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伍迪·艾伦:导演剧场版》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发布时间: 2020-09-18 08:33:4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8

《记录伍迪·艾伦:导演剧场版》是一部由罗伯特·B·维德执导,伍迪·艾伦LettyAronson马歇尔·布瑞克曼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记录伍迪·艾伦:导演剧场版》观后感(一):面对名利与赞美的态度伍迪艾伦不喜欢

《记录伍迪·艾伦:导演剧场版》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记录伍迪·艾伦:导演剧场版》是一部由罗伯特·B·维德执导,伍迪·艾伦 / Letty Aronson / 马歇尔·布瑞克曼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记录伍迪·艾伦:导演剧场版》观后感(一):面对名利与赞美的态度

  伍迪艾伦不喜欢参加颁奖典礼,他在面临赞美和名利时是如此得冷静,他说“没有人当着你的面走过来说一些不好的东西。你所听到的都是赞美,但你要清醒得知道,那些赞美什么都不是。”能够如此面对赞美,也一定有智慧面对偏见。也许这是他马不停蹄一年一部电影作品,且很少失手的原因之一。他拥有无与伦比的专注力。

  《记录伍迪·艾伦:导演剧场版》观后感(二):独立的人格

  刚开始他只是搞笑,后来开始深刻严肃的谈论生活。

  不断的,新的女演员激发着他的潜能与才华。

  他对于世俗的成功如此的不屑,只专注于一次次出发去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事。

  一年一个剧本,一年一部电影。

  几十年,如此强大的人格,于是他成了在世俗界成功无比的类型片导演。

  几十年坚持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事,从不停下来沾沾自喜,与一流的团队和演员探索和达成他们。——这对于本人要求很高的才华、勇敢与独立精神。

  敬佩伍迪艾伦。

  祝长寿。

  .S 伍迪和李安如此不同的两位导演,都提到英格玛·伯格曼,接下来要好好扫盲下。

  《记录伍迪·艾伦:导演剧场版》观后感(三):the documentary forms take on a life of their own...

  Rabinowitz提出这个假设(the documentary forms take on a life of their own)的时候,是基于她自己的观影体验,针对的也是历史性的或更具体来说政治纪录片(historical documentary, political documentary),所以似乎跟这个片子没啥关系。R主要是想分析那些纪录片,比如《远离越南》之类,或者叫“committed documentary”,如何把cinema verite和叙事机制结合起来形成不同的修辞和观众关联(address),通过文本机制生产能动主体,这些主体不是文本性的而是社会性的,能够改变社会改变政治,之类。眼下这个类似名人传记的纪录片显然不具有政治性。但我想利用的,是R所意识到的关于verite真实影像本体的那一部分,之所以the documentary forms take on a life of their own,是因为影像对现实的模仿mimetic representation,或者indexical representation,原样复制的生料可以被观众(能动观者)看到深层的东西。这是影像的“科学性”,而观者则通过视觉意识到触觉、听觉、嗅觉等其他感觉的现实。说了这么多,我只不过想说,这个我现在想评论的纪录片,它属于暴露隐私性质,但无法让观众真正看到privacy,既没有对Woody的人生哲学和电影哲学做一个论断(也许因为Woody还没有结束拍摄生涯?),也甚少对Woody这个人或他的电影做出真正的评价和探索,它不具有分析性,只具有资料性,来自于影像的本体性,对活生生的人他们的性格和姿态的还原。它唯一做到的,是小报记者般,趁这些一个时代的符号人物死去之前,留下一些肖像画,即使是断章取义。基顿为什么要在这个导演的镜头前面爆料她和Woody的恋情是她用了心机制造来的,相反Woody却像耍着导演玩儿一样根本没有谈及任何有用的东西,斯科塞斯和那些Woody团队像说废话一样只说一边倒好话和重复了上千遍的评价,我的解释是他们都本着对导演不信任的态度,就把丫当成傻子耍,而丫也没意识到自己,就算是从影迷的角度出发,也该有个立场。也许多年多年以后,有个认真想做个Woody传记片的导演review到这个literature,他可以用到一些这里的素材,也可能嗤之以鼻这丫拍的是啥啊,得亏这些老爷爷老太太费劲儿唠叨一些有的没的。

