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的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 2020-08-16 09:46:5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7

《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是一本由黄楼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8.00元,页数:6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精选点评:●●趁最近大疫,于今日读毕。从神策军演化、内廷皇位之争、外朝相权关系和地方监军制度

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的读后感大全

  《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是一本由黄楼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8.00元,页数:6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精选点评:

  ●

  ●趁最近大疫,于今日读毕。从神策军演化、内廷皇位之争、外朝相权关系和地方监军制度四个层面对宦官政治进行了描述,试图仿照门阀政治清晰描述界定皇权政治的另一种变态形式,启发颇多。宦官政治起于德宗时期,对于这样一位创立者而言绝非庸碌无能之辈,德宗皇帝无论寿命还是执政时间,在唐朝二十帝中都名列前茅,其对朝臣和宦官的把控程度也是足够强大的。若非德宗,唐朝也许会更早倾灭,由此宦官政治的施行对于唐王朝的巩固根基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由此也是必要的。总之,宦官政治虽牵转萦回,终究还是融入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基因之中。此书的另一重要价值还在于对一些关键史实的重新考证,譬如对宪宗之死与元和宦官群体等多有新论。

  ●将宦官政治与门阀政治进行类比,制度史方面考辩详细,政治史方面则有些论述还带有臆断(比如王才人和宣宗的故事、牛李党争方面)。末尾表格非常好!!!

  ●社科基金出品的书质量确实高。读到宣宗逆袭那段儿料到此书与《唐宣宗大中政局研究》属同一作者。此作是在向田先生那本《东晋门阀政治》致敬,能看出作者的野心。书中的核心论点是德宗对神策军的改制将宦官典禁军制度化使得宦官集团成长为一股独立又强大的政治势力(皇权+军权)。之前我们认为李辅国、鱼朝恩这类权宦最终还是倒在皇权之下,但控制了神策军的仇士良们则可以从容地指挥军队屠杀宰相、废立皇帝,连李德裕这种阁相也要寻找宦官作老板。有趣的是,宦官权力再大,由于生理缺陷无法篡位,反而保证了李唐皇室的延续,并用手中的禁军来维持中央权威抵制藩镇做大,继续坚持关中本位政策。书中穿插分析的甘露之变、牛李党争、宣宗政变等政治事件也十分精彩,顺便梳理了一遍中晚唐的政政史。与汉、明宦官的比较也很有意思。

  ● 好书,但不算必读之书

  ●由神策军的创建和演进出发,以探讨宦官政治为线索,将其与中晚唐军事制度、朋党之争、君相关系以及皇位之争等等诸多问题相联系起来,依照宦官由军权而得其权柄,其后在宫内恣肆跋扈,废君弑君,左右皇位继承,进而染指外朝,干涉朝政,最后威权延及地方,以“监军”监控藩镇动向这一逻辑顺序将这本书分为四编进行了讨论。在本书末尾,作者还将宦官政治与唐宋社会转型这一唐宋史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将其作为本书的总论,以“唐宋社会转型”这一问题很好地总结了本书的主要观点,实为画龙点睛之笔。

  ●如果要大致了解一下,看看下册总结即可

  ●太绝了,蹲一篇大佬书评……

  ●作者想效仿田余庆的意图十分明显,连结论都是那么似曾相识。当然,他自己在后记中也这么说了。

  ●疫情期间断断续续看到今天终于看完了(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没在看)写的挺好

  《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读后感(一):《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初稿

  黄楼的《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一书 深受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的影响 提出了“宦官政治”一说 姑且不谈 黄氏指出唐代时存在“宦官世家” 正如香港何冠环先生研究可知 宋代时也存在“宦官世家” 如蓝元振(震)世家等 可能正是宋承唐制的结果

