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生氣》读后感精选

发布时间: 2020-12-31 15:45:2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3

《你可以不生氣》是一本由一行禪師著作,橡樹林出版的平裝17*22图书,本书定价:NT$230,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你可以不生氣》精选点评:●拥抱愤怒,修习正念与呼吸,爱自己●看完了,也忘了有什么内容,这真是极糟糕的事●最近常生

《你可以不生氣》读后感精选

  《你可以不生氣》是一本由一行禪師著作,橡樹林出版的平裝17*22图书,本书定价:NT$230,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可以不生氣》精选点评:

  ●拥抱愤怒,修习正念与呼吸,爱自己

  ●看完了,也忘了有什么内容,这真是极糟糕的事

  ●最近常生气,想看看,让自己的心灵修行

  ●注意饮食和行走,非常有实效的修行方法。

  ●You are what you eat

  ●我没有读过全本。来自台湾的一本宗教杂志有选摘。仅仅是这样,已经非常实用了。我说过,情绪比家人朋友更久远的陪伴我们。我们感知情绪,却往往忽略掩藏在情绪下面内心真实的意图,读懂来自内心的声音。当你愤怒的时候,你该如何做,可以安然地度过情绪的风暴。我喜欢一个说法,如果你的内心觉察到,那么会是另一个开始。

  ●一行禅师的书一如既往的浅显易明发人深省,有不少有启发的简单故事。很喜欢"当下净土"的说法,修行不仅是为了死后抵达净土,此时此刻就可以。

  ●念念分明地呼吸与走路

  ●心的能量是我们无法估量的,喜怒哀乐都来源于你的心,生气只是你无法控制你的心的表现。系统的学习后,你可以找到控制心的方法。难得的一本好书,读完让你让你不后悔。

  ●拥有自己内心的平静。

  《你可以不生氣》读后感(一):不生气,也是一种修行

  如何去做,

  首先,聆听,专注聆听自己的心声,了解心中的痛苦,化解心中的仇恨。

  其次,深观,了解自己生气的原因,觉照自己心中正升起的那股无名之火。

  再次,正念,专注地呼吸,了知怒火对生理和心理产生的作用,念念分明地觉知它,与它合一,怒火便会很自然地熄灭。

  《你可以不生氣》读后感(二):我感到 非常感谢 非常感谢的一本书

  近日网上又搜索了一下,发现目前已经仿佛有无数人在推荐。

  有了这本书,

  学了

  练了

  理解一些了

  明白一点了

  开阔一点了

  继续学习中

  好 感 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是分割线 * * * * * * * *

  * * * * * * 正好凑齐最低字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点奇怪为什么豆瓣上只有30来个读者登记了。

  大概大家都忙,有或者很多读者岁数稍大,不大来豆瓣逗留?

  《你可以不生氣》读后感(三):躁动的时代 平静的活法

  21世纪前11年即将逝去,今天和2001年相比,虽未发生9•11那样的恐怖事件,但是更加躁动不安了。这个世界,刚刚送走两位人物,一位是卡扎菲,一位是乔布斯。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鲜明的印记,一个代表战争,一个代表高科技。尽管硝烟已散去,科技在进步,他们已远去,世界仍充满着躁动和不稳定。世界的不稳定,是因为人们内心充满着紧张、焦躁、扭曲、变形等负面种子,这些种子就像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破,危及他人生命和社会稳定。

  我们虽身处于和平时代,但是内心的战争一刻也没有停止,怨恨、恼怒、嫉妒、沮丧、绝望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内心负面的真实反映。那么在这个时代,有没有什么方法让人们重新回内心平静的日子?

  一行禅师亲历越战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同时也看到当代人心中经受的痛苦,因此写下《你可以不生气》一书。他向世界宣告,我们对待愤怒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拥抱、理解与照顾,内心只要得到正面的灌溉,就会一定充满爱与温暖。一个充满理解和爱的社会,就是一个和谐、美满、幸福的社会。他希望这个世界和平,希望人们消除错误的认识,希望人人内心平静和安详,这些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迫切需要的。

  无论是在工作、家庭以及人际交往中,内心的平静尤为重要,你的平静的心态给周边的人也会营造平静的氛围。在这个美好的氛围中,我们的内心是充满爱与理解的,是洋溢着快乐与微笑的,不抱怨,不生气,这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美丽的修行。

