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诗读后感100字

发布时间: 2021-02-28 15:43:2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4

《青春的诗》是一本由(意)乔祖埃·卡尔杜齐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244图书,本书定价:34.80元,页数:202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青春的诗》读后感(一):理性的诗歌中,闪耀着价值和光芒外文诗歌,尤其是翻译后的诗歌,一些巧妙的双关语、独有的

青春的诗读后感100字

  《青春的诗》是一本由(意)乔祖埃·卡尔杜齐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244图书,本书定价:34.80元,页数:202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青春的诗》读后感(一):理性的诗歌中,闪耀着价值和光芒

  

外文诗歌,尤其是翻译后的诗歌,一些巧妙的双关语、独有的语言韵律,在翻译后都难以体会,使得外文诗歌的魅力有所减少。但是,撇除语言技巧运用方面的鉴赏,去思考诗歌背后作者的所思所想,感悟作者的个性魅力,也别有趣味。

《青春的诗》是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杜齐的代表作之一。他的诗歌,被誉为意大利19世纪诗歌的顶峰。他创立了新古典主义诗歌体系,也消除了封建势力、宗教势力在诗歌领域中的毒瘤,用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歌颂了意大利的民主革命潮流,并在1906年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

《青春的诗》收录了卡尔杜齐年轻时的诗篇,这些诗篇都有两个深深的印记,一是拥有完美的自然和古典格调,二是这些诗作无一不流露出深刻的爱国之情,而这两个特征,都呈现浓郁的古典主义。在思想政治上坚决拥护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并且宣扬理性、克制个人情欲,认为文章要理性才能获得价值和光芒。

在诗歌《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中,作者将太阳代表古典主义,而月亮代表浪漫主义,丝毫不掩饰自己对古典主义的赞美和对浪漫主义的厌恶。

“劳动的人的内心,因为温柔的太阳而充满了快乐,黄灿灿的庄稼也因此低下头,等着收割”“可是,月亮你沉浸在这快乐的时光中,废墟和墓地都被你照亮,在光怪陆离的运行中,你变得成熟,你对花朵和果实都一无所知。”

理性是卡尔杜齐的诗歌鲜明特征。

卡尔杜齐对君主制的敌视日趋淡化,也并没有将王室的存在看作意大利获得统一的障碍,出于真心的欣赏,还写了一篇诗歌致女王献给意大利王后玛格丽塔。这是一首真心赞美的诗歌,尽管对他抱有成见得共和派人,因为这首诗作而给他扣上共和事业叛徒的罪名,他也认为自己拥有独立思考和写作评判意大利王室及其成员的权力。

无关乎立场,只关乎他对一个人的评价和认识,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这种理性和风骨尤其难得。

“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是一位渴望自由,充满爱国情操的诗人,他从不会为了个人利益而让步,不会屈服于淫威暴力,他是一位有着崇高理想的伟大诗人。”正如诺贝尔颁奖词所言,在阅读《青春的诗》时,即使由于语言的翻译,我对其文学层面上的品鉴有所不足,但是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的不屈个性与崇高理想,让人肃然起敬。

  《青春的诗》读后感(二):流动的诗,不羁的情

  

每一位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均有其闪光年华。作为世界最高层面的认可,以诗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人们耳熟能详的大概是印度诗人泰戈尔了吧!由于时间的近,也由于其访问中国,人们对泰戈尔如数家珍。

翻阅历史,走向诺贝尔文学奖更深的时间脉络里。意大利诗人卡尔杜齐堪称不朽。他在190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却在翌年离开人间,堪称悲剧一场。但,他留下的诗歌,却穿透时空,滋润读书人的心灵世界。

诗人的出现,没有天定一说,多是以环境滋养而成。卡尔杜齐也不例外,他有一位诗意的父亲,又有一位典雅的母亲。家庭的文艺气氛,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滋生,也慢慢沉寂下去,成为挥之不去的影响。当诗歌的萌芽而来,却又总不是平淡无奇,必然是激情飞扬。

天才总是早慧,卡拉杜齐在中学时期即开始发表诗作,堪称英雄出少年。而《青春的诗》这个篇章里,也基本来自于他青春时代的诗词,在这个时期里,足以能够看到他飞扬的情绪,将流动的诗词表达在字里行间:

我的眼泪并不来自那里

其他记忆都已不见

你笑着仰起头

那山岗就是我的兄弟的所在之地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具备鲜明特色的,都是激扬的,都是能够充沛情感的。也是这样,当人们阅读《青春的诗》中的选集的时候,便足以能够洞悉到其中的秘密通道,也正是这些秘密的通道,成为心有灵犀的部分,每个人都感同身受了。

当人们以发展的阳光看问题的时刻,卡尔杜齐也终将会走出属于自己的青春时代,向着更为成熟稳健的诗歌世界迈进。

当《新诗抄》的发表和由三部分构成的《野蛮颂》完成的时刻,即标志着卡尔杜齐的抒情诗已经进入到了成熟的阶段。从激情飞扬到成熟稳健,从情感释放到点击批评,这属于卡尔杜齐的路,也正是通过这样的路,形成了足以能够窥见其全貌的脉络。

他的所有的诗歌,都具备流动的特质;他的所有情怀都有着不羁的底色。而对于卡尔杜齐来说,他不仅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文艺批评家。当《意大利民族文学发展史》呈现出来的时候,人们不得不为之惊叹!

