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军容耀天威读后感100字

发布时间: 2021-02-09 16:55:2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4

《神武军容耀天威》是一本由〔美〕鲁大维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神武军容耀天威》读后感(一):神武军在哪?首先说一下,本书题目里的“尚武展示”指代皇室田猎、骑术表演、马球比赛、射柳、阅兵、兽苑等

神武军容耀天威读后感100字

  《神武军容耀天威》是一本由〔美〕鲁大维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神武军容耀天威》读后感(一):神武军在哪?

  首先说一下,本书题目里的“尚武展示”指代皇室田猎、骑术表演、马球比赛、射柳、阅兵、兽苑等活动。作者以明朝皇帝的视角为中心,横向陈述尚武展示活动在明朝二百多年的演变,这些活动伴随着明朝国内外环境的变迁、皇室权威需求和皇帝个人喜好的不同,或逐渐衰退消失,或被赋予不同的政治使命一直保留到明朝的终结;另一方面,作者主要以洪武、永乐、宣德、正统、正德、嘉靖六代皇帝为主角,纵向阐述了尚武展示活动是如何卷入皇帝与文官集团的权力斗争,皇帝和文官集团是如何在这些活动中互动的,并且分析这些尚武活动对于明朝不同阶段的皇室有着哪些不同的政治意义。透过双线的交互,本书给读者描绘了一幅精彩的明朝宫廷文化图景。 毫无疑问,在皇室的角度,需要通过这些场合和媒介展示它的权力和正统性,本书也为我们列举了大量案例和分析,看完本书的确对这一角度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但略感遗憾的是作者对于文官集团的描写浮于表面,文官集团和皇帝的互动缺少深入的剖析,不过这或许不是作者想表达的重点吧。

  《神武军容耀天威》读后感(二):田猎、骑射与明代宫廷内亚性的政治表演

  鲁大维沿着爱尔森对欧亚大陆皇室狩猎传统的观察,回顾了商周以来中原王朝的狩猎传统。作者认为皇室田猎对于皇权展示、军事操练、政治外交有着莫大的助益。明朝政权巩固后,明初诸帝很快承袭了这一悠久而又普遍的礼仪、军事与政治传统。从永乐帝利用田猎构建自身皇权的正统性(“古者天子岁三田”)、发动对蒙战争(“肃清沙漠”)、展开与女真、蒙古诸贵族的外交。到宣德帝通过田猎亲近军事将领、笼络蒙古盟友,从而加强对北方军队的控制。明初的君主很好地利用了田猎活动实现了自身的诸多诉求。

  本书在某种意义上反驳了“新清史”早期阶段所强调的“作为元、清帝国独有的内亚特性,骑射、与藏传佛教、中亚君主的紧密联系,塑造了元、清帝国超越中原帝国的历史叙事”。在作者看来,明初君主对田猎、马球、骑射传统的身体力行、对藏传佛教的资助,以及与中亚君主的交涉同样体现了明帝国显著的内亚色彩。然而随着文官集团对田猎活动的强烈反对,以及土木堡之变这样的耻辱记忆,英宗后的明代君主逐渐放弃了这一悠久的皇室活动。如同北宋一样,彻底沦为了纯粹的中原王朝

  《神武军容耀天威》读后感(三):子虚乌有的“新明史”

  

其实本书还是一本比较中规中矩的实证性研究,发掘了一系列十分有趣的议题,而且勾勒得很清晰,明代皇室的尚武传统的确是一个鲜为人知却又发挥重要作用的传统,英宗的贸然亲征,武宗的反常行为,都不能简单归咎于个人能力与道德。

