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喜事》的观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 2021-02-07 13:17:2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6

《大城喜事》是一部由王小明执导,中国大陆主演的一部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大城喜事》精选点评:●想看看老家●有个万言评。不知在否。●画质太差!●剧情还好,演员呵呵。●王小明我认识,对于他可以用神奇来形容。●“生活很丰富,

《大城喜事》的观后感大全

  《大城喜事》是一部由王小明执导,中国大陆主演的一部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城喜事》精选点评:

  ●想看看老家

  ●有个万言评。不知在否。

  ●画质太差!

  ●剧情还好,演员呵呵。

  ●王小明我认识,对于他可以用神奇来形容。

  ●“生活很丰富,黑色也是一种颜色”一句话扑捉到我对导演的注意~

  ●好

  ●喜剧的最高境界是喜极生悲。每天发生的喜剧里面,有多少是社会悲剧?

  ●因一笔钱引发的环环相扣的故事,结构设计得不错,对当地的人情风俗的展现也比较准确(故事发生在我的家乡,里面的人和事我很熟悉),但故事的后四分之一显得有些烂尾,草草收场。有些细节设计也过于刻意,不够自然。

  ●简直是纪录片。

  《大城喜事》观后感(一):不错。

  真的很好。可惜没几个人能看到。真的很好。可惜没几个人能看到。真的很好。可惜没几个人能看到。真的很好。可惜没几个人能看到。真的很好。可惜没几个人能看到。真的很好。可惜没几个人能看到。真的很好。可惜没几个人能看到。

  《大城喜事》观后感(二):香港独立电影节2019最佳影片奖

  大城喜事 ( China )

  一個彩票夢,加上一對夢想一朝發達既爛賭夫妻、好色貪財既局長夫婦、想破壞一孩政策既生育計畫隊隊長、重有大情聖黑社會大佬同惡霸副手,呢班五光十色既市井小人物,交織出一個爾虞我詐,光怪陸離既處境喜劇。”大城喜事”對今日中國某些既社會怪象,諷刺得淋漓盡致,包你拍案叫絕!比起“讓子彈飛”的隱喻,本片黎得更加大快人心!

  全片就係江蘇省xx縣,以當地方言拍攝,就地取材,更係此地方首次現身大銀幕,因此片中適當穿插當地風土人情。王小明以成熟的敘事手法、豐富的幽默感去證明,唔需要用任何資金,只靠獨立山寨精神,都可以拍出一個精采故事!

  《大城喜事》观后感(三):我期待听你满心欢喜地说故事

  我期待听你满心欢喜地说故事

  ——王小明电影《大城喜事》述评

  缘起

  2019年5月29日,我的相声师父李金鹏先生和我联系,说有个采访素材。是相声师弟王小明,人在苏州开公司,开相声社,写了剧本,跑到广东老家拍了部电影,这电影又在香港独立电影节上得了最佳影片奖。这事,相声家门也觉荣耀,师父想让我关注报道一下。

  其实,影视方面并非我的条口。但这部电影吸引了我。师父略说了故事梗概,我很感兴趣,觉得有看点。师父说,总之到最后是个皆大欢喜的事。我大概听了前因后果,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但也不想问周详了,去看嘛!直觉就是,这电影要看。采访不采访啥的,是搂草打兔子的事了。

  坐下午的火车赶到苏州,见到王小明,一个其貌不扬的男人。长相普通,说不出丑俊,面容不老不少,看不出年龄。不小心他扎进了人堆里,你还真不易找出来。

  可你无法想象,就是这样一个不悲不喜的人,竟弄出个以艺术水准为第一要求的最佳影片来。

  当晚九点,终于坐进名园相声社,这也是电影《大城喜事》的出品单位,王小明的。打开电脑,开始看片子。师父是看过几遍了,不时过来提前给我透底。我后来烦了:好了老人家,你不要告诉我,让我自己看下去!

  于是老爷子一边儿去,跟他另一个徒弟傅老道聊天去了。

  电影看到一半,我转脸跟王小明讲,这哪里是什么喜剧啊,分明是悲剧,大悲剧!

  再往下看,笑点不断增多,然而笑的背后,也还是深到无由的痛。让你想到蒙克的《呐喊》。

  一遍看完,开始采访王小明。我问的更多的,不是关于电影的技术层面,那是可以轻松地从影片本身解构出来的。我最好奇的是,你拍这样一部片子,目的何在?

