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 2021-01-30 13:22:0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2

《老残游记》是一本由刘鹗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3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老残游记》精选点评:●读过最好的“非鸿篇巨制”古典小说●感觉挺现代的,开头海上行船那个比喻讲革命与改革放现在也不过时,当时据辛

《老残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老残游记》是一本由刘鹗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3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老残游记》精选点评:

  ●读过最好的“非鸿篇巨制”古典小说

  ●感觉挺现代的,开头海上行船那个比喻讲革命与改革放现在也不过时,当时据辛亥革命还有五年。另外,书里讲得清官作恶也入情入理,最后的命案让人印象深刻。值得有时间再翻翻。

  ●只想欣赏和学习作者(刘鹗)的语言艺术魅力,顺带了解一下晚清酷吏历史,至于什么讽刺,谴责,反封建之类的,还是留给孺子牛“鲁迅”去做吧

  ●老残游记,也是残本。读起来不枯燥,颇有网络小说前身的感觉,细细深究下去,也许本就是报刊连载,文人笑谈,不必神话该书。

  ●“你这位先生颇虚心,我对你讲,眼前路都是从过去的路生出来的,你走两步回头看看,一定不会错了” 故事挺精彩,老残角色好完美。书中提到了福尔摩斯,但是整个民族还是没得救

  ●看好多遍,非常好看。

  ●断断续续听完的第一部书

  ●书生坏事,比坏人害人更甚。

  ●作者有揭露社会黑暗,也有知识分子常见的意淫

  ●二集读到要紧处怎就没有了呢

  《老残游记》读后感(一):°《老残游记》

  高二课文有节选,突然想起“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和“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舫穿藕花”两句,便起了看看整本书的兴致。

  喜欢有关济南城的描写,颇有小清新的意味,虽然未曾去过也没打算去济南,但今后若是想到济南,首先冒出的还是它“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模样。

  《老残游记》读后感(二):《老残游记》读后记

  《老残游记》读后记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老残游记(插图本)》,陈翔鹤校,戴鸿森注。前言当中对作者有一段介绍: 刘鹗,字铁云,清末江苏丹徒人,生于一八五七年,卒于一九〇九年。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却无意于以科举博取功名,懂得算学、医药、治河等实际学问。曾先后在河道总督吴大贗、山东巡抚张曜处作幕宾,帮办治黄工程,得到很大的声誉。又曾向清廷建议借外资兴筑铁路、开采山西煤矿,事情虽非经刘鹗手办成,但在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虎视眈眈,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时候,这种不惜有损主权以维护清廷腐朽统治的主张,显见违反人民的利益和愿望,遂被目为“汉奸”。刘鹗也终因不得志于清廷,去而经商,有过多次创办实业的计划,最后都一一归于失败。庚子(一九〇〇年)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刘鹗向联军购得太仓储粟,设平粜局,以振北京饥困。一九〇八年清廷即以私售仓粟罪加以逮捕,流放新疆,次年七月病死于迪化(即今乌鲁木齐)。 结合在其他地方查到的资料和本书中展现出的精神风貌来看,作者应该属于一个改良派,他对于人生社会有透彻的认识,但终究逃不出时代的局限和命运的安排,他有学问,在甲骨文领域的资料保存上居功至伟;他是名士,和当时诸多人物有交游;他有才干,在治河医学等方面均有建树;他有仁心,为了赈灾最后被祖国流放而死。“汉奸”云云,不必在意,中国从来不乏这样只会给别人扣帽子的人。 他的文学才能在《老残游记》中是充分体现了的,其描写白妞说书,已成为经典。弥漫在全书中那种浪游江湖的深切况味,更是深深打动了我。作者一生虽然也积极用世,为民兴利,但骨子里最想过的,恐怕还是那种浪迹江湖自由随性的生活。路见不平,他又会忍不住拍案而起,锄奸除恶。中国的漫游小说非常多,老残的形象是真正成熟的漫游者形象,遗憾的是作品篇幅有限,作者集中笔墨写了几件案子,没有让主人公走出更远从而为中国文学走出更深广的境界。 玉贤治盗、宫保治河、刚弼断案,对应的是百姓冤苦,老残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改变了一部分人的命运。现实中的刘鹗恐怕也是如此,虽然无法挽狂澜于既倒,却在那江河日下的时代让世界好那么一点了。 中间插入的子平访贤遇奇人,作者借玙姑与黄龙子之口扯出大量议论,破坏了小说的整体性。在作者看来,这些议论似乎必不可少,于是就把小说变成了说教,我自己写小说有时候也会犯这样的毛病。 《老残游记》续集九回借逸云叙述与老板游地府谈了悟与果报,前者透彻,后者迂腐,这样的矛盾集中在一起,可能才是真正的刘鹗。 2019年6月6日记于归云宅