  《你可以不生气》2019年10月简体中文版海南出版社已出,谢谢各位分享

  《你可以不生氣》读后感(四):改善自己

  读书也是需要一个契机,不同的状态读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体悟,有时在你需要他的时候,他就在你身边,来的刚刚好,不早也不晚,这点很重要。我知道《你可以不生气》这本书的时候,正是我非常生气的时候,我对自己说一定要读这本书,于是才有了下文。正因为是我在生气的时候品读的,才会觉得特别有用,有了对症下药之感,假如是在我心态平和的时候读,药效就可能没那么大,只会随手一翻,扔在风里。

  当我们生气的时候,头脑闪现第一个的念头是报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是很多时候给我们造成愤怒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内心那颗愤怒的种子。别人只是次要原因,自己才是主因,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同一情况下,有些人很淡定,但有些人却会怒火中烧。所以当自己生气和痛苦时,好好省视自己。一行禅师告诉我们,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念念分明的呼吸,回到自己的心,好好照顾愤怒。

  很多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受伤的小孩,要用全部的注意力关心他、拥抱他、治疗他。听他述说,告诉他“孩子!我在这里,我已经准备好听你说话。请你告诉我所有的伤痛,我就在这里听你说话” ;给他写信,使他明白“我知道你在那里,我会好好照顾你”;与他同行,看最美的风景,放松心情。

  有多少人在生气的时候会对亲人、爱人、朋友说:走开!离我远点!不要碰我!我不需要你!其实这样说不会让自己有一点点安慰,反而会更痛苦。正真应该说的是:“亲爱的!我需要你知道,我觉得很痛苦。我正在努力,正试着不责怪别人,包括你。因为我们是如此亲近,曾经互相承诺,所以我需要你的支持与帮助,帮助我走出这生气、痛苦的心境,没有你,我真的做不到。

  当你觉得沟通有困难的时候,试着用爱和善意写封信。“亲爱的!或许我只是自己错误认知的受害者,我在此所写的可能未反应出事实的真相。但这是我真实的体验,也是内心真正的感受,如果我所写的任何错误,就让我们一起坐下来,好好地把整件事看清楚,一起厘清我们之间的误会吧!

  最后附录是对本书部分重点的提要,并告知你应该怎么做。

  《你可以不生氣》读后感(五):關於憤怒這個孩子

  身與心的結合稱為“名色”(nama-rupa),“名色”就是“身心一如”(psychesoma),代表身心是一體的。實相有時以心呈現,有時則以身呈現。

  “迷”只是未悟,“悟”只是不迷罷了,《六祖壇經》所謂“一燈能破千年暗,一念覺能破萬年迷”。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不斷地向前追逐,沒有能力與機會停下來好好地看看自己的生活。但是,為了真正地瞭解自己的生活,我們一定要回頭看,並且深入地觀照。

  聰明才智與滿腹經綸都無法幫助你改變習氣;只有透過覺知、擁抱與轉化的修持,才能真正地幫助你。

  所謂對人慈悲,並非要允許別人對你或其他人使用暴力,而是要你做出有智慧的決定。慈悲心並非要你去受不必要的苦或失去判斷力, 不是盲目地跟隨身邊的人做,而是有技巧、有智慧地修行。

  下雨時,我們總以為太陽不見了,此時若坐上飛機,穿越雲層,燦爛的陽光又在眼前,這才明白陽光其實永遠都在。同樣地,當我們感到憤怒、絕望時,愛其實也還在心裡,與人溝通、原諒和慈悲他人的能力,仍然存在。當你與別人發生衝突時,提醒自己,內心仍保有那些正面的種子,你就會相信有突破困境的可能,只要一突破,兩人心中最美好的特質又會重新顯現。

  ---------------------------------------------------------------

  【正念的飲食】

  過量的飲食會引起消化系統的負擔,進而產生憤怒。如果你不知如何處理這種負面的能量,它就會轉化成憤怒、性與暴力的能量。

  當做飯時,小心你的眼睛,不要相信它們,因為它們會讓你吃太多,其實你無須吃那麼多,如果你知道如何念念分明並充滿喜樂地吃,就會發現只需要吃眼睛告訴你的一半份量。我們的眼睛的胃口總是比胃還大,所以必須以正念的能量訓練它們,才能知道身體真正需要食量。

