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木椅》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12-02 09:47:1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0

《一章木椅》是一本由趙廣超著作,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裝图书,本书定价:118.00元,页数:14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一章木椅》精选点评:●好书●乾坤自在胸中●到目前為止,最能夠反映出一個文化富裕程度的並非是多,而是少---

《一章木椅》读后感1000字

  《一章木椅》是一本由趙廣超著作,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裝图书,本书定价:118.00元,页数:14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章木椅》精选点评:

  ●好书

  ●乾坤自在胸中

  ●到目前為止,最能夠反映出一個文化富裕程度的並非是多,而是少--- 讓人看起來很多的少。這裡說的不是現代的簡約主義,而是始於中國宋代(尤其南宋)、成於明代的藝術面貌。一種滿有信心地“將一切可能煽動情感的視覺元素都慎藏起來”的細膩美學風尚。(第118頁)

  ●一张木椅竟然有如此学问,小到木工选材,大到民族艺术,尽藏于此。其诞生过程宛如达尔文进化论的自然选择。精妙至极。

  ●强烈推荐此书

  ●买的港版…拿到手觉得性价比有点低了。算是中国坐具演变史的扫盲书…干货偏少,几处卖萌也略显尴尬,不过也不乏灵光…比如说从建筑、庭院、尺牍,“方寸” “分寸”都是身体的引申 之类的… 以及中国坐具承担着“道德化”的功用,往往和“廉耻”“蔽恶”联系在一起… 从一张木椅中折射出的明清审美意识也很有趣

  ●愉悦的感受

  ●差强人意

  ●由坐看文化,精心博大。

  ●很有意思,图文并茂,有严肃的历史又有点小幽默,就是竖版看得有点累

  《一章木椅》读后感(一):观感

  文字浅显易懂,但不乏幽默,很适合家具设计专业的学生或者对家具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阅读,从一张圈椅开始讲起,隐射了明清文化的特点,以及演变发展过程和一些周遭环境的培育。从思想上让人更透彻的明白了一张木椅的内涵。

  《一章木椅》读后感(二):文人的气质

  一张官帽椅的解剖与鉴赏,透视了中国文化的精致与综合性,包括对材料与工艺的追求、文人的审美和读书济世的道德情操。

  一把好椅子摆在那里就能让你震撼,方寸之间的格调和气质体现得淋漓尽致,你站在它面前,它给你徐徐展开一个世界,一片天空。

  《一章木椅》读后感(三):以小见大

  过年用5天把这本不长的书读完。作者从一把南官帽椅讲起,将中国古代的建筑,礼俗和文化的内涵以及工艺一步步展开。

  其实中国的文化一直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一件家具,一本书,将我们和古人拉近。中国自古崇尚吸收外来文化,并能将外来文化吸收并发展到更高的层次。这也就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文化不断的根源。

  《一章木椅》读后感(四):不只《一章木椅》

  中国的古典家具尤其是明清家具一块,看似分类繁杂、品种多样,其实知识点不算太多,读过几本著述之后会发现内容大同小异。不同的作者可能会提出一些新的知识点,但仍旧脱不开原来的框架,都是一脉相承的。今日研究明式家具和新中式家具,肯定绕不开王世襄。之前读过王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所以再看《一章木椅》时,会发现有些内容观点极其相似,翻到后面时恍然大悟,原来赵先生这本书很多是受了王先生的启发,有些章节直接就加以借用点评了。中国古典家具的这些东西整理成册容易,但其背后依靠的却是成百上千年来木匠文人的实践。当然家具就是家具,再创新也做不出花来。今日有些人在设计时过分追求标新立异的视觉效果,这反而影响了家具的本来作用,是万万不可取的。 整本书就像一篇针对明式紫檀扇面形南官帽的论文。写的东西很多,包括了家具发展的历史,国人坐姿的改变,家具与建筑、木料、工具的关系,中外家具的比较,明式家具的特点,人机工学的体现等。内容虽多,却都是浅尝辄止的,在阅读的时候要不断的去查阅相关资料,当然这也直接或间接的扩宽了知识面。如果以前知识储备比较充足的话,读这本书时就更像一种知识的梳理了,读过之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赵广超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站在更宽广的视角上,用诙谐的语言来讲一件家具,并能够从一件家具联系到整个人文社会,这是需要深厚的知识积累的。更难得的是他的研究并没有被家具和建筑的华贵蒙蔽,在某些字句中对于贵族阶层与平民阶层的比较有所考虑,对于社会的底层有所关怀,这已经超越了大多数为了形式而形式的文化研究者了。 书的印刷质量很棒,纸张厚实,140多页的书比200页的书还要高出一截。内容排版信马由缰,虽无固定格式,但贵在调理清晰、描述生动,自成一家,值得推荐。

