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萨克的末日》的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 2020-11-18 13:21:3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3

《哥萨克的末日》是一本由王天兵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哥萨克的末日》精选点评:●“柔软的脖子一下子粗了起来”T_T。。近百年前的俄国农民秒杀一切当今虚构的变态偶像啊!走入歧途的人快

《哥萨克的末日》的读后感大全

  《哥萨克的末日》是一本由王天兵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哥萨克的末日》精选点评:

  ●“柔软的脖子一下子粗了起来” T_T。。近百年前的俄国农民秒杀一切当今虚构的变态偶像啊!走入歧途的人快回来吧~

  ●这一段血腥腥的历史,把人性的恶充分揭示出来,也让世人明鉴,战争其实是人类最愚蠢的行为。

  ●与巴别尔是一次精彩的遭遇,那扑鼻的汗腥气。。。

  ●文不对题。但对了解哥萨克和1920年苏波战争有作用。

  ●准备直接读一下《骑兵军》

  ●这个JB玩意怎么出版的

  ●哥萨克,被唤醒,而后隐匿于历史长河中。

  ●文不对题,此书实为对巴别尔再研究。但煞是有趣啊!

  ●混着蒙古、突厥、俄罗斯、波兰、乌克兰、格里吉亚的血统的混蛋

  ●一声叹息〜

  《哥萨克的末日》读后感(一):随想

  作者在书末的对话录中讲到,《骑兵军》记录了苏俄向西方输出革命的一次重大失败,它的作者是作为文学家而不是历史学家来写这场战役,写尽了战场上的官、兵、民的精神世界,又是亲身经历,就显得特别的真切和细腻。

  当然这个历史事件是共产主义者竭力想要掩盖并抹煞的一段历史,《骑兵军》作者无意中贡献了历史学家没有做到的工作。

  有读友觉得这部书评不如原书的艺术水准,这完全是误读了,书评作者只是告诉读者,如果仅仅以单纯文艺作品的方式去读原书,可能会漏掉很多有价值可借鉴的东西。

  《哥萨克的末日》读后感(二):民族这样的命运

  从沙皇伊凡雷帝开始收买收编哥萨克骑兵开始,到斯大林将其拆散、流放止,这个剽悍好斗的族群为俄罗斯民族卖命征战了近四百年,开疆扩土、镇压起义、卫国战争,每次重大事件背后都留有他们清晰、忙碌而沉重的影子,让从近东、中东和远东广袤大地上生存的民族和国家在他们铁蹄践踏的硝烟里瑟瑟发抖,最终成就了不可一世的俄罗斯大帝国,观览历史,好象还没有哪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贴靠的如此之近之久。环境?习俗?信仰?气质?使然,作者好象也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如果一定要找出点一致的话,我觉得对无垠土地嗜血般的征服占有欲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忍耐力是他们惺惺相惜的可能基因。

  400年骄傲的影子不可能那么快散尽。此后,好象在新疆被马仲英率领的回回马家军又砍了个人仰马翻,于是残留的最后一点尊严也随之灰飞湮灭,剩下的只有被迁徙、流放的份了。

  此后,钢铁坦克取代了萧萧战马,战争也就不再有“诗意”了,如果一定要为战争找出点“诗意”的话。

  在近现代史上,波兰好象算一个悲伤的民族。毕苏斯基作为现代波兰的开国之父,功勋卓著。他完全可以做一个华盛顿式的领袖,将这个国家引向更文明的境界。但他终于还是选择了独裁。在一个还没有完全摆脱封建影响、社会基础条件不具备的状况下,期待一个领袖的高尚作为似乎要求过高了。于是,这个国家只有接受再此被瓜分、被统治的命运。也许,现在的波兰可以让人期待一下了。

  《哥萨克的末日》读后感(三):《哥萨克的末日》:仅仅是有趣

  《哥萨克的末日》:仅仅是有趣

  刘苏里、蓝英年鼎力推荐,光环华丽;然我是这么看待此书的,如果你已经读过巴别尔的《骑兵军》,那么此书可读可不读,因为相较原著而言,书里研究性的原创东西并不多,更多的是对巴别尔的小说日记进行“机械复制主义”,此外,书名文不对题,究其内容应为“巴别尔与哥萨克”更合适。