当人们走进190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殿堂,看到的就是意大利作家卡尔杜齐的样子,他的诗,他的人,他的情怀,他的天才。正如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说的那样:

他的不朽诗作,他的优美的抒情诗,以其独特的魅力,让他当之无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青春的诗》读后感(三):青春不灭,奋斗不止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不久之前刚刚尘埃落定,美国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摘得桂冠。而本书的作者意大利诗人卡尔杜齐早在1906年也凭借他的诗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都说诺贝尔文学奖向来偏爱冷门,卡尔杜齐也是个性十足。他的一生是一直在为意大利的自由发声和奋斗的一生。他的诗歌里激情澎湃,情绪浓烈,神话英雄、法国大革命都是卡尔杜齐笔下经常出现的歌颂对象。

卡尔杜齐

  本书收录了从《青春的诗》、《轻松的诗和严肃的诗》、《抑扬格的诗与长短句的诗》及《新诗抄》等诗集中甄选的优秀作品。因为译介的原因,我们无法读出卡尔杜齐诗歌中的韵律之美,只能读他诗歌中饱满的情绪以及优美的行文。卡尔杜齐奉行古典主义,鄙视浪漫主义,因此他的诗歌大气厚重,即使抒情诗也绝无矫揉造作。他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一诗中将古典主义比作太阳,“劳动的人的内心,因为温柔的太阳,而充满了快乐:黄灿灿的庄稼也因此低下头,等着收割。”他将浪漫主义比作月亮,它“用温柔的情感,装点着哥特建筑的尖顶,向无所事事的诗人,向多余的爱展现自己妖娆的身姿”。在卡尔杜齐的眼中,浪漫主义是多余的,只堪用于装饰。 卡尔杜齐的革命之情浩浩荡荡,犹如一架隆隆前行的战车,披荆斩棘一路向前。他甚至在《撒旦颂》中歌颂大魔王撒旦:“啊,伟大的撒旦,你反抗显露勇敢,啊,你是理性复仇的力量之源。让我们向你的奉献致以崇高的祝愿!”卡尔杜齐反对禁欲主义,力求国民的启蒙。但他却并非让人生厌、有害世人的“撒旦派”,只是个激进的爱国者罢了。 卡尔杜齐的硬汉诗确实不少,但是硬朗之中透露出来的忧郁也是别具一格,犹如“猛虎细嗅蔷薇”。在《秋晨的火车站》一诗中诗人将火车比作“凶恶的怪物”,它以“令人畏惧的拉力”带走了“我的可爱的人”,她有着“白里透红的可爱容颜”、“明亮淡定的眼眸”,她“鬈发间光洁的额头亲切地稍微向前倾”。诗人因此而失魂落魄,他“像醉汉般踉踉跄跄”,“触摸自己才意识到我还不是幽灵的躯体”。最后诗人发出哀嚎:“我笃信我孤单,永恒,整个世界是萧索的十一月。”在最后一句他说:“我要,我要让自己陷入永久的烦恼中。”这样优雅的抑郁不能不让人动情。 正如序言中所说:“卡尔杜齐作为一位诗人,对意大利文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创立了新古典主义诗歌体系,消除了封建势力、宗教势力在诗歌领域中的流毒,因此他的诗歌被誉为意大利19世纪诗歌顶峰。”卡尔杜齐奋斗一生,虽然他不能青春永驻,但是总是葆有青春的昂扬斗志。诺贝尔奖正是对这位“青春不灭,奋斗不止”的伟大诗人的最佳褒奖。

  《青春的诗》读后感(四):走进诺贝尔文学奖,诗就是卡尔杜齐无声的呐喊

  黑色的车厢被火车拉着,车厢里,人们瑟缩着不发一言,这车要往哪里驶去又是为了什么?远方的痛苦或热望的煎熬,它难道不知道吗? ————《秋晨的火车站》

在这个高速旋转的时代,文学是我们得以栖息的净土,我们的心灵的在这片净土上才得以休养生息。目前,意大利人获得的20枚诺贝尔奖章中,有6枚属于文学家们,其中一枚就属于乔祖埃·卡尔杜齐,1906年,乔祖埃·卡尔杜齐作品《青春的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获奖的理由是:不仅由于他渊博的学识和批判性的研究,更因他杰出的市场信息所特有的创造力、清闲的风格的抒情的魅力。

乔祖埃·卡尔杜齐,意大利诗人、文艺批评家。主要作品有诗集《青春诗》、长诗《撒旦颂》、专著《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发展》等。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点燃了大家对诗词的热爱,那么为什么我们要读诗词?叶嘉莹在《古诗词里》说:“读诗的好处,在于培养一颗美好的活泼不死的心灵。”叶嘉莹先生认为诗歌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蕴藏着一种强大的兴发感动的力量。读诗的人,感受诗人的情感,再触及到自己的内心。

