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的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 2021-01-15 18:09:2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9

《往事》是一本由柏桦著作,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40元,页数:1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往事》精选点评:●记住吧,老朋友唯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往事》时期的柏桦,优点和缺点一样醒目、令人吃惊,鬼魅般的语感和褊狭、萎

往事的读后感大全

  《往事》是一本由柏桦著作,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40元,页数:1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往事》精选点评:

  ●记住吧,老朋友 唯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

  ●《往事》时期的柏桦,优点和缺点一样醒目、令人吃惊,鬼魅般的语感和褊狭、萎靡的气质融为一体,用力过度的形容词,夸张至庸俗的诗味,对才华的无知浪费,对“杰出”的炫耀式误解。不客气地说,柏桦在词语上表现得越鲜艳,越暴露出他是一个本质上浑身色调单一的白化病人。但我偏偏爱他的调调,那种女性的、神经质的、中级趣味的。

  ●真是喜欢这样的诗人,冷眼看着这繁复的尘世,静静的写一首,再写一首……

  ●很好的书

  ●柏桦能在当代那么多隐喻和主义中独立出来不偏不倚,靠的就是鬼魅般的语感。

  ●太神了 卧槽

  ●往事。。。并不如烟。。

  ●中间的三分之一好:卷一末几首,卷二开头。柏桦真是一个浪漫的人,虽然有时候他执意地把浪漫表现为神经质——不过,我觉察政治抒情的能力还是有些差,或者也不是政治,反正很多细节不能理解、无意共情。

  ●柏桦是我最喜欢的大陆诗人之一,字和字之间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和张力,中国人文的极至。

  ●好像很多人偏爱表达时期的柏桦,我还是喜欢往事时期。表达时期太稚嫩,现在复出后又迷信典故堆砌,太油腻。往事时期不偏不倚,独特的语调令人着迷。

  《往事》读后感(一):柏桦的诗

  柏桦的诗对现代汉诗的启迪意义是毋庸质疑的,在后朦胧诗庞杂的阵营中,他以一种安静的品质使其他人向后退去。他诗歌的疗救是指向自身的,如他所言,他的写作为的就是治疗自己的病痛,“为此,某种痛苦(写诗者可以秘而不宣或深藏不露)一定是任何一位写诗者发而为歌的秘密精神力量。”柏桦的病灶是政治的、是中国的,柏桦的诗也同时记录了一代人成长的隐痛与潜忧。

  或者可以这样说,柏桦诗歌的力量正源于他对文字清醒的痛感,这痛感根植于漫长的汉语言文化传统之中,从宽衣大袖的鬼魂和散佚无闻的诗篇中间穿过,阅读柏桦,我们感受到的是毫无预兆的汉语之美。在我眼中,一本《往事》就是一个请求,请读,请忘却,“请闻一闻清晨的树木吧/闻一闻无处不在的木气”。

  《往事》读后感(二):美丽而又干净

  其实在所有的东西中,我最看不懂的是现代诗,读得最少的也是现代诗,但是感谢上苍,让我读到了柏桦。

  向来读东西,只爱两种,故事好的和文笔好的,前者是指小说,后者是诗歌和散文。不知道是否是我对当代中国文学缺乏耐心或者是充满成见,一直认为中国最好的文学都是五四以前。之后的尤其是现当代的中国文学,实在是缺乏让人读下去的耐心,有思想的便较少文笔,有文笔的便较少思想。或者缺的不是才华或者思想,缺少的是情绪,一种长长的农业社会走过来的放松,豁达的态度和精致,惬意的生活。我们已经工业化了,商业化了,也太忙碌了,文学需要噱头,眼球和排行榜的名次,又怎么会有人再去光顾那些优美而又缓慢的情绪呢?而这些却又是中国文学于我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真的,幸好还有柏桦,我不敢说我知道他要表达的是什么,但我喜欢他的表达。喜欢某个不经意的晚上,电脑坏了或者停电了,拿起他的诗集,看到我喜欢的那首诗,读了一遍又一遍,只是觉得美极了。

