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的狂欢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11-10 21:44:1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32

《天朝的狂欢》是一本由鹤阑珊著作,广西师大出版的198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19-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天朝的狂欢》精选点评:●主要是看前面的半段,对义和团的初期多了一些了解。后半段在王树增的《1901》已经写得非常清楚了。两

天朝的狂欢读后感1000字

  《天朝的狂欢》是一本由鹤阑珊著作,广西师大出版的198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19-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朝的狂欢》精选点评:

  ●主要是看前面的半段,对义和团的初期多了一些了解。后半段在王树增的《1901》已经写得非常清楚了。两本书其实讲得都差不多,毕竟这段历史应该还是有很多的史料可供参考,但这两本书也太像了一点。

  ●灾难的狂欢,混乱的末世。

  ●细节还是很丰富的。

  ●写的真心不错,从发端,到高潮再到没落,从底层民众的要求再到整个社会上层的反应,义和团中夹杂着群氓意识,但有一些真的是被逼的没有了活路,所有的热情只好冲向了外国人,简单质朴爱国情绪,同时又有着浓厚的投机色彩,每一个历史的大事件背后总会有很多的荒唐令人发笑的细节存在,上层利用义和团争权夺势,下层则是为了生存,或许历史的荒诞意味在于其整个社会的制度不透明,不合理。

  ●著者立场飘忽,叙事线混乱,部分章节的行文用词粗如网文,不知史料出处,有梳理中外史料以细节重述义和团的野心,但笔力平平,不看也罢。

  ●极少的详细阐述这段历史的好书 多么愚昧的民众

  ●为了看止庵的《神拳考》才去读这本书 前因后果写得很详细 有八卦细节

  ●高分白马啸西风荐读。图书馆藏本,已购入。 作者自诩黄仁宇门派,倒是除了黄生硬味道的英式中文学到之外觉不得多少“大历史”的味道。建议:当史料小说看。 本书不配8.9分(写此评论时候豆瓣评分)。特此注明。

  ●只要当时的中国有群氓这一阶层,他们必然在历史中充当这样荒诞无知可憎可怜的角色,披裹着爱国仇洋保家灭教的外衣,更加凸显着晚清王朝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不内省不反思不变革,而只是鼓动民气人心,试图转嫁危机,终会成为历史的笑谈。作为一部历史著作,史实不清,观点错谬,不过是一部戏说的意淫之作。(阅读时间:2019年8月17日-20日;自评:6.8;推荐指数:★★★)

  ●本书还算中肯,但是依旧有避重就轻的嫌,义和拳对国人的迫害依旧被一笔带过。一百多年前的各种乱相,无论是无知愚昧偏执的爱国排外,还是腐朽推诿热衷权势排场作秀的高层,对外夷又恨又怕又羡又捧的心态。一切都是如此的熟悉,如此的魔幻现实主义。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难怪如此异口同声的大清药丸。

  《天朝的狂欢》读后感(一):历史的记忆需要公开公正的理性探究

  本书是最差的一本.

  宏观角度研究不够,未有历史的大视野,全局性;

  微观层面缺乏细致资料研究,缺少细节与公正的案例与资料引用

  对义和团研究或希望得到此段历史公正研究资料的同好建议关注海外相关材料,当然,平衡左右多方观点之研究不在此列。

  本书垃圾。

  《天朝的狂欢》读后感(二):群氓的细节:读《天朝的狂欢——义和团运动兴衰史》

  群氓的细节:读《天朝的狂欢——义和团运动兴衰史》

  侯磊

  近些年来,有关讲述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作品并不多见,记忆中只有止庵的《神奇的现实》一书,尽管资料翔实,但有失于讲述的呆板和生硬。而像鹤阑珊所著的《天朝的狂欢——义和团运动兴衰史》一书却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我想这可能和作者的叙述角度和风格有关吧。

