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文集》读后感锦集

发布时间: 2021-01-23 16:54:4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3

《加缪文集》是一本由[法]阿尔贝·加缪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6.8029.30元,页数:7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加缪文集》精选点评:●对不幸运的轻蔑,是战胜这个世界荒诞的唯一之路。●加缪的存在主义与萨特的并不

《加缪文集》读后感锦集

  《加缪文集》是一本由[法] 阿尔贝·加缪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6.80/29.30元,页数:7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加缪文集》精选点评:

  ●对不幸运的轻蔑,是战胜这个世界荒诞的唯一之路。

  ●加缪的存在主义与萨特的并不相同,认识到荒诞是选择的前提,也就是说正是因为荒诞才愿意坚持。正如德尔图良所说:“正因为荒谬所以我才相信。”

  ●卖了

  ●我挺喜欢局外人。

  ●七年来,终于在孔夫子搞到了这本书。加缪的文学功力很强,比他哥们萨特强得多。

  ●只读了部分。读过从来没说要读完,对吧?

  ●加缪绝对不正常,比萨特不正常多了。

  ●|354:178|

  ●我永远热爱加缪!

  ●活人分三种:带着希望生活的人,带着荒谬生活的人,决定自杀或者正在自杀的人

  《加缪文集》读后感(一):在死亡之前,为了生存而去弄个明白,他是第一个人。

  柔情和怜爱的浪潮一下子充满了他的心胸,它并没有将儿子带入对逝去的父亲内心的追忆,而是使他体验到了一个男人在屈死的孩子面前那种摄人心魄的怜悯之情——这里面有着某种违背自然规律的东西,说实在的,没有规律,只是荒唐和混沌:儿子年长于父亲。在凝固的他的周围,在这些他不忍目睹的坟墓之间,接下来的时光本身被击的粉碎,岁月的脚步不再是齐整地追随着那条流向终点的大河。它们只不过是碎裂声、激浪和漩涡,在其中雅克 高麦利正与焦虑和同情做搏斗。他注视着方阵里其它的墓碑,从日期上辩出这片土地上遍布的都是些孩子,他们曾经是一群头发花白,相信此刻都还健在的人的父亲。他自以为自己活得很好,他独自长大成人,清楚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活力,用双手支撑着自己直面人生。但是这阵奇特的眩晕里,这座所有人最终都要建立起来的雕塑,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变得坚硬,人们在此默默地存在,只剩下这颗惶惑的心,抗拒着死亡的威胁,在这世上苟且偷生了四十年,这颗心总是以同样的力量冲击着这堵将他与整个生命的秘密分隔开的墙,想要走得更远,到那儿去弄个明白,在死亡之前,最后为了生存而去弄个明白,哪怕一次,一秒钟,确是从来不曾。

  《加缪文集》读后感(二):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

  这些年过去了,再回头看加缪,终于能够有真切的体验。

  海德格尔说:“每个伟大的诗人都只出于一首独一之诗来作诗。”也就是说,每个好的写作者写出的所有作品都是是要努力说出心中的那几句话。

  22岁的加缪发表的第一部作品,是一组题为《反与正》的散文。这些更像是日记的文字记录的是流水一样的心绪,一个内心敏感的青年对这包裹着自己身体的世界的细细体味。

  一切的哲学,开端也许都是这真实细琐的世间体验。

  《局外人》、《鼠疫》乃至《西绪福斯神话》,要表达的东西已被22岁的加缪说出:

  “死亡是我们无法摆脱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死。归根结蒂,太阳还是温暖着我们的身骨。”

  “我对生活的全部的爱就在此:一种对于可能逃避我的东西的悄然的激情,一种在火焰之下的苦味。”

  “没有生活之绝望就不会有对生活的爱。”

  加缪对这个世界太富于情感了,他是一个作家多于哲学家,不,是一个诗人。

  顾城有一首诗《墓床》,第一节来表达加缪的情感也许很合适:

  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

  松林中安放着我的愿望

  下边有海,远看像水池

  一点点跟我的是下午的阳光

  《加缪文集》读后感(三):感谢加缪

  “这四五年,好多次试着阅读《加缪文集》,没有成功;这四五年,慌忙地在哲学、宗教、感悟中寻找可以让自己平静的答案,没有成功……终于,读完了《加缪文集》;终于,感觉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加缪,在哲学高度进行创作的作家。”

  在豆瓣对《加缪文集》的简短评论。没有长篇大论,因为读完《加缪文集》,自己在四五年的痛苦迷茫之后,才找到了起点和方向。这些对自己都是崭新的,自己没有积累去做太多言论。

  叔本华、《越狱》、《科幻世界》、《时间简史》、辛格《我们的迷惘》、海德格尔、弗洛伊德、史铁生、伯格曼电影、圣经、佛教、冯友兰、《阿凡达》、《当下的力量》……自己进行各种努力,来忽略、摆脱、奢望解脱内心的恐惧和虚无。如果没有天堂和来生,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有,这种生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一团迷雾。

  没有谁比加缪更懂荒诞了,《加缪文集》在荒诞中指明了方向,或者,认清处境是看到方向的前提——

  “我们心灵深处始终存在的空虚感确是一种流放之感,一种明确清晰的情绪,一种焦心的回忆之箭,一种荒诞不经的妄想,不是妄想年光倒流就是相反地妄想时间飞逝。有时候我们让自己陶醉于幻想境界……”

  “对眼前他们感到心焦,对过去他们感到憎恨,对未来他们感到绝望。他们活像受到人世间的法律制裁或仇恨报复而度着铁窗生涯的人。到末了,逃避这种难以忍受的空虚感的唯一方法是再次让火车在幻想中通车……”

  “人是一种概念,不过,一旦脱离了爱情,人就成为一种为时极短的概念。”

  “一个人能在鼠疫和生活的赌博中所赢得的全部东西,就是知识和记忆……不过,要是只懂得些东西,回忆些东西,但却得不到所希望的东西……那么这种日子该是多么不好过啊……一种没有幻想的生活是空虚的。一个人没有希望,心境就不会得到安宁……一种生活的热情,一种死亡的形象,这就叫知识。”

  “他们现在知道,要是说在这世上有一样东西可以让人们永远向往并且有时还可以让人们得到的话,那么这就是人间的柔情。相反地,所有那些超然的人,那些向往着某种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的东西的人,都没有找到任何符合他们心愿的东西。”

  现在还不知道这一生之后会发生什么,但已经基本知道了应该如何度过这一生。“相爱或者死亡”,《相约星期二》里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自己用马马虎虎的英语翻译成“loveordie”,用来注册邮箱、博客、论坛。这一用,已近十年,如今,才体会到了其中的含义。这里的相爱,应做广义的理解。

  感谢加缪,让自己懂得这些。

  《加缪文集》读后感(四):局外人

  这篇只有六万字的小说我读了比较久,和我阅读速度有关,也和我看的那本原来的拥有者做的笔记有关,但更多的是我被主人公的言行吸引了。

  他叫莫尔索,母亲死的时候他没有掉眼泪,想的事情全是自己的以及客观的;母亲葬礼第二天他就开始寻欢作乐;他帮助别人都没有好感的邻居,也觉得没有什么;最后因为邻居的私仇,他杀了人,在审判中他也一直像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最终,他被判了死刑,但死在他那里,以及是和生有着一样的意义了。