  《往事》读后感(三):往事

  《往事》(柏桦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读到柏桦的《在清朝》一诗,大为震惊,以为当世诗人,舍柏桦其谁也。后来陆续读到他的一些诗作,感慨万分,可惜无缘拜读其诗集也。此时逢“年代诗丛”出版,乐而购之,一偿所愿,是为记。“年代诗丛”乃诗人韩东主编,柏桦的《往事》收在第一辑,其他作者还有于小韦、吉木狼格、小安、丁当、何小竹、鲁羊、杨黎、翟永明、朱文。柏桦可以说是第三代诗人里最出色的抒情诗人,他的“惟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望气的人”、“在清朝”、“夏天还很远”、“我歌唱生长的骨头”等作品站立在汉语诗歌的最高殿堂而毫不逊色。“在清朝/安闲和理想越来越深/牛羊无事,百姓下棋/科举也大公无私/货币两地不同/有时还用谷物兑换/茶叶、丝、瓷器。”那种闲淡的抒情,却生发出无与伦比的魅力,让人沉迷,让人回味。《在清朝》让我想起苏童的《红粉》与《妻妾成群》,都归于一种天才的写作,以惊人的想象力为我们虚构了一个自足的艺术空间。读柏桦的诗,仿佛在幽静的空间里漫游,谛听神秘之思。

  《往事》读后感(四):安静的人,安静的诗

  呵,前途、阅读、转身

  一切都是慢的

  ——柏桦

  《家居》

  三日细雨,二日晴朗

  门前停云寂寞

  院里飘满微凉

  秋深了

  家居的日子又临了

  古朴的居室宽敞大方

  祖父的肖像挂在壁上

  帘子很旧,但干干净净

  屋里屋外都已打扫

  几把竹椅还摆在老地方

  仿佛去年回家时的模样

  父亲,家居的日子多快乐

  再让我邀二、三知己

  酒约黄昏

  纳着晚凉

  闲话好时光

  《唯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

  墙上的挂钟还是那个样子

  低沉的声音从里面发出

  不知受着怎样一种忧郁的折磨

  时间也变得空虚

  像冬日的薄雾

  我坐在黑色的椅子上

  随便翻动厚厚的书籍

  也许我什么都没有做

  只暗自等候你熟悉的脚步

  钟声仿佛在很远的地方响起

  我的耳朵痛苦地倾听

  想起去年你曾来过

  单纯、固执,我感动得大哭

  今夜我心爱的拜访还会再来吗?

  我知道你总是老样子

  但你每一次都注定带来不同的快乐

  我记得那一年夏天的傍晚

  我们谈了许多话,走了许多路

  接着是彻夜不眠的激动

  哦,太遥远了

  直到今天我才明白

  这一切全是为了另一些季节的幽独

  可能某一个冬天的傍晚

  我偶然如此时

  似乎在阅读,似乎在等候

  性急与难过交替

  目光流露宁静的无助

  许多年前的姿态又会单调地重复

  我想我们的消逝一定是一样的

  比如头发与日历

  比如夸夸其谈与年轻时的装束

  那时你一生气就撕掉我的信封

  这些美丽的事迹若星星

  不同,却缀满记忆的夜空

  我一想到它就伤心,亲切而平和

  望着窗外渐浓的寒霜

  冷风拍打着孤独的树干

  我暗自思量这勇敢的身躯

  究竟是谁使它坚如石头

  一到春天就枝繁叶茂

  不像你,也不像我

  一次长成只为了一次零落

  那些数不清的季节和眼泪

  它们都去哪里了?

  我们的影子和夜晚

  又将在哪里逢着?