然而由此生发的观点,就实在是近乎臆想了,明代中后期臣子对皇帝尚武行为的批评,归根结底来源于对皇帝角色认知的变化,而不是国家出现了什么文武之争。作者既然已经在结论提到了明代文臣对军事的持续关注,却还是要将读者引到“文武对立”的观念上去,实在令人啼笑皆非。要知道,明代士大夫未必赞成皇帝统兵,但“知兵”之气的兴盛却在历朝罕有,明代不仅涌现出大批作为杰出军事统帅的士大夫,而且还非常成功地建立了兵备道这么一个培养文官军事人才的渠道;另一方面,近来的研究不断地发掘了传统中作为文官对立面的武人与勋臣,与士大夫之间的关系,事实上,从来没有明代勋臣和武将将文臣置于假想敌的位置,鼓噪文武对立,大量勋臣和武将事实上通过学习士大夫的生活模式以及与文臣建立广泛的私人联系,与文臣之间缔结着良好的关系。再回过头去看看本书条目下书评中的种种不堪入目的评价,还是抱有文武对立之类的阴谋论观点,不得不说其认知水平还不如稍高的明史爱好者。

事实上,元明继承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观点,明代宫廷与明人生活世界中具有域外(内亚)元素也就未必是什么稀奇之事。关键是,这种嵌入的文化要素是否像在清朝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明代宫廷对其的认识和利用是否也像清代宫廷一般依赖。结果恐怕无法支撑得起所谓“新明史”的观点,这种因素在明朝的日常生活中只不过是插曲,譬如明宪宗和明武宗对番僧的青睐,更多还是出于个人的兴趣,并没有其他深层次的政治因素,这种琐碎的内亚要素无法对明帝国起到任何结构性的政治影响,更不能成为明帝国的政治事务中着重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在清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晚明天主教及其相关文化对士大夫阶层的影响,远甚于这些内亚文化带来的影响,崇祯甚至一度对天主教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那我们是否可以说,明帝国在开启其“西化”的进程呢?

要发掘内亚对明代的影响,还不如去探寻九边地带的人群互动,这反而是一个在成果看似汗牛充栋的明代研究领域中久未人所忽视的问题。而如果想要从政治文化与传统中,去竭力建构所谓的“新明史”,结果必然是离真正的明朝世界相差甚远。

  《神武军容耀天威》读后感(四):纵横两个世纪的尚武史画

  

作为一个明史小白不得不承认最初吸引我的是《神武军容耀天威》这个霸气的书名。整本书读下来确实也没有辜负这个名字。作者尝试着对明朝尚武传统的形式、内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解释,同时通过大量引用那个时代的诗文和今人的研究成果为我们展示了一段精彩又不失趣味性的明皇室尚武史话。不论是题材角度还是成书时间都算得上是一部比较新的明史研究作品。

称之为研究作品是因为它写作风格上更倾向于一本学术著作,引用了非常丰富的史料以尽可能详细严谨地论证其观点,从被引史料的丰富程度也能看出作者是下了功夫的。值得一提的是除开本书的正文,注释的部分也不失为一大亮点,不仅仅是文献的堆砌和罗列还有作者自己的“私货”,读起来颇具趣味性。

全书结构清晰,重点阐述了明朝的前二百年,从洪武朝到万历朝,皇帝和大臣们围绕尚武展示(田猎、射柳、马球、大阅礼等)开展的一系列你来我往的权力角逐。全书分六章,第一章和第二章以皇室田猎为着眼点,描述了其在明朝第一个百年间的宫廷生活、王朝外交、对内话语权中的作用和发展;第三章着重考察了同样是第一个百年间在皇城内举办的马球、射柳、骑术及军事检阅等活动;第四章描写了明朝中期朝中舆论对皇室尚武展示态度的微妙转变;第五章详述了同一时期开始兽苑和猎苑如何变得跟其他尚武展示一样引发争论;第六章结论是个人认为比较精彩的一章(建议没有耐心通读全书的读者仔细看一下这个部分),一改以往纵向地把一个要素放在时间线上考察的思路,将明朝皇室尚武展示横向地同那个时代亚欧大陆上其他国家统治者的尚武展示做了比较,十分精彩。可惜篇幅不长且解释也不十分详细(毕竟是结论)。

通过这六个章节,作者主要表达了三个核心观点:第一、统治权不能仅仅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是必须被展示出来的(和平年代无仗可打,尚武展示就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平台);第二、尚武展示除了娱乐活动之外还承载了定义了各个参与者身份特性的功能;第三、用一个“广角镜”,站在共时性的角度通过与亚欧大陆上其他统治者的尚武展示活动相对照,可以使得明朝的各个历史元素更加地明晰(对前朝文化的继承,对古老汉文化的改良、发扬。

