》发表于1835年,也即七月王朝初期。刚过去的复辟王朝在人们的头脑中还记忆犹新。复辟时期,贵族虽然从国外返回了法国,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可是他们的实际地位与法国大革命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因为资产阶级已经强大起来。

刚上台的路易十八不得不颁布新宪法,实行君主立宪,以维护摇摇欲坠的政权。到了复辟王朝后期,资产阶级不仅在城市,而且在贵族保持广泛影响的农村,都把贵族打得落花流水。复辟王朝实际上大势已去。巴尔扎克比同时代作家更敏锐,独具慧眼地观察到这个重大社会现象。

《高老头》是《人间喜剧》中一部深具影响力的小说。也是《人间喜剧》的序幕,从这部作品开始,巴尔扎克对《人间喜剧》中的人物和情节作了统一的精心安排,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标志着现实主义风格的成熟,也是他小说创作的最高峰,是现实主义作品的重要特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老头

《高老头》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高老头

高老头是封建宗法思想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所战胜的历史悲剧的一个缩影。小说主人公高老头向读者展示了一份特别的父爱。

他把女儿当做天使,乐于牺牲自己来满足她们的种种奢望。为了女儿的体面,他歇了生意,只身搬进伏盖公寓;为了替女儿还债,他当卖了金银器皿和亡妻的遗物,出让了养老金,弄得身无分文;最后,仍然是为了给女儿弄钱,他竟想去“偷”、去“抢”、去代替人家服兵役,去“卖命”、去“杀人放火”。

2、拉斯蒂涅

小说开始的时候,他21岁,是个热情且具才气的青年,聪明帅气,抱着发家致富、步步高升的想法在巴黎学法律。他本来想在毕业以后凭自己的本领按部就班地向上爬。但在巴黎不到一年,家境的贫寒和巴黎社会的繁华就使他向上爬的欲望增强了十倍。

他发现在巴黎,女人对社会生活很有影响,于是就想去征服几个可以做他后台的妇女。他从自己姑祖母处知道有一远房表姐鲍赛昂夫人。就去向她求教向上爬的经验。

3、鲍赛昂夫人

鲍赛昂夫人是复辟时期贵族妇女的典型。她出身高贵,是普高涅王室的最后一个女儿,巴黎社交界的皇后。她的客厅是贵族社会中最有意义的地方,谁能在她的客厅露面,“就等于有了一封贵族世家的证书”,在上流社会通行无阻。巴黎的资产阶级妇女,做梦都想挤进去。

但实际上她表面虽然显赫一时,内心却有衰落的感觉。她意识到金钱才是社会的真正主宰,唯利是图即道德原则。但是她自己却因袭着贵族的传统和傲慢,诋誉资产阶级妇女。可以说,她这个人是识时务的,但又不肯顺应潮流。她的悲剧,形象地说明了复辟时期贵族阶级的衰落和资产阶级的得势。高贵敌不过金钱,爱情敌不过金钱。 

4、伏脱冷

他是《人间喜剧》中重要的资产阶级野心家形象。他的阅历广,对上层社会很熟悉,看透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的真相。他对拉斯蒂涅一针见血地指出:“强盗和统治者的差别只在于见血与不见血而已。”大资产阶级不过是受法律保护的大盗,这个社会有财便是德。

扩展资料

《高老头》着重揭露批判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粉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不断发生改变,但仍然保持着正义与道德。

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物欲横流、极端丑恶的画面,披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

《高老头》是《人间喜剧》中一部深具影响力的小说。也是《人间喜剧》的序幕,从这部作品开始,巴尔扎克对《人间喜剧》中的人物和情节作了统一的精心安排,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标志着现实主义风格的成熟,也是他小说创作的最高峰,是现实主义作品的重要特色。

作者简介:巴尔扎克(Honorede Balzac,1799~1850),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

其中代表作为《欧叶妮·格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参考资料高老头百度百科

高老头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塑造的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之一,他是封建宗法思想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所战胜的历史悲剧的一个缩影。小说主人公高老头向读者展示了一份特别的父爱。他把女儿当做天使,乐于牺牲自己来满足她们的种种奢望。为了女儿的体面,他歇了生意,只身搬进伏盖公寓;为了替女儿还债,他当卖了金银器皿和亡妻的遗物,出让了养老金,弄得身无分文;最后,仍然是为了给女儿弄钱,他竟想去“偷”去“抢”去代替人家服兵役,去“卖命”、“杀人放火”。
拉斯蒂涅是青年野心家的形象。
鲍赛昂夫人是复辟时期贵族妇女的典型。她出身高贵,是普高涅王室的最后一个女儿,巴黎社交界的皇后。她的客厅是贵族社会中最有意义的地方,谁能在她的客厅露面,“就等于有了一封贵族世家的证书”,在上流社会通行无阻。巴黎的资产阶级妇女,做梦都想挤进去。但实际上她表面虽然显赫一时,内心却有衰落的感觉。
伏脱冷
是潜逃的苦役犯,高等窃财集团办事班的心腹和参谋,经营着大宗赃物,是一个尚未得势的凶狠的掠夺者形象。伏脱冷很能干,手下有一班爪牙。他的阅历广,对上层社会很熟悉,看透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的真相。他对拉斯蒂涅一针见血地指出:“强盗和统治者的差别只在于见血与不见血而已。”大资产阶级不过是受法律保护的大盗,这个社会有财便是德。他只要有四百万法郎就是“四百万”先生,合众国的公民,谁也不会来盘问他过去的历史了。

关于巴尔扎克《高老头》的问题

《高老头》的写作时的情况。即巴尔扎克是怎样写成高老头的?用了几天?是逼债逼出来的吗?作品有多少字?关于这方面的越详细越好,谢谢.rn(我已经提过同样的问题,但没有满意答案。先悬赏20分,如遇好答案,可追加)
你好。以下是巴尔扎克代表作《高老头》的相关资料:
《高老头》发表于1834年,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在展示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现《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和不足之处方面,都具有代表意义。

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走上堕落之路。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

1、思想意义与人物分析

首先,《高老头》着重揭露批判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大革命时期依靠大饥荒成为暴发户的高里奥老头,在妻子死后,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两个女儿身上,让她们从小就过着奢侈、挥霍的生活,满足她们的一切欲望。后来,他把财产平分成两份,给了每人80万法郎的嫁资。金钱换来了如意的婚事。大女儿阿娜斯塔齐嫁给雷斯多伯爵,进入了贵族社会,小女儿但斐那找了银行家纽沁根作丈夫,成了阔太太。结婚之初,高老头还是两个女儿家的座上客,他一周可以在女儿家吃一两次饭,后来改为一个月两次,最后竟永远被拒之于大门之外。这种感情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到了复辟时期,爵位重新成为地位的标志,高老头的面条商身份不能给女儿的家庭带来光彩,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钱越来越少了。他想见女儿时或者偷偷从厨房溜进去,或者站在她们马车经过的道路旁。两个女儿偶尔也光顾父亲居住的伏盖公寓,目的是为了不断榨取父亲仅有的赖以活命的钱财。两姐妹用尽心机,各不相让,几乎反目成仇。在她们的轮番搜刮下,高老头当尽卖绝,一文不值,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贫病交加、濒临死亡。

高老头之死是这幕家庭丑剧的高潮。高老头临死前想见女儿一面,尽管他哭天喊地,可是谁也没来,死前的高老头才悟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真理:“钱可以买到一切,买到女儿。”当拉斯蒂涅为筹款治丧在“纽沁根夫妇与雷斯多夫妇两处奔走”时,他们以“父亲死了,都悲痛得了不得”而拒绝会客。在送葬的行列里,出现的是这两家“有爵徽的空车”。巴尔扎克的揭露与批判真可谓入木三分,力透纸背。

整个巴黎在金钱的魔力感召下,极端利己主义淹没了一切道德原则,无论是上流社会还是下层公寓,围绕金钱演出的丑剧层出不穷。阿瞿达侯爵为了20万法郎的陪嫁抛弃了交往多年的情妇;雷斯多伯爵抓住妻子的弱点侵吞了她的财产;银行家纽沁根则下流到答应妻子“自由”,但要以控制她的财产作为交换。由于觊觎高老头的财产,伏盖太太巧装打扮,故作媚态;为了3000法郎的收入,米旭诺和波阿莱成为官方的密探,对伏脱冷暗下毒手;伏脱冷为了20万法郎,巧设陷阱,杀害了泰伊番的独子;拉斯蒂涅在巴黎这个大染缸中,放弃了靠读书求功名的念头,决心要在这个“地狱”中去“拼一拼”。

其次,《高老头》对封建贵族权势的得而复失,盛而复衰的历史趋势,作了细致而深入的描写。王政复辟时期,爵位重新成为地位的标志,鲍赛昂夫人是“贵族社会的一个领袖”,其府邸是贵族住区“最有意思的地方”,能在这“金碧辉煌的客厅里露面,就等于一纸阀阅世家的证书”,拉斯蒂涅初到巴黎就凭着“鲍赛昂太太表弟”这一称呼在社交界通行无阻。圣日尔曼的沙龙是暴发的资产阶级梦寐以求的“圣地”,为了能够踏进“这个比任何社会都门禁森严的场所”,“一个银行家的太太作什么牺牲都肯”。资产阶级拼命想挤进贵族行列,但贵族社会却十分鄙薄满身铜臭的资产者,已经得到封爵的许多新贵族仍旧被拒于他们的大门之外。

但是贵族社会的表面繁华后面却潜藏着危机,隐伏着灾难。傲慢的贵族领袖最终却惨败在她所鄙夷不屑的资产阶级小姐面前。鲍赛昂夫人的情夫“葡萄牙一个最有名最有钱的贵族”竟为了20万法郎利息的陪嫁,抛弃了她而娶了资产阶级小姐洛希斐特。这沉重的打击,迫使鲍赛昂夫人流着眼泪,焚毁情书,退出社交界,隐居乡下。在告别舞会上,鲍赛昂夫人的强颜欢笑掩饰不住内心的悲怆,而先前被她奚落的但斐那却得意非凡。

如果说,鲍赛昂夫人是在资产阶级逼攻下走向灭亡的贵族的典型,那么,拉斯蒂涅则是暴发户所腐化的贵族子弟的典型。拉斯蒂涅在外省是破落贵族子弟,初到巴黎时是一个穷苦窘迫的大学生,只希望通过苦读去取得他渴求的功名利禄与美好前程。可是花花世界的巴黎与家道中落的故乡相比,刺激了他向上爬的欲望;伏盖公寓的恶俗丑陋与贵族沙龙 华丽高雅的鲜明对比更加刺激了他的野心。他遍寻家谱,找到了远亲鲍赛昂夫人作为他高攀上流社会的引进人。然而,世道变了,高贵的门第只能帮助他进入上流社会,却不能帮助他在上流社会扎根。痛心于自己失败的鲍赛昂夫人教给他的完全是资产阶级的教诲:“你越没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驿马骑,把它们骑得精疲力竭,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最高峰。”她让拉斯蒂涅去追求她一贯蔑视的银行家太太但斐那。她从个人遭遇中看透了:真正统治这个社会的是金钱。她给初出茅庐的拉斯蒂涅上了启蒙的第一课。

