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盲》经典观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09-11 08:30:3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6

《光盲》是一部由菅浩栋执导,菅广福菅改民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光盲》精选点评:●台湾南方影展补标记●眼盲的人活得孤独,智盲的人活得麻木。都是市井,都自私,又都可怜,是不被看到的微弱的光。●我很客观的讲,这部电影

《光盲》经典观后感1000字

  《光盲》是一部由菅浩栋执导,菅广福 / 菅改民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光盲》精选点评:

  ●台湾南方影展补标记

  ●眼盲的人活得孤独,智盲的人活得麻木。都是市井,都自私,又都可怜,是不被看到的微弱的光。

  ●我很客观的讲,这部电影没有我预想的好。拖拖拉拉,磨磨唧唧,关键的是没有把想表达的真正表达出来,很表面,并且没有拍出这些问题真正原因的所在。希望导演多扎实一些,不要天天言梦想。知道你现在在准备你的新电影,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仔细想一下,你缺的只是钱嘛?多一星给你努力!加油!

  ●导演真诚

  ●农村的真实生活 新闻联播离他们太遥远 能安安稳稳过好手头的日子就算幸运

  ●6.0/10 (First2019山传站第九场) 通过映后与导演的交流,私以为菅导是有影像天赋,但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打磨的人设。比如对于演员的调教上,景别运用到位,规避了非职业演员的软肋,长于遮羞。诸如新闻联播充当背景音,村支部上的反邪教海报等等,用一次还好,但在片中显得重复感略强,完全可以再多设计设计,润色一下细节。总的来说还是璞玉,但假以时日,必有大作为。加油菅导,期待新作问世。

  ●为了后妈而奋斗

  ●导演在矿井工作一年多攒了4万块钱,带着自己的才华和梦想,约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有着共同梦想的年轻人,面对着众人的怀疑和冷眼,走上追梦的道路。整个电影给人一种凄凉,沧桑的感觉,反应了农村真实存在社会现象,世界本充满着光,盲的是自己。

  ●拖沓的长镜头太多,继续努力吧

  ●电影涉及的点太多了,盲人,老人,煤矿,搬迁,毒品,家庭,感觉导演只是把自己看到的简单地拍出来,没有侧重点,显得整部电影拖沓冗长。

  《光盲》观后感(一):独立电影《光盲》,直面山西因煤矿开采而导致的搬迁问题,亲情变的淡薄

  lt;图片2>

  主演念过六旬的盲人和导演

  《光盲》观后感(二):光盲 一点点关于人性的想法

  以前一直说要看然后一直没看,这部电影感觉剧本不像编出来的非常真实。

  下面我就简单记录一下看此片的感受

  1

  我非常喜欢的就是电影里面的配乐,跟姜文的鬼子来了一样,很多个场景里面出现了新闻联播的热闹声音,以及还有结尾那一段戏曲配乐配场景画面特别有感觉,说不出来的美感… 从头到尾电视机没有出现但是声音出现,我特别喜欢这点…

  2

  我觉得里面的表演都特别真实,没有那种过于做作地表演痕迹,也许越真实就越自然。有一个镜头就是二爷在城里水果摊上,那个胖大叔准备拿二爷给的电话号码打电话,我记得他都没有拨号码就直接拿在耳朵边了…我有点强迫症哈,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故意这么干的,因为二爷看不见,胖大叔也不想帮忙…

  3

  其实我发现所有的电影,涉及到人性这一块都经久不衰,最简单也最难拍,这部电影里面有很多人性多面化描写,比如两个巨婴去看二爷,二爷家里都潦倒成那样了还问借钱,以及村长收了钱给别人办那个政府住房补助,却也帮助二爷找了一个媳妇来照顾他,人性这一块太复杂了,没办法去评判一个人了,这部片子里面所要讨论的人性观点太多了,我个人认为不知道哪个是重点了。不过这部片子还是眼睛没眨地看完了,有一种张艺谋拍大红灯笼高高挂那种说不出来的feel…

  4

  最后给导演点个赞,一个作品从无到有,到被认可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但是你做到了,祝你未来作品飞得更远,拿国际大奖,期待你的新作红旗下的蛋…(感觉里面会有小卖部嗑瓜子那对夫妻)

  《光盲》观后感(三):光盲,光芒。

  昨天我们专业组织了一次观影交流会,很荣幸观摩了青年导演菅浩栋的作品《光盲》,看完之后给我带来的可能不仅仅是一种感动,还有在农村中反应的一些现实问题和人性的揭露。在电影中多次反应了一些农村腐败问题和人性之恶,我想这可能不仅仅是发生在农村,以小见大,我想导演更想通过这个小地方来反应当下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