总体而言《神武军容耀天威》这本书以西方史学家世界性的眼光考察了明朝皇室的尚武展示活动。通过横向比较,以独特的视角以尚武展示为起点向读者展示了明朝的军事、政治、文化、外交等各个元素。西方汉学家对中国古诗文的引用之熟练,观点之新奇超乎预料。虽然整体读起来不像其他历史普及作品那么流畅(可能是我自己的原因),但还是能帮读者建立一个比较清晰的既有纵向演变又有横向对比的对明王朝的认知。

  《神武军容耀天威》读后感(五):尚武活动的展示

  

本书具有一定的学术性,从明朝文臣的《诗》出发分析明朝中前期的尚武等一系列活动(包括:田猎、骑术比赛、阅兵典礼)以及兽苑和猎苑的存在。

一、尚武活动

这些尚武展示活动在中国早期的宫廷存在,也在亚欧大陆其他国家也存在;尚武活动来源于军事传统,目的在于宣扬王权的威严,震慑异族敌患、愤怨的皇亲国戚以及国内大臣。

这些尚武活动更多的是在宣扬军事力量是明朝存在的支柱,在北元及其他蒙古政权的威胁下,明初与北元存在着争夺正统性和认同感的博弈,那么这些尚武活动是明朝展现他们的实力一部分;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尚武活动有利于军事训练,骑兵在战争中是最重要的军事力量,骑马及射箭在军事训练中是至关重要的,而尚武活动有利于军事训练的开展。

明朝虽然作为一个汉族为主体的王朝,但明朝的狩猎和骑马活动就像书中第五幅插画中(明人射猎图)所绘制的着装和少数民族的风格极其相似,从中也能发现和说明:明朝在尚武活动中继承了前期少数民族政权辽、金、元(蒙古)的习俗;

二、兽苑

本书同时也对皇室的兽苑也进行了分析,从内容尚来看,历史尚的兽苑我们今日的“动物园”没有多大区别,只不过往日的兽苑仅是皇室的专属不对普通百姓开放而已,兽苑中生存的动物来自于世界各地,有着来自于东南亚的大象、西域地区的狮子、孟加拉地区的长颈鹿等等,这些动物都来自于周边国家的贡品,从体现了它们的“归顺”,皇帝及官员将接受动物视为国家强大、皇帝功绩的证明。

三、猎苑

猎苑在明朝的存续来自于之前的各个王朝,在周朝及之后的春秋战国都存在,明朝的猎苑是在元朝的遗留的基础上建立的,在永乐时期,有官员将它视为适合作诗颂扬君主传统和王朝福祉的场合;

猎苑在明朝前期的几任皇帝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时间的流逝,明朝后期由于皇帝的尚武活动的减少,文人官员的态度发生变化,猎苑的存在更多的受到了批判;逐渐猎苑对皇帝不再重要,一度荒废,直到下一个皇朝(清朝)它才恢复了从前的荣光。

  《神武军容耀天威》读后感(六):武功展示活动后的皇权

  

先讨论一下本书名字的翻译,因为未见到译者有写译序或译后感之类的文字,所以无从了解书名翻译的想法。本书英文版叫Martial Spectacles of the Ming Court,martial没什么争议可言,spectacles就值得斟酌了。

Merriam Webster词典给的解释是:something exhibited to view as unusual, notable, or entertaining especially : an eye-catching or dramatic public display。

OLD的解释是: a performance or an event that is very impressive and exciting to look at。给出的例子是political array,carnival parade和Olympics。

那么Martial Spectacles是否可以翻译成“尚武”?尚代表着崇尚、尊崇、注重,有着价值观的倾向和判断。这一点英文原文是没有的。书内除了提及“重文轻武”不符合事实,并未进一步证明明朝皇室是尚武的,更多集中在Martial Spectacles对于皇权的展示、和大臣及太监间的互动等等,为了讨论“统治权以及君主和文人在国家中的适当角色”。

本书有些地方以及最后一章用的是“尚武展示活动”,不知道原文是不是spectacles,如果是,说明两个译者没有将这个词的翻译统一。中国讲“文治武功”,感觉“武功展示活动”更接近原文的意思。