  记得小时候看电影《黄飞鸿》系列,发现里面黄飞鸿一会儿和洋人打架救清朝大臣,一会儿和红灯照(义和团)打架救洋人,一会儿又和清兵打,根本分不清谁和谁是一拨的。而真实中的历史就是这样。首先清廷的态度就根本没个准谱,每个大臣对义和团的态度都在改变,而慈禧老太太更是左右为难,因为她要照顾好所有人的利益,谁也不能得罪。而清廷对于义和团态度的关键,就是从信任义和团的“巫术”到不信任的过程,最后是慈禧破口大骂,祖宗的江山倒是差点被这帮“大师兄二师兄们”给忽悠了。

  有人把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归结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这其中肯定有这样的因素。比如教案刚刚发生的时候,最初的原因仅仅是教民与农民之间发生了一些“补了锅没给钱”这样很小的摩擦,紧接着,双方都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不断扩大冲突,最中酿成了惨案。然而,当时的西方列强同清政府的对话,完全是鸡同鸭讲,双方所处的思维方式差距太大了,结果只能是越讲越乱乎。而在中外摩擦之下,义和团在其中到底扮演了怎样一个角色呢?

  在《天朝的狂欢》一书中,作者把义和团运动比喻成为一场狂欢,因为作者独特的眼光告诉我们,义和团——即义和拳运动的重点不在于“拳”,而在于“义和”,也就是这个组织的宗旨,即义和团运动中那些领袖的精神状况。众所周知,那些练拳的“大师兄二师兄们”在所有的军事行动之前都要“跳大神”,要请神降香、相信神仙护体、刀枪不入……这种带有原始巫术成分的“拳”,不能仅仅用一句“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和具有历史局限性之类”的话来总结,而要以此为切入点来深挖。义和团的这些表现,表现了他们文化和思维的程度,恰恰也就表明他们这种“精神境界”能够干出什么样的事情来。结果是,义和团那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做法,更加让人们觉得,当时的中国经济并不是那么衰弱(清军的武器装备不次于八国联军),而下层民众连同部分上层的大臣却是那么的愚昧。

  按照历史发展的规矩,当时清廷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冲突是难以避免,但战争和战争的结局并不是必然的。而朝廷中,端王载漪和大臣刚毅等完全相信义和团能够打败洋人,但是,所采用的做法却是一边不断鼓动义和团上前线,又随时在消减义和团的势力,最终卸磨杀驴一般对义和团展开大屠杀。从这一点看来,朝廷似乎是在拿义和团当枪使,好从中渔利。而主战派的大臣们也可以从中剪除政敌,最终使得载勋、毓贤、英年、赵舒翘、启秀、徐承煜等大臣被杀。而这样的后果,却是使得朝廷采用了一种原始“巫术”对付机枪大炮,结果必然是慈禧西逃,奕劻和李鸿章签了《辛丑条约》。

  由此看来,只要当时的中国有群氓这一阶层,他们必然在历史中充当搅屎棍子这样的角色。有群氓就要有狂欢,他们就算不搞义和团,不采用跳大神这样的手法,也会搞出其他什么名堂来。义和团这出闹剧是历史必然上演的一幕了。尽管这一运动中包含有反帝、爱国的成分,但仍然难以掩盖其中事情的荒诞和人们的盲从。

  2019-4-4

  《天朝的狂欢》读后感(三):嗜血的狂欢

  “那时候的北京城,百姓们仿佛每天都处在一个狂欢的节日中,永无休止,似乎永远都不会结束。”在《天朝的狂欢》里,鹤阑珊这样形容义和团进京的场面。

  1900年夏天,在那场由拳民们主导的节日的狂欢里,没有假面,没有彩车,没有宴会。它的道具是:法术、火把、大刀、红缨枪乃至简单到一根木棒;它的节目千篇一律:做法,放火,杀洋人,杀教民。

  早期,在义和团还不是义和团的时候,它们也曾算是“正义之师”。1894年,刘士端在山东曹县成立大刀会,并教给自己的弟兄们“刀枪不入”之术的时候,他面临的困境是“官府的不能作为”和“土匪的无所不为”,不创立大刀会,他很有可能保不住自己那点可怜的财产。1897年,梅花拳领袖赵三多终于经不住手下喽啰阎书勤一而再,再而三的磨耳根,把番号改为“义和拳”,前往梨园屯“亮拳”示威的时候,事情的起因还是传教士们强占了梨园屯的公共场所——玉皇庙。