  就这个话题探讨到凌晨一点,王小明回家了。我说,我还要再看一遍。于是,我又把《大城喜事》从头看过。凌晨三点睡到五点,又赶六点多的火车回南京。

  师父跟着我颠颠地跑,说,我来苏州那么多趟,这回是时间最短的!

  回来以后,惦记着写稿。一直拖到王小明6月12号去香港领奖了,我知道不能再拖了。当天弄了个千把字发掉了。都市报关注电影,不会有太多空间听你说什么主旨意义之类形而上的东西,有些个好玩的花絮就可以了。而况,小明电影里和电影外的故事,一说起来又岂能三言两语道清?

  小明看了报道,也不满意,说,师姐,很公式化嘛。我说是的,我也觉得公式化。我惦记着写影评呢!

  于是小明就等。

  我开过好几次头,每次写不到完,就丢下了。下次再有空写时,一看前面的,哟,不对。重来。就这么几次三番地折腾,一直还没有写完过。

  昨晚小明就催了。我说你这电影太宏大了,我想一下子把我的感受表述到位,很难。每次都要推倒重来。他启发了我,咦,你可以想到哪写到哪,之前写的也不要推掉嘛!

  也是。太想要完整,就难为自己了。

  于是啥都不管,只由着心里的感觉,来一点点述说,我对这部片子的感受之万一。

  城因何称大?物欲无边

  电影名很怪异。大城喜事,先说这大城,口气不小,仿佛所述事之地为国际都会一般。其实不然,相当小。寻常普通的市井之地,三教九流混杂的小城镇。有多小?上至局长,下至草根平民,拐几个弯就都能搭上关系。有多小?提起城里的任意一个人,发生了任意一件事,全城几乎都可以在几分钟内人尽皆知。而整部电影中的一连串离奇事件的发生,所涉及当事人,最后竟可在一张圆桌里坐得下。

  然而,这城不小——中国大地,我们所知晓的城镇,不论乡村还是都市,有多少人的生存状态,与电影中其实并无二样?

  比如搓麻将。凡在镜头中出现的,不论官员百姓,阔太黑老大,还是平民草根,无人不会赌钱,搓麻将成为最常见最首先的打发时间的方式。就这一点,曾经号称“十亿人民九亿赌”的中国,何其具有代表性?

  正常吗?可取吗?值得提倡吗?多少时光就这样被赢钱的欲望推动着,而生生虚耗了!

  又比如婚恋状态。有男友的女青年,同居不要紧,但一定要等对方发财了才可以谈婚论嫁。待嫁的女子,最盛装的时候不是面对男友,而是会见高官情人的时候。有老婆的官员,可以任意安排小情人在单位里的职务。有老公的妻子,可以对丈夫的婚外情心知肚明而毫不干预,关键时刻这一点又可以成为她控制对方的砝码——仅仅是这些情节,熟悉吗?哪里没有发生过?谁的身边没见过?

  习以为常吧!正常吗?合理吗?对爱与责任与义务的渴望,如何就变成了物欲的筹码?

  又比如索贿。

  比如山寨。KMC、KDF,这些连在一块的字母熟悉吗?国人对肯德基、麦当劳的模仿,可谓无穷无尽。什么麦肯基、麦德劳、肯麦基……谓予不信,我所在小区的门边,就开着一家“德肯”的洋快餐店。

  岂止洋快餐,任何领域,但凡有某个出头获利的,其高仿者立马纷纷上市,被山寨几成荣耀。

  正常吧!合理吗?始终以四大发明来号称自己是文明古国的中国人,对于现代文明的侵略与知识产权的肆意践踏,已经是小菜一碟——更别提几乎人人获利的盗版产品了。

  又如买官卖官。下属想升职,明明领导一句话可以决定的事,领导非要说,得国家定,得组织程序定。如何来让这些所谓的国家,所谓的程序得出一个下属满意的定论来?打点。要花钱的,需要多少钱才能好,则完全取决于当权者在彼时的胃口了。

  常见吗?一个个倒下的贪官,都是对这些规则玩得相当熟恁的人。当然,你可以说,他们是少数——如果你相信的话,我也愿意与你一道相信这个童话。

  正常吗?有多少人习惯了这规则,甚至在有时,送不出去礼自己都难受?甚至一些明明不需要打点的地方,也为了自己放心,而去放血?是谁造成了这些不安?这样一个不做些牺牲就不允许自己获取正当利益的庞大群体,哪个城市没有?

