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陷阱:如何让亲密关系重获新生读后感精选

发布时间: 2021-02-12 19:20:4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6

《爱的陷阱:如何让亲密关系重获新生》是一本由[澳]路斯·哈里斯(RussHarris)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胶订图书,本书定价:55元,页数:2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爱的陷阱:如何让亲密关系重获新生》读后感(一):一本关于“看见”

爱的陷阱:如何让亲密关系重获新生读后感精选

  《爱的陷阱:如何让亲密关系重获新生》是一本由[澳] 路斯·哈里斯(Russ Harris)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胶订图书,本书定价:55元,页数:2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的陷阱:如何让亲密关系重获新生》读后感(一):一本关于 “看见” 的书

  我还是觉得海伦·彭斯是借着一种我的眼睛所见不到的光亮来看事物的。——简·爱

印象中《简·爱》里的海伦·彭斯

我的海伦·彭斯情结:真正 “看见”

  关于 “由规则转向价值” 的思考,令我联想到从初中开始幻想遇见的理想朋友海伦·彭斯,以及后来发现,现实生活中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一个和 “海伦·彭斯” 完全一样的人,不如自己努力向她靠近!

  我想找找自小珍视的那部分 “价值” 究竟为何物,去重新翻了翻《简·爱》。而简·爱眼中的海伦·彭斯,让我突然意识到,这个海伦可能也是一个极具生活智慧,“观察性自我” 强大的海伦(注:另一个海伦是指可能更有名的海伦·凯勒)。我一直向往的,也许是她那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看待人事物的视角(a light invisible to my eyes),还有能 “看见” 这样的她的良师和益友(Miss Temple&Jane)。

  令人略感沮丧的是,从日常生活中 “看见神迹” 的能力,仿佛不是仅靠模仿就可以习得的技能,我们天生惊人的享乐适应力(hedonic adaptation),擅长 “视而不见”。好消息则是,我们可以通过正念练习,培养一种好奇、开放、接纳的态度。于是,我第一次被人彻底安利了 “正念”,也出于对 “观察性自我” 强大力量的好奇,去看了路斯·哈里斯博士的另一本书《幸福的陷阱》。附作者本书中推荐的书单:五本关于亲密关系的书

  路斯·哈里斯在《爱的陷阱》的致谢辞里说,“语言难以真正表达出我对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创始人 Steven Hayes 的莫大感激。事实是这样的:没有 ACT,这本书(还有我的职业生涯)就无从开始。”

  这种感激令我唏嘘,就好像自己毕业以后,时隔多年才知道一些课本里实验和课本外专业的后续。才知道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 这些概念,才知道积极心理学这个研究领域,才知道 OT(Occupational Therapist)是个专门的专业,才知道 ACT 是 70 年代就兴起的认知行为疗法的一种,才看见有趣的方向,才意识到随时可以重新开始生活。

  这本书是 ACT 在亲密关系中的应用,作者更希望读者将它作为一本日常行动实践指南。在我看来,它确实很适合常常翻阅以自我提醒: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可以选择遵循个人价值生活。这简直是重要且惟一的人生智慧,是真正的 “看见”。

两支 TEDx Talks 视频:首先认识自己

  昨天看了两支 TEDx Talks 视频,一个是 ACT 创始人 Steven Hayes 关于 “心理灵活性” 的演讲,不得不说,Steven Hayes 是舞台表现极富张力的演讲者。他讲述了 34 年前凌晨两点,自己一次可怕的惊恐发作经历,形象地向观众展示了 “How love turns pain into purpose” 的过程,这种转变的种子深埋在我们心里,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但你首先要 “接纳和善待自己”,而非 “战或逃”,将自己推开:Because we hurt where we care and we care where we hurt. These two pivots, these two "turning towards" are the same thing.

You have within you a great answer to that question (Life asks us questions, e.g.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bout difficult thoughts and feelings?") or at least the seed of it. But, you also have this arrogant, storytelling, problem solving, analytic, judgmental mind between your ears that doesn't have the answer and is constantly tempting you into taking the wrong direction.

  另一个是凑巧碰见的,与健康亲密关系相关的技能分享,演讲者是位名叫 Joanne Davila 的女性学者。她作为一名婚恋咨询师,发现很多夫妻在意识到婚姻有问题才去做伴侣咨询,往往都为时已晚。也许我们会觉得,若是可以对即将结婚的爱侣去做些科普教育就够及时了吧。其实也未必,因为他们已经选择好了那位即将一起踏入婚姻的人,而再多的婚前教育也无法弥补糟糕的伴侣选择(“No amount of premarital education can make up for a bad partner choice”)。

  很有意思,好像又有些令人绝望,但仔细想想,无论是职业选择,还是婚恋选择,莫不如是。很大部分在于你需要真正知道你想要的是甚麽(“genuinely knowing what you want and need”),价值方向(指南针)越明确,越有助于做出相对 “正确” 的决策,降低后续再优化的难度。我们所认可的价值一直在我们身边,不仅关乎人生至关重要的两个选择,也关乎生活里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每一个细微的选择。而我们的通识教育里,这部分是有些缺失的。

  这是 ACT 格外值得推荐的原因之一,作者在序言里就提到,即使伴侣不感兴趣,你也可以通过单方面的努力来改善关系。因为关键在于 “你” 的价值,无论对方做了甚麽,你都可以选择成为你想要成为的那种伴侣,而如此也可能带来对方的积极回应。当然,如果亲密关系正常,学习 ACT 使之发展得越发丰富多彩就更好了。

酗酒者祷语:辨别两者的智慧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th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好几年前,我在《八百万种死法》里摘抄过这段话:“主啊,请赐我平静,能接纳我无法改变的事;请赐我勇气,能改变我可以改变的事;并请赐我智慧,让我能辨别这两者的不同。” 据说这段祷告词,最早就是出自一个希望再也不沾一滴酒的酒鬼之口。后来在美剧《This Is Us》里看到剧中的 “完美” 父亲,因为酗酒借之无助祷告,不免有些情绪波动地生出疑问:我们真有可能分辨这两者麽?

  这道理应用于亲密关系倒很简单,就是意识到:我们无法改变别人,只能改变自己;我们无法控制对方的行为,只能控制自己。选择接纳无法控制的东西,并不意味着逆来顺受,而是说可以主动停止消耗亲密关系的行为,不再纠结、抗争、令自己和关系失去活力。

  ACT 鼓励以价值为导向去行动,也就是说,你可以时刻谨记 “你内心深处渴望成为甚麽样的人,你想要在短暂的人生里坚持些甚麽”,然后依照自己的价值去选择采取何种行为。于是,我们能够更聚焦于自己可控制的部分,增强自我觉察,深入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读懂对方的行为模式。

  我们越是能以开放的态度容纳自己的感受,也就越是能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对方的感受。让关系越来越好的行动起点,是自己。让生活越来越好的行动起点,也是自己,这可真神奇。

  问问自己

  《爱的陷阱:如何让亲密关系重获新生》读后感(二):在决定离婚之前,你应该看看这本《爱的陷阱》

  我们每个人几乎都会拥有亲密关系,但它并不是总是使人感到美好。那些曾经的山盟海誓,至死不渝,被无情的岁月冲刷后显得不堪一击。

  当你在婚姻中感受到痛苦,也意味着是时候改善你的亲密关系了,而这本由知名国际ACT疗愈师路斯·哈里斯的《爱的陷阱》或许就能真正帮到你。

  为什么市面上改善亲密关系的书这么多,我唯独推荐《爱的陷阱》?