  许多时候,历史总是被小人物和偶然事件改变。大刀会与教会的冲突乃起于一名大刀会成员和一个教民的口角之争;义和拳和教民之间的冲突,则是经历了几次调停,却经不起几个拳民与教民之间的意气用事,导致战火重燃,终至局面不可收拾,迫使清政府出面严厉干预。自此赵三多不得不挂上“扶清灭洋”的大旗,躲避清政府的敌视;又吸收了“刀枪不入”说法,把“义和拳”改称“神助义和拳”,广纳拳众。

  朱红灯稍有不同,这个投机主义者一开始就是奔着小打小闹去的,一不小心成了义和团运动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他创立的“神拳”把原先要练十几年才成的“刀枪不入”大法大大化简:只需一套装神弄鬼的仪式就可以。

  无论是大刀会、神助义和拳还是神拳,义和团的前身们在山东一直以来都没有受到来自官府的过大压力。几任巡抚——李秉衡、张汝梅、毓贤,对义和团总求能姑息就姑息。虽然刘士端死于毓贤刀下,那也不过是面对朝廷政策的无奈之举。毓贤可谓是最最拥护义和团的“极端民族主义者”。他对义和团的“刀枪不入”深信不疑,对义和团“扶清灭洋”的赤诚之心大为感动,对洋人痛恨入骨。1900年,当慈禧太后向在京的12国下了战书之后,毓贤在山西境内疯狂捕杀教士与教民,死者过万——颠痴的,不光是“神灵附体”的拳民们。

  最终,山东境内的义和团在袁世凯的铁腕下消失。而此时在直隶,义和团运动已经快要燎原了。

  或许可以说,在山东,拳民、朝廷、教会之间已经形成某种互相牵制的平衡,拳民攻击教会,教会威胁朝廷,朝廷时不时要摆出姿态来剿匪,但又不会真剿。

  直隶则不是这样。直隶的义和团长期被裕禄打击,几次溃散,却也正因为打击得狠,他们却更加茁壮而团结地成长起来,并且形成了明显地攻击性倾向。最终清政府起而剿之,派出的剿匪军却被义和团在涞水打得落荒而逃。清政府无能,义和团却因此动怒,四处张贴揭帖号召人们去破坏铁路、烧教堂。这吓坏了北京西什库教堂主教,法国人樊国梁。他对此事添油加醋报告给法国大使,要求国家出兵保护教堂。自此,公使们不断商议调兵入京之事,清政府则徘徊在“剿匪”还是“用匪”这个两难的问题之间。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在清政府的支持下,义和团冲入了北京城,烧掉了一切和“洋”有关的东西:洋人、教民(教民都是中国人)、洋药店、洋货店,并且因为“法术失灵”,殃及了许多普通的北京市民。各国联军则打着进京保护使馆人员的旗号,在北京城烧杀抢掠大清洗。

  鹤阑珊是一把讲故事的好手。拳民、政府、洋人,三方势力各自纠葛的复杂历史在他的笔下显得生动鲜明而又脉络清晰。间而杂陈其中的相关史料他更是信笔拈来,几句话就把事情的背景交代得清清楚楚。

  但是鹤阑珊确实太不爱说理也太不擅长说理了。看书时盘旋读者脑间的诸多问题他都未能给出答案,在有限的议论中,他也并非字字珠玑。也好,历史本就是各执一套说法。把所有活生生的故事摆在读者面前,他们自会决断。

  《天朝的狂欢》读后感(四):义民、棋子、炮灰:谁使义和团走向了死亡?