拉斯蒂涅的另一个启蒙“教师”是伏脱冷。这个在逃苦役犯对社会本质看得入木三分。他用赤裸裸的语言道破了资产阶级的道德准则:“要弄大钱,就该大刀阔斧地干,要不就完事大吉。……人生就是这么回事,跟厨房一样腥臭。要捞油水不能怕弄脏手,只要事后洗干净”,“在这个人堆里,不像炮弹一样轰进去,就得像瘟疫一般钻进去”。他唆使拉斯蒂涅去追求被银行家泰伊番赶出家门的女儿,他再派人杀死她的哥哥,这样拉斯蒂涅就能得到泰伊番小姐100万法郎的陪嫁,而伏脱冷从中抽取20万法郎的报酬。虽然拉斯蒂涅拒绝了这个计划,但使他深为震惊的是,伏脱冷赤裸裸说出的话竟然同鲍赛昂夫人文文雅雅说出的话是一个意思。拉斯蒂涅的经历和见闻,不断印证了他们的说教,特别是他们一个遭遗弃、一个被暗算的结局更证实了“有财便是德”这一资本主义法则。

高老头之死,给拉斯蒂涅上了最为关键的一课。他亲眼见到高老头是怎样被两个女儿榨干了财产后遭遗弃。高老头含恨而死之日,正是她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蹁跹起舞之时。为了筹措医药费与丧葬费,拉斯蒂涅奔走于高老头两个女儿的府邸间。阿娜斯塔齐夫妇正为钱财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但斐那干脆以父死悲痛对他闭门不纳。从这里,拉斯蒂涅看到了上流社会的冷酷、自私、忘恩负义,父女、夫妻以及人与人间的金钱关系竟以如此赤裸裸的方式毫不遮掩地展示出来。高老头的惨死印证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教诲,终于完成了拉斯蒂涅的社会教育。他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炎炎的欲火,在埋葬高老头的同时,也“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决心踏进巴黎上流社会的罪恶深渊中去拼搏一番。

拉斯蒂涅是《人间喜剧》中的重要角色,是一个很有概括意义的艺术典型。整部《人间喜剧》写了他从善良到邪恶、从正直到无耻的变化经历。《高老头》通过他的思想发展,揭露了金钱对人的灵魂的巨大腐蚀力量,鞭挞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累累罪恶,

伏脱冷在《人间喜剧》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这是个具有象征性的恶魔,又是活生生的典型。他在不同作品中以不同身份出现,但却起着同样的引诱青年堕落的作用。在《高老头》里,他是一个被通缉的再逃苦役犯,但他的思想和行动,却与资产者、银行家没有什么不同。他自愿充当拉斯蒂涅的导师,把人间罪恶向他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指出这个社会“遍地风行的腐化堕落”,人与人的关系就像“一个瓶里的许多蜘蛛”,你吞我,我吞你。因此,他教导拉斯蒂涅:“要追求百万家财,得用陷阱”,在巴黎社会的人堆里打天下,“不像炮弹一样轰进去,就得像瘟疫一般钻进去。清白老实一无用处。”他本身就是一个资产阶级野心家与掠夺者。他梦寐以求的是“把日子过得像小皇帝一样”,他设计的发财途径是用20万法郎买200个黑奴,“有了这笔黑资本,十年之内我可以挣到三四百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引诱拉斯蒂涅去追求泰伊番的女儿,同时设计使泰伊番的独子在决斗中被杀死,企图猎取银行家泰伊番的财产。老于世故又深知黑暗社会底蕴的伏脱冷,用最赤裸裸的语言,把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则在拉斯蒂涅面前全盘托出,开始使涉世不深的拉斯蒂涅感到惊讶、可怕,继而在他脑海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拉斯蒂涅受多方面影响走上了野心家的道路,而伏脱冷的“道德教育”却具有提纲挈领的性质。

但伏脱冷又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反面人物。他的形象凝聚着巴尔扎克对法国社会长期的观察、体验与思考。他常常通过伏脱冷的口,对社会丑恶进行无情的剖析与鞭挞,从某种程度来说,他充当了巴尔扎克批判社会罪恶的代言人。作家赋予他以充沛的精力、雄健的体魄、犀利的目光与深刻的分析力。他信奉极端利己主义原则,不顾一切地为自己谋利,同时,他对这个原则又喜笑怒骂,对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弊端观察得入木三分。他头脑冷静,城府极深,一眼能看穿别人的心思,令人望而生畏;同时他又殷勤周到,坦白直率,和善亲热,让人捉摸不透。他集冷酷、凶残、刚毅、深沉、狡猾于一身;他决不低头屈服,却善审时度势,随机应变。这是一个强而有力的人物,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但巴尔扎克却把他的人格精神提到诗意的高度,使之成为一个色彩十分丰富的多层次的艺术形象,成为“一首恶魔的诗”,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是巴尔扎克塑造得相当成功的艺术典型。

2、艺术成就

《高老头》集中表现了巴尔扎克现实主义创作艺术的主要特色。

(1)精细而富有特征的典型环境。巴尔扎克非常重视详细而逼真的环境描绘,一方面是为了再现生活,更重要的是为了刻画人物性格。作品围绕拉斯蒂涅的活动,描写了巴黎不同等级、不同阶层的人们的生活环境;拉丁区的伏盖公寓,形似牢狱的黄色屋子,到处散发着“闭塞的、霉烂的、酸腐的气味”,塞满了肮脏油腻、残破丑陋的器皿和家具,这是下层人物的寄居之地。唐打区内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家里,虽有金碧辉煌的房子、贵重的器物,但“毫无气派的回廊”,挂满意大利油画的客厅却“装饰得像咖啡馆”,这显示了作为新贵的资产阶级暴发户们俗不可耐的排场。圣日尔曼区古老的鲍赛昂府则显示出完全不同的气派,院中套着精壮马匹的华丽马车,穿着金镶边大红制服的门丁,两边供满鲜花的大楼梯以及只有灰和粉红色的小巧玲珑的客室,这些精雅绝伦的陈设、别出心裁的布置都衬托出上流社会贵族“领袖”的风雅超群。这些精细而富有特征的环境描写,有利于展示其对人间性格形成的影响。当拉斯蒂涅从雷斯多夫人和鲍赛昂夫人两处访问后回到栖身的伏盖公寓时,作品写道:“走入气味难闻的饭厅,十八个食客好似马槽前的牲口一般正在吃饭。他觉得这副穷酸相跟饭厅的景象丑恶已极。环境转变太突兀了,对比太强烈了,格外刺激他的野心……”已经享受过上流社会生活的拉斯蒂涅再也不肯自甘贫贱,最后,他决心弄脏双手,抹黑良心,不顾一切地向上扑。拉斯蒂涅的堕落是这种特定的典型环境所决定的。

(2)人物性格的典型化。巴尔扎克不仅塑造了高里奥、拉斯蒂涅、鲍赛昂夫人、伏脱冷等典型形象,而且在其他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也做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雷斯多伯爵夫妇和纽沁根男爵夫妇虽然有贵族的头衔,实际上都是资产者。他们既有追求个人私利的共同特性,又都是独具个性的典型。银行家纽沁根心目中只有金钱,他对待妻子寻求外遇的态度很明朗:“我允许你胡搅,你也得让我犯罪,教那些可怜虫倾家荡产。”雷斯多伯爵对妻子的美着了迷,虽听凭她和玛克勾搭,却有一定限度,这和他的贵族门第观念有关。他知道妻子偷卖祖传钻石后,想方设法赎回,让她戴着参加舞会,以维护门第的尊严。

阿娜斯塔齐和但斐那都是高老头的女儿,但两姊妹各有自己的个性。前者身材高大、结实、黑发,眼睛炯炯有神,进宫谒见过皇上,不把妹妹放在眼里。后者娇小、金发,极有风韵,自知社会地位不高,陪嫁被丈夫侵占,又遭情夫遗弃,性格忧郁善感,经常怀念童年时代的幸福生活。但她们俩都是虚荣心极强的利己主义者,为了满足欲望,不惜榨干父亲的积蓄。阿娜斯塔齐向父亲要钱,往往用勒索的方法,但斐那则用撒娇哄骗的办法。

(3)精致的结构。小说以高老头和拉斯蒂涅的故事为两条主要线索,又穿插了伏脱冷、鲍赛昂夫人的故事。几条线索错综交织,头绪看似纷繁而实际主次分明、脉络清楚、有条不紊。作品以叙述高老头被女儿榨干钱财遭抛弃为中心情节,以拉斯蒂涅为中心人物,通过他的活动穿针引线,将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联系起来,将贵族沙龙与资产者客厅连结起来。随着高老头之谜在拉斯蒂涅眼前展现、解开,情节步步推向高潮。伏脱冷被捕、鲍赛昂夫人被弃、高老头惨死,拉斯蒂涅都是目睹者、见证人。社会的丑恶证实了他接受的反面教育,高老头埋葬之日,也是拉斯蒂涅的青年时代结束之时。几条线索紧密交织、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起着互相深化、互为补充的作用,从而深刻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

(4)对比手法的广泛运用。艺术上的对比手法在《高老头》中运用得十分广泛。伏盖公寓与鲍赛昂府的强烈对比,不仅促使拉斯蒂涅个人野心的猛烈膨胀,而且表明不管是赫赫声威的豪门大户还是穷酸暗淡的陋室客栈,一样充斥着拜金主义,一样存在着卑劣无耻。高贵庄重的鲍赛昂夫人与粗俗强悍的伏脱冷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文质彬彬,一个直言不讳,但不同的语言却又揭示了同样的道理,而他们两人看透社会的理论又与自己生活中的惨败成为反衬,更加深了悲剧的意味。此外,还有高老头女儿的穷奢极欲与高老头的贫苦窘困的对比,鲍赛昂夫人退隐时热闹的场面与凄凉心情的对比等等。这种鲜明对比的手法,使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高老头》发表于1834年,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在展示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现《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和不足之处方面,都具有代表意义。

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走上堕落之路。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

1、思想意义与人物分析

首先,《高老头》着重揭露批判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大革命时期依靠大饥荒成为暴发户的高里奥老头,在妻子死后,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两个女儿身上,让她们从小就过着奢侈、挥霍的生活,满足她们的一切欲望。后来,他把财产平分成两份,给了每人80万法郎的嫁资。金钱换来了如意的婚事。大女儿阿娜斯塔齐嫁给雷斯多伯爵,进入了贵族社会,小女儿但斐那找了银行家纽沁根作丈夫,成了阔太太。结婚之初,高老头还是两个女儿家的座上客,他一周可以在女儿家吃一两次饭,后来改为一个月两次,最后竟永远被拒之于大门之外。这种感情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到了复辟时期,爵位重新成为地位的标志,高老头的面条商身份不能给女儿的家庭带来光彩,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钱越来越少了。他想见女儿时或者偷偷从厨房溜进去,或者站在她们马车经过的道路旁。两个女儿偶尔也光顾父亲居住的伏盖公寓,目的是为了不断榨取父亲仅有的赖以活命的钱财。两姐妹用尽心机,各不相让,几乎反目成仇。在她们的轮番搜刮下,高老头当尽卖绝,一文不值,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贫病交加、濒临死亡。

