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经手记》读后感精选

发布时间: 2020-11-07 13:19:3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3

《孙明经手记》是一本由孙明经摄影著孙建秋孙建和编著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孙明经手记》精选点评:●今天是我的偶像孙明经先生108周年的诞辰啊……

《孙明经手记》读后感精选

  《孙明经手记》是一本由孙明经 摄影/著 / 孙建秋 孙建和 编著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孙明经手记》精选点评:

  ●今天是我的偶像孙明经先生108周年的诞辰啊……

  ●有心人

  ●中国摄影电影史中被忽略的一部分。抗战肇始,大局变乱,金陵大学电影教育系孙明经先奔华北,再赴西南,履及万里河山,镜头所及,历历在目。如川盐济楚中的自贡盐业、全国工业木材基地的峨眉、改土归流未冲击到的土司等等。既记录我中华山水人文,以壮抗日气概,同时也为统一协调力量,持久抗战提供了可靠的材料,即使后世读来也是一份珍贵的记录。很多古迹名胜非毁于战火,即毁于内乱,方志又复少载,唯一能证明其存在的也就是黑白照片了。当年电影放映时,往往万人围观满城热议,为后方民众了解中华凝聚爱国心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可惜的是,手记虽在,而据此拍摄的电影已悉数毁于文革,现在的读者也只能凭借一些照片追念了吧。

  ●图片还是太少了啊!

  ●孙明经早期的摄制记录

  ●孙明经先生百年诞辰

  ●一个好的敬业的观察记录者!

  ●图片内容偏少,日记内容整理不够细致,如果能够双向展开,会有更大的价值,其中第一张大图,还有孙先生的结婚照都在原金大校园内,非常熟悉!

  ●孙明经 自贡 电影 四川 抗战

  ●内容有点单薄,撑起一本书实在有点勉强,手记本身描述的纪录电影庞杂的准备工作反倒被整理后的形式削弱了,不如直接影印加注辅以大量图片资料来得直接。

  《孙明经手记》读后感(一):读后

  孙明经先生是中国高校电影教育的开创者,筹建、发展北京电影学院的业务骨干之一。孙先生青年时期的求学经历非常独特,“大学期间他先后修满化工、电机和物理三系学分,并辅修国文、音乐、戏剧等学科。”1938年孙明经赴西南诸省开展科学考察,沿途拍摄纪录片、照片,并做了详细的文字记录。从孙先生的手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地质矿产的详细数据,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富饶的物产。从孙先生的手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丰富的文理知识,严谨的治学精神,科学的工作方法。

  书中还收录了孙明经沿途拍摄的大量照片,这些照片不仅直观地呈现了科学考察的成果,还向我们展示了孙明经先生在探索未知事物时如同孩童般的强烈好奇心。孙先生的成就,已远非狭义的摄影美学、人类学、社会学所能涵盖。

  《孙明经手记》读后感(二):邓伟:孙明经老师为我补课

  我是孙明经老师在电影学院教学的最后一班学生,姓邓,邓伟。今天的这些朋友都是为了继承、发扬光大孙明经老师的思想、学术和民俗文化,有多方面的脉络,思路。我代表许多上过孙老师课的同学感谢大家的光临。

  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当时我刚高中毕业,对摄影、电影可以说是一张白纸。当时孙明经老师已经70岁了。我们电影学院摄影系在那么一个乡村的地方上课。当时老师给我们上课要坐班车从城里小西天过来。有一天,孙老师跟我探讨关于摄影走向世界的问题。后来我在很多国家都说过:“我第一个要感谢的老师就是孙明经老师。他跟我说过这么一句话,‘摄影是国际的,不可能老局限在一个范围内’。”老师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把自己的摄影作品介绍到世界上去。他跟我讲这些话,在当时是一个最有眼光的人。数码成像是他教我的,《磁带电影》课也是他开的,那是数码课,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出来,010101……所以下课晚了。当时我还在问他,可一看表,学校的班车还差5分钟就要开了。他跟我说:“一会儿你送我到45路车站,我坐公共汽车回家。”他的脚好像不太好,颤颤巍巍的。从朱辛庄教室走到45路车站大约用20多分钟。班车走了以后我非常受感动。他除了教我电脑的基础知识,还帮我弄明白了很多问题。我一直觉得他像个父亲一样,给我指了一条路,同时也是我的一生当中教过我的课的很多老师中我最敬仰的一个,发自内心的敬仰。虽然老师已经不在了,我觉得我特别的激动,我感激的情怀要大于我想要谈的其他学术方面的东西……孙明经老师的贡献不亚于梁漱溟先生曾经在中国进行的农村考察实验所做的调查报告; 他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也不亚于费孝通先生、吴文藻先生对民俗的贡献。用他自己的镜头,这是用中国人的东方的思维来表现自己可爱的国家所进行的科学、艺术探讨。