  才云鹏

  100年来,对那场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学界先是左倾僵化意识形态的顶礼膜拜,云其为近代中国最伟大的民族运动,充满了爱国、反帝、反封建的昂扬斗志。然后是右倾民族虚无主义的口诛笔伐,痛斥这股愚民的破坏力大于建设力,直接促成了《辛丑条约》之国耻,罪莫大焉。

  堪称诡异的大转弯。呜呼!话语权,成了一些知识精英捧人和杀人的工具。我为这些自命不凡的同胞感到深深的耻辱,和《辛丑条约》赐予我的耻辱一样。历史,总是与真实有极大的出入,任何一个执董狐之笔的人,都应尽可能地挖掘事实真相,用人性化加以还原。可是,仅仅是百年前的故事,就这么轻易被翻云覆雨,不知学术界的大旗所向,是被吐沫喷的,还是被眼神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天朝的狂欢》是不可多得的研读义和团历史的佳作,不仅仅因它流畅的叙述和新鲜的见闻,更给力的,是作者铁画银钩的客观展示。一个最接近真实的义和团,在《天朝的狂欢》中舞蹈着、狂叫着、哭泣着向我们走来。在阅读中,心越来越酸楚,泪水不知不觉掉了下来。

  我可敬的列祖列宗!

  我可怜的爱国前辈!

  仇恨能点燃多大的幅员?义和团的历史告诉我们,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它至少能点燃山东、直隶,加上京津。仇恨将不同地域、不同职业的人们组成相似的队伍;仇恨引导他们“拆洋楼,扒铁道,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仇恨使他们忘却恐惧,用大刀长矛对抗火枪炮弹。那史无前例的癫狂行为,应该是人类在饱受外部欺压、累积的敌对情绪超出心理抑制底限下的一种爆发。我们勤劳、朴实、坚忍的先人们,用鲜血、眼泪与土地换来了哪些东西?是侵占、欺骗和掠夺!于是,在“治外法权”和“领事裁判权”不可一世的头颅下,一系列教案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只有当尊严遭到最粗暴的践踏,一个民族才会迸发出如此野蛮的仇恨。六十年的屈辱,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累积了一个花甲的仇恨,像地层深处的熔岩喷薄而出。

  《天朝的狂欢》里,关于起义背景,讲得明白如画,每个细节都真实可信。作者鹤阑珊领着我们,从一个哀鸿遍野的村落,走到另一个愁云惨雾的田园,永远也走不出惨白的乡间小路,一幅幅人类在绝望的心理支配下进行自杀性报复的画面劈头而来:大劫当头,血水横流,只有遍地的鲜血,才能使狂躁的心平静!

  帝国的压迫、生活的绝境、思想的迷茫是三座大山,连读史的我们都几乎窒息,切肤生活在水深火热里的先人们呢?谁说老百姓没有思想?谁说思想是知识分子的专利?何况,当一个人骑在你头上拉屎的时候,你还需要一套理论才能断定是否可以摔下他吗?

  仇恨烧了起来,烧成一匹烈焰飞溅的马车。然而,这是一匹一开始就疯了的马车:缺乏统一的领导,队伍总是分散战斗;没有明确的宗旨,必然没有长久规划;以封建迷信为精神支撑,则在西方的新式武器面前,糊弄人的戏法无法灵验,幡然而醒后是深深的迷茫。即使怀着最大的善意来描述义和团,我仍然要说,愚昧是他们无法摆脱的标签!它必然是一路狂烧之后,冲向历史的悬崖。《天朝的狂欢》笔笔写实,清清楚楚地让我们看到,是愚昧导致了义和团的盲目爱国及后期的“奉旨爱国“,它盲目排外的民族主义及排斥科技的愚昧封闭,具有明显的落后性。

  但是,我们一定要清醒地看到,这不是义和团的初衷,这只是义和团运动的副产品。爱国的方式需要选择,义和团的热情却用错了方向。爱因斯坦说过,“民族主义是人类的幼稚病“,一语道破义和团的狭隘。充满了愤怒和压抑的群众,被狂热的民族主义所激染,必然形成全民暴动,产生巨大的破坏力。但,这难道是热情的错?