高老头之死是这幕家庭丑剧的高潮。高老头临死前想见女儿一面,尽管他哭天喊地,可是谁也没来,死前的高老头才悟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真理:“钱可以买到一切,买到女儿。”当拉斯蒂涅为筹款治丧在“纽沁根夫妇与雷斯多夫妇两处奔走”时,他们以“父亲死了,都悲痛得了不得”而拒绝会客。在送葬的行列里,出现的是这两家“有爵徽的空车”。巴尔扎克的揭露与批判真可谓入木三分,力透纸背。

整个巴黎在金钱的魔力感召下,极端利己主义淹没了一切道德原则,无论是上流社会还是下层公寓,围绕金钱演出的丑剧层出不穷。阿瞿达侯爵为了20万法郎的陪嫁抛弃了交往多年的情妇;雷斯多伯爵抓住妻子的弱点侵吞了她的财产;银行家纽沁根则下流到答应妻子“自由”,但要以控制她的财产作为交换。由于觊觎高老头的财产,伏盖太太巧装打扮,故作媚态;为了3000法郎的收入,米旭诺和波阿莱成为官方的密探,对伏脱冷暗下毒手;伏脱冷为了20万法郎,巧设陷阱,杀害了泰伊番的独子;拉斯蒂涅在巴黎这个大染缸中,放弃了靠读书求功名的念头,决心要在这个“地狱”中去“拼一拼”。

其次,《高老头》对封建贵族权势的得而复失,盛而复衰的历史趋势,作了细致而深入的描写。王政复辟时期,爵位重新成为地位的标志,鲍赛昂夫人是“贵族社会的一个领袖”,其府邸是贵族住区“最有意思的地方”,能在这“金碧辉煌的客厅里露面,就等于一纸阀阅世家的证书”,拉斯蒂涅初到巴黎就凭着“鲍赛昂太太表弟”这一称呼在社交界通行无阻。圣日尔曼的沙龙是暴发的资产阶级梦寐以求的“圣地”,为了能够踏进“这个比任何社会都门禁森严的场所”,“一个银行家的太太作什么牺牲都肯”。资产阶级拼命想挤进贵族行列,但贵族社会却十分鄙薄满身铜臭的资产者,已经得到封爵的许多新贵族仍旧被拒于他们的大门之外。

但是贵族社会的表面繁华后面却潜藏着危机,隐伏着灾难。傲慢的贵族领袖最终却惨败在她所鄙夷不屑的资产阶级小姐面前。鲍赛昂夫人的情夫“葡萄牙一个最有名最有钱的贵族”竟为了20万法郎利息的陪嫁,抛弃了她而娶了资产阶级小姐洛希斐特。这沉重的打击,迫使鲍赛昂夫人流着眼泪,焚毁情书,退出社交界,隐居乡下。在告别舞会上,鲍赛昂夫人的强颜欢笑掩饰不住内心的悲怆,而先前被她奚落的但斐那却得意非凡。

如果说,鲍赛昂夫人是在资产阶级逼攻下走向灭亡的贵族的典型,那么,拉斯蒂涅则是暴发户所腐化的贵族子弟的典型。拉斯蒂涅在外省是破落贵族子弟,初到巴黎时是一个穷苦窘迫的大学生,只希望通过苦读去取得他渴求的功名利禄与美好前程。可是花花世界的巴黎与家道中落的故乡相比,刺激了他向上爬的欲望;伏盖公寓的恶俗丑陋与贵族沙龙 华丽高雅的鲜明对比更加刺激了他的野心。他遍寻家谱,找到了远亲鲍赛昂夫人作为他高攀上流社会的引进人。然而,世道变了,高贵的门第只能帮助他进入上流社会,却不能帮助他在上流社会扎根。痛心于自己失败的鲍赛昂夫人教给他的完全是资产阶级的教诲:“你越没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驿马骑,把它们骑得精疲力竭,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最高峰。”她让拉斯蒂涅去追求她一贯蔑视的银行家太太但斐那。她从个人遭遇中看透了:真正统治这个社会的是金钱。她给初出茅庐的拉斯蒂涅上了启蒙的第一课。

拉斯蒂涅的另一个启蒙“教师”是伏脱冷。这个在逃苦役犯对社会本质看得入木三分。他用赤裸裸的语言道破了资产阶级的道德准则:“要弄大钱,就该大刀阔斧地干,要不就完事大吉。……人生就是这么回事,跟厨房一样腥臭。要捞油水不能怕弄脏手,只要事后洗干净”,“在这个人堆里,不像炮弹一样轰进去,就得像瘟疫一般钻进去”。他唆使拉斯蒂涅去追求被银行家泰伊番赶出家门的女儿,他再派人杀死她的哥哥,这样拉斯蒂涅就能得到泰伊番小姐100万法郎的陪嫁,而伏脱冷从中抽取20万法郎的报酬。虽然拉斯蒂涅拒绝了这个计划,但使他深为震惊的是,伏脱冷赤裸裸说出的话竟然同鲍赛昂夫人文文雅雅说出的话是一个意思。拉斯蒂涅的经历和见闻,不断印证了他们的说教,特别是他们一个遭遗弃、一个被暗算的结局更证实了“有财便是德”这一资本主义法则。

高老头之死,给拉斯蒂涅上了最为关键的一课。他亲眼见到高老头是怎样被两个女儿榨干了财产后遭遗弃。高老头含恨而死之日,正是她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蹁跹起舞之时。为了筹措医药费与丧葬费,拉斯蒂涅奔走于高老头两个女儿的府邸间。阿娜斯塔齐夫妇正为钱财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但斐那干脆以父死悲痛对他闭门不纳。从这里,拉斯蒂涅看到了上流社会的冷酷、自私、忘恩负义,父女、夫妻以及人与人间的金钱关系竟以如此赤裸裸的方式毫不遮掩地展示出来。高老头的惨死印证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教诲,终于完成了拉斯蒂涅的社会教育。他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炎炎的欲火,在埋葬高老头的同时,也“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决心踏进巴黎上流社会的罪恶深渊中去拼搏一番。

拉斯蒂涅是《人间喜剧》中的重要角色,是一个很有概括意义的艺术典型。整部《人间喜剧》写了他从善良到邪恶、从正直到无耻的变化经历。《高老头》通过他的思想发展,揭露了金钱对人的灵魂的巨大腐蚀力量,鞭挞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累累罪恶,

伏脱冷在《人间喜剧》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这是个具有象征性的恶魔,又是活生生的典型。他在不同作品中以不同身份出现,但却起着同样的引诱青年堕落的作用。在《高老头》里,他是一个被通缉的再逃苦役犯,但他的思想和行动,却与资产者、银行家没有什么不同。他自愿充当拉斯蒂涅的导师,把人间罪恶向他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指出这个社会“遍地风行的腐化堕落”,人与人的关系就像“一个瓶里的许多蜘蛛”,你吞我,我吞你。因此,他教导拉斯蒂涅:“要追求百万家财,得用陷阱”,在巴黎社会的人堆里打天下,“不像炮弹一样轰进去,就得像瘟疫一般钻进去。清白老实一无用处。”他本身就是一个资产阶级野心家与掠夺者。他梦寐以求的是“把日子过得像小皇帝一样”,他设计的发财途径是用20万法郎买200个黑奴,“有了这笔黑资本,十年之内我可以挣到三四百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引诱拉斯蒂涅去追求泰伊番的女儿,同时设计使泰伊番的独子在决斗中被杀死,企图猎取银行家泰伊番的财产。老于世故又深知黑暗社会底蕴的伏脱冷,用最赤裸裸的语言,把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则在拉斯蒂涅面前全盘托出,开始使涉世不深的拉斯蒂涅感到惊讶、可怕,继而在他脑海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拉斯蒂涅受多方面影响走上了野心家的道路,而伏脱冷的“道德教育”却具有提纲挈领的性质。

但伏脱冷又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反面人物。他的形象凝聚着巴尔扎克对法国社会长期的观察、体验与思考。他常常通过伏脱冷的口,对社会丑恶进行无情的剖析与鞭挞,从某种程度来说,他充当了巴尔扎克批判社会罪恶的代言人。作家赋予他以充沛的精力、雄健的体魄、犀利的目光与深刻的分析力。他信奉极端利己主义原则,不顾一切地为自己谋利,同时,他对这个原则又喜笑怒骂,对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弊端观察得入木三分。他头脑冷静,城府极深,一眼能看穿别人的心思,令人望而生畏;同时他又殷勤周到,坦白直率,和善亲热,让人捉摸不透。他集冷酷、凶残、刚毅、深沉、狡猾于一身;他决不低头屈服,却善审时度势,随机应变。这是一个强而有力的人物,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但巴尔扎克却把他的人格精神提到诗意的高度,使之成为一个色彩十分丰富的多层次的艺术形象,成为“一首恶魔的诗”,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是巴尔扎克塑造得相当成功的艺术典型。

2、艺术成就

《高老头》集中表现了巴尔扎克现实主义创作艺术的主要特色。

(1)精细而富有特征的典型环境。巴尔扎克非常重视详细而逼真的环境描绘,一方面是为了再现生活,更重要的是为了刻画人物性格。作品围绕拉斯蒂涅的活动,描写了巴黎不同等级、不同阶层的人们的生活环境;拉丁区的伏盖公寓,形似牢狱的黄色屋子,到处散发着“闭塞的、霉烂的、酸腐的气味”,塞满了肮脏油腻、残破丑陋的器皿和家具,这是下层人物的寄居之地。唐打区内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家里,虽有金碧辉煌的房子、贵重的器物,但“毫无气派的回廊”,挂满意大利油画的客厅却“装饰得像咖啡馆”,这显示了作为新贵的资产阶级暴发户们俗不可耐的排场。圣日尔曼区古老的鲍赛昂府则显示出完全不同的气派,院中套着精壮马匹的华丽马车,穿着金镶边大红制服的门丁,两边供满鲜花的大楼梯以及只有灰和粉红色的小巧玲珑的客室,这些精雅绝伦的陈设、别出心裁的布置都衬托出上流社会贵族“领袖”的风雅超群。这些精细而富有特征的环境描写,有利于展示其对人间性格形成的影响。当拉斯蒂涅从雷斯多夫人和鲍赛昂夫人两处访问后回到栖身的伏盖公寓时,作品写道:“走入气味难闻的饭厅,十八个食客好似马槽前的牲口一般正在吃饭。他觉得这副穷酸相跟饭厅的景象丑恶已极。环境转变太突兀了,对比太强烈了,格外刺激他的野心……”已经享受过上流社会生活的拉斯蒂涅再也不肯自甘贫贱,最后,他决心弄脏双手,抹黑良心,不顾一切地向上扑。拉斯蒂涅的堕落是这种特定的典型环境所决定的。

