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物品中的德国历史(上、下)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1-02-20 10:54:4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3

《100个物品中的德国历史(上、下)》是一本由[德]赫尔曼·舍费尔著作,索·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8,页数:93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100个物品中的德国历史(上、下)》读后感(一):碎片式的德国史导入自己对德国

100个物品中的德国历史(上、下)读后感1000字

  《100个物品中的德国历史(上、下)》是一本由[德] 赫尔曼·舍费尔著作,索·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8,页数:93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00个物品中的德国历史(上、下)》读后感(一):碎片式的德国史导入

  

自己对德国史的了解并不多,止于精罗落泪的日耳曼蛮族、神罗、三十年战争、和一战二战。只有在战争史中带到德国的部分才会去读一下,对于这个国家在其他方面的历史都知之甚少。而这本100个物品中的德国历史,给了我一个机会可以一窥历史上的这个国家。

书的编排是很有新意的,通过100件文物来引出当时德国的历史风貌。战争、文化、宗教等等,涵盖面非常之广。而故事也是碎片式的,前后两件文物的故事可以毫无关联。这给了作者很大的灵活性,可以谈天说地,也让读者读起来没有什么压力,感兴趣的部分就深耕细作,不感兴趣的部分草草读过也不会影响整本书的阅读体验。

虽然这样的写法少了故事性的魅力,但是作为一本历史导入、普及的书籍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一次性涉猎很多不同领域的知识,碰到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就可以去深挖一下、购买相关书籍。读这本书让我有了增加与未知领域触碰的机会,别有一番趣味。

德国,除了战争之外,也挺有意思的。

  《100个物品中的德国历史(上、下)》读后感(二):说的是物品,讲的是历史

  这本书的整体结构是有些另辟蹊径的意味的。一件件物品串起了整个德国的历史。作者在物品的选择上,显然是大大的下了一番功夫的,从时间、空间、学科、行业等各个纬度多个角度进行取样。每个章节以一个物品为中心,铺陈阐述,直到覆盖的内容和周边章节握手,从而从整体上让全书形成了从点到面的覆盖。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仿佛是在参观一个博物馆,一百件展品,展示了德国历史长河的九曲十八弯。当然,图片显示和现场观看相比,效果肯定是略有不足的,但胜在文字描述以及相应的引申介绍内容更为详实也更有厚度。 读完全书,不得不说的是,这种通过物品进行历史串联介绍的形式,对于对德国历史不甚了解的读者而言,依旧很难在全局上对德国历史脉络有所掌握。毕竟德国的民族、文化、政治、经济演化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复杂的,光其疆域、种族的变迁就足以让人抓狂。因此,强烈建议在每个历史的分段的开始,先放置几页文字,对这个历史时期做一个简要介绍,如果能附上详细的历史年表就更好了。 对于对德国历史有所了解又想深入研究某一领域的读者而言,本书物品的选择又太过趋于高大全,真正针对阅读个人化的有效信息不多。而文本中的扩展性内容,其向周边铺陈后的覆盖范围依旧是比较有限的。 由于根据物品人为把内容分成很多的章节,这本书是非常适合碎片化阅读的。用饭后睡前,茶余工间的那么一点点时间,阅读几个小故事,倒是也挺符合网络时代的阅读特性。如果不是带着很么多功利性和目的性的话,读读这本书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消遣方式。

  《100个物品中的德国历史(上、下)》读后感(三):一部具象德国史

  

英国广播公司第四电台(BBC Radio 4)和大英博物馆曾经合作过一个项目,该项目筹划了四年,于2019年1月18日开始,连续20周播出。其中包括由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Neil MacGregor)撰写和呈现的由100个部分组成的广播系列。 MacGregor在第四电台播出的15分钟演讲中,使用了保存在大英博物馆的古代艺术,工业,技术和武器等藏品,作为对人类历史某些部分的介绍。 艾伦·莱恩出版社(Allen Lane)于2019年10月28日将该系列广播整理成书,名为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中文出版名为《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

《100个物品中的德国历史》(Deutsche Geschichte in 100 Objekten)应该是受了BBC节目的启发而作,作者赫尔曼•舍费尔教授同样具有博物馆和历史专业背景,是联邦德国历史基金会(Stiftung Haus der Geschichte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的创始主席。不同于普通的德国通史类书籍,本书以100个物品为中心,分别展开围绕着这些文物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这一百件物品,就像投入湖中的石子,泛开一圈圈地涟漪,这一片片的涟漪又展示了这片湖面——德国的历史。

不同于英国和法国,德国是很晚才由一个个小公国和自由城市组合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德国”,所以书写一个有机的、系统的德国史并非易事。尤其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更没有时间去深入地读一本冗长的学术书,而更愿意进行标签式的解读。德国,是一个被贴了很多标签的国家:严谨、啤酒、足球、纳粹、二战、大屠杀、普鲁士、柏林墙……赫尔曼•舍费尔教授则采用了更具象性的图片,帮助读者更加快速地了解德国历史。

