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如诉读后感锦集

发布时间: 2020-08-08 08:31:3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7

《琴声如诉》是一本由玛格丽特·杜拉斯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11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琴声如诉》精选点评:●年少的时候觉得能够理智是因为不够深爱,大了反而觉得理智应该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看似无情,其实是给

琴声如诉读后感锦集

  《琴声如诉》是一本由玛格丽特·杜拉斯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11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琴声如诉》精选点评:

  ●年少的时候觉得能够理智是因为不够深爱,大了反而觉得理智应该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看似无情,其实是给彼此减少麻烦的最好条件,毕竟,爱情从来都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 PS:香橙烤鸭,听起来就诱人,哈哈。

  ●简明又随意,清醒且沉溺。

  ●旧书换新颜,手感不错。如果不是之前文学课上老师分析过,很有可能看不懂~

  ●第七章太美了,写出了小说的全部。我也只能感觉到那种感觉,回来找王东亮的论文,他的文笔很美:“...一个说着可说可不说的话,讲着似有若无的情杀背景,另一个听着可听可不听的语言和虚虚实实的细节...如同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场所。而走进这空间的是来无所来、往无所往的孤独男女。”

  ●电影镜头感觉。

  ●Moderato Cantabile

  ●电影镜头的感觉

  ●王道乾的译后记一语中的:“书中所写的,正是一位头脑冷静的作家在理性控制下写出的理性所不理解的种种事理。”

  ●微风一般流泻出的情感细节

  ●克制。清醒。冷眼旁观。耳边是大海不息的潮声。读完之后才觉得这名字起的真好:「如歌的中板」,译成「琴声如诉」也别具风格。这一版封面好看。王道乾先生译杜拉斯译的也好,很久没有见过这么一针见血的译后记了。

  《琴声如诉》读后感(一):一头雾水中

  之前睡前看《悲惨世界》,觉得很不对头,后来改看这本书。怪不得别人说《情人》之前杜拉斯写的东西都晦涩的很。对话很是跳跃,像我这种本身智商就不高,加之临睡前坐在床上,还一边喝着酒一边看,更是糊涂了。成功地催眠了我三天,书才看了一半。还木有搞清楚这个凶杀案跟这个经理太太有没有关系。但愿这个周末可以把它干掉。

  《琴声如诉》读后感(二):如歌的中板?

  我不懂意大利语,不知道中板和行板这两个专业术语之异同。

  这本书也是屡次看第一章而无法推进的。

  这次发誓要推下去,也就顺势看到了结局。

  不知道原文如何,中文译本确实如译后记所言,言语干巴巴。这种干巴巴不无道理,作者笔触口语化很强,甚至喃喃自语,修辞不是她之所求。

  对话模式总是并行或者自说自话,偶尔交织一下。

  有时我反复看也看不懂。

  我的理解:男女应该是在凶案之前就已经相识。译后记中的总结似乎不对。

  在馥郁的香气里,有一个少妇看着木兰花从盛开到颓败,在心里幻化出另一个花期和另一个关于爱恨的结局。

  再多等一分钟,男人为什么没有开枪?

  真心不喜欢这个中文译本,加之不怎么喜欢杜拉斯,所以...三星吧。

  毕竟我盗用了她的书的封面作为头像。

  中国北方的情人,这头像,比梁家辉文艺多了。臀部则另当别论。

  --------------------------------------------------------------

  哈哈,看到几个友邻关于此书的长篇评论,真心佩服。

  我每次写到10行左右就词穷了。

  还有那么一两次,行数不足而在提交的时候倍感羞辱。

  关于《琴声如诉》这个名字,倒是翻译得不错。一个“诉”字,涵盖了文中的所有忧伤。而《如歌的中板》,则无法预知主题的悲喜。

  《琴声如诉》读后感(三):赌局

  “我真希望您死,”肖万说

  “完了。”安娜巴莱斯特说。

  安娜巴莱斯特把椅子转了个身,这样,也就不可能再坐回去了。然后,她往后退了一步,又转过身来。肖万举手在空中挥了一下,手就垂落在桌上。她看也不看他,从他坐着的那个地方走开了。

