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讲话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1-02-17 08:33:5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7

《中国历史讲话》是一本由熊十力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20-1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中国历史讲话》读后感(一):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与必要世人势利,非独中国,一人有钱有权,放个屁都是香的,这句话不管是

中国历史讲话读后感摘抄

  《中国历史讲话》是一本由熊十力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20-1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历史讲话》读后感(一):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与必要

  

世人势利,非独中国,一人有钱有权,放个屁都是香的,这句话不管是放在当年的比尔盖茨身上,还是放在今天的马云张一鸣身上,都是应验的,而大多数人,是没有能力思辨性的辨别他们说话的真伪。人如此,国家亦然,鸦片战争失败后的一百多年,封闭自大而落后的天、朝,被西洋的坚船利炮打趴了,于是月亮也是外国的圆,五千年文明积累,一朝尽弃,绝大多数人只知道西洋的武器厉害,因此也觉得背后的文化文明厉害,但到底厉害在哪里,谁也说不清楚,中华文明又腐朽在那里?好在哪里?也只有部分有见识的智慧之人看得透,虽振聋发聩、喊破嗓子,还是警醒不了国人,只能在反潮流中延续文明之火,熊十力算是这些人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好,那种落后也怨不得的好,并把这种好讲给了世人听,可惜,愿意听的人少、听的懂的人更少。

直到邓公改革后,国家经济逐步跟上,文化自信才有了基础,熊十力也才逐步被人重视,就连一本《中国历史讲话》也出版了。熊十力是哲学家,但中国哲学和历史难以分家,这本小册子醉令人感动的地方,就在于一种精神、一种自信,对中华文化优秀因素的自信。要知道,写这本书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时期,那时的人民,并没有抗战片演员告诉他们“八年抗战开始了”,亡国亡种的现实焦虑时刻存在,而这时,熊十力讲中国历史编写方法、鼓吹民族文化优秀基因,是有很大风险的:传统文化那么厉害,为什么我们将亡国?直到近百年后的几天,我们发现中国越来越厉害,才应验了中华文化的强大。

当然,由于史料的局限,《中国历史讲话》写作时还不知道56个民族,所以,对于民族起源的考证,还是有很多疏忽的地方,而且,如“尊黄帝为共祖”,咱们汉人没意见,其他民族就有意见了,苗族宁可尊蚩尤,也不太接受黄帝,所以这个不必强求。另外,这本书由于在动荡中完成,框架非常好,可惜的是,资料不足、时间不足,很多没有展开讲,收尾也比较仓促,这就是历史的遗憾的。所幸,我们可以吸收其中的精神,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历史讲话》读后感(二):新儒家的文化自信

  

熊十力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是思想家、哲学家,不是历史学家。所以读这本小书《中国历史讲话》,就不要抱着读历史学家观点的预期。本书是以1938年熊十力在抗战时期的讲稿为基础整理,主要包括两个问题:其一是种族推原,其二是关于修“中国通史”的意见。

所谓种族推原,即清朝被推翻后的中国五大种族——汉、满、蒙、回、藏——的演化来源。这五大种族的分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民族”分类又有不同,彼时还没有后来的“民族”概念。熊十力先生对于这五大种族,认为在上古时期通通都是同一个种族。满族是黄帝子孙迁徙到塞外的,是汉族一支;蒙族是匈奴苗裔;回族是突厥族;藏族是出自汉族姜姓。当然啦,他们通通是北京猿人的后代,所以实际上是一家人。

老先生这证明方法,基本属于打哪指哪,当时科技不发达,或许可以认为有其可能性。但以当今世界的科学观点来看,恐怕一切都是要被推翻的,尤其是在基因科学方面,已经证明人类都是由非洲走出,而北京猿人极有可能是被从非洲走出的智人消灭掉了。

修“中国通史”的意见,是从熊十力先生的哲学观出发的。他所希望修的通史,不是像学校教科书那样的通史,而是像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一样,作为终身事业来做。“修国史者自然是以忠于国家,忠于民族为其基本精神”,这里就涉及到熊十力之前力证五大族是一家的理论。因为信奉黄帝为五族的共同祖先,所以他的建议是:上古从三皇五帝到战国六雄灭亡,中古从秦始皇称帝到五代十国,近古从宋至明末,近代从顺治入关到溥仪逊位,现代从民国开始。