提到德国,啤酒是少不了的,慕尼黑每年十月的啤酒节(Oktoberfest)举世闻名。德国不同产区的不同啤酒,也经常是人们谈论的话题。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啤酒最初并不是作为一种酒精饮料而生产的,而是因为过去水源常常受到污染,啤酒是一种非常好的饮用水替代品。最初的啤酒,“不凉、没加啤酒花、没有碳酸也没有泡沫、甜甜的但是酒精含量很低且浑浊不透明像菜汤一样的饮料”,全不似带着苦涩滋味的现代啤酒。德国人在喝啤酒的时候,也不忘展示了他们对于循规蹈矩的热爱——凡事都要有规章制度——于是诞生了《啤酒纯净法》。

德国另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与纳粹德国和大屠杀无法分开。书中多次提及相关“物品”——希特勒《我的奋斗》,焚书事件,《德意志之歌》最终成为国歌的曲折故事,刺杀希特勒,电视剧《大屠杀》等等。德国人总是不吝于回忆历史,面对曾经的伤口。他们勇于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而不是试图遮遮掩掩,将这段不堪的历史忘记。更不曾像某些国家一样,试图篡改历史,留下“正确的集体记忆”。甚至,德国人的思考达到了另一个高度,他们不仅反思纳粹罪行,甚至提出了“第二罪行”,即1945年后压制对于大屠杀罪行的讨论。

如同一位德国教授在中国的纪录片《大国崛起》德国篇中所说:战争时期德国人折磨别人,非战争时期德国人折磨自己。“典型的德国人”自我怀疑、悲观、喜欢批评、吹毛求疵,但或许正因为德国人的悲观、自我怀疑,才造就了众多德国哲学家;或许正是因为他们的吹毛求疵和严谨,才让made in Germany享誉世界。想更多地了解德国的人文历史,这本书是不错的入坑指南,不会让人感觉到严谨而无聊的德语写作方法,还可以从细节着眼德国,为宏大叙事的历史书籍作为补充。

  《100个物品中的德国历史(上、下)》读后感(四):草蛇灰线,见证历史

  

有人说读史很枯燥,很难入门,有没有一种书可以让人轻松地,由浅入深地去了解历史?那么这本《100个物品中的德国历史》可能就是答案。从罗马人的面甲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皇冠,再到默克尔的手机,一个个寓意鲜明的物品带领我们穿越了千年的历史。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经历了德国的书中政治、社会变更,法律、农业、军事、音乐、艺术无所不包,每一章节就像是一碟开胃小菜,勾起你对这段历史的兴趣,读完之后仍然意犹未尽,非得找出相应的故事狼吞虎咽一番,方能大呼过瘾。

德国(Deutschland),古代时期由日耳曼人的一支条顿人居住,古罗马帝国人称之为日耳曼尼亚(Germania),即日耳曼人的土地,而germani 意为邻居。 日耳曼人自称Deutsche,称其国家为Deutschland,Deutsch来自古德语thiuda,意为“人民”,land意为土地。Deutschland意为人民的土地,汉音译为“德意志”。

这个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从日耳曼人入侵罗马后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当出身于东法兰克王国的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962年被罗马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德意志的土地第一次以(不)神圣(不)罗马(不)帝国的身份成为一个整体。统一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奥托一世的去世,神圣罗马帝国陷入分裂。一直延续到1806年,人们都没有获得过以民族身份为标榜的认同感,更多的是以公国或城市的称谓来称呼自己来自何方。

这持续的混乱被来自邻国的启蒙思想和法国人拿破仑打破,在拿破仑扫平神圣罗马帝国之后,德意志土地变成了一片松散的联邦,期间虽然也有革命的尝试,但都没有形成统一的德意志民族国家。统一最终还是要靠铁与血,在铁血宰相俾斯麦和充满野心的未来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一世的领带下,普鲁士王国统一了德意志的土地,人们第一次以民族的身份获得了归属感。接下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后来的新势力不甘人后,想要挑战已经形成的英法世界霸权,一战爆发了。

这场无比残酷的战争并没有让德意志帝国翻身,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了世界的格局,并且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战后的魏玛共和国是在德意志的土地上建立起一个和平、自由、民主的政权的一次尝试。很遗憾这个新兴的民主政权倒在了自身混乱的体制与席卷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上。一场新的危机来了,世界又将陷入火海。后纳粹时代的德国人内心充满了矛盾,他们陷入了身份认同与否定过去的两难境地,东西德国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加剧了这种分裂。直到柏林墙倒塌后,统一的德国才变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模样。

