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变格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布时间: 2020-07-30 08:32:4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8

《英雄变格》是一本由白惠元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3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英雄变格》精选点评:●基本赞同陈晓明的评价。对于文化政治哲学理论的引述借用过于简单化与实用主义,使得结论常会令人感到“尬

英雄变格经典读后感有感

  《英雄变格》是一本由白惠元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3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英雄变格》精选点评:

  ●基本赞同陈晓明的评价。对于文化政治哲学理论的引述借用过于简单化与实用主义,使得结论常会令人感到“尬聊”;二则作者对自己成长的90年代可谓深察,而之前的时代因缺乏直接经验令“尬聊”频现。三则猜测应该是陈晓明的学生,特别爱抛现代性理论,大白话能讲清的问题却定要引述绕口的理论,且又没有陈晓明的驾驭能力,当然白还是相当年轻的学者。书值得一读。

  ●【跨学科视野】当代人文知识分子必须具备将学科内部论题转化为公共议题的能力。 【两种起源】一、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古代神话形似猿猴的水怪“无支祈”;二、胡适《<西游记>考证》:印度最古记事诗《拉麻传》的神猴哈奴曼。 【孙悟空形象变迁】古典小说《西游记》→清廷戏曲舞台《昇平宝筏》→1956年京剧《大闹天宫》→1957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1962连环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1986电视剧《西游记》→1995电影《大话西游》→1999动画片《西游记》→2000网络小说《悟空传》→2019动画电影《大圣归来》

  ●L

  ●选题是非常有意思的,可惜的是引用了太多拗口的原文,不过对于一篇博士论文来说也算正常吧

  ●看西游记的第二遍之余,发现的一只大隐书局神奇的书,神奇的人物总会经久不衰,就好像100个哈姆雷特一样,好歹是国产的孙悟空,很神奇

  ●这本书之厉害!是近几年读过的学术论著中最用心的!很多教授都做不到这么用心!更不用说这个题目真的是!太有意义了!白师兄的思考很深!知识储备也很厉害!博士论文能做成这样真的是!太赞了!

  ●一份有感情的研究。要更多去关注主体化的过程而非主体化。

  ●历史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孙悟空也是~

  ●问题还蛮大。其实作者大篇幅讲自己的东西时很出彩,但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一旦引经据典就会不知所云,而且引了一堆理论后只用寥寥几句总结,那引来干嘛?!有时候看到一些术语的使用,还不如不用-_-||像我导说的,要说人话(* ̄m ̄)不知道我导看了之后会作何种评价

  ●前三分之一错别字好多啊…………读到现在为止,前面不够深入,老是觉得欠火候,偶尔略显牵强。猴戏那一部分很好,很喜欢。(18.5.28)//看完了,虽然一些点不够“深入”,一些点不够“浅出”,但整体来看是很不错的一本书,越往后越显精彩。个人认为王宝强《大闹天竺》这些不从孙悟空原型出发的作品也值得深入探讨,而不是只在尾声中简略带过。学术研究真的要以热情为主导,思考为原点,理论为根基,最重要的是,要有温度。(18.6.4)

  《英雄变格》读后感(一):孙悟空

  全篇以孙悟空为媒介从唐朝无支祁扯到了悟空传,整个脉络挺清晰的,心猿讲的也是历史时代的缩影和变迁,以小见大,可见一斑,到后期的西游记电视剧和动画片,可能代入感会更强一点,孙悟空物化成了现在的青年一代,虽然是以中年猴大叔或者是精神分裂焦虑和狂想的一只胖猴,做一只天真无能的猴,还是一只虚伪英雄的狗,是看清生活真相后开始平凡之路的我们,还是中二不改理想依旧的追逐,谁也不知道那个答案,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每个人生也都是自己的选择结果,雨过之后的彩虹,更多的d是对自我认知的刻画了解,和对这个现实的妥协前进。

  《英雄变格》读后感(二):《英雄变格:孙悟空与现代中国的自我超越》——白惠元

  从西游记到大话西游再到动漫七龙珠,孙悟空的形象一直在变,但却不断地深入人心,并且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作者将孙悟空与现代中国的自我超越结合在一起,认为其英雄形象的变格在于两个字:一是“常”,二是“变”。 1.常:这是孙悟空的内在特质,其实质是代表了人性中最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性——不管是改革开放初期的86版《西游记》重建了民众对祖国的认同,还是90年代的港剧周星驰版的《大话西游》对独生子女一代人叛逆和皈依的冲突的共鸣,都是人性中的共性在起作用。 2.变:这是孙悟空被激发出来的特质,其实质是现代中国发展过程中内在动力和时代需要——不管是晚清民国时期的《新西游记》反映的中国人进入全球化浪潮中的焦虑,还是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大闹天宫》表现的反抗旧秩序的民族意识,或者是冷战时期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反映的识别出关键矛盾的火眼金睛,都是孙悟空形象跟着时代发展过程中的变化。