  主人公是一个七十岁左右的盲人,在城市做盲人按摩工作当返回家乡时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情世故似乎都变了。其中记得有两个人找老人借钱,当老人说没钱时立马拍拍屁股走人,当老人向上级领导反应房子地震情况时,领导却不管不顾,从情节上不仅反应了人性之恶,更从视听语言上体现了这一点,如构图上的比例失调更加凸显了上层阶级的压迫与底层人民的渺小落魄。过年时,当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包着饺子聊着天,下一个镜头紧接着是老人孤身在家一个人摸索着煮饺子,当一群人一起放烟花,下一个镜头便是老人一个人默默放鞭炮,这种对比镜头的强烈反差极大的反衬出老人的孤独无助。在音乐的作用上看到这部影片发现其实配乐风格上和贾樟柯的《小武》《站台》非常像,影片很少会采用原创配乐,贾樟柯善于作用流行歌曲来反应当时那个年代,人物情感的表达和怀旧气息。而在这部影片中,则运用了春节序曲的配乐,如此合家欢的音乐配上老人独自一人过春节,人物的孤独落寞,观众的同情心油然而生。

  看似沉重暗黑,现实残酷的题材下却还是能够看到人本善的人性光辉。虽然从表现上看从第三方人物的性本恶上侧面描写反衬出老人的无助可怜,但导演还有给主人公给予了很多希望,如镜头多次给了窗户外打下来的光投射到老人身上,无论白天夜晚老人是处于光芒之下的,在影片结尾处,老人孤独的一个人回家,汽车探照灯和自然光给他的光明希望极大的说明了影片表现的主题,有的人眼不盲,心盲,而有的人眼盲,心不盲。善良的人终究会有好报。

  赏

  《光盲》观后感(四):菅导·浩栋:写给《光盲》以及菅浩栋的一封信

  说是一封信,其实顶多算是自己的一些感悟和理解吧。

  细细回想起来,我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知道浩栋这个人的了,也不知道我们是怎样在微博、豆瓣上都互相关注的了,只是隐约记得在三四年前,有个人和我很相似,也不是专门学电影的,也是半路上突然对电影很着迷,甚至他比我还疯狂,疯狂到愿意为拍电影而去煤矿打工攒钱,并且在2019年创作出了他的第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就是《光盲》。直到前段时间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就发誓,我一定要和菅浩栋做真正的朋友。

  提到菅浩栋,或许没多少人知道,即使在网上去搜索,得到的也无非是“矿工导演”、“第二贾樟柯”之类的关于他的一些介绍,当看到这些故事的时候,我想即使是隔着屏幕,我们也能感受到他为了实现自己梦想的那份执着与努力,而这份执着和努力,恰恰是我们在现实面前逐渐失去的东西。关于菅浩栋和他的电影,我慢慢给大家介绍,先附上浩栋近期生活照一张。(见图1)

图1:菅浩栋在平遥国际电影展

  独立电影《光盲》是浩栋用他在煤矿打了一年的工攒下的四五万块钱拍摄的,讲的是一位名叫广福(二爷)的盲人在离开了三十多年后,从城市回到农村老家后的一些情况,也是通过他的视角(虽然他是盲人)来向我们展示这个山西煤矿小村的变化。另外,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和经历远比电影本身更具有意义。

图2:电影《光盲》剧组工作照

  在讲这部电影之前,我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独立电影的概念,因为总是有人习惯用商业性的视听奇观规则来看待并且评价一切电影。在中国传媒大学游飞教授的《世界电影理论思潮》一书中是这样解释独立电影的,一部电影之所以能称为独立电影,要么是资金独立,要么是思想独立,也就是说独立电影的形成因素有两个,一是电影拍摄的资金来源于电影工业体制之外,可以是别的机构如基金会,也可以是个人赞助等,二是电影所要传达和表现的内容和思想有别于主流商业电影,比如同性恋、女权主义等。当然,这是美国对于独立电影的界定,而当独立电影传到国内的时候,就有了更符合我们国情的深刻意义,比如第六代导演们早期的地下电影和当代一些具有政治诉求、社会批判、人性思考等性质的影片。回到《光盲》,会发现它同时符合了上面说的三条内容:个人出资、关注底层、传达导演的个人思考和情感,所以这是这部电影最难得也是最让我敬佩的地方,当然,很多地方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比如拍摄的资金问题。

