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通信》的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 2021-01-03 13:21:1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1

《哲学通信》是一本由(法)伏尔泰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1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哲学通信》精选点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太懂怎样欣赏这种风格…大部分(奇怪的)类比论证我都有点届不到(ノ)゚Д゚(ヽ)

《哲学通信》的读后感大全

  《哲学通信》是一本由(法)伏尔泰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1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哲学通信》精选点评: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太懂怎样欣赏这种风格…大部分(奇怪的)类比论证我都有点届不到(ノ)゚Д゚(ヽ)

  ●是世纪文库吗

  ●5把哲学和开明宗教联合起来6反教权主义:不让舆论或信仰操纵人类社会14公谊会:威廉·宾,宾夕,禁止虐待人,一切信上帝者为手足16在各地,占优势宗派不迫害异教徒,久之会并吞其他一切宗派47英国政府保存了专制政体有用部分和共和国必需部分67评洛克69笛卡尔-英国对比:笛物理学不用实验和数学,导致错误76笛漩涡说

  ●在政治上,伏尔泰主张小集团精英统治,以及......为什么要可劲喷帕斯卡尔捏?

  ●文笔好啊,语言精妙。即使是翻译版,还能看出来

  ●和哲学没关系,后面是喷帕斯卡的

  ●本书所描述的现象已经离我们而去,本书所传达的精神将永垂不朽

  ●伏尔泰在这本书里面简直是圣母 有空想再读一遍

  ●对帕斯卡尔《思想录》的批判真是很有意思。

  ●老实说,伏尔泰的作品我不知道如何归类。文学应该是确乎无疑的,除此之外,社会、历史、科学、政治、哲学似乎都算又似乎都不算。

  《哲学通信》读后感(一):伏尔泰.哲学通信

  对西塞罗的批评对于伏尔泰似乎也同样合适,或者引述伏尔泰本人的话:他没有做出什么积极的贡献,是因为他过多地攻击了错误。

  伏尔泰对笛卡尔的二元论的激烈反对。笛卡尔认为物质不能思想,精神是独立于身体而存在。而伏尔泰则强烈认为思想就是身体的能力,人有情感、有理智、能感知、能行为,人就是这样一种存在,伏尔泰是完全的现实主义者,完全认可人的存在,认为人不存在矛盾、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也没有必要去探索更深层次的原因,即:我们不去探索最高主宰的意图,我们既然是人,就只和人交谈。这初听上去是鼓舞人心的,是少见的对人自身的肯定,但他的情感是如此激烈,使得他的言论倒更像只是一种口号和宣言。

  《哲学通信》读后感(二):文科生伏尔泰

  伏尔泰是才子

  记得小时候上历史课,说法国三大启蒙思想家,历史书里面就有伏尔泰一副哲人模样的头像——于是我一直觉得伏尔泰应该是个严肃不苟言笑深沉无比的老头

  看了他的一些文章和了解了一些他的故事才发现这个印象谬以千里

  此人是典型的才子式人物,刚刚会说话就会做打油诗,年轻时就去巴黎闯荡,伶牙俐齿锋利无比,抓住几乎一切机会讽刺与幽默——属于在很多时候不让他说出那些巧妙的讽刺的挖苦的话他就浑身难受的那种人

  而且属于在几乎任何时代都会混的很好的那种人,跟腓特烈大帝打的火热,做投机生意,写畅销书——并且有不退让的原则

  然后——他是个文科生,才智限于上面提到的领域

  谈到数学和物理就显得外行了,虽然这本书是比较早介绍牛顿的学说到法国的,但伏尔泰对牛顿学说的理解估计还不如他那位据说数学才华出众的女朋友——当然,作为才子,他有很多女朋友

  有点像康德评价写诗和搞数学,康德认为写诗的的灵感和才华是难以解释的,而数学则是规则的按部就班的——他看起来并不了解数学研究中像写诗一样难以解释的灵感和才华,而伏尔泰也同样明显不理解这些

  然后书中占相当篇幅的是对帕斯卡思想录的逐句点评——在这些点评中,伏尔泰文科生本色彰显无疑,凡帕斯卡涉及数学的部分,伏尔泰明显搞不清状况,然后——好吧,我们直说了,瞎点评

  但伏尔泰同学依然毫无疑问是个才子,才智出众的才子,并且很有幽默感

  《哲学通信》读后感(三):关于《哲学通信》的一点想法

  一

  我很难说明白,伏尔泰先生的《哲学通信》到底想要表达的东西具体是什么。若是说“自然神论”或是“开明君主制度”的思想,这显然不够具体,显得我似乎就是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罢了。然而真要我自己来说,却又犯了难。