  这样的一个冷漠的人,就像是生活中一个局外人。

  小说是1942年写的,我想,现在包括我在内的周围的人,很多都是这样一种局外的态度。

  我们对周围的一切,包括变化着的一切都已经“习惯”。就像莫尔索的妈妈说的:到头来,人什么都能习惯。单讲我们这一代,生活在一个随时变化的时代,这是一种发展的结果。信息的通达,科技的发展,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也带来许多思想上的矛盾,心灵上的浮躁。在这种环境下,当我们习惯了以后,就少了那样一种激情,一种在变化中时时挑动我们神经的激情,当这种情况愈演愈烈的时候,就变成一种冷漠,甚至是一种不道德,比如见死不救。我们关注了我们的自身,我们理解这个世界,但同时我们的内心却又想与这个世界隔开,做一个生活的局外人。所以,有的时候并不是刻意装出一副很不以为然的样子,而是我们就是这么想,就是觉得想推开整个世界。也许这是与变化的世界的一种抗争和矛盾吧。在监狱中,莫尔索发出来呐喊:

  “但是我对我自己有把握,对一切都有把握,比他有把握,对我的生命和那即将到来的死亡有把握。是的,我只有这么一点儿把握。但是至少,我抓住了这个真理,正如这个真理抓住了我一样。我从前有理,我现在还有理,我永远有理。我曾以某种方式生活过,我也可能以另一种方式生活。我做过这件事,没有做过那件事。我干了某一件事而没有干另一件事。而以后呢?仿佛我一直等着的就是这一分钟,就是这个我将被证明无罪的黎明。什么都不重要,我很知道为什么。他也知道为什么。在我所度过的整个这段荒诞的生活里,一种阴暗的气息穿越尚未到来的岁月,从遥远的未来向我扑来,这股气息所过之处,使别人向我建议的一切都变得毫无差别,未来的生活并不比我已往的生活更真实。他人的死,对母亲的爱,与我何干?既然只有一种命运选中了我,而成千上万的幸运的人却都同他一样自称是我的兄弟,那么,他所说的上帝,他们选择的生活,他们选中的命运,又都与我何干?他懂,他懂吗?大家都幸运,世上只有幸运的人。其他人也一样,有一天也要被判死刑。被控杀人,只因在母亲下葬时没有哭而被处决,这有什么关系呢?”

  很多人都说,我们是缺少那种可以在心中坚持的东西,也就是信仰,我们觉得什么都不重要,即使怎么怎么样,那又怎么样。我必须承认这种态度有时候带来的不止被别人看到是消极,而且是在过一种孤独矛盾的生活。

  我也说不出更多的东西,因为我不是哲学家,我不知道我们将走向什么地方。但我很佩服加缪,因为他在当时是对战后的一代的预言,预言一种孤独感,而现在,我认为这种感觉在我们周围蔓延,在变为现实。实际上,我想起来村上春树的书,那种独立,孤独的感觉在他的每个主人公里都有体现,也许发展是必然的,只是时间上的不同而已。书的最后:

  “面对着充满信息和星斗的夜,我第一次向这个世界的动人的冷漠敞开了心扉。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我觉得我过去曾经是幸福的,我现在仍然是幸福的。为了把一切都做得完善,为了使我感到不那么孤独,我还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观看,希望他们对我报以仇恨的喊叫声。”

  对于这种局外人的生活,他认为是幸福的,而别人的仇恨的叫喊声竟是让他摆脱孤独的。这似乎是一种悲剧,但也是一种确切的存在,作为一个挣扎着的人,我也不知道我的判断是否正确,但我希望这种隔离的感觉能够渐渐消失,而且是在我们棱角没有被磨掉之前。

  《加缪文集》读后感(五):从佛家的遁世,到穷极一生

  为什么要起这个题目呢?原因我最近觉得齐豫和萨顶顶的歌很好听。齐豫和萨顶顶唱的都是佛。不同的是萨顶顶唱的是藏歌。有人说萨顶顶赶上了巧,被外国人听到了,从而获得了国际奖项。她其人就是以前的周鹏,从《咚巴拉》到现在的转变可谓是巨大的。但是我觉得这并不是偶然,能作出这样的作品,说明还是用心的啊。只要歌声中带有直指人们灵魂的东西,听了能够让人感动,我觉得这样便是成功了啊。