  《记录伍迪·艾伦:导演剧场版》观后感(四):一百种爱情——伍迪艾伦电影观感

  爱情可能是人类最复杂的情感了,如果说有人能将这种复杂而多样的情感完美的表现在银幕之上的话,那非伍迪艾伦莫属。

  伍迪艾伦的电影通常都带有很明显的个人特色:多喜剧,悲剧很少;时间不长,一般90分钟;台词特别多,主角都是话唠;笑点略高,政治文化方面的笑点颇多;色调偏黄,显得怀旧和复古;音乐都好听,特别是爵士乐甚多;当然了,最重要的是所有的故事都指向爱情。“如果要在美国电影史中定位伍迪艾伦的话,我们必须要追溯到卓别林时代,演员成为剧作家,然后成为导演,通过一系列电影,成为自己构造的电影世界的中心,这样最终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伍迪在自己的时代也做到了。"

  某种意义上说,伍迪艾伦是个天才,高中时代就靠写段子挣钱,报纸杂志和电视节目,一天可以写50个笑话。又在很短的时间内(三个暑假)学会了舞台剧的编剧和导演,并参与了演出。他对自己讲笑话的能力从不怀疑,“我会写笑话,不写都不行,他们很自然地就出来了”。所以早期的喜剧在他这里更多的表现在台词和对白上:旁征博引,艺术的、政治的、当下时髦的各种理论。他从十五岁开始学习双簧管,并一直坚持和热衷于爵士乐演奏。这种音乐上的敏感对他帮助很大。“节奏感和时间感对喜剧的成功是头等大事,另外,对旋律的特殊感觉,让他的电影充满了情感”,“音乐是情感最直接的表达”。”

  这可以解释前面提到他的电影的许多特点,但如果问为什么老是谈论爱情,则需要更多的一点想象力。伍迪艾伦说自己五岁的时候就变得郁郁寡欢和刻薄,原因只是因为认识到生命终有尽头、生活是可以结束的。“让我出局,我可不想玩这个游戏”。他不能理解周围的人自娱自乐而享受生活,因为,最后,所有生命都是会消逝的。在伍迪艾伦的电影里反复出现几个基本的问题,就是既然生命终要逝去,那么生活的意义何在?上帝是否存在?这是典型的虚无主义所关心的问题。他在他的电影里越来越强烈地表达这一点,也越来越清楚地直面这个问题。在《无理之人》中,问这个问题的是那个生活毫无动力的教授,虚无的都忘了怎么勃起。电影中,他用一种非常自我的方式重新赋予自己生活的动力,但这种方式需要剥夺无辜之人的生命,最后他自己也没有落得好下场。而在《午夜巴黎》中,他借女书评人的口说出,“我们都惧怕死亡,并质疑在宇宙中身处何方,但艺术家的使命,不是向绝望屈服,而是要找到一种解药,来对抗存在的虚无”,不能表现得像个彻底的失败主义者。伍迪艾伦的解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表现生活,用加缪的话说就是“征服登上顶峰的斗争本身足以充实人的心灵”,而爱情,是伍迪艾伦所说生活中最复杂最多变也最令人神往的那一部分。

  伍迪艾伦的爱情是动态的爱情,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爱情的变化,或者说这世上根本就没有静止的爱情。他所刻画的人物总是出于机缘巧合或根本就是莫名的原因爱上有违正常情理的人。比如《魔力月光》里极其理性自负的成功的魔术大师爱上了蹩足的女骗子,而在这之前,他欣赏的是和自己一样理性而克制的女人。这个极其理性之人,通过女骗子看到了生活感性的那另一面,比如说抛开恐怖荒芜的宇宙,夜晚的星空其实也很美丽。他通过一段爱情改变了自己对生活的成见。你看,童话里爱情是结局,而生活中,爱情只是开始。

