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读后感锦集

发布时间: 2020-11-27 14:32:3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9

《人心》是一本由埃里希·弗洛姆著作,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32图书,本书定价:1.55,页数:15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人心》精选点评:●向所有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方向的人士致敬。天天和魔鬼打交道实属不易。几天内两次重温「共生」概念,只愿身边所

《人心》读后感锦集

  《人心》是一本由埃里希·弗洛姆著作,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32图书,本书定价:1.55,页数:15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心》精选点评:

  ●向所有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方向的人士致敬。天天和魔鬼打交道实属不易。几天内两次重温「共生」概念,只愿身边所有朋友不会遭遇我曾经的梦魇。

  ●恋生癖、恋尸癖、生本能、死本能、乱伦固恋。。

  ●选择自由。人心变得冷酷无情的过程

  ●说不上好和不好,暂定吧

  ●很精彩

  ●一本讲爱的书

  ●fromm

  ●善和美更接近人的本性,我一直都这样认为

  ●我看不懂啊!!!

  ●男人写的书,叫我怎么信。

  《人心》读后感(一):自由意志和决定论

  普通人,受限于决定论,陷身于反应性的因果关系,受特定的事情影响产生特定的反应。他是非理性的奴隶。

  觉醒的人,领悟生命真谛的人,在面对特定事情的时候,能摆脱一般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创造奇迹,获得自由。

  一个人是否拥有自由呢?那要看他是否觉醒。

  《人心》读后感(二):衰败或成长,你有选择的自由

  弗洛姆是我比较喜欢的思想家,读完这本不到两百页的小书,收获不小,但觉得他的行文还是带有德国教授特有的学究气。这书的内容其实还可以压缩精炼的,其基本思想内容,在前面《译者的话》和作者在书尾的总结性文字中陈述得已经很清楚,如果时间不够,单读这一头一尾也就够了。 简单的说,作者此书想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人的本性或天性,具体一点,就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个古老的问题。作者最后的结论是:从心理分析角度看,两者都有可能性,是人自己的选择决定了他最终成为一个好人还是坏蛋。 全书主要的内容当然就是论证这个结论。作者以前在《爱的艺术》中讨论了善的本能,此书则主要讨论恶本能。作者立论的基点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差异,即意识与自由。因为人有了自我意识,所以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不完全受本能的支配,有了自由或主观能动性。这当然是好事,但同时也给个体带来了生存的压力,使他时常感到孤独,恐惧,尤其在外部压力过大时,会使他产生一种退缩,回归到自然状态的冲动。这些冲动在一定范围内是无害的,但如果过度,则会导致恶。 这些回归的冲动具体有哪些呢?第一是暴力。包括游戏性暴力,反应性暴力,报复性暴力,补偿性暴力及原始的喋血渴望。人面对困难正确的方式应当是理性的,创造性的活动,但如果做不到,他就会反过来搞破坏,搞暴力了。 暴力虽然也可以导致恶,但还不等于是生命力的衰败。爱死或恋尸,病态的自恋,乱伦固恋(本质是缺乏独立性)这三种心理定向则会导致衰败综合征。相反,爱生,爱他人和独立性三种心理定向则可以形成成长综合征,使人的个性与人生走向发展,而不是回归。 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理结构中,回归的定向与发展的定向都是同时存在的。一个人在某个岔路口到底选择回归或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他自己决定的,这也就是他所具有的选择自由。当然,这自由也受家庭,社会,已有经历甚至遗传的影响。 弗洛姆是一位充满爱心和忧患意识的人道主义者。在此书中,他在分析个体自恋和群体自恋时,表达了希望人们扩展其自恋对象范围,有自身,爱人,家庭,小团体再到国家,民族,全人类的想法。此外,他也批判了现代工业社会产生的技术崇拜,继而导致人变成了机器和对生命的漠视,这削弱了人的爱生本能,甚至使人渴望彻底的毁灭。联系到作者写作此书的时间是1964年,正是美苏冷战的高潮,作者悲天悯人的议论也显然是有感而发了。

  《人心》读后感(三):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能忠实相依而不分离么

  我们要如何来爱一个人呢?

  安徒生给读者留下了《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衣》等一系列的美好童话,却一辈子茕茕孑立,把孤独留给了自己。他曾有过青梅竹马的初恋,那个漂亮的女孩叫作波儿,直到去世,70岁的安徒生依然保留着波儿写给她的信笺,发黄的纸上映着她娟秀的字迹:世事如烟。

  朋友,这可不是爱啊。

  小美人鱼用自己的嗓音换来了双腿,为的只是和王子在一起的可能。可是爱不是这样的,因为爱是生长的,会让人变得更完整,更强大,而不是让人残疾,变得无能。爱也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依赖和倾慕,最后变成泡沫消失在海里,而是彼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彼此能变得更好。

  某个青涩的男孩子向他心仪的女生送出了一封他用212天时间写的16万字情书,希望能一举感动心仪的女孩子。可是爱不是这样的,因为爱不是封闭的,不是沉浸在自己编织的虚幻世界里满足自己欲罢不能;爱是对外部世界的用心感悟,让能结果的结果,不能结果的凋落,并重新开出新的花来。

  还有更吓人的事情,痴情的男人无法接受自己爱妻的过世,把尸体从坟地里掘出来,躺在一张床上睡了7年,这当然也不是爱。因为爱不是静止的,不是对以往生活的过分依恋,害怕未来,以至于迷恋和死尸睡在一起。爱是活的,有生命的,把生活中各种元素联结在一起;一个真正有爱的能力的人,会让他的亡妻安息,然后在当前的世界里,生发出自己新生命的幼芽。

  爱是两个蓬勃生长的个体相互吸引,并继续生长的过程。当她还还是一个单纯爱做梦的女孩子,你不妨做一个勇敢活泼爱打球的男孩子可以么?当她开始运动瘦身练出翘臀,你不妨开始努力健身练出人鱼线可以么?当她开始努力打拼竞争向上的时候,你不妨也热爱生活挣钱创业可以么?当她开始为孩子操劳奔波,你不妨也分担她的压力给她生活的依靠可以么?当她老了走不动了,你就静静的陪在她身边陪她聊天可以么?