  对于 一些中晚唐政治史上的问题 虽多是臆测 但也极具见地 至于 对中晚唐历史上的枢密院和枢密使(除蒋玄晖等以外 多由宦官充任)的理解 也深受袁刚、戴显群的中书门下、翰林学士、枢密使等构成的“新三头体制”说以及贾宪保等先生的观点影响 而黄氏则主张枢密使和中书门下(宰相)形成了中晚唐时期中枢体制中的二元中心 其实 案宋末元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中的记载 唐代枢密使的职能主要是掌机要文书而已 对于书中引用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关于武宗要杀李珏、杨嗣复而李德裕主张开延英赐对的记载来论证宦官参决宰相议政一事 恐是史料解读有误所致 至于 宪宗以后 枢密使权力有所扩大的表象 无非是一种侵权而已 回顾学术史可知 刘后滨 李全德 叶炜等先生都已对袁刚先生的“新三头体制”说进行过商榷 详见《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研究》和《唐宋变革的枢密院研究》等著述 此不赘述

  黄氏对于中晚唐史上著名的“牛李党争”的解读 给人一种就像过去大陆宋史学界评价王安石变法时“尊王抑马”一样的感觉 一味的“扬李抑牛” 而这样的是非忠奸的二元对立 真的能尽可能的反应真是的历史事实吗?须知今人对于“牛李党争”的固有认识 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宋人的认识 固然 中晚唐时期 党争确实存在 但是 第一次明确将“牛僧孺” “李德裕”分别冠以“牛李党”各自党魁的正是北宋人苏辙(详见《栾城后集》卷一一)而其兄苏轼 史学家范祖禹 南宋大儒朱熹 宋末谢枋得等人多是“是李非牛” 只有司马光等少数人“是牛非李” 总之 今人的认知深受宋儒的影响

  《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读后感(二):中晚唐的宦官政治

  

安史之乱以后,维护皇权权威的中央军队几乎丧失殆尽,皇权政治遭到沉重打击。安史之乱后的政治秩序重建过程中,一股新兴的政治势力,即掌握神策军军权、屡行废立乃至弑逆的宦官集团,迅速崛起,填补了皇权缺失的政治势力空间。中晚唐政治格局中最鲜明的变化就是宦官权势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全面膨胀,甚至凌驾于皇权至上。«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从神策军的创建及其演进,宦官集团与内廷皇位之争,宦官集团与歪廷政治,以及宦官集团与地方政局几方面进行分析,将这几个中晚唐重大历史问题结合起来,放在同一个框架下全面讨论了宦官政治对晚唐政治格局的影响。这本书脉络清晰、逻辑严谨、考证充分,不仅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充分吸收了其他如陈寅恪、岑仲勉、唐长孺等历史大家的意见,博采众长,还利用新出土的史料,特别是通过大量使用出土碑刻如唐代墓志等,发掘出很多新的重要的观点。

对于我来说,中晚唐史是一个知识盲区,对于书中学术内容,没有资格或水平发表自己的见解,姑且列举几项阅读中个人有所感悟的地方

1. 作为后来人,我们很容易以结果来论英雄,或者从我们的角度出发,忽略历史事件所在时代的实际情况而做出判定。作为宦官典兵之制的始作俑者,唐德宗被后世抨击为“唐室造祸之主”,但综合考虑,安史之乱以后,中央已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而在神策军建立以后,皇帝成了最大藩镇的“节度使”,不可能把禁军交给异性或者宰相。宦官虽然跋扈,却不会篡夺宗庙,而朱泚、李怀光、李忠臣等人,一旦有机会就会成为另一个安禄山。对于武将难以控制有切身体会,多次被文臣武将背叛的唐德宗,选择宦官领导神策军并不意外,可以说宦官典军是中晚唐不可避免的趋势,而在宦官政治的管理之下,唐朝仍维持了一百年之久,所以唐德宗不应该以个人名义背负这个骂名。

