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塔传奇》影评摘抄

发布时间: 2020-10-10 08:34:2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30

《丽塔传奇》是一部由福尔克·施隆多夫执导,BibianaBeglauRichardKropf主演的一部剧情历史爱情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丽塔传奇》精选点评:●香港那些人应该看看这个电影●巨大的反讽。投奔理

《丽塔传奇》影评摘抄

  《丽塔传奇》是一部由福尔克·施隆多夫执导,Bibiana Beglau / Richard Kropf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爱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丽塔传奇》精选点评:

  ●香港那些人应该看看这个电影

  ●巨大的反讽。投奔理想却被叛变的理想射杀。正如这冷峻的政治电影是les字幕组翻译的。

  ●关于东西德历史的反思与批判。“我更喜欢这里,这里虽然不象巴黎有那么富有,但穷人却更少”的东德以及金钱主义充满剥削的西德二者的对立造就Rita传奇的失败。Rita想要的更友好的国家/社会也注定不会出现。部分手持摄相机拍摄很动感,女主表演精湛,中间剧情突然变缓与整体快节奏稍显不和。

  ●太干脆利落了,一句废话不多说,手持精准之极,情感上也是雁过无痕,没有任何廉价的情绪泛滥。 一群最极端的革命斗士用最暴力的手段来实现构建新世界的梦想,期间的困顿与颓唐,印证了他们方法的错误,更表露出其背后支持者与这场"革命"的未果。影片站在后冷战时代来表现冷战,却没有站在胜利者的立场,虽然目光放在左派身上,但没有为它唱晚歌,而是冷静并略含惋惜地陈述既定事实:我努力了,但……坐落到身处东方阵营的每个人,斗士、官员,乃至下定决心的普通人,付出越多,失望就越多,革命欠他们太多。

  ●女人让她告知,她不肯。她主动告知男人,男人责怪。罪永不撤销,怎管何方何时,怎管悔过与否,怎管漫天雪飞。

  ●这个主义,那个主义,又有什么区别呢,几千年来人的基因从来没有变过,所谓革命不过是以一个失败来取代另一个失败

  ●Deutschland...高中历史都教了什么 fuck off...I know nothing about the world. Too bad!!!Need to learn by myself now! Ostalgie!!!

  ●一曲社会主义或者说可能性的挽歌,那本不愿开枪的士兵、因国家机器的本能(庇护者东德在柏林墙拆除后消失,变为绞杀者)射出的子弹,终结了那充满勇气与想象力的逃亡。

  ●Winner of Berlin Film Festival, Best Actress - 2000 (50th), Winner of Golden Global Award,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 2000

  ●本来可以更加深刻的

  《丽塔传奇》影评(一):丽塔是谁?——一份简单素描

  用肯定判断我们可以说—— 丽塔是1970年代活跃于西德的红军旅的一员。而红军旅则是因不满于1960年代欧洲左翼学生运动的迅速退潮而运生的极左组织,他们试图以极端的抢劫、暗杀活动重新唤起世界反资本主义革命的热情; 进一步地,丽塔是在其恐怖活动后流亡东德的前西德红军旅成员,她始终是东德/社会主义革命的支持者,哪怕在柏林墙倒塌之后; 因此,就情感质素和行为模式而言,丽塔很像张承志笔下在泛亚革命失败后用半世纪深入青海捐资助学、并最终葬于西宁的泛亚主义者服部幸雄(《敬重与惜别》);也很像乔治·斯坦纳终身不忘的、无名的剑桥女学生,她信奉毛主义,最终在70年代来到中国西部(《斯坦纳回忆录》)。顺便说一句,她构成我阅读史上持久好奇的一部分,至今我仍未能找到她的任何其他资料。 用否定判断我们可以说—— 丽塔不是五月风暴中在巴黎燃烧着青春的中产阶级的孩子们; 丽塔不是70年代骑着哈雷摩托横贯美国大陆的嬉皮士们,也不是照亮了伍德斯托克的“爱与和平”一代; 这些人当中的一部分,通过对葛兰西的重新发现,由阿多诺、马尔库塞和阿尔都塞进化为哈特利笔下的奥黑尔人,他们是“坐着喷气式飞机四处游走的文化悲观主义者”,在学院的高墙以及繁忙的国际学术旅行中竞逐知识高地,继续着未竟的反叛(《文化研究简史》); 当然,在学院内部,有一部分人后撤一步,试图重新发掘资产阶级现代性之于民主和公共理性的正面意义,他们是更具建设性的卡迪夫学派和哈贝马斯…… 也有人后撤的更远以致反戈,比如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它将“生活在别处”的革命渴望神话般(去历史化)地建构为精神分析意义上的个体变态。 丽塔不是这些,在“理论之后”的今天,她执拗的反资本主义陈辞显得幼稚而不合时宜,以至于在柏林墙倒塌之际再无去处,于是只能以赴死的姿态最后一次冲向国家机器。 于是,《丽塔传奇》就是一个真正的以命相搏的故事。

