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岛战役》影评100字

发布时间: 2020-09-29 08:34:0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5

《中途岛战役》是一部由JohnFord执导,亨利·方达简·达威尔LoganRamsey主演的一部短片纪录片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中途岛战役》精选点评:●全给影像●约翰·福特导演的纪录短片,获得了1943年

《中途岛战役》影评100字

  《中途岛战役》是一部由John Ford执导,亨利·方达 / 简·达威尔 / Logan Ramsey主演的一部短片 / 纪录片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途岛战役》精选点评:

  ●全给影像

  ●约翰·福特导演的纪录短片,获得了194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本片记录了二战中1942年6月4-6日的美日中途岛海战,包括日军战机轰炸、美军地面还击、空中打击,以及战后清点伤亡的情景。影片全部为真实战争场景记录,解说为事后创作,并由亨利·方达等多位好莱坞影星配音以加强效果。

  ●18分钟的短片,既有战争前中途岛美丽的风光和潇洒乐观的士兵,又有从空袭到反击的刺耳炮火和浓浓黑烟中的惨烈战役,还有军人美国家庭的真实镜头。电影兼具真实和写意,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此役之后,太平洋战争主动权被扭转,美国获胜只是时间问题。2019年4月Netflix观影

  ●可以看看

  ●150719

  ●生肉av2921943,那个年代的propaganda都是这样,战争的凝重中又不乏生活的闲趣,宣扬一下敌方的不干人事,展现一下己方披上军装可英勇杀敌,脱下军装可田园牧歌

  ●真的不要命。。。

  ●看看影片拍摄的年代,那个时候没有特效,没有现在的拍摄条件,但这个片子还是让我紧张地坐在椅子边缘摇摆。个人觉得作为美国的“红片”,真的挺客观的:没有刻意弱化敌人,还在结尾提到了赢得这场战役运气的重要性。

  ●美國海軍志願役宣傳片XD 旁白賤賤的,好好笑

  ●约翰·福特导演的纪录短片,获得了194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本片记录了二战中1942年6月4-6日的美日中途岛海战,包括日军战机轰炸、美军地面还击、空中打击,以及战后清点伤亡的情景。影片全部为真实战争场景记录,解说为事后创作,并由亨利·方达等多位好莱坞影星配音以加强效果。

  《中途岛战役》影评(一):政宣部门

  美国战争情报局

  (英文:The United States 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OWI)

  美国战争情报局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创建。起主要作用在于保护当时政府信息服务,并且在美国国内与国外进行战争宣传。

  从1942年6月到1945年9月这一段时间内,其通过电台、报纸、海报、照片、电影和其他形式的媒体,对国民与敌人进行宣传工作,以保障能够在战争道义上获得优势,是美国政治宣传主要负责部门。

  war activies committee

  战争活动委员会

  War Activities Committee of the Motion Pictures Industry

  电影业战争活动委员会

  《中途岛战役》影评(二):说点别的

  今晚完成了Stuart Elliott 编导,BBC出品,以情景再现方式拍摄而成的1个小时时长的《中途岛海战》。影片开头就说:本片讲述的是5分钟如何改变太平洋战场日美海军对峙情势。

  影片有提到约翰福特,交待了他出现在中途岛的原因:原来是美军打电话点名要他来拍美军胜利的影片。拍摄过程中受伤是真有其事。后来在白宫为罗斯福总统放映。总统看完后说:我要美国每位母亲观看这部影片。该片也为福特赢得一生获得三座金像奖中的第一座,捡了好运。

  8号鱼雷机中队可惜:没在被指定位置发现,却凭有印第安人血统的队长的直觉,找到日舰队位置,却遭到日军飞机阻拦歼灭。仅一人在海中呆了30多个小时后被救生还。由此说明:以航空母舰为主力的海战,找到敌方舰队精确位置如何重要。也说明,轰炸机还是需要战斗机相陪的。

  南云拿鱼雷和炸弹互换,不亦乐乎。

  《中途岛战役》影评(三):《军国主义日本五十年》

  《军国主义日本五十年》

  观影三部,分别是日本的《二百三髙地 (1980) 》和美国纪录片《中途岛战役 The Battle of Midway (1942)》及美国电影《中途岛之战 Midway (1976)》。

  从一个时间轴角度纵览我们那个邻邦的那五十年!