2. 在之前看过的一些关于牛李党争的介绍中,总是将牛僧孺、李德裕的集团归咎于“党争”,并将其视为一丘之貉。而本书竭力澄清这个问题,指出牛党、李党之“党”,主要指政治派别或者政治主张;而“李德裕无党”,李德裕个人极其反对朋党,而所谓李党之人,也不过是政治主张与其相同之人,并非朋党,而“牛党”之人,才真正是朋党。作者对李德裕的人格魅力、处事能力、政治主张大加赞赏,而对牛党中人卑劣无耻、依附权贵等丑态进行了批判。在牛李党争这个问题上,作者表现出极其爱憎分明。

3. 历史不似我们所见,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史料文献,如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但从作者的论述来看,对于中晚唐历史,这些史料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很多宦官谋逆事件,真相破朔迷离,而史料大多只是记载了表面化的内容,牛李党争期间,史官们也卷入了斗争,不惜通过篡改史书来打击政敌。作者在这本书中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通过引入新的史料,并将各种史料前后串联,透过表面文字的介绍,通过对史料的发掘、串联和辨析,让我们贴近了历史的真相。真实的历史,远远比小说和故事更复杂更精彩。

  《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读后感(三):警惕“后见之明”

  黄楼老师此书以中晚唐宦官政治为研究主题,梳爬宦官群体从“皇帝家奴”到执掌朝野的一套完整官僚体系的演变历程。宦官凭借对神策军的控制而成功实现了身份的跳跃,故神策军作为理解宦官政治之匙,在题目中得以与宦官政治并肩。

  全书章节结构明晰,共分四编:

  第一编《神策军的创建及其演进》是典型的职官制度史研究,其催眠能力比之褪黑素有过之而无不及。作者以时间为轴,将神策军的创建以及被宦官集团掌控的过程编织成线,将宫城内皇位的废立、朝堂内党派的斗争、地方上神策军城镇和藩镇的盛衰似连珠串般串连起来,为中晚唐宦官政治研究拉开了序幕。安史之乱破坏了唐王朝的禁军系统,肃代以后,以神策军为首的北门十军系统逐步建立起来;而德宗李适的两次播迁使得皇室对武将的信任度大大降低,神策军军权移交至皇室家奴——宦官手中,成为宦官集团操纵内外朝的开始;

  第二编《宦官集团与内廷皇位之争》钩沉宪穆敬文武宣六朝中皇位的传递,基本延续了陈寅恪的观点:“政变俱以玄武门之得失及顿北门禁军之向背为成败之关键”,掌握了神策军等北门禁军的宦官集团成为了操纵皇帝废立的翻云覆雨手。当然,神策军内部左右军之间的派系博弈也在内廷斗争中显露无遗,德宪穆文四朝皇皇帝通过“以宦制宦”的手段对宦官集团实施了有效压制;

  第三编《宦官集团与外廷政治》将宦官视为官僚集团以外的独立系统,以牛李党争、甘露之变为重点,叙述了内廷宦官与外廷官僚并立的“内外大臣共治天下”局面的形成过程。中唐时期,枢密使与枢密院的创立使得宦官集团建立起了对标外廷官僚系统的内廷机构,宦官势力向外廷的渗透达到一定深度,即使牛李党争是外廷系统中执不同政治理念的派系之间的斗争,宦官的支持仍然是党政中重要的政治筹码,“牛党与李党的成败由宦官所决定”。甘露之变的发动也是因文宗不堪受宦官操控,选择在宰相之外另起近倖集团以谋收紧皇权。可惜李训、郑注集团所恃南衙军早已被北门进军压制多年,加上文宗的怯懦与近倖集团的不成熟,甘露之变以失败告终。面对这场宫变,宦官集团内部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以宦制宦”之法彻底失效;宫变失败后宦官发动的政治清洗也造成了近倖集团的覆灭。在牛李党争结束以后,中央朝廷已无任何能够撼动宦官政治的势力,至此外廷官僚完全成为宦官集团的附庸,宦官政治与唐王朝建立起了共生关系;