德国的历史进程似乎总是在被动接受,包括民族主义和意识形态也是由邻国引入的。因此读德国历史就像是读欧洲史的缩影,看德意志人民如何在世界历史的巨浪中小心翼翼地迎风逐浪,更能让我们理解西方历史对世界影响的脉络,让我们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

德国人的历史是充满矛盾的,民族自豪感逐渐建立,但又一次次被打破,经过近代的两次大战,历史背负的罪孽与混乱产生的民族交融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加复杂。当代的德国人已经踏出了民族主义的怪圈,转而尝试另一种发展思路,或许有一天我们可以在德国人身上率先看到“民族的即是世界的”,那个时候,德意志之名承载书写的将是新的历史。

神圣罗马帝国皇冠三十年战争奥斯维辛集中营铸剑为犁

  《100个物品中的德国历史(上、下)》读后感(五):100个历史切面纵观德国40万年历史

  

说起与德国的缘分,应该是“开眼”看欧洲了。至今两次欧洲之行,第一站都是德国。2019年,我第一次走出国门,游走欧罗巴,第一站选择了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皇帝大教堂、罗马广场、欧洲央行、歌德故居、美茵塔,那是我对欧洲的第一印象。2019年,目前我的最后一次海外游,还是欧洲,第一站,还是德国,是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这里有迪士尼乐园城堡原型的新天鹅堡,有“南部之星”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有大猪肘子和大杯的啤酒,这里也许不像柏林见证了那么多的历史事件,但是这里很德国。

近现代以来,德国(普鲁士)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铁血宰相俾斯麦治下发动的普奥战争、普法战争,到第三帝国时期希特勒主导的纳粹恐怖,德国的好战一度将其推上历史反面的风口浪尖。两德统一后,德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兴盛和德国足球的异军突起,又继续稳固了世界强国的战略地位。德国就像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品学兼优的队伍里有他,调皮捣蛋的队伍里有他,甚至十恶不赦的队伍里也有他,这样的一个德国,怎能不去阅读他?

这本《100个物品中的德国历史》,由社科文献出版社索恩品牌出版,似乎恰到好处。本书封面上有一句slogen,叫作“一本书轻松读完2000年德国史”,这显然有点保守了,要知道,那8根从边境小镇舍宁根(Schoningen)的赫尔姆施泰特(Helmstedter)褐煤开采区出土的木制古标枪,距今已有40万年的历史。

正如书名清晰展现的,作者赫尔曼·舍费尔选取了100个物品,从100个历史切面片段式地介绍了德国的发展历史。

这本书尽可能涵盖了所有时代,包括古希腊罗马时代与中世纪、中世纪晚期与近代早期、近现代史与当代史;从地域角度看,选取的物件来自当今德国的疆域之内。它所涉及的时间范围从人类制作的第一根标枪到能源结构转型,直至现代德国人的自我认知。长期结构性的历史变化比短期的政治更迭更加重要。本书选取的主题包括:技术革新、工业化和社会变迁、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独裁统治和民主德国政权的特征及影响、两德统一、欧洲一体化和21世纪以来的各种新问题——它们只是由个体组成的整体的各个方面中的一部分。 书中彩图1

书中彩图2

这是一本碎片化的德国历史。赫尔曼·舍费尔选取的这100件物品包罗万象,从史前社会探索古天文学的道具内布拉星象盘,到保存在亚琛玛利亚大教堂的用于国王登基的查理大帝宝座,到建于中世纪晚期代表德国最古老社会福利机构的吕贝克圣灵医院的小房间,到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的自人类和民权启蒙运动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政治宣言单行本《共产党宣言》,到象征反犹主义、种族狂热和纳粹大屠杀的犹太星标识,到1954年瑞士世界杯由赫尔穆特·拉恩攻进的帮助联邦德国足球队捧起雷米特金杯的世界杯用球,到2006年德国总理默克尔赠送给波恩联邦德国历史博物馆的西门子s55手机,每一件物品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一个历史事件,它不一定是最昂贵或者最有价值的文物,但一定是最具有代表性、最能够唤起或者带领读者走进一段德国历史的最典型“代言人”。

几十万年的历史,100件物品,850页左右的正文篇幅,似乎是远远不够的。本书的立意并不是让读者通读德国历史,而是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向读者做一次德国历史的启蒙,我想,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这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本书的100件物品,有的在博物馆,有的在教堂,有的已无实物,有的甚至只是历史中的匆匆“过客”,存在于亲历者的记忆和读者的书本里。

它最主要的作用,是想要在有关历史的争论中作一些新鲜的尝试,通过对物品感性的认知为读者打开一扇门,用不那么抽象和更为具体的方式了解德国的历史。

这本书应该是希望能够通过这更为直观的介绍,唤起读者对德国历史的兴趣。它只是一个基础。对不了解德国历史的读者,这本书是点燃德国历史的引线,是跃入德国历史的跳板;对了解德国历史的读者,这本书是充实德国历史记忆的宝箱,是点缀几十万年德国历史的精饰。只要你对德国历史感兴趣,这本书也一定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在特装盛行的出版界,本书自带银灰边特装属性

于我而言,就像德国之于旅行,是我对欧洲的第一印象一样,这100件物品之于漫长的历史,就是我对德国的第一印象,它也许不够精彩,但足够惊艳!