《青春的诗》如书名一样,收集了卡尔杜齐年时时期的诗篇。我们青春的时,正是热血沸腾时期,不管是对待生活还是对待理想,都是朝气蓬勃的,那么对于卡尔杜齐也一样,他正值青春时却是意大利动荡不安的年代,爱国情怀加上青春的热血沸腾,卡尔杜齐创作了很多诗歌来抒发自己感情,一边借着歌颂古罗马和法国大革命的英雄们来对抗当下意大利的异教,一边用激烈的言论去攻击作家和人物,两种感情正是表现他的理想和爱国情怀。

当然,青春因为成长而让思想变得更为内敛,这种转变我们在卡尔杜齐的诗歌中也能看见,《青春的诗》也被划分了很多类别,有青春的诗、轻松的诗和严肃的诗、还有后期的野蛮颂、有韵的诗与有节奏的诗等等,是卡尔杜齐诗歌的转变,标志着卡尔杜齐的抒情诗步入完全成熟阶段,构成了他完整的诗作风格,其实换一种说法,这是卡尔杜齐本人的变化。

《青春的诗》有赞美也有批评,那么我们现在又该如何看待呢?明代的《庞氏家训》有云:“学贵变化气质,其为猎章句、干利禄哉?”,我们学习古诗词也好,诗歌也好,第一应该是为了明理,其次明智。我们想了解《青春的诗》,同样就要把他放入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社会矛盾去考量,我们是在读卡尔杜齐的诗,又何尝不是读的是那一段动荡不安的意大利历史呢?

  《青春的诗》读后感(五):读诗,是剖析诗人思想的过程、解析诗人心路的时刻~

  

为什么人们多是喜欢听故事而不喜欢读诗呢?诗的类别,相较于其他文学作品来说,更严谨、纯粹、精致,所以人们总喜欢读故事,而不喜欢短小精悍的诗。

在年轻的时候,我也喜欢故事,发现精彩的小说故事集,可以没日没夜的看,虽然现在我还是喜欢故事,可我也能够去接受“诗”了。因为我总觉得,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学等类目的作品,读到佳妙处就不免有些隔膜。

不喜欢读诗的人,可能就无法从戏剧、小说中读到艺术创想,只会读到有趣的故事(不是贬低不喜欢读诗的朋友),因为一切纯文学的作品,都是具有诗的特质,“一部好的作品或是一部好的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

这就要夸夸古典诗人的独特厉害之处了,他的主义:传统的浪漫主义,古典理想主义、彼特拉克式的情怀主义、人文主义等等……都被他们用诗歌这中聊聊几笔的文字方式去表达。所以读诗,不仅仅是通过诗本身,去解读诗的含义、文字之美;更是通过诗人的各类思想、主义,从诗里去和诗人产生共鸣,去剖析诗人的思维、体会他的心路时刻。

秋风飒飒,更适合去读一本诗。这次我选择读卡尔杜齐的《青春的诗》。卡尔杜齐是意大利诗人,在1906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青春的诗》是北京出版社2020年4月出品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作品”丛书之一。

这本诗集里收入了《青春诗钞》、《轻松的诗与严肃的诗》、《抑扬格的诗与长短句的诗》、《新诗钞》、《野蛮颂歌》和《有韵的诗与有节奏的诗》等多篇卡尔杜齐不同主题的诗,有歌颂祖国的、有回忆历史的,也有逃离现实的,还有叹惋个人爱情、生命奥秘等的内容。

从艺术上讲,他的诗作,传承了古希腊、古罗马的诗歌韵律,让这本书籍称为了新古典主义诗人卡尔杜齐代表作之一。在诗集中,我觉着我看到的是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一个为自由、民主和平等而疾呼的歌者。从1906年的诺奖颁奖词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是一位渴望自由充满爱国情操的诗人,他从不会为了个人利益而让步,从不会被淫威暴力所屈服,他是一位有着崇高理想的伟大诗人。”

每一位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均有其闪光年华。能够以诗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除了耳熟能详的印度诗人戈尔泰之外,剩下就是卡尔杜齐了吧。他用他的诗,记录着他的生活与人生,以及他的情怀、他的人生。

卡尔杜齐的人生不算顺遂,即使是在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高光时刻。那会儿他已经年老得瘫痪在床,并在1907年逝世。但人生总是在十之不如意八九中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景,然后在这些情景找到为之热爱的支点。

无论《青春的诗》这本书里,记载着卡尔杜齐怎样的人生遭遇,他的生命轨迹都印着诗句里的家国情怀、人生情感、虔诚的灵魂。他的诗歌总能变达他的深情、深刻、深意,这些文字,组成了卡尔杜齐独有的曲调,有华章,有纯粹,有率直,有成熟,有爱与仁慈,总能从中遇到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所以我说,读诗,是剖析诗人思想的过程、解析诗人心路的时刻~

  《青春的诗》读后感(六):翻开这本诗集,褪去秋日凉意,感受炙热青春、厚重历史和英雄伟业

  

乔祖埃·卡尔杜齐(意大利语:Giosuè Carducci,1835年7月27日-1907年2月16日),意大利诗人,文艺批评家。190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卡尔杜齐的诗歌或澎湃激昂,或清新抒情。他是意大利新古典主义诗歌的创始人,他的诗歌从希腊神话和古典著作中汲取了充足的营养,各种典故信手拈来,也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

时代的讴歌者

意大利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运动又称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从18世纪末到1870年结束,持续了将近80年。