  “吃”是種很深奧的修行。當進食時,細細地品嘗每口食物,充分地覺察它,覺察自己正在吃東西。我們可以練習念念分明地進食,清楚地覺知自己正在咀嚼,小心地、慢慢地咀嚼,內心充滿喜悅。當嘴中的食物成為液體時,會與唾液混合,這表示它已經被消化一半了。等它到了腸胃,就變得非常容易消化,當你開始如此進食時,很自然地就會吃少一點。

  保持正念的飲食,很自然地能帶給我們自由開放的洞察力。為了保護自己,絕不消費會滋養憤怒、挫折與恐懼的事物。要真正念念分明地消費,我們就必須定期討論要吃什麼、如何吃、如何少買一點,還有如何吃高品質的食物,包括真正的的食物與其他感官所“吃進”的其他事物。

  我們不僅以食物滋養憤怒,也透過眼睛、耳朵與意識所接受的資訊滋養它,文化產品的消費也與憤怒息息相關。因此,發展一個好的消費策略是很重要的。

  ---------------------------------------------------------------

  不要做憤怒的奴隸,而應該學習做憤怒的母親。“放縱”憤怒固然不對,“譴責”憤怒也一樣無濟無事。當憤怒生起時,表示我們的感情已受到傷害。把憤怒當作自己的孩子,好好的擁抱他、照顧他,受傷的孩子只要得到好的照料,很快就可以復原了。

  熄滅怒火的工具:

  念念分明地呼吸與走路

  擁抱並覺察:“親愛的憤怒,我知道你在哪裡,我會好好地照顧你。”

  深層地觀照認知的本質,瞭解它如何產生。

  深入地看到對方深受其苦,也需要幫助等

  正念的第一個作用是覺察而非攻擊。一旦覺察到自己的憤怒,就要去擁抱它,這是正念的第二個作用。正念的第三個作用是撫慰與釋放,雖然憤怒還未離開,但是它已獲得照顧,情況已不像哭泣的孩子被忽略時那樣糟糕。母親正在照顧孩子,情況已獲得控制。

  ---------------------------------------------------------------

  你一直站在痛苦與憤怒的此岸,為什麼不離開到無嗔、祥和而自由的彼岸呢?那裡比這裡要快樂多了。為什麼要花幾個小時、一個晚上或幾天的時間,讓自己在憤怒中受苦呢?這裡就有一條船,可以幫助你很快地到達彼岸。這條船就是練習如何回到自己,透過念念分明地呼吸,讓我們能深入地觀照自己的痛苦、憤怒與絕望,然後對它們微笑。當我們如此做時,便克服了自己的痛苦,到達彼岸。

  “發現憤怒”,這是一種美好而重要的修持,你必須在憤怒生起時,認知它、擁抱它、而不是壓抑它。正念是幫助我們認知“什麼東西在那裡”的能量,就是對某件事物保持念念分明。正念的能量是用來接觸、覺察、問候與擁包憤怒的,而非用來打擊或壓迫的。正念所扮演的角色就像母親,當孩子受苦時去擁抱、撫慰他。憤怒就在你心裡,它是你的孩子,你必須照顧它。當正念覺察到憤怒時會說:“嗨!我的憤怒,我知道你在那裡。不用怕,我會好好地照顧你。”只要當下保持正念,你就安全了。

  你必須傾聽內心的憤怒,就像母親隨時都注意孩子是否一切無恙。你必須放下手邊所有的事,因為此時最重要的就是回到自己,照顧內心的孩子——憤怒,沒有任何事比好好照顧它更重要的了。我們要成為照顧憤怒的專家,必須好好地照料自己的憤怒,且不斷地練習,直到瞭解它的根源與運作方式。如果你知道如何念念分明地呼吸、微笑與走路,一定能在五到十五分鐘之內,獲得心靈的解脫。

  當生氣時,回到你的心,好好地照顧憤怒。如果有人讓你痛苦,你就回到自己的痛苦,好好地照顧它。這時什麼都不必說,什麼都不要做,因為生氣時的言語或行為,只會給彼此帶來更多傷害。大多數人都不會如此處理憤怒,因為我們不願回到自己,只想抓住對方,好好地懲罰他。想想看,如果你家著火了,最重要的事是回家滅火,而非追綜火的嫌犯。如果只想去追打縱火嫌犯,房子很快不會燒光,這就太不明智了。