大部分人对于明朝的印象,是阴暗高压的,并非蒙古或后金那样的具有强大的武力值和侵略性。否则怎么会发生土木堡之变那样的事情?否则怎么会对四处的“流寇”毫无办法?否则后金怎么会轻易地占领了明朝的土地?当然换一个角度考虑,明朝在朱元璋的时代,从南向北进军,将征服了欧亚大陆的蒙古人赶回了草原,武力值可以说达到Max。鲁大维的关注点在于明初,并将其分为两个百年,并比较了这两个百年之间明庭在田猎、包括阅兵、射艺比武、骑术表演、马球比赛、等在内的军事表演、兽苑等方面的变化。

鲁大维想要通过这些武功展示活动,来反对汉人“重文轻武”的陈腔滥调,想要证明它们和欧洲文化一样,是战争和军事文化的基本特征。诚然在大明王朝建立的初期,一方面明廷需要面对来自各方尤其是北元的军事威胁,另一方面也继承了元朝留下的一些习俗,这些武功展示活动相较明朝后期多一些。但这些与其说可以证明明廷的“文武并重”或是“抑文重武”,不如说更像是一种皇权的展示。

明代展示武力的活动,被鲁大维以嘉靖帝作为分水岭,认为明廷文化和重心从此发生了改变。对于中国人心中不靠谱的大将军正德帝,鲁大维则肯定了他的狩猎等活动,认为是对洪武、永乐帝等明初武功展示活动的恢复,是有所依据的,只是文官对其持否定态度而已。尤其是嘉靖帝登基后,更是因为出身原因而对正德帝大力否定。

不得不说鲁大维的某些论点不是很站得住脚,例如在讨论大臣和皇帝之间的互动之时,他认为那些写应制诗的人是真心对于皇帝心悦诚服,所以写的是真心赞美诗。这种是没有办法证明的,写诗的人究竟是阿谀奉承,还是对武功展示活动佩服得五体投地。甚至有时候这两点也并不矛盾。

对于其他亚洲国家的横向对比,在书中只是浅浅掠过,并未深入探究。如果以此作为“新明史”的代表作,恐怕还有不少进步的空间。

  《神武军容耀天威》读后感(七):尚武之畋:南海子中的明朝宫廷沉浮

  

书中以正德帝作为分界线,将明朝皇室的尚武活动分成了风评截然不同的两个百年,通过剖析士人阶层对于尚武活动的态度,进一步探究其背后隐藏的社会思潮的改变以及政治格局的变动。诚如作者所言,自中世纪以降,皇家宫廷承担着与国际进行文化交流的重任,靓丽的风尚由宫中流淌出来,渲染着无数低层人民的日常生活。文人骚客作为朝廷和传统的喉舌,起到了关键地疏浚作用,平民对于这些尚武活动的感受如何,一定程度上由纪录它们的诗词歌赋所决定,究竟是穷兵黩武伤财力还是神武军容耀天威,这又取决于朝廷官员与皇帝的关系。穿插在这中间充当砝码的或许正是明朝最为人所诟病的宦官权柄。

前一百年:神武军容耀天威

明太祖在战马上打下江山,击败的还是蒙古军队,建朝初期对于狩猎等尚武活动的重视是可以理解的。同时,新朝伊始,元人宫廷所遗留下来的传统难免还有些惯性影响,武人势力也尚未衰颓,这使得围绕在皇家宫廷周围的不同政治群体,或主动或被动的接受了这些有些“狩猎民族”风气的活动。

古今中外,新的政权一旦建立,首先纳入议程的都包括外交活动,每个国家的国庆日都要定期举行大阅兵正是起到一个震慑作用。对于一个新生的国家而言,尽管一次大阅礼花销不菲,但要远远小于发动战争的消费,在震慑宵小、增强国民自信心的同时,带有社交性质的演武活动同时又能够加强皇室与朝廷官员的羁绊。通过这些活动,皇帝向朝臣们抛出了橄榄枝,要想快速挤进新朝廷的核心圈子,参与尚武活动是一个极其有效的方式。或许有人并不认同这种活动,但也不能不顺从于大势,追根究底还是因为这个时期的皇帝权势更大,对于臣下的掌控能力更大,本人的能力不算平庸。