作为新儒家,熊十力自有他的观点,例如他认为中国历来“无阶级于内,无抢夺于外”,是最高的文化团体。这一观点现在看来有点匪夷所思,中国正是因为上千年的儒家文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将每个人限制在不同阶级之内,以维护社会的稳定。时至今日,受到儒家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都阶级森严。

熊十力先生的史观极为传统,他在写这些的时候,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存亡之际。中国的文化、民族的观念则十分强烈,所以言辞或有偏颇,是为了告诫青年人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自觉与自信。而今再读,大概可以一窥当年心境。

  《中国历史讲话》读后感(三):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史

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读到了哲学家、思想家熊十力先生的《中国历史讲话》一书。这本书原系熊十力先生于1938年春为学生授课时的讲稿。虽然出版于82年前,至今读来,依然深受启发,并且生出许多新的感悟。

如果足够留心,应该能够注意到这个比较特殊的年份——1938年!之所以说它特殊,因为这一年,正是全面抗战的第2个年头。是时,全面抗战正在进入相持阶段,中国人民的抗战进入了最艰难的一个阶段。正是因为这几个年头的坚持,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和牺牲,十四年抗战才最终在1945年迎来了扬眉吐气的那一刻!在中国大踏步向前走的今天,“杂音”依然很多,阻挠时时处处——但如果能够以我为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那么,未来必定可期!

之所以如此笃定,就是因为历史规律在起作用。观察一时一事,难免会“一叶遮目”,难以看得更为久远;如果具有了历史思维的眼光和眼界,就一定能够做到不拘泥于当下,而是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考,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82年前的形势和现在的形势当然大不相同,但大不相同之间又或有相似之处。这一点毋庸置疑。

熊十力先生的这本《中国历史讲话》,并没有在单纯地讲授中国历史的整体面貌,而是“应学生所求,发扬民族精神”,所以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其一是种族推原,其二是关于修‘中国通史’的意见”。理解为什么这样做,也是要与当时的形势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当时是全面抗战、全民抗战,汉族、满族、蒙族、回族、藏族,就是当时所谓的“五族”,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中华民族不限于这五族,而可以理解为“五族”是一种指代称,是来当代表的意思。所以,熊十力先生特意来讲解这一个,他在这一主题的开篇即已明确:“如一家昆季,分言之,则有伯仲;统称之,则是一家骨肉也。”当然,其中的一些观点和今天权威观点或有差异,可以理解性地看待,也不需要过于执着。

不仅在那个时代要好好学习中国史,也就是自己的历史;即便是在今天,更有努力学习、学通中国史的必要性。为什么会有历史虚无主义?为什么有些人会有崇洋媚外的言行?其中很重要的一些内在原因,就是他们缺乏历史唯物主义,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不甚了解或者一知半解,更不用说对世界历史有正确的了解和理解了。关于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或者说要“知史”,其实中外不少名人都有很中肯。比如,唐太宗曾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而弗朗西斯·培根也曾说过:“读史可以明智。”所以,先不说其他,先把历史学好,再来说“弄通”以及“做实”,所以要先学习历史——对于自己的历史,更是有必要好好学习。

至于如何学习中国史,那方法就更多了,可以自己好好探索尝试一下,只须以结果为导向即可。

  《中国历史讲话》读后感(四):大儒生的信仰

  

  在新文化运动时,一些学者提出以中国文化为主体并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倡导文化自信——他们通常被称为“新儒家”。新儒家起初是一种思潮,是一种文化理念,主要指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全盘西化的思想冲击,一批学者坚信中国本来的文化思想自有其永恒的价值,他们也在探究如何在中国文化的根基上为社会现代化增加更多的文化自信力。

  新儒学的发展一直在蓬勃进行着,两岸方向多有不同。当代新儒家可分为三代。第一代,代表哲学家为熊十力、梁漱溟、马一浮等;第二代,代表哲学家为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第三代,代表哲学家有刘述先、杜维明、余英时等。在这一代一代的传承中,每一代学者皆以中华本位的思想,进行着学术与思想上的改良和创造。而这其中,第一代的奠基人,熊十力可以说是开宗立派,有着自己独创的哲学体系和学派。 大家小书·历史卷《中国历史讲话》 熊十力 北京出版社