  若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的那场甲午战争,作为日本帝国主义正式跨入狂啸的民粹。

  那1904年日俄战争就是迅速演化为军国主义的红线。

  甲午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日本利用中国的巨额赔款发展自己,很快挤进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

  1904年日俄战争,究实质就是二个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土地上的野心搏杀!

  那时候,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甲午年,中日战争(西方列强在观望)上,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德国和法国为了趁日本侵华之机夺取新的利益,也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俄国虽然对中国东北和朝鲜怀有极大的野心,但尚未准备就绪,因此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列强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砧板上的中国是各列强掠夺的主要对象之一。

  在此期间,沙皇俄国对中国的侵略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在东北方向,俄国妄图并吞整个东北地区,并且在沿海寻觅常年不冻港。尼古拉二世公然声称:“俄国无疑必须领有终年通行无阻的港口,此一港口应在大陆上(朝鲜东南部),并且必须与我们以前领有的地带相连。”

  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这条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是90年代初期经亚历山大三世批准修筑的,并派皇太子(即尼古拉二世)到海参崴主持开工典礼(1891年)。俄国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说:这条铁路修成后,将使“俄国能在任何时间内在最短的路上把自己的军事力量运至海参崴并集中于满洲、黄海海岸及离中国首都的近距离处”。

  甲午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把辽东半岛割让与日本,这同俄国图谋独占我整个东北的侵略计划水火不相容。消息传出,俄国统治集团大哗,不惜以武力强迫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他们认为这样一来,中国就会把俄国当作“救星”,下一步文章就好作了。

  为了对日本施加压力,沙皇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即《马关条约》签字当天)伙同德法两国,共同对日干涉。演出了一场“三国干涉还辽”的闹剧。当时日本经过甲午战争的消耗,一时无力进行新的战争,在三国压力下,被迫“抛弃辽东半岛之永久领有”(实际上是清政府以白银3000万两向日本“赎回”辽东半岛)。这样,俄国就成了战胜国的战胜国。

  嗣后,俄国以“还辽有功”为借口,对清政府敲诈勒索。1896年,诱逼清政府接受《中俄密约》,随即索取了修筑中东铁路及其支线等特权。1897年底,俄国舰队擅自闯进中国旅顺口;翌年3月,沙皇政府以军事压力为后盾,强行向中国政府“租借”旅顺、大连及其附近海域,霸占整个辽东半岛,从而在远东取得了梦寐以求的不冻港。

  到了1904年,沙皇俄国正积极实现其所谓“黄俄罗斯计划”。而日本,甲午战后,他们通过一项陆海军军备计划和铁路建设计划,所需款项总额达5.16亿日元,这项计划到1900~1901年时基本完成。这标志着已经作好对俄战争的准备。日本武士集团和大资本家的联盟确信,在俄国的西伯利亚铁路尚未建成之前尽快发动夺取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战争,对日本最为有利。日本国内的进步人士也曾开展过反对日本统治集团侵略和战争政策的斗争,但是他们的力量尚不足以制止战争的爆发。

  于是,日俄战争已不可避免。

  而到1902年春,主要各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问题上形成两大集团:一个是英日同盟,以美国为后盾;另一个是法俄同盟。德国在欧洲反对法国,在远东则支持俄国。至此,日俄战争的国际条件已经形成。

  1904年2月6日正式与俄国断交,2月8日夜间不宣而战。从此爆发了日俄两国统治集团长期准备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而清政府软弱无力,宣布“局外中立”,划辽河以东地区为日俄两军“交战区”,并严令地方军政长官对人民群众“加意严防”,“切实弹压”。

  本片主要描述整个战争中旅顺港的争夺!而整个战争中,也确实始终贯穿着双方对这一战略要地的争夺,实质上是争夺对战争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制海权。

  当然,其中似乎是大幅夸张俄军的军事实力,虽然就旅顺一地而言,日本军队确实武备不如俄军,在要塞装备的射程在1000至1500米的马克沁重机关枪、新式手榴弹面前,日本那些后备役乃至正规军,都成了没见过世面的初级陆军!

  当时日本陆军的武器也远不如俄军,部队没有手榴弹只有用竹子捆扎的简易爆炸物,冲锋时最多用几块铁板作为遮蔽护具,在巨型榴弹炮运抵战场前,日军配备的迫击炮、山炮根本无法对俄军碉堡予以摧毁性打击,与俄军马可沁重机枪对射的仅仅是从法国采购的哈其凯斯轻机枪,甚至单发的国产步枪都不能做到人手一枝,一些官兵只能拿着冷兵器时代的战刀,用肉体面对俄军机枪喷射的致命火焰……

  但是片中的日军,从里到外,确实透着一股德军的影子!