  第四编《宦官集团与地方政局》主要研究宦官监军问题。虽然宦官集团常被视为“乱政者”,但不可否认的是,宦官监军的确是唐王朝中央朝廷平衡、控制藩镇的利器,正是由于监军使的存在,藩镇节度使之职少有能家传者,想要名正言顺地登上节度使之位,就必须得到监军使的支持、符合唐王朝的政治预期。在宦官监军为唐王朝续命的同时,也抑制了地方上反对宦官掌权之风,使得宦官任意操控皇位废立、掌控财政时,唐廷无力即时割除“腐肉”。

  在总论中,作者参考东晋门阀政治,对中晚唐宦官政治进一步深入分析。

  门阀政治与宦官政治都是皇权的变异,这种变异的产生依赖的是对军权的掌控和具有延续性的权力:东晋士族通过掌控世兵世将挟制皇权,中晚唐宦官则依恃神策军操纵内宫、外廷;东晋门阀士族通过血缘与姻亲关系世代相袭,中晚唐宦官则通过收养义子形成绵延数朝的宦官家族。这是东汉晚明宦官无法比肩的。宋代通过对中晚唐宦官政治的矫枉,在内廷中以文人担任枢密使,在地方上分割财政大权、取消宦官监军,彻底终结了宦官政治,至此中古时期威胁皇权的两大因素——门阀士族与宦官集团终于划上了句号。

  后世对中晚唐的评价多带有“后见之明”,对李唐皇室建立宦官典军的做法嗤之以鼻。然而德宗以来的皇帝并非都是颟顸之辈,德宗赐宦官典兵之权是其遭受泾原哗变、李怀光叛乱后警惕武将而产生的必然结果,正如作者所说,“鱼朝恩之流虽然跋扈,却不会篡夺宗庙,而朱泚、李怀光、李忠臣等一旦时机成熟,就会成为另一个安禄山,对武将难制有切身体验的唐德宗,萌发宦官领神策军的想法并不令人意外”。

  在宦官政治的演变过程中,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始终交织在一起,非当权者一念可改变。正如八王之乱是西晋大封宗室、宗王出镇的恶果,无法由贾南风一人促成或改变;北齐的亡国亦不可尽赖于高纬,而是皇权扶持恩倖集团以对抗宗亲勋贵的结果。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仍应警惕后见之明。

  《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读后感(四):史料的解读与史实的翻转

  近日读《唐代政治史论述稿》与《唐宋史论丛》中《唐宋之际社会门第之消融一篇》,加上春节时读《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点,列述如下:

  第一,关于史料的引用。

  《唐宋史论丛》第281页,孙氏论述晚唐新贵营建庄园唯务于豪奢,至于大族明德意态稍异于是。而后,举出崔群之例,“崔群为相,清名甚重,元和中,自中书舍人知贡举。既罢,夫人李氏因暇日常劝其树庄田,以为子孙计,笑答曰:余有三十美庄,良田遍天下,夫人何忧?夫人曰:不闻君有此业。群曰:吾前岁放春榜三十人,岂非美田耶”。孙氏举此例意在论证世族在于重视对子孙的教育,而非田产多寡,这一点非暴发户之新贵阶层所能及,他们一占田之多,二缺乏家范教育。

  陈氏在《唐代政治史论述稿》(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第271页)也引述此句,两者来源均同为《独异志》。所不同的是,陈氏多引用了一句:

  崔群为相,清名甚重,元和中,自中书舍人知贡举。既罢,夫人李氏因暇日常劝其树庄田,以为子孙计,笑答曰:“余有三十美庄,良田遍天下,夫人何忧?”夫人曰:“不闻君有此业。”群曰:“吾前岁放春榜三十人,岂非美田耶?”夫人曰:“若然者,君非陆贽相门生乎?然往年君掌文柄,使人约其子简礼,不令就春闱之试。如以为良田,则陆氏一庄荒矣!”群惭而退,累日不食。