  《丽塔传奇》影评(二):打开心门向蓝天

  “打开心门向蓝天”——光凭这个名字就能勾起我看这部电影的欲望,我顾名思义的认为或许这会是一个类似于Birdy或者Rain Man的故事,但是本片的英文名却是毫不着边的The Legend of Rita,顾名思义可以知道这是某个人的传奇,我想这或许会是一个类似1900的故事,再但是,本片的德文原名是Die Stille nach dem Schuss,直译过来是《枪响后的寂静》……面对这些没谱的名字我如果再顾名思义的话岂不成了棒槌,电影是拿来看的,本片导演是拍过The Tin Drum的德国大导Volker Schlondorff,他的电影想必不至令我失望!

  靠,影片又是一个有着大量政治暗示与明示的故事,对于电影中的政治我总是有种难以形容的复杂心情——有吧!总觉得不太地道看着别扭;没有吧!还是会觉得不太地道,而且看着也别扭——于我来说电影中的政治就跟现实中的女人一样——不管有没有,都巨TM闹心!

  言归正传,Rita是一个彪悍的西德实干派女共产主义者兼恐怖分子,经常跟男友及其同伙高喊着共产主义口号抢银行,被通缉后这个罪犯团伙不得不四处流窜最后依靠东德的秘密情报机构化整为零改变身份之后在东德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然后她的两次身份分别各发生了一段同性和一段异性的恋情……两德统一之后她和她散落在各地的同伙们将面对不可知而且不能自主的未来以及感情的抉择!她的这些经历绝对无愧于Legend这个词,但是也可以清晰的认识到导演对于女主角经历的叙述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通过女主角的行为、遭遇、言论来展示两德统一前后(以统一前为主)的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某些政治观点(对于实现共产主义的两极做法、关于阶级的矛盾调和、冷战时期两德民众迥异的政治意识、政府对于人权的肆意践踏),片中的某些观点也颇有新意,比如在讨论恐怖主义的时候说到列宁的哥哥就是恐怖分子被捕被判绞刑的——革命or恐怖主义,这是个问题!

  片中的两位女主角Bibiana Beglau和Nadja Uhl双双拿下了那一年柏林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银熊奖,算是对她们在片中精彩表演的肯定!而对于导演我却仍然无法认清他的大概风格手法,或许两部电影还不足以认识一个导演吧!

  《丽塔传奇》影评(三):传奇力量女,丽塔。

  本来是去看桃李劫或者姊妹花之类的老电影去的。结果设备发生故障。能看的在线资源只有这部“丽塔传奇”。

  意外的是导演是施隆多夫。说不上喜欢他在《铁皮鼓》里,裙下藏夫之类的荒诞桥段,但对于施氏晕眩的魔幻镜头,实在是印象深刻。

  OKAY。如果主题不是女性,导演不是新德国电影运动四主将之一,打死我也不会浪费一下午光阴,去训练该死的德语听力。

  几个小惊艳了一下的地方,首先是女主的条状肌肉。就我的审美来说,她实在谈不上好看。作为一个FEMALE,也健壮得过分了吧。在传奇二章里,她真是像极了《碧波女贼》里的女主唱,一样黑发,国字脸,力量型。剧情有演变成女同之爱的噱头。好在施导根本无意处理感情。重点不是感情,他关心的是,政治。或者往大了说,历史。虽然这些概念本身必得由感情来表达。