图3:电影结尾二爷独自一人走在回村的路上

  在看完《光盲》后,我的感觉就是如同看了万玛才旦的《塔洛》和吴念真的《多桑》一样,在深沉冷静的固定长镜头下,摄影机一言不发的观察着拍摄对象及他的生活,就仿佛这不是在拍电影,而是在记录生活本身,将他们人生中的某些片段抽离出来给我们观看,当然,电影之所以是一门艺术,就代表它必然有着创作者(即导演)的意图在里面,即使是一些看似毫无意义的片段也不例外。就像卫西谛说的:“即使凝视也是一种美,因为电影就是截取了我们生命当中的一段时光,甚至这段时光可能是毫无意义,被我们轻易就抛掷的时光。”

  从电影的第一个镜头二爷独自在拉煤车来来往往的路边开始,导演就已经试图向我们展示山西煤矿业热闹的经济情景和二爷的孤独与寂寞,在很长时间的等待中,二爷一言不发的站着,就仿佛他和这个嘈杂的世界没有任何关系似的,他虽然瞎了,但是他不是聋子,我想,在这片灰尘满天的土地上,他应该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而这个感受,也就是导演所要传达给我们的。(见图4)

图4:二爷在路边等待

  二爷回到村子之后,由于以前的老房子已经不能居住,所以就去找现在的村长宝树,让他帮忙解决问题,抛开故事情节来看,导演用自己独特的镜头向我们展示了二爷(平民百姓)和村长(权力机构)之间的不对等关系。先是二爷去村长家的时候,一道红色的大门成为了显眼的障碍,可能区区一道门对于我们来说很正常不过了,但是我们片中的主人公是瞎子,对于他来说,只要是能触摸到的坚硬的东西,都是具有威胁性的,而在我们的文化观念中,门(尤其是红色的门)是多么神圣威严的象征。(见图5)

图5:二爷在村长家门口

  当二爷进入村长家之后,先是村长不在家,在二爷等了很久之后村长回来时,导演也通过镜头向我们展示了前面谈到的不对等关系。村长刚开始出现是骑摩托车从画外入镜头,当他停下来时,我们能明显从镜头中感觉到一种隔着玻璃的疏离感(见图6),即使是村长进屋之后,他也是一直背着双手站着走来走去,这种画面的不协调感(高低差),刚好衬托了人物之间的不对等。(见图7)过了一段时间后,当二爷再一次来到村长家时,即使两个人处于了一种画面上平等的地位,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也比较远,而且隔着代表冰冷的地板和石桌。(见图8)

图6:二爷在村长家等待图7:二爷(坐着)和村长(站着)交谈图8:二爷和村长坐着交谈

  但与此相反的,是当二爷和全明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之间的人物关系我们又可以通过画面明显的感觉到和村长在一起的时候是成反比的,先是二爷第一次去全明家吃饭的时候,三个人的关系如同等边三角形一样象征着和谐对等的关系,(见图9)尤其是在画面背景(国家领导人)和声音背景(时事新闻)的衬托下,只是,要是这里的背景墙纸换成带有习大大的,会不会更好,哈哈,这里纯属个人想法。到了过年的时候,全明邀请二爷去家里吃饭的镜头中,两人更是肩并肩的一起坐在炕头,人物之间的关系不言而明。(见图10)

图9:二爷第一次在全明家吃饭图10:二爷和全明坐在炕头

  上面是二爷和电影里面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导演已经通过镜头向我们传达了他的想法,虽然有时候可能导演本身也并不清楚,但是就像我和浩栋说的那样,他对于电影的感受,自发性和自觉性都很强,电影是感性的创作,理性分析是后来理论家们的事情而已。

  除却画面传达了人物关系之外,还有一个比较讽刺的镜头,就是二爷去乡政府找领导的时候,或许是导演不得已为之(因为政府不是一般人想进去拍摄就能拍摄的),也或许导演本身就打算或多或少的进行一场审视,镜头中二爷被拦在了政府大门外,被告知领导不在,无奈之下二爷只能离开,只是,让人感觉到滑稽又可悲的是,在二爷想进不能进的同时,他旁边的一条狗却在乡政府门口随意的进进出出,并且仿佛在不断地看着这个可怜的瞎子,狗如此,人何况?(见图11)

图11:二爷被拦在乡政府大门外,旁边的狗在看他

  在展示二爷为他的危房奔波过程中,导演也用自己客观的镜头揭示了当代农村和农村青年的现状,在这个让他们长大的村子要面临搬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吸毒、抽烟、赌博以及迷茫,(见图12)甚至有的人还想利用这次搬迁的机会赚一笔钱,看到这里不由得心痛,因为我自己也是在从农村长大的,电影里面出现的情景,和我的家乡相差无几,习主席说过,青年人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可是,未来在哪?