  旅顺港的内港较狭窄,水浅,只有一个出入口。大型战舰只能在涨潮时出入内港,而且要有拖船牵引。俄方制订的要塞设防计划,原定到1909年完成。战争爆发时,守军(地面部队)只有1.21万人,炮116门(计划规定418门)。太平洋分舰队主力常驻该地,很少出海训练,舰炮和要塞从未进行过联合演习。港内没有舰艇维修设施。

  且麻痹大意,直到日军开始攻击时,俄国舰队仍在外港,而且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1904年2月9日,由瓜生外吉海军中将率领的一支日本舰艇编队,在朝鲜西海岸仁川与2艘俄舰交战,俄舰被迫自沉。日本舰队的突然袭击,给俄国舰队造成了重大损失。日舰虽取得了海上的相对优势,但还没有完全掌握制海权,因为俄国舰队没有被全部消灭。日方海上交通线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为了完全掌握制海权,日军统帅部决定封锁旅顺口的俄国舰队,并且不断炮击俄舰。从1904年2月9日直到1904年3月初,日方多次试图封锁俄国舰队于旅顺口,均未成功。

  在1904年8月日军首次强攻旅顺受挫之后,就加强了第3军的兵力,运来被日军誉为“大阪宝贝”的11英寸口径的攻城炮(该种11英寸=280毫米重榴弹炮的射程达到1万码,炮弹重达550磅,飞行中发出特殊的轰鸣,而被别称为“火车弹”[2]),在旅顺外围构筑了炮兵阵地和平行壕,对俄军的防御工事步步进逼。9月19日,日军发动第2次强攻,迨至10月30日,发起了第3次强攻,但仍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大山岩命令乃木希典交出指挥权。暂时由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指挥,儿玉对炮兵的运用远远强于乃木,经过调整部署后,一天就攻克了203高地。高地的陷落,基本上决定了旅顺战局的命运。日军在高地上建立观察哨,校正炮兵射击,以海岸防卫用的28cm大口径榴弹炮袭击俄国舰队。12月15日,被俄国人称为旅顺俄军防御“灵魂”的康得拉钦科将军毙命。1月2日俄方正式签订投降文书。此时俄军尚有官兵3.24万名,火炮610门,炮弹20.3万发。整个旅顺战役过程中,俄军损失4.4万余人,日军损失约6万人。

  而在这座高203米,长250米,宽30多米的小山上,在攻守的过程中,日俄双方竟然有22000人战死!成为世界近代史上单位面积最小伤亡最大的惨烈战史。

  由第三军司令乃木希典亲自督战,先后向俄军守卫的203高地发动了70余次冲锋,最终以1.7万人的伤亡代价,于当年12月5日攻占该高地;而俄军守卫6000人,除一人外全部阵亡。

  这就是本部影片的故事!这部投资15亿元,拍摄3年完成,长达3个多小时,真实再现了日俄两国当年激战203高地的血腥场面,弥漫着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还竟然将这场日俄共同瓜分中国的侵略战争美化为“亚洲黄种人首次战胜欧洲白种人的人种胜利”。

  另外,这个203高地战争,当时在日本国内被充分利用,几乎大中型以上宾馆都有《二O三高地战史》的资料片,而且反复播放。日本妇女甚至曾梳理过风靡一时的、名为“203高地”的发型,日本人还经常使用这样一句俗话,叫作“还有比攻打203高地更麻烦的事吗?”

  之后对马海战,日俄战争以沙皇俄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日俄战争促成日本在东北亚取得军事优势,并取得在朝鲜、中国东北驻军的权利,令俄国于此的扩张受到阻挠。

  同样,我们都铭记这个二帝国之战,使得我国流离失所的难民有几十万人。日、俄都强拉中国老百姓为他们运送弹药,服劳役,许多人冤死在两国侵略者的炮火之下,更有成批的中国平民被日俄双方当作“间谍”,惨遭杀害。这场战争不仅是对中国领土和主权的粗暴践踏,而且使中国东北人民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和人身伤亡。

  但是,这样落后无用的满清旧式军队,和影片中被描述出来的日俄二军,如何对峙呢?恐怕连资格都没有啊!