  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能忠实相依而不分离么?

  -------------------------------------------------------------------------------------

  因为本书中讲到了“恋尸癖”,“乱伦固结”,但如果因为此读者就想把此书作为猎奇读物,我想他一定会失望的,因为这本书,的的确确,是一本讲爱的书。“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能忠实相依而不分离么?”这句话摘自本书49页,源自惠特曼著名的诗歌《大陆之歌》。

  《人心》读后感(四):创造是生活本身,自由是命中注定

  这是弗洛姆晚期的一部代表作,是其人性理论的集中阐述。书中从人的善恶问题引出对人性深处的思考,但并不陷于道德教义和空疏的理论。

  弗洛姆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处于自然和社会中的,处于自然和社会矛盾中的人。弗洛姆从人的自然史来探讨人性的根源,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在于人与自然的疏离,人走出了自然,也就脱离了自然原本所具有的和谐,而属于人的新的和谐还远没有被建立起来。此时,人就有了其他动物所没有的疏离感和孤独感,这就是潜藏在人性深处的破坏性的根源,同时也是创造性的根源。正如他所言:“人是唯一一种尚未完成的物种。”

  按弗洛姆的话来说,对这种疏离和孤独的抗争有两条路,一是创造的、向前的、爱生的路;另一条则是破坏的、回归的、转向死亡的路。这两条路都把人从尴尬的境地中解救了出来,但无疑,回归的路只是把人引向动物的和谐,引向人尚未脱离自然时的那种原始的和谐,对于个体来说,是引向回归子宫的原始欲望,即放弃生活。而人已不是原始的人,这种回归也不可能是沿着自然的途径,而只能以破坏的方式实现。

  在弗洛姆看来,这就是人性恶的根源,纳粹正是各种恋死和回归的集大成,希特勒被弗洛姆称之为典型的衰败综合征人格倾向。

  与之相反的另一条路,则是创造的、建设的,即不是以回归到原始状态来解决人固有的矛盾,而是以人的创造性来建设属于人的新的和谐,这在各种艺术里有着大量的表现。

  书中还涉及了其他一些重要概念,如“自恋”。适度的自恋是人生存之必需,但过度的,或者更准确说非良性的自恋是人类的痼疾。从这里也可以看到斯宾诺莎的影子,世界是一个整体,自恋往往是把人与世界割裂开来;从另一方面来说,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有独立的人格,自己为自己负责,自己为自己作出选择,而当个体缺乏独立性和必要的力量时,自恋会发生投射,对象可以是国家、民族、种族或者主义。这就形成了“集体自恋”,很多群体性的狂热都可以用这个概念来说明。

  自恋也可以投射到另一个个体上,两个自恋的人的相爱就是一个例子,他们之所以关注对方,喜爱对方,并不是因为对方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和人格,而是因为“他(她)是我的”。在弗洛姆看来,这并不是真正意义的爱,这一问题在其另一本著作《爱的艺术》中有详细的阐述。

  《人心》一书主要是论述人的恶的潜能,书中对人性的考察是历史的,摆脱了人性或善或恶的抽象理论,指出人固有的矛盾才是人的本质,而这一矛盾正是人脱离自然而造成的,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正途是创造和爱,是人类在生活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和谐。

  弗洛姆的思想受到斯宾诺莎、马克思和佛洛伊德的影响很大,《人心》的最后一章论述人的选择权和自由,其中可以很明显看出斯宾诺莎哲学的影响,也与《伦理学》最后一章论述人的自由相暗合,弗洛姆在这一章论述的结束部分也引用了《伦理学》最后那段著名的话:“现在,我已经将我要说的所有关于心灵克制情感的力量,以及关于心灵的自由的意义充分发挥了。由此可以明白看到,智人是如何地强而有力,是如何地高超于单纯为情欲所驱使的愚人。因为愚人在种种情况下单纯为外因所激动,从来没有享受过真正的灵魂的满足,他生活下去,似乎并不知道他自己,不知神,亦不知物。当他一停止被动时,他也就停止存在了。反之,凡是一个可以真正认作智人的人,他的灵魂是不受激动的,而且依某种永恒的必然性能自知其自身,能知神,也能知物,他决不会停止存在,而且永远享受着真正的灵魂的满足。如果我所指出的足以达到这目的的道路,好象是很艰难的,但是这的确是可以寻求得到的道路。由这条道路那样很少被人发现看来,足以表明这条道路诚然是很艰难的。因为如果解救之事易如反掌,可以不劳而获,那又怎么会几乎为人人所忽视呢?但是一切高贵的事物,其难得正如它们的稀少一样。”

  同三位先哲一样,弗洛姆所关注的也是“人”的问题,并且总是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这与他所属的时代是分不开的,二战和冷战使我们这个世界显得荒谬,所有清醒的人都会对人类的前途有所思考。这些思考在今天我们面对那些全球化问题时,也即凸显出其价值来。有“人类的梦想家”之称的弗洛姆留给我们的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本文标题: 《人心》读后感锦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664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自珍集》读后感100字为何家会伤人的读后感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