  因为本书运用了当今最权威最先进的心理疗法:接纳宇诚接疗法(简称ACT疗法),极具科学性、有效性。

  ACT是由著名心理学家史蒂文·海斯创立的,通过正念、接纳、认知解离、以自我为背景、明确价值和承诺性活动等过程以及灵活多样的治疗技术,帮助来访者增强心理灵活性,投入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

  作者路斯·哈里斯把ACT疗法的精髓运用在了亲密关系中,帮助人们重新解读亲密关系。尽管ACT疗法有其复杂性和专业性,但《爱的陷阱》却是写给没有任何心理学基础的人看的,作者用浅显易懂、幽默有趣的语言向读者娓娓道来,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就领悟到ACT的精髓。

  下面,我将用ACT疗法中的三个重要部分“开放、好奇的态度、价值、有效行动”来具体阐述作者是如何真正改善亲密关系的。

一、以开放、好奇的态度接纳当前的婚姻

  你可能有这样的感受,婚姻确实会有“浪漫甜蜜”,但也总能感到“痛苦绝望”。但你往往会肯定婚姻中的“好”,并刻意回避婚姻的的“坏”。

  当然,奔着婚姻的美好憧憬而去没错,但认为“只要选对了人,婚姻就会永远幸福”可能会让你因为期望越大,导致失望越大。

  到这里,你可能会突然醒悟:“原来我们不单要承认婚姻有好的一面,也要承认它有坏的一面”。

  你的这种觉悟便是运用了开放、好奇的态度去接纳婚姻的另一面。

  当你用开放、好奇的态度去接纳当前你认为“糟糕”的婚姻时,也就等于站在了一个新的角度去审视这段婚姻,而你可能将会有一下两点收获:

  1、你大部分时候处于“自动导航”状态

  在亲密关系里,你希望在伴侣面前展示更“真实”的自己,比如:毫无掩饰的展示愤怒,轻易在伴侣面前表达对别人的嫉妒,或者动不动就冷落伴侣。

  但这真的是你最真实的一面吗?

  不是的。在伴侣面前,你只不过是没有像在朋友面前那样刻意控制情绪,你任由你的情绪给你“自动导航”,却还天真的以为在伴侣面前就应该像这样更“真实”。

作者说到:“我们如提线木偶般被想法和感觉玩弄,我们几乎失去了,甚至完全失去了自我觉察以及行为有意识的控制。我们采取了冲动、没头脑的、自动化的行动,我们麻木的被情绪驱动,为我们的信念和判断蒙蔽。”

  假如,你的婚姻总处于“自动导航”状态,那将是一件危险的事,你很有可能在无意间就伤害了伴侣。你任由情绪支配着你,也就任由自己随意责怪、辱骂、冷落伴侣。

  2、当你痛苦时,伴侣也在痛苦

  同理心大部分人都有。看到路边的拾荒者、被疾病纠缠的亲人,或者是小区里那些饥饿的野猫,你会很自然的体会到他们的感受,甚至伸出援手。

  可在亲密关系中,你总认为自己很痛苦,伴侣很冷漠。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可能是你在和伴侣苦苦纠缠时,伴侣曾经刻意回避你,或者对你冷嘲热讽。

  但这就代表但你自己不痛苦吗?我想除了伴侣自己,没有人会知道真正的答案。

  事实上,我们的目的也并不是要了解清楚伴侣的真实感受。而是,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应该更具备“同理心”,应该坚信伴侣和我们一样痛苦。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愿意主动缓和这段破败不堪的关系。

二、亲密关系中的价值

  说到要你主动缓和你的亲密关系,你可能会被激怒,凭什么要你先低头。

作者在书中描述了这样的抗议:“你是说我应该永远贴心,永远有爱心,并且让他提到我的脖子上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深入探究关于亲密关系中的价值。

  什么是亲密关系中的价值?

作者认为:“价值就是你心中对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有生之年想要做什么的最深切的渴望。”

  简单来说就是:你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伴侣。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作者关于价值更深入的解释。

  1、“想要”而不是“应该”。

  我们在思考价值的时候,往往会陷入“规则之地”。确实,没有规则不成方圆,但价值一旦规则化之后,就不属于价值的范畴了。

  规则:我应该更体贴我的伴侣。

  价值:我想要成为体贴的伴侣。

  规则:我不得不控制饮食,不然的话体重会超标。

  价值:健康对我很重要,合理饮食和定期健身是我重视的。

  规则:我必须控制对伴侣的脾气了!

  价值:我想要成为自己的主人,而不是情绪的主人,克制对伴侣发脾气能帮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你在价值中使用到“不得不”“必须”“应该”这些词的时候,你就需要警惕,它并不属于价值的范畴,而是你给自己的“设限”,你只是被动的去定格自己,而不是主动的去成就自己。

  2、哪些价值能促进亲密关系

  当然,价值没有对错,你想把什么当成价值完全取决于你。

  但作者认为:“社会早已对价值作出评价,有些价值优于其他价值,叫做美德。”

  比如:接纳、同情、关爱、联结、奉献、公平、友善、尊重、开放诚实正直和信任。

  而在亲密关系中,最基础的三个核心价值便是:联结、关爱和奉献。

  联结:我想跟他充满乐趣的在一起。我想看清他,同时也让他看起我。

  关爱:我想守护在伴侣身边,我想支持和帮助他。

  奉献:我想花时间和精力在他的人生里助他一臂之力,我想支持他帮助他。

  了解关于价值更深入的含义之后,我们回到这个问题:“凭什么要我主动缓和关系,先向伴侣低头。”

  这里,你不妨试着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感受你说这句话的心理情绪,它可能是心有不甘、愤怒,或者是委屈。

  此刻,你不妨也试着接纳、认可这些情绪,接着再想想,它们符合你的价值吗,你的价值难道是“委曲求全”?

  不是的,你的价值是“坚定自信”!

“坚定自信意味着,用一种尊重和关爱彼此的方式坚持自己的立场,考虑自己的需求。”

  当你清晰的意识到你的价值时,你会发现你可能已经走上了那条缓和亲密关系的捷径,你在处理和伴侣的每一次冲突中,都实现了蜕变和成长。

三、正念使行动更有效

  理论不实践就等于虚谈,ACT疗法同样如此,当你明白了当中的理念后,只有把它运用到实际当中,才能真正起效果。

  用价值导向行动,无疑是正确的道路,但真正操作起来,并没有你想象中的简单。这时,就需要“正念”来助我们一臂之力。

  “正念”源自于佛教禅修,是从坐禅、冥想、参悟中发展而来的。如今,正念以一种宗教化的方式,进入了主流的医学和心理学领域,是帮助人们减压、对抗抑郁、调整焦虑。

  正念可以说是ACT疗法的精髓,它使我们始终坚持价值行动,也使行动更有效。

  那么,正念是如何使行动更有效的呢,下面,我们从亲密关系中普遍出现了两个阻碍来分析。

  阻碍一:你很难一直全情关注

  大部分夫妻都会这样认为,亲密关系最美好的阶段是恋爱的初期。那个时候,你们彼此关注、彼此好奇,很容易就能对彼此全情投入。

  可随时间的流逝,当初的爱慕逐渐消失了,你们逐渐回到现实的冷酷中。

  为什么会这样?

作者认为:“你的头脑画了一副伴侣的肖像,你却错把画像当作他本人了。”

  也就是说,在建立关系的初期,你早已在心里按照自己的想法给伴侣塑造了完美的形象,可让你失望的是,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伴侣和你心中的并不符。

  但你也知道,想要经营好一段亲密关系,对伴侣始终全情关注是很关键的。

  到这里你可能会说:难道我应该抑制自己失望的感觉,时刻警惕自己全情关注伴侣吗,这该有多难!