  《孙明经手记》读后感(三):一曲民族安魂曲

  文/严杰夫

  记得读书时去南京游玩,就住在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宿舍。我当时并不知道,这座曾被称为“东方最美丽的学院”,在大屠杀期间曾被作为安全区。后来翻阅了一些回忆录,我才详细了解到其中的历史细节,也因此知道了“明妮·魏特琳”这个名字(哈金新小说《南京安魂曲》即以她为主人公)。

  巧合的是,今年读到《孙明经手记》后,我在书中又碰到了“明妮·魏特琳”。上世纪30年代,孙明经曾就读于金陵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是我国高校电影教育的开创者,太太吕锦瑷(我国摄影化学学科的创建人)则是金陵女子大学的学生,明妮·魏特琳正是她老师,最为巧合的是,魏特琳还是孙明经夫妇的证婚人。

  而这本《孙明经手记》整理编辑的,则是电影教育家孙明经1938年前后留下的工作笔记。在其中,我不仅触及到了一段来自于个人的抗日史,而且还体会到一位基督教学校毕业生作为爱国者的告白。

  《手记》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作者拍摄《自贡井盐》时,留下的采访笔记。随着抗日战事的发展,国内盐产量大幅下降,地处内陆的自贡随之成为重点产盐地。因为需要供应湖北、湖南、贵州和云南部分地区的用盐,自贡的产盐压力一时大增。当时的自贡,新旧工厂一起开工,人力畜力机器全线上阵,其激烈的阵势完全不输于前线。孙明经被委任拍摄《自贡井盐》,就是为了记录当时自贡生产的真实场景,并向全国人民宣传。

  第二部分则是孙明经前往峨眉山、乐山等西南主要城市考察拍摄时留下的笔记。孙明经老师抓住前往大西南的机会,赶赴这些历史名城,记录遍布于大西南的文化和自然遗产。通过这些“旅行纪录片”,年轻的孙明经想要激发当时国人的爱国心,并坚定大家的抗战信念。

  于是,这本《孙明经手记》尽管是作者的工作记录,却处处能读到一颗拳拳的爱国心。而书中载入的大量照片,更是让我们直接体会到了这种情感。摄于1937年战争“前夜”的那幅《抗日徒手操》即是一个典型例子。“由于《塘沽协定》规定必须敦睦日本,不许提‘抗日’二字,在被剥夺话语权的情势下,又不触及当局的‘绥靖’政策……绥远百姓怀着满腔愤慨,凭着机敏,诉诸隐喻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幅照片不仅抓住了对象表现出的抗战隐喻,而且摄影师本人的情绪也直白地表达了出来——“摄影者选择从背面反映绷紧的脊背角度,因为它包含了同仇敌忾的眼睛的神情。”摄影师和摄影对象的情感同时寓于一幅作品中,这也就使其成为中国现代摄影史上的一幅经典。即使我们没有经历过当年的国难,也没有体验过曾经的壮烈,但依然能从中体会到山河故土间洋溢的那种情怀。

  也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情感,使得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在阅读这本本该属于“专业书”范畴的著作时,没有丝毫障碍。因此,这本《孙明经手记》,在我眼里,正是孙老为后人留下的一曲“民族安魂曲”吧!