(2)人物性格的典型化。巴尔扎克不仅塑造了高里奥、拉斯蒂涅、鲍赛昂夫人、伏脱冷等典型形象,而且在其他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也做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雷斯多伯爵夫妇和纽沁根男爵夫妇虽然有贵族的头衔,实际上都是资产者。他们既有追求个人私利的共同特性,又都是独具个性的典型。银行家纽沁根心目中只有金钱,他对待妻子寻求外遇的态度很明朗:“我允许你胡搅,你也得让我犯罪,教那些可怜虫倾家荡产。”雷斯多伯爵对妻子的美着了迷,虽听凭她和玛克勾搭,却有一定限度,这和他的贵族门第观念有关。他知道妻子偷卖祖传钻石后,想方设法赎回,让她戴着参加舞会,以维护门第的尊严。

阿娜斯塔齐和但斐那都是高老头的女儿,但两姊妹各有自己的个性。前者身材高大、结实、黑发,眼睛炯炯有神,进宫谒见过皇上,不把妹妹放在眼里。后者娇小、金发,极有风韵,自知社会地位不高,陪嫁被丈夫侵占,又遭情夫遗弃,性格忧郁善感,经常怀念童年时代的幸福生活。但她们俩都是虚荣心极强的利己主义者,为了满足欲望,不惜榨干父亲的积蓄。阿娜斯塔齐向父亲要钱,往往用勒索的方法,但斐那则用撒娇哄骗的办法。

(3)精致的结构。小说以高老头和拉斯蒂涅的故事为两条主要线索,又穿插了伏脱冷、鲍赛昂夫人的故事。几条线索错综交织,头绪看似纷繁而实际主次分明、脉络清楚、有条不紊。作品以叙述高老头被女儿榨干钱财遭抛弃为中心情节,以拉斯蒂涅为中心人物,通过他的活动穿针引线,将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联系起来,将贵族沙龙与资产者客厅连结起来。随着高老头之谜在拉斯蒂涅眼前展现、解开,情节步步推向高潮。伏脱冷被捕、鲍赛昂夫人被弃、高老头惨死,拉斯蒂涅都是目睹者、见证人。社会的丑恶证实了他接受的反面教育,高老头埋葬之日,也是拉斯蒂涅的青年时代结束之时。几条线索紧密交织、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起着互相深化、互为补充的作用,从而深刻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

(4)对比手法的广泛运用。艺术上的对比手法在《高老头》中运用得十分广泛。伏盖公寓与鲍赛昂府的强烈对比,不仅促使拉斯蒂涅个人野心的猛烈膨胀,而且表明不管是赫赫声威的豪门大户还是穷酸暗淡的陋室客栈,一样充斥着拜金主义,一样存在着卑劣无耻。高贵庄重的鲍赛昂夫人与粗俗强悍的伏脱冷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文质彬彬,一个直言不讳,但不同的语言却又揭示了同样的道理,而他们两人看透社会的理论又与自己生活中的惨败成为反衬,更加深了悲剧的意味。此外,还有高老头女儿的穷奢极欲与高老头的贫苦窘困的对比,鲍赛昂夫人退隐时热闹的场面与凄凉心情的对比等等。这种鲜明对比的手法,使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作品简介】
《 高老头》发表于1834年,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在展示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现《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和不足之处方面,都具有代表意义。其艺术风格最能代表巴尔扎克的特点。在这篇小说中,作者第一次使用他创造的“人物再现法”—让一个人物不仅在一部作品中出现,而且在以后的作品中连续不断地出现,它不仅使我们看到人物性格形成的不同阶段,而且使一系列作品构成一个整体,成为《人间喜剧》的有机部分。在此,一些主要人物如拉斯蒂涅、鲍赛昂子爵夫人、伏特冷纷纷登场亮相,《人间喜剧》拉开了序幕。

■著名译本
傅雷先生在1963年首译的《高老头》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在1978年又重新出版,至今无人企及。

■有关于《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用总标题为《人间喜剧》的一系列小说,反映了急剧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人间喜剧》分为三大部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其中风俗研究内容最为丰富,又分为六个“场景”。其基本内容表现为:首先,反映了上升的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同时也写出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至为重要的内容是对金钱势力的批判,巴尔扎克描写了一幕幕围绕着金钱而展开的人间惨剧,从而使我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与肮脏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作者简介】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是一位具有浓厚浪漫情调的伟大作家,一边因奢华的生活而负债累累,一边以崇高深刻的思想创作出博大精深的文学巨著。他的生活趣事层出不穷,而作品更被誉为“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在他逝世时,文学大师雨果曾站在法国巴黎的蒙蒙细雨中,面对成千上万哀悼者慷慨激昂地评价道:“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

【作品目录】
共有六章,分别是:
第一章 伏盖公寓
第二章 两处访问
第三章 初见世面
第四章 鬼上当
第五章 两个女儿
第六章 父亲的死

【内容梗概】
1891年冬,在巴黎拉丁区有一个叫伏盖公寓包饭客房,是一个叫伏盖的美国老妇人开的。这里住着各种各样的人:有穷大学生拉斯蒂涅;歇业的面粉商人高里奥;外号叫“鬼上当”的伏脱冷;被大银行家赶出家门的泰伊番小姐;骨瘦如材的老处女米旭诺等。每逢开饭的时候,客店的饭厅就特别热闹,因为大家可以在一起取笑高老头。

69岁的高老头,6 年前结束了他的买卖后,住到了伏盖公寓。当时,分住在二楼一间最好的房间,每年交一千二百法朗的膳宿费,他衣着讲究,每天还请理发师来给他梳头发,连鼻烟匣都是金的,他算得上这所公寓里最体面的房客,人们都叫他高里奥先生。寡妇老板娘还向他搔首弄姿,想改嫁于他当一名本地区的阔太太。

高老头把他全部的爱都放在两个出嫁的女儿身上,不受伏盖太太的诱惑。第二年年末,高老头就要求换次等房间,并且整个冬天屋子里没有生火取暖,膳宿费也减为九百法郎。大家把他当作“恶癖、无耻、低能所产生的最神秘的人物”。常有两个贵夫妻来找他,以为他有艳遇,高老头告诉大家,那是他的女儿:雷斯多伯爵夫人和银行家纽沁根太太。第三年,高老头又要求换到最低等的房间每月房钱降为四十五法郎,他戒了鼻烟,批发了理发匠,金刚钻、金烟匣、金链条等饰物也不见了,人也越来越瘦,看上去活像一个可怜虫。伏盖太太也认为:要是高老头真有那么有钱的女儿,他决不会住在四楼最低等的房间。

可是,高老头这个谜终于被拉斯蒂涅揭开了。拉斯蒂涅是从外地来巴黎读大学的青年,出身破落贵族家庭,白皮肤、黑头发、蓝眼睛,热情而有才气,想做一个清廉正直的法官。但巴黎的豪华生活的刺激加强了他“对权位的欲望与出人头地的志愿”。他认为靠自己的勤奋学习求上进的路太艰苦,也太遥远,还不一定行得通,而现实社会依靠几个有钱的女人作进身的阶梯则容易得多,于是他想“去征服几个可以做他的后台的妇女”。由于姑母的引荐,他结识了远房表姐,巴黎社交界地位显赫的鲍赛昂子爵夫人。拉斯蒂涅很得意地向伏盖公寓的房客们讲了在舞会认识了伯爵夫人的事。高老头兴奋地问:“昨晚雷斯多太太很漂亮吗?”公寓老板娘便认定高老头定是给那些婆娘弄穷的。拉斯蒂涅想弄清高老头和伯爵夫人的关系,决定去雷斯多伯爵夫人家。在伯爵夫人家他的寒酸相引起仆人轻蔑;接着他莽撞地冲进了一间浴室,大出洋相;后又到提到和高老头住在一起,却引起伯爵夫妇的不快,把他赶了出来。拉斯蒂涅十分懊恼,只好赶去向表姐求教。鲍赛昂夫人告诉他,雷斯多太太便是高里奥的女儿。

高老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丧妻,他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身上。为了让她们挤进上流社会,从小给她们良好的教育,出嫁时,给了她们每人80万法郎的陪嫁,让大女儿嫁给了雷斯多伯爵,做了贵妇人;小女儿嫁给银行家纽沁根,当了金融资产阶级阔太太。他以为女儿嫁了体面人家,自己便可以受到尊重、奉承。那知不到两年,女婿竟把他当作要不得的下流东西,把他赶出家门。高老头为了获得他们的好感,忍痛出卖了店铺,将钱一分为二给了两个女儿,自己便搬进了伏盖公寓。两个女儿只要爸爸的钱,可现在高老头已没钱了。

鲍赛昂夫人教导拉斯蒂涅社会又卑鄙又残忍,要他以牙还牙去对付这个社会。她说:“你越没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的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没有一个女人关切,他在这儿便一文不值,这女人还得年轻、有钱、漂亮。”按照表姐的指点,拉斯蒂涅决心去勾引高老头的二女儿妞沁根太太。

伏脱冷是个目光敏锐的人,看出拉斯蒂涅想往上爬的心思。他对拉斯蒂涅说:“在这个互相吞筮的社会里,清白老实一无用处,如果不像炮弹一样轰进去,就得像瘟疫一般钻进去,清白诚实是一无用处的。”他指点拉斯蒂涅去追求维多利小姐,他可以叫人杀死泰伊番小姐的哥哥,让她当上继承人,这样银行家的遗产就会落到拉斯蒂涅手中,只要给他二十万法郎作报酬。拉斯蒂涅虽然被伏脱冷的赤裸裸的言辞所打动,但又没敢答应下来。

拉斯蒂涅通过鲍赛昂夫人结识了纽沁根太太,而纽沁根太太并不是他想要追求的对象。她的丈夫在经济上对她控制很严,甚至要求拉斯蒂涅拿自己仅有的100 法郎去赌场替她赢6000法郎回来。于是拉斯蒂涅便转向对泰伊番小姐的进攻。

这时伏脱冷已让同党寻衅跟泰伊番小姐的哥哥决头,并杀死了他。拉斯蒂涅矛盾重重,是爱维多利小姐呢,还是爱纽沁根太太呢?最后,他选择了后者,他想“这样的结合既没有罪过,也没有什么能教最严格的道学家皱一皱眉头的地方。”

房客米旭诺老小姐,她接受了警察局暗探险的差使,刺探伏脱冷的身份。她在伏脱冷的饮料中下麻药,伏脱冷被醉倒不省人事。米旭诺脱下伏脱冷的外衣,在肩上打了一巴掌,鲜红的皮肤上立刻现出“苦役犯”的字样。当伏脱冷醒来时,警察已经包围了伏盖公寓。特务长打落了他的假发,伏脱冷全身的血立刻涌上了脸,眼睛像野猫一样发亮,他使出一股蛮劲,大吼一声,把所有的房客吓得大叫起来。暗探们一齐掏出手枪,伏脱冷一见亮晶晶的火门,突然变了面孔,镇静下来,主动把两只手伸上去。他承认自己叫雅克·柯冷,诨名“鬼上当”,被判过20年苦役,他被逮捕了。