  《老残游记》读后感(三):《老残游记》逸事

  

老残,其实不老也不残,姓铁,名英,号补残。三十来岁,父亲做官,为人清廉不曾为家中留下什么积蓄,老残不入官海,拜师学艺行走江湖摇铃治病,因为人颇有学识且性格平易故多得拥戴,人喊他一声“老残”表敬意。

老残的主要活动轨迹都在山东。

开篇老残与二好友携酒提壶欲观蓬莱日出,但却意外发现海中有大船,船中有人杀人抛尸,老残与好友驾小船前往欲劝之,奈何船上暴乱老残与好友性命眼看不保,坠海之际,方知是黄粱一梦。

梦醒后老残上街摇铃,遇着一病人每年定时溃疡发作,身上都快破洞了,多次寻医问药无果。老残恰有偏方,虽不能药到病除,但极大缓解病情,病人为此欣喜不已,重金酬谢。

虽说是治病郎中,但老残并不拘泥自己的生活,有神往之处遍前往寻迹,有仰慕之人遍前去拜访。

某日街上行走,听闻黑妞要唱戏群众都沸腾,原来这黑妞既懂本地唱腔,又学多方曲调融会贯通,创造出自己的独门秘诀。老残前往围观。十七八岁的清秀姑娘,一开口就镇压全场令人啧啧称奇,留意旁人聊天方知白妞出场是引子,黑妞才是重头戏。果不其然白妞下场后又上来一十八九岁姑娘,随着配乐响起,什么“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那叫一个荡气回肠,传说中的黑妞果然名不虚传。

老残回去之后店家伙计来请,说是本地官员有个小妾病重求前往一治。老残欣然同往,一把脉发现原是小热应发散的病却被大寒的药压下去了,遂开辛发药剂。次日病人家眷仍是来请,不出五天,果然是药到病除。官员自是欣喜,布置了饕餮大餐请老残食用,一番推脱后将盛馔送至老残住处,老残就请店家住客一起吃。

老残在当地的消息也传了出去,一朋友名唤宫保的也与之相见。时值寒冬,宫保家刚好有野鸡可吃,就邀了老残前来一起谈天喝酒吃食,这野鸡是山间吃松子的所以肉质清香异常。宫保有难题,老残帮着出谋划策,虽非治身体之病,却是解了胸中困惑。老残衣着清素,宫保恐老残着凉,令人备了貂皮相送,老残不肯收,觉得自己是个走街串巷的船貂皮大衣不合适。宫保执着,以为是样式不合老残心意,老残回去后又备了另外一件遣人送往老残处。

但上面讲的这些都可称之为杂事、小事,《老残游记》中的大事是登州府在外人看来治安好、居民安分守己,没有偷盗没有抢劫,而实际上弥漫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苛政”。官吏玉太尊看起铁面无私清正廉洁其实自私自利铁石心肠,只想着自己的政绩提升丝毫不考虑冤假错案,只要有偷盗,一定要抓到盗贼治死罪,抓不到盗贼就抓个良民出来背锅,官府前的十二个站笼几乎天天是满的,只要有人死掉就立马又有人被抓起来,被判子虚乌有的罪名,有口难辩,折磨至死,连偷盗的人都看不下去了。这种情况百姓心知肚明苦不堪言,但连讨论都不能,只要是讨论了被听到同样有杀身之祸。苛政猛于虎,正是当地的真实写照。