  唯一给我们带来的巨大触动,就是这次战争很大刺激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神经,让他们从中看出专制国(俄国)永远无法战胜立宪国(日本)的道理,从而促进了中国的立宪民权运动,客观上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而1942年6月的中途岛战役,可以看作美国结束日本军国主义美梦的利刃!

  该岛是北美和亚洲之间的海上和空中交通要冲,由周长24公里的环礁组成,陆地面积约5.2平方公里。1867年被美国占领后,成为美国的重要海军基地及夏威夷群岛的西北屏障。1942年4月18日美军杜利特尔航空队空袭东京后,日本认为威胁来自中途岛,遂决心实施中途岛─阿留申群岛战役。日军企图夺取中途岛,迫使美军退守夏威夷及美国西海岸;诱歼美国太平洋舰队,以保障日本本土的安全。

  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航空母舰实力对比。日军仅剩重型航空母舰1艘、轻型航空母舰4艘,并损失大量飞行员。从此,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战局出现有利于盟军的转折。也可以看作日本军国主义旗帜,开始垂下的起始。

  tuart Elliott 编导,BBC出品,以情景再现方式拍摄而成的1个小时时长的《中途岛海战》。影片开头就说:本片讲述的是5分钟如何改变太平洋战场日美海军对峙情势。

  影片有提到约翰福特,交待了他出现在中途岛的原因:原来是美军打电话点名要他来拍美军胜利的影片。拍摄过程中受伤是真有其事。后来在白宫为罗斯福总统放映。总统看完后说:我要美国每位母亲观看这部影片。该片也为福特赢得一生获得三座金像奖中的第一座,捡了好运。

  8号鱼雷机中队可惜:没在被指定位置发现,却凭有印第安人血统的队长的直觉,找到日舰队位置,却遭到日军飞机阻拦歼灭。仅一人在海中呆了30多个小时后被救生还。由此说明:以航空母舰为主力的海战,找到敌方舰队精确位置如何重要。也说明,轰炸机还是需要战斗机相陪的。

  南云拿鱼雷和炸弹互换,不亦乐乎。

  结果,日军损失航空母舰4艘(“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重巡洋舰1艘、飞机285架,人员3500名;美军损失航空母舰1艘(“约克城”号)、驱逐舰1艘、飞机约150架,人员307名。

  从1894年到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投降,整整半个世纪!

  回望,或许站在军国主义积极份子们的角度而言,他们没有成功,但是也没有彻底失败!

  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去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本质,其实有一点就是,他们或许认为:

  呆在岛国,不称雄,那可以得到的结果,无疑就是 菲律宾或者印尼那样,除了被利用就是被压榨。

  而若集中国力冲出去一下呢?

  失败的可能还是很大-----甲午时候,海军高层还是做了充分的失败可能性的,内阁也是如此!

  但是,万一成功呢?那~~~~~~ 估计他们都乐疯了!

  那失败呢?

  从目前看,我想,他们走了一段军国主义道路,无疑更加坐实了自己在一流国家的榻榻米。

  因此,就结果而言,没有成功,但是也没有彻底失败!

  好了,二部影片结束,日本军国主义历史,算是简短回眸一下!

  再回望,日本于战争前夕订造的世界第一快舰“吉野”和颐和园石舫船。当年慈禧挪用海军公款修建!

  一个现今是报废之物,一个现在是游客盈门,您认为谁更具现实价值!

  自强不息,国民努力,才是最好的现实价值,才是每个国人应该努力的方向,在中国大步前进的现代,我们更不能忽视邻邦日本国的深厚底气,更不能忽视他们依然存在的一些气息!

  在203高地日军纪念碑前,记者借助翻译的帮助,采访了两名前来游览的日本老人。老人说,最近,日本影视界以某日本作家描写203激战的畅销小说为蓝本,重拍了203激战的这一历史事件,很多日本人看过电影后慕名来旅顺203高地观光,日本国内又掀起了一股“乃木希典热”,这是缅怀还是反思?日本人的复杂心态令人难以揣摩。

  尊重他们,才能被他们尊重!

  《中途岛战役》影评(四):《军国主义日本五十年》

  《军国主义日本五十年》

  观影三部,分别是日本的《二百三髙地 (1980) 》和美国纪录片《中途岛战役 The Battle of Midway (1942)》及美国电影《中途岛之战 Midway (1976)》。

  从一个时间轴角度纵览我们那个邻邦的那五十年!

