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再现》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08-04 09:41:4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9

《超越再现》是一本由方闻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0元,页数:4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超越再现》精选点评:●与高相较而言方闻更得衣钵。●:J292.110234●方闻先生的艺术史,是一部审美史和文化史,

《超越再现》读后感1000字

  《超越再现》是一本由方闻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0元,页数:4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超越再现》精选点评:

  ●与高相较而言方闻更得衣钵。

  ●: J292.11/0234

  ●方闻先生的艺术史,是一部审美史和文化史,这种中国艺术史研究方法上的革新,是将中国艺术作为一种人文学科的伟大尝试,其开拓性意义不容小视,在阅读的过程中,让我感受到了文人艺术前所未有的丰满之感。

  ●按画科来分的版块,属于通识类美术史,写作方法以文献引用和归纳为主(引用文献多为国外文献),有些介绍的画家比较冷门也有意思。不过总觉得太浪费纸张了,居然要680大洋...这个时候就很庆幸有图书馆。。。。。

  ●價格好變態啊,只能在圖書館摩挲一番。

  ●太...贵

  ●準備看第二遍。

  ●作为一本研究专著,书极胖大,图版极好,价格极贵。

  ●吴镇的部分有两句是暗讽弃徒吧……编排很精,虽然极度依靠Elliot家族、顾洛阜、王季迁的收藏,但仍是极好的入门书

  ●原来是通史类,对画作本身的叙述和分析较浅显,有点小失望,不过图是良心的。

  《超越再现》读后感(一):有些人、有些出版社到底是在想些什么?!

  本来可以出版成五十块钱一本的好书,为何要做成680来“要挟”众多学子呢?有些人、有些出版社到底是在想些什么?!

  出版社的这种行为,真是无良之举!有悖学术的初衷。

  有人说是版权费贵。但即使版权费很贵也不会如此,况且很多学术著作的版权费都是属于赠送的,或者不多的版权费。要知道,这书的定价都超过一百美金了。

  《超越再现》读后感(二):笔记

  首先,画印的不错,有很多大图和彩图,还有很多放大的细节图。不少画作都是流到国外美术馆的藏品,国内没有机会见到的。

  第一章讲人物画,重点是李公麟的孝经图。

  第二章讲巨型山水画,即以《溪山行旅》和屈鼎的《夏山图》为代表;我觉得《夏山图》的中间部分很像溪山行旅;而夏山图的开卷部分的逐渐后退的水平线状的构图,有点像是《鹊华秋色》的滥觞。

  第三章讲文人书法,以黄庭坚和米芾为代表,讲书法在宋代文人中的转型。有很多细节的对比,清晰的展示了黄与米的风格追求,比《心印》讲的清楚得多。

  第四章讲宋代皇室艺术,南宋皇室的绘画一直追求诗情画意。重点介绍了马麟的作品,诗情画意也正是马麟的特点,不知道是赞助人选择了马麟这样的画家,还是画家自觉向赞助人的要求靠拢。

  第五章讲南宋艺术,重点介绍李唐、马远、夏圭。

  第六章讲佛教道教画。

  最后讲元朝的绘画,重点介绍了吴镇、倪瓒、赵原、唐棣。

  方闻对书法的师承关系,以及个人风格追求分析细致,并有细节分析,这点与《心印》相似,但印刷要精致的多。这方面为高居翰所不及。

  方闻对笔墨画法分析较多,而高居翰则对画面结构分析较多。

  《超越再现》读后感(三):保守与内省:南宋绘画的风格转向

  

内省与抒情南宋绘画

南宋的艺术,因为受到朝廷的控制,就必须将之置于当时的政治与思想氛围中来考察。金兵的侵占使得宋朝丧失了北半部中国,宋高宗(1127—1162年在位)及其保守的臣僚们将北宋的迅速衰败归咎于1069年至1085年间所推行的政治改革,以及1093年至1125年对那些改革政策的再次应用。南宋朝廷不再进一步去尝试制度性的改革,而是把复兴新儒家的道德主张作为重振帝国的一种途径。当1141年与女真人金国达成割地和约之后,宋高宗便致力于巩固他个人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更加强权而专制的政府。

