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集校注(全四册)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1-01-29 19:19:0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7

《王维集校注(全四册)》是一本由[唐]王维撰陈铁民校注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7.00元,页数:139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王维集校注(全四册)》精选点评:●读过第四册●只说本子,不说诗。摩诘诗自然是不用说的,

王维集校注(全四册)读后感1000字

  《王维集校注(全四册)》是一本由[唐] 王维 撰 / 陈铁民 校注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7.00元,页数:139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王维集校注(全四册)》精选点评:

  ●读过第四册

  ●只说本子,不说诗。摩诘诗自然是不用说的,本子么,其实一般

  ●夜静春山空

  ●很专注于系年和本事考定。注释嘛,可有可无的风格,单薄。集评不错。

  ●唐人推重摩诘,过于李杜。名不虚传。 11.30,再读。

  ●看了詩卷和年譜~摩詰詩也是有著滿滿的神仙氣息的,靈逸秀致,芳芬氤氳~遠村孤隅,高原獨樹,山茫泉幽,白雲無盡,當然還有長安坊間的少年遊俠,海西隴頭的夜笛征將~“唐人別集”003~~~

  ●诗部分。注释有些问题。

  ●过秦皇墓/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登河北城楼作/送孙二/喜祖三至留宿/齐州送祖三/寒食汜上作/使至塞上/待储光羲不至/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与宗林亭/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送韦评事/送元二使安西/鹿柴/宫槐陌/乐家濑/竹里馆/辛夷坞/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赠裴迪/酌酒与裴迪/山居秋暝/鸟鸣涧

  ●庸俗如我,只觉得王维是一个软弱的人,偏偏是这一点软弱反倒使他可爱起来

  ●舉重若輕

  《王维集校注(全四册)》读后感(一):王维写给朋友的诗,真是情深意长!

  蟏蛸挂虚牖,蟋蟀鳴前除。岁晏凉风至,君子复何如?高馆阒无人,离居不可道。闲门寂已闭,落日照秋草。虽有近音信,千里阻河关。中复客汝颍,去年归旧山。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仲秋虽未归,暮秋以为期。良会讵几日?终自长相思!《赠祖三咏》

  王维写给朋友的诗,真是情深意长!结尾四句,确有《小雅•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的味道。黄培芳也说这首诗情深意远、绵渺无穷;但说维这诗“真为善学《三百》者也”,明知是夸他,还是觉得讨厌。

  《王维集校注(全四册)》读后感(二):关于写乡愁的另一种姿势

  初秋即已叶黄,去国悲秋之情难抑,思纷万物,叹四时将逝。少了临云的渺渺之志,满腹的怀霜懔然。突然没来由念起王维的“芳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其实废名早就表达过对这句的喜爱,“我最爱王维的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因为这两句诗,我常爱故乡,或者因为爱故乡乃爱好这春草诗句亦未可知。“

  别人写乡愁都是写过去的时光、景色、人事如何如何好,甚至是一块饼干的味道和一杯茶升起的热气。王维却写明年,写的是未来,怀着对故国的爱意,写未来的美好,绿意萌发。同是写乡愁,毫无伤感,全是快意。乡愁未必一定要回去才能解开,想到那一抹绿意的萌发,自是什么愁也都罢了。

  《王维集校注(全四册)》读后感(三):王维的一些诗句

  王维的一些诗句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的诗, 清新淡泊,禅味悠长。 其实,他的内心是压抑的!他不像像李白放得开,不像杜甫热爱生活,不像苏轼自得其乐,唯有寄情山水,却也参得无尽禅意。

  为什么日本人最爱王维的诗,因为日本人是压抑的。

  为什么中国人最爱苏轼的诗词,因为中国人是自得其乐,随遇而安的。

  当然 王维 李白 杜甫 苏轼 他们都是神品。

  《王维集校注(全四册)》读后感(四):关于此书的校勘和注释

  整理古人别集,应当先搞清楚对象。是为了给学术研究提供一个好一些的脚注出处,还是帮助普通读者读懂文本?(这两个要求有些时候是可以一起满足的。)中华书局的绿皮本系列应当是以前一个要求为主,兼顾后一个要求。陈铁民先生的这一个校本与一般注本体例不同,在于他把注释中的引文用括号做了详细的串讲。这本身是好的,因为唐人诗中用的早期文本我们未必全部读过,有一些比较晦涩难懂的早期文本,如果不加串讲,读者必须另查其他材料才能读懂注释,进而读懂本文。这种方式很好的照顾了普通读者。

  但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此书要用清赵殿成的注本作为底本?这不是偷懒吗?且书后附录已经考证了赵殿成的底本及参校本中无一真正的宋元本,那么以一个清人用诸明本校勘的本子作为底本、而以宋元本为参校本,真的合适吗?去年我学校勘学时,整理一种宋人别集,因为未用一个早期的残本作底本,而用黄丕烈校刻、补充阙文的本子作为底本,遭到了老师的扣分。从此印象深刻,知道整理古书一定要用早的本子,尽量用宋本。既然目前有北宋蜀刻本《王摩诘文集》,为何不以此作为底本?

  另外古人编排印刷别集,皆以分体法为正体,这是因为古人文体意识明确、分体则易见源流。编年法的诗集也有,只是辅助理解的。今人整理古书,仍应沿用古人体例为宜。(如杜甫诗,上古所出谢思炜先生整理本是分体,人文社山东大学整理本是编年。)从美观的角度说,编年编排的话,首先要把全书分成可编年和不可编年两大块,当中又有大量模糊地带,就比较混乱。如果分体的话,目录看上去就会很清晰整齐。完全可以在附录中加一个目录,将可编年诗按序排好,标明页码,即可满足编年阅读需要,何必将宋本次序全部打乱?

  《王维集校注(全四册)》读后感(五):在泉成珠,着壁成绘

  

我高中的时候,第一次系统地读一个人的诗,就是王维;在图书馆摸出中华书局的这套集子,读读抄抄,四册加埋啃了大半个学期。

王摩诘的诗是特别好入手的,因为画面感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名声可不是盖的。其诗最擅配色,如红绿、青白,都是最常用的。

莫听到“红绿”就觉得俗艳,如“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山居即事》)是再清爽不过;“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红牡丹》)则使静物自有一种泰然庄重;即便是“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辋川别业》),一片雨雾迷蒙,水色也将艳丽冲淡了。

青白相配则更为素净和写意,如“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辋川闲居》)、“清浅白石滩,绿蒲堪向把”(《白石滩》),莫不如此;若放眼风物,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则显得旷远浩瀚,将别离的愁情一洗而净,淘换为无限希望的疏阔之感。

当然,论王摩诘诗色彩之运用,最不可能绕过的就是《山中》:“荆溪白石中,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可以说典型得不能再典型,冷冽冶艳兼得,“虽作丽语,愈见其洁”。

除却色彩调配,光影、构图等等,都各有玄机,前者如“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后者如“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奉寄韦太守陟》)。(刻薄一句,诗非比对无见高下,曹公笔下“寒潭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已是湘、黛二人笔力之极尽,但放在同是“寒塘”起笔的王摩诘面前,就完全不够看了,浅近且难脱闺阁气。)

我自己对诗歌的审美,几乎都是王、孟二人所奠定的;高中有段时间心浮气躁,也曾学着电视剧里的大人,一遍遍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静心凝神。假如说现下有什么足以与外人道,大概也就是一句“一向石门里,任君春草深”而已。

本文标题: 王维集校注(全四册)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965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苍穹之法芙娜:天堂和地球》观后感100字伊豆的舞女读后感1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