  又猫捉老鼠式的监管关系。不仅仅是老婆对老公养情人的监管,更多在一些权利机构对违规对象的监管。明明知道黑社会老大的老婆有超生迹象,怀上了,平时从不惊扰。需要钱的时候,去抓一下,然后打个电话过去,喂,上级大检查,我也顶不了,你老婆给抓了。要罚钱。

  此时,老鼠给猫上贡,顺理成章。

  猫几曾真要捉光老鼠了?那岂不是断了自己的财路?

  仅此一点,你熟悉吗?你在多少地方,在多少事件上,可以看到类似的故事情节?

  又如放高利贷,设地下钱庄,吸毒、为满足口腹之欲而对动物的残酷杀戮,又如对其他生命消失的漠然,对个人私欲的权力维护,亲情友情爱情同事关系之间的物质化……

  电影中所述的这些事件,绝不仅仅是发生在那个虚拟的小城里。非也,一个虚拟的小空间,代表了一个真实的大空间——物欲膨胀的前提下,没有哪个城市,能与这小镇脱清干系。

  从这个角度来讲,这绝对是一个大城的故事。相当大。

  非但城市,回到个人身上,更是触目惊心。倘从头到尾看下来,有人可以拍着胸脯说,自己没得任何可以对号入座的地方,那真是极品人物。

  事喜从何来?悲心曲笔

  再说喜事。这电影名中,中间的喜字,是字典里没有的。那不是常见的一个喜,也不是婚礼上的双喜合一,而是三个。这三个喜字红艳艳地挤在一块,别扭,怪异。这喜里,有股子不地道。

  真正回到电影本身来看,似也不难发现其喜剧因素。是的,故事进展到最后,剧中人物各得其所。想要回奖金的领回来了,想还清债务的也清账了,想情人的得手了,想升官的被提携了,想二胎的得子了,想娶亲的也圆满了,想发财的又有机会了,总之想啥就有啥了。

  多好呀,正如故事发生到最后所有人一道喊的——全城同喜!

  O!NO!NO!

  这里头漏了一个重要的人物。那个在整条利益链中处于最末位的人,那个原本也可以发一笔横财的人,那个吸毒者子戴,最没有社会背景的人,因为其他人的利益需求产生冲突,而被毒死了。

  所有人对他的死亡,都保持了一致的沉默与漠然。所有人的手上,都沾着他的鲜血。所有人,都仿佛与此事完全无关,竟可以全然地沉醉在个人私欲得到满足的快乐之中,高声欢庆!

  这哪里是什么喜事呢?这是对一个异化病态社会最无情的深切控诉!

  开小吃店的鸡头想娶漂亮女友英姐,得有钱。买地下彩票居然中了大奖,是有希望实现心愿了。钱还没领到手,二人就决定去逍遥庆祝。如何庆祝?大吃海喝,然后赌钱去。

  输了也不怕,借高利贷去,反正中奖了,还得起。

  意外发生了,他的奖注竟被负责销售地下彩的玲姐给漏报了。玲姐自己不愿意贴钱,就想赖账,于是,迅速辞退了此事的知情者,家中保姆三姨。然后,对鸡头二人表示,他们没得中奖。

  鸡头下乡找到三姨,取证之后,面对追还高利贷欠债的黑社会大傻哥,又给出妙计来。如何处理?请黑社会来帮他找玲姐要钱,然后两下重新分成。如此一来,欠债的他就成了债主了。

  然后呢,赖账的玲姐被黑社会以很“文明”的方式警告了一下。她也没钱还,找老公要。老公是局长,有钱啊。可这冤枉钱他也不愿意出。

  好在他是领导,生财有道。他找到一个很想升迁的下属,授意对方送笔钱来,就能解决职务。下属还有下属,于是再找下去,表示能送笔钱来,就可以为对方转正。

  这位下属没得下属了,再找谁?不是负责计划生育工作吗?找超生对象去!就找到了黑社会老大健哥那藏在乡下的老婆。

  于是,这笔债,又被转嫁到了健哥身上。

  健哥也是有手下的,健哥要找谁?找兄弟下乡收保护费去。收租子。开果园的林叔成为新的债主。

  他也能找到下家——他那在城里打工的女儿。他要求女儿英姐迅速给他把钱找来。

  女儿是服务员。咋办?男友的彩票中奖钱还没下来,她却意外得知,赖了彩票债务的那位玲姐的老公,就是她的地下情人黎局长!

