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生育的社会》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08-27 09:41:5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5

《不让生育的社会》是一本由[日]小林美希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0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不让生育的社会》读后感(一):母与婴本书的优点是揭示出女人做母亲前中后期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造成的困难。各种论坛和

《不让生育的社会》读后感摘抄

  《不让生育的社会》是一本由[日]小林美希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0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让生育的社会》读后感(一):母与婴

  

本书的优点是揭示出女人做母亲前中后期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造成的困难。

各种论坛和生活里经常听到对“不想生孩子,害怕生孩子,产后抑郁,产后疾病,生育耽误事业……”的嘲讽。认为产后抑郁就是闲得没事瞎想,或觉得带孩子需要别人帮忙就是娇生惯养事逼的人非常多。

这本书里就以许多鲜活的真实案例告诉大家,生育中到底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女性对生育的担心和母亲身受的痛苦都实在而深切。

所以,请不要再以旧社会贫下中农母亲对生育和生活的隐忍为标准,来要求任何一位女性了!

弱点是受日本社会意识情态影响,整本书一直在讨论一些浮皮潦草的事件,而不探索找寻说明造成这些事实的根本原因。并没有点明症结所在——育儿并不是母亲一个人的事。 甚至在整本书里一直在强化一个观念——育儿是一个女性最重要的事,是一个女性能做的最伟大的,对社会贡献最大的事。把育儿的责任完全按在女性身上。男性神隐。 书中只用几句话提到:“父亲下班后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母亲的身心能得到一些休养。”“父亲休育儿假可以让母亲延续职业生涯,因为育后妇女在职场的表现更好。“ 其中有这样的潜台词:育儿任务是女性的,父亲为了家庭健康考虑来给母亲帮忙就太好了。 在对社会的呼吁中,也将照顾孕产妇和接受育后妇女工作当作善举,而没有将其当作现代社会中理所应当的行为准则。

书中也并没有对女性生育中身体巨变,生育后所面临的各种后遗症的描述,和相应的,对社会的要求。

所有呼吁都是:请帮母亲看孩子,请解决母亲就业难带来的经济问题。就好像成为母亲后只有担心孩子的身体状态这一件烦心事似的。

在健康关心方面,母亲被彻底忽视。

或者说,就好像本书代表的社会观察,其实只关心生育率似的。

  《不让生育的社会》读后感(二):选择不选择

  

随着各大城市都表现出生育率下降的趋势,这类话题也得到了愈发广泛的关注。这本书还是很全面地研究了与生和育相关的各类问题,至少为不同性别、年龄、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提供了一些相互理解并理解整个体系问题的契机,因此在得知这不是电视台团队出品而是独立作者的时候真的很敬佩。

图表好感up

女性事业家庭两难(至今当初综评面试的时候一个女教授就问我学医怎么平衡生育和事业,我说我学医和家长也说过不想要小孩,老师露出了迷之微笑)、生产痛苦且高风险、高龄产妇增多、人工授精重指标不重质量失败率高等等状况都并不陌生,书里则通过宽美、纪子、京子这些具体的名字将这些事实原原本本真真切切地呈现在面前。

国家政策都在通过层层转嫁回避问题,名为考虑婴幼儿教育的“延长育儿假”使得女性在求职和晋升时处于劣势,遑论政策与实际执行间的差异:许多领导都会直言要休假不如辞职,或者通过合同上的巧妙措辞让女性职工毫无选择余地。

产科医护的待遇和处境都甚堪忧,超负荷的工作和上级的KPI导致操作日趋流水线、人文关怀难以实现,身怀六甲的医生还在上门诊、流产风险极高的护士也请不到假,有素养的医护在面包和情怀间挣扎。而生产环节,书里的情况和国内现状也很像:能无痛就无痛、能侧切就侧切、要剖腹就剖腹,全上海只有红房子还有技术、还愿意做徒手转胎位,更多情况下孕妇和新生儿都不过是个需要速战速决的病案号。

仿佛整个社会环境都在对女性说:“这么担心小孩的话,让母亲在家守着吧。”