  《一章木椅》读后感(五):家具史就是身体史

  有个问题说:什么动物离不开椅子。答案是老总。因为老总如果只能站着,那就成交通警察了。可见椅子对于一个民族的身份养成是多么重要。我以为赵广超的这本《一章木椅》,终于找到了一个词:国家艺术,总算把聚集在“文物”“古物”“古董”“典当”“珍宝”等周边的尘埃都吹拂干净,还家具史一个摩登的本色。

  这只是一件坐具,一件因为人类某种本能性的行为而产生的家具。“坐是与生俱来的动作,坐具则是与文化俱来的器物,有了坐具,坐就成为一种文化活动,坐的目的决定坐具的形式,坐具的形式也决定了坐的方式”,坐的方法与姿态决定一个与之相关的“坐的美学风景”,这个家具美学系统被作者发现了,于是有了这本妙趣横生的书。

  如果我们不考虑设计观念的支支节节,中国人从席地而坐,跨越春秋战国(近千年),当诸子百家把屁股挪到胡床、安榻之上,时光已坐穿汉魏隋唐,又过了千年,直到宋代,垂足而坐亦才出现,这些由“身体”姿态缓慢改变延伸出来的“设计美学”(包括设计观念、家具形态等)的内在更革用看图说画的方式表达出来,似乎和作者前一本《笔记清明上河图》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当我们一屁股墩在垄亩之上谈道德名相,西方的屁股早就在我们的鼻子之上了,这种横向与纵向的“屁股重心”的竞赛,使“家具美学”也发生悄悄的改变,坐姿低、家具则尽可能水平方向的摆放、生活用品放在双手可以接触的范围之内,家具低矮、轻便(容易搬动)———当屁股像爬山虎一样攀爬之后,利用空间越发多元、抽屉的出现、房屋支架上升、视线开阔、家具再也无法随意移动,这期间关于坐的方式改变了,而随之坐配套的整个美学系统也发生改变。

  在席地的年代,背后即便有肃穆的屏风,整个家具系统已多有礼仪场所的特征,到坐具出现、升高,家具设计空间越发多元,床从会客、交谈到专门用以睡眠,家具的形式感,因为生活空间的不断切割而多元。这本书好玩之处在于展示了坐的“清明上河图”,它用一种卷轴的结构,把坐着的、怎么坐、想如何坐、不想如何坐、需要怎么坐,梳理了一遍。

  以“坐”为圆心去讨论辐射状的美学器物,这是最接近家具设计特征的(海德格尔曾说:一把斧子只有在使用的过程才是斧子),研究家具的思维,尤其是古代家具,内地的专家学者研究多以“考古”为特征、漆器、材质、流派风格,包括市场价值。其实,一把木椅,一旦放到博物馆,就渐渐失去坐具的功能,人们当做“古物”研究,反倒忽视了坐具最本质的功能,正是在身体的功能需要里,坐的风格改变了,坐具形态也得以改变,家具的设计史转换成为身体姿势伸展的空间史,端坐、仰视、后靠、翘腿……在人体力学的分析下,古代家具和当代家具一样摩登。(摩登也可以看成现代性的补充,在某个年代中成为某种生活方式的代言,是时代气质的表现。)

  以椅子的品种为例子,官帽椅、太师椅、圈椅、美人靠、靠背椅、玫瑰椅、凳子……各类名目的椅子,意味着这些坐具会被摆放在不同的场合,互相“搭配”更加强化某种场合的气氛。而坐具到此,又反过来成为“坐者”姿态的枷锁,要求作者的“身份”,“坐具”成为“交椅”,“交椅”产生“座次”,座次产生不同方位的权力等差,致此,一个森严的壁垒的权力体系就完全控制到坐者的一切了。

  再比如以四出头的官帽椅,多少被解释为“出人头地”,自然用一个身份去约束椅子,略有贵气。韩昌黎曾以“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椅子则多少是个“虚位”,椅子是一个身份与权力的“停车场”。曾有朋友戏称,若从这种思维方式,家具史其实是身体史,乃至姿势史,写椅子前乃先写屁股的历史、屁股坐上椅子的历史、屁股又怎么从椅子上下来的历史,其实看上去可笑,却不无道理,将人类文明看成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循环相生,如圆环之无端”。那么,《一章木椅》所描述的设计史,无非是椅子前史与椅子后史,椅子的历史就转换成椅子如何“安置”屁股的历史了。

  更多文字,请见: http://yanqiao007.blogbus.com/

本文标题: 《一章木椅》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689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燕山夜话读后感摘抄《把企业搬到博客上》读后感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