  于是直接找黎局长要钱。否则,就中断关系。

  咬成圈圈一直循环转的债务链,终于在这里开始有了突破口。黎局长买回一只烤鸭,哄好了老婆先拿出自己的一笔私房钱——五万元来给了小情人,这个十余人的资金链才算有了钱,开始转了起来。

  英姐有钱,给老爸林叔了,再给黑社会呈上去,健哥也有钱交罚款了,罚款上去,海子也可以转正了。海子再给计生主任,再给黎局长,黎局长也终于可以给老婆钱,来帮她去填那个欠债的窟窿了。

  且慢,这里露了个大破绽。一个重要证明表明,最终回到局长夫人手里的这笔钱,就是她自己当初借给老公的钱。

  这下不用再见面了。直接打手机质问。每一个被质问对象都莫名其妙,每一个人都坚称,钱是自己的。每一个人都可以理直气壮地骂上对方一通。

  群体的失落与挫败感,像回声一样地一拨拨来回荡了几圈,急了。

  更为关键的是,这五万元钱转的一个大圈,还不足以解决十几万元的大亏空。

  怎么办?另一件喜事发生了——另一位中奖者,吸毒人士烟子戴,凭空闯进了这个原本与他毫无关系的利益链里,并成为替罪羊。

  因吸毒而欠债的他,最后得到了一袋免费提供的过量毒品——当所有人的利益都在他面前保持一致性时,他的死成为必然,整体群体,假黑社会老二之后,以毒品为匕首,把烟子戴毒死了。

  他的死,让他中的地下彩奖金,成为意外之财,也让玲姐有钱补缺,让小情侣与黑社会都有所收获,让利益链中的所有人,都随之长吁一口气。

  于是,升官的,发财的,娶老婆的,各人各得其所。果然是皆大欢喜。

  烟子戴死得多有价值。非但成全了一个庞大群体的利益,还为世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教育素材——吸毒危害生命,请远离毒品!

  什么是最大的毒品?最致命的毒,不是大麻海洛因。最毒者,莫过于人心的冷漠与麻木,莫过于对利益的追求,让人彻底蒙蔽了心灵,泯灭了最起码的良知!

  《大城喜事》所控诉的,恰恰是这样一群对罪行熟视无睹,来不及洗去双手鲜血就高呼胜利的人。整部电影,你看不到控诉的痕迹,你可以当成一个喜剧片来看,可以把死掉的人只视作一个倒霉的冤大头——在生活中,多少事情的发生不都被人这样轻描淡写地淡化了?

  事不关己,姑且高高挂起。事若关己,就力求利己,但得利己,损人又何妨?

  以一个生命的消逝为代价换来的所谓喜事,怎么可能是真正的喜?那些麻木不仁者的欢喜之欢声有多高,帷幕之下的悲痛就有多深!

  而罪恶行径所欠下的债务,绝不会因为这些欢喜者的有意忽略,而就此一笔勾销。

  电影海报上,导演王小明同志煞费苦心地做了设计。他人为地加了一件从未在片中出现过的道具——一个高悬在大红“三喜”中间的绞索。

  那是冤魂索命的呼号啊!

  这里面传递的死亡讯号,有两个层面。

  其一者,替死鬼是不会安心的。他要索命平愤。

  索谁的命?亲手杀他的,用了他的钱的,借他的牺牲而得以升官发财的,谁可以抵挡得住这份良知的拷问?

  第二层面,如果下一回,这个利益链再度发生紧张,再度需要某个人做出牺牲、甚至是付出生命时,谁会是下一个?那剩下来的人们,还能玩得如此轻巧吗?

  那个绞索所产生的恐怖气氛,将那所谓的喜,冲击个荡然无存。是的,只剩下恐怖。恐怖从何而来?