  严格来说,熊十力是哲学家不是专业的历史学家,但他的研究领域始终扎根在中国文化之下,对中国历史有着不同视角不同层面的理解,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守常所作的序中写道:“熊十力讲历史最大的特点是从亲历者身份来理解家国族群意识,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去阐述历史在现实显示的张力。”   大家小书系列推出的新作《中国历史讲话》,为熊十力于全面抗战的第二年1938年为学生授课时的讲稿整理而来。讲稿中的两个主要问题:种族推原和修中国通史议,深深地扎根在那个风雨飘摇、民族危亡的特殊时代。熊十力认为在那个特殊的时期讲历史要强调爱国主义,要注重民族根源与国之根本的问题,要让各族人民在中国文化下凝聚到一起。在人物方面,强调伟大人物的人格品行与魅力,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杜绝浮华、浅薄、不明黑白的价值取向,突出惩恶扬善的功能,让那时的学生、人民拥有强大的文化自豪与自信。   书中一大问题“种族推原”,是结合在当时中华民族由汉满蒙回藏五族构成的基础上,分别对每个民族的诞生原由、文化传承、与其他四族之间的关联等方面进行阐述的。尤其是以地理作为本源,进一步推论,汉满蒙回藏五族本都发迹于中国本部,而后却在岁月的迁徙中,逐渐向外分散,而逐渐成为一独立之群落。   在此部分熊十力主要就当下需要团结各族人民力量共同抵御外敌的形势下,作出的种族推原,受到知识的局限,其所推论的种族一元说,也是不完善,有着诸多问题,读者们着重看五族在文化交流上的共通之处,至于血缘和一元推论方面,在书中编辑将其中与现在认知有悖的推论作了标识,以免读者对此产生误会。   “种族推原”在书中只占了一小部分,其本书的主要内容还是在于第二部分“修中国通史议”。笔者曾看过那个时代史学家们的著作,大多数人都提到通史对于国人理解本国历史的方便之处,便于贯彻以发展的角度看待历史的延续。在本书中,熊十力也希望深心卓识的史学家,能够推出一部像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一般的通史书,而不是那种学校教科书一般的教育类著作。   熊十力在书稿中提出了一些他对于修通史的看法。修史的根本精神是什么?在这里他主推孔子所著的《春秋》中所传达出的仁义道德的核心精神。古时提倡孝悌忠君,而今君主已废,民主、国家、民族为精神凝聚之根本,修史者也应当顺应时代的变化,体现新的价值观、历史观。其次,在观念的传递中,也应当避免西方国家概念对中国带来的影响,让国民理解自家民族构成和之所以我们能团结起来的要素,唤起民族中的天性良知,而减少因利害而结合的因素。历史要引导未来,毕竟要有善意的核心价值,不能因西方的掠夺性而一味效仿,追求他们所谓的现代化。我们的历史要指导我们的国家成为最高文化团体,绝不能催生出破坏人类发展恶念。最后,不能光讲知识还要注重实践与真理的结合。熊十力提出“学问即生活,而非以浮泛的知识为学。”不要以获得表面的知识而自满,更需要加强自己内在的智慧,使其能够让各种知识得到善用。熊十力认为人们过于向外寻求知识,而忽略了自我,让自我倍感空虚没有价值所支撑。科学知识毕竟是器用的知识,如道德不加约束和规范,终会自毁人类之前程。所以注重内心修养,明辨善恶,也是修通史的史家所需要注意的。   以上三点是熊十力对于修通史,与个人历史价值观的核心。之后,书内大部分主要是熊十力以个人观念梳理的通史大纲,简述了历代重要事件及影响,从上古时代一直延续到近现代。在文中可以看到,熊十力的治史精神和明确的价值取向,文笔之中不难看出他强烈的个人性格。熊十力终其一生始终挂念着历史文化对于国民的正向引导,以育人、修德、明知为核心,这也不难解释他晚年对时局是那样的失望,以至于绝食求速死。他的这股家国情怀从年轻到垂暮一直是那样地强烈,在序言中王守常教授讲的一则小故事,则将熊十力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熊十力的学生著名哲学家牟宗三曾回忆他在北大读书时,随熊十力去中山公园吃茶,当时一起去的有熊十力的知己林宰平,系主任汤用彤、佛学大家李证刚等人。众人闲聊先秦诸子之思想,熊十力走过来大声说道:“当今之世,讲晚周诸子,只有我熊某能讲,别无他人。”这一声大吼,正是吼出了熊十力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也吼出了他毕生的志愿。 本文首发《北京晚报》20202年12月25日

