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玛迪罗》观后感100字

发布时间: 2020-09-22 09:46:5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2

《阿玛迪罗》是一部由扬努斯·梅兹·彼得森执导,丹麦士兵主演的一部纪录片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阿玛迪罗》精选点评:●摄影出色。与其它战争类影片及战争类纪录片比无出众之处。几位士兵到最后没能各自给人留下鲜明的个性印象。●胜在写实

《阿玛迪罗》观后感100字

  《阿玛迪罗》是一部由扬努斯·梅兹·彼得森执导,丹麦士兵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玛迪罗》精选点评:

  ●摄影出色。与其它战争类影片及战争类纪录片比无出众之处。几位士兵到最后没能各自给人留下鲜明的个性印象。

  ●胜在写实

  ●讲战争的本质,导演只想让观众自己去想,他只是叙述

  ●实行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 制。

  ●从本质上来说和美国人的战争宣传没什么区别。英雄们的光荣之旅和凯旋。没有《雷斯特雷波》深刻

  ●4.5星。

  ●五星级纪录片!可看性太强了,音乐也很棒,当然丹麦帅锅也是值得一看滴!战争给双方带来都是伤害,那些个恶心的政治家就坐享其成了。Afghanistan受的劫难还不够吗?狗日的美帝,我艹你Y!

  ●丹麦版的雷斯波特雷波

  ●和Restrepo风格类似...丹麦军装备不错

  ●贵在真实.

  《阿玛迪罗》观后感(一):字多了一点,只能写成评论了

  真的很少看到丹麦的影片,但是这个纪录片不得不让人服。因为他像一个隔壁小伙当兵回来无意间一天喝了点酒敞开心怀絮絮叨叨起自己曾经经过的一切,自然流畅又很真实,无所谓对无所谓错,只是发生的一切。尤其医务兵KIM看上去很像华裔。从中也可以了解到阿富汗作为当地百姓的一些生活以及现代化战争的威力,最后五位主角四位都想重回阿富汗战场,令人深思啊!

  《阿玛迪罗》观后感(二):票友与战争老油条

  又是阿富汗。让我想起了《雷斯特雷波》。两部概念几乎一样的战争纪录片,只是主角一个是美军一个是丹麦军。明显能感觉到美军在军事方面的领先与更多的投入。丹麦充其量也就是一玩儿票的。有趣的是,两部片子中都出现了农民家的牛被炸死的情况,而且农民都上门讨赔偿。对于这个问题,美军的做法是只赔同等重量的粮食,要不滚蛋;而丹麦军直接甩钞票。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美军是这种战争的老油条了,丹麦确实只能是过来玩儿票的。然而丹麦军的休闲娱乐似乎比美军要充实许多。丹麦男人更注重自我的感受,在出征之前的脱衣舞娘欢送会是相当给力的。白天做完巡逻任务,晚上集体观看AV,然后一起探讨一起点评;或者是联机玩游戏。美军只有一群男人互相打过来打过去,调戏来调戏去,好像除了打仗就是搞基,暧昧无比。

  但这些又能算什么呢?要我投胎进部队,我还是选择中国。油水真你妈多!

  《阿玛迪罗》观后感(三):你们带着武器过来,然后又离开,而我们一直都在这里

  ——“安全?”

  ——“扯淡,哪来的安全?”

  “塔利班会在周围活动吗?”

  “他们已经将这里占为己有。你们怎么可能不知道?他们无处不在。”

  “如果看到什么请告诉我们”

  “我们无法和你们合作。你们带着武器过来,然后又离开,而我们一直都在这里。塔利班只会揪着我们不放。”

  所以,亲爱的,敬爱的,可敬的,尊敬的国际维和部队的首长们,你们听到了吗?

  和平?哪来的和平?

  只要这个世界还存在贫穷,就有战争。

  人们会打仗,是因为贫穷,塔利班也是。

  是生存问题也好,利益熏心也罢,拿起枪杆子,对准的从来不是自己的良心,而是同胞。

  影片不是世界霸主美国人拍的,不是经济强国德国人导的,它来自名不见经传的丹麦人的手中。从一个无论是摄影技术,还是好莱坞制片技术,哪怕是影坛影响力都不足傲视群雄的国家的电影视角,我们看到战争,不一样的形态。

  另外,多说一句,影片的配乐是大师级的。低沉肃清,荒凉冷峻。

  纪录片的形式,往往最能描述现实的模样。不论是临行前的依依惜别,还是最后一夜的性狂欢,它血淋淋地解读人们的情感,那个叫恐惧的玩意。

  以此,冲淡等上了真正战场的深层恐惧。

  是人都会犯错,战役中不会么?

  战士们说,我觉得我是对的,我做了那个时刻,我认为是正确的事。

  死亡是什么?

  它有时不过是贫瘠的泥壤里,躺下的一具瘦骨。

  死亡意味着什么?