  恐怖来自那份良知的隐隐不安。从这点上说,能感觉到恐怖还算不错——说明良知还没有彻底泯灭。所谓丧尽天良,真到了没得一点良知的人,是连恐怖的感觉都没有的。全城同喜,大家得利嘛,谈啥子良知。

  王小明所担心的,所不愿意见到的,也正是这样一个群体还继续沉睡下去吧。费尽心机说了一个喜剧故事,又全然不甘地加了个绞索进来。实在是太想要唤醒在麻木无知中苟且生活的人了,恨之深,哀之切。

  一部电影能说尽多少事?

  主题太宏大了……我这里所说的,也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

  纪录片?与技术无关的技巧

  表现技巧层面,《大城喜事》也颇多称道之处。因为这部片子尚未在大陆取得公映权,估计以后也很难得有机会取得(我若是当权者,管理部门,在审核时,也不免先“恐怖”一番,而后再三思量,或许最终,还是拦下)。

  这种大多数人都可能看不到影片的情势下,我来点评影片中的一些细节,就没啥顾忌了。作为一口气看过两遍的人,我理所应当做出更多分享。

  剧中好几个画面里,呈现出色彩的巧合。

  一是小情侣坐到夜市上吃东西时,两人的衣服一红一白,面前的调料瓶,恰好也是一白一红地放着。画面感很美。

  这居然只是巧合——作为一部自制电影,所有演职人员都没得酬劳,服装当然也是他们自己随便穿了。“真的没有做任何安排,太巧了!”王小明自己都称奇。

  在后面,这样的画面还有过,玲姐去庙里烧香求佛,以期佛祖保佑她逢凶化吉。走过长墙的那一段,“佛陀弥阿无南”一路走来,她的服装表情,与墙上的字,都构成意味深长的画面。当然,又是妙手偶得之。

  这种看似随意而又相当真实的生活化场面,在剧中俯拾皆是。

  鸡头剪指甲,是先剪脚趾甲后剪手指甲,剪下来时还要小心收好,把那些残余部分聚在一起小心丢掉——先剪脚再剪手,还自以为相当干净地把指甲灰给收好。这是生活中多少人会做的颠倒事。

  另有,男人穿着大裤衩躺在床上,一手打着手机,一手就无意识地伸在裤裆中间揉搓——这些生活中较私密而有相当为人熟悉的细节,在影片上看来,怎么就如此怪异?

  为了钓鱼获利以便满足领导的索贿要求,计生办工作人员海子下乡去逮黑社会老大健哥那已经怀孕的老婆,结果进了一户人家,四个女人坐一圈打麻将,全是大肚子!

  哪一个是已经不重要了,本来的目的就不是为了要查处超生人员,而是要点罚款的。于是,给健哥打电话,告诉人家,你老婆在我们手上呢,不知道哪一个是的。上级要查处,你看看,给钱打点吧。

  多少呢,五个数吧。

  这工作人员说完,还是有些心虚的。万一人家以为是五千,不是五万,可怎么办?又去电补充说明。结果人家黑社会很大气,老二接电话,都镇定自若:“不是五万难道是五十万吗?”

  太小看人了不是。老大有的是钱。

  然而这财大气粗的老大,还是得乖乖给甚至都不敢索贿的海子送钱。为什么?人家再小气,有权。权可生财。

  如此生动直接而简单的情节,却可看出无限世相人情。

  按摩床上,两个男人躺着,腰部以下被床单盖住了,有按摩女钻在面里给他们敲打——有什么样的按摩需要盖住?你就意会吧。

  如此赤裸裸地照搬生活最本原的画面,也使得该片在很多地方给人以纪录片的感觉。极其真实。演员好像不是在演,而是在直接呈现自己的生活状态。

  并且,这些都是非专业演员,是王小明的亲友团成员。他们如何能够这样真实而自然地呈现出如此活色生香的电影来?我真的很佩服他们。佩服之余,有时会产生一丝疑惑,是不是王小明也照搬了演员们自己的生活状态,只是以不同故事的版本来略作呈现一下?