  当然不是。因为在“正念”里,是不需要任何的克制和强迫。

  那么,该怎么做才能全情关注伴侣呢。

  首先,你应该把伴侣本人当做你的“锚”,而不是把画像当做你的“锚”。

“你全身心对伴侣投入,注意伴侣的脸、嘴唇、眼睛、姿势和动作;你说话的语调和用词的方式;对伴侣的想法和感受真正的好奇;被伴侣看世界的方式深深迷住。”

  你用正念的方式始终怀着初心和好奇去关注伴侣本人,假如你的注意力飘到了“心中的画像”上,你要有所觉察,并把它拉回伴侣身上。

  当你学会用正念的方式去关注伴侣本人,你会就惊奇地发现,你的伴侣每天都在改变,你总能发现ta更崭新的一面,假如你始终保持正念,你将永远不会对ta失去兴趣。

  想象一下,这将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阻碍二:你不会永远得尝所愿

  假如,在你亲密关系的价值中有这么一条:我想成为一位温柔体贴的伴侣。

  那么相对应的你可能会有这些行动:

  和伴侣一起时散步时,主动牵ta的手;发生矛盾时,能站在ta的角度思考;你还可以在空闲时段主动为ta做一顿可口的晚餐。

  当然,假如你的伴侣也学习过ACT疗法,或许会这样回应你:

  当你主动牵伴侣的手时,ta反过来握紧你;你站在伴侣的立场为他思考时,ta能够懂得你的在乎;当你为伴侣做美食时,ta能够感受到你的爱,并表示感恩。

  但我可以肯定,假如你们的婚姻本来出现矛盾,伴侣有这样的回应是微乎其微。

  更多的时候你伴侣是这样回应的:

  你主动牵伴侣的手,ta冷漠地缩回;你站在伴侣的立场思考,ta觉得理所当然;你抽空为伴侣准备可口晚餐,ta可能一个电话告诉你今晚要加班。

  这时,你感到无比的受挫和绝望,于是,你又退回了那个蜗牛壳里,把自己封闭起来,而这段亲密关系并没有因此获得任何进展。

  那该如何突破?我们不妨试着在你感到痛苦、无措时加入正念。

  首先,你不妨试着站在伴侣的角度,思考为什么ta对你的热情报以冷淡。

  难道是伴侣无比憎恨你,喜欢对你冷漠刻薄吗?

  或许不是。

  或许,只是因为曾经都习惯了排斥彼此,ta很难一下子就对你报以热情而已。

  又或许是,你的伴侣正在怀疑你是否变着方法试图控制ta。

  还有可能是,你的伴侣对你体贴是有感觉的,只是ta并不擅长表示感激。

  想到这里,你的痛苦可能就会减少了很多。

  接着,用正念的方法去感受此刻的痛苦,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痛苦的感受。

  或许,在你的心里早已预设了伴侣对你的回应方式:“伴侣应该感受到我的体贴,并热情回应我。”

“很抱歉,根本没有人能保证,当你有了娴熟的沟通、自我表达与协商技巧,对方就会按照你想要的方式作出回应。”

  求而不得,使你无比痛苦。

  但转念想一想,你真正想要的并不要伴侣的回应啊,你还记得那个最初的价值吗?

“我想成为一位温柔体贴的伴侣。”

  其实,你根本不需要伴侣身上索取需求,你的需要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与其,在伴侣身上寻求你想要的,不如自己想办法去创造。

  求而不得,使你无比痛苦。自给自足,使你身轻如燕。

总结

  《爱的陷阱》始终以ACT疗法为基础,让亲密关系聚焦于LOVE(L:放下;O:开放;V:价值行动;E:全情投入),并一直以正念贯穿始终,使我们在亲密关系中能够从角色中脱离,站在新的维度,用更柔的方式去接纳我们的伴侣。

  就像作者路斯·哈里斯说的:“确实,探戈舞需要两人一起跳,但假如你自己先把舞步练起来,那么,下次当你和伴侣一起跳舞的时候,你们会跳的顺畅很多。”

  最后你会发现,当你在改善亲密关系的同时,也在成为更好的自己。

  《爱的陷阱:如何让亲密关系重获新生》读后感(三):《爱的陷阱》:所有夫妻都会发生矛盾,如何采用接纳承诺法来化解

网络

  美国电影《革命之路》,讲述的是一对夫妻爱普莉和弗兰克的婚后生活。因为他们的生活观念不同,经常吵架。爱普莉渴望远方,弗兰克安于现状。爱普莉渴望搬去巴黎结束枯燥的生活,弗兰克答应举家搬迁。

  然而,在动身前夕,弗兰克获得升职机会,爱普莉怀上了孩子,他们的搬迁计划泡汤。为此,他们大吵一架,爱普莉实在受不了庸俗现实的生活,最后自行流产,失血过多死在医院里。

  看完电影让人感觉十分压抑,很多人认为爱普莉和弗兰克的三观不一致,他们走向悲剧的结局是必然的结果。但是,在我看来,他们的结局其实可以不用那么悲惨。

  在现实生活中,三观不一致的伴侣数不胜数,但是他们依然能够好好地生活,安稳地过日子。那么,他们是如何看待伴侣的呢?面对与伴侣三观不同的问题,他们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国际知名接纳承诺法培训师路斯.哈里斯在他的书籍《爱的陷阱:如何让亲密关系重获新生》(简称《爱的陷阱》)里,给我们详细地阐述当亲密关系出现矛盾时,我们要如何着手找出问题,然后运用接纳承诺法来处理。

  下面,我们来看看《爱的陷阱》将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处理方法?

网络

01.世界上真的没有完美伴侣吗?

  在恋爱之初,我们常常会设定诸多的条件,比如颜值高、专心、体贴等条件来寻找另一半。当我们遇到彼此,认为这就是命中注定时,我们飞蛾扑火一般陷入爱情的甜蜜。然而,当爱情的浓烈消退,回归到生活的常态,我们看到的却是伴侣瑕疵、缺点、错误。

  这时候,有人会开始怀疑亲密关系的真正价值,甚至认为亲密关系不会落下好结果。为什么陷入爱情的甜蜜过后,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爱情里到底藏在什么样的陷阱?

  路斯.哈里斯在《爱的陷阱》中提到,坠入爱河是件容易的事,但坚守爱情才难以做到。往往爱情中存在的陷阱,才是我们难以跨过的坎。面对爱情的表象,我们很容易信以为真,认为这就是爱情该有的样子。殊不知,爱情里隐藏许多的陷阱,比如:

  ·完美伴侣:我们之所以对“完美伴侣”根深蒂固,是因为我们受到童话故事的影响。实际上,完美伴侣只存在我们的幻想里,而爱情的热度褪去,我们的幻想也就跟着破灭。可想而知,完美伴侣只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渴望。

  ·有你,我才完整:“没有伴侣就不行”这种想法不过是我们内心的投射。事实上,我们越是对伴侣过于依赖,就越容易对伴侣有过多的要求。当伴侣拒绝我们的要求时,自我怀疑就开始了。

  ·相爱相伴是容易的:从相爱到相知,是个沟通、妥协,接纳彼此差异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地磨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如果我们期待伴侣的思考和行动跟我们一致,那就是给自己设置失望和诅丧的陷阱。

  ·永恒的爱:爱是一种感觉,有高潮也有低谷,有浓烈也有平淡,不会时时刻刻都保持在一种状态,而一个真实、有爱的亲密关系,通常是在浓烈的爱情之后,这就给彼此一个看到真实伴侣的机会,但是很多人都无法接受伴侣真实的样子,而选择了离开。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只要选对了伴侣,就能过上美好惬意的生活。就像《革命之路》里的爱普莉,她以为结了婚,搬了家,就能过上梦想中的生活。爱普莉一直渴望搬到巴黎,去过那种轰轰烈烈的生活。

  殊不知,举家搬迁不过是换个地方过平凡的日子。即使爱普莉和弗兰克真的搬到了巴黎,她的生活依旧没变化,每天依然有做不完的家务,面对两个吵闹的孩子,对爱情失去热度的丈夫。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跟爱普莉是一样的,掉入爱情的陷阱,以为换个地方就能重新燃起心中的激情。可是,爱情不是至始至终都那么浓烈,而伴侣也不会时刻都维系完美的样子。当爱情回归常态时,我们需要放下那些幻想,接受伴侣的不完美。

网络

02.离开是解决夫妻矛盾最好的方法吗?