  虽然丽塔从头至尾的矢口否认对政治的热衷。她的想法单纯到有点单薄,很标语化的理想:到一个没有谎言的地方。

  整个剧情,讲的根本不是“斗争”,相反,是革命落幕后的“避难”生涯。丽塔非常忠诚地扮演分配到的角色,先是纺织部女工,再是女老师,但套用塔嘉娜的话:她是不同的。不知谁说过,有些人,生下来就和这世界格格不入。丽塔大概就是这样的人。

  丽塔的传奇共分三章。

  片头:极左恐怖分子丽塔及其男友安迪一伙,在西德抢劫银行。故事发端。

  第一章:丽塔一伙劫狱出安迪等人。避难巴黎。队友意外枪杀警察。

  第二章:小组成员被“化整为零”(参考CROW的评论,实在妙的概括)。丽塔改头换面为纺织女工苏珊娜,避难东德。

  第三章:身份泄露,以萨宾娜的名字避难西德。却由于东西德统一,失去庇护,面临通缉。最后死在回东德的边境上。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丽塔的理想是消灭资本主义,实现东西德统一。然而,东西德统一真正到来之时,也是她失去庇护,灭亡之日。

  片尾的一行字翻译过来大致意思是:故事就是这样讲述的,虽然不是那么精确。这大抵可视为导演的创作总纲。

  通篇镜头处理都很老道,尤其是让人震撼的两个镜头,一个是丽塔在塔嘉娜父母家聚会上,看到电视里播送男友安迪死在边界的画面后,抱着塔嘉娜疯狂转圈跳舞的镜头。另一个是结尾丽塔在边境被枪击的镜头,一个美到极致的空镜。其间,音乐响起,我不停地想象地下丝绒前主唱尼可死亡场景,也是骑着摩托车,高速飞驰,缓缓倒下……

  和戈达尔或者特吕弗那些边缘青年有所不同的是,丽塔不仅和现实隔着距离,和那些造反派成员,亦隔着距离,所以影片的重点不是极左小组成员们共同的狂欢,而是一个人孤独的旅程。她实干,力量,也更固执。正是在这一层上,使得本片,和那些法国片美国片区别开。即便有着异曲同工的浪漫本质。

  最后小叹一下,音乐也是格外的棒。在这个意义上,很难说后来的《碧波女贼》没有从这部片子上借鉴了些东西。

  《丽塔传奇》影评(四):革命之后的疲累与迷茫

  当他们在西德的银行里打劫时,他们自豪地宣称自己是在反对资本主义,是在促进世界革命;当他们被迫逃亡东德,并被东德的秘密情报机构斯塔西所安排时,他们更是兴奋地大叫他们是作为一个自由人,站在了自由的土地上。可即将与他们会面的那些东德的工人阶级们,对于这一点却并不认同,他们仍然在向往着被这群西德红军所鄙夷的西方猪一样的生活,即使是与他们打交道的斯塔西特务们,与这些年轻的红军们观点也并非一致,革命两字岂是那么容易说说而已?

  这是德国影片《丽塔传奇》(亦名《打开心门向蓝天》),给观众展现出来的一个反差。在这部反映红极一时的西德红军的影片里,著名导演施隆多夫用着反讽的手法,毫不犹豫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一群有着高昂的理想主义色彩、高谈阔论想要拯救世界,实则却心狠手辣进行着恐怖主义活动的年轻人,在施隆多夫的眼里,其实显得相当的幼稚甚而是无知。当他们一旦走进现实之中,现实自然会著名导演施隆多夫所拍摄的他们最为严厉的教训。

  年龄如我这样的观众,一定会对西德红军这几个字有着深刻印象。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报纸中,总有他们的消息。与他们“交相辉映”的,还有意大利的红色旅。再加上另外两个极端民族主义的组织:西班牙的埃塔和北爱尔兰的共和军,构成了威胁当时整个西欧的四大恐怖主义组织。他们杀人放火无所不为,几乎每天的新闻里,都有着他们的身影。再加上日本的赤军,他们将整个的西方世界,搅得个枪声四起血肉横飞。他们共同的特征即是以恐怖主义的残忍手段,毫不犹豫地向着既有的秩序宣战。而平民也是他们暴力的受害者。