  这种事情,天蝎座也是做得出来的。未作考证,姑且放下——这至少说明一点,一部片子演到你都怀疑演员生活状态与剧中人物一致时,其画面呈现的真实力度,显然已经无法超越了。

  幸福与否,与马桶无关

  有一组镜头堪称经典。男人们蹲马桶的众生相。索债的链套形成之际,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拿钱来解套时,这些套中的男人们是非常焦虑的。一焦虑,就便秘了,就要眉头深锁地蹲马桶了。

  于是,从黎局长衣冠楚楚地在家中的豪华卫生间蹲着开始,镜头呈现了一个个不同规格的如厕环境,从局长到计生主任,到办事员,到黑社会老大,再到乡间田头的农民,男人们级别不同,身份地位不同,如厕环境也很明显地有分别。从马桶到蹲坑,从室内到室外,再至露天,直到最后,农民是蹲在狭小的墙圈出来的粪坑之上。

  一目了然的,是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准之差异。

  你可以很轻易地慨叹,看哪,人跟人就是不同,有钱和没钱的,拉个屎都那么大差别。

  然而,万千差别中,有一点却是男人们的共性——不管什么样的条件,没钱来满足欲望所产生的烦恼,那都是一样的——这一个本质,道尽诸位蹲坑者骨子里的那份虚无与迷茫。

  白瓷砖白墙高级设施,能减少人内心的烦恼吗?心若为欲望奴役,再多的物质享受,也只是摆设罢了。不明了这一点时,就拼命地去追求,追求金钱,房子,车子,女人,荣誉,地位,财富,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一个更好的如厕环境。然而在追求的过程中,你又如何保证自己不会为心为形役,身为物役,变作了物欲的奴才,而失去了那份好心情,去享受物质带来的愉悦?

  物质的高贵,就这样因为人心的迷失,而成为毫无价值的虚设。

  所以,再好的马桶也挡不住人的便秘,再高规格的厕所,也不能减缓人的烦恼。

  从这个角度上看,那个绞索,恰恰是每个人给自己所编织的。那是欲望之索,沦陷之索,也是自取灭亡的绳索。

  真正明了这一点的人,在上述不同规格的厕所里,马桶上,必都能享受一般无二的如厕快感,不纠结,不便秘。

  那是不再被欲望驱使,可以活出生命本来的自在与欢欣的人。

  那是已经解开索套的人,或者,是从来没给自己设置过索套的人。

  自在境 被遗忘的田园

  这样的画面,在全剧中也曾有过惊鸿一瞥。

  一条通向乡村的道路,路两边是绝美的中国原野之景。这是小情侣为了掌握证据,下乡来找在城里当保姆的三姨的。雇主想赖账,就把她这个证人解雇了。小情侣一路追到乡村来,三姨正在家里悠然自得地带孙子呢。

  那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地方。孩子可以自由地出来玩,鸡可以自由地到处觅食,狗儿可以自由地交配,人也可以自由地闲逛。

  但这份自由,也是要有好心情的。城里来的人心事重重,坐在秋千上,徒然荡着身子,心还是直往下坠的。得到三姨的确切答复,承认了他们确实买了彩票,才算稍安。

  然后呢,赶紧赶回城里去,要钱去。

  他们根本没有那份心情来享受这田园时光。欲望在赶着他们一路向前呢。

  人类心灵的皈依之所,久已失落的田园,有多少次就这样被无情地抛下,蚕食,继而行将不复存在?从生态的恶化,到人心的漠然,到人性的异化,现实之中的一幕幕,莫不在这样一个简单的小故事中,看到全部的缩影。

  “13”索了谁的命?