  陈氏以此句来论证唐代科举制度下座主门生及同年关系之密切,以崔群为例,座主以门生为庄田,则其施恩图报之意显然可知。对比来看,陈氏的引用更为完整,意思呈现也更为明确,崔群在被妻子问到时的尴尬也跃然纸上。孙氏的引用无疑出现了巨大问题,首先,科举考试中第的并非崔氏子弟,也更谈不上子孙教育;其二,崔氏夫妇显然在营建庄田方面的意见并不统一,由此论述两人均重视子孙教育也有不妥。宪宗元和之际,崔群曾以中书舍人的身份主持贡举,而其本人也曾以科举入仕。孙氏显然以崔氏作为世家大族的典范来论述其名门望族重视家族礼法与子孙教育,在陈氏的谱系中则将其放入科举入仕而可能沾染浮华之习,且存在座主门生营结私党的可能性。这种矛盾也彰显了史料解释的不确定性,而历史真实情况如何,我们也无从得知。

  第二,关于元和逆党。

  陈书299页引述,新唐书李训传明言崔潭浚为元和逆党。宪宗于元和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被弑。旧唐书元稹传则曰“长庆初潭浚归朝”,注意到这一矛盾之后,新唐书元稹传则改为“长庆初潭浚方亲幸”。之后,陈氏进而论述崔潭浚主张“销兵”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因为其为元和逆党,务反元和兵戎政策。但是却并没有对史书中呈现的这一矛盾做更深入的探究与解释。这或许关系到另外一个重要的点。

  第三,关于史实的解释。

  关于宪宗被弑的问题,史书中认为当时吐突承璀拥立的澧王党和王守澄拥护的遂王党争权剧烈,最终王守澄胜利,将吐突承璀、澧王和宪宗一同杀害最终太子即位,是为穆宗。由此,穆宗便成为元和逆党的党首。而黄楼在《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中对这一史实作出新的解释,在某种或被视为翻案。其给出的另外一种叙事为宪宗晚年因嗜丹药性情暴虐,身边宦官不堪其辱意外之下将宪宗杀害。作为宪宗的亲信宦官,左军中尉吐突承璀大言要追查宪宗被弑的真相,仓皇之下王守澄与本拥立澧王的右军中尉梁守谦联合将吐突承璀杀害。但此时继续拥立澧王已不合时宜,因为这就向世人宣称王、梁两人为拥立澧王将宪宗杀害,作为逆臣必不能为世人所容,因此临时转机将澧王杀害,并向原为遂王的太子投诚助其登基。而所谓元和逆党的叙事实是由后来即位的宣宗皇帝为获得即位合法性编造而成。

  宫闱秘事,本就疑影重重,尤其是经此篡改,更为后人难以确知。但是,如果历史果真如此,后续对于第二点的事情便有了解释。崔潭浚与梁守谦等人亲近,梁成为拥戴穆宗登基的佐命元勋,在穆宗登基之后被梁守谦召回实有可能。而其与梁的亲密关系,也容易被后人作为元和逆党一同看待,毕竟在穆、敬、文的朝代,此人也有着巨大权力。由此,这种史书上的改动也就变得有点一定的合理性。

  黄楼老师的书对于晚唐宫廷之事有诸多新的解释,这种“新”不仅仅建立在其对唐代史料的熟稔,更在于其对系列历史关联人物背后关系的确知。官吏升降实反映着政局动荡,由此对于这种升降的把握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政局的本来面貌进行还原。这比从史书字面意思上去探究史实难度更大,但可能也是一次全新的智识之旅。

  《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读后感(五):白璧微瑕,鸿篇巨制,值得阅读

  昨夜读完黄楼先生新著《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中华书局2019年10月1版1印,平装16开上下两册共计646页。印数1500册,定价148元。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自助项目”系列丛书之一。