  在这个时刻,那些以启蒙自居的士大夫们,不应该对人类和国家的成熟唱出最响亮的声音吗?政府里的高官大吏,不应该对义和团的发展指明清晰的道路吗?然而,我们没有看到一丝一毫有利于义和团、有利于天下苍生的言与行,立德、立言、立功哪里去了?义和团,短短两年间自生自灭,是谁玷污了爱国热情?是谁浇灭了爱国之火?

  《天朝的狂欢》无比痛心地告诉我们,这些原本可敬的列祖列宗们,绝大多数都有驱洋灭教的经历,山东和直隶的义和团甚至离开家乡远赴京津与洋人的正规军队作战。然而正义还没有充分发挥它的威力,义和团民就迅速而迷茫地充当了一系列社会精英:无能政府、权谋政客、士大夫的无谓的打手!可怜的义和团民,用自己的爱国热情全力养育着暴君政治,同时把自己身上的锁链,拴得更牢。慈禧还一度寄希望于义和团那一桶桶泼过去的猪血狗血,期冀能够打败洋人!为什么“不语怪力乱神”的士大夫阶层会在这非常时刻被义和团的“降神附体”所左右?“百姓怕官,官怕洋人,洋人怕百姓”,是他们将义和团的“神术”当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而当义和团终于敌不过八国联军时,慈禧断然翻脸,对义和团大加杀戮,可悲的义和团民,空怀一腔爱国之情,全做了炮灰!

  从揭竿而起的义民,到任人搬动的旗子,再到分文不值的炮灰,可敬、可怜、可悲的义和团迅速给自己挖好了凄惨的墓穴。那核心中的几万名贫苦农民,其勇猛身姿和无助双眼,常常让我痛彻心扉。看《天朝的狂欢》,犹如经历了一场历史的狂风,义和团呼啸而来,又被狂风席卷而去,全然不见。话语权,则重新回到了暴君、政客和士大夫的手中。

  世界上最丑恶、最卑鄙的,就是对善良的利用,比如文革。我们回到义和团。以启蒙者自居,同时对被启蒙对象充满轻蔑和不屑,使中国从上而下的统治阶层包括士大夫最终丧失了一切话语活力,象牙塔里自鸣得意的精英与中国的民众已毫无关联。无能政府终将垮台,它的走狗们,也必将碎裂道貌岸然的嘴脸,死在肮脏的历史牌坊下!

  真正严谨的历史,不光呈现出最真实的一面,还在平和的言语中,让我们彻底醒悟,感知我们错在了哪里。义和团并不是拿生命来玩的,鲜血流向阴沟里,不是他们的本意。是谁让他们从云端摔进泥淖?通读《天朝的狂欢》,你会赫然发现这让你怒不可遏的秘密!

  不将自己的判断加上“英明”的标签,是对读者的真正尊重。鹤阑珊就是这样一个不蔑视读者智商的作家,他深知“中庸之道”才是通往学术真理的惟一路径。但这不等于作者没有自己的人文倾向。字里行间,我们能看到他对义和团民深深的崇敬,对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封疆大吏的敬礼。篇头那段前任山东巡抚毓贤被洋人逼迫至死的文字,就很有些革命烈士大义凛然的味道。但是,我们也看到鹤阑珊对义和团总是无法真正凝聚起来的焦急,对义和团越来越混乱的失望,对渗入义和团组织里的越来越多的阴谋、私利的愤怒,对义和团自欺欺人、无力回天的恨铁不成钢。然而,在不停的叹息、痛苦和绝望中,我们听到的最强的声音依然是那句追问:义不成仁谁之罪?

  义不成仁谁之罪?热血无由情何堪!

  义和团死了,是终于被暗杀,而不是光荣地战死。后代子孙等待着结案。感谢《天朝的狂欢》,拉开了历史重审的大幕。那么,法槌敲响之前,谁,应该耻辱地站在被告席上?

本文标题: 天朝的狂欢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585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和小王子一起玩1》的读后感大全上帝的左手经典读后感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