  不过他们的目标却不一样的,尽管即使两个分裂主义组织,在政治观点上亦是左倾的。埃塔属于巴斯克分裂主义组织,他们针对的是西班牙政府,要的是独立;共和军是北爱独立势力的军事组织,也是想将北爱从英国独立。而西德红军与红色旅则是针对资本主义世界,他们想要以暴力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在欧洲建成社会主义。用电影中的一句话,则是“我们想要把战争带进世界大都市之中”。为此,他们抢劫银行,自称这是刺激经济;他们枪杀警察,认为他们是维护资本主义的猪;在逃亡东德时仍激情澎湃地要去贝鲁特甚至非洲,表示自己要战斗在世界革命的前沿。

  这些来自资本主义前沿的革命者们,到了社会主义前沿的东德,认为他们来到了革命的圣地,正在想甩手大干一场时,现实却给他们的满腔热情浇了一盆冷水。尽管他们与东德政府有着共同的理念,然而双方的目标其实并不一致。到了东德,他们落入了秘密警察斯塔西手里,他们只能在斯塔西的控制下,改名换姓地生活。因为此时的东德,已经加入了国际反恐协议,他们作为西方所通缉的恐怖分子,保护他们自然会让会东德政府尴尬不已。至于他们所说要参加的世界革命,在那个时代已非华约国家的重点,当时的华约国家,与西方国家维持正常的国家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与他们全方位的竞争,才是他们的战略所在。这些来自西方的激进组织成员,虽则可以再加利用,但其价值已经大大减小了。

  他们认为在那些肥胖的富裕国家里无所事事,并且浪费着生命,但到了东德,组织安排他们的,却正是他们所不愿意的“完全正常平淡的生活”,也就是“工人阶级的生活”。他们被化名安排进了东德的工厂之中,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与东德的工人们一起工作。同事们得知他们来自西德时,他们惊讶的表情足以让这些来自西方的不满分子思索,他们所追求的东西,与这些已经进入他们所想进入社会的工人阶级来说,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他们也在质疑着自己的目的:“我们这样做的目的何在呢?为了这个世界某个地方的穷人吗?为什么我们自己不去挨饿?”

  而那种贫穷而平淡的东德生活,也让这帮已经习惯于西方生活方式、并且总是追求着刺激生活的革命者,感到万分的无趣。他们抱怨着说,“如果这就是工人阶级的生活,那么我们宁愿在其他的地方去喝啤酒。”更何况东德这个已经建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现状,也让他们颇为失望,觉得为何要强迫人民进入这样的社会。因此,这些来自西方的革命者们在现实的面前,也迅速地发生分化。更为激进者则离开了东德,要去进行他们心目中的革命行动。而如电影中的女主角丽塔等,则留在东德,留在了工人阶级之中,过上了平淡却并不寻常的生活。

  不过,他们真的能够在社会主义的东德,平淡地度过一生吗?值得怀疑。尽管他们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觉得自己是个另类。他们有着先进的无产阶级的思想,整天想着的是战斗在世界前沿,为改变整个世界的不公正而努力,与着那些“肥胖的无所事事的资本主义猪们”有着本质的不同。不过,当他们真正来到社会主义的国度里,却与当地的工人阶级有着更大的异质感。当地人认为他们享受着本文世界中的一切,包括各种的名牌,却要来到他们的中间与他们打成一片,只能说是神经有问题。

  他们在斯塔西的帮助之下,竭力隐藏着自己的真实身份,然而过去的一切却总是在困扰着他们。在他们思想上甚至身体上的所有烙印,自然而然地把他们的原型展露于众人的面前。丽塔与娜塔丽娅的友情甚或有些矇眬的感情,也时不时地经受着丽塔身份的困扰。那位爱上了丽塔的东德科学家,欲娶了她之后到苏联科技机构工作,然而在比斯塔西更为强大的克格勃面前,丽塔过往的一切将无处藏迹,且在政审这一关上就会被坚决地拿下。当丽塔将自己的身份告诉东德男友时,他并未觉得丽塔是一个革命者,反而觉得滥杀无辜的恐怖分子令人难以容忍。而她手臂上的伤,也让她的同事认出了她,丽塔只能另换身份另挪地方。