更令人悲伤的是,在她们被迫选择成为全职家庭主妇后,才发现这不是问题的解决,而是一系列艰难困苦的开始。丈夫因为一人承担家庭收入的压力而频繁加班无暇他顾,没有亲身经历也往往无法设身处地地体谅妻子的艰难;初为人母的女性缺乏经验和正规的教学科普,不是整日手足无措求助无门,就是在各类广告宣传中迷失了方向,婴儿本身的脆弱多变、家人和社会的期许、不健康的peer pressure,都在将她们逼上情绪崩溃的边缘;如果孩子有生理或心理的缺陷,母亲就更难了,从幼托开始的各级教育机构都会客气地拒绝孩子入校,24小时的看护和教育责任都落在了母亲一人身上。

于是很多母亲抑郁、情绪崩溃伤害孩子或者选择放弃他们,在儿科实习的时候,日常要给被遗弃的孩子们喂奶,很多罹患先天疾病的孩子就这么被抛弃,是父母责任感的缺失还是产前检查未普及,是经济还是社会包容度的压力?

仔细回想上面的每个问题,其实究其原因都涉及性和生命的教育、社会福利、医疗资源等等诸多问题,而通过作者的分析其实可以看出,这条关系链上,哪个环节都有不够。而这些环环相扣的“不够”,累积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国家社会问题,落到每一个个体身上就如同泰山压顶,让人无力反抗。

都说产科是最幸福最有职业成就感的选择,因为这是医院里唯一常能说“恭喜”的地方。但是事关生命的大事如今看来也多有纠结痛苦无奈,好在作者最后还附上了传递了些许希望和经验的的学界研讨、社会团体的努力和教授的建议。这些个人和小团队的不懈坚持努力在这样的现状下,倒是反而更让人生出改变的希望。