  憤怒就像是個大聲哭鬧的嬰兒,痛苦而不斷哭泣。當開始練習念念分明地呼吸時,你就聚集了母親撫慰、擁抱孩子的能量。身心構造對正念非常繁感,如果正念擁抱身體,身體就會得到轉化;同樣地,只要正念能擁抱憤怒與絕望,它們也會得到轉化。你可以坐著,慢慢地數呼吸或練習行禪,慢慢地聚集正念的能量來擁抱憤怒。只要十到二十分鐘,它就會自然界在面前釋放開來,突然之間,你就會看到它的本質。你將發現,它之所以生起,可能只是因為錯誤的認知,或缺乏純然的禪定功夫罷了!

  為了讓憤怒的花朵綻放,你需要保持正念一段時間。這就像在煮馬鈴薯,當你把馬鈴薯放在鍋子裡,蓋上鍋蓋,放到爐子上,即使把火開到最大,如果只過五分鐘就熄火,馬鈴薯並不會熟,你必須讓火繼續燒十五、二十分鐘,才能將它煮熟。然後打開鍋蓋,就能聞到馬鈴薯的迷人香味。憤怒也是如此,它需要經過烹煮。剛生氣時,憤怒是生的,就像一顆生的馬鈴薯很難下嚥,但是如果你知道如何照顧、烹煮它,憤怒的負面能量,就會慢慢地轉化成具有正面的瞭解與慈悲。一般人在十五分鐘之內就能成功地轉化憤怒。唯一的秘訣就在持續地練習念念分明地呼吸與走路,以及慢慢地聚集正念的能量擁抱憤怒。以柔軟的心擁抱憤怒,因為憤怒不是你的敵人,而是你的孩子。

  ---------------------------------------------------------------

  當憤怒生起時,要覺察、接納它的存在,並請正念的能量生起,讓我們有能力擁抱、覺察與照顧憤怒,也應該告訴別人自己正在生氣,覺得很痛苦,不要隱藏自己的憤怒。相反地,應該讓其他人知道你在生氣、受苦,這點很重要。當你對別人生氣時,請勿假裝不生氣或不痛苦。如果那人對你很重要,就必須向對方坦承你很生氣,且在受苦,你可以用很冷靜的方式告訴他(她)。在真愛裡沒有驕傲,你不能假裝未受苦或不生氣。

  你有責任告訴對方你在生氣。當快樂時,你與他(她)分享喜悅;當痛苦時,也要將痛苦告訴對方。即使你認為痛苦是因他(她)而起,也必須信守承諾,冷靜地告訴他(她),使用真愛之語是你唯一的條件。你必須儘快告訴對方自己的感受,不要將憤怒、痛苦的感覺悶在心裡超過二十四小時,否則就會累積太多而傷害自己。如果你怎樣都不想告訴他(她),那就證明你對他的愛與信任非常薄弱。

  愛的語言:

  “親愛的!我很生氣,也很痛苦。”

  “我正在努力。”

  “請你幫助我。”

  有時你對某人生氣,即使用盡各種方法轉化憤怒,還是毫無用處,建議你送禮物給他,寄出去後就會立刻停止氣生氣。這方法簡單卻有效。但請勿等到生氣才買禮物,你應該在對他(她)充滿感激、愛意時就去買。先把它留著,甚至可以奢侈地在抽屜裡留著兩、三份禮物。以後當你生氣時,就拿一個送給他。

  ---------------------------------------------------------------

  到底誰是那個母親呢?

  她就是活在你心中的佛陀。這股能讓人保持正念,能瞭解、愛與關懷的力量,就是我們心中的佛陀。每次聚集正念時,心中的佛陀就又變得真實。能認知“佛陀在心中”是非常重要的,無論如何憤怒、無情、絕望,佛陀永遠都在我們心中。這表示我們隨時都有能力保持正念、瞭解與愛別人。正念的能量還包含專注與洞察的能量。專注力可説明你把全部的心思放在一件事上,當你專注時,觀照的能量就會變得很強,可以讓你突破原先的想法,這就是洞察。能洞察事物,心靈就能解放而重獲自由。如果你有正念,又知道如何保持,專注力自由就會生起;若能繼續維持專注,對事物的洞察力就會產生。

  ---------------------------------------------------------------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到底是誰?