老残有个朋友叫申东造,俩人一起商议玉天尊的酷吏苛政。老残有一法,当地有个能人叫刘仁甫,习得少林真功夫,不论是白道黑道都敬他,只是近年来隐居,若能请得他出山,镇住大盗守住江湖规矩,那当地偷盗事件减少百姓也有好日子过。事不宜迟,老残写信由东造的弟弟申子平亲自送信。申子平入山,天寒下大雪,又逢夜间虎啸狼嚎,幸甚遇见贵人,谈天论道饮酒奏乐,完了才把信送到刘仁甫手中。此番作为惠及当地百姓。

好友黄人瑞邀老残一起喝酒聊天,黄人瑞还叫了两名妓女前来斟茶倒酒磨墨,都是十几岁的小姑娘,一名唤翠花,一名唤翠环,翠花打点黄人瑞,翠环打点老残。本来黄人瑞是要讲个冤案给老残听,不料案子还没讲多少,谈来聊去倒是心疼翠环老家发大水家里人一个一个死掉,不得已被母亲卖给鸨母,因翠环比较倔不免苦受罪。两人商议把翠环给赎出来,听闻如此翠环仿佛抓住救命稻草磕了好几个响头,最后一次磕还不小心磕破头了。商议再三不料隔壁老残的屋子起火,一番折腾后翠环和翠花要回去了,翠环泪眼婆娑恐怕两位爷忘了她的事。谁知第二天黄人瑞变了主意,若是以自己的名义买了翠环不免受争议(虽然老残会帮助出钱),翠环赎出来后也不知要送往何处,老残虽无意要翠环但也只能答应以自己的名义先赎出来。黄人瑞设了个局(严格来说有点自私)要老残签字,倒是把翠环嫁给了老残,事已至此老残只能接受,老残嫌翠环这名儿俗气遂帮其改名环翠。

却说上面的冤案是什么呢,仔细说来话就长了。简单来说就是甲方毒死丙方家十三条人命后在乙方赠送的月饼后期加上砒霜,强行嫁祸害乙方,眼看就要屈打成招了,幸甚老残是个郎中对药性有所知晓,知道这砒霜与月饼并不相融,方释了冤囚。但是要证明是甲方毒害仍需证据,上头拨了一千两破案。知那嫌疑犯爱赌钱,老残找了个帮手,设局和他一起赌钱,他先赢后输,欠债后被激怒起了杀人之心,为了不知不觉杀人,他泄漏了他先前的作案手法,原来他有一药叫“千日醉”,只需一点就可以让人昏迷如死状,若无解药人就直接醒不来了,但是若在四十几天得解药“返魂香”便可唤醒。抓获犯人之后老残还想法寻来“返魂香”,救活十三条人命。

接下来还有尼姑逸云的趣事,且听下回分解。

  《老残游记》读后感(四):浅谈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二十回,一九零三年发表于《绣像小说》半月刊,至十三回因故终止,后续载于《天津日日新闻》。作者真名刘鹗,字铁云。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却无意于以科举博取功名,懂得算学、医药、治河等实际学问。本书是他晚年的一本小书,成于一九零六年。

  【残酷黑暗的“清官”吏治】

  与其他揭露晚清时期的腐朽吏治的著作不同,《老残游记》中并没有通过大量露骨和尖锐的描写,反而是通过对很多所谓“清官”的政治行为进行了侧面的讽刺。

  曹州府的玉贤大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人物。第四回的回目“太尊治盗疾恶如仇”其实是一种绝佳的讽刺。玉贤奉行所谓的清廉办案,雷厉风行,但办案手段却极其草率残忍。堂下的十二架站笼总是满的,他冤枉了平民,企图屈打成招,于家被残害得家破人亡。站笼是盛行于清代的一种酷刑刑具,站笼又称立枷,是枷号的一种发展后的形式,于清朝开始正式作为法律惩治手段。这种特制的木笼上端是枷,卡住犯人的脖子;脚下可垫砖若干块,受罪的轻重和苟延性命的长短,全在于抽去砖的多少。有的死刑犯会被示众三天后论斩,有的则被活活吊死。酷刑在晚清时期发展极盛,谭嗣同慷慨就义时,据说按照律例,官位越大,所用的闸刀就越钝,所以往往一刀无法毙命,刽子手要补很多刀才能致死,手法残忍。与其说是砍头,不如说是剁。在小说中,玉贤奉行“廉洁”办案,面对冤情当头,想用家产疏通,挽回自己主人性命的吴家业,他则更加武断地笃定只有做贼心虚才会通过受贿的方式收买官员。