高老头得知拉斯蒂涅爱自己的二女儿,想为拉斯蒂涅与女儿牵线搭桥,购买了一幢小楼,供他们幽会。一天,纽沁根太太急忙来找高老头,说明她丈夫同意让她和拉斯蒂涅来往,但她不能向他要回陪嫁钱,高老头要女儿不要接受这条件,“钱是性命,有了钱就有了一切。”这时,雷斯多夫人也来了。她哭着告诉父亲:她的丈夫用她卖掉了项链的钱去为情人还债,现在她的财产已差不多全部被夺走,她要父亲给她一万二千法郎去救她的情夫。两个女儿吵起嘴来,高老头爱莫能助,他急得晕过去,患了初期脑溢血症。

在他患病期间,两姐妹都没来看他一次,大女儿关心的是即将参加盼望已久的鲍赛昂夫人的舞会;二女儿来过一次,但不是来看父亲的病的,而是要父亲给她支付欠裁缝一千法郎的定钱。高老头被逼得付出了最后1 文钱,致使中风症猛发作。

鲍赛昂夫人举行盛大的舞会,场面非常壮观,公主、爵爷、名门闺秀都前来参加。500 多辆车上的灯烛照得屋内处处通明透亮。子爵夫人装束素雅,脸上没有表情,仿佛还保持着贵妇人的面目,而在她心目中,这座灿烂的宫殿已经变成一片沙漠,一回到内室,便禁不住泪水长流,周身发抖。舞会结束后,拉斯蒂涅目送表姐鲍赛昂夫人坐上轿车,同她作了最后一次告别。他感到“他的教育已经受完了”他认为自己 “入了地狱,而且还得呆下去”。

可怜的高老头快断气了,他还盼望着两个女儿能来见他一面。拉斯蒂涅差人去请他的两个女儿,两个女儿都推三阻四不来。老人每只眼中冒出一颗眼泪,滚在鲜红的眼皮边上,他长叹一声,说:“唉,爱了一辈子的女儿,到头来反给女儿遗弃!”

只有拉斯蒂涅张罗着高老头的丧事,两个女儿女婿只派了两驾空车跟在灵柩后面。棺木是由一个大学生向医院廉价买来的,送葬费由拉斯蒂涅卖掉金表支付的。他目睹这一幕幕悲剧,随着高老头的埋葬也埋葬了自己最后一滴同情的眼泪,他决心向社会挑战,“现在咱们俩来拼一拼吧!”
【思想感情】
《高老头》着重揭露批判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走上堕落之路。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
【写作背景】
19世纪上半叶是法国资本主义建立的初期,拿破仑在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中彻底败北,由此波旁王朝复辟,统治一直延续到1830年。由于查理十世的反动政策激怒了人民,七月革命仅仅三天便推倒了复辟王朝,开始了长达18年的七月王朝的统治,由金融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欧也妮·葛朗台》发表于1833 年,也即七月王朝初期。刚过去的复辟王朝在人们的头脑中还记忆犹新。复辟时期,贵族虽然从国外返回了法国,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可是他们的实际地位与法国大革命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因为资产阶级已经强大起来。刚上台的路易十八不得不颁布新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向资产阶级做出让步,以维护摇摇欲坠的政权。资产阶级虽然失去了政治权力,却凭借经济上的实力与贵族相抗衡。到了复辟王朝后期,资产阶级不仅在城市,而且在贵族保持广泛影响的农村,都把贵族打得落花流水。复辟王朝实际上大势已去。巴尔扎克比同时代作家更敏锐,独具慧眼地观察到这个重大社会现象。

【相关评论】
“《高老头》还成功地塑造了青年野心家拉斯蒂涅和没落贵夫人鲍赛昂的形象。前者原为一个外省贵族青年,想来巴黎进大学重振家业,但目睹上流社会的挥金如土、灯红酒绿,他往上爬的欲望倍增,他在鲍赛昂子爵夫人和逃犯伏特冷的唆使下,日益丧失正直的良心,开始为金钱而出卖正直,特别见证了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对待父亲象榨干的柠檬一般以后,更坚定了向资产阶级的道路走去的决心。《高老头》中主要描写了他野心家性格形成的过程,在以后的一系列作品中他更一发不可收拾,靠出卖道德和良心竟当上了副国务秘书和贵族院议员,而一切的取得都依赖于极端利己主义原则。鲍赛昂子爵夫人是巴尔扎克为贵族阶级唱的一曲无尽的挽歌,她出身名门贵族,是巴黎社交界的皇后,只因缺乏金钱而被情人抛弃,被迫退出巴黎上流社会,高贵的门第再也敌不过金钱的势力,她在后来的小说中因为同样的原因又一次被金钱出卖。她的遭遇告诉人们,贵族阶级除了失败之外不可能有更好的命运,金钱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

《高老头》在艺术上很严谨,作者设置了典型环境,让典型人物活动于其中,使人与人的金钱关系与环境相契合,书中安排了四条情节线索,以拉斯蒂涅的堕落为主线,其它几条起辅助作用,纵横交错又脉络分明;典型人物的刻划是巴尔扎克的最大特色,不论是外貌描写还是心理刻划,甚至一个细节,如高老头每吃一块面包都要放在鼻下嗅一嗅,都使人物更鲜明生动;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也是作者一大功力,贵族沙龙中的语言与逃犯的语言绝不一样。”
【艺术成就】
《高老头》集中表现了巴尔扎克现实主义创作艺术的主要特色。

■精细而富有特征的典型环境
巴尔扎克非常重视详细而逼真的环境描绘,一方面是为了再现生活,更重要的是为了刻画人物性格。作品围绕拉斯蒂涅的活动,描写了巴黎不同等级、不同阶层的人们的生活环境;拉丁区的伏盖公寓,形似牢狱的黄色屋子,到处散发着“闭塞的、霉烂的、酸腐的气味”,塞满了肮脏油腻、残破丑陋的器皿和家具,这是下层人物的寄居之地。唐打区内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家里,虽有金碧辉煌的房子、贵重的器物,但“毫无气派的回廊”,挂满意大利油画的客厅却“装饰得像咖啡馆”,这显示了作为新贵的资产阶级暴发户们俗不可耐的排场。圣日尔曼区古老的鲍赛昂府则显示出完全不同的气派,院中套着精壮马匹的华丽马车,穿着金镶边大红制服的门丁,两边供满鲜花的大楼梯以及只有灰和粉红色的小巧玲珑的客室,这些精雅绝伦的陈设、别出心裁的布置都衬托出上流社会贵族“领袖”的风雅超群。这些精细而富有特征的环境描写,有利于展示其对人间性格形成的影响。当拉斯蒂涅从雷斯多夫人和鲍赛昂夫人两处访问后回到栖身的伏盖公寓时,作品写道:“走入气味难闻的饭厅,十八个食客好似马槽前的牲口一般正在吃饭。他觉得这副穷酸相跟饭厅的景象丑恶已极。环境转变太突兀了,对比太强烈了,格外刺激他的野心……”已经享受过上流社会生活的拉斯蒂涅再也不肯自甘贫贱,最后,他决心弄脏双手,抹黑良心,不顾一切地向上扑。拉斯蒂涅的堕落是这种特定的典型环境所决定的。

■人物性格的典型化
巴尔扎克不仅塑造了高里奥、拉斯蒂涅、鲍赛昂夫人、伏脱冷等典型形象,而且在其他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也做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雷斯多伯爵夫妇和纽沁根男爵夫妇虽然有贵族的头衔,实际上都是资产者。他们既有追求个人私利的共同特性,又都是独具个性的典型。银行家纽沁根心目中只有金钱,他对待妻子寻求外遇的态度很明朗:“我允许你胡搅,你也得让我犯罪,教那些可怜虫倾家荡产。”雷斯多伯爵对妻子的美着了迷,虽听凭她和玛克勾搭,却有一定限度,这和他的贵族门第观念有关。他知道妻子偷卖祖传钻石后,想方设法赎回,让她戴着参加舞会,以维护门第的尊严。
阿娜斯塔齐和但斐那都是高老头的女儿,但两姊妹各有自己的个性。前者身材高大、结实、黑发,眼睛炯炯有神,进宫谒见过皇上,不把妹妹放在眼里。后者娇小、金发,极有风韵,自知社会地位不高,陪嫁被丈夫侵占,又遭情夫遗弃,性格忧郁善感,经常怀念童年时代的幸福生活。但她们俩都是虚荣心极强的利己主义者,为了满足欲望,不惜榨干父亲的积蓄。阿娜斯塔齐向父亲要钱,往往用勒索的方法,但斐那则用撒娇哄骗的办法。

■精致的结构
小说以高老头和拉斯蒂涅的故事为两条主要线索,又穿插了伏脱冷、鲍赛昂夫人的故事。几条线索错综交织,头绪看似纷繁而实际主次分明、脉络清楚、有条不紊。作品以叙述高老头被女儿榨干钱财遭抛弃为中心情节,以拉斯蒂涅为中心人物,通过他的活动穿针引线,将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联系起来,将贵族沙龙与资产者客厅连结起来。随着高老头之谜在拉斯蒂涅眼前展现、解开,情节步步推向高潮。伏脱冷被捕、鲍赛昂夫人被弃、高老头惨死,拉斯蒂涅都是目睹者、见证人。社会的丑恶证实了他接受的反面教育,高老头埋葬之日,也是拉斯蒂涅的青年时代结束之时。几条线索紧密交织、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起着互相深化、互为补充的作用,从而深刻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

■对比手法的广泛运用
艺术上的对比手法在《高老头》中运用得十分广泛。伏盖公寓与鲍赛昂府的强烈对比,不仅促使拉斯蒂涅个人野心的猛烈膨胀,而且表明不管是赫赫声威的豪门大户还是穷酸暗淡的陋室客栈,一样充斥着拜金主义,一样存在着卑劣无耻。高贵庄重的鲍赛昂夫人与粗俗强悍的伏脱冷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文质彬彬,一个直言不讳,但不同的语言却又揭示了同样的道理,而他们两人看透社会的理论又与自己生活中的惨败成为反衬,更加深了悲剧的意味。此外,还有高老头女儿的穷奢极欲与高老头的贫苦窘困的对比,鲍赛昂夫人退隐时热闹的场面与凄凉心情的对比等等。这种鲜明对比的手法,使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巴尔扎克
目录·简介
·履历
·死亡
·永存的巴尔扎克

简介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是一位具有浓厚浪漫情调的伟大作家,一边因奢华的生活而负债累累,一边以崇高深刻的思想创作出博大精深的文学巨著。他的生活趣事层出不穷,而作品更被誉为“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在他逝世时,文学大师雨果曾站在法国巴黎的蒙蒙细雨中,面对成千上万哀悼者慷慨激昂地评价道:“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

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巴尔扎克出生于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致富的资产阶级家庭,法科学校毕业后,拒绝家庭为他选择的受人尊敬的法律职业,而立志当文学家。为了获得独立生活和从事创作的物质保障,他曾试笔并插足商业,从事出版印刷业,但都以破产告终。这一切都为他认识社会、描写社会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他不断追求和探索,对哲学、经济学、历史、自然科学、神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极为广博的知识。 1829年,巴尔扎克完成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这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为他带来巨大声誉,也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放下第一块基石,巴尔扎克将《朱安党人》和计划要写的136部小说总命名为《人间喜剧》,并为之写了《前言》,阐述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基本原则,从理论上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巴尔扎克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他在小说结构方面匠心独运,小说结构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并善于将集中概括与精确描摹相结合,以外形反映内心本质等手法来塑造人物,他还善于以精细人微、生动逼真的环境描写再现时代风貌。恩格斯称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写出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败和资产阶级的上升发展,提供了社会各个领域无比丰富的生动细节和形象化的历史材料,“甚至在经济的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我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院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恩格斯:《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巴尔扎克以自己的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树立起不朽的丰碑。