神武军容耀天威,重点在于“天威”二字,“天威”便是“天子之威”,皇帝的威严通过这一系列的尚武活动来辐射到周围的臣子,再通过文人墨客传播到普天之下的臣民之中。但这种威严本身并不是由尚武活动所产生的,而是关乎皇帝本身的能力以及国力的盛衰,这也是后来对于尚武活动舆论改变的根本原因所在。

后一百年:纵情逸乐崩社稷

土木堡之变让明朝皇帝的颜面扫地,皇帝被俘所带来的更大的灾难是连续动荡不安的宫廷,这直接影响到了正统的延续。对于明朝来说,正统的问题一直是一个敏感的问题,靖难之役只是开始,之后的宫廷政变几乎没有断绝过。如此不稳定的政治环境,皇帝的权势自然难以维系,而随着王朝统治的推进,各大家族慢慢站稳脚跟,形成了一股股强劲的力量,此时在皇帝眼中就显得尤为刺眼。本来应该应该成为皇帝管理国家的左膀右臂,如今却俨然变成了最为忌惮的群体,锦衣卫和东西厂的建立可见一端,而每当这个时候,最为皇帝鄙夷的宦官群体往往会趁势而上。

宦官与士族的地位可谓是云泥之别,一边是奴仆,一边是亦师亦友的合作关系,皇帝从来不会完全信任身边的大臣,而对于宦官的感情则又不同。宦官的身份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层最好的保护色,他们因此被轻视却也因此手握重权,皇帝对于宦官总有一种莫名的信任。自矜身份的士人不可能总是陪着皇帝巡游狩猎,这给了宦官更多的机会,而看到宦官因此获得赏赐,他们又会产生嫉妒之心,因此转而抨击皇帝的行为,根本原因还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权利,但是他们或许是过于自傲,大多数人并不会如同张居正一般顺着皇帝的喜好来谏言,效果一般可想而知。

后一百年的尚武活动同样不是因为多么的劳民伤财而导致社稷崩塌,而是因为它本身制造了一个政治漩涡,但作为发起者的皇帝失去了对它的控制,导致它逐步失控而加剧了政治格局的崩解,使得国家陷入了无穷无尽的党争之中。

结语

对于弓马娴熟的皇帝来说,尚武活动可以震慑群臣和外邦,是一个“耀天威”强有力方式。而对于技艺平庸的骑士来说,过于倚仗这些尚武活动则无异于自取灭亡,加速了帝国的衰亡。

  《神武军容耀天威》读后感(八):神武军容耀天威

  

一、明初的尚武活动

明初的皇室田猎,朱元璋和朱棣在田猎这件事情上表现出了明显不同的态度。洪武帝最初是轻视田猎的,作为一个从血雨腥风中走出的草根皇帝,洪武帝对田猎没有兴趣并不难理解。后期的洪武帝将田猎视为培养子孙军事技能的一种演练,感觉就跟军训一样。

永乐帝可以说戎马一生,他对田猎的热情比他爸爸强太多了,他开发出了田猎的很多功能:传播明王朝的权势,了解疆域内外的风土人情,用田猎活动进行外交,增进皇室成员的关系,教人以治国之道,培养与将领的关系等等。我们可以发现在朱棣的眼里,没有什么是射杀一只兔子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射两只。

归根结底,无论是宣扬国威,还是体现国泰民安,在永乐朝,田猎成为了统治者达到巩固统治目的的一种手段。

永乐帝之后,是洪熙帝。但是这个大哥还没来得及享受田猎的乐趣,人就没了。再之后,便是宣德帝。这位从年轻时就跟着永乐帝到处逮兔子的人,在上位后也对田猎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相比于耀武扬威,宣德帝更喜欢将田猎视作一种体现自己关心百姓,体察民情的活动,另外还能彰显孝道。同时田猎依旧可以作为一种外交手段,处理蒙古和朝鲜的关系。