  在第十三回,史均甫仅仅根据古人贾让的一本《治河策》,就上谏宫保废了民埝,退守黄河大堤,候补大人们纷纷赞同,太守竟然也欣然应允。却并没有通知两岸的百姓,筹集来的三十万两白银却并没有用于迁走百姓。黄河决堤之后,冲毁了两岸的村庄,土地被淹,县城被淹,官府只派人划小船给灾民送馒头充饥。书中因为黄河决堤家破人亡迫于生计沦落为妓女的翠环就是被这种昏官残害的百姓人物代表。清末盛行八股,很多所谓的文人思想僵化。官位常常捐得,书中的主人公老残就因为自己医术颇为高明,救治了大官大户人家的妻儿,便得到赏识,有人愿意出钱为他捐官,但是被拒绝。这也从侧面反映,在晚清时期,做官已经不是真正有才的人可以做,而是有手腕有权势有金钱保障的人可以做。官商相护,更有所谓不要钱的“清官”实际是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所以《老残游记》在这个层面上其实是让人民认识到对整个官僚集团是不能寄以任何期望的。

  【传统理学思想的转型期】

  儒学作为中国历朝各代的传统治国思想,从宋朝发生了重大转型,宋明理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并发展了儒学,但是同时也为今后中国的思想发展戴上了沉重的枷锁。在晚清小说的描述中,仍有很多人沉迷于理学八股,但是也有一些人物形象代表了思想的解放和先进性。

  书中的玙姑就是思想发生转变,开放明理的豁达女性形象。作者将这个人物设置得十分巧妙,玙姑并不是达官贵人家的女儿,而是一个偏远山城的皇家行宫的值人的女儿。虽然是一个女性,而且并非城里的贵小姐,但是对于很多问题的见地却十分不俗。玙姑所说的儒学的大道在于“其同处在诱人为善,引人处于大公。”仍然肯定了儒学的教化作用。子平对她心生倾慕之心,她借此说明了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荒谬性,又借孔子编纂《诗经》以关雎为首的实例,阐明圣人绝不欺人处,反击了当今仍然推崇宋儒的人。并痛斥这样的人常常是外表忠厚老实,实际看风使舵,同流合污。(乡愿)。

  不仅如此,通篇的主人公“老残”则更是表现了晚清一些学者对于入仕的态度和看法。老残怜惜妓女,未有肌肤之亲但仍感念其身世悲惨,用银两为其赎身,虽然名声在外,有人举荐但是仍然不愿做官甚至逃走他处。他对逸云的赏识更是不拘于男女之间的倾慕,而是真正地把她看做一个很有思想的人来看待。这种男女趋于平等的潜意识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当时封建理学思想的松动。

  但通观全篇,作者并未对封建的制度提出丝毫的质疑,而且在一些细节中仍然可以看出他较为落后的政治观,他对封建统治仍持基本拥护的态度,并且对外来侵略并没有十分清晰的认识,甚至有一些迷信和天命思想。但总体还是瑕不掩瑜的。

  【生活细节的细致描摹】

  《老残游记》作为一本中长篇小说,对于晚清百姓生活的描写在篇幅上肯定是不及《孽海花》《镜花缘》等长篇小说的。但是作者对于推动情节的一些细节还是刻画的比较细腻和用心。

  如对翠环翠花一对苦命妓女的人物塑造时,就在文章中穿插了对清朝妓女和老鸨之间的生活琐事的记录;又如对人瑞抽大烟的描写,说明在当时的环境下,吸食鸦片的确已经相当普遍,甚至作为一种人们日常的消遣,但老残也说“我吃烟的朋友很多,为求他上瘾的吃的人一个人也没有,,都是消遣消遣,就消遣进去了。及至上瘾之后,不但不足以消遣,反而成了个无穷之累。”值得注意的是,书成于鸦片战争之后,但当时的社会上的鸦片供给仍然很足,而且并没有警醒世人。说明当时的大部分人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鸦片的危害性。从这个方面看来,中国屡战屡败国情颓败也就不足为奇了。最妙的还数对说书人黑妞白妞的描写。先由黑妞开场,白妞后登场,展现了白妞极为精湛的说书技艺。