  扯远了,沉迷在生活中,感受着生活的荒谬,真的是很够累人的一件事。我不知道这样说会不会有人嘲笑说年少无知,说话不知轻重。我也觉得是这样,所以有这样感受的人,都找寻着更强的精神支撑。只为了配的上,说上一句发自肺腑的总结性话语。

  我想不是我们自己想自找罪受的,只是生活中时常能够让人感到这样。我庆幸没有生在战争年代。不幸的是,那些经历战事的人,大可以嘲笑我们这辈人没有经历到那么多的苦难,只会泡杯茶,上个网,无病呻吟一通。为此我也很无奈。(下面我想说的是自己可能觉悟比他们高,但是马上就收回了,因为觉得没有什么比亲身经历来的感受,和觉悟多)。他们是有道理的,这年头再太过于深刻可能是有点不合时宜。

  一年前无意中看到了加缪的书,联系到自身的经历。大有同感,书中说的荒谬之感,当时我也时常体会到。他书中的力量的确有强大的支撑力。让人觉得没有必要绝望,更不必傻到自杀(因为肉体和精神上的自杀是无济于事的,现实中的荒谬仍然继续存在,唯一的做法只有生在荒谬之中尽力地过着生活,正像推着巨石向上的西緖福斯,不求宽恕,不停地受着惩罚便是最好的反抗与自我救赎),当时看的感受的确有被震撼。可是现在的我,我仍不禁会笑自己,是不是曲解了其思想。那段时间的,无所谓的生活态度,玩世不恭的外在表现,莫不关心外在的做法。现在也多少存在。加缪的思想是被曲解了。我想是的,而且我在网上看到的许多人似乎也和我的想法一样,哗众取宠,喜欢不拘一格的态度来去理解和叙述事物,这显然与现实中事物的真像相违背。加缪写荒谬完全不是让人去玩世不恭,从他写作的年代也可以看出,那完全不是一个可以去玩世不恭的年代,可能因为你的玩世不恭就会被无情的战火摧残灰飞烟灭,荒谬的理解只是一种解决办法。让人相信自身当下的生活,在荒谬中的挣扎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所在。也是最好的反抗

  下面是引自郭宏安写的《从蒙田到加缪》的几句有感触的话

  西緖福斯也只是怀着轻蔑接受了神的惩罚,他的反抗不是拒绝,而是以主动的承受使神的惩罚落空。

  他在内心深处渴望着幸福和理性,而世界给予他的却是沉默和神秘,如一堵模糊而不可穿透的墙,这样,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呈现出不可理解的荒诞。

  在这一出悲剧中人与世界始终是矛盾冲突的双方,而荒诞既是两者会面中的产物,也是两者互相联系的唯一的纽带。

  使加缪认定,不能通过取消其中的任何一个来取消其余两个的存在,既不能通过取消人(例如自杀)来取消荒诞,不能通过取消(如否定世界)来取消荒诞,而取消了荒诞,则意味着取消了人与世界的联系。因此,加缪说:“活着,就是使荒诞活着。”

  幸福和荒诞是同一块土地上的两个儿子。

  他反对肉体上的自杀,也反对哲学上(形而上)的自杀,他主张人应该怀着清醒的荒诞感去“义无反顾地生活”、“尽其可能地生活”,也就是说“重要的不是生活得最好而是生活得最多。”当然,这种所谓的“量的哲学”并非教人苟且偷生或逆来顺受,它只是告诫人们要清醒地面对人的命运,不要为盲目的希望和渺茫的未来而放弃现实的生活,或者逃避,或者弃世,或者跃入神的世界,因为“地上的火焰抵得上天上的芬芳”或者用莫尔索的话说,神父的“任何确信无疑,都抵不上一根女人的头发。”

  最近英文课上的演讲我想介绍加缪,我时常想着,会不会心中崇拜的这位大师,会想到在中国有个小孩,时常会把他记挂呢?有没有这时会听我所说呢?还有我的POOR的英语能不能够表达呢?

本文标题: 《加缪文集》读后感锦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941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威尼斯商人读后感1000字《原来爱.就是甜蜜》观后感摘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