  在电影《革命之路》里,爱普莉和弗兰克住在乡下的一栋房子里,弗兰克每天早出晚归,做着不喜欢的销售工作,他厌倦这份平庸的职员工作,而爱普莉自从结婚后,就放弃了自己的演员梦,每天围着丈夫孩子转,她对于生活的现状感到无力且无奈。

  在一次又一次的争吵中,爱普莉和弗兰克终于做出决定改变现状。于是,弗兰克同意爱普莉不切实际的想法,举家搬迁到巴黎重新开始一家人的生活。事实上,爱普莉梦想当上一名知名演员,而弗兰克渴望过上一种艺术感的生活,他们的生活观念出现了明显的分差。

  但是,他们没有针对这个问题好好跟伴侣进行沟通,而是想通过搬家来改变现状。可是,他们的亲密关系早就出现了裂痕,依靠单纯的搬家无法解决双方的矛盾。

  当面对一个痛苦、难以处理、让人感到威胁的局面时,回避就成为我们合情合理的解决方案,至少是暂时的方法。很多人的亲密关系出现问题后,会用分居或离婚来解决问题,但显然这样的做法解决不了本质的问题。

  恰恰相反,回避只会让亲密关系变得更加糟糕。在心理学中,回避称之为经验性回避,意思是尽最大可能去回避或摆脱不想要的感受。为了回避问题,人们常常会采取一些策略,比如物质依赖(酗酒、暴饮暴食),转移注意力(沉迷游戏),退回舒适区(冷战、不沟通)。

网络

  在短时间内,回避或许真的能让人逃离一时的痛苦,但是长期的回避只会榨干彼此的亲密关系,把伴侣推得越来越远。

  就像电影中的爱普莉和弗兰克,他们因为不能搬家的事情发生了强烈的争吵。爱普莉的渴望破灭,弗兰克想就搬家的问题和她好好聊一聊,但是爱普莉不想谈论这件事,独自跑到树林里。

  爱普莉对平庸的生活充斥着不满,对弗兰克感到厌倦,但她从没有对弗兰克说过她的痛苦,而是选择把一切的感受深藏于心底,最终她的情绪奔溃,以自杀结束了生命。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很多时候会像爱普莉一样,遇到糟心的问题就不想沟通,认为沟通也无法解决问题,干脆就搁置在一边,甚至用极端的方式来解决。

  其实,回避问题是最糟糕的解决方式,它非但不能解决夫妻间的矛盾,反而让亲密关系的裂痕不断加剧,而越是依靠回避来控制感受的人,就越会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比如依靠酗酒回避问题的人,最终会沉浸在酒精的麻醉里,无法自拔。

  当亲密关系元气大伤时,我们该如何修复或重建呢?

网络

03.停止头脑里的评价,客观看待伴侣的言行

  在社会关系中,我们对同事、朋友,甚至陌生人都能宽容以待,唯独对待伴侣却斤斤计较。如果深入分析,就会发现我们之所以变得那么计较,是因为害怕失去、害怕离开,以至于变得不再理智对待伴侣。

  当亲密关系出现矛盾时,我们总是希望伴侣能够做出改变,好证实我们没有错。于是,我们就深陷“我对你错”的自我执迷之中。一旦伴侣与我们发生争吵,脑海中的执念就会开始批判伴侣。

  如果我们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待伴侣的言行举止,那么双方都会很痛苦,比如你想让伴侣帮忙做家务,头脑立刻会出现:“哼,他怎么可能做得好家务。他过来帮忙,不过是打发一下而已。”

  在接纳承诺法中,任何事情都要归结到有效性上。问题不在于我们的评价是对是错,问题在于,如果你与这些评价融合,从长远来看它们有什么作用?

  很显然,如果我们长期沉浸在对错的评价里,亲密关系的裂痕只会越来越大。但如果我们希望这段关系有所改善,那么就得学会停止头脑里的评价。

网络

  路斯在《爱的陷阱》中提出,用解离的方式把我们的想法从评价中剥开。“解离”的意思是我们与我们的想法分开,与它们拉开距离,我们退后并观察想法而不是迷失于想法之中。

  当我们处于评价的状态中,我们会迷失在自己的想法之中,而在解离的状态时,我们可以退后一步,观察自己的思维,并选择如何做出回应。

对此,我们不妨做以下练习:·停下来20秒,闭上眼睛,只是去觉察头脑在告诉你什么;·重复一遍上面的动作,这次看看你是否可以发现想法的呈现形状。它们是图片、文字,还是声音?·重新做一遍,这次看看你是否能够发现想法有可能存在的位置。它们在你的前面、后面、上面还是身体里?

  解离的方法能够把我们的思维从对错的评价中拉出来,从相对客观的角度看待伴侣的言行举止,从而起到改善亲密关系的效果。

  除此之外,我们还得观察脑海里的想法,一旦出现对错论的评价,或是批判性的评价,就平静地对自己说:“啊!评价时间又到了”。当我们能够把握评价的出现时,我们就能够与对错论发生解离,而不再受困于自我执迷的痛苦。

  我们常常对伴侣做过的一件事情加以评价,甚至对伴侣贴上标签,比如懒惰、自私、无能等。可是,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伴侣是一个完整的人,他(她)有很多不同的面,还有各种各样的优点和缺点,而我们却带着批评和谴责的有色眼镜来看待,最终我们觉得痛苦,伴侣也觉得难受。

  亲密关系就像天平的两端,如果我们不加思考的批判伴侣,那么他(她)所处的一端会失衡,最终我们的关系也免不了灾难。所以,停止头脑里那些无谓的评价,客观地看待伴侣,去发现他(她)的可爱之处。

网络

04.运用接纳承诺法,重建亲密关系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大多数时候,压垮婚姻的,不是共同利益和观点出现了分歧,婚姻不是从面红耳赤中崩塌,而是从一顿饭、一件衣服、一声早起中开始编制,无聊、不耐烦、失去信心、没有安全感,这些负面的感触,从细小生活瞬间,潜滋暗长,最终主导了婚姻的走向。

  其实,婚姻不复杂,复杂的是人性。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伴侣变了。于是,我们开始变得挑剔、苛刻,甚至是冷漠、恶毒。但是,我们心里最渴望的就是伴侣能够变回从前的样子。

  然而,婚姻是一个漫长的相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与伴侣都会呈现各自的优缺点,而我们多数时候都是与伴侣的缺点相处。

  如果大家都能明白这一点,那么夫妻间的矛盾也不会日渐增加,亲密关系也不会变得紧张。但如果亲密关系已经陷入了冰点,也不用过于担心。

  关于如何重建亲密关系的问题,路斯在《爱的陷阱》中提到,运用接纳承诺法可以重新建立亲密关系。接纳承诺法又称为ACT,这是一种发展人们“心理灵活性”的方法。心理灵活性指的是活在当下,保持开放的态度,并做真正重要的事情的能力。