  《英雄变格》读后感(三):凑巧的神秘

  昨天睡前看了白惠元的《英雄变格》,翻来覆去的寻思一宿,书里对西游记故事原型的讨论,还是让我倍感兴奋。 白惠元认为,西游记的故事,可能脱胎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流传的神猴传说。《大唐西域记》我们都知道,是玄奘和尚记录的取经见闻。而神猴传说,大致是说一个猴子大闹天宫的故事。 这么一看,很多西游记搞不清楚的地方就都搞清楚了。比如能够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为什么取经路上会被万人虐? 因为这是两只猴子,来自不同故事的两只猴子。 神猴闹天,讲究的是热闹;而玄奘西行,讲究的是磨难。吴承恩没做什么背景介绍,也没有把小说的世界观捋清楚,造成了这种别扭。 今天网上对西游记的各种解读,都是源自孙悟空这一很不合理的设定。什么大闹天宫是阴谋啦,什么悟空被六耳猕猴换掉啦,恐怕只能说是一个猜谜的乐趣,与“微言大义”无关。 其实不光是《西游记》,几乎所有的经典,都会被大众神秘化。隔壁的《红楼梦》也养活了一大堆红学家,只怪那《水浒传》实在是太“合理”了,专家们一直解读不出什么大新闻。 如果要给经典的“过分解读程度”做一个排序的话,《老子》绝对是第一位。它既是哲学,又是道家法门,还讲了人生道理,治国准则。最近还有人从里面发现了经济学的影子,真是不怕气死亚当斯密。 但我很希望这是真的。如果在两千年前,人类就有了老子这种知天通地的高人,作为同一个物种,我也相信我能飞出宇宙。

  《英雄变格》读后感(四):《英雄变格》

  《英雄变格》书中介绍孙悟空是现代中国经典的文化符号 因为他的形象有两个核心的特质:“常”和“变”.

  第一部分介绍孙悟空的内在特质“常”:在改革开放初期 孙悟空是重建祖国的认同的引路者 如典型的案例 86版的《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影响力大的原因 孙悟空的知名度很大甚至家喻户晓- 其次传递的核心价值 重建对“祖国”的认同

  第二部分介绍孙悟空的激发特质“变”:在晚清民国 小说《新西游记》孙悟空成为了中国进入全球化浪潮的焦虑;新中国建立期间 新版《大闹天宫》孙悟空是具有反抗旧秩序的民族英雄;冷战期间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孙悟空有能识别出关键的火眼金睛 .

  “常”的特质就是说 孙悟空的形象体现了最普遍的人性,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带入到孙悟空的故事中,用他的故事来讲自己故事。“变”既是孙悟空这个人物的超能力,也是他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的超能力,所以他的形象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英雄变格7.9白惠元 / 2019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英雄变格》读后感(五):你为什么做学术

1、好的学术

  好的学术是什么样的呢?

  以我自己的阅读经历,好的学术仿佛是那种自成一体,一气呵成,一边读你一边拍大腿,大叫“卧槽,都串起来了!”的文章。

  比如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你一边读一边拍大腿,“卧槽!好有道理!魏晋风度果然都是嗑药嗑出来的!”

  比如布鲁姆《影响的焦虑》,你一边读一边拍大腿说,“卧槽!好有道理!我们老师就是靠吐槽他的老师建立自己的学术权威的!”

  比如本尼迪克特《菊与刀》,你一边读一边拍大腿说,“卧槽!好有道理!我看的日本动作片都是又美又悲伤又变态。”

  好的学术就像一张路线图。你迷失在纷繁的表象、事实、叙述里,忽然有人为你画了一张路线图。你循着那张图重新去审视和辨认这个世界,原本纷繁混乱的表象事实叙述,在一瞬之间,忽然就串起来了。

  不但串起来,而且很有趣。让你在重新审视这个世界时,忽然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白惠元的《英雄变格:孙悟空与现代中国的自我超越》,就好像这样一张路线图。跟随作者的讲述,你看到齐天大圣孙悟空,是如何一步一步,从最初的舶来或唐传奇形象,经历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改造,经历晚清以来的翻新,经历建国后意识形态的规训,经历八十年代理想主义与崇高美学的洗礼,直到我们这一代,成为后青春与文化民族主义的符码。

  孙悟空于是成为我们民族的一条线索。你跟随这个形象的演变,看到我们民族如何从前现代的近古,演进成今天这样一个民族国家。你看到新旧交替之际知识分子或者文人的困境,看到他们苦苦挣扎或最终皈依于滚滚而来、压顶而至的现代性。你看到一代已经老去的青年在当年的热血,你看到理想看到情怀,看到困惑看到抗争,看到意识形态,也看到不老的信念,与向远方的精神。