履历

历史小说《朱安党人》(1829)是巴尔扎克用真名发表的第一部作品,描述1800年法国布列塔尼在保皇党煽动下发生的反对共和国政府的暴动。作者赋予英勇的共和国军人以应有的光彩,但也大大美化了朱安党首领孟多兰侯爵,表现出他当时对贵族的同情。为了写这部小说,他曾细心研究有关暴动的历史文献,亲自去布列塔尼调查山川形势和农民生活,访问暴动的目击者和参加者,还从友人柏尔里公爵夫人那里收集许多关于朱安党人的掌故。从写神怪小说过渡到写历史小说,是巴尔扎克走向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个重要步骤。他在《朱安党人》中描写的不是古代历史,而是属于当代社会生活范畴的重要事件。着重反映当代社会生活,正是巴尔扎克日后所写的《人间喜剧》的一个特点。

1831年,巴尔扎克加入保皇党。但是他的政治态度和极端保皇党人也不完全一致。他是党内的自由派,在党员中间不大受欢迎,他甚至公开批评保皇党,说“这个政党令人厌恶”,“这是一个失败的政党。”

从1829年写《朱安党人》起,巴尔扎克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时期,即《人间喜剧》时期(1829-1848)。在三、四十年代,他除致力于文艺创作以外,还出入巴黎上流社会的沙龙,为几种报刊撰稿,他接触的生活面非常广泛。

巴尔扎克从这时期起,就在现实主义理论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他认为小说家必须面向现实生活,使自己成为当代社会的风俗史家;又认为小说家的任务不仅在于摹写社会现象,还须阐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指出人物、欲念和事件背后的意义。在塑造人物的问题上,他强调特性,也强调共性;他说诗人的使命在创造典型,使典型个性化,个性典型化;又说典型人物应该把那些多少和他类似的人的性格特点集于一身。他还强调艺术必须为社会服务;认为艺术家不仅描写罪恶和德行,而且要指出其中的教育意义;艺术家必须同时是道德家和政治家。

作为巴尔扎克的代表作的《人间喜剧》,包括九十六种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个部分。“风俗研究”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在这里又分“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人生活场景”和“乡村生活场景”六个方面。作品最初定名为《社会研究》,后来受了但丁《神曲》的启示,才改用《人间喜剧》这个名字。

从当代风俗史家的角度出发,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特征,是金钱逐渐代替了贵族头衔。1830年革命以后,金钱统治的威力尤为强大。资产阶级以捞钱为生活目标,他们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达到目的,而更多的是用欺诈和暴力进行掠夺。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绘了从拿破仑帝国、复辟王朝到七月王朝这一历史时期法国社会的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的活动场所,使作品成为一个由两千多个人物构成的广阔的社会画面,从中可以看出封建主义必然为资本主义所代替的规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弊病。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形形色色具有时代特点的资产者,从他们身上反映出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在这里,有原始的、低级的贮藏商品的高利贷者高布赛克(《高利贷者》,1830),有懂得钱币作用的葛朗台老头(《欧也妮•葛朗台》,1833),以及高级的金融巨头纽沁根(《纽沁根银行》,1838)等。他们是资产阶级世界的真正主人;他们在国家法律的庇护和社会舆论的支持下,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公开进行掠夺,而在掠夺方式上又各有特点。高布赛克是旧式的剥削者,还没有学会“最新”的发财致富之道,他宁愿把商品贮藏在家里,而不敢把它当作资本来增殖;他是以囤积商品的方式来贮藏货币的守财驻。葛朗台老头的活动范围则比较广泛。他是由旧式剥削者向资本主义企业经营过渡的一个精明能干、狡猾诡诈的投机商人。他知道把金钱放到有利可图的企业中去,从而积累更多的资金。在他心目中,金钱是人们生活的目的。他非常吝啬,利用周围所有的人为他掠夺金钱的目的服务。银行家纽沁根男爵是交易所中用暴发户手段兴起的新型资产阶级。他的策略是使所有的资本经常处于不断的“运动”中。他利用法律的庇护搞假倒闭,逼得几千家小存户陷于破产,自己却捞到百万黄金。他不像高布赛克和葛朗台老头那样装穷、吝惜,使自己的财富深藏不露,而是穷奢极欲,用各种方法炫耀自己的财富。他身上表现了享乐、黄金和鲜血混在一起的特点。他是七月王朝时期法国金融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
背景:19世纪上半叶是法国资本主义建立的初期,拿破仑在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中彻底败北,由此波旁王朝复辟,统治一直延续到1830年。由于查理十世的反动政策激怒了人民,七月革命仅仅三天便推倒了复辟王朝,开始了长达18年的七月王朝的统治,由金融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欧也妮·葛朗台》发表于1833年,也即七月王朝初期。刚过去的复辟王朝在人们的头脑中还记忆犹新。复辟时期,贵族虽然从国外返回了法国,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可是他们的实际地位与法国大革命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因为资产阶级已经强大起来。刚上台的路易十八不得不颁布新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向资产阶级做出让步,以维护摇摇欲坠的政权。资产阶级虽然失去了政治权力,却凭借经济上的实力与贵族相抗衡。到了复辟王朝后期,资产阶级不仅在城市,而且在贵族保持广泛影响的农村,都把贵族打得落花流水。复辟王朝实际上大势已去。巴尔扎克比同时代作家更敏锐,独具慧眼地观察到这个重大社会现象。

时间:从1834年10月18日到1835年1月26日
一共39天
字数:198000

从<<高老头>>一书中的高老头,鲍赛昂夫人及拉斯蒂涅等人物的经历看,金钱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800字左右。急。
  人间撒旦
  —分析伏脱冷的人物形象

  伏脱冷是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刻画得极其成功的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他是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少了他,就像桌子少了一条腿,就像人少了一双能看透世界的明亮的眼睛,可以说他是一面清晰的反映社会的镜子。

  有人认为他是邪恶的代表,是个反面人物,但是我认为这个观念是片面的,是对伏脱冷的不公正的评价。借用艾岷的话说,“他是人间的撒旦,既邪恶又合理。”他是深受那个社会毒害的代表,但是他没有想那个不公平的社会妥协,而是千方百计在社会上谋取自己的一份利益,即使手段卑鄙与猥琐。在那个狼和羊的社会,如果你不像成为人人宰割的羔羊,就要使自己变成凶恶的狼,去和对手撕咬。我认为他并不代表正义,但是也不完全代表邪恶,只是他把社会看得比任何人都透彻。如果把那个社会比做一头疯牛,那么伏脱冷便是法国的“庖丁”。

  在《高老头》这部作品中伏脱冷的语言并不多,但是他说的每句话都有很重的分量,是那么经典,那么简练,尤其是他在评论那个时代的时候,对社会的剖析是一针见血,字字千斤。他给年轻的拉斯蒂涅的前途做分析时他毫无遮掩地揭示这个社会的本质,“人人生就是这样,跟厨房一样腥臭。要想捞油水就不能怕弄脏手,只要事后洗干净就行,我们这个时代的全部道德仅此而已”。与鲍赛昂夫人文文雅雅地讲出的那番道理相比他的赤裸裸的语言更透彻的纰漏了社会的真相。

  在拉斯蒂涅的成长过程中,在他对社会的认识中伏脱冷,鲍赛昂夫人和高老头对他的影响都很大,他们都是一本帮助他透彻地看清那个社会的教科书。但是我认为伏脱冷对拉斯蒂涅的催化作用最大,鲍赛昂夫人是委婉文雅的提示他,高老头是现身说法,只有伏脱冷对他的人生指导最直接,在最段的时间内给他的灵魂以冲击,并能在实践中一一应证。在年轻人面临竞争与可能选择的前途时伏脱冷给他下的结论是:“你知道这里人怎么闯前程的么?不是靠天才的光芒,便是靠腐蚀的手腕,不像炮弹一样轰进这个人群,就像瘟疫般钻进去。诚实正派毫无用处。”

  以上就是伏脱冷在《高老头》中的形象,我为什么要写他呢,因为读完作品后他给我的印象最深刻,他的语言他的形象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认为,在那个社会他是一个强者,是一只狡猾的狼,最终是胜利者。

  伏脱冷的故事使我更清晰的理解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使我认识到了那个时代所遵循的生存法则,那是个不公平的游戏圈,善良占不了丝毫便宜,邪恶统治和占有了一切,这所有的都能通过伏脱冷这个人物反映出来,所以我认为伏脱冷是个刻画得非常成功的人物。
  《高老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在《人间喜剧》中占有重要地位。1833年,巴尔扎克创造了人物再现法。以后,他对《人间喜剧》的创作规则就有了一个新奇的设想,便写了《高老头》。小说在1834年12月和1835年1月、2月陆续发表,1835年3月出复印本。广告还未刊出,1200多册小说就被一抢而空,引起强烈反响。巴尔扎克对这部作品相当满意,他认为它超过了《欧也妮·葛朗台》和《绝对的探求》,甚至超过过去的一切作品。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第一次使用人物再现法,《人间喜剧》中一些重要的人物形象,如拉斯蒂涅、伏脱冷、纽沁根、鲍赛昂夫人等都首先在这部作品中出现。他们以后在其他作品中一再出现。所以从人物体系来看,《高老头》可以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从思想内容来说,它属于《人间喜剧》的中心图画;在艺术上,它标志着巴尔扎克现实主义风格的成就。

  (—)主要人物形象

  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写了20余人。其中有贵族、金融家、退休商人、公寓老板娘、大学生、潜逃苦役犯、被父亲抛弃的少女、寡妇、老小姐、小公务员、仆人等。他们代表了巴黎社会的上层和下层。小说的主要人物有四个:拉斯蒂涅、高老头、伏脱冷和鲍赛昂夫人。他们的经历构成了这个小说的主要情节。

