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07-01 10:57:1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6

《美好生活》是一本由[瑞典]奥维·洛夫格伦乔纳森·弗雷克曼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美好生活》精选点评:●整体观点虽非十分新颖,但考虑到出版于1979年,还是令人惊异西欧核

《美好生活》读后感摘抄

  《美好生活》是一本由[瑞典] 奥维·洛夫格伦 / 乔纳森·弗雷克曼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好生活》精选点评:

  ●整体观点虽非十分新颖,但考虑到出版于1979年,还是令人惊异西欧核心文化圈之外的遗珠的。考虑到只引用《文明化进程》第一卷,所谓“宏观”视角略有不足亦可理解。但同样写日常生活、家庭、身体,更比埃利亚斯多一些女性视角。 译笔流畅典雅,可惜不能再加一星。

  ●说来有点好笑,这本书还是因讽年初某个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讲话而买。第一部分非常精彩,“被发明”与累积的文化对生活的规训和建构,是超出书中有时间地点限制的个案的。对时间的认识、对自然的态度习成,中产阶级果然还是浪漫主义的后裔啊。

  ●我社新的增长点在此一举了!还不组织政府采购!腰封上主要矛盾语录,布面烫金精装,社长总编走哪都带着见谁送谁!看不懂不要紧,就怕你看懂,咱们卖得就是这个名字!

  ●这种对现代性的批判总会因为作者读者本身的阶级性而成了一种稀释的自我批评,其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为满天飞的中产叙事找到了历史之根。它告诉你“怀旧可以将自身装扮成历史本身”,但你顶多看破历史,你反抗不了自己。

  ●现代性观念(幻觉)的合法化过程,及其社会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展开

  ●好看!好看!虽然没太多新的东西或有冲击力的地方,读起来还是很舒服。绪论有雄心壮志…结果果然没写到我期待的程度。结尾处有些描述让人不禁联想所谓处女座……土豆、佐料和蔬菜竟然不能混在一个盘子里TAT

  ●浅,而且没看出来北欧有什么特点

  ●19世纪瑞典中产阶级和农民不同的时间观念,自然环境观念,家庭观念,洁净观念。

  ●1建构论,包括对时间,自然的观念,生活习惯等,都是基于生产方式之上的。2中产阶级以自我标榜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拉开与上下阶层的差别,并将其作为民族文化和具有普适性的。3社会性的自我控制就是文明,反之则是落后野蛮。4中产阶级的文化不止有道德性因素,也有科学支撑,如清洁卫生。5阶级差异被转化为身体感受,以及生活习惯。 最大感受其实是,现在高大上的文明北欧国家,再看看书里大量被中产阶级鄙视的那些农民的文化和习惯,所谓的民族性劣根性之类真的是伪概念

  ●下午复习受不了的时候看掉的。说起来埃利亚斯的《文明的进程》看的也不多,不过这本书引的福柯和埃利亚斯真不少,很多描述甚至是使用的语句看起来这么熟悉,翻译的也很易读,应该是好的。感觉论文集的思路是主讲相对独立的农民与中产阶级两种模式,然后用奥斯卡时代瑞典迅速工业化作为背景,利用产业工人这一新兴团体对两种文化的认知态度的差异,与随时间表现出来的特征,来完成开篇设定的目的。这一过程恰恰不是学术性的东方主义的形成。而作为一种景观的农民生活,似乎被当做一个既成的知识摆在那里,似乎也没必要仔细讲的说。

  《美好生活》读后感(一):民俗与民族,理解与误读

  责编发的序言里,第一行开头出现个“民俗学”,第三行开头又出现个“民族学”,民俗属于社会文化范畴,而民族则属于历史文化范畴。但愿你说的是两拨人,而不是给本书作者戴上两顶头盔,让他一边开摩托,一边蹬三轮。

  另外,读这个书的时候,最好将它与《施尼兹勒的世纪》比较一下。《施尼兹勒的世纪》也是北大出版社的同文馆之一,讲述的是1815-1914年间,欧洲中产阶级文化形成的契机,与本书主题相比,恰恰暗合了民俗和民族的误读。