毕竟我也愿意相信,个体意识终将改变社会。

  《不让生育的社会》读后感(三):不让生育=国家民族的覆灭

  来到学校完成所有的考试任务后我一出考场就直奔自习室读起了从八月初一上市我就开始关注的《不让生育的社会》这本书。书我几天前就已经拿到手了,这几天碍于复习考试,心里痒痒的很难忍。 这本书主题是社会环境下的女性生育问题,涵盖了“女性”和“生育”两个话题,主谈“生育”。其中涉及了诸多层面:个体、简单家庭、大家庭、妇产科系统、各级政府,最后是几乎覆盖整个社会的男权文化。 (关于本书的总结在三个自然段后) 我最初接触女性主义是在学校图书馆翻阅到了上野千鹤子的《厌女》。这本书当时在我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书里的每一句话似乎都在抽打着我。自此我作为一个男生,对女性主义的兴趣越来越深。就我个人的阅读经验来说,接触女性主义要读两本书:《厌女》,上野千鹤子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析女性;《第二性Ⅰ》,西蒙娜·波伏娃从生理、神话、历史、心理学、哲学等角度解析女性。其他的女性主义书籍则大多从一些单一的视角作为补充。 其实这两年女性主义也成为世界的热点话题。就单说年初至今我们看到的新闻,女性相关一直没有远离我们的视野。其实同为儒家教化较深的东亚国家,对比日本的环境,我们国家在我的观察下似乎要更加乐观。所以在读毕《不让生育的社会》后我对我们国家是否做过书中类似的调查统计十分好奇、对其结果也十分感兴趣。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整本书都笼罩着一层日本社会权利制度的阴影,这层背景使得我对于日本的政治经济与女性主义的关系产生了探索的欲望。今年3月份出版的上野千鹤子的新书《父权制与资本主义》,我也是第一时间就购得,没想到碍于其他的安排没有第一时间阅读反倒弄巧成拙,这样一来,阅读的收获1+1就大于2了。 回到本书的讨论。作者在前言就明确了四章的主要内容并为读者梳理了脉络。围绕着生育:第一章生育前、第二章生育时、第三章生育后,最后一章则是前三章内容的详细实例和建议。 第一章的核心内容就是生育和工作的矛盾,育儿假是其中的重要冲突。在日本经济紧缩的巨大背景下,生育成为工作的重大冲击来源,它占用了劳动力的大部分时间,使个体劳动效率大幅度降低,牵动整体效率降低。这使得要生育的女性几乎从职场消失,最终使生育变得私密、封闭、滞后,甚至消失。现实让女性不可能实现家庭育儿和工作的统一,最后人们则不得不放弃成为父母的机会。其中的阻碍力量是男性权威对于女性的不理解、不尊重,甚至于极度的轻蔑。然而第一章的最后一节作者貌似于提出的解决办法,但本质还是需要仰仗男人的力量、男人的觉悟。 读完第一章之后我的感受是极其压抑的,生育前女人准备生育承受了社会的巨大压力和虐待,这一切都让人提不起精神期待有什么希望出现。可是无论是前言还是最后第四章的描述,作者的内心还残存着些许希望等待着生育环境的蜕变。 这是书名“不让生育的社会”不让生育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章则是把视角从生育主角女性转移到了妇产科医疗系统。妇产系统的瘦弱使得生育过程变得紧张、无序、高风险。这一章里主要针对的是国家层面的不作为。产科由医生、护士、助产士三种身份的人群组成,在实际分娩前后的整个过程中,三者的任务和工作界限是十分模糊的,而且很难达成有机的合作关系,但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几乎没有休息日、每天要工作至少14个小时、获得与工作投入极不匹配的报酬、同时得不到患者的积极反馈。它们似乎在打压着从业人的积极性和信心、驱赶着他们离开这个行业。而这样的分娩环境无论是谁都无法安心生下孩子。 本章最后,“长久以来,正是靠这些不辞劳苦、期待为产妇提供良好分娩服务的医生、助产士、护士坚守在分娩的现场,产科才能在紧张的状态下继续运作。”一个国家的一个行业需要这样才能维持下去,这太荒唐了! 这是“不让生育的社会”不让生育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章则是叙述了分娩后以婴儿为主要对象展开的叙述,其中也夹杂着社会对于产后母亲的歧视和虐待。 采用的案例都是出生后身患各种顽疾的婴孩,不免让人产生疑惑:这些仅仅是个例吧?其实并不是,早在书的前两章就清楚地铺垫了原因。怀孕妈妈的年龄越大,生产成功率就越低,即使最后孩子成功出生身上也会携带着各种疑难杂症影响一生。而第一章就阐述了整个社会生育时间严重滞后的猛烈趋势,多数的女性碍于社会的压力最后失去了最佳的生育机会,即使孩子出生也逃避不了患病的厄运;加之第二章描述的产科系统的扭曲变形,使得分娩的过程就充满着不安定因素,更是为分娩后婴儿和母亲的健康安全蒙了厚厚一层灰。 无论是女性待产请假失败还是孩子出生后想要重回职场,其中遇到的种种困难都会伴随着这样一句话:“之前没有先例可循”。也就是说,在漫长的历史中,这种现象一直被大家所默许,从未有人出来反抗,这就成为了恶性循环的保证。加之面对问题时人们固有的“一切往前看”的看似积极的心态的辅佐,更保证了恶性循环的良性运作,没有人后头去纠结原因,没有人想要做出改变,没有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是“不让生育”的第三个原因。 第三章中从一开始就被剥夺幸福权利的孩子即使存活下来也会遭到社会的冷遇。第二性Ⅰ中告诉我们,成年人对于婴儿的态度是极其暧昧的,成年世界厌恶女性,视其为他者,而婴儿是从女性的身体里诞生的,在长大成为成年人之前,婴儿被视为女性的缩影,就继承了对于女性的那份厌恶。 资本主义国家的生育率每年持续走低,我们不难怀疑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对于其的负面影响。第一章由于经济萧条直接导致人们放弃生育,第二章由于国家经济的影响,使得产科系统扭曲影响生育本身,第三章也是由于国家经济原因使得后续的医疗保障和服务资源紧缺、效率低下。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资本主义自己种下的恶果最后自食其果。 其实他们没有想明白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男权社会——这一现状我们短期内无法颠覆——,男人们需要将婴孩是女性附属这一观念剔除,将婴孩和母亲在这一层含义上剥离开。出生率决定了国家的未来,而日本不仅对于使婴儿诞生的女性刻薄,而且对于婴孩本身也充满了恶意。这是整个日本社会需要反思的问题,他们无疑是在扼杀国家的未来。

  《不让生育的社会》读后感(四):为什么国家并不想让你生孩子?