  1、拉斯蒂涅

  巴尔扎克的这部小说以“高老头”命名,但它并非是以这个人物为中心的。在写作过程中,拉斯蒂涅是贯穿小说始终的主要人物。拉斯蒂涅在《人间喜剧》中经常出现,是青年野心家的形象。他的第一次出现是在《高老头》中。《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是一个发展着的人物形象,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描写了他野心家形成的全过程,这便是此书最大价值之所在。拉斯蒂涅本来是法国某省的破落子弟,家庭节省一切开支,供他到巴黎上大学,希望将来重振家业。这种做法在法国复辟时期是很普遍的。小说开始的时候,他21岁,是个热情且具才气的青年,聪明帅气,抱着发家致富、步步高升的想法在巴黎学法律。他本来想在毕业以后凭自己的本领按部就班地向上爬。但在巴黎不到一年,家境的贫寒和巴黎社会的繁华就使他向上爬的欲望增强了十倍。他发现在巴黎,女人对社会生活很有影响,于是就想去征服几个可以做他后台的妇女。他从自己姑祖母处知道有一远房表姐鲍赛昂夫人。就去向她求教向上爬的经验。当时鲍赛昂夫人正是情场失意,满腹怨恨,她对拉斯蒂涅说:“这社会不过是傻子和骗子的集团,要以牙还牙来对付这个社会。你越没心肝就越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作驿马。把他们骑得筋疲力尽,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到达欲望的最高峰。”她让拉斯蒂涅隐藏起自己真实的想法,要善于作假,并在巴黎找个出人头地的太太作幌子。当时,她认为主宰地位的是金钱,就叫拉斯蒂涅去勾引有钱的纽沁根太太,作为他上爬的跳板。她说:“你能爱她就爱她,不能爱她利用她也好。”鲍赛昂夫人还把他带到社交界。这样,鲍赛昂夫人就给拉斯蒂涅上了极端利己主义的第一课,成为他向上爬的第一个领路人。拉斯蒂涅从鲍赛昂夫人豪华的府上回到他的公寓,环境强烈的对比更刺激了他的欲望。他要在上流社会鬼混,就需要钱。于是,就昧着良心写信回家,要母亲和妹妹凑1200法郎给他。但这时的拉斯蒂涅还没有完全放弃靠学问争取前途的想法,没有完全丧失良知。在写信回家以后,他心里也难受得要命。当他知道高老头为女儿牺牲自己的一切以后,认为高老头真伟大。他同情高老头,挺身出来做他的保护人,直到最后料理高老头的丧事。

  他的第二个领路人是伏脱冷。伏脱冷是个潜逃的囚犯。他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熟悉统治阶级的内幕。目光锐利,一眼就看出拉斯蒂涅不顾一切向上爬的心思。他想把拉斯蒂涅拉为同伙。他对他说:“这个社会有财便是德,凡是浑身污泥而坐在车上的都是正人君子,浑身污泥而搬着两腿走路的,都是小人流氓,扒窃一件随便什么东西,你就得到法院广场上展览。大家拿你当把戏看。偷上一百万,交际场中就说你是大贤大德。”他告诉拉斯蒂涅:“要向上爬,势必你吞我、我吞你,像一个瓶中的许多蜘蛛。”他说:“你知道巴黎人是怎样打天下的?不是靠钱财的光芒,就是靠腐蚀的本领。在这个人堆里,雄才大略是少有的,遍地风行的是腐化堕落。”他还对拉斯蒂涅说:“要弄大钱就得大刀阔斧地干,人生就是这么回事,跟厨房一样的腥臭。要捞油水就不要怕弄脏手。只消事后洗干净。今日所谓的道德,不过是这一点。”他指引拉斯蒂涅去色引泰伊番小姐。泰伊番小姐的父亲是个大银行家。在大革命时代谋财害命。巴尔扎克在短篇小说《红色旅馆》里写了他的发家史。他为了保存财产,把全部财产传给儿子,就把女儿赶出了家。伏脱冷建议他们两个合作,由拉斯蒂涅去追求泰伊番小姐,他设法去弄死她的哥哥。这样,泰伊番小姐就有一百万家财陪嫁了。伏脱冷要求事后能得到20万法郎。拉斯蒂涅虽不敢接受这个建议,但伏脱冷的话已深深印在了他的心里。以后他看见泰伊番小姐,就有个声音在耳边回响:“80万,80万……”

  这两个引路人都对拉斯蒂涅分析了社会寡廉鲜耻的本象。金钱的力量招引他走以牙还牙,以不道德对不道德,不择手段的极端利己主义的道路。他们的话形式上虽不同,但实质一样。拉斯蒂涅曾说:“鲍赛昂夫人文文雅雅对我说的,伏脱冷赤裸裸地说了出来。”拉斯蒂涅既要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必然要按他们的话去做。他先去追求纽沁根太太,发现她没有财权(她的陪嫁被丈夫控制着)。他发现计划落了空,眼看着自己没有钱,没有前途,便又想起了伏脱冷的计划,转而追求泰伊番小姐。但就在这时,伏脱冷被捕了。拉斯蒂涅只好去追求纽沁根太太,因为他不想冒触犯法律的危险。他的野心家性格是在伏脱冷被捕,鲍赛昂夫人被抛弃和高老头之死三幕惨剧之后才完成的。本文之所以以“高老头”命名,是由高老头悲剧在文中的深刻意义所决定的。高老头的悲剧是拉斯蒂涅社会教育的最重要的一课,远比表姐鲍赛昂夫人和在逃苦役犯伏脱冷给他上的那两课深刻得多,是拉斯蒂涅野心家性格形成途中所受的最有力的一鞭。

  2、鲍赛昂夫人

  她是复辟时期贵族妇女的典型。她出身高贵,是普高涅王室的最后一个女儿,巴黎社交界的皇后。她的客厅是贵族社会中最有意义的地方,谁能在她的客厅露面,“就等于有了一封贵族世家的证书”,在上流社会通行无阻。巴黎的资产阶级妇女,做梦都想挤进去。但实际上她表面虽然显赫一时,内心却有衰落的感觉。她意识到金钱才是社会的真正主宰,唯利是图即道德原则。但是她自己却因袭着贵族的传统和傲慢,诋誉资产阶级妇女。可以说,她这个人是识时务的,但又不肯顺应潮流。她和西班牙侯爵阿瞿达相爱了三年,她的爱情是真挚的。但是她的情夫为了要娶一个有四百万陪嫁的资产阶级贵族小姐而抛弃了她。因此,她要告别巴黎社交界。临别时她举行了一个隆重的舞会,巴尔扎克用无限同情和婉惜来描写了这个告别舞会的场面。小说写到:“鲍赛昂府四周被五百多辆车上的灯照得通明透亮,无数上流社会的人都来送她,犹如古时的罗马青年对着一个含笑而死的斗兽喝彩。在金碧辉煌的大厅里,乐队奏着音乐,她内心却一片荒凉。在别人眼里,她身着白衣,安闲静穆,背地里她流着眼泪焚烧情书,作着出走的准备。”巴尔扎克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极力渲染了她退出历史舞台时的悲壮气氛,唱出了一曲无尽的挽歌。以后鲍赛昂夫人在《弃妇》中再次被弃。她的悲剧,形象地说明了复辟时期贵族阶级的衰落和资产阶级的得势。高贵敌不过金钱,爱情敌不过金钱。

  3、伏脱冷

  他的真名叫约格•高楞,外号“鬼上当”,他是《人间戏剧》中重要的资产阶级野心家形象。在《高老头》里,他是潜逃的苦役犯,高等窃财集团办事班的心腹和参谋,经营着大宗赃物,是一个尚未得势的凶狠的掠夺者形象。伏脱冷很能干,手下有一班爪牙。他的阅历广,对上层社会很熟悉,看透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的真相。他对拉斯蒂涅一针见血地指出:“强盗和统治者的差别只在于见血与不见血而已。”大资产阶级不过是受法律保护的大盗,这个社会有财便是德。他只要有四百万法郎就是“四百万”先生,合众国的公民,谁也不会来盘问他过去的历史了。他要发展,要以恶对恶,要以不道德对不道德,既像炮弹般轰进去,又像瘟疫般钻进去,谋财害命,引诱青年,不择手段地去攫取财富。他熟悉法典,会钻法律的空子,从不在落网的时候被判死刑。他很注重江湖义气,从来没有出卖过人。他对拉说:“说他是恶棍、坏蛋、无赖、强盗都行,只是别叫我骗子,也别叫我奸细。”连抓他的暗探也说他是条好汉。他的目的就是再搞20万法郎,然后到美洲去买200个黑奴,办大种植场。这个形象有很大的冒险性。伏脱冷反抗社会,是因为他受社会很大的排挤,野心不能得逞。他研究社会,揭露社会,是为了顺应这一套向上爬,只要他向上爬的野心一旦得逞,他便会变成维护现行制度的鹰犬。这个形象在许多作品中出现。《高老头》写他1819年被捕,以后他再次逃走,到西班牙过后又化妆回到法国。在《幻灭》里,他以西班牙神父的面目出现,在《交际花盛衰记》里,他当上了巴黎秘密警察厅厅长,在《贝姨》里他当上公安处处长,爬上统治阶层。据说,巴尔扎克写这个形象是以巴黎一个秘密警察头子的经历作为原形的。伏脱冷这一形象很复杂,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揭发者,也是罪恶的制造者。巴尔扎克对他的态度也是矛盾的,既把他写成社会罪恶的代表,加以批判,又欣赏他的洒脱、意气、能力,通过他的冷嘲热讽,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批判。小说中伏脱冷被捕的场面很有英雄气概,当时在场的画家说:“把他画下来倒是挺美的呢!”伏尔盖公寓的人都同情他,对出卖他的米雪诺小姐都很气愤,大家对她喊:“滚出去,奸细!”都反对和她住在一个公寓里。像这样精明强悍的强盗,也败在金钱手下!

  4、高老头

  巴尔扎克在1834年10月18日给韩斯伽夫人的信上提到他写《高老头》。他说:“我要在这部书中描写一种无比巨大力量的感情,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位父亲。”高老头是父爱的典型。他早先是个面条商人,在大革命时期搞粮食投机,成为暴发户、商业界的巨头。他拥有200万家财,在帝国时期又当上巴黎区长。他做生意很精明,很懂得利用时机,小说写他在做生意方面“有国务大臣的才气”。但是在家庭关系上他却不能适应潮流。妻子死了以后,不少人要把女儿嫁给他,他都拒绝了。他把自己的爱都倾泻在自己的两个女儿身上,疼爱两个女儿的感情发展到荒谬的程度。他满足她们最奢侈的愿望。她们的生活豪华得像公爵的情人,15岁就有了自己的马车。长大以后,高老头给每人80万法郎的陪嫁,好让她们能攀上好亲事。大女儿阿拉斯达奇热衷于门弟,嫁给了贵族,成为雷斯多伯爵夫人;二女儿喜欢金钱,嫁给了银行家,成为纽沁根太太。高老头把财产分给两个女儿,这是他干的第一件蠢事。开始,因为他还有钱,女儿女婿还经常请她去做客,餐桌上总有他的一份刀叉,大家恭恭敬敬地看着他,就像恭恭敬敬地瞧着金钱一样。没多久,政治形势发生变化,波旁王朝复辟,贵族重新得势,门弟观念又抬头了。连纽沁根这样的银行家也挤进了保王党,高老头这样的面条商人当然就被上流社会认为是不光彩,是客厅里一块油纸的污渍,成为了不受欢迎的人,女儿就要求父亲停业。高老头满足了女儿的要求,把铺子盘了出去。这样,他就干了第二件蠢事,把自己的财源断了。1813年,他住进伏盖公寓。当时他虽然每年还有8000到10000法郎的收入,但是他要看女儿也只能从后门进去,或站在马路旁等她们的马车经过。两个女儿继续过着挥霍腐化的生活,只是在要钱的时候,才会去看看她们的父亲。高老头为了满足女儿们欲望,从二楼最好的房间搬到了三楼、四楼、五楼,食宿费也由每年1200法郎减到每月45法郎。他把能够卖的东西全卖了,他的人格也由高里昂先生变成了“高老头”、“老混蛋”、“老熊猫”,成了大家开心的对象。然而他的两个女儿仍然逼着他要钱,逼得他患脑溢血。在病危期间,他盼望看到两个女儿,而她们却忙于参加鲍赛昂夫人的晚会,“即使是踩着父亲的身体过去也在所不惜”。高老头终于明白他是被女儿抛弃了,无比悲伤地说:“我把一辈子都给了她们,今天她们连一小时也不给我。”他也认识到女儿们过的那种生活,“是我一手造成的,是我惯坏了她们”。他在死前悲愤地喊道:“钱能买到一切,买到女儿。”他凄惨地死去了,他的女儿女婿也没来料理丧事,只在出殡的那天,派了两辆漆着爵位徽章的空马车来。