明初的臣子们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多用诗词歌赋来称颂帝王的田猎,虽然这些人的初心有待考证,但是毫无疑问的,他们的传世作品都起到了服务于帝王,称颂君权的作用。也就是说,论是朱元璋,还是朱瞻基;无论田猎的作用是在军事训练,还是体察民情。在明初的那段时间,田猎终究还是成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的一项工具。

虽然我个人认为,这本身是把双刃剑 。

二、明朝初期到中期,文官集团态度的变化

明朝初期,田猎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与此同时,文官集团也纷纷用满腹经纶称赞统治者的田猎活动。虽然现在我们无从得知这些文人骚客们写下那些诗句时的心境,但是我们还是不难看出田猎这件事在明朝初期受到的重视。

田猎这件事在明朝中期遭受了滑铁卢。这里仅用一个表现来分析一下:弘治帝受到了来自藩王的贡礼——一只海东青,周遭的大臣们以此等贺礼“不合时宜,危害甚远”为缘由,要求皇帝将贡品退回去。

哎呦?什么时候养一只鹰都犯忌讳了?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是自古以来文人与武将的政治较量。如果说明朝立国之初,需要利用田猎来宣扬国威,震慑四方,那么到了明朝中期,这种需求已经明显大大降低了。每天跟在皇帝和武官身后写诗的文人们自然有自己的打算:勤勉、持重和文治等要素的地位应高于游猎、表演及武功。所以在明朝的第二个一百年,文官集团的势力突飞猛进,如果说第一个一百年的时代特征是军事精神,那么第二个一百年的时代特征也非常简单——去军事化。皇帝不再需要是军事领袖了,只要稳坐朝堂,当一个精神支柱就可以了。

对比欧亚大陆同一时期的其他帝国与明朝后期自身的衰弱,不难看出文人们怕是低估了田猎的政治意义。

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与唯物史观

本书使用了相当多的史料,主要以诗词和《明实录》为主,这些史料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一手史料,作为一名读者,一名历史爱好者,有一说一,古籍阅读往往还是有难度的。这本书引用大量一手史料,同时加以解释,并有一些作者自己的看法,让我们无论是阅读本书还是理解史料,都变得容易起来。

同时,引用史料,通过田猎这一个方面,我们也可以窥探出明朝整体的发展趋势。靖难之役、土木之变这些历史事件背后的因果,都可以从本书中一窥究竟。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由小见大,感受一个王朝的兴衰。

四、我爱甲骨文

因为遇见甲骨文,重新捡起了豆瓣,感谢社科社,感谢甲骨文丛书,让我认识了那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神武军容耀天威》读后感(九):明代皇室武力类娱乐活动是扬其天威还是劳民伤财?

  

古代皇室常常举办各类娱乐活动,除了宴饮宾客、吟诗作赋这些相对文雅奢华的集会外,还包括许多武力类娱乐活动,比如田猎、马球、射柳等活动。明代皇室也是如此。这些活动在娱乐享受之余,是否有更多意义?这是美国历史教授鲁大维在《神武军容耀天威》中讨论的主题。

在鲁大维看来,皇室田猎、骑术表演、马球比赛、阅兵典礼、皇室兽苑豢养并展示各类猛兽等活动和设施,都可以看作是尚武展示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仅是单纯的娱乐,更多的目的是在于展示和训练军事实力,扬耀天威,以及管理臣属和教化民众。因此,鲁大维把明代皇室的尚武展示活动看作是辅助统治的有效手段。

在《神武军容耀天威》的导言中,鲁大维提出了三个核心观点:一,统治权必须要展现出来;二,尚武展示活动帮助定义了君臣和朝廷的身份特性;三,尚武展示活动通常是为皇宫和朝堂之外的观众准备的。也就是说,尚武展示活动能够塑造君主身份、构建朝廷统治结构,同时向民众、外国使臣、邻邦等展示雄厚的实力。可见,鲁大维非常强调尚武展示活动对于皇室统治的政治意义。

在整个明朝存续时间内,这种尚武展示活动是始终存在的,但朝廷和民众对活动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明朝的前一百年,各位皇帝非常主动地组织尚武展示活动,皇室成员、勋贵子弟和武将们积极地投身活动当中,文臣们也配合留下大量称颂的诗作。总体上看,整个朝廷上下一心、文武协作,活动办得精彩隆重,也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可以说,这一时期是尚武展示活动的辉煌期。