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的序幕是随着法国大革命的炮声揭开的,那时的启蒙运动思想家从法国大革命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得到了启发,认识到法国大革命的道路就是意大利复兴的道路。

在卡尔杜齐的诗歌中,他深切地期盼着国家的强大和统一。他为这场运动的成就欢欣鼓舞,也为这场斗争中所遇到的挫折痛苦悲伤。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的历史进程成为了诗人作品史中一条隐秘的主线。

《青春的诗》这本诗集中,《为意大利而歌》《玛雷玛牧歌》《米拉马雷》《罗马》《菲耶索莱镇》等诗篇莫不凝聚着深沉的家国情怀,对强大罗马的怀念之情和对意大利统一的期盼之情。而《致文琴佐·卡尔德西》《朱塞佩·马志尼》《致朱塞佩·加里波第》等诗篇也对在这场运动中做出卓越贡献的英雄们施以了不吝惜的赞颂之情。

青睐古典主义,批判浪漫主义

新古典艺术是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早在17世纪的法国就已出现。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叶,成为欧洲文学艺术的主要思潮。

18世纪中叶,庞贝城的发掘,德国学者温克尔曼美学思想的传播,使得人们重新着眼于古典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崇拜和赞颂导致了新古典主义的产生。

而浪漫主义则在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的欧洲形成,它侧重于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卡尔杜齐《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首诗形象地阐述了诗人对古典主义的青睐之情和对浪漫主义的批判之意。

他把古典主义比作太阳,写出了“劳动的人的内心,因为温柔的太阳,/而充满了快乐;/黄灿灿的庄稼也因此低下头,/等着收割。”这样的诗句。在诗人眼中,古典主义的内涵包括了崇高的道德、信仰、美和客观精神,人们沐浴其中,可以修身养性。

而对于浪漫主义,他将其比作月亮,写出了“可是,月亮你沉浸在这快乐的时光中,/废墟和墓地都被你照亮;/在光怪陆离的运行中,你变得成熟,/你对花朵和果实都一无所知。”这样的诗句。又称之为“你那愚昧的圆脸让我憎恨,/冷硬、疲乏又俗不可耐,/像淫僧一样放荡,/像一个只有外表美的女信徒。”在诗人眼中,浪漫主义会导致道德败坏,它崇尚个人主义和美,同时也为了个人特色和美感抛弃了历史、抛弃了传统、抛弃了信仰。

在诗人的诗作中,也有一些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比如悼念死去的哥哥和儿子的诗歌,但这些诗歌中表达的情感都非常克制,没有刻意夸大事实,有一种古典主义的含蓄美。

结语

在秋意浓浓的现在,不免会感到一丝寒意。在平淡的生活中,似乎也没有什么能够让我们感到全身一震的事物。

阅读这本《青春的诗》,我们会感受到青春的炙热、深沉的家国情怀、浓郁古典美的氛围。卡尔杜齐的诗句为我们的生命添加了一层厚度,带我们回到那激情荡漾的革命岁月,回味英雄们的伟大壮举,也促使人思考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物究竟是什么。

“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是一位渴望自由充满爱国情操的诗人,他从不会为了个人利益而让步,从不会屈服于淫威暴力,他是一位有着崇高理想的伟大诗人。他的不朽诗作,他优美的抒情诗,以其独具的魅力,让他当之无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青春的诗》读后感(七):卡尔杜齐:城市,唯有些倒霉的人,栽种些沉郁的软木

  

飘雪

雪花从灰暗的天际,

慢慢飘落,

城市里,再也听不到,

呼喊声和生命之音:

既不闻卖菜女人的吆喝声,

也没有辚辚的车声,

更听不到爱情的欢唱,

青春的歌曲。

……

乔祖埃·卡尔杜齐(1835年7月27日-1907年2月16日),意大利诗人、文艺批评家。主要作品有诗集《青春诗》、长诗《撒旦颂》、专著《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发展》等。190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说:“卡尔杜齐作为一位诗人,对意大利文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秉承了福斯科洛、蒙蒂等古典诗人的艺术风格,创立了新古典主义诗歌体系,消除了封建势力、宗教势力在诗歌领域中的流毒,用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歌颂了意大利自1850年以来的民主革命潮流。也正是基于此,卡尔杜齐的诗歌被誉为意大利19世纪诗歌顶峰。”

《青春的诗》精选和译介了卡尔杜齐有代表性的诗作,有《青春诗钞》、《轻松的诗与严肃的诗》、《抑扬格的诗与长短句的诗》、《新诗钞》、《野蛮颂歌》和《有韵的诗与有节奏的诗》等。

书中诗篇的主题多种多样,既有对祖国统一的称颂,对历史的史诗般的回顾,也有对道德理想和文化追求的向往。

他反对压迫

在《凡尔赛》一诗中写道

凡尔赛,你懂得

什么是压迫。

一个男人说:“我要你的土地、女人和自由。。

没有一个人回应:不。

许多人走来

俯跪在地,

怯懦者拱手将鹿

献给国王。

他睡时,旁边有宠妾,

剑不离手,脚过人头,

整个法国都在

为国王守卫。

……

这里说的是路易十四,显然,歌颂的是法国大革命。

他在《撒旦颂》中写道:

它能使短暂的生命

再次焕发青春之容,

能将痛苦驱散,

将爱情埋在心中。

……

《撒旦颂》发表于1863年,这篇长诗被评价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诗人在诗中将一直以来被人们看作魔鬼的撒旦当作歌颂的对象,将撒旦视为驱使人们进步的动力,将撒旦看作与封建、愚昧、宗教、野蛮做斗争的伟大英雄,体现了诗人与旧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和追求民主科学的进步观念。

他在《为意大利而歌》中嘲笑愚昧:

我的文盲们,只能

看一些通俗易懂的东西

比同类更简单的词句

才是他们更青睐的。

……

只可惜,这种被其嘲笑的局面,如今,依然健在。

《青春之诗》大都是作者年轻时之作,诗歌洋溢着激情与斗志,感情澎湃。除了乐观向上的抒发,还有对现实生活的的是逃避,对自然风光的吟咏,对青春和爱情的欢乐的追忆,也有对个人感情和生命奥秘的探究和内心痛苦的哀叹。

诗人在《对家乡的思念》中写道:

我一直对那里念念不忘,

并非因为亲友的心和面容,

在灿烂的阳光中向我露出笑脸的人,

如今已成智者或已离开人世。

我也并不是因为想念葡萄或橄榄,

我之所以想要去那里,

是因为那迷人的山冈,

那令人愉悦的山冈。

那些曼妙的歌曲

是我的城市的伟业,

我要奔向那里,

那是大理石阳台,

那里几乎没有树荫遮挡,

唯有些倒霉的人

栽种一些沉郁的软木,

快速骑马离开。

……

可见,诗人对钢筋混凝土中的城市,多么厌恶!

  《青春的诗》读后感(八):卡尔杜齐《青春的诗》:那个歌颂意大利的古典派诗人

  

在意大利文学中,有这 么一位文学家、诗人。他那具有批判性和思想觉悟性的思想,以及他那如高峰一样的文学成就,使得我们读他的作品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们的鲁迅先生。是的,他就是乔祖埃•卡尔杜齐,他声誉世界的文学成就,就使得他在1906年以“不仅是由于他精深的学识和批判性的研究,更重要是为了颂扬他诗歌杰作中所具有的特色、创作气势 ,清新的风格和抒情的魅力”获诺贝尔文学奖。

最近拜读他的诗集《青春的诗》。尤其在湿冷的南方天气里,感觉有种复古的感觉,也读到他那深刻的批判和崇高的爱国情操,还有就是他对意大利的各个镇的大好风光和,细流长流的农村市井生活的描写,仿佛让人觉得他的诗歌就是冬日里的篝火,我们都是可以围着它来边取暖和边阅读的。

诗歌都是抒情的文化产品,也是睿智思想的载体,这在卡尔杜齐《青春的诗》中也是一览无遗的。该诗集精选了他很多诗集的精彩部分,如就有包括《青春的诗》《轻松的诗和严肃的诗》《抑扬格的诗和长短句的诗》《新诗抄》《野蛮颂》等。

其中在最为代表部分就是《青春的诗》了,因为该部分的内容包含了他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如《致恩里科 南乔尼》就是对自己青年时期一个女同学的一种爱慕之情,这种爱慕已经上升到了柏拉图的爱情境界,这在最后的句诗“现在我与你相距遥远,我的脑海里只能出现我所爱的女子的容貌。”就十分体现这种纯真思想上的恋爱,十分让人感动。

当然这部分还有写到了《我的船》这是关于理想的不畏困境,勇往直前的青春气概。也有对故乡的赞美,如《空中的朝圣者,雀跃飞旋》诗人就通过托物言志,拖燕子的美态去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尤其那一句“即使你飞过广袤的大地和澎湃的海洋,第一个燕巢仍是你心中的挂念”这样的诗意,对于我们在我们中国大地上北上广深大都市打拼的游子打工人的读者而言,都是读之十分有感触的,在卡尔杜齐那来自古典的抒情里,我们得到了一种传承的对故乡的思想情感,这种延续的故乡之情是人类共同体的最大的情感抒发,不管是不是同一时空,也不管是不是在同一个平行宇宙。

说到他对意大利的城镇和自然风光的没有描写,实际上几乎在每一个部分都是有写到的。如在《新诗抄》部分对《牛》的描写就是可谓入木三分。这里不仅歌颂了牛的任劳任怨的精神,也歌颂了意大利的恬静农村生活。这里喜欢他说牛是一种即使“催促,鞭策,都依然用沉静的目光,悠缓的步伐作为回应”的动物,就展现了牛的优秀品性。另外《圣玛帝诺》就对一个猎人的描写就仿佛让我们置身其中一样。短短的诗句,都是回味无穷的。喜欢那句“在燃烧着的木柴周围,一串烤肉发出剧烈的声响,猎人伫立在门口,吹着口哨欣赏”这也是一种恬静自由的美好农村生活。自然还有对阿尔卑斯山的歌颂,如《阿尔卑斯山间的中午》诗人就用神奇的通感和拟人的写作方法,歌颂了一番这座世界名山。“阳光从石头缝流过的小溪发出微弱的琴声,松杉专注地聆听着。”那是多么优美的画面啊。