  在西方,13这个数字被看作不吉。由此连带的,世界各地的楼层也会有意避开这个数字。然而《大城喜事》里,却有很多与此数字相关的地方。

  鸡头买了20注地下彩票,中奖了,正好13万元。

  烟子戴买了18注地下彩票,中奖了,是11.7万元。

  售彩的玲姐忘了把前一笔20注的报上,结果后来只得到了上面拨来烟子戴的18注。因为烟子戴的死,她得以有机会挪移补缺,自己只垫了1.3万元钱,即可解决这一重大失误。

  虽然剧情发展到中间,相关人等之间转悠着的,只是5万元的救急款,但这13元的大债与1.3万元的补缺,却是可以明了的事实。

  这还不够,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十三”。

  最后大团圆的一桌人,连同一个刚满月的超生孩子,满满当当坐了11个人。这11个人形成了“全城同喜”的皆大欢喜之格局。

  然而,这份喜,是对两个人的忽略而达成的。最大的忽略,是死掉的烟子戴;其次,是作为重要证人,已经回到乡下的三姨。

  算上这两人,全剧直接发生关联,在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也就是13个。

  “你们当中有人出卖了我。”这话是耶稣说的。在《大城喜事》里,在大喜背后那痛到无以复加、欲哭无泪的悲剧中,谁出卖了谁?谁是得利者?答案已不言自明。

  对“13”的恐怖如何消除?人心里没得亏缺时,什么13、25的,都只不过是数字而已。

  说来简单,做来,何其艰难。诱惑殊多,物欲无边,你靠什么本事来在这苦海里回头是岸?

  写给艺术家王小明

  关于电影,我说的够多了。其实这还不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东西。那晚连看两遍,带上中间与小明的谈话,我所记得最为鲜明深刻的,恰恰是小明自己的一句话。

  关于影片,说到情深处,他一脸凝重,哀婉到无力。“实在是太痛了,太痛太痛。”他轻轻摇头,又低下头,再无一言。

  那时,你会发现,整部《大城喜事》,任其故事说得再精彩,表演再到位,也还不过是王小明本人的一声呼号,一声呐喊。

  他是编剧,是导演,是投资人,是制片,是剪辑,是摄像,是整部影片的总策划师和最中坚力量的执行人。

  一个开公司的人,一个玩相声的人,一个事业有成家庭和美的人,他干什么不好?非要千辛万苦地来自费拍这么一部片子?

  以他电影里呈现出来的社会人情之了然,他可以去赌钱,可以去设局,可以去跑人情拉关系,可以去在这个社会游戏规则里玩得游刃有余而坐收渔利。

  可他选择了拍电影,吃力不讨好,贴钱耗力不说,在大陆公映都很难,想听人叫好,还得往国外寄。

  是什么给予他这么强大的动力,在两年内完成剧本,两个月拍摄完成,剪辑之后,又要四处去投递,只为自己的泣血之作,真正发挥效力,只为那一声呼号,换些许回应?

  艺术家原本不是一个职业,因此我并不因王小明的非专业而去降低对他影片的要求,或是抬高对他的评价。

  那是不相干的东西。

  咱们来谈最本质的,这样一部片子,由你王小明拍了出来。你在说什么?

  你还不是在变着法子喊痛吗?

  透过《呐喊》读蒙克,透过《断臂山》与《色•戒》读李安,无非都是一样的痛。

  蒙克我没见过,李安的形象我见过。此人与王小明的表情,有共同之处——一样地不悲不喜。骨子里,又是一样地大悲大痛。

  而王小明,与李安给我的感觉显然还有不同。在《断臂山》与《色•戒》里,更多呈现的是人性被体制所压抑,个体为群体所压抑,小兵小卒为整体利益所牺牲——少数与多数的冲突,所带来的悲剧。这是沉默的大多数的悲剧。

  而小明的《大城喜事》里,这种痛所体现的更为彻底。这是对一个整体的控诉,一个也不放过。

  即便是烟子戴,如能找到下家,他也会在同样的麻木不仁中选择免死。即便那些未死的人,还在同喜着的人,也还一样生不如死地活着。并且,他们全然不知,沉醉其中,形同活死人。

  这个悲剧,是指向所有在麻木混沌中存活,在欲望之海中浮沉,并还奖继续沉沦下去、厮咬下去的人。这是虽生犹死的整体的悲剧。

  是的,《大城喜事》是对人类整体意识麻木的控诉,是对人性最蒙昧无知麻木不仁层面的无情揭批。并且,因为这份揭批,所指向的对象全然不察,则控诉者、揭批者、呼号者——王小明同志,清醒而不能同醉,就更加地痛。他替他们所有人在痛,承担着整体意识中黑暗部分所带来的痛。