  其中,“活在当下”的能力又被称之为“正念能力”,意思就是说觉察自己的头脑正在说什么,并做出选择,然后抓着这些想法不放或是松手放下这些想法。

网络

  在运用接受承诺法之前,路斯建议我们说出感受:

  首先,是留意感受。当强烈的感受出现时,我们需要做的是留意感受的存在。为什么要留意感受?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很多时候,我们对情绪的反应已经形成习惯;第二,当强烈的情绪出现时,我们的头脑往往是一种混乱的状态。

为了有效的处理情绪,驱散心理的阴霾,这时候正念呼吸就派上用场了:·先完全呼出空气,把所有的空气从肺部排出。接着吸气,使空气自下而上充满肺部;·此时,留意空气的吸入和呼出;·对自己说一些这样的话:比如“放下”“后退”;·接下来,将你的意识从呼吸转向身体,留意感受在哪里最强烈;·留意这种感受在哪里开始和结束。

  然后,是承认感觉的存在。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自我对话完成这一步,比如对自己说“这是愤怒的感觉”、“这是不安全感”。为什么不是用“我很愤怒”、“我很生气”这样的方式来表诉呢?因为如果用后者来表诉,就只能陷入当下的情绪,而无法从旁观的角度来感受情绪的存在。

  承认是接纳的重要一步,它意味着我们正在“变真实”,也就是说,对于这就是此时此刻你的感受的事实,我们采取了开放的态度。

  接下来,是腾出空间接纳痛苦的感觉。当痛苦的感觉出现时,我们越想赶走它,它就越会破坏我们内心的平衡。如果我们给它足够的空间,它就会自动消耗能力,而不会伤害到我们。

这时候,呼吸就是最得力的助手:·深深呼吸;·尽管你不想要那么感受,看看你是否可以允许它留在那里;·这不是一个聪明的摆脱感受的做法,仅仅是与感受和平共处的做法——休战或逃离;·使用一些自我对话,比如“开放些”“顺其自然吧”·围绕着这种感受保持呼吸;

  最后,就是扩展觉察。换句话说,就是张开双臂,连接我们身边的世界,好好感受其他美好的事物,去做一些有意义或重要的事情。

  无论亲密关系出现了矛盾,还是对伴侣产生了厌倦感,我们的情绪总会不断地变化,从美妙到悲惨,从愉快到糟糕。但是,我们不必为此担心和沮丧,通过练习,我们可以学会为那些感觉腾出空间,使得我们既不再回避也不再被它所控制。

  除此之外,路斯在《爱的陷阱》中还谈到如何澄清价值,并朝向价值行动,成为你想成为的伴侣、如何接纳不可控的东西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展开。如果你的亲密关系正陷入困境,那么我建议你看一看这本书。

  我是@爱读书的橙橙,欢迎关注!一个喜欢阅读、写作的读物博主,以上内容均为原创,盗版必究!

  《爱的陷阱:如何让亲密关系重获新生》读后感(四):《爱的陷阱》:停止恶意争吵,实践爱的行动,让亲密关系重获新生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在这个世界上,从未吵过架的夫妻凤毛麟角。

  争吵是亲密关系绕不开的一个重要话题,就连很多人羡慕的理想婚姻典范钱钟书和杨绛,也有争吵到面红耳赤的时候。

  杨绛在《我们仨》中记录了一件和钱钟书吵架的故事:

我和锺书在出国的轮船上曾吵过一架。原因只为一个法文“bon”的读音。我说他的口音带乡音。他不服,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我也尽力伤他。然后我请同船一位能说英语的法国夫人公断。她说我对、他错。我虽然赢了,却觉得无趣,很不开心。锺书输了,当然也不开心。

  “神仙眷侣”都吵架,更何况我们,可见争吵是伴侣之间经常遭遇的挑战。

  生活中,我们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和伴侣产生分歧,为了说服对方,证明自己的正确,很容易说着说着就吵起来。

  小到看不惯对方乱丢衣服,不做家务,大到对家里的大额消费意见不同,春节去谁家过年存在争议。

  人就是这样,随着关系的不断亲密,两个人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共同面对的琐事越来越多,越容易产生冲突,引发争吵。

一、认识6大恶意争吵策略,放下伤人伤己的武器

  都说“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但争吵一旦开始,我们都想证明自己,说服对方。

  我们会觉得对方不可理喻,不讲道理,甚至没理还要争三分。

  我们都想赢,这是人性的本能,是人类进化的结果。

  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在遇到危险冲突时,会采用两种策略:战斗或者逃跑。

  这两种策略在我们争吵时也经常出现:愈演愈烈的争吵和回避型的争吵。

  国际知名ACT(ACT是“接纳承诺疗法”的缩写)疗愈师与培训师路斯·哈里斯在他的著作《爱的陷阱:如何让亲密关系重获新生》中给出了6种恶意争吵的策略。

  如果你在争吵时采用下面提到的6种恶意争吵策略,毫无疑问会将你和伴侣的关系推向深渊。

《爱的陷阱:如何让亲密关系重获新生》封面

  策略一:打伏击

  对方做了你不喜欢,看不顺眼的事情,你当时不说,但心里很不爽。

  在之后的争吵中,你会拿这件事情说事,把积攒已久的不满全部发泄出来,这种“出其不意”,让对方不知所措的策略,在冲突最激烈的时候使用,很有杀伤力。

  策略二:结联盟

  亲密关系中的争吵,原本是两个人的事情。但总有一些人觉得自己吵不过对方,于是拉来帮手。

  这个帮手可能是父母,可能是你的好朋友。拉帮手的目的很简单:找个人帮自己评评理,让对方和自己一起对付伴侣,增加吵架的胜率。

  虽然说“家丑不可外扬”,但总有一些人,不嫌丢人,明明是两个人的事情,非要扯上第三者。

  策略三:击痛点

  在争吵时,有一个几乎人人都会用的杀手锏,用伴侣最在意的事情去伤害他,用伴侣最不堪的短处去刺激他。

  你是对伴侣最熟悉的人,你很清楚自己说什么才能刺激到伴侣那些根深蒂固的恐惧和不安全感。

  当争吵的战火愈发激烈的时候,其实你和伴侣都深陷痛苦,但你会忽视伴侣也很受伤的事实,把注意力全部放在自己的感受上,这不是你的错,这很正常。但这时候的你,已经沦为了负面情绪的奴隶,任其操控。

  你感受到了无法承受的疼痛,你很难受,很气愤,你会有想要报复的冲动。

  你的心底可能会出现一种声音:“你伤害了我,我也不让你好受。”

  如果伴侣对自己的夫妻生活能力不够自信,而你在争吵时,大声讥笑对方不行,这无疑会达到报复对方的目的,对方极其痛苦,但你真的因报复了对方而感到快乐吗?

  如果伴侣对自己的外貌很不自信,而你抓住了这一点,在争吵顶峰时,对她说“你素颜的样子真恶心,我受够了!”。这么做,一定会在对方心中留下无法愈合的伤口,你真的愿意吗?

  策略四:演律师

  歪曲伴侣的话,让它们脱离语境或夸大其词。很多人都善于在争吵时夸大事实,会下意识用绝对化的话语去否定对方。比如:你从来不做家务,你从没有给我妈买过东西……

  策略五:刨“干尸”

  翻旧账,刨出伴侣以前伤害过你的事情,撕开旧伤疤,揭露伴侣曾经犯下的重大错误。

  策略六:当猩猩

  像保护领地的大猩猩一样,大声咆哮,捶打胸口。

  很多人在争吵时会歇斯底里,我有个朋友曾经和前男友吵架吵到绝望。

  有一次,她整个人趴在地板上,无法停止哭泣,男友的摔门而去,进一步把她推入了对这段关系绝望的境地。

  扔东西,砸东西,摔东西,摔门等行为都是恶意争吵的行为模式。

6种恶意争吵策略亲密关系领域的大师约翰·戈特曼,曾经研究了几百对伴侣以发现形成和破坏亲密关系的因素。他的研究清晰地表明,影响亲密关系健康的不是争吵发生的次数,而是伴侣在争吵中采用的方式。

  幸福感高的情侣、夫妻不是从不吵架,而是会采用正确的方式吵架。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看似无法掌控的争吵恶魔呢?