  一滴泪珠坠落,打湿书页的一角

  一根头发飘下来,又轻轻拂走

  如果你这时来访,我会对你说

  记住吧,老朋友

  唯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

  《往事》读后感(五):离夏天还很远时,先泪流

  最初读到柏桦的诗离夏天不算很远,但也有段距离,是清明雨纷纷的时节。最初读的是《夏天还很远》,读到最后一节时碍于公共场合还是忍住了不掉泪。毕竟暮春的空气尚潮湿,不会像盛夏那般的高温可以让眼泪过快地蒸腾挥发。这次惊鸿一瞥促使我拜读完了他的诗集《往事》。 当然诗集中个人私心最偏爱的,还是《夏天还很远》: 「一日逝去又一日/某种东西暗中接近你/坐一坐,走一走/看树叶落了/看小雨下了/看一个人沿街而过/夏天还很远」 小时候对时间的记忆是非常模糊的,任何时间都显得遥远,等待成长的夏天似乎还很远。但时间永远是一团阴影,在暗中与自己捉迷藏。 「真快呀,一出生就消失/所有的善在十月的夜晚进来/太美,全不察觉/巨大的宁静如你干净的布鞋/在床边,往事依稀、温婉/如一只旧盒子/一只褪色的书签/夏天还很远」这句一出生就消失,似乎写尽了少年对时间的一次敏感触碰和强烈的观念冲击。朦朦胧胧中无意识已经褪去孩童的幼稚,但似乎离荷尔蒙旺盛的夏天还很远。 「偶然遇见,可能想不起/外面有一点冷/左手也疲倦/暗地里一直往左边/偏僻又深入/那唯一痴痴的挂念/夏天还很远」当青春情欲涌动,可能擦肩而过的人面桃花也能称为幻想的对象。那痴痴缠缠的渴望被海绵体充血的机械运动牵引着。柏桦在《我的生活被诗歌填满》中解释过“左边”的含义,它是一种姿态:激烈、激进、反叛。「青年会烦躁不安,他要表达内心苦闷、愤怒,这免不了抒情。」青春萌动的遮遮掩掩,其实暗地里也盖住了由性出发转向更深层次激烈和反叛思想的夏天,似乎这一天还很远。 「再不了,动辄发脾气,动辄热爱 /拾起从前的坏习惯/灰心年复一年/小竹筷,白衬衫/你是不是正当年?/难得下一次决心/夏天还很远」这一节明显与上一节衔接上出现了断裂,作者有意掩去了那段思想激进时发生的事,既发脾气又热爱的夏天的往事,更能侧面体会期间经历浮沉的沮丧与苦涩。从前的坏习惯就是年复一年以为离知世故的夏天还很远,但是又不时因为经历过的沧桑而灰心。但是当他想起「小竹筷,白衬衫」这些清新少年的意象时,还是涌上了正当年的感慨。难得下一次决心要初心不负,离内心成长、变得老成的夏天远一点。 这也是我想哭的原因。离夏天还很远时,不如先把年少轻狂的泪和毫无保留的情欲与思想热情都消耗掉。要是夏天真的到了,滚落的泪珠倒像是刻意的潸然,像鳄鱼的眼泪,热情和欲望成了聒噪烦人的蝉鸣。在你以为夏天还很远时它其实早已步步紧逼自己成长,为了坦然面对,记得事先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他写四季。他写《初春》:「再过三天就放学」、「孩子们在打着包裹」,「而其中一个孩子举着羊头痛哭/他吵着要穿一件夏天的衣裳」。这种格格不入的痛哭看上去像是弱势,但后半句转为「吵」后却饱含某种自豪和正义感,消解了前半句描述的「痛」,倒是成全了真性情「哭」的率真可爱。他写《春天》:「你一看见门就啜泣/夜晚八点的地貌会局限你/别的指尖也挑起你/事件在你的腋下变成不可触摸的潮湿」门、夜晚八点局限的地貌充满了性压抑的意味。可是他最后笔锋又转,「女孩子们无穷地突围/春天在撤退/古代的吊桥高高升起/失败很遥远」荷尔蒙的吸引依旧铿锵有力,如同一支突围的军队般生猛。生起的吊桥和遥远的失败则是阳具的欢呼与蓬勃。最无法忘怀和感人的是他写春日赴宴,「这是春天的桌子,春天的椅子,春天的酒。」看似普通的一句话,因为加了三次「春天的」而流露出惜时的哀愁和沉醉的梦幻泡影。并且以「这是」为句式的简单句,透着稚嫩的诗歌言语的童心和纯粹。