  巴别尔,以战地记者的身份随军经历了苏波战争,1924年开始在《红色处女地》、《列夫》等杂志上发表描写第一骑兵军的短篇小说,共写了三十四篇,1926年结集出版,定名《骑兵军》。书籍一出,在面对布琼尼的攻击恶骂时,高尔基挺身而出为其辩护。厄运终是难逃,1939年5月被逮捕,罪名是“托洛茨基分子、外国间谍和恐怖分子”。而克格勃档案记载:“巴别尔,1940年1月27日在莫斯科被枪决,埋葬地点不详。”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就这么悄无人息消陨在古拉格群岛的某个角落。

  关于哥萨克,词条源自突厥语,意为自由民或草莽英雄,“专指自十五世纪以来游弋在黑海以北、伏尔加河以西的第聂伯河和顿河流域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一个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尚无善战,彪悍成性。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就是描写顿河流域的哥萨克民族在革命恐怖年代的经历。

  列宁继承沙皇的衣钵,将这支从中世纪走出来的充满活力的野蛮力量,给调动起来,他们性格单纯而狡黠,活力而野蛮,信仰而非神,勇敢而涣散,草原上飙风席卷的哥萨克骑兵与伏尔加河两岸挣扎前行的纤夫形成了代表着俄罗斯精神的两种面容。这支崛起于蒙古人征伐世界失败后的力量,很多方面,与发展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世界文明,格格不入,但却被信奉共产主义的列宁与托洛茨基召至麾下,打内战,侵波兰,直至消亡。从来一体的民族一分为二,一边参加苏维埃政权,一边参加白军,红白两色互相残杀,近于亡族灭种。

  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剧,那么革命胜利后呢?书里没有提到他们的还乡归途,可想而知,在集体农庄化和严格户籍管理制下,昔日辽阔平展的草原蓝天不再是这个自由民族随心所欲的放牧地生活地,在一切私人领域俱被公域侵蚀代替的情况下,他们只能接受集体化的桎梏和浩劫,甚至在行政命令下强迫迁徙、流放,这些发自血液、撕心裂肺的恸哭你可以在《古拉格群岛》里倾听到。失掉了马匹与草原,哥萨克也就不复存在。索尔仁尼琴将农业集体化正常比作“伟大的瘟疫”,看他的记录:“库班地区的哥萨克村镇(例如乌鲁平镇)整镇整镇地“横扫”掉,把男女老幼一概赶走(迁来了一些复员士兵)”。

  书中论述有两条平行线,犹太民族的苦难灾劫和苏波战争的全景俯瞰。巴别尔出身犹太民族,改名后冒险进入排犹氛围强烈的哥萨克军队中,透过他的近视眼镜,我看到许多原生态的第一手文字记录:屠杀,掠夺、奸污,犹太民族梦想中流淌着奶与蜜的土地遍布污秽和鲜血,尸横遍野。哥萨克大军过处,家家户户倾家荡产,马和车被无偿征用,家畜屠宰殆尽,苹果树、梨子树和樱桃树被摘光打净,甚至蜂巢也不被放过。犹太民族的求生更是雪上加霜,波兰人来了杀,俄国人来了杀,最后还有第三帝国的计划性迫害等着他们。

  战争的对手——波兰,也是一个骑士传统悠远的国家,波兰作家显克微支《十字军骑士》讲述了波兰骑士们为争取独立、摆脱日耳曼条顿骑士团统治的一场抗争。物换星移,遂两国骑士狭路相逢,进行了欧洲最后一场骑兵大战,颇有史诗般的悲壮色彩。胜败结局已不重要,在机械化革新的浪潮里,已逐渐宣告了骑兵的死亡。可是波兰勇士们在二战时依然策马举矛冲向德军的装甲车辆,而布琼尼在1967年还夸夸而谈骑兵军在核子时代的决定性作用。书名“末日”一说,唯有在此体现了技术冲击下的必然性出局变革。

  苏联在战争中的惨败,给日后与希特勒一道瓜分波兰以及“卡廷惨案”植下了宿怨和复仇的动机,但仅仅是一小方面,更多则是意识形态的输出争夺。

  书中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值得回味,作者将被人忽视遗忘的苏波战争比作“二十世纪第一次输出意识形态的远征,也是东西方长达数十年的冷战的真正起点”。因为列宁的革命输出论在对西方的传播中被拒之门外,至少看不到一点希望,于是转向东方,1920年,一位叫维经斯基也叫吴廷康的苏联人,跑到北京、上海,就此中国历史发生了转捩。

  一本有趣的书,图文并茂,一晃就翻到底了。

  成稿于08-03-20

  王天兵《哥萨克的末日》新星出版社2008年3月版

本文标题: 《哥萨克的末日》的读后感大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624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长银新生经典读后感有感精通Matlab与C/C++混合程序设计读后感摘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