图12:当代农村和农村青年现状

  《光盲》由于展示的方面比较多,可能会感觉比较冗长乏味,但是从一个制作者的角度去看,浩栋在他的第一部作品中想更多展示自己对于家乡的感受也不为过,只是如何更好的进行表达,期待导演的下一次创作。

  而在声音的运用上,导演大量的用了电视新闻声和广播声作为背景音响,来传达电影的时代感,只是我个人认为,里面类似的声音过多反而失去了其表意的功能,从听觉上会让观众感觉难受,而且也没有达到贾樟柯电影里面类似声音的效果,比如《任逍遥》里面的申奥成功的新闻声音,不仅仅是时代背景的展示,同时也化解了当时主人公的内心矛盾;还有《三峡好人》里面的的《老鼠爱大米》不仅符合了时代潮流,也展示了三明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当然,考虑到《光盲》的主人公是个盲人,他只能用耳朵去感受这个世界,也是情有可原。

  表演上,本片全部是由非职业演员出演,与其说是非职业演员,不如说是导演的亲人、朋友,甚至里面的人物就是再演他自己,因为几乎都是浩栋身边的人义务出演角色的,虽然说这些演员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生活感,而《光盲》本身就是写实类的创作,只是,部分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出现了瑕疵,比如自觉或不自觉的看镜头之类的,可能会影响影片整体的效果,不过我认为,这其实更好的对电影创作过程进行的自我反省,在我们拍电影的过程中,不断的力求真实感,往往会让观众认为电影就是在摄影机之下自动产生的,尤其是写实类的电影。其实不然,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电影,都必然带有创作者的主观意图,是导演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观众的,而这些“破绽”镜头的出现,刚好印证了这一点。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只有当我们知道了拍电影的过程其实就是虚假的过程的时候,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意义才显示出来。(见图13)

图13:《光盲》中的村民

  另外,导演本身也在里面出演了一个导演的角色,电影中他也回家过年,也对家乡的变迁有着自己的看法,从电影里到电影外,我们都会发现浩栋对自己成长的土地有着深深的感情。说到这,顺便给浩栋和常标的表演打个Call,那他妈就不是表演,那就是生活,哈哈。(见图14、15)

图14:浩栋出演自己图15:常标出演杂货店老板

  聊完了电影,再聊聊导演本人吧,浩栋曾说过电影就像他的情人,当年他从煤矿出来要去拍电影的时候就感觉是要去拥抱情人一样,如今,在拥抱完情人之后的他,似乎对电影有了另一种认识。

  而现在的他,对电影没有了以前的激情,这样说的意思,并不是说他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人,拥抱了情人之后就抛弃了她,而是在经历了第一次电影创作之后,在对待拍摄电影这件事情上,他变得更认真与谨慎。他说,他的下一部作品不能再像之前一样说拍就拍,而要尽可能的完善剧本,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下次创作,除了不断地修改剧本之外,他也不断地寻求投资,搞过众筹、谈过赞助、参加过“青葱”计划等,他说不着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说是的,就像《光盲》一样,现在知道的人少,观看得人也少,但是得慢慢来,因为观众是需要培养的。

  在对待电影和生活的态度上,浩栋认为他的电影来源于自己的生活,而且他从不拍摄与自己生活无关的东西,我给他说,我很认同这一点,因为我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在电影不断发展演变的河流中,我们这代电影人即不像第五代导演那样,要承担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也不像第六代导演那样,关注边缘和底层群体,我们要做的,就是去观察和感受我们身边的人和生活,就像老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在《雕刻时光》中说的那样,不要区别对待电影和生活,好的电影正是来源于对生活的感受。(见图16、17)

图16:塔可夫斯基在《雕刻时光》中图17:塔可夫斯基在《雕刻时光》中

  聊完了浩栋之前的电影之后,他又给我详细的介绍了他的下一部电影和下下一部电影的拍摄计划,分别是关于五个山西青年故事的《红旗下的蛋》(暂定名)和一部暂时没有名字的关于矿工的电影,他热情的给我讲述着,他可能也给很多人讲过很多遍,作为一个热爱电影的青年,我想,这或许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吧。浩栋说《红旗下的蛋》打算明年开始拍,但是现在还没有找到投资,而我能做的,却只有充满期待的等待着,电影路上,艰辛自知。

图18:和菅浩栋自拍

  结束了,附上一张我和浩栋的非正式合照吧,哈哈。(见图18)

  最后,用亨弗莱·鲍嘉在电影《卡萨布兰卡》中的一句话来结尾吧:“我想,这是一段美好友谊的开始。”之于我们,也之于电影。

  作者:孙景旋,硕士,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电影专业。

本文标题: 《光盲》经典观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287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江户川乱步短篇集:1925年的明智小五郎》观后感精选《吹响悠风号:欢迎来到北宇治高中吹奏乐部》观后感精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