  即使如此,丽塔仍未忘怀其革命的理想,她表示不只是想隐藏在东德,不想往后走而是继续前行,想寻找另外的世界。但当时世界的局势与东德的现实,她能守住现在已是最佳的选择。她曾尝试性地问斯塔西的一个成员,说她想加入东德统一工人党。这个成员只是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你得总是向党坦白一切,你能那样做吗?”在东德这样的国家,党要了解一切,个人是没有隐私的。对于像丽塔这样来自西方的革命者来说,这一点会要了他们的命。从这也可看出,即使如斯塔西的官员,其实对于东西方的现状以及东德的前景,看得比很多普通人都清楚。

  斯塔西的一位官员对丽塔说:“他们播民主德国的女人们举着孩子,爬进了布拉格的西德大使馆。你在民主德国电视上看得到这种事了吗?你明白吗?这个国家有人睡着了。”其实他们都明白,所有的人都明白,不是有人睡着了,而是大家都在装睡。在这样的国家里,装睡是最能保护自己的。只不过整个国家都在装睡,那么这样的国家也就沉闷无比了。

  当时机来到时,你会发现这些装睡的人变得如此的生龙活虎,如此的有力量,他们会推动着历史往前走。1989年11月,横亘于两个德国之间、分割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柏林墙倒塌了,那是由西德人民以及东德这边睡着了的人民共同推倒的。这道墙曾经阻碍着民主德国的人民去追求自由,也成为像丽塔这样的西德革命者的庇护地。他们在西德都市里搞完爆炸,然后逃到墙这边心安理得地喝着啤酒。他们最反感柏林墙的倒塌,他们对于自己的命运也自怨自怜,“对于我来说很清楚,我们被困于一个不公正的错误制度之中。不过游击队员不会获得自由,因为没人懂得我们。” 丽塔仍然认为自己进行的是“一次伟大的尝试,是一次革命”。

  不过,东西德的合并,让这些逃到东德的西德恐怖分子们心惊胆战,原来的庇护者们,现在也变成了追捕者,他们正好成为那些东德官员们一份见面礼。丽塔的同伴们纷纷被抓,即使很多隐姓埋名,或者相夫教子,已经过上了普通的工人阶级的生活,毕竟他们欠下的血债,还得偿还。丽塔尽管迷茫,但仍然坚信着以前的理念,仍在对着同事们大喊:“这不应该是个由金钱统治的世界。” 说得也没错。不过,她在东德也见识了一个由权力统治的世界,而且东德的生活其实也告诉了她,即使在东德这样的权力世界里,金钱也并非一点作用也没有。

  “我不只是想藏在民主德国,我在寻找另外的世界。我想往前走,而不是往后走。” 丽塔再也寻找不到另外的世界了,在她面前,一切的理想均已消失,她只是一个国际通缉的恐怖分子。她也无法向前走,她的命运其实早已决定。当她骑着偷来的摩托闯卡过境时,被边境军人开枪打死,步了她前男友的后尘。其实,他们早就知道,这就是他们的归宿。

  西德红军对于德国电影来说,是一个灵感的源泉,也让他们不断地反思。在记忆中,我所看过的这类影片,就有好几部。如前不久所看的《周末》、《末路狂奔》、《着火了怎么办》这几部,描写的是这些人在两德合并之后的生活。无疑,以前的革命,留给他们的是疲累,是迷茫,是亡命天涯的逃奔,甚至还累及自己的子女。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经过反思,又重新融入到所曾经深恶痛绝的秩序之中,还有一小部分人,则沉迷于过去,最终被历史所抛弃。

本文标题: 《丽塔传奇》影评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433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薄化妆》的影评大全《奏出新希望》经典影评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