  战士在空旷的平地,向家人问好,那一句你好吗?我很好,你呢。告诉我们,平安,活着就是家人最想听到的话语。

  战士在寂静的夜晚,点燃一丝光亮,回忆白天的作战中,无辜受害的贫民,流露的对消逝灵魂的惋惜。

  战士在和心爱的人通话中,不停强调的是,还有两个月,我就回去了时的希冀,以及对活着这个重大使命的强烈责任感。

  所以,带着武器的你们过来过,然后又离开,而我们一直都在这里。最深处的,都被掩盖了。

  “我所知道最美的地方在北方,我的朋友,我的家,我的祖国。”影片的最后,两位小战士看着这句诗,他们会觉得温暖吧。

  我们也会。我想,阿富汗的人民也会。

  战争,从来都是一件贫瘠苍凉的事。

  《阿玛迪罗》观后感(四):《阿玛迪罗》:战争,男人的成人礼

  Q:片子怎么样?

  L:很不错的一部纪录片,看完了能让人咂摸。

  Q:对一部战争纪录片,你的观影期待是什么,这部片子让你失望了吗?

  L:装蛋的说法是,我想得到许多问题的答案——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为何还会有人前仆后继的上战场?如果敌人的邪恶是显而易见的,那他们为何不弃暗投明?战斗中拼个你死我活,双方动力和勇气的来源是什么?等等等等。一开始看片,这些问题早被我忘了个一干二净,回归了我俗人的本性,我承认,我最想看到的是真实的战争场面和真实的死亡。

  Q:你这算变态吧。

  L:应该不算,人们对未知的或者不常见的场面总是感到好奇,而且,男性对打打杀杀天生就有兴趣。

  Q:你的状态倒是跟那些丹麦新兵挺像。

  L:这片子牛逼就牛逼在了这个地方,它紧扣住了男性主流观众群的心理需要,从一个向往战争的新兵视角,带领观众经受一次真实战争的洗礼。

  Q:向往?

  L:对咱们游戏一代来说,这是很正常,整天在《使命召唤》、《荣誉勋章》、《战地》里杀敌立功,谁不想在现实生活中试试身手。

  Q:之前的人没有这种向往吗?

  L:一代有一代的向往,对咱爷爷辈来说,可能就是山里土匪的传说,对爸爸这一代来说,就是《南征北战》、《英雄儿女》。

  Q:就像王小波说的,把人培养成亡命斗士。

  L:其实用不着培养,千百年来人类的动物性远没有退去,对男人来说,上一次战场,最好再负一次伤,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

  Q:貌似“完整的男人”更准确些。

  L:可以这么说。战争,或者说某种你死我活的行为确实给男人填补了某种先天缺失的东西,是勇气?是自尊?还是伟大?很难说得清。说不清,才能有无穷的魅力。

  Q:片子里士兵们负伤后得意洋洋的状态和颁发勋章这一奖励行为的潜意识含义印证了这一机理。

  L:对,很清晰。因此,战争的正义与否,对单个男人来说,从感性上讲,是不重要的,他关心的,只是战争能否让他实现“完整”。保卫自由世界、为战友报仇、保护平民,等等等等,只是参与战争的一个理由。至于战争丧生的敌人和平民,对不起,每天都有很多人要死,他们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Q:我没想解放全世界,只想解放我自己。

  L:说穿了,就是如此。政客利用的就是这个,老百姓倒霉也就倒在这上面了。所以,影片没有强调所谓战争的正当性,这不是重点,它强调的是作为男人,希望实现“完整”这一欲求的普遍性。丹麦、阿富汗,统一的冷峻色调,用意即是如此。

  Q:感觉这个观点不能涵盖所有参与战争的男人。

  L:当然,对塔利班士兵来说,保卫政权、赢得宗教战争肯定更重要、更急迫些。我说的情况,主要针对丹麦士兵这种的,完全可以不用打仗,却找仗的普通人。

  Q:更具普遍性。

  L:当今世界尤为如此,和平与发展是主流嘛。(笑)

  Q:貌似这只是问题的生发,经历战争之后呢?

  L:绝大部分会怀念战争生活,就像吸过海洛因了,再吃三唑仑啊,摇头丸什么的就没啥意思了,于是继续当兵,或者身在曹营心在汉,在生活中沉溺于战争状态无法自拔,兰博、《出租车司机》里的特拉维斯那样;剩下的一小部分,出于内疚、恐惧,背着误杀平民、枪杀负伤敌人这样的战争罪行远离战场,孤独地活着。

  Q:失去心灵的家乡了。

  L:再也回不去了,这是“完整”的代价。

  Q:这么说男人来这世上注定是个悲剧。

  L:有得有失,很正常,如果你非说有得无失才是喜剧,那确实是悲剧,一切都是悲剧。(笑)

  Q:我注意到,你给了九分。

  L:节奏,前边稍微有些拖沓,有几次快进的冲动,仅此而已。瑕不掩瑜,一流的纪录片。

  刘强爱电影第一百零九集之《阿玛迪罗》:战争,男人的成人礼

本文标题: 《阿玛迪罗》观后感1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345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爱的阴霾》影评精选《梦想成真》影评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