二、分析你的争吵策略,重视行为选择背后的有效性

  在上面6种争吵策略中找出你惯常使用的“武器”,是改善亲密关系僵局的开始。

  避免争吵成为你和伴侣之间感情的破坏者的第一步,是要识别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经常使用的争吵策略,认识它们,正视自己,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你可以邀请伴侣一起讨论一下你们各自喜欢使用的策略,找个笔记本写下来,对方可以基于事实,怀着善意补充。

  两个人都写完之后,再把下面这四句话补充完整。

我希望你能接受我这么做:……我想让自己停止这么做:……我愿意接受你这么做:……我希望你停止这么做:……

  补充完之后,和伴侣分享你的答案。

  完成上面两步之后,两个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沟通,明晰了对方的底线,互相保证以后绝不触碰。

  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减少恶意争吵对你和伴侣的伤害。

  其次,为了构建一段幸福和谐,健康有活力的亲密关系,你不应该再执着于“对与错”,“好与坏”,“公平与不公平”,而应该着眼于行为选择背后的有效性。

  什么是有效性?

事情的“有效性”指的是,从长期来看这件事是否会创造更丰富和有意义的生活。

  亲密关系中的有效性是指:

你的行为从长远来看有没有创造一段丰富和令人满足的亲密关系?

  以“有效性”作为行动的大前提,不再深陷于“你对伴侣错”的故事里。

  把采取某种行为带来的结果放在一条长线上考虑,不因一时的“胜利”损害长久的利益。

  举个例子,你不喜欢伴侣周末打游戏,为了让他改变,你生气发脾气,指责他不求上进,在他玩的最起劲的时候,给他的电脑关机。

  伴侣可能会为了你选择不玩游戏,但他会不高兴,会和你生闷气,甚至会怨恨你。

  你们之间弥漫着一种随时都有可能引发激烈争吵的气氛,虽然你暂时达到了目的,但对于你们的亲密关系并没有任何助力。

  这就是亲密关系中的“无效行为”。

  在你心里,到底是赢得争吵重要?还是拥有一段幸福长久的亲密关系重要?

  将后者看得更重,作为目标,才能做出有益亲密关系的行为。

三、探寻争吵背后的渴望,积极实践爱的行动

《如何正确吵架》中告诉我们:争吵的目的是有所收获,而非表达反对。探寻渴望,是找到我们争吵目的的关键。当你了解自己真正的渴望之后,就该对你的伴侣负责,向他/她承认你的真实情况。

  向伴侣表达你大吵大闹背后的真实渴望,你希望他能和你一起分担家务,你想感受到他对你的在乎,而不是指责对方懒惰没有责任感;你希望她能理解你玩会儿游戏放松身体的需求,而不是她认为的游戏比她重要。

  面对即将燃烧的争吵火苗,向伴侣准确表达你的渴望,不要做出不过脑子的反应,下意识地和伴侣站在对立面。

  很多争吵,都是双方在情绪驱使下的自动化反应,你和伴侣就像是提线木偶,被头脑中的想法和感受控制。

学会采取爱的行动,能缓和你们的争吵,并降低冲突中造成的伤害。

  爱的行动包含四个元素,它们分别是:

L-放下(Letting go) O-开放(Opening up) V-价值行动(Valuing) E-全情投入(Engaging)

  L-放下(Letting go)

  放下你的大脑中不断出现的消极想法,比如“我都哭成这样了,他还不来道歉,他一点都不在乎我!”,“她总是无理取闹,再这样下去,早晚得分手”,“我难受地快要死了,我们迟早会离婚”。

  我们在情绪不稳定时,总会把想法当成事实,越往消极的方向想,越难受,越觉得争吵对你造成了天大的伤害。

  放下对伴侣的批判,放下坚信“你对伴侣错”的想法,放下你想要把伴侣和别人比较的冲动,放下你态度恶劣,语气轻蔑的批评。

  放下自我的执念,停止没有意义的抱怨和猜想。

  O-开放(Opening up)

  允许你那些脆弱不堪的情绪存在,不自我封闭,给这些负面情绪足够的空间,用接纳和觉察的方式对待它们。

对你的感受保持开放的态度,并不意味着你喜欢、需要或赞同它们,这仅仅意味着你允许它们存在,为它们腾出空间,不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去抗争、打压或逃离它们。

  运用正念呼吸,可以帮助我们做到更好的接纳和觉察。

  以下是练习“正念呼吸”的方法步骤:

1.像一个从未见过呼吸的好奇的科学家那样,观察你自己的气息。觉察呼吸的每个部分:空气流过鼻腔、肩膀的起伏、胸腔的起伏。 2.做这个练习时,头脑会用讲故事的方式转移你的注意力。允许那些想法来来去去,就好像它们只是驶过你门口的汽车。允许头脑喋喋不休,就好像它是播放背景音的收音机。 3.如果你陷入了自己的想法而忘了关注呼吸,这很正常。你要知道,这种情况会反复发生。刚开始做这个练习时,如果你能保持10秒钟不走神儿,你就做得很好了。当你意识到自己走神儿了,你可以用一点时间来承认它,并温和地将注意力重新聚焦于呼吸。 4.观察你的呼吸,就好像它是摇滚音乐会上的主唱。主唱是你关注的焦点,但你并不需要努力忽略舞台上其他的乐手和演员。同样,聚焦于呼吸时,你无须努力忽略或抹掉所有的想法和感受;你无须摆脱它们,也无须“清空头脑”。你只要保持觉察就好,但注意力应稳定集中于呼吸。 5.现在尝试一下,进行10次缓慢、深入的正念呼吸。

  V-价值行动(Valuing)

价值就是你在内心最深处渴望做什么,以及想要在你短暂的人生里坚持什么。

  价值行动就是你以“价值”为导向采取的一系列持续性的行动。

  它只与你有关,关于你想在这段亲密关系中成为一个怎样的伴侣。

  价值行动不能因伴侣的行为而发生改变,心情好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价值。

  一旦和伴侣产生矛盾,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原本信守的价值早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你想做一个善解人意,能够觉察伴侣情绪的高情商的理想伴侣,但你在争吵时的表现完全与想要的形象相反,你被争吵牵着鼻子走,忽略价值不仅会对亲密关系造成伤害,也会对你本人的形象塑造产生影响。

  路斯·哈里斯在书中给出了一个练习,可以帮助你更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价值。

练习:你的十周年纪念日 想象一下在从现在开始的十年后,你最亲密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来庆贺你和伴侣走过的这十年。庆祝活动可以是在家里的小型聚会或是在豪华饭店的高档聚会。这是你的想象,所以按你想要的去设想就好。 想象你的伴侣站起来,对你们共同生活的这十年发表讲话—关于你所坚持的东西、你对于他的意义,还有你在他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无论他说的是什么,想象一下,在你内心深处,你最想听到的话。(这些与现实中他会说什么无关,而是关于在理想世界里你想要听到他说的话。)想象他会如何描述你的性格、长处以及你为这段关系做的各种贡献。 现在闭上双眼,花几分钟来做这个练习。

  E-全情投入(Engaging)