  《中国历史讲话》读后感(五):《中国历史讲话》:修史者应顺时代变化,体现新的价值观、历史观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春,熊十力先生由鄂入川为诸生开讲中国历史。随后,先生的讲课内容由弟子记录整理成册,名《中国历史讲话》。

熊十力先生是第一代新儒家代表哲学家之一。先生认为,一个民族要生存下去,必须要有自己的哲学,自己的文化。

《中国历史讲话》成书于动荡年代,彼时正值抗日战争年间,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内迁至长沙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此时,熊十力先生任教于乐山复性书院,先生自言:“余以迂陋,无所自效于世,唯日与诸子讲说旧闻。”

近日,阅读了最新出版的“大家小书”系列之《中国历史讲话》。

第一部分《种族推原》篇幅较小,熊十力先生讲“中华民族,由汉满蒙回藏五族构成……分言之,则有伯仲;统称之,是一家骨肉也。”

熊十力先生意在强调五族同源同宗,当一心一力共守固业。且不论熊十力先生的推原是否有据可依,单就“日本人决不能亡我国家,决不能亡我民族”的信念就值得传承。

第二部分《修中国通史议》篇幅较长,熊十力先生认为,“凡修史书者,必有一个根本精神……”先古时期,通有的根本精神是忠君。随着君主制的废除,民主思想发达,修史者应以忠于国家、忠于民族为根本精神。

熊十力先生将中国历史分为上古史、中古史、近古史、近代史、现代史五个时期,并依时间顺序将中国历史进行了简略回顾。跟随着熊十力先生的文字,历代帝王功绩、重要事件的发生及影响,脉络清晰,一目了然。

熊十力先生提出,一个国家的历史对这个国家的民族思想及民族力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指示与启发作用。而历史更迭、时代发展,先古通用的修史精神已经不再能够继续下去,必须予以替换。基于此,熊十力先生提出自己的修史建议。

熊十力先生首先建议修史者顺应时代的变化,体现新的价值观、历史观。再次,建议修史者不要被西方思想左右,要保全我民族固有的高尚文化。最后,“学问即生活”,也就是说要理论联系实际。

有一段话读来非常令人感动。熊十力先生说——

历史家对于国家观念的指导,是要正当的。我们今天要维持民族的生命,为宇宙真理计,为全人类谋幸福计,我们都得要保全我固有的高尚文化。

在当时如此动荡的社会大环境之下,熊十力先生依旧坚守宇宙真理、尊视生命、鄙弃一切私欲恶行,熊十力先生的思想境界令人心生敬佩。

我国人向来爱和平、贵礼让,不肯使用凶蛮手段……由中国人这种观念扩充出去,人类都依着至诚、至信、至公、至善的方向去努力,可使全世界成一个最高的文化团体。

熊十力先生在文章最后写道,“旧史注重人物得失,甚有意义。且模范人物对后人具有伟大的感发力。历史家不可不以热烈真诚的意愿,表达伟大人物的精神。须知一个人必有敬仰伟大人物的真切信念,其人便不至堕落,而可日益向上,以近于伟大。”

在熊十力先生看来,模范人物(伟大人物)的精神感发力对一个民族、以及民族文化的影响尤其意义重大。熊十力先生主此观点的同时,坚持身体力行做好榜样力量。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评价熊十力先生说:熊十力乃二千年来以哲学家之立场阐扬佛学最精深之第一人。熊十力先生把生命献给了中国文化,先生本人正是前述所及之伟大人物,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值得我们敬仰。

本文标题: 中国历史讲话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3048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解读童话读后感精选《深入理解AutoML和AutoDL:构建自动化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平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