  若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的那场甲午战争,作为日本帝国主义正式跨入狂啸的民粹。

  那1904年日俄战争就是迅速演化为军国主义的红线。

  甲午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日本利用中国的巨额赔款发展自己,很快挤进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

  1904年日俄战争,究实质就是二个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土地上的野心搏杀!

  那时候,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甲午年,中日战争(西方列强在观望)上,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德国和法国为了趁日本侵华之机夺取新的利益,也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俄国虽然对中国东北和朝鲜怀有极大的野心,但尚未准备就绪,因此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列强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砧板上的中国是各列强掠夺的主要对象之一。

  在此期间,沙皇俄国对中国的侵略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在东北方向,俄国妄图并吞整个东北地区,并且在沿海寻觅常年不冻港。尼古拉二世公然声称:“俄国无疑必须领有终年通行无阻的港口,此一港口应在大陆上(朝鲜东南部),并且必须与我们以前领有的地带相连。”

  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这条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是90年代初期经亚历山大三世批准修筑的,并派皇太子(即尼古拉二世)到海参崴主持开工典礼(1891年)。俄国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说:这条铁路修成后,将使“俄国能在任何时间内在最短的路上把自己的军事力量运至海参崴并集中于满洲、黄海海岸及离中国首都的近距离处”。

  甲午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把辽东半岛割让与日本,这同俄国图谋独占我整个东北的侵略计划水火不相容。消息传出,俄国统治集团大哗,不惜以武力强迫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他们认为这样一来,中国就会把俄国当作“救星”,下一步文章就好作了。

  为了对日本施加压力,沙皇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即《马关条约》签字当天)伙同德法两国,共同对日干涉。演出了一场“三国干涉还辽”的闹剧。当时日本经过甲午战争的消耗,一时无力进行新的战争,在三国压力下,被迫“抛弃辽东半岛之永久领有”(实际上是清政府以白银3000万两向日本“赎回”辽东半岛)。这样,俄国就成了战胜国的战胜国。

  嗣后,俄国以“还辽有功”为借口,对清政府敲诈勒索。1896年,诱逼清政府接受《中俄密约》,随即索取了修筑中东铁路及其支线等特权。1897年底,俄国舰队擅自闯进中国旅顺口;翌年3月,沙皇政府以军事压力为后盾,强行向中国政府“租借”旅顺、大连及其附近海域,霸占整个辽东半岛,从而在远东取得了梦寐以求的不冻港。

  到了1904年,沙皇俄国正积极实现其所谓“黄俄罗斯计划”。而日本,甲午战后,他们通过一项陆海军军备计划和铁路建设计划,所需款项总额达5.16亿日元,这项计划到1900~1901年时基本完成。这标志着已经作好对俄战争的准备。日本武士集团和大资本家的联盟确信,在俄国的西伯利亚铁路尚未建成之前尽快发动夺取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战争,对日本最为有利。日本国内的进步人士也曾开展过反对日本统治集团侵略和战争政策的斗争,但是他们的力量尚不足以制止战争的爆发。

  于是,日俄战争已不可避免。

  而到1902年春,主要各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问题上形成两大集团:一个是英日同盟,以美国为后盾;另一个是法俄同盟。德国在欧洲反对法国,在远东则支持俄国。至此,日俄战争的国际条件已经形成。

  1904年2月6日正式与俄国断交,2月8日夜间不宣而战。从此爆发了日俄两国统治集团长期准备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而清政府软弱无力,宣布“局外中立”,划辽河以东地区为日俄两军“交战区”,并严令地方军政长官对人民群众“加意严防”,“切实弹压”。

  本片主要描述整个战争中旅顺港的争夺!而整个战争中,也确实始终贯穿着双方对这一战略要地的争夺,实质上是争夺对战争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制海权。

  当然,其中似乎是大幅夸张俄军的军事实力,虽然就旅顺一地而言,日本军队确实武备不如俄军,在要塞装备的射程在1000至1500米的马克沁重机关枪、新式手榴弹面前,日本那些后备役乃至正规军,都成了没见过世面的初级陆军!