1165年,宋高宗的继位者孝宗(1162—118年在位)与金国重新谈判,达成了“隆兴和议”,南宋因而获得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与繁荣的机遇。然而在此期间,有两次在皇位继承上的危机严重影响到朝廷的道德权威:一次是194年,患有精神病的光宗被废,立其子为宁宗(1194—1224年在位),尊光宗为太上皇帝;另一次是1225年的宫廷政变:宁宗故世,因其无后,结果由权相拥立皇侄赵昀为理宗(124—1264年在位)继位1

在保守的南宋文人和思想家看来,医治社会弊病的唯一良方,就是道德的改善。故对朝政的不满,便往往把他们的目光,更多地引到自我修养上—即对人间事务的沉思和反省。宋孝宗于1162年登基,新儒学的大哲学家朱熹便提议,新君主要任务是驱逐女真金人,遵循孔子教训的“格物致知”和任人唯贤的方针。[2朱熹及其门人在新儒教哲学中,提出了一个“道统”的观念。他们声称从古代圣贤尧、舜,通过孔子、孟子,再到北宋初期的新儒家这一直接的谱系。宋理宗为了树立朝廷的形象,便任命道学之士为朝廷高官。同时,为了强调南宋是儒家政权的合法继承者,他确认新儒家主义亦即当时的理学,就是南宋官方的哲学。

随着金人、而后是蒙古人对北部边境的威胁之加剧,以及政府官员的偏安情绪与对变革的冷淡,南宋中国便越来越转向内了。这种日益加深的内省气质,也体现于南宋绘画:对自然的写实处理,逐步演化为一花、一石或一树的象征性表现。

  《超越再现》读后感(四):方闻与费正清之关联

  一

  费正清的论证有个观点值得注意,首先是3世纪到5世纪,这个时候,中国和罗马帝国一样都是受到蛮族入侵,在中国叫作五胡乱华。但是罗马帝国此后就一蹶不振,而中国在5世纪建立的唐朝则完全复制了秦汉帝制。究其原因除了是中国有比罗马更深的帝制传统(董仲舒建立的天命说),其他更重要的当然还包括汉字的原因。因为汉字不是拼音文字,所以掌握比较困难,很难与胡人的语言混用通用,因此文字的原因使得中国文化有着非常强的同化能力。任何蛮族进来都需要用掌握汉语的人来进行行政工作。同时由于中国是精耕农业,人口增长很快,任何异族都很快融合在“人海般的汉族人口”中了。而无论是在《心印》还是在《超越再现》中,方闻都将文字-书法作为中国美术非常不同于别的文化的一个特点。方闻认为中国画的本质特性在于书写性。而书写性在费正清处也被认为是一种社会地位的区分。汉字的特性造就了东亚国家特殊的文盲率,也造就文化超稳定性。按照费正清的设想,中国字同义同形不同音,如果中国字如拉丁文字,否则中国早就如西欧一样分裂了。

  方闻的《心印》和《超越再现》都画了大量的时间在谈论书法于绘画的问题。方闻的最大贡献在于将中国笔墨于西方艺术史研究中的形式结构连接在一起。现代的中国艺术史始于美国的高居瀚这类学者的推动。对于诞生于沃尔夫林的形式分析逻辑而言,笔墨或多或或少被当作了一个“玄学”概念。而方闻则是在心印中试图用形式分析的方法来阐释中国画的空间结构,从而形成对于传统“三远”空间极其画论的形式主义解读并试图树立鉴定标准。而在《超越再现》中,他则是开始将诗书画的结合作为一个主线。如果说《心印》还有削足适履来适应西方中心主义的话,那么《超越再现》则更加偏重东方的解读。方闻反复提到书法性用笔,书法性结构等等。书法用笔当然是著名的“石如飞白木如籀”之类的东西。而书法性的结构,他创造性的用篆书的“树”字来比较元画中树型。同时方闻的书法性结构,还包括元人开始想临摹碑帖一样将古代时期的范宽样式,董巨样式、李郭样式等等提炼成程式化的东西,通过配合不同的公式来表达自我。而这些13-15世纪样式研究成为了中国最早形式试验。(这个时间又和文艺复兴重合,而语言则和样式主义以及强调综合感官的巴洛克时期)