  这是琴声如诉的最后一个画面中的一部分,和我之前看过的一部日本电影《樱花乱》里的情形类似。小饭馆的男子爱上名妓清叶,清叶也对他有不一样的感觉,一次幽会时被一个喜欢清叶的大官赶走之后,男子就再也没有来。清叶不甘心,把自己打扮成逃跑的样子在大雨中冲到男子的店门口,男子正好出门,看到狼狈却依然美的清叶,愣了一会,然后冲清叶咧开嘴笑。清叶决然转身回去。

  不论是清叶和那个市井之徒还是安娜和肖万,在暧昧的关系中,男人都显得卑劣。虽然暧昧的确是来自双方,只不过,比起女人那种要求绝对纯粹的烈火般的情感,男人的情感似乎只是炭灰里闪烁不定的火星,一桶水浇灭后还有刺鼻的毒气。因为个中不同,感情似乎也僵硬了。他们只能短短的相会,或交谈,或抚摸。谁都能感觉到这种接触的别扭,尽管如此,他们还是继续着,因为他们都在预备着积蓄着,在一次次的暧昧中搜寻来自对方的信息,在没有结果之前,谁也不肯先离开,像是赌博。还好,安娜和清叶都不是好赌之徒,尽管赌注下得很大,尽管这一局可能会输得很大,但也就此收手。否则,安娜就死在了肖万枪下,清叶也等不到樱花开。

  “抓住幸福比忍受痛苦需要更大的勇气”,这是《下妻物语》中的一句台词。面对一段不可能的幸福时,更需要勇气。女性似乎天生就有这方面的勇气,只是,这种不可能的盒子有两种。一种是打开一个盒子,里边是一个大蛋糕;另一种是打开一盒子,它只是个盒子。

  在爱情的赌局里,有勇气的人才会赢,也输得起。

  《琴声如诉》读后感(四):翻译上的部分问题

  第4页

  原文:- quelle tête vous avez là……

  - à qui le dites-vous

  译文:您看这孩子……

  您这是对谁说的呀

  第一句这样翻,就不明所以了。

  第5页

  原文:le bruit de la mer entra par la fenêtre ouverte

  译文:从敞开的窗口大海的声响一涌而入

  不知从何而来的倒装。

  第13页

  原文:Mon amour. Mon amour.

  译文:我的亲人啊。我亲爱的人啊。

  换了两个不完全贴切的译法,其中可有深意?

  (第27页 les jours allongent, allongent... 太阳斜下去了,太阳西沉……

  还有 第28页 et il l'embrassait, l'embrassait 他还在亲她、吻她

  说明是paradigmatic stylistic appropriation了

  但是 第31页 toujours on lui souriait. on lui sourit. 天天都有人对着他笑。有人对着他笑。

  该区分的却没有区分。)

  第13-14页

  原文:Toute expression en avait disparu, exceptée celle, foudroyée, indélébile, inversée du monde, de son désir.

  译文:他的眼睛,除了表现出对这个世界、对他的欲望被粉碎但又不可能被毁灭、完全反常的表情以外,没有任何其他表情。

  杜拉斯如歌的行板般的语言几乎统统被处理成了长句。也有长句被打散成短句。

  第18页

  原文:Elle alla droit au comptoir.

  译文:她一直走进咖啡馆,来到柜台前。

  不必要的增添。

  第26页

  原文:Anne Desbaresdes se tourna vers le comptoir, fit une grimace, accepta le bruit, l'oublia.

  译文:安娜·戴巴莱斯特往柜台那边侧身看去,声响扑面而来,她蹙起眉头,也只好随它去。

  译文中分句的顺序颠倒得妙啊!

  第29页

  原文:- Il m'aurait été impossible de ne pas revenir, dit-elle enfin.

  - Je suis revenu moi aussi pour la meme raison que vous.

  译文:“我是不能不来,”最后她说。 “我来,和您的理由一样。”

  这么精彩的两句怎么把“再来”翻译成“来”呢!