在明朝第二个百年,尚武展示活动仍然在持续举办,但总体风向确实变了。不但很少有文臣们的称颂作品保留下来,还在朝廷内外产生了很多质疑的声音,多数是批驳这些活动劳民伤财,要求减少或取消活动。因此尚武展示活动在明朝中期已经开始衰落。

毫无疑问,这类大型武力展示活动必然耗资不菲,但这些花费跟前一个百年相比不会差距太多。在后一个百年对活动质疑和反对的声音成了主流,或许可以粗略地认为,跟前一个百年相比,举办这类大型尚武展示活动在相近的花费下,所收获的效果却大不如前。由于活动的性价比变得太低,导致这类活动逐渐衰落、变得沉寂,不再像前一个百年那样大肆宣扬了。

当然,引起从支持到反对这一态度变化的实际原因非常复杂。在明朝初期,田猎等活动确实帮助明朝皇帝展示了实力和权威,增添荣耀和自信,巩固了权力,协调与宗亲和臣属的关系。鲁大维认为,尚武活动在明朝中期的衰落和受到朝臣反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此时的皇帝不能完全服众,并且士人们的政治地位又不断提升,君臣之间对皇帝统治权的看法有差异。

帝王肖像画是皇帝希望树立的对外形象的直观反映。鲁大维认为,帝王肖像画也体现了皇权观念的变化。他从中观察到两种帝王模式,一种是勇武的猎手,另一种是平静的圣王。前者塑造了威武神勇的武者形象,后者则凸显端庄贤德又带着神秘的名君形象,分别强调了文治武功。虽然多数王朝礼制的正式场合都是以端坐的圣王肖像画为主,但亦不可忘记创立王朝的艰难和武功的重要性,规训后代应当绳其祖武,不应耽于享受。

对于整个明朝的统治来说,这类尚武娱乐活动只是很小的一个侧面,但尚武活动确实反映了统治决策的考量。是否举办取决于统治需要和实际效果。若益于统治,利大于弊,自然倾向于支持。比如田猎既有辅助统治的一面,“古者田猎之礼,盖因之以修武事,备牲豆,非以恣其杀戮之心,以为驰骋之娱也”,也有耗费财力的一面,“费民财,恐累圣德”。从经济学角度讲,是否支持尚武活动,跟活动所得的效果是直接关联的。皇帝和群臣是否支持尚武活动,其态度也取决于活动效果是否符合当前的政治利益和诉求。

2020.12.13雾凇

  《神武军容耀天威》读后感(十):君王为何而猎——明朝尚武精神的“另类”研究

  

《神武军容耀天威》一书利用史料、时人诗文、画作等文物,对明朝皇室的尚武活动进行了研究,并跨越地域和朝代界限,与同时期的其他国度和中国的其他朝代类似活动进行比较。鲁大维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明朝前两百年,而且根据皇帝统治风格和政治气候的变化,清楚地将其分成了前、后一百年两个阶段进行研究和对比。

前一百年,即明初时期,是明朝武力活动频繁的时段:洪武帝大半生戎马倥偬,靠武力驱逐元朝,开创和奠定明朝基础;而燕王朱棣则靠着血腥厮杀的内战夺取了政权,而作为朱棣赏识的“好圣孙”,朱瞻基自然也必须在形象、性格、武功上继承了朱棣的特点。由于帝国初期军事活动繁多,这一时段的尚武活动也更直接地与军事对接,或是“大阅礼”(阅兵),或是“巡边”,展现出明显的实用主义。

相比之下,洪武帝的“实用理念”明显更强,他作为帝国的开创者与总规划者,除了御驾亲征,还将几乎所有的尚武行动都指向国家安全与居安思危,并训示子孙,要求他们注意通过狩猎磨练自己的骑射、指挥本领。他的实用理念甚至也表现在他对待兽类饲养的态度上,他直截了当质疑豢养虎等猛兽的必要性:“养象以备用作,养马以资骑乘,养虎欲以何为?”