  说起神策军,可能练毛笔书法的人知道著名的柳公权《神策军碑》,神策军属于中晚唐时期皇帝的中央军,用以对抗藩镇割据的强力部队,但是却为宦官所控制,所以对其没有太多的好感。而宦官就更不必说,汉、唐、明三代盛世,末期都是以宦官政治作为政治腐败的典型象征,一般来说,看到宦官主政,都预示着这个王朝的没落与灭亡。然而,宦官真是这么不堪吗?宦官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尤其是唐代的宦官居然可以决定皇帝的废立甚至生死?为什么唐昭宗尽灭宦官后唐朝反而灭亡了?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答案。

  本书正文分为四编,分别是“神策军的创建及演进”、“宦官集团与内廷皇位之争”、“宦官集团与外廷政治”以及“宦官集团与地方政局”。后有附录七,为年表、家族世系表诸司诸使表等,也可以一观。

  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看,正如有的读者所言,是延续史学大家田余庆之名著《东晋门阀政治》之政治史思路一脉,也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唐代宦官为什么能延续近百年对大唐的实际统治,这已经不再是个体的宦官、权宦的问题,而是整个中晚唐政治制度演进的必然。宦官之所以延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有唐一代形成了"宦官家族",权宦对上掌控、影响皇权的实施,对下广收“义子”,这些“义子”往往是神策军将领或地方实力派,从形成广泛而强有力的关系网。这些家族中常常形成数代的既依托皇权发展自己,同时又抑制皇权对自己家族造成危害,且相互关系紧密,形成盘根错节之势的宦官家族群体,失去了宦官政治的作用,皇权也就轰然倒塌,中国历史进入到新的历史时期了。

  读本书最大的收获是,对唐代宦官政治对中晚唐的整体走向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从为人所深恶痛绝的品行低劣的宦官个体,转变为一种与外朝相抗衡甚至凌驾与外朝行政体系之上的另外一套班子,最终形成“内外朝共治天下”的宏大局面,绝不是某一个权宦所能做到的。宦官制度的形成,既有皇帝本人基于对藩镇势力的厌恶而利用皇权扶植以打压地方的因素,这是现实政治的需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维持皇权统治的积极因素,故此,似乎并不难完全以“政治黑暗”来囊括宦官政治的深刻内涵。也许可以这样说,没有宦官政治,唐朝在德宗的时候可能就已经终结,后续的近百年唐王朝,正是这种“变态”统治的施行的结果吧,当然,副作用也是伴随着政治黑暗,但是我们想想,没有宦官政治的朝代,就都光明吗?恐怕也不见得。

  本书鸿篇巨制,但是也有一些微瑕,字句编辑讹误不少,就个人看到的一些例举如下,请识者辨正。

  12 第三段第六行“本书被概括为近幸文人集团”少一“于”字,应为“于本书被概括为近幸文人集团”方通。

  15 第一段第一行末“重则弑君易主,左右朝政”似以“弑君易主,改朝换代”于语义更通,此句为通论,而非专指有唐一代。其实灭唐的朱温也是武将。同页倒数第二段第三行“安史之乱后,玄宗仓皇出逃,......”似以“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为佳,以免歧义。

  41注2“大将军二人,正二品”根据正文应为“正三品”

  75最后一行“右神策五镇,奉天镇,麟游镇、......”奉天镇后应为顿号。

  21最后一段“射生军在宫廷这种优越地位在德宗反正,重建禁卫体系......”然而p78第三段倒数第五行则为“德宗正反后......”两相矛盾。似以“返政”为宜?