  书中还很重视对房屋装潢的刻画,这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特点之一,通过对房屋内装饰的细节描写,烘托其主人的性格和品味,同时也暗示了人物的语言特点和行为作风。譬如对玙姑家中客房的刻画就着重写了房中的诗文,这从间接表明了玙姑一户豁达脱俗的人物性格,给接下来子平与她的攀谈也提供了话引子。在斗姥宫的情节描写中,作者还写了在宫中既非还俗女子,又非正式尼姑的一类人,她们陪客吃酒,却又不同于妓女,保持着清白之身,如靓云和逸云这种身份的女子。这或许是尼姑庵发展到晚清出现的一种特有现象。她们在三十岁之前必须蓄发,在三十岁之后可以下山还俗或者选择成为姑子。这些琐碎的内容恰好映衬了书名当中的“游记”二字,为书中添了一些意趣,但也感觉到这一种深深的身不由己。

  【人物形象的巧妙刻画】

  读这本书,比较特别之处就在于,全书并未刻刻画穷凶极恶之人,就算是对于那些昏官也多采用讽刺和暗讽的形式为之披上伪善的外衣。但有几个人物的形象刻画得的确令人印象深刻。

  作为主角,老残其实是作者刘鹗的缩影。老残的性格其实正是作者的性格。老残喜好替他人伸冤,拯救他人于深渊,精于医术却并不求官爵,虽然小有积蓄但是仍是布衣棉衫,把几卷古书看得颇为重要。最精彩之处便在于他进入阴曹地府,却淡然处之的态度。读起来颇有趣味。除了老残,子平老实但带点木讷的性格,人瑞为人仗义直率,还有各色“清官”,都十分形象可见。

  但最特别之处,则在于书中对几位女性的刻画,从妓女到闺秀再到尼姑,各自有各自的性格特点。翠环天真痴憨,虽然沦落风尘但是仍然不失纯真,性格中有点逆来顺受的怯懦。老残赎她之后,她便对老残感恩戴德,并不曾有过半点私心。而玙姑则是另一种风情,她和逸云的形象多少都带了点仙气。玙姑的仙气更多是知书达理的高贵,而且颇有自己独到的见地,娓娓道来,不禁叫人敬佩叹服,让人感叹其人格的不俗和独立。而逸云则是一种通过自己顿悟之后流露出来的仙气,在看破红尘之前她也曾对三爷动过情,作者对其心理活动做了极为详尽的描写,让人不禁对她又可怜又可笑,可怜她不被三爷的母亲接受,自己心里难过万分,可笑则是她左思右想,想得太多子虚乌有的事情,也不禁被其女子情怀打动。但看破之后,逸云则是另一种可爱,以至于德夫人觉得她甚识大体,都有帮自己丈夫纳她为妾的心愿。这时的逸云则是一种成熟和超然的美,已经不仅仅作为一个斗姥宫的尼姑或者一个简单的女子,而是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让老残一行人为之折服的超然之士。女性形象在这部小说中,的确塑造得颇为成功。

  《老残游记》篇幅并不算长,读起来也颇为轻松,其叙事的风格清新朴实,文风畅达,不急不缓,随手翻阅也觉得十分有趣,种种民俗风情读罢仍然历历在目,有肝胆英豪气,无浅薄佻冶态。虽然故事结束但余味无穷。相比来说其他讽刺小说,读它便觉得更为平易,更为畅快一些。但是刘鹗写完,也仍旧找不出目睹种种不幸的症结在何处。所谓的超然和洒脱,毕竟只是当时的理想,又有谁可以逃离苦难。又有谁能挡得住这大厦的倾颓之势呢。

本文标题: 《老残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972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激情》观后感摘抄故事新编读后感精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