  写到这里,又想起王小明喊痛时的表情——那一霎所带给我的印象之深刻,胜过电影中任何一个画面。

  那是一个深爱着这个世界的孩子,内心怀着无限光明的渴望,却被置身于无边的黑暗之中,挣扎奔突而不见光明,噤声不成,而发出的近乎绝望的凄厉呼号。

  作为以艺术价值为第一追求的香港独立电影节,我相信,评委们给予他“最佳影片”称号并非偶然,他们当中,一定有人读到了这份深入骨髓的痛。

  但是,我很想在此对王小明说的是,这还不够。

  艺术家获取功名与艺术表达得到回应一样,不是太容易的事。但真正由心而发的个性化作品,往往具有最强大的感染力,在走向市场化时,其力度也一样强大。我从来不小视受众的审美能力与理解力——那份与生俱来的能力,每个人对光明的渴望,对美的敏感,从来都不是我们的审查制度所能挡得住的。

  总有一些人,在皇帝的新装面前,也还是选择说真话。这些人,值得艺术家奉为知己,并且,不遗余力地打开伤痕累累的心,去晾晒自己——一直晒到,你所有的阴霾都被消除,晒到你自己的光焕发出来。

  仅就电影人之路来看,王小明的成功指日可待——第二部片子已经吸引来投资意向了。这很自然,很正常。以他的天赋与勤勉,我相信他做任何事都可以迅速成功,而况电影,在中国大陆,已经没几个人愿意拿出与他一样的坦诚来,去带着如此深切的情怀来拍电影了。红高粱都酿成红酒了,我奶奶都成外国人了,熊猫学点功夫就可以励志了,大家现在所能看到的,就是相亲故事里调侃一下非诚勿扰,或者让子弹飞一把,说说不痛不痒的旧江湖。

  现实,逃避吧。能逃多远就逃多远。就像《大城喜事》里,得利者对悲剧与罪恶的回避一样。不逃避,如王小明者,就得有心理准备去面对最深切的痛。

  选择去表达去面对,已经勇气可嘉。在这点上,真的很钦佩小明。凭他的功夫,拍点轻巧的喜剧实在是小菜一碟。

  但他不是。

  他一下子就用喜剧的形式,包装出了如此宏大的悲剧,撕开社会层面最为恐怖黑暗的一角。

  这缘自他对自己所感受到的痛,选择了难能可贵的直面。

  艺术家表达疼痛,很自然的事情。古往今来多少人都这样玩的。从屈原开始就这么喊着——仅就道德层面而言,这种选择,可谓追步伟大。

  但我始终认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家,绝不会止步于此。生理成熟,心智成熟,生命价值观的老熟,一个个层面下来,我所说的,是最后一种。

  成熟,意味着你有勇气面对黑暗,也有能力穿越黑暗,并且,你终将迈出下一步——不被黑暗的幻象所迷惑纠结,而是有你坚定的信念,去绽放自己内心的一份光明——这是渴望光明者的天然使命。

  倘不从你自身开始绽放光明,还指望谁来带给你希望?倘不是由你来引领群体的觉醒与升华,你还想假手与谁?

  还是在那个电影海报上,黑暗之中,绞索之下,是有一份光亮的。有一盏灯,在黑暗中坚守哭泣了这么久,仍然亮着它自己。并且,它正在与即将到来的黎明合一。

  对于王小明来说,这个过程有没有完成。同样的,《大城喜事》给我的感觉,也还仅仅是一个上集。

  下文如何?是摧枯拉朽的裂帛巨变,还是春江水暖的良知复苏?我不知道。

  而王小明自己内心所要走过的一个过程,又已行进到了哪一步?

  我不知道。

  我期待着他在下一步片子,或下下步片子里,实现这种穿越,为他内心的烟子戴,平息哀怨,让一个崭新的黎明,迎来纯净的初生。

  基于此,我愿意相信,海报上的那盏灯,是王小明为自己亮起的一盏自我救赎、自我升华之光。作为艺术家,作为还将以生命来讴歌生命的光明渴望者、呼求者,追寻者,他必将要在上穷碧落下黄泉之后,回过头来,归于内心。然后,用他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去绽放更多的光,为自己开辟道路,也把他的光明的道路,展示给别人看。

  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一条所有生命扬升的必经之路。一条通往光明的美好自由之路。

  王小明,一个如此普通的中国人的名字。我愿意给他一个新的注解:小小一星光明,也可引我向前,成就自己的王。

  谨以此文答谢师弟王小明与他的《大城喜事》。

  共勉。

  吴聪灵

  2019年6月27日凌晨

本文标题: 《大城喜事》的观后感大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3004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回初理》观后感100字诡秘之主 3读后感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