  《美好生活》读后感(二):中产阶级是怎样培养起来的

  从图书馆借来,读后却想买一本。

  中产阶级不同于上层的贵族,也不同于底层的农民和无产者,但似乎没有人曾经从日常生活描述其间的差别。此书做了这件事。从历史视角钩沉各种日常生活细节,将大量一般的史书、史料难以提及的材料加以处理,有序展现,确实是一部体现人类学方法的书。

  瑞典离我们很远,再加上2、3百年的时间距离,但其中展现出来的生活场景居然与我小时候有很多相似(注意不是相通)之处。当然,我所感受的这种比照,主要是作为中产阶级对立面的农民的生活习惯——4、5十年前,我所在阶层的生活方式。

  对比今日,恍若隔世。

  《美好生活》读后感(三):豆瓣青年的美好生活

  豆瓣近来健身、理财、时间管理之类的主题似乎广受欢迎,当然在那些看来深愔此道的楼主后面,尾随的是将自己收纳入合理美好生活的无数挫败。豆瓣东西及已成为附属的书影音所勾勒出的新生代理想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与中国更广阔土地上文化的冲撞,以及与之异质有待开发的广阔荒漠。

  时间管理类的文章嘛,教我们细察一天的时间,将之分成工作和自我提升两种类别,然后再将时间塞进一种神奇机器中转换成许多枚小金币样叮咚作响的玩意儿,利用人类头脑多年遗传下来对于金钱重要作用的敏感,恍然大悟时间也是类似的存在,不再懒洋洋地虚度。然后我们把这些金币投入一些更大型的机器,朝着财务自由的梦想前进前进前进进,当然与此同时,也要谨记,健身对于保持美好外形的重要性,如此方能既不辜负美食,也不辜负下一个转角就可能遇见的爱情

  《美好生活》读后感(四):啥是美好生活

  这本书开始,我才有点儿开始明白人类学的意思。

  人,其实并没有历史和国别的差异。人类学好似一个轴,将时间和地域打乱,又通过人的行为和表现串成一串。一百年前的瑞典各个阶层对时间,对清洁,对性,对教育的不同态度,在当下的中国各地,都能找到一一对应,是不是很神奇。上学的时候,没有隔开的一个个的旱厕,那种一直存在的尴尬;现在中国老一辈农民对于洁净和排泄物的态度;上一代对于性和生育的讳莫如深;当代的中国更像一个浓缩了时间的人类小史。只可惜,要是来抽出几个讨论的点来描述当代中国,我们未必然能在爆炸状的信息当中找到如此之多的可以信赖的细节描写,来进行单一的文本分析,或许,通过田野调查来进行人类学的研究,才更加的实际。

  不知道此书为何叫美好生活,谁的生活是美好生活,可能是农民阶级,可能是工人阶级,也可能是中产阶级。通篇都平静的洋溢着发现的可爱,题目却是这样的带有感情色彩。

  瑞典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社会的发展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美好生活》读后感(五):可以取代古列维奇的《中世纪文化范畴》了。

  难得好序,言简意赅,直指宏旨。

  整体观点虽非十分新颖,但考虑到出版于1979年,还是令人惊异西欧核心文化圈之外的遗珠的。考虑到只引用《文明化进程》第一卷,所谓“宏观”视角略有不足亦可理解。但同样写日常生活、家庭、身体,更比埃利亚斯多一些女性视角。

  译笔流畅典雅,可惜不能再加一星。摘抄了近两万字,十分愉悦。

  顺便提一句,第五章是黄一川同学(?)翻译的,嗯。

  一些瑕疵:

  页23注1:马克思•韦伯:马克斯•韦伯。

  页27:理查德•塞纳特:引的就是《公共人的衰落》,应为森尼特、塞内特什么的。(页91就译成了森尼特)

  页59:史特林伯Strindberg:应为瑞典文学大师斯特林堡。

  页77:卡尔•李那乌斯(Carl Linnaeus):应为瑞典植物学家、生物分类学先驱林奈。(页140却译对了)

  页195:“我是完全我无辜的”:不知道是译者无辜还是编辑无辜……

  页196:“奥古斯特•史特林伯在《一个仆人的儿子》……”:应为斯特林堡的《女仆的儿子》。

本文标题: 《美好生活》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933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我和你》读后感1000字迷恋·咒读后感精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