  《孙明经手记》读后感(四):抗战时期自贡盐业兴旺的伤痕影像

  抗战时期自贡盐业兴旺的伤痕影像

  ——读《孙明经手记:抗战初期西南诸省民生写实》

  ■禾刀

  在中国的电影史上,孙明经的开创和奠基意义不可抹刷。抗战初期,孙明经来到祖国大西南,用自己的摄影(像)机,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影像资料。《孙明经手记:抗战初期西南诸省民生写实》一书,便是这堆史料中遴选整理推出的精编读本。

  书中刊载了孙明经的大量摄影作品,尤其对于自贡盐业的影像记录最令人难以忘怀。略感遗憾的是,其后人在编纂此书时,苛求篇幅与章节的兼顾,未能充分突出这一核心亮点。记得2005年,西南盐业之都——自贡市携同孙明经的后人,编纂出版了《遍地盐井的都市——抗战时期一座城市的诞生》一书,该书更专注自贡盐业这一主题。结合两本书,读者可以从丰富的照片中,窥探抗战时期自贡盐业的恢宏景象:绵延的管道如同现在的过山车,一坐坐采盐井密密麻麻地矗立在眼前,码头运盐的货船云集,光着身子的提卤工人依然反射着汗渍的光芒……

  自贡的采盐史可上溯至公元前250年的秦孝王时期,因修筑都江堰闻名的蜀郡太守李冰,就曾领导人民凿井汲卤制盐,这也是我国历史上创造凿井煮盐的最早记录。然而,近代的自贡盐业,却屡屡与国运呈反转之势,国衰盐兴,国兴盐衰。

  第一次当数太平天国时期。1853年,太平军攻陷南京,两淮盐路断绝。在此之前,由于实行盐业专卖,“江苏盐城沿海生产的淮盐控制着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的全部或大部分”,“川盐只能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以及湖北的鹤峰、来凤等八个县销售”。太平天国的突然杀出,切断了传统盐业销售网络,危急时刻,咸丰皇帝不得不抛出“川盐济楚”之举,同意川盐填补市场真空。市场的封条甫一开启,自贡盐业的发展便一日千里,此时的自贡盐商一度“每年赚银500万两左右”。

  随着太平天国退出历史舞台,海盐对传统市场失地的逐渐收复,自贡盐业再度限入萎靡,直至抗日战争前。据书中孙明经的记载,抗战全面爆发前夕,自贡盐业由于开采过度,竞争过烈,赢利水平极低,当地正拟关闭一批盐井,以保住岌岌可危的盐业。然而,1937年南京的失守,大批人员物资被迫迁往西南,特别是日军对未占领区的封销,顿时使自贡盐业地位一“涨”千丈。

  攻下中国首都南京,并以屠城方式意图令中国屈服的日军,继续加大经济封销,其中就包括盐业的管制。日军不仅“严防死卡”,同时还频派战机轰炸自贡制盐基地。如同西南联大的教授们与日军飞机“躲猫猫”、见缝插针地讲课一样,虽然此时自贡盐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险,但战火始终无法焚毁商业那顽强的力量。有资料显示,高峰时期,自贡曾承担了全国40%的食盐生产任务。另一方面,在抗战八年中,自贡上缴盐税206318万元,并数度为抗战募捐大量款物。

  在孙明经有关自贡盐业的影像资料中,许多照片展现的是抗战时期难得一见的繁荣商业景象。从中读者当然可以看到国人面对敌人“任你百折我不挠”的不屈精神,同时还可以看到商业那战火烧不尽的强大力量,只要有一丝机会,商业就会破土而出。

  孙明经在手纪里还曾提到,当他想进入盐场拍摄工作细节时,一开始盐场老板没有一个愿意的。这实际透露了另一个信息,虽然抗战民生极度艰苦,但自贡盐业基本浸淫在商业的氛围之中。也正是这种基本市场环境的维系,使得自贡盐业在短时间内迅速爆发,彻底打破了日军以经济封锁屈服中国的幻想。

  抗战时期自贡盐业是兴旺的,但也布满国家满目伤痕的惆怅。虽然抗战胜利后,自贡盐业再度跌入历史谷底,及至今日基本退出盐业市场,但自贡盐业在历史特殊时期,陡然爆发出的蓬勃商业活力,至今令人无以忘怀。哪里有需求,哪里便有商业的土壤,关键在于商业是否拥有一个适宜成长的环境,而绝非动辄被假以种种看似宏大的理由,凭借行政力量的那只“上帝之手”,横加干涉;也绝非想当然地打造出一两只“航母级”的垄断怪兽,化为政府从中渔利的“钱仓”。总之,商业才是化解市场短缺的最佳路径,孙明经的那些沉甸影像资料,何尝不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本文标题: 《孙明经手记》读后感精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570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乌爪的旅程(全3册)》读后感精选为了奋斗看电影读后感1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