  当时日本陆军的武器也远不如俄军,部队没有手榴弹只有用竹子捆扎的简易爆炸物,冲锋时最多用几块铁板作为遮蔽护具,在巨型榴弹炮运抵战场前,日军配备的迫击炮、山炮根本无法对俄军碉堡予以摧毁性打击,与俄军马可沁重机枪对射的仅仅是从法国采购的哈其凯斯轻机枪,甚至单发的国产步枪都不能做到人手一枝,一些官兵只能拿着冷兵器时代的战刀,用肉体面对俄军机枪喷射的致命火焰……

  但是片中的日军,从里到外,确实透着一股德军的影子!

  旅顺港的内港较狭窄,水浅,只有一个出入口。大型战舰只能在涨潮时出入内港,而且要有拖船牵引。俄方制订的要塞设防计划,原定到1909年完成。战争爆发时,守军(地面部队)只有1.21万人,炮116门(计划规定418门)。太平洋分舰队主力常驻该地,很少出海训练,舰炮和要塞从未进行过联合演习。港内没有舰艇维修设施。

  且麻痹大意,直到日军开始攻击时,俄国舰队仍在外港,而且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1904年2月9日,由瓜生外吉海军中将率领的一支日本舰艇编队,在朝鲜西海岸仁川与2艘俄舰交战,俄舰被迫自沉。日本舰队的突然袭击,给俄国舰队造成了重大损失。日舰虽取得了海上的相对优势,但还没有完全掌握制海权,因为俄国舰队没有被全部消灭。日方海上交通线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为了完全掌握制海权,日军统帅部决定封锁旅顺口的俄国舰队,并且不断炮击俄舰。从1904年2月9日直到1904年3月初,日方多次试图封锁俄国舰队于旅顺口,均未成功。

  在1904年8月日军首次强攻旅顺受挫之后,就加强了第3军的兵力,运来被日军誉为“大阪宝贝”的11英寸口径的攻城炮(该种11英寸=280毫米重榴弹炮的射程达到1万码,炮弹重达550磅,飞行中发出特殊的轰鸣,而被别称为“火车弹”[2]),在旅顺外围构筑了炮兵阵地和平行壕,对俄军的防御工事步步进逼。9月19日,日军发动第2次强攻,迨至10月30日,发起了第3次强攻,但仍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大山岩命令乃木希典交出指挥权。暂时由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指挥,儿玉对炮兵的运用远远强于乃木,经过调整部署后,一天就攻克了203高地。高地的陷落,基本上决定了旅顺战局的命运。日军在高地上建立观察哨,校正炮兵射击,以海岸防卫用的28cm大口径榴弹炮袭击俄国舰队。12月15日,被俄国人称为旅顺俄军防御“灵魂”的康得拉钦科将军毙命。1月2日俄方正式签订投降文书。此时俄军尚有官兵3.24万名,火炮610门,炮弹20.3万发。整个旅顺战役过程中,俄军损失4.4万余人,日军损失约6万人。

  而在这座高203米,长250米,宽30多米的小山上,在攻守的过程中,日俄双方竟然有22000人战死!成为世界近代史上单位面积最小伤亡最大的惨烈战史。

  由第三军司令乃木希典亲自督战,先后向俄军守卫的203高地发动了70余次冲锋,最终以1.7万人的伤亡代价,于当年12月5日攻占该高地;而俄军守卫6000人,除一人外全部阵亡。

  这就是本部影片的故事!这部投资15亿元,拍摄3年完成,长达3个多小时,真实再现了日俄两国当年激战203高地的血腥场面,弥漫着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还竟然将这场日俄共同瓜分中国的侵略战争美化为“亚洲黄种人首次战胜欧洲白种人的人种胜利”。

  另外,这个203高地战争,当时在日本国内被充分利用,几乎大中型以上宾馆都有《二O三高地战史》的资料片,而且反复播放。日本妇女甚至曾梳理过风靡一时的、名为“203高地”的发型,日本人还经常使用这样一句俗话,叫作“还有比攻打203高地更麻烦的事吗?”

  之后对马海战,日俄战争以沙皇俄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日俄战争促成日本在东北亚取得军事优势,并取得在朝鲜、中国东北驻军的权利,令俄国于此的扩张受到阻挠。

  同样,我们都铭记这个二帝国之战,使得我国流离失所的难民有几十万人。日、俄都强拉中国老百姓为他们运送弹药,服劳役,许多人冤死在两国侵略者的炮火之下,更有成批的中国平民被日俄双方当作“间谍”,惨遭杀害。这场战争不仅是对中国领土和主权的粗暴践踏,而且使中国东北人民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和人身伤亡。

  但是,这样落后无用的满清旧式军队,和影片中被描述出来的日俄二军,如何对峙呢?恐怕连资格都没有啊!