  而福柯认为,从描述类似(representation of resemblance)到表意性语言(language of signification)是现代化的基本转变。这个方闻所说的中国画的模拟性表现(mimetic representation) 到自我表现(self-expression)在元代的转变而一致。但是如石守谦作指出的那样,经过同样是这个转变,在西方就走向了抽象绘画,而中国却没有。我想(或者方闻也安石出)书法本身在明清以来实际上担当或分流了抽象的语言试验。而书法的写作和欣赏也如抽象画一样成文人圈(文化精英)的入门券。而这个又印证了费正清的观点!

  二

  在阅读方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费正清对于中国历史的分期和方闻的分期有着明显的关联关系。

  总的说来,费正清将中国分为三个帝国:第一帝国(秦汉),第二帝国(隋到盛唐)以及第三帝国(中唐,宋到清)。这个分期中,最为富有创造性的是他跳出朝代循环论将唐代一分为二。我理解其依据如下:早唐和盛唐和隋一样其实是北朝政权的延续。陈寅恪曾在唐代政治史略稿开头就写道“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常”。安史之乱本是一次例行的外族入侵,虽然没有终结李唐王朝的统治,却是改变了唐乃至中国的统治格局。

  这些变化1)首先是政治权力通过安史之乱以及两税法,开始从功臣士族(北朝政治主流)转移到地主阶层手上。这一变化和科举制度在唐朝的完善,导致了官僚制度的全面胜利,从而削弱了世袭的军事化帝国制度,而变成了文人治国。2)从文化上说,从韩愈开始,新儒家开始萌芽。而也是弃佛返儒的开始。受佛教影响的儒家已经不同与以前,而这个传统在宋致于完整,而到明又有一变。3)经过南朝,从唐代开始南方成为经济主要区域。于是这个区域的人开始掌握文化生产的权力。而随着两税法的事实,很多地主不一定要生活在乡村,因此转向城市生活成为缙绅,而中国文化的中心开始有了从农村到城市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导致了知识分子文化(文人文化)的发生!

  方闻《超越再现》副标题是“8到14世纪中国书画”,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潜在分期依据应该是来自于费正清。而8世纪和以前的区别也在方闻弟子石守谦的论证中有所显现。他在《风格与世变》中谈到后人对杜甫说韩干“干惟画肉不画骨”误解,反映出北朝以来“感神通灵”的观点衰落,而这个衰落其实是和以王维为代表的士大夫画家趣味取代职业画家的开始。而8世纪以后画论的主要人物其实往往是安史之乱之后没落的士族子弟。

  费正清将8世纪看作是古典时期到前现代时期的转折(有些文艺复兴时期的意思)。在方闻的系统中,虽然他认为中国并不存在一个单纯的古典时期(但是有各朝不间断的古典运动),但是他其实继承了费正清对于这个“前现代时期”的划分。所以在《超越再现》中,首先从周文矩世俗题材开始论证。与此同时,他把中国书画在这一段时间的历史理解为一段二元论的历史,即将诗书作为文人专利,并以此不断冲击8世纪到14世纪的再现表现,以致与最后中国书画最终超越再现通过诗书画结合的自我表现,从而达致“前现代”时期。而原来的再现风格保留在明清的院画之中。

本文标题: 《超越再现》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100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好久不见,过去半个月有好好吃早餐哦深入浅出数据分析的读后感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