  

《使女的故事》在美国大火后,不少女性大呼小叫这就是中国的未来,国家总有一天要把所有女人关起来变成生育机器,但我觉得这种想法未免杞人忧天,因为生个孩子就不用工作这种好事,在我们这个万恶的新社会是绝不可能发生的,即便是瑞典这样的高福利国家也不敢许诺这种事,别提我们这样的第三世界国家了。从理智的角度讲,国家和企业其实应该是非常反感生孩子这种行为的。

儿童不是劳动力,而是纯粹的消耗性群体,国家不得不在保育、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儿童支出,并对抚养儿童的家庭予以各种各样的税收减免和支持,儿童的父母集中在二十出头到四十岁这个群体,他们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消费者,如果这部分人选择结婚生育,将展现出消费高而纳税低的特点。政府本身是服务型单位,没有任何的产出,他的收入主要来自税收,所以与很多有迫害妄想的人所想象的恰恰相反,一个明智的政府应该支持离婚少育,两个人各自生活比组成家庭生活成本更高,这样碎片化的社会有利于增加税收,拉动消费,这才是韭菜的正确割法。至于有些人说不生孩子国家就没韭菜割了,更是无稽之谈,因为鼓励生育永远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一届政府不得不为了儿童加大财政负担,但等这一届孩子长大可以成为合格劳动力,他们小时候那届政府不说死光了也都退休了。而至于企业为何不鼓励员工生育,则更无需细说,作为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企业会尽一切手段遏制人力成本的上升,而生产育儿的假期显然不是一个理性的企业愿意承担的。

在上个世纪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掀起了工人要求劳动保护,与资本家对抗的浪潮,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随着女性参加工作的比率越来越高,劳动力群体越发壮大,同时女性由于生理原因理应对劳动保护问题更加敏感,全球范围内劳资对抗现象反而缓解甚至消失了,白领们前仆后继的死在工作岗位上,如今大家对过劳死的新闻已经麻木,最开始还都是男性过劳死,如今女性过劳死也不稀奇了,而半个世纪前的码头工人如果有同事累死在工作岗位上,估计资本家不把机枪驾出来这事儿就没完。然而在这种情况下, 资本家们依旧觉得那些底层员工不够努力。不996的男人不是真男人,不996的女人就是被男权社会洗脑。

我觉得单纯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生育问题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这个视角掩盖了这个问题中蕴含的真正利益冲突,这也是为什么如今铺天盖地为女性发声,情况却没有任何好转。从职场角度讲,你的同事休产假和育儿假,将会直接造成你的工作负担加重,这会直接导致你对该名员工的怨恨乃至排挤,而这种心理跟你的性别无关,所以单纯提拔女性作为主管不足以解决问题,一个更急功近利或对员工漠不关心的女领导甚至会加重这种氛围。从家庭的角度讲,一个孩子降生后家庭的经济压力骤增,男性不得不更多地工作以维持家庭开支,同时更不敢违抗公司要求加班加时工作的要求,这会导致他很难对育儿提供支持。而要解决这样的现实困境,单纯地要求增加育儿假和产假的福利或是骂男人都解决不了问题。

首先育儿假和产假会构成一个企业的负担,如果强制所有企业执行严格的超长产假育儿假,会导致中小型企业无力负担,就业市场性别歧视会进一步恶化,中小企业大规模倒闭,最后的结果就是大量女性会倾向于到育儿福利更好的政府岗位和大企业工作,这会导致政府岗位和大企业结构臃肿,效率低下,而他们给员工的福利却来自整个社会的税收,尤其是那些真正勤劳肯干的人。这些职位不当地占用了社会资源,会让整个经济丧失活力,最后会导致更多人失业,无论男女,而当一个社会失业率恶化到一定地步,女性一定比男性更先收到冲击。美国的育儿社会支持并不比日本好,但美国的生育率却超过中国,排除移民国家的影响,民众生育的意愿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的弹性和活力,日本社会老龄化奇高的情况恐怕和年轻人更愿意进大企业和政府的就业思维定势不无关系。而日本还是一个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增加一个社会的就业弹性,比单纯增加福利可能更有意义。印度在1947年就有严格的劳工保护法出台,但这束缚了劳动力密集型小企业的发展,看似更人性的劳工保护却让更多人丢了工作,所以印度错过了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人口红利的机会,虽然中国几经毁灭性政治动荡,但如今经济发展却超过印度,同时印度因为整个经济落后,城镇化水平低,女性的生存环境也比中国更差。我认为女性因为生育离职的比率只能反映生育对就业影响的其中一面,更重要的是女性离职后就职的比率,如果一个社会缺少让女性生育后重归社会的几率,中小企业经济不活跃,人们只希望挤进福利更好的政府岗位和大企业,那么单纯增加产假并无助于改善女性职场地位,相反会让更多女性无法就业。韩国社会老龄化严重,社会保障又跟不上,政府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延迟退休,导致各个企业都是老年人把持要职,而韩国社会论资排辈问题极其严重,年轻人想在职场混下去生存环境极端恶劣,结果就是生育率极低,如果韩国保持目前的生育率,大概七百年后最后一个韩国人将从地球上灭绝。