全情投入意味着当你面对伴侣时,把她或他作为关注的焦点,而不是轻视、忽略,或远离。

  无论你们是在吃饭,还是在做别的事情,充满爱意的眼神交流,用心聆听伴侣的情绪表达,换位思考感受伴侣的感受,让伴侣真切感受到你的在乎,你的关注。

  如果你们已经陷入了恶意争吵,请不要摔门而去,请不要拒绝沟通,更不要沉默生闷气。

  在日常生活中,对伴侣全情投入,做到以下五个“专注”。

专注于伴侣的表情专注于伴侣的肢体语言专注于伴侣的语言专注于伴侣的情绪运用同理心,专注培育好奇和开放的态度

  对这段亲密关系全情投入,将会减少争吵的频率,提升亲密关系的质量。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再教大家一个简单的小方法。

  心理培训师叶壮曾分享过一个避免争吵,让对方冷静下来的小技巧:两个人都先吃颗糖(阿尔卑斯,大白兔)。

  一来可以把嘴堵上,让双方有冷静的时间;二来吃糖会让人开心(有科学依据),会抑制负面情绪的爆发;三是因为我们停下了自动化发泄的反应,开始有意识地觉察问题,大脑开始思考,糖能够补充能量,促进大脑的理性思考。

  你不妨也试试这个方法,但如果你们都不爱吃糖,那还是算了吧。

四、结语

  经营一段亲密关系,远没有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么简单。

  马伊琍曾说: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但无论是谈恋爱的情侣,还是婚姻中的夫妻,都应该明白:维持一段幸福的亲密关系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恋爱不易,婚姻更不易,且行且珍惜。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能够控制和改变的只有自己。

  从自身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是一个成熟的成年人应有的姿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审视自己,客观看待对方,用爱与包容的态度去完成一场心灵的修行。

  当你开始改变,你会惊奇地发现,伴侣在你的影响下,也在慢慢改变。

  有句话说得好:亲密关系是一趟探寻生命真相的旅程,是人生修行的道场,是通往我们灵魂的桥梁。

  好的亲密关系,不会深陷恶意争吵,能够实现双赢的平衡,成就关系中的彼此,让你我都变成更好的人。

  《爱的陷阱:如何让亲密关系重获新生》读后感(五):“离得近受伤,离得远想念”:识破《爱的陷阱》,重塑亲密关系

没有人不渴望真爱,这是人类的天性,但在实际的生活中,"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并不是童话的结束,而是考验的开始。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渴望靠近彼此,但结果却总是受伤、痛苦、逃避、沮丧、悔恨.....这让我们对亲密关系又爱又怕、不知所措。

  除了做那两只"离得远了想念,离的近了受伤"的刺猬,我们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应对亲密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哈里斯博士的经典之作《爱的陷阱》,可以帮助我们让亲密关系重获新生。

  本书作者哈里斯是国际知名ACT疗愈师与培训师,ACT技术,也称"接纳承诺疗法",是行为心理学领域的尖端研究。所以,这本书与市面上其他情感自助类心理书籍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效性",它将聚焦的重点放在每个人自主可控的部分,让读者尝试通过自我掌控,获得力量感和成就感的体验,从而实现亲密关系结果的改变——这也是我特别推崇这本书的原因。

  爱与痛,就像一对亲密的舞伴,携手同行——换言之,爱会令人变得虚弱,当我们允许自己与他人亲密,敞开自己心门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将遭遇对方越过防御、进入内心的"威胁",所以,如果我们要爱,就同时需要接受受伤。在这本书里,作者哈里斯首先向我们展示了造成糟糕亲密关系的四大"爱的陷阱"——完美、依赖、轻视以及相信永恒。

  这些陷阱基于人性的弱点,构建于我们的头脑之中,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心理阴霾",让我们的亲密关系变得糟糕。通过作者由浅入深的讲解,我们首先从认知层面进行改变,认识到在过去的潜意识中,我们究竟存在着多少自己意识不到的不合理信念,只有先摒弃这些无用的关于爱情的信念和态度,我们才能真正合乎实际的去创造一段真正的、亲密的、长久的关系。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作者和我们探讨了在一段感觉并不舒适的关系里,我们的去留问题。作者带着我们深入的思考,如果想要留住一段关系,我们需要做什么才能实现这个目标——本书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本书当中一以贯之的是关注行为的"有效性"。作者没有花太多的篇幅去批判和解释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困扰的"评判性思维",而更是像一个循循善诱的心理咨询师一样,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导到"结果"之上,让我们自己反省那些沉浸在受伤感受中的行为,对于最终的结果是否有效?通过这种方式,我们重新冷静下来,反思自己。

  不得不说,这是很高明的引领方式。所以从专业角度来说,这本书蕴含了很多心理咨询的咨询技术,而不是简单地基于原理的说明和解释。

  本书的第三部分,是全书的"重头戏",在这部分,作者花了大量篇幅,细致并富有逻辑的层层推进,教给读者如何处理悲痛、拒绝和恐惧;如何有效应对愤怒、沮丧和怨恨;如何原谅自己和伴侣;以及如何在信任被击碎后还能重拾信任.....

  在这部分21节的讲述过程中,作者始终贯穿着ACT技术的核心——如何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则发展每个人的"心理灵活性"进行讲解,帮助读者对这项技术的精髓进行深入的理解。

  ACT技术,由心理学家史蒂文·海斯在美国创立,是一种经过科学证实的有效应对心理问题的治疗方法,准确的说,它的应用不仅仅是针对亲密关系,所以,这本书虽然是以"亲密关系"作为切入点,但实际上这些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这一点是需要读者拓展的,当我们掌握了本书的精髓,就会发现它绝不仅仅是可以用来解决亲密关系的问题这么简单,人性中的很多问题一通百通 ,所以其中的方法和原理也是如此。

  ACT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行之有效的法则发展人的"心理灵活性",它是指带着开放的态度、觉察和专注去适应环境,在价值的指导下采取有效行动的能力。一个人的心理灵活性越高,有效处理困难的能力就越强,ta能够使人更好的处理困难中的糟糕感受、巧妙地中断无用的思考、摒弃限制自我的种种观念,并聚焦全部的注意力投入到"做事"的过程,改变那些无效或自我挫败的行为,从而打造更美好的亲密关系。

  所以,我们需要重点来讨论一下关于提升一个人心理灵活性的两大部分和5个关键词。

(一)心理灵活性的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正念

  我们常说"活在当下",其实这就是心理学一种被称作"正念"的精神状态。

  正念精神包括以下三点:

♦ 以开放和好奇的态度,全然觉知当下的体验 ♦ 专注的投入与你正在做的事情 ♦ 减少痛苦的想法和感受带来的影响和冲击

关键词1:开放

  Open,开放,是一种心理状态的描述。与之对应的是僵化、顽固。我们都知道,人有两类思维模式,一种是僵化的防御型思维模式,另一种是灵活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种种情绪困扰——不管是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职场领域还是自己和自己的很多较劲,背后都有僵固型思维模式的身影。

  也正因为如此,在看本书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毫无特别之处,自己和他人所犯的"错误"大同小异,因为这些都是基于通用的人性的弱点。

  我们常说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其实这说的就是开放和好奇的态度,同时也是非评判的态度。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孩子,在生命之初,他们对外界永远是充满了好奇,甚至是一根小木棍,也能也是他们手中的玩具。

  当人没有太多的评判,而对外界保持着开放和接纳的态度时,就会少了很多怨气和糟糕的情绪体验。在亲密关系中亦是如此,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是不是对伴侣抱有很多"他应该"、"他必须"或者"他就是XX"这样的态度,所以才使得我们的亲密关系如此糟糕。