  我們必須洞察“無我”(nonself),洞察“我”是由“無我”的元素所組成,包括我們的父親、母親或祖先,以及太陽、空氣與大地,都是如此。這時,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智慧。當你洞察“無我”的真理,就會知道快樂與痛苦並非個人的事,你的痛苦就是所愛的人的痛苦,他們的快樂就是你的快樂。當你體悟到這點,就不會被懲罰與責怪的念頭所誘惑,而以更有智慧的方式行動。這樣的理解與智慧,是深思、深入觀照的果實。雖然有很多方法可以化解憤怒,但最好的、最深的解脫,還是來自智慧——對於“無我”的洞見,“無我”不是抽象的哲學概念,只要能念念分明地生活,隨時都能體驗“無我”的真實。

  當你瞭解對方的處境與痛苦的本質後,憤怒必然會消失,而轉化成慈悲。我們大部分的痛苦,是源自對“沒有獨立自我”的真理缺乏瞭解洞察,其實,別人就是你,你就是別人。當真正發現這個事實,憤怒就會消失。

  當我們生氣時,很自然地會感到痛苦。如果明白這點,就知道當對方生氣時,一定也覺得很痛苦。所以如果有人以暴力相向,你必須智慧地看到那個人其實正為他的暴力、憤怒而受苦。但是我們經常忘了這點,總認為自己是唯一受苦的人,而視對方為壓迫自己的人。有了這種偏狹的看法,很快地就會怒火中燒,而想懲罰對方——我們覺得很痛苦,而生起與對方相同的憤怒與暴力。但是,如果我們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痛苦與憤怒,其實與對方的痛苦、暴力並無分別,就會變得比較慈悲。因此,瞭解別人就是了解自己;瞭解了自己,就能瞭解別人,這一切都是由你開始。

  ---------------------------------------------------------------

  我们將意識比喻為泥土,各種心行的種子就埋藏在藏識(潛意識)中,它們會發芽,然後浮現到心識(意識層)中,停留一段時間後,又以種子的形式回到潛意識。慈悲心也以種子的形式停留在潛意識,每次只要我們碰觸或灌溉其中一顆種子,它就會湧現到心識——最上層的意識中,如果快樂或慈悲的正面種子,獲得灌溉而萌芽,就會讓我們感到無比喜悅;但如果灌溉的是嫉妒等負面種子,就會讓我們感到非常痛苦。當快樂與憤怒好好地埋藏在土裡,而無人碰觸時,稱為“種子”,但當它們浮現到心識上,就稱為“心行”。我們都應能辯認出憤怒有兩種形式,一是埋藏在潛意識裡的種子,二是浮現到意識層活躍能量區的心行。所以,我們必須知道,即使憤怒還未浮現,它永遠都在。每個人的深層意識中,都潛藏著一顆憤怒的種子。當它還未浮現時,你完全都不覺得生氣,也不會對任何人感到不滿。所謂好的修行人,不是指心中沒有憤怒、痛苦的人,因為這完全不可能,而是懂得如何在憤怒、痛苦生起時,立刻照顧它們的人。相反地,一個沒有修行,不知如何處理憤怒的人,當憤怒的能量生起時,很容易就會被這種情緒所淹沒。

  所有的心行都需要良好的循环,但是我們不願感覺痛苦,而想深鎖它們,深恐它們一浮現,就會受盡苦楚。所以平常就習慣讓譬如電視、書籍、雜誌與聊天等佔據,以避免負面心行的出現。當持續下去時,心靈就會循环不良,心裡疾病與焦慮的症狀,便一一在身心上產生。

  每個人內心都有顆恐懼的種子,但大多數人只會壓抑並將它鎖在陰暗的角落裡。覺察、擁抱並深入觀照:

  一、我終究會老去,無法避免衰老。

  二、我終究會生病,無法避免疾病。

  三、我終究會離開人世,無法避免死亡。

  四、所有我珍愛的事物與所愛的人,也終究會改變,有天我自然要與他們分離。我什麼都留不住,我空手而來,將空手而去。

  五、我真正擁有的只有所做的一切,我所做的一切,就是我的依歸。

  如果你將負面的心行沈浸在正念之中,痛苦就會逐漸減輕,憤怒也變得不再危險。因此,每天給憤怒、絕望、恐懼泡個“正念浴”吧!