  高老头的悲剧,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巴尔扎克一开始就说:“这惨剧绝非杜撰,亦非小说,一切都是真情实事,真实得来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身上或心里发现这悲剧中的要素。”我们从高老头所处的社会来看,高老头的父爱也是有深刻的社会根源的。小说开始时,他已70多岁了,大半辈子都生活在宗法制社会里。他在发家以前是市民,市民的宗法制观念是很重的,这就是他父爱的社会根源。在大工业革命时期,他成了暴发户,只懂得追求金钱、只懂得用以金钱来满足女儿物质生活欲望的方式来表达父爱。虽然他的爱是真诚的,但客观上却帮助了社会用金钱来腐蚀自己的两个女儿,培养了她们的自私和拜金主义,以致使自己成了牺牲品。另外,他的两个女儿其实都是被丈夫控制着的,她们的行动都受到限制,而两个女婿分别是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这样,对两个女儿的指责,必然导致对上流社会的控诉和批判。巴尔扎克同情高老头,夸大他的父爱,把他写得和基督教的殉道者一样,具有坚韧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他用伟大的灵魂和自我牺牲的感情,去批判这个人欲横流和道德沦丧的上流社会,批判这个社会的金钱关系和唯利是图的道德原则。高老头悲剧的意义不在于歌颂父爱,而是揭露金钱的罪恶。金钱毁灭人性、毁灭家庭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在那个社会中,人的价值是由金钱来决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的:“资产阶级揭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外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二)《高老头》的思想内容

  《高老头》通过上面四个人物的经历,反映了王朝复辟时期贵族阶级逐渐衰亡的趋势,揭露和批判金钱罪恶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首先,小说反映了贵族阶级的衰落和资产阶级的兴起。《高老头》故事发生在1819到1820年王朝复辟时期,贵族阶级重新掌握政权,资产阶级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竭力攀附贵族,像小说里面的银行家纽沁根也当上了男爵,参加了保皇党。拉斯蒂涅所以能踏进上层社会,靠的是鲍赛昂夫人地位的力量。但是贵族尽管显赫一时,终究败在金钱之下。鲍赛昂夫人的隐退和拉斯蒂涅的资产阶级化,就反映出贵族衰亡的两条道路。在鲍赛昂夫人满腹怨恨退出历史舞台的同时,纽沁根太太兴高采烈地登上了历史舞台。她在舞会上大出风头,为自己的成功好不得意。这两个阶级的代表人物,一退一进,一沉一浮,对比很鲜明。巴尔扎克不仅再现了这种历史现象,而且进一步探索其中的原因。在贵族方面,鲍赛昂子爵只讲究吃喝,雷斯多夫人的情人脱拉依是个赌棍,借下十万法郎的赌债。雷斯多夫人为了替他还债,不得不向高布赛克借高利贷,偷偷把丈夫家传的钻石拿去作抵押品。贵族阶级的这种寄生性、腐朽性就注定了他们必然要衰亡的命运。而资产阶级野心勃勃,不择手段地积累资本。伏脱冷是赤裸裸地掠夺,谋财害命。他所做的,正是银行家泰伊番过去所做的。高布赛克放高利贷,纽沁根卑鄙地霸占妻子的财产,买空卖空。巴尔扎克虽然同情贵族,但他作为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真实地反映出贵族阶级的衰亡和资历产阶级的兴起。

  其次,小说揭露金钱的罪恶和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是对新兴生产关系的否定。巴尔扎克赞美高老头的父爱,主观上确实是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立场。他认为只有人人都有了善良的亲子之情、儿女之情等普遍人性,家庭关系才能维持,人类社会才能存在发展下去。高老头父爱之所以失败,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高老头的父爱并不是单纯的,而是复杂性的。它是交织着封建宗法观念和资产阶级的金钱法则的父爱,因而具有自我抹杀性,正如高老头自己所说:“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纵容她们把我踩在脚下的。”第二,高老头父爱的失败,是封建宗法思想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所战胜的历史悲剧的一个缩影。

  (三)《高老头》的艺术特点

  《高老头》在艺术上体现出巴尔扎克现实主义风格的成熟,是《风俗研究》中的重要作品。

  首先,作者善于描写典型环境。巴尔扎克是最早认识到环境描写重要意义的作家之一。他认为一处环境,甚至一个家具,都可以从中反映出时代的面貌。正如一块化石可以反映出一部生物史一样。所以他十分注意描写地区的外貌、街道、房屋、家具、陈设、衣服等等。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出时代的风貌。另外,他也看到生活环境对人物性格形成的作用,他的环境多为塑造人物形象而紧密结合的。这也是巴尔扎克现实主义的特征之一。巴尔扎克的小说经常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有一大段环境描写,从环境引出人物,再进入情节,这就是巴尔扎克小说的三段式。这种环境描写可以增加小说的真实感。《高老头》就是先描写伏盖公寓,然后再引出人物。它的环境描写,在《人间喜剧》中具有代表性。《高老头》中着力描写了两个环境:一个是伏盖公寓. 它的一切都暗淡无光,人们一想到这个地方,就会不快活。小说从街道写到室内陈设,无一不是破旧的。公寓里的家具古旧、龟裂、腐烂、残缺,个别房间还有一股闭塞的、霉烂的、酸腐的气味,叫人发冷。这就是19世纪20年代初巴黎下流社会的宿影。另外一个环境是名门贵族和新贵族所代表的上流社会——鲍赛昂夫人的府邸。院子里停着豪华的轿车,门丁也穿着金镶边的大红礼服。楼梯是金漆栏杆,铺着大红地毯,两边布满鲜花。客厅只有灰和粉红两种颜色,陈设精美,又没有一点虚浮气。拉斯蒂涅来往于这两个环境之间,强烈的对比更刺激了他向上爬的野心。两个环境中的人,不同的表现都反映出金钱的重要性。拉斯蒂涅的两个引路人——上流社会的鲍赛昂夫人和下流社会的伏脱冷,都教他奉行利己主义道德原则,不择手段地去弄取金钱。他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上了人生哲学的三课,最后完成了野心家性格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是典型化的人物形象。巴尔扎克规定自己的任务是写19世纪法国的风俗史。他认为只有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才能完成反映时代的任务。要反映时代,就必须描写这个时代的主要人物,尤其是各种贵族和资产阶级形象。巴尔扎克对典型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典型是类的样本,是某类人物最鲜明的性格特征。所以他笔下的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巴尔扎克把人的欲望写成性格特征,他通常用夸张的手法来突出这类人物的某种情欲,让人物在这种情欲的支配下行动。比如,他写葛朗台对金钱的占有欲,邦斯舅舅的古董癖,《贝姨》中于洛男爵的好色等等。在《高老头》中,他竭力描写拉斯蒂涅不顾一切向上爬的欲望,用夸张的手法来渲染高老头的父爱,突出他的父爱。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是社会人,他注意从横纵两个方面来刻画人物。纵的方面,他写人物性格形成的过程;横的方面,他写人物性格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社会关系中各方面的表现,使人物形象丰满,有主体感。他对拉斯蒂涅就是这样去刻画的。另外,他还善于通过肖像、语言和细节描写去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身份和性格特征。书中描写伏脱冷的外貌:“四十上下,鬓角染色”、“人家看到他那种人都会喊一声好家伙!”他“肩头很宽,胸部很发达,肌肉暴突,方方的手非常厚实,手指中节生着一簇簇茶红色的浓毛。没有到年纪就打皱的脸似乎是性格冷酷的标记,但是看他软和亲热的态度,又不像是冷酷的人。”“他尽管外表随和,自有一道深沉而坚决的目光叫人害怕。”这个肖像,就表现出伏脱冷强有力、深沉、冷酷的性格特征,符合他潜逃犯的身份。伏脱冷的语言不论是长篇的议论,还是简短的几句话,都很生动形象,直截了当表现出他丰富的阅历、敏锐的观察力和爽快的个性。小说里面的细节描写很多,如写高老头把饭巾下的面包凑近鼻子去闻,这一细节就流露出他面条商人做生意的老习惯,是典型化的人物形象。

  第三,严谨的结构。巴尔扎克学习的是莎士比亚的伟大结构。《高老头》中,主要写了两条情节线索。一是写拉斯蒂涅从贵族子弟堕落为资产阶级野心家的过程,一条是高老头的惨剧。这两条线索从拉斯蒂涅去鲍赛昂府邸回到伏盖公寓后就交织在一起。以后,由于高老头病态的父爱,给女儿拉皮条,这一做法就加速了拉斯蒂涅的堕落,同时也加快了他的死亡。另外,小说还写了两条次要的情节线索,就是鲍赛昂夫人的被弃和伏脱冷的被捕。这两条线索主次分明,写法不一。拉斯蒂涅的性格形成史是主线,其他人物的故事,都组织在这条线索中,对拉斯蒂涅野心家性格的形成起着不同的作用。高老头的故事,开始是侧面介绍他的过去,然后再正面写高老头的死,形成全书的高潮。小说层次清楚,逐层展开,戏剧性非常强。
高老头——当他还是一个强壮而有精力的面条商时,资产丰富,他的女儿们就争先恐后的巴结。而当他一无所有时,女儿们就把他踢出家门,到有困难时才来找他。这时金钱是父女关系从好到坏的关键,它通过女儿们随时间推移而愈加暴露的不良品性——自私,势力,贪婪……玷污了父亲的爱,从而改变了他们的关系。
拉斯蒂捏——当他刚来巴黎,还是一个思想单纯的外省来的大学生时,由于贫穷,他对上等社会的了解甚少,所以保留着人从生下来时就一直基本保持的处世哲学——对人善良,诚实,正直,多以包容和宽恕,而做事则踏实,努力……而当开始接触繁华的巴黎上等社会和开始与权贵社交之后,欧也纳体会到了金钱所带来的很多,从而释放了人的又一面天性——享乐和追求权贵……,对人的态度也变得有了目的性,有了更强的利害关系,而且最后选择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开始了欺骗的不良态度等。这里金钱通过人性的放纵改变了他和社会人的关系。
本文标题: 为什么《高老头》中男公爵们都允许自己的妻子成为他人的情妇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3598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有没有一部反映中世纪火烧女巫的电影欧洲同一国王下实地小贵族之间可否宣战 倘若将对方杀死。是否会承担贵族院的惩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