朱棣除了像其父那样亲上战场,还更习惯于用巡边、边境狩猎等活动展示武力,在战时与平时的边缘游走,他的某些巡边和狩猎行动其实就是准军事行动,随时准备带领麾下将领切换到军事进攻状态。另外,朱棣还利用田猎机会了解北方的边境部族(如女真族),探询其狩猎情况,考虑到游牧民族的生活重心与狩猎密切相关,朱棣的问讯也是一定程度上的军情搜集。对朱棣来说,尚武行为还有一层意义:他可以借此展现自己对帝国的掌控,以及显示帝国的威严与强盛。

到宣德年间,国家已无诸如开国战争和内战那样的战事,而至正统、景泰年间,“土木堡之变”已证明了国家在军事这一“主项”上尚且得分不够,田猎等“附项”的练兵、备战意味和效果之弱则更加有限了。由于国家军事与政治环境的改变,君主的个人能力与权威的减弱,从宣德朝开始,明代的国家尚武行为似乎已开始转型,被赋予更具象征意义的内涵。我们可能可以大胆地把鲁大维教授的划分进一步分割,将宣德朝之前划分为“尚武活动的实用时代”,其后则统划为“象征时代”。

对“象征时代”的“守成之主”而言,这些行动要么是对“祖训”的传承,要么是包装后的娱乐项目,甚至可能会被大臣“借”作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在这些君主中,正德皇帝颇有些“尚武精神复兴”的色彩,虽然史籍和官方评价常将其出征、田猎、出巡等行为一律算作荒淫娱乐的劣迹,但若他亲自上阵、热心军旅的行动是在洪武时期乃至朱棣掌权的年代,可能收获的赞许也同样不少。鲁大维教授注意到这一点,并基于研究主题给予其客观观察与评价。另外,他也同样注意到对田猎兴趣不大,而用心“阅礼”的嘉靖皇帝,看到这位皇帝更在意用此类活动加强自己的“正统”,以及用疏远田猎、巡游区别自己与上任皇帝的不同。鲁大维教授还谈到后世的张居正等名臣通过建议举行“大阅礼”等活动力图进行军事改革,这也进一步丰富了本书的研究内容。

总体来说,鲁大维教授的研究翔实、有趣,不仅立足于史料,还尤为可贵地通过当时的文人笔墨窥探到皇室的尚武活动风采。他的研究视野也很开阔,从皇帝到藩王,从明朝到前后的元、清,从中国到其附属国再到同时期的欧亚其他国家,都着墨进行观察与比较。他的研究既是庞大历史中的微观一环,又是纵贯历史的具象一面,让历史以更详细更丰富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

个人觉得本书有些方面的研究未能展开,让人觉得有些意犹未尽。比如,作者并未展开详谈张居正等有影响力的臣子利用。作者对万历朝的尚武活动也未展开详谈。“万历三大征”是明朝中后期的大型军事活动,与之相关的官方“准军事行动”也一定不少,这部分的研究可能也会很精彩。

另外,我个人认为,在第五章《明代皇室的兽苑和猎苑》中,特别在“兽苑”部分,作者没有明确区分出一部分“异兽”的进献,尤其是地方官员的进献,带着自古政客屡试不爽的政治投机色彩——所谓祥瑞与圣朝的把戏。皇家兽苑对这些珍禽异兽的接纳和饲养并不能被视为皇室尚武的表示,而更像是政治希望的寄托与宣示;因为这些动物既非君王或臣子在专门狩猎活动中的猎获,也大部不是猛禽猛兽——可以看到历来被视为祥瑞的常是基因异化的“白鹿”“白”之类。同样应该看到的是,虽然作者未明确指出祥瑞把戏掺杂其中,但瑕不掩瑜,在本章中,作者根据史料对皇家兽苑的“珍禽异兽”的来源、种类、去向与结果等,进行了详细地分析。这些分析不仅显示出鲁大维教授的严谨和“就事论事”的态度,还使得历史变得有趣生动、清晰起来。

本文标题: 神武军容耀天威读后感1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3014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机器人大爷》观后感100字《不如归去》经典观后感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