  如果心中沒有正念,當負面的種子浮現時,便會坐立難安。但只要瞭解如何聚集正念的能量,每天邀請它們上來,並擁抱它們,就能深具療效。你每天都如此邀請負面心行上來,再幫助它們回去,在幾天或幾星期後,心靈的良好迴圈就會重新運作,心裡疾症也會隨之消失。正念的工作就是替負面心行與痛苦按摩,你必須讓負面心行流動,但唯有先消除對它們的恐懼,才有可能做到。如果你學會不害怕痛苦的心結,就能進一步地學習如何以正念擁抱、轉化它們。

  ---------------------------------------------------------------

  我們常依著錯誤的認知在行事,其實不該如此確定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我們必須非常小心地看待自己的認知,一個錯誤認知的受害者,不但使自己痛苦,也連累周圍的人。所以當生氣、痛苦時,請回到自己,深入地檢視認知的內涵與本質,檢視所相信的事。‘

  你確定嗎?

  即使你很確定,請再檢查一次。

  ---------------------------------------------------------------

  當你認真地去探索某個東西,就會知道它真正的本質,如果你深刻地探索某個人的內心,就會知道真正的他(她)是什麼樣的人。如果沒有正念,就不可能真正認識事物或任何人,而會成為憤怒的受害者,它會推使你做出具有傷害力的事。

  如果深入地觀察就會明瞭,造成痛苦的主因,其實是內心那顆憤怒的種子,因為很多人面臨與你相同的情況時,都不會那樣生氣,雖然他們也聽到相同的話或看到相同的情形,但是心都能保持冷靜而不被憤怒之火所轉。為何你卻那麼容易生氣呢?那是由於你內心憤怒的種子已成長茁壯,你從未好好照顧它,以致於讓它獲得太多的灌溉了。

  真正使你生氣的是心中憤怒的种子,它潛藏在無知與錯誤的認知裡,也在智慧與慈悲的匱乏中。當發洩憤怒時,你只是幫憤怒找到補給的能量,其實憤怒的种子仍在,當以搥打枕頭或其他發洩方式處理憤怒時,你正在強化憤怒,這就是發洩的危險。發洩並未使憤怒的能量真正消散,因為它尚未離開你的身心。

  原來造成痛苦與悲劇主因的並非別人,而是自己內在憤怒的種子,他人只不過是造成痛苦的次要原因而已。當一個人不知如何處理痛苦時,就會把它擴散到周圍的人身上,當你痛苦時,也會讓周遭的人感到痛苦,這是很自然的事。一旦你明白如何照顧憤怒,就會覺察到對方正在受苦,此刻便可將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你開始瞭解她真正需要的是帮助而非懲罰,這是非常好的洞察。當真正瞭解別人所受的痛苦,你就有能力轉化那股想要懲罰他的欲望,然後只想幫助他(她)。

  ---------------------------------------------------------------

  只有好好地愛自己,才有能力去愛別人。如果不能照顧自己,你絕對不會快樂,如果內心無法平靜,就不能讓周圍的人感到快樂,你無法幫助別人,也不懂如何去愛。你愛別人的能力完全視愛自己的能力有多少,以及是否能好好地照顧自己。

  在生氣時,自己照照鏡子,這會給你很大的幫助,它將成為敲醒你的正念之鐘。當看到自己生氣的模樣,你就會生起想要改變的動力,知道必須做些什麼讓自己看起來漂亮一點。

  了解自己的極限也是種修行,即使你是位心靈導師,有能力傾聽別人的痛苦,仍須知道自己的極限。你必須享受行禪,享受所喝的茶與別人的陪伴,如此心才能得到足夠的養分。要真正地傾聽別人,一定得先照顧好自己,一方面每天都獲得適當的養分。另一方面也要培養慈悲心,才能讓自己準備好傾聽別人。