  伍迪艾伦的爱情是多样性的爱情。爱情是否只是两个人的事情?显然不是,在他的电影里,爱情通常都是三角和四角关系,有时候这种关系比二人世界更为稳定。比如《午夜巴塞罗那》里的西班牙画家与妻子的相处就非常糟糕,虽然都很了解很爱对方,但就是不能和平的相处,当他们之间加入一个外来者时,情况反而变好了。有人说,在伍迪艾伦的电影里,看得到爱情世界里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形。

  伍迪艾伦的爱情是充满性与激情的爱情。他在电影中说自己从来就没有弗洛伊德所说的性潜伏期,对性从来都很好奇。不过,充满性与充满性交的画面是两回事,有功力的导演可以在撇开床上云雨的情况下将性表现出来。斯佳丽和玛丽昂的嗓音沙而不哑,女人性感饱满的嘴唇,男人的焦躁不安,包裹女性身体的衣物或紧身露出臀形,或宽大摆动,隐隐约约,若隐若现。在《遇见陌生人中》,失意作家偷窥对面楼中的少女,她热情而有异域风采,一身红衣,引人遐想,勾人魂魄。

  伍迪艾伦的爱情是去伦理和去道德的爱情。尼采在解释道德的起源时很精辟地指出道德不是别的,就是对习俗的服从,没有习俗的地方就没有道德。而戏剧冲突激烈的爱情通常是违背常人习俗的,好人爱上了坏人,年轻人爱上了年老的人,有女人的男人爱上了别的女人。也就是说荧幕上精彩,不一定好,的爱情通常是违背伦理或道德的。这样的话题能拍出喜剧的效果并被人接受,至少说明社会是开放包容有活力的。这样的社会一般不太会对违背道德之人进行惩罚,一方面社会习俗本身是多变而不固定的,另一方面,习俗并不起到支撑作用,违背习俗的影响就小很多。

  伍迪艾伦后期的电影已经超出了普通喜剧的范畴,台词(笑话)已经是能打动人的很小一部分元素,其余的像对艺术与生活的崇尚更令人迷恋。尤其是以巴黎,巴塞罗那和罗马为背景的欧洲三部曲,涉及巴黎的作家,巴塞罗那的画家,罗马的小市民,写作,绘画,古典乐,爵士乐,西班牙吉他,歌剧。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音符,每一帧画面都让人流连忘返,看这样的电影实在是一种享受。说到底,电影不就是各种艺术元素的组合么,也正是对这些元素的偏好构成了每个导演的特色,而伍迪艾伦的电影弥漫的是浓浓的知识分子与小资气氛,喜欢的谓之精致,不喜欢的也可说是靡靡之音。

  最后说说《赛末点》这部伍迪艾伦比较另类的电影,说他另类,是因为这是部少有的悲剧,而且情节曲折,结构工整,有小说的美感。“相比喜剧创作来说,我觉得悲剧的创作更有价值,直面现实,不会讽刺现实,不会戏弄和玩笑甚至歪曲现实,不会在最后一分钟选择一个结束点”。 有人认为电影中,男主角是个靠女人上位的小白脸,上位了就再找别的女人。我认为至少剧情想表达的比这要复杂的多,比如我认为男主角是爱过富家女的......都是对之前恋人的厌倦,男主角与富家公子一个在婚后,一个在婚前,你厌倦的恰是我迷恋的,这种情节设计本身就表达了某种对婚姻本质的思考。

  科学家要从纷繁万物中提取简单明了的东西,而艺术家则是把一个简单明了的东西,可以只是一个疑问,打碎融入某种具体形式中再现出来。《赛末点》让我想起了最近比较火的《消失的爱人》,他们都表达了对婚姻的某种焦虑,“要把罪恶感埋在心里,继续生活下去”。只是十几年过去了,主动出击的男人和全然被动的女人在荧幕上完全颠倒了过来,这也是当今世界的一大重要变化。

本文标题: 《记录伍迪·艾伦:导演剧场版》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323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英雄《替身:因果》经典观后感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