2、我对当代学术的困惑

  我对当代中文学科的学术充满困惑。

  “学术”这个东西,其实是一个舶来品。在现代学科体系建立之前,正如在现代科学建立之前,中国的古典学是以训诂、版本、校雠、目录为学科的。做学术最通用的方式往往不是写文著述,而是为经典作注。

  但是现代学术最主要的方式是写论文。

  写论文的三个关键词是事实假设与观点。最理想的办法应该是先审查事实,做出假设,回到事实论证假设,最后得出观点,观点形成理论。但是写论文偷过懒的我们都知道,真正写论文的时候,观点先行远比全面审查事实要容易,用现成的理论去套用和解释事实,来形成一种新的理论,比从事实出发来获得理论,要辛苦得多。

  这样引出我对白惠元这个孙悟空论文的,可能是非常过分的批评——就是理论用得太轻易了,并且几乎是不加任何批判地在用。“文化研究”,柄谷行人,“风景民族主义”,“少数文学”,“第三空间”,“跨语际实践”,英雄叙事,等等等等。整个论文下来,基本上是一个或两个文本,对应一个或两个理论。好像小时候我玩的,那种给美少女战士穿衣服的贴纸游戏。文本是美少女,理论是衣服,只要把理论贴到合适的文本身上去就可以了。

  当然我不是做现当代的。也许现当代就是这么做。

  于是引出我对当代学科的困惑:我们有可能不用,或者少用那成堆成堆的舶来理论吗?

  我们有可能抛开福柯、德理达、“现代性”、“话语”、“叙述”、“认同”、“主体性”这一套西方人为我们建立的学科范式与学术表达,去解释事实,并且同样能够拿出一张“路线图”,交出一个自成体系,并且有趣的理论呢?

  可能不可能。但我还是困惑。

  这也许是我写不好论文的原因。

3、你为什么做学术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做学术。

  我很佩服那些天生就喜欢,没有疑惑,并且可以做出好学术的人。他们很少或者不考虑意义,不去追问为什么。学术是一项工艺,雕琢即是精神。

  而我一边写一边就要问:天啊,我写这个,究竟对谁有什么用,能产生什么价值啊?

  那我为什么还要走学术这条道路呢。

  就好像刚毕业的学生面试投行,他们跟面试官说,“我热爱金融”,“我热爱数学”,“我热爱挑战”,“我热爱高强度的工作”。

  其实他们心里想,我热爱钱。

  我写PS我也会说,“我热爱历史”,“我追求真理”,“我对学术充满热情”,“我向往通过表象看到深层的结构。

  其实我心里想的是,不学术我还能干嘛……

  这真是一种折磨人的困惑。写论文对我来说如同分娩。过程极其痛苦,期间医生不停叫嚷胎位不正,一面努力地帮我正胎,一面叫我“使劲,使劲”啊……婴儿离体的时候有一瞬解脱般的快感。可是为了那一瞬的快感,要受十数月的折磨。

  要为写论文这件事去赋予意义,不容易。有多少真正产生影响力的学术呢?我们不是刘向,还能用灾异去干政。

  假如西西弗真的觉得幸福,他一定……很傻吧。

  但是我还是会逼问自己“你为什么想做学术”这个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反问自己“你为什么不上班”。

  这个问题对我就容易多了。因为上班没有自由。因为上班没有时间。因为上班不可以发呆。因为上班不可以乱看书。因为上班不能胡思乱想。因为上班不能讨论无用的问题,比如说孙悟空。

  而发呆、乱看书、胡思乱想、无用的讨论、孙悟空在五行山下的时候在想什么,对我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这样,虽然知道并无意义,虽然知道要饱受折磨,虽然知道饱受折磨以后,也许依然毫无结果,但也终于毅然决然,推着石头,朝山顶前进了。

  ——你为什么想做学术?

  ——我想要一方净土,容我可以自由思考的灵魂。

  小白大概也是这样想吧。

  ***

  白惠元自己在《英雄变格:孙悟空与现代中国的自我超越》的绪论中概括这本著作的核心问题:古典资源如何转化为现代中国的文化表述?孙悟空何以成为“中国故事”?

  这篇论文本身就是一个中国故事,一个关于孙悟空的,如何契合于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内核的中国故事。

  这应该足够,成为将它摆上书桌的理由了吧:)

  https://item.jd.com/product/12247505.html

  (嘤嘤嘤是三联版的好羡慕@@)

  @格俐玛

  https://www.douban.com/people/grammarbai/

本文标题: 英雄变格经典读后感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074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十二星座女生难追程度排名被误解的三国读后感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