  全书一共二十五封信,前七封都在讲有关宗教的内容。对于一个远离文本语境的我来说,想要明白伏尔泰笔下那或戏谑或讽刺抑或是欲贬实褒的态度着实有些困苦。在开头四封谈“贵格会”(比起“公谊会”这可能更让人熟悉)的信一开始,伏尔泰称那位友善的贵格会成员为“受迷惑的人”,尔后又说是“自言得天启的人”,这实在是让人难以不联想到伏尔泰对于贵格会所保持的某种戏谑的看法。在第二封信里,贵格会所展现出来朴素的带有神秘主义的理念又暗合伏尔泰自身的自然神论——他们打破了教条以及教会牧师的束缚。第三封信开头的那句“耶稣本人就是第一个公谊会信徒“和后续的描述,倒是体现出贵格会与基督教原始教义之间的联系。于此,我不禁想提到早期基督教的教义跟后来的基督教有一定的差异。这其中的一个大分水岭便是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皈依基督教,使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与此同时,他还修订了基督教的教义,从其中删去了一些部分(例如关于灵魂起源以及轮回观念的部分),同时也确立下来许多概念(例如三位一体等)。在《哲学辞典》中,伏尔泰还特别指出了贵格会与最初的基督教徒相似的地方:”照耶稣基督时代的基督徒一样信仰基督教。“当然,伏尔泰表达的简朴思想,与之相对的则是天主教繁杂的仪式与教会束缚。有关贵格会的第四封信里,伏尔泰表现出(其实之间的信里也有)某种双重态度:贵格会品格端正,不过规矩起来显得古怪。伏尔泰在第四封信中让人感到一种”歧视“的心态——看轻了美洲大陆的社会与生活,觉得欧洲社会要更加高贵。不过,伏尔泰到底还是表露出了信仰自由的倾向——”占优势的宗派若是不迫害异教徒,久而久之,就会并吞其他一切宗教“。迫害加强了分裂,信仰自由就不需要分裂了。没有了因为迫害而分裂也就减少了争端,与社会的矛盾。在1768年,伏尔泰还在”若西亚·罗赛特的誓言“一文中称颂了贵格会的信仰自由精神。剥离伏尔泰对于贵格会古怪习惯的讽刺,那么在伏尔泰眼中,它则是善良人类的代表,同时还是自然神论的信仰者。然而,伏尔泰在人生的结束之际,为何还是向上帝寄托了理念呢,而且还是一种十分狡猾的方式。与之相比,梁漱溟与康德都是从始至终都是一以贯之呢。

  宗教终究是一块陌生的领域,便不再说后续的几封有关宗教的信。不过我还想提一下在第六封信里的一句话:“苏格兰的长老会信徒们并不亚于这位骄傲而贫困的理想家。”伏尔泰自己出生在富裕的家庭,母亲来自贵族家庭,尔后也是欧洲王室的座上宾(例如普鲁士腓特烈二世邀请他去无忧宫)。他到底是无法忍受那种以安贫乐道自诩的学究生活。在他看来,生活舒适是自由思想的必要条件。这种观点倒是跟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们相同。看维基百科的介绍,伏尔泰做不太讲究考证的历史研究。然后综合地来看,他注定无法成为伊曼努尔·康德那样的伟大的学者。再者,伏尔泰的这种想法无可厚非地带有精英的倾向,与思想自由的解放虽不是背道而驰,但在我看来也算是块绊脚石般的存在。

  二

  为什么在第十一封信讲了“种痘”这么一个看似偏离主题的话题?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封信之前,伏尔泰描述诸多的政治理想。而十一封信则是某种转折,在这封信件之后,伏尔泰描述了英国三位奠定现代科学与哲学的伟人。“种痘”从一方面上来说本来就是伏尔泰所支持普及的一件事情。在英国,他看到种痘的成果。可是隔海相望的法国,以及欧洲大陆还没有。所以在另外一个方面,这也是伏尔泰在借“种痘”这么一件事情来比较与评判两者,并希望借此能够启发人们。而为了完成这一点,除了上面提到的“种痘”与三位伟人,伏尔泰还描写了英国这个国家在文化上的成就。

  让我们回顾伏尔泰的身份,他是人们所公认的启蒙运动的领袖与导师,与卢梭、孟德斯鸠合称“法兰西启蒙运动三剑客”。他支持社会运动,捍卫公民自由,反对君主,批判天主教会,主张言论自由。

  封建制度比不上中央集权。同时,中央集权还可以控制教权。由市民所建立起来的国家,公民为了自己的生活而对国家做出着贡献。国家的自由与开明程度影响着国家社会的发展。伏尔泰安排了“种痘”的篇目正是出于此的考虑而向广大法兰西的社会们呼告。若不然,伏尔泰也不会在篇末提及其神向往之的中国。

  三

  现在让我们跳到后面的第十八封信。伏尔泰写道:“这位作家的功绩断送了英国的戏剧。”其实这样的说法放在亚里士多德身上也完全使用,那过大的功绩使得人们开始迷信其人,将所谓的真理性追求抛诸脑后,对他的缺点也视若不见。“人们越是看不起近代人,对于这位古人就越发崇敬。”在任何的时代,人们都有自己的黄金年代的概念。我们向往二三十年代;那个时候的人在向往之前一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前一个世纪的人在向往着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在向往着古希腊……其实并不是看不起近代人,而是人们无法从迷雾从瞧见其人也善,其作也佳。伏尔泰嘲笑那些模仿莎士比亚的人,与此同时又由衷地向往着在不列颠这块土地上所诞生的美——那些诗歌,那些戏剧。以至于伏尔泰在开头戏谑地说,英国有剧院的时候,法国人只有露天剧场。

  由伏尔泰的这份向往,我们可以联系到第二十封信里面到底在讲些什么。所谓“研究文学的老人们”其实展现的是,作为一个文人的伏尔泰(这一点正如作为哲学家的柏拉图)所期待的一个开明而教养的上流社会。这个阶层位于工商手工业者之上,与技艺创造或是科学发明的人相对,对文学艺术保持一定的造诣。在英国生活,使得伏尔泰见到了英国那种贵族、政治、文学三者的混合,某种他认为是开明的民主状态。这对于身为法国人的伏尔泰而言,显得尤为独特,更何况这与伏尔泰自己所倡导,所主张的开明的君主制度暗合。

本文标题: 《哲学通信》的读后感大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839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蒂迈欧篇》经典读后感有感《拆·案》经典影评1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