二十一世界的白领之所以革命性更低,一方面因为白领的收入更高,用马克思的话讲应该叫小资产阶级,所以妥协性更高,革命性更低,社会主义运动在当时最穷的国家成功不是没有原因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白领不像蓝领工人有统一的组织和利益诉求,很难形成一股政治力量。这种碎片化的状态是后工业社会的常态,很多女性在生育前就陷入了只有工作关系,没有人际关系的碎片化城市生活,一旦离职生育,那么立刻就会陷入每天和孩子独对的被隔离的世界,这让育儿变得更辛苦,新手母亲更加手足无措,容易引发抑郁症甚至虐婴行为。而商业社会抓住这种现实,进一步加重新手母亲和社会的隔离,媒体大肆渲染生育过程的医患矛盾,这都让现代人对生育越发绝望。有些家境优渥的幸运儿能在这种消费社会中享受到好处,而更多的普通人则深受其苦,结果是社会贫富差距和幸福感进一步拉大。很多男性为养家无法提供及时的育儿支持,公司不为这些人提供便利,社会也不为这些母亲提供支持,只是一味鼓励这些经济窘迫的家庭加重夫妻分裂,而这样本身收入不高的家庭一旦破裂,每一个人的生活都会更差,甚至后代的社会上升通道也被堵死,一代代人陷入死循环。诚然很多人有父亲不必参与育儿的传统观念,但这里面还隐含了社会不想让男性参与育儿的无奈现实,现实会加重传统观念,最后加重性别不平等。

《在不让生育的社会》这本书中,作者举了好几个因为生育离开职场的女性,她们有的只愿意做政府公务员,但岗位有限,派遣岗位没有前途,与其就职不如当全职太太,有的之前工作就过于辛苦,在过劳死的边缘,离职生育是明智又无奈的选择,还有的身陷黑心企业,公司唯利是图,想尽一切办法克扣员工,签订合同时就蒙骗员工,而公司拥有成熟的法律团队,个人跟这些组织打官司根本没有胜算。真正因为完完全全的性别歧视离职的女性,几乎没有。事实上,企业的逻辑很简单,能干活的,他都不会问你是人是狗,干不了活的就只能滚蛋。书中还讲了一个身患先天性心脏病的男性,虽然成绩优异为人上进,但仅仅身体原因连考公务员都无法通过体检,相比这些因为生理原因受歧视的群体,孕产妇恐怕还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幸运儿”了。事实上,任何劳动者都应该有获得平等就业的机会,不管是孕妇还是心脏病患者,女性视角下的生育问题掩盖了劳动者正常权益的争取,使得这个社会呼声越来越大,环境却越来越恶劣。

人是否生育,从直接利害关系讲只跟本人有关,但从整个人类社会的存续讲,这又是头等大事,这就像环境保护,任何当代人是享受不到益处的,只有我们想到未来,想到我们有一天死去后,还有更多的人能生活在更好的世界里,这个社会才会变成一个适合生育的社会。