  ---------------------------------------------------------------

  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瞭解。不過在與他人溝通之前,應該先確定你已知道如何與自己溝通。因為如果連自己都無法溝通,如何期待成功地與人溝通呢?愛也是如此。如果你不愛自己,也不可能愛別人;如果不能接納與善待自己,就無法接納與善待別人。

  當他人的語氣總是充滿憤怒,那是因為他(她)的內心正滿懷憤怒而飽受痛苦,所以老想把自己的問題怪罪他人。因此,我們難免會覺得聽他說話是件很不愉快的事,而想逃避他。

  “諦聽”是種傾聽的方式,説明我們在聽別人說話時,不斷地保持慈悲心,這過程太約需要半小時至四十五分鐘。這時,你心裡只有一種想法與希望——讓對方有機會表達自己,因而減輕內心的痛苦,這就是你諦聽唯一的目的。其他那些對事實的分析與瞭解,只不過是諦聽的副產品罷了,最重要的是,要用慈悲心傾聽對方。如果在傾聽時,能不斷地保持慈悲心,憤怒與不耐就無法生起,否則對方所說的話就可能激怒你,讓你生氣或痛苦,只要心懷慈悲,就能免於惱怒、生氣或失望。

  當你傾聽時,必須非常專注,全心全意的傾聽,把整個自己——眼睛、耳朵、身體與心完全投入。如果你只是假裝在聽,或未以百分之百的心傾聽,對方一定會有所感覺,而無法釋放痛苦。如果你知道保持念念分明地呼吸,並能持續地將念頭專注在想幫助對方解除痛苦上,傾聽時自然就能保持慈悲心。慈悲地傾聽是非常深妙的修行,傾聽時沒有評價與責怪,你只是為了讓對方減輕痛苦。對方可能是我們的父親、兒女或伴侶。學習傾聽,確實可以幫助他人轉化憤怒與痛苦。

  可能在你用心傾聽時,會發現對方有很多錯誤的認知,但還是得繼續保持慈悲心,因為你知道她只不過是個錯誤認知的受害者罷了。如果試著糾正她,只會打斷她,使她無法繼續完整地表達自己。所以,你就坐在她身邊,專注地傾聽,以所有的善意傾聽,這將帶來很大的療效。如果你很想説明她改變錯誤的認知,就必須等待正確的時機。當你傾聽時,唯一的目的就是讓她有機會說出心理的感受。你什麼都不必說,只要好好地傾聽。過了幾天,等她心情好一點之後,可以試著給她一些暗示,讓她知道真的需要改變錯誤的認知。即使你有充分證據能向對方證明他的憤怒完全是來自於錯誤的認知,你還是不能立刻干預他的感覺。憤怒就像你的渴望、嫉妒與悲傷,也需要時間平息。即使他已經完全瞭解是自己的誤解,也無法立刻平息怒火,就像把電風扇關掉,風扇仍會持續轉個幾圈才會停止一樣,憤怒也是如此。耐心是真愛的標記。

  絕不能把你的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即使你能暫時強行灌輸給別人,所灌輸的只是一個想法,不是真正成熟的見解,因為真正的見解不只是一個想法。所以,要能真實地與別人分享見解,你應該製造一些情境,讓其他人能經由親身體驗獲得與你相同的見解,而不只是相信你所說的,這需要技巧與練習。

  ---------------------------------------------------------------

  大多數人都要等到戰爭爆發,才想以某種方式來停止。其實我們不知戰爭的根源隨處皆是,它們就根植在思想與生活方式裡,但是大多數人都無法在戰爭潛伏時就看見它的存在,一直要等到戰爭爆發而人們開始談論時,才會注意到它。然後情緒開始被戰爭的緊張情勢所控制而感到無助,因此決定選擇認同的一方,相信它是對的,並開始譴責錯誤的一方。但是當我們如此做時,並未做出任何貢獻以停止戰爭所造成的破壞。

  身為真正的修行者,你必須在戰爭發生前,就深入地觀照當時的情況,採取行動阻止它。藉由洞察與覺照力幫助其他人覺醒,讓他們看清楚真實的情況,建立起與你相同的認知,然後就能共同以有技巧的方式消彌戰爭。暴力永遠無法帶來和平與真正的瞭解,只有深入觀照戰爭的根源,才有可能重建和平。

本文标题: 《你可以不生氣》读后感精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826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情妇 第二季》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骄傲》经典观后感1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