除了抒情,诗歌中也凸显他当时先进的思想,以及敬畏人类(尤其欧洲)历史的古典主义风骨。如对宗教的评判,和对同行的一些批判。其思想之深度,学识之渊博,都是让我们在诗歌都可见一斑的。

如《轻松的诗和严肃的诗》部分最大的特点就是歌颂撒旦。我们知道撒旦,其是在基督教中指魔鬼的名字。据称原为上帝所造的天使之一,因出于狂妄,企图篡夺独一上帝之位而堕落成为魔鬼。但仍具有超人的本领对抗上帝,并引诱人抛弃生命与救赎之路而走向毁灭。因此我们在古典的圣经中,可见撒旦的魅力在于反传统,反没人性的思想。

在《撒旦颂》中,就是在艺术上,袭用古希腊、罗马诗歌的韵律,追求形式上的完美,显露出那种复古了那种歌颂希腊罗马众神的诗篇的写作手法去歌颂了撒旦,因此使得使人在当时主流的宗教徒中,惹人非议,受到排挤。但历史告诉我们卡尔杜齐歌颂的撒旦的壮举是正确,是能让意大利的人民思想受到启发和顿悟的。毕竟在诗人看来,撒旦不是魔鬼,而是魔王,是“发光者”,撒旦带领我们走向思想的升华和文化的自由,他是反禁欲主义者,使得意大利人思想有了教化的作用。从某意义讲,卡尔杜齐也是他们意大利民族的灵魂,起码他为民族在这条反禁欲主义的宗教的思想道路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除外,体现他思想先进的来源,并不是空穴来风,如在这部诗集中,我们还读到了一些古典的历史,如新诗抄部分的《古希腊之春》,以及野蛮颂部分。还有就是在《怒潮》如对法国大革命历史事件的细腻描写,这就体现了他的古典主义,和思想先锋主义精神。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如在《抑扬格的诗和长短句的诗》就歌颂了《凡尔赛》,如今网络时代,当代人都对那种反转而讨人厌拉仇恨的“凡尔赛文学”十分热衷,但背后都是对凡尔赛的真正历史有所了解的读者是少之又少的,因此我们可以犹如穿越时空地读一读这卡尔杜齐的诗歌,看到他对法国大革命的歌颂,毕竟凡尔赛是那个时期的荣耀之地,也是代表古典主义之地,艺术之地。这就可见诗人为什么对凡尔赛宠爱有加了。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也希望自己意大利民族也能像法国那样解放思想,为自己的荣耀和自由生活而奋斗。因此,在诗人的诗篇中,也极力歌颂它们意大利民族的战士的风采,如《高歌的骏马》就是托物言志地用马去歌颂战士们英勇战斗的伟大精神。因此,诗人也还是一名伟大的意大利“思想”战士,为意大利人谋福祉的。

最后,还有就是他的讽刺意味中的批判文风了,比较有趣的就是《至意大利的海涅》,就是对同行诗人赞德里尼翻译烂的批判,虽然有点挖苦,但也是学术上一次很有意义的争论,因此诗人还是一位伟大的文艺批评家,为意大利的文艺事业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的来说,诗人的诗篇的主题是多种多样,但都离不开几个主题,那就是青春爱情、乡土风光情、以及民族气节和古典情,反宗教之情。特喜欢作者那追求古典形式的抒情,也融合当时当下的浪漫主义的抒情,可谓是不忘古典的初心,也顺势发展现代诗歌。诗人将古今诗歌交融,这种继承又有革新的诗歌风格,可谓是一种格调优美高尚、清新自然、而富有罗马人古典风的新古典诗歌的风范。

  《青春的诗》读后感(九):我一直没有放弃那些梦,那是青春的光彩散去后的斑痕

  

1835年,意大利诗人卡尔杜齐出生于意大利中部罗斯加尼地区,后全家迁往佛罗伦萨。

1856年大学毕业后经历过一段短暂的浮萍般的岁月,先是在瓦尔达诺中学担任教师,后一度被迫辞职,先后以家庭教师、出版社编辑等不同的职业糊口,并短暂地在皮斯托亚中学任教。1860年,被聘为博洛尼亚大学意大利文学教授,在此任教直到1904年退休。

在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的浪潮中,卡尔杜齐以他磅礴的才华,热情讴歌这个时代,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品质,具有一种质朴而深沉的力量,被誉为意大利十九世纪诗歌顶峰。

关于青春

早在中学时期,卡尔杜齐就写下了《致上帝》《致母亲》《生命》等诗篇,并就此一发不可收拾,创作并发表了一系列满含着热情而浓郁的古典主义风格的经典诗篇。在这些诗篇中,我们可以清楚的感知到年轻的诗人那种对未来的憧憬夹杂着对现实的焦虑的思绪,这样的一种情绪构成了他早期诗歌最突出的特点。在卡尔杜齐的诗歌选集《青春的诗》中,选录的几首早期的诗歌就集中反映了他早期诗歌的这种特质。

比如1852年他写给他青年时期同学的诗《致恩里科·南乔尼》中,诗人通过对两人度假时期那段时光的缅怀,营造出一种岁月静好的韵味,而在最后写道:“这般静谧:我呼唤,唯有你在我的心田,/现在我与你相距遥远,/我的脑海中只能出现我所爱的女子的容貌”。则曲径通幽地表达出一种对未来美好的希冀向往之情,愿岁月风平浪静,与相爱的人一道厮守的美好心愿。