  《琴声如诉》读后感(五):琴声如诉未尝往

  近阅玛格丽特·杜拉斯所著之《琴声如诉》,是王小波所推崇的翻译家王道乾所译。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柔情似水,琴声如诉的时节,是人生之际遇中最可怀念的时光,斯人已逝,情愫依稀,能无怅叹?!看罢此书,更增添了一份怅然若失,工业时代与后工业时代的情感仅维系於相同的利益,而早没有了新古典时期的那份Romantic和诗意,这正是杜拉斯的小说令人寻味之处…… 人之情感,兹事体大。纵观人类文明史中的情感,现代社会的物质发展已近达到人类社会的巅峰,而精神世界的丰沛,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东西方或多或少趋向功利化、工具化,哲思与情感,在当代社会中更属稀有之物,有识之士莫不痛心疾首,也非一日。我虽生於此世,却与这个社会扞格不入,实是性多有所不堪,尤以情感之跌宕变迁,素不与当世价值体系有所融入有关。 玛格丽特·杜拉特以细腻温和的笔触,流水式的平澹无奇的叙述中,展现了人们空虚之性灵和真挚爱情难以达成之悲凄。如王道乾所说:“西方现代人的生活苦闷、内心空虚,人与人无法沟通,处在茫然的等待之中……爱情似乎可以唤起生活下去的欲望,但是爱情也无法让人得到满足,潜伏的精神危机一触即发,死亡的阴影时隐时现……”我认同王道乾先生的结论,却对他的划定对象有所异议,不仅在西方,特别在东方社会这种趋势更为显著,不仅晚清民国就存在这种精神危机,今日之虚妄之国则更是如此,且更殊胜之……内心的苦闷、彷徨、空虚,柏拉图式的爱情泡沫与幻境,正在神州持续发酵与变异,人与人几乎缺乏真诚的沟通,“至死不渝的爱情”在国中如同痴人说梦,这不仅是时代的悲剧,更是盲目追求物质,不惜牺牲美好的爱情与情感所致的恶果。斯人远逝,这种感受之於我,也就更加明显……生命之悸动,除了自然山川形胜之美,就是至死不渝的真挚感情所带来的惬意与安宁。今日之现实,难道不应是我们需要反思的吗? 本书从钢琴教师吉罗小姐教小孩“Moderato cantabile”(像唱歌样的中板)开始,从一桩在左近发生的男女纠葛的凶杀案引出女主人公安娜·戴巴莱斯特去咖啡馆与老板娘闲聊,最后肖万(男主人公)与之攀谈之情形,展开了工业时代人与人渴望真诚交流与对爱情既羡又惧的缺失信任感的人际危机。这正是功利社会的情感表征,人与人的交流仅限于流言蜚语和乏味浅薄的语义繁复,真诚而小心翼翼的交谈都有很大的精神困境与现实悖论,以至于后来的爱情之花刚刚绽放就趋于黯淡,还有内心无以言说的空虚和渴望交流的心灵,反映的是杜拉斯对那个时代的脉搏与爱情的清晰认知,以及她对无奈人生况味的绝望。今日,虚妄之国也逐步走到了这个阶段,虽然贫富差距仍然巨大,但也正如《琴声如诉》中所表现的,无论是工薪阶层还是精英阶层,他们所共同的一点就是:空虚。无尽的巨大虚空,必然导致他们的迷茫感受和对爱情既羡又惧,然而,他们都渴望着真诚的爱情,以至於他们有的人就算走进婚姻的殿堂之后仍然空乏之性灵,未有获得爱情的真谛,正是为此。而小孩的角色,并非可有可无。他所代表的是幻想、渴望、纯真与憧憬,而对于大人之世界,他们不仅隔膜,甚至觉得“不可理喻”。然而,他们终将长大,终将面对这个“悲欣交集”的社会。王小波在《绿毛水怪》借杨素瑶对陈辉说“还不如我们永远长不大”的童言无忌,正是他清醒的认知到质朴无华方是人性之中最真之性情。海滩、小艇、情杀、港口、码头、工厂、咖啡馆、木兰花……这些意象,这些正是自然与工业时代的悖论与冲突,而杜拉斯用娴熟的文字处理这些情境和意象,值得文学研究者的注意。本书最终两位主人公仅以一吻话别,他们还将继续怅惘、迷茫…… 琴声如诉未尝往。人之美好情愫与幻梦,是人之良善的发轫之端。一个连梦都不会做的民族,一个连梦都不许做的民族,一个连自由之风都不向往的民族,惟利是视,尔虞我诈,情感淡漠,世态炎凉,精神荒漠,那么,这个社会就会连最起码的真挚爱情也会成为稀缺之物……梦已醒,人面早已不知何处去,何处话凄凉。梦魂终感伤,无尽的虚空,逝水无踪,魂灵何处,攸归?

本文标题: 琴声如诉读后感锦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119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夏夜十点半钟》读后感摘抄《考骨纪·北疆生死契》读后感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