  78最后一段第一行“即扼吐蕃入寇的要冲,又.....”字错,“即”应为“既”。

  85最后一句“关右刺史毛鸿宾主义栅桿贼”,“主”应为“立”,“桿”应为“捍”。错二字。

  99第三段“神策副将苏太平率其众五百人戍陇州”,下一行“此六百神策兵因防秋临时归......”后“六百”据前文应为“五百”。

  121脚注2最后“按龙武军属六军之一疑《唐会要》作“等”是。”句中“之一”后缺一逗号。

  123倒数第三段“及瑀之拜,以内外公议,搢绅相庆曰:“韦公作相,债帅鲜矣!””此处“韦公”指韦处厚。引文不全易误以为高瑀是这位“韦公”。引文前应为“宰相裴度、韦处厚议瑀深沉方雅,曾刺陈、蔡,人怀良政, 又熟忠武军情,欲请用瑀。事未闻,陈许表至,果请瑀为帅,乃授检校左散骑常侍、 许州刺史、忠武节度使。”

  144倒数第二段“尽管,舒王在德宗......”句中应去逗号。

  206倒数第二段倒数第二行“马元”为“马元贽”之误,少一“贽”字。

  209 本页引《通鉴考异》中蔡京《王贵妃传》,然似乎作者把唐时蔡京与宋时蔡京混淆了。写《王贵妃传》的是宋代蔡京,担任大中元年八月监察御史摄左拾遗行事的,却是唐代的蔡京。此节内容大部分为作者论文,似未做修改就加入本书。也可能是本人误读,此点祈高人指正。

  232第一段倒数第八行“韩日华”应为“韩晔”之误。

  234最后一段最后一行“枢密使俱盈珍”应为“薛盈珍”之误。

  237第二段6-7行““上枢”即上枢密院”句断句是否有误,若无误则第六行“差随上枢元内侍充判官”句“元”字何解?似乎是以“上枢元”为“上枢院”易解,否则“元内侍”其意难解。或以“元”通“原”,则为“原内侍”。

  304 第十二章第一节第一段第二行“实现政治报复”,字错,应为“抱负”。此句中“普通庶族士人通过依托皇权实现政治报复(抱负)的途径堵死”似应为“被堵死”文句方通。

  下册p335第一段倒数第二行“吴明撤”应为“吴明彻”。

  368第二行按照前面的相同格式,“三者”后似应有逗号。

  385第二段第三行于(由页)音di(迪音),此字似乎未入简体字,故仍以“頔”字为宜。

  389第二段第五行“节度使王沼”,查中华书局标点本似应为“王绍”,未知是否二字通用。

  401第一段第五行、第九行“曹文恰”应为“曹文洽”。同段第八行则无误。前页引文无误。

  405第二段倒数第四行“不废一兵一卒”应为“不费一兵一卒”。

  406第一段引文“遂拔兵马使严励为之”,查《唐代墓志汇编》确为“励”字繁体,然可在后加注“(砺)”,如p407引文“李长策(荣)”,格式统一。

  419第二段第五行“使之奖卒伍,则百姓苦其见侵。优百姓,则军用患其不给,前后病之。”标点误,“见侵”后应为分号,表示前后为并列关系。

  423第二段“王晏实也不是孤身上人”,字错,应为“上任”。

  424第二段倒数第三行“朝廷不信任高骈,势必换将,就可以趁机举荐王晏平”,按上下文似应为“王晏权”。p425第五段两处“王晏平”似皆应为“王晏权”。

  426倒数第二段“风林关”应为“凤林关”。

  450第二段第二行“妥善处理藩镇事物”字误,应为“事务”。

  525第一段第五行“李唐无军抵御敌”,语病,似应去掉“抵”字或“敌”字。

  604 正文第一段第五行 “张居翰辅佐李存勖灭梁,后唐庄宗时位至枢密使”,此句语病。李存勖即后唐庄宗,应以“张居翰辅佐后唐庄宗李存勖灭梁,位至枢密使”文意较顺。

  文字错误较多,但瑕不掩瑜,的确是非常好的一本著作,值得阅读、推荐!

本文标题: 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的读后感大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161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果月亮不抱你》读后感摘抄《金融市场技术分析》读后感精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