而在1851年写的《我的船》这首诗中,则充满着一种焦虑和无奈的情绪,“我的航船,孤单前行/从声声哀鸣的鸥群中穿过,/巨大的海浪撞击着船身,/天空电闪雷鸣,一刻不停。”即使最后发出的呼喊也带有一种悲绝的色彩:“啊,失望和回忆,我们呼喊不停,/“给我们忘忧的港湾,/“带我们向死亡的白色礁石前行。”无疑这首诗中诗人以决绝的姿态,表达出心中那种对不确定的未来的一种担忧和惆怅之情,读后让人怅然若失。

这些早期的诗歌,尽管在诗歌艺术上略显生涩,但年轻的诗人的心中情感的自然流露,不造作,直抒胸臆,锋芒毕露,这种生猛直接的力量却叫人过目难忘,也是他诗歌创作中一个清晰的风向标。

关于亲情

卡尔杜齐的一生中,尽管有着完美和谐的家庭,但两次痛失亲人之悲却带给他一种痛彻心扉的悲痛:一是1857年11月4日他的哥哥但德自杀身亡;二是1870年9月9日年仅3岁的儿子但丁的夭折。

他曾经专门为此写下了伤心欲绝的诗歌,在1866年《致阿诺河谷》一诗中他触景生情追忆自杀身亡的哥哥:“沮丧与遗忘间,时光匆匆流淌,/他才二十岁,/便已沉睡在大地与绿草之间。”

而在1870年11月9日为早逝的儿子写下的那首《夭折》中,充满着一个父亲欲罢不能的的深情与悲恸,使这首诗更显得悲怆,诗中以对阴阳两隔的哥哥叙说的口吻写道:“啊,你在鲜花遍地的/托斯卡纳山岗沉睡,父亲睡在你身边;/你有没有听到小声的哭泣声/在坟墓旁的绿草茵茵中?……/他不会被你们的彼岸所容忍。你在他睡下时/坐下来迎接他,可他在灿烂的阳光下,/却轻声叫着妈妈。”

这首诗中的“你”是指死去的哥哥,“你们”是指死去的哥哥和父亲,而“他”是指夭折的儿子,通过想象祖孙三代在死去的彼岸相聚的场景,更凸显出那种丧子之痛。

1871年6月,诗人再次为夭折的儿子写下了《一支古老的哀歌》,有一种不忍卒读的令人绝望窒息的悲痛:“……你,我那饱受折磨的/枯木之花,/你,我那无益的生命中/最后一朵独特的花。”“你身处于寒冷的土地中,/你身处于黑暗的土地中;/阳光不能带给你欢乐,/爱也不能把你唤回来。”

这些诗歌中对逝去的至亲们追忆,每一个韵脚都展示出诗人那种深藏内心中的无法排遣的痛楚,在无常的现实面前,生别离的人伦之痛,成为诗人终生的难以痊愈的伤疤,像一种高烧之后“好不了的咳”,这种人性之中绝望的情感,在诗人深沉的咏叹和悲鸣中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力,久久难以平息。

关于自然

卡尔杜齐诗歌中的自然主义色彩是一个鲜活的印记。

意大利的乡土风光是卡尔杜齐诗歌的源头活水,那些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在诗人信手拈来的吟唱中,显示出一种永恒的令人沉醉的魅力。

在对自然的吟咏中,诗人赋予了那些随处可见的杉树、山毛榉、核桃树、柏树等一种拟人化的品格,从某种意义上说赋予了其一种普世意义上的精神象征,并以其敏感的内心感受着这些风物所带给自己的启示和寓意,从而在自然主义的表象之下凝聚着诗人哲理性的思索,从而使这些随处可见的自然草木具有一种超越自然之外的硬核本质。

最经典的集中概括就是《与树木对话》这首诗,诗人通过对橡树、月桂树、葡萄树和杉树的对话,以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并将自然的感触上升到对社会的思考,从而在极短的篇章中展现出一种深邃丰富的内涵。对橡树是“我对你的爱已然消失,/之后由城里肆无忌惮的破坏者/拥有你恭顺的枝条”;对月桂树是“我不再仰慕你了,只开花的月桂树/你的葱郁和至高无上的尊贵……/或者如同和皇帝们的秃头面对面,/太无益、太矫揉造作了”;而在最后两段,诗人写道:“我爱你,葡萄树,你尽情地畅游于/褐色的岩石之间,对于你的成熟期,我更加仰慕。/被生活遗忘的聪明人就是你。”“但更辉煌的要数杉树了;它们被四面的石头包围,/这石头如同光滑透亮的石棺,把它们纤细的枝条关起来,/那是我忐忑的思想和毫无意义的渴望。”反复咀嚼,意味深长,展现出诗人高超的诗艺。