  《不让生育的社会》读后感(五):不让生育又必须生育的社会

  首先两点: 1.女权主义者,认为很多问题根源在于性别歧视。虽然我觉得我没错,但是先提醒 2.自己本身反生育。 反生育可能是在回避问题,但是庆幸的是有更多比我社会责任感强的人在试图改善且解决问题。报道相关问题是其中之一。 作为女性自然有关注过生育相关方面,但是关注点可能更多在于身体和职场方面,医疗方面的话倒是第一次注意。 昨天听肉仙老师的视频老师说评价一本书应该关注共识。是否能改变你的思维或者开阔你的思维。对我来说,不让生育的社会的确有做到。 有让我去看事物的另一面,我逃避和回避的生育问题的另外一面。 扩展阅读 https://digital.nhs.uk/data-and-information/publications/statistical/nhs-maternity-statistics/2019-19 不知道能不能看到 如果不能的话但是感兴趣的话我可以私聊发,英国的生育相关数据 https://files.digital.nhs.uk/D0/C26F84/hosp-epis-stat-mat-summary-report-2019-19.pdf 欧盟法律相关论文 https://www.upf.edu/documents/3885005/140470042/7.+Etulain.pdf/5d238dc4-776c-0ea3-055c-70fc7b7c1b82 美国工作数据 table 5和table 6 也是相关数据 https://www.bls.gov/news.release/pdf/famee.pdf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基于2019年全国生育意愿调查 http://137.189.161.113/PaperCollection/Details.aspx?id=9608 讲回书,其实是很适合写长评的一本书(所以我那么积极主动写作业 啊 但是小宝好可爱)。 小学学动物的繁衍,出生繁殖死亡。对人类来说,也许能跳过生育也许不能。在现代如果选择生育,不能跳过的节点都在书中被提到,怀孕,医院检查和生产,产后护理,幼儿园。 现代女性选择怀孕其实要思考更多。不管是选择生育或者选择不生育,都有职场方面年龄方面和社会方面的顾虑。 尤其是国内。我的朋友圈子里不管是结婚还是未婚,都有到了在家长眼里,在传统价值观看来需要准备开启人生生育阶段的年龄被各种催生催婚的姑娘(男孩子也有。但是更少,对年龄方面的吐槽也更少),理由还是那几个~~ 我不在这儿提了,怕看得你们眼睛疼。 (说起来,我希望每个人在生育之前做好调查和研究,不要因为生而生。其实我认为两性都该了解对女性身体生活带来的影响。不只是用来选择生育与否,还会帮助我们更好了解生命的诞生,去理解孕妇和母亲这些角色。 日常跑题) 不生会有压力,所以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可以生?书中第一章节举例了不少大龄产妇和年龄带来的问题。她们越来越常见(再次跑个题 其实父亲年纪大了 也会有问题,但是好像更少人关注,给女性更多年龄焦虑(sad)) 。可是如果选择早生,职场呢?都说男性需要打拼,但是女性不需要吗? 男性想要事业,女性也会想要。而且这是个恶性循环,如果更多女性在事业上升期选择生育放弃工作,那么更多工作会倾向于选择非传统生育期的女性,这样导致女性的职场地位下降。包括后期想要再次回归职场的问题。 生产后大概也有两个选择(假设一切正常,希望如此)。工作和全职。 先说全职,现代社会的压力,大城市大部分家庭无法靠一个人支撑吧。更何况,家庭主妇的价值是被长期忽略的。 工作的话,职场地位不平衡会导致一方的工作价值不被看好,这一方经常是女性。偏偏在传统价值观里女性又擅长和应该负责照顾幼儿。 所以我绝对反对超人妈妈的存在。 她们很厉害,但是职场平等的同时。男性应该也必须参与到孩子的照顾里。 而不只是孩子的周末玩伴。男性需要知道生育的难处。生育很艰难,育不比生简单。 说起来,有感觉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是孕期和孕后母亲受到的关注度完全不一样。挺着肚子的妻子很难受,生完的妈妈也很艰难。 尤其是孩子刚出生的新手麻麻。不知道怎么照顾孩子,生产带来的痛楚(生产对身体带来的影响请自己找一下),不能好好休息,孤独感(产后抑郁),初当人母的迷茫,等等。 等孩子再长大还有成长焦虑,怕孩子输在虽然不知道终点在哪里但是还是有起跑线的人生跑道上,会怕孩子慢人一步。 生存焦虑,还是之前的也许需要兼顾工作和家庭。 家庭烦恼。很常见的问题是和长辈的育儿观不符。 种种问题和责任,希望选择生育的众人都能意识到。 ps 所以设置离婚冷静期不如结婚冷静期,孕前科普班(要考试的那种!!) 老年化的严重,出生率的下降,独子家庭也怕孩子单独,怕老年孤独(推荐读无缘社会和看护杀人,会发现有没有孩子差不多,我们需要的是更好的社会结构)也许会促使更多人选择生育,但是希望生育前想好自己能给孩子带来的是什么。(当然还有喜欢小孩子的)。不是说物质方面,还有精神方面。 二胎可以是陪伴,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可以养老,但是不只是养老的工具。 (我天!!我又跑题了!!) 重点是!社会结构需要改变。医院,幼儿园,升学方面你我也许帮不到什么。但是这类的报道,更多的了解也许至少能带来精神方面的抚慰。更多的共情和同理心也不是坏事。 共勉。 不让生育的社会8.3[日]小林美希 / 2020 / 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文标题: 《不让生育的社会》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214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创造高收益 贰》读后感摘抄亲爱的笨笨猪/杨红樱童话全集的读后感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