但是「酒」显然不属于孩童掌握的词汇范畴,多了几分慰风尘的情谊。这句看似简朴,实则精微入理,多读几遍才能品出个中滋味。他也写秋天,「秋天深邃无涯/锁满怅惘/偶尔有一只鸟飞过/成群的鸟飞过/偶尔有一个少女叹息/成群的少女叹息」性冷淡中不乏面露惋惜之色。他也写冬,曾披桦皮为衣。不过他写春,秋,冬,似乎只是在渲染自己随着成长与心境变化时所处的季节和时间,具体的季节只是提醒自己与读者,一切都渴望着成长的夏天,一切又离「夏天还很远」。 他写《教育》却从侧面描写童年,剥开自身隐秘的伤痕,勾连宿命的丝线:「我传播着你的美名/一个偷吃了三个蛋糕的儿童/一个无法玩掉一个下午的儿童/旧时代的儿童啊/二十年前的蛋糕啊/那是决定我前途的下午/也是我无法玩掉的下午」读到这里是剜心般的疼痛,无法玩掉一个下午的儿童是多么悲哀啊,命运和时空的定格多么难以捉摸啊。 他写落魄的诗人「你向敌人购买春天/你带来一些词的废物」他写的一些怀古诗,才华的鳞片也若隐若现地泛着光。如《李后主》:「你用刀割着酒,割着衣袖 还用小窗的灯火」他写《悬崖》:「过度的谜语/无法解开貂蝉的耳朵/意志无缘无故地离开/器官突然萎缩/李贺痛哭/唐朝的手再不回来」。对于现代和古代场景的切换自如和语言拿捏可谓精准,既不会太怀古,也不至于太白话现代,摇曳在这两个端点间,倒是增加了些神秘变幻的阅读体验。 他写寻常生活,《苏州纪事一年》平淡里带着些许忧愁。「十五,悬灶于厨下/连续五夜/挂树起火,大张灯市/山水,人物不见天日/妇女为去病过三座石桥/民众击乐,鼓励节日」颇有自然平淡的古意。如今刻意作古的诗不计其数,容易煽情和千篇一律用古词,放不开旧时平实的气韵。他的短句颇有前朝絮语的口吻,娓娓间浑然天成。 还有一句几乎让我疯魔般偏爱的短句是:「年轻人烧指甲是会发疯的呀」烧指甲是一个很旧的偏方,据说「打嗝人自己的手指甲用火柴、打火机烧或者干脆插到卷烟里烧后迅速吹灭,趁烟气袅袅赶紧凑到鼻子下面用力吸便可以治好(摘自百度)」火光、青烟作为一种男孩对成人的初次尝试的隐约渴望、一种反叛的发泄方式、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隐晦的意象。 柏桦在一次访谈里曾经说过「夏天」是他个人命名的一个诗学时间观。夏天是生命灿烂的时节,也是即将凋零的时节,这个词读出来最令人颤抖,它包含了所有自己对生命的细致而错综复杂的体会。另外「男孩」也是属于他的一个词,因为「我身上有一种令我自己都感到震惊和讨厌的不成熟感,一个无用的男孩那是我青春期的写照」虽然「如今我已成为一名父亲,岂能再做男孩,此词理应离我远去。」 夏天到底,还远不远。夏天似乎不是一个值得动任何情感的季节。要是有什么情绪,记得提前宣泄啊。 想了很久还是打算打五星。虽然书里瑕疵也不少,比如有时候过于追求午后的宁静显得呆滞,或者散发青春荷尔蒙绵密过了反而黏腻,抑或伴随着历史的纪实性显得过于打鸡血。不过无论如何,他也绝对是「四川五君子」里首屈一指的,也是当时诗坛既能够怀着繁复的深情(既带着时代符号的热血和生活寻常的细腻)写诗,还懂得诗歌表述技巧、诗歌具有经典普适性的人。 最重要的,只要读起他,我也会时常想到再也回不去的冗长又明亮的夏天。自己也难得会下一次决心,为这些葱郁懵懂而强烈的情感,颤抖地哭出来。只是夏天呀,夏天呀,它那么旺盛灿烂又接近消亡,它一半是疯狂一半是毁灭的预兆,"安全"地度过青春期长大成人永远是一些理想主义者的难题。

本文标题: 往事的读后感大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901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小时代》经典影评集理想国与哲人王读后感摘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