  唯一给我们带来的巨大触动,就是这次战争很大刺激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神经,让他们从中看出专制国(俄国)永远无法战胜立宪国(日本)的道理,从而促进了中国的立宪民权运动,客观上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而1942年6月的中途岛战役,可以看作美国结束日本军国主义美梦的利刃!

  该岛是北美和亚洲之间的海上和空中交通要冲,由周长24公里的环礁组成,陆地面积约5.2平方公里。1867年被美国占领后,成为美国的重要海军基地及夏威夷群岛的西北屏障。1942年4月18日美军杜利特尔航空队空袭东京后,日本认为威胁来自中途岛,遂决心实施中途岛─阿留申群岛战役。日军企图夺取中途岛,迫使美军退守夏威夷及美国西海岸;诱歼美国太平洋舰队,以保障日本本土的安全。

  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航空母舰实力对比。日军仅剩重型航空母舰1艘、轻型航空母舰4艘,并损失大量飞行员。从此,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战局出现有利于盟军的转折。也可以看作日本军国主义旗帜,开始垂下的起始。

  tuart Elliott 编导,BBC出品,以情景再现方式拍摄而成的1个小时时长的《中途岛海战》。影片开头就说:本片讲述的是5分钟如何改变太平洋战场日美海军对峙情势。

  影片有提到约翰福特,交待了他出现在中途岛的原因:原来是美军打电话点名要他来拍美军胜利的影片。拍摄过程中受伤是真有其事。后来在白宫为罗斯福总统放映。总统看完后说:我要美国每位母亲观看这部影片。该片也为福特赢得一生获得三座金像奖中的第一座,捡了好运。

  8号鱼雷机中队可惜:没在被指定位置发现,却凭有印第安人血统的队长的直觉,找到日舰队位置,却遭到日军飞机阻拦歼灭。仅一人在海中呆了30多个小时后被救生还。由此说明:以航空母舰为主力的海战,找到敌方舰队精确位置如何重要。也说明,轰炸机还是需要战斗机相陪的。

  南云拿鱼雷和炸弹互换,不亦乐乎。

  结果,日军损失航空母舰4艘(“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重巡洋舰1艘、飞机285架,人员3500名;美军损失航空母舰1艘(“约克城”号)、驱逐舰1艘、飞机约150架,人员307名。

  从1894年到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投降,整整半个世纪!

  回望,或许站在军国主义积极份子们的角度而言,他们没有成功,但是也没有彻底失败!

  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去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本质,其实有一点就是,他们或许认为:

  呆在岛国,不称雄,那可以得到的结果,无疑就是 菲律宾或者印尼那样,除了被利用就是被压榨。

  而若集中国力冲出去一下呢?

  失败的可能还是很大-----甲午时候,海军高层还是做了充分的失败可能性的,内阁也是如此!

  但是,万一成功呢?那~~~~~~ 估计他们都乐疯了!

  那失败呢?

  从目前看,我想,他们走了一段军国主义道路,无疑更加坐实了自己在一流国家的榻榻米。

  因此,就结果而言,没有成功,但是也没有彻底失败!

  好了,二部影片结束,日本军国主义历史,算是简短回眸一下!

  再回望,日本于战争前夕订造的世界第一快舰“吉野”和颐和园石舫船。当年慈禧挪用海军公款修建!

  一个现今是报废之物,一个现在是游客盈门,您认为谁更具现实价值!

  自强不息,国民努力,才是最好的现实价值,才是每个国人应该努力的方向,在中国大步前进的现代,我们更不能忽视邻邦日本国的深厚底气,更不能忽视他们依然存在的一些气息!

  在203高地日军纪念碑前,记者借助翻译的帮助,采访了两名前来游览的日本老人。老人说,最近,日本影视界以某日本作家描写203激战的畅销小说为蓝本,重拍了203激战的这一历史事件,很多日本人看过电影后慕名来旅顺203高地观光,日本国内又掀起了一股“乃木希典热”,这是缅怀还是反思?日本人的复杂心态令人难以揣摩。

  尊重他们,才能被他们尊重!

本文标题: 《中途岛战役》影评1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378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白鸟丽子》观后感100字《大红灯笼高高挂》经典影评1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