  如果放下这些固定、僵化的思维模式,重新以开放和好奇的眼光看待伴侣——就像我们最开始认识对方的时候一样,那呈现在我们眼中的世界可能会截然不同。因为我们的大部分评判,实际上都是基于自己的防御和偏见,而不是真正客观的事实。

  只有打开自己,我们才能面见真实,看到美好。

关键词2:觉察

  人是进化的生物,我们的进化系统在带给我们保护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过度的防御,让我们成为头脑(思维)的奴隶。这样做的后果是,我们不能在对真实的世界保持全然的觉察,只一味的活在自以为是的思维陷阱里。

  关于思维陷阱,在本书里被称为"故事",在其他一些心理自助书籍里被称为"剧情",不管是什么,它们都是我们的头脑为我们呈现出来的幻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开悟始于觉察。如果不能很好地觉察自己的体验,就会陷入自动化和无意识的限定中。比如,当我们和伴侣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常常怒不可遏或者伤心欲绝,在这种情绪之下,我们很容易错失真正的目标(保持一段良好的亲密关系),转而投向攻击或逃跑等防御措施。

  我们可能会吵架、争论,或者冷战,逃出家门...但是这些行为除了会让事态变得更糟以外,毫无益处。

  如果我们能够退一步,暂时让自己从这些情绪中走出来,保持一份觉知,就能够更加清晰的看到自己这里发生了什么,或者,是什么让我们如此受伤?

  只有保持这样的觉察,保持对当下的觉察,而不是被带到过去的痛苦体验或者对未来灰心丧气的假想之中,我们才能真正的构建一段亲密关系。

  正如本书第15章的标题"卸下盔甲"一样,只有觉察,才能让我卸下心中的盔甲和防御。

关键词3:专注

  正如作者哈里斯所言:"你能给予他人最大的赞美的一种方式,就是给予对方全情关注,当你把对方作为注意力的中心,他们就会感觉到自己是很重要的、是被关怀的,知道你在乎他们。反之亦然。"

  设想一下,如果现在坐在屋里的是一个你崇拜的明星,你肯定会全神贯注的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礼物。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对伴侣的关注实在是太敷衍了。

  更为准确的说,我们和伴侣之间,在亲密关系之初也曾经全情投入,那时候,我们和对方彼此关注、对彼此好奇,双方感受到的,是一种关系的深层联结,所以,那时候心是近的,没有隔阂的。

  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种专注随着探索的结束而消失殆尽了,我们开始迷失到自我执念之中,从幻想到倦怠,从倦怠到藐视,每况愈下。

  本书的作者帮助我们回到正念的主题,区分"人"与"画像"(我们想象出来的对象),通过刻意的训练,帮助我们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到对伴侣的专注之中——专注于对方的表情、肢体语言、语言、情绪,并在这个过程中培育好奇和开放的态度。

  专注力,本质上是"心在当下"的能力,是正念的核心内容,它需要我们从自我执念中走出来,与对方建立深层的链接——不管是吃饭、聊天还是任何事情。与之相反的,是轻视、忽略或者远离。而后者,恰恰是我们生活中常常做的。

(二)心理灵活性的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二:有效行动的能力

  所谓有效的行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清醒的、深思熟虑的行动,而非一时冲动或不理智的行动 ♦ 由核心价值带动、指引和激励的行动 ♦ 根据情况需要灵活调整的、有适应性的行动。

关键词4:价值

  ACT中的价值行动,指的是"采取以价值为导向的行动",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很多目标,但是真正影响我们,影响我们关系走向的,其实是我们内心的核心价值。

  在健康的亲密关系中,起主要作用的三个核心价值分别是"关爱、奉献和联结"。可以说,核心价值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决定了我们关系的走向。

  价值,就是在你自己心中,你想要成为深远的人,以及在有生之年想要做什么的最深切的渴望。在ACT中,价值被定义为"在持续行动中渴望表现出的特征"。它反映了一个人在生活中想要坚持什么,即想做出怎样的持续行动。

  所以,价值就像一瓶胶水,把最细小的行动和最远大的长期目标黏在一起。

  比如,如果一个人把"关爱对方"作为价值,那么它连接的行为细节就可能是从开门时为对方扶着门到临终前握住对方的手。如果以"能为伴侣奉献"为价值,那么这种价值联结的行为就是从一起分担家务到一起偿还贷款,支持对方工作等。

  在这部分里,最值得一提的是要区分"价值"和"规则"——这是我们常常混淆的概念。

  价值关乎意义,而非"应该"、"必须"或者"不得不"。前者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轻松自由和开放,而后者则被约束、限制、有压力。

  事实上,伴侣之间有价值冲突并不常见,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双方价值相同,但对于如何实现价值,有不同的规则。所以,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认识到伴侣之间在基本层面上有相似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彼此的接纳和尊重。

  所谓"求同存异"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它能很大程度上把我们从争执对错的偏执中解脱出来。

  比如妻子的父母住在很远的地方,她想每隔一个月就去探视他们一次,而丈夫认为这种频率太频繁了,他更希望一年回去两次就够了。表面上看,他们差异很大,但是他们背后的价值却是相同的——他们都重视花时间陪伴家人,认为都觉得和亲人保持健康的关系很重要,只是他们实现这个价值的规则有所区别。

  如果不能认识到核心价值的一致性,而一味强调各自规则的差异,就会陷入到争夺对错的权力之争中。

关键词5:行动

  ACT和英文单词"act"的拼写一样,它的含义本身也契合act(行动)这个词。简单说,ACT技术的核心,就是把重点放在"行为"之上,所以,它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技术。

  所以,在亲密关系中,衡量一切的标准都只有一个:我们的行为到底是否有助于我们的关系向良性发展?

  当我们怒不可遏,只想用最恶毒的语言攻击对方时,我们要想一想这个问题。

  当我们伤心悲痛,想要远离对方以示惩罚时,要想一想这个问题。

  当我们沮丧绝望,不想用表达爱的方式对待对方时,我们还是要想一想这个问题。

  这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行为。

  正如本书作者哈里斯所言,爱不是一种感受,而是一种行动。如果我们把爱情定义为一种感受,它便永远不能永恒。因为爱的感受来来去去, 我们无法控制,但是爱的行动却是无论感受如何都能做到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

  当我们气急败坏,被情绪和头脑中的执念所控制时,我们如果能够使用正确且有效的方法突破这种限定,做出有助于价值核心的行动,那么我们的关系就会重新回到正轨。

  换言之,也许有时候爱的感受缺席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爱的行为,重新获得对爱的掌控。这也是ACT疗法被读作"act疗法",而不是A-C-T疗法的原因——因为,它强调的是行为的重要性。

  【总结】

  正如看一本教授怎么打网球的书不意味看完就真的成为一名网球运动员球一样,书籍本身提供的是观点,经验,但是做到知行合一,还需要读者真正的实践和练习。从这个角度说,《爱的陷阱》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籍,它在讲述原理的同时,更加注重结果,注重实操。

  在本书中,作者根据多年的咨询经验,给出了非常详尽的练习方法,这些练习可以帮助每一个想要改善亲密关系的人,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目标。可以说,它们是作者丰富实战经验的汇总。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每个人都有对关系的渴望与追求,所以,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解除自己的很多困惑,找到行之有效的路径,来实现这个目标。

  这,便是本书的价值所在。我是“有梦想的唐糖”,天蝎女,感性与理性并存,厌恶伪、毒鸡汤,热衷深度剖析,专注个人成长。享受直面真实的“痛”与“乐”。热爱心理学,望以个人微小之力为火种,燃心理学之大火。欢迎互动,欢迎点赞,欢迎打赏,欢迎关注

本文标题: 爱的陷阱:如何让亲密关系重获新生读后感精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3026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人生初年读后感摘抄《面条之路》观后感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