  《100个物品中的德国历史(上、下)》读后感(六):百件物品·德国拼图

  

百件物品 穿越千年 德意志魂 时隐时现

图文并茂 篇幅简短 可作备忘 可作扩展

昔时昔事 昔人昔言 史海钩沉 略可窥探

静物有声 似在耳边 杂杂沓沓 喧喧阗阗

上古标枪 狩猎初现 星象金盘 宇宙推演

罗马面甲 民族开端 运酒商船 酿造流传

维京海盗 火烧战船 绍方大钟 化作炮弹

大帝宝座 拿皇加冕 市集十字 权利彰显

神罗皇冠 魂借尸还 基督柱门 齐来祷念

英雄史诗 曲解用滥 教堂骑士 揣度百般

明镜丰碑 国之法典 圣灵医院 救苦救难

登记账簿 金光闪闪 教堂彩窗 城市渐繁

黄金诏书 领地规范 柯克帆船 汉莎起源

板甲战衣 雇佣兵团 大学印章 博雅七般

巴勒塑像 家族垄断 活字印刷 功莫大焉

地球仪上 欲谋霸权 女子浴室 可谓大胆

伯爵油画 闹剧上演 啤酒法令 食品安全

金色帐房 文化遗产 农民运动 战争画卷

马丁路德 改革先贤 月历画中 世态凉炎

两只酒塞 惨烈之战 光明灯台 奇迹点燃

鸟嘴面具 黑死灾难 跳舞死神 永恒期盼

敕令互发 难民法案 天才工具 教堂兴建

金鼻烟盒 能挡子弹 避雷铁针 启蒙观念

自由之树 拿皇接管 十月法令 改革先贤

格林童话 源自菲曼 战马骸骨 反法阵线

第九交响 命运多舛 图拉治水 取直截弯

三色旗帜 延续今天 边境困窘 关税繁难

鹰号机车 蒸汽之年 德国之歌 屡遭删减

金色铧犁 致敬威廉 尖顶头盔 军国标签

出生登记 移民彼岸 共产宣言 砸碎锁链

国民大会 鸟兽而散 发电机器 动力无限

凡尔赛宫 帝国初建 民主旗帜 团结并肩

轧铁工厂 群像活现 帝国诏书 左右逢源

奔驰一号 车轮飞转 阿司匹林 造福人间

布施铅笔 漫画之源 黑人商标 殖民贪婪

一战机枪 堑壕梦魇 战争画卷 人类灾难

列车车厢 停战和谈 虫胶唱片 推翻封建

选举海报 女性平权 我的奋斗 死灰复燃

幸存之书 目睹劫难 犹太黄星 遭遇凄惨

广播电台 推波助澜 木工刨台 制造炸弹

断头高台 人命草菅 国会大厦 经典图片

寻人索引 写满离散 被告人椅 世纪审判

援助包裹 雪中送炭 计算机器 源自偷懒

占领法案 分易合难 世界杯上 勇夺桂冠

欧盟旗帜 各怀私念 两德头盔 始于冷战

东西有别 避孕药丸 大众汽车 传奇百年

赠送摩托 劳工百万 左轮手枪 反恐中坚

一部美剧 人心震撼 记者偷拍 轰动事件

气味采样 建立档案 通关房间 心惊胆战

太空盔服 东德占先 铸剑为犁 和平企盼

一张字条 历史悬案 便携播放 音乐互联

抗议标志 各有特点 德国马克 让位欧元

教宗专座 跌下神坛 总理手机 朋友刺探

能源转型 面临挑战 世界大同 手写真言

日月更替 人心易变 或被利用 或被装扮

读史明智 睹物思前 唯有冷静 唯有客观

PS:看似散乱、并无太大关联的百个物品,百个小节,通读之下会发现关键词就是“装扮”。历史总是“为我所用、任我装扮”的,即便不否认某钟真实。每个小节的体例均为半叙半议,特别要细读每个小节“*”号后面的文本,是作者的心声(作者尤其关注上世纪的两个重要历史进程——二战和两德时期对历史的解读)。稗史小识,大有乾坤。

本文标题: 100个物品中的德国历史(上、下)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3062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看不见的城市》读后感100字《国脉》经典读后感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