卡尔杜齐诗歌中这种意象的运用具有一种独树一帜的个性,从而给人一种新颖而又动人的艺术魅力。比如在《在圣圭多前》这首诗中这样咏叹柏树:“柏树傲然挺立,纹丝不动。他们似乎在交头接耳,/因为质疑,树梢摇摆不定/夕阳也似乎明白了什么,/散发着余晖”“柏树和太阳一样,/都非常同情我,/交头接耳很快浓缩成:/好吧,我们知道了,你是个值得同情的人。”又如在《山乡小镇》一诗中这样写道:“山毛榉和杉树是如此孤独,/……公墓中一派寂静,卡尔尼亚的核桃树,再见了!/你们的枝叶间有我翻滚的思绪,你们过去的阴影在我的梦中流连。”卡尔杜齐对乡野中各种各样植物等司空见惯的自然元素的运用,一直是他诗歌自始至终的重要美学特征之一,比如《在克利通诺河的发源地》《阿尔卑斯山间的中午》《圣塔本迪奥》等后期诗篇中,这样的元素依然俯拾皆是。

唯有自然,赋予了诗人不竭的想象空间,也是诗人心目中从来不曾疏远的精神原乡。

陶醉在这样清新而质朴的自然韵律之中,诗人在与自然的对话中实现了自我的觉醒,从而在动荡不安时代中构筑了一方属于自己的荣辱不惊的心灵高地。岁月的风风雨雨之中,诗人发自内心对自然的顶礼姿态,成为抵抗外界风雨侵袭的坚固盾牌。

关于家国

卡尔杜齐的一生,贯穿始终的是他的那种炙热的永不褪色的革命情怀和爱国情操。

变幻莫测的时代风云之中,家国命运的浮沉跌宕是解读卡尔杜齐诗歌最重要的隐秘通道,他用诗歌感受着时代跳动的脉搏,呼唤着国家的统一和强大,对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每一点一滴的成就感到欢欣鼓舞,也为这场斗争中的一时一地的挫折而感到痛苦悲伤,时而欢快时而忧郁,构成了卡尔杜齐诗歌中最深沉的民族情感的底色。

他的父亲是一位乡村医生,也是一位烧炭党人,从小受到家庭耳濡目染的影响,对意大利的统一的追求和渴望是根植于他血脉中的因子,大学毕业后一度因为思想激进而被迫失去中学教师的教职,但最终定居在风景优美且充满着人文气息的博洛尼亚。

在卡尔杜齐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对英雄的礼赞和推崇是一个重要的创作维度,比如他写下了一系列向意大利统一中浴血奋战的英雄的致敬的诗篇。比如《致文琴佐·卡尔德西》《朱塞佩·马志尼》《致朱塞佩·加里波第》等诗篇就是这种思想的集中反映,表达出他对这些英雄的敬意,他在诗中称马志尼为“你是理想,你是真实的象征”,他歌颂加里波第时这样写道:“伟大的父亲,你是光荣的。你那/伟大的心跳跃于/埃特纳,跳跃于无数山峰间,/面向粗鲁的人和暴君跳动”“你那颗温和的心/在蓝天、碧海和鲜花/遍地的五月天空绽放着迷人的笑容,对着英雄梦永恒的纪念碑发出迷人的微笑。”在对这些革命中的英雄人物的全身心的歌颂中,充分体现出卡尔杜齐的革命情怀。

他对脚下的意大利的每一寸土地都爱的那么深沉那么纯粹,这种热爱之情使他的诗歌散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华,为意大利复兴运动中的号角中增添了一层古典主义的音符,激越而不失风度。他的许多诗歌中那些优美的词句背后,有着对意大利的悠久的历史文化深情的回望和动荡的现实际遇深邃的凝视,比如《为意大利而歌》《玛雷玛牧歌》《米拉马雷》《罗马》《菲耶索莱镇》等诗篇莫不如此,而他的著名长诗《撒旦颂》则以不羁的想象和勇气,反其意而为之,讴歌了一个不循规蹈矩的英雄,并借此表达了对思想和文化自由以及理性的推崇,这种人文主义的内核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追本溯源,卡尔杜齐思想最重要的底色是人文主义精神,这也是他的诗歌始终如一的传承基因。他对独裁、对封建主义深恶痛绝,但并没有失去客观而理智的立场,比如他就对在《致女王》诗中就对意大利王后玛格丽塔表达了崇敬之情,这种看似不彻底的革命精神,也是卡尔杜齐诗歌迷人之处的一个缩影,他在意大利民主革命的时代潮流中,以这种人文主义为基石构筑了一种新古典主义的诗歌体系。

卡尔杜齐以其出色的诗艺荣获190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中这样评价他和他的诗作:

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是一位渴望自由充满爱国情操的诗人,他从不会为了个人利益而让步,从不会屈服于淫威暴力,他是一位有着崇高理想的伟大诗人。他的不朽诗作,他优美的抒情诗,以其独具的魅力,让他当之无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评价恰如其分,他在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卡尔杜齐以其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持续的创作力,致力于形成了一种新古典主义的艺术风格,清新、自然、优美,生动传神地为那个时代留下了一幅精妙的剪影,对自然、人生、社会有着一种独特的感悟,展示出激荡而曲折的岁月中那种传统又现代的思绪。贯穿他诗作的思想始终如一,也是其诗作最让人沉醉的魅力,而这就像他在那首写给少年时代居住过的玛雷玛诗作《途经玛雷玛》中所表白的那样:

我一直没有放弃那些梦,

那是青春的光彩散去后的斑痕。

本文标题: 青春的诗读后感1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3107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塑料成瘾》经典影评1000字《虎妈的女儿》读后感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