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之花》读后感锦集

发布时间: 2020-06-30 10:57:0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3

《恶之花》是一本由[法]波德莱尔(CharlesBaudelaire)著作,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恶之花》精选点评:●单枝,暗色的如同曼莎珠华的花,血色的LesFleurs

《恶之花》读后感锦集

  《恶之花》是一本由[法]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著作,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恶之花》精选点评:

  ●单枝,暗色的如同曼莎珠华的花,血色的Les Fleurs Du Mal. 内页淡灰的雾霭,一行法语标题,好似听到倾吐着烟雾而出的柔软法兰西口音。装帧最美的一版。翻译不佳。 我不很爱读诗,却爱惨了波德莱尔的诗。 我读出他的忧郁,高傲,消极,叛逆…… 恶与善纠缠到一起,病态无声地绽放,若无黑暗何寻光明。 波德莱尔就该慢慢读,虽时间消逝的脚步。 再过一些时候,我必会回来重读波德莱尔的诗的。

  ●翻译差评……

  ●张秋红先生译本 装帧好 阅读舒服

  ●作为小学时候枕边书,这本书我看过十几遍是有的,完全没看懂,现在重读依然不能算懂:可能法文翻译过来已经丧失啦太多背景意象。它和泰戈尔、纪伯伦散文诗是不同的存在,可能偶和这种风格的诗人没有缘分。

  ●2019年258本:人生不如波德莱尔一行诗 “因为这宫殿正是全世界罪孽的产物, 包容着我的骄傲、我的痛苦与我的荣耀 巴黎正发生变化!但我的忧郁 却丝毫未改! 我曾经从爱情中寻找过健忘的睡眠; 但爱情对我来说只是为了让那些残忍的姑娘 解渴而设计的一张针床!

  ●#2019年第30本#我就知道在阅读诗歌这方面我一点长进都没有

  ●自己水平不足以做他的读者

  ●翻译不行。

  ●想象起来的话还蛮有趣/随眼随缘看系列

  ●看这版都逼得我想学法语了

  《恶之花》读后感(一):恶之花

  较之于过往所读的诗篇,它是遗世独立的一本,我选择断断续续地看完。读得慢并非因为它让我觉得很难读,而是更愿意花时间去读。在书里我感受到了极强的无力感和矛盾感。这和我当下的某些感觉相通。所以有时我会觉得它击中了我。在人与人有着如此多的差别的当下,可以与某个远方的人有一些心灵深处的奇妙连接是莫大的幸运。 丑恶的现实、陌生的未来和辉煌的往昔同时在折磨着诗人。他不知道如何摆脱这三重压迫。我有时也会有这样的感觉,但并不深刻,这也许来自于我在毕业后面临的学习与工作的冲突。现实给我的天真织上一层网,我在网中努力挣扎。 此外,作者对于诗篇的设计也特立独行,读起来有种自由而克制的感觉。各个诗篇之间独立而又联动,有零有整。且单篇也兼具形式美和内容美。我喜欢作者在诗歌里面所展现的隐喻和音乐性。我想矛盾就是生活的本质,就像诗里所表现的那样,恶具有两面性,我们需要有容纳矛盾的能力,虽然这个过程会让人痛苦,但它就像恶之花。在恶中挖掘希望,从恶中引出道德的教训来也很美好。 有时候悲观不可避免,现实也无处逃遁,那就做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浪漫的现实主义者吧。 附窦唯的一首歌的歌词: 矛盾 虚伪 贪婪 欺骗, 幻想 疑惑 简单 善变, 好强 无奈 孤独 脆弱, 忍让 气愤 复杂 讨厌, 嫉妒 阴险 争夺 埋怨, 自私 无聊 变态 冒险, 好色 善良 博爱 诡辩, 能说 空虚 真诚 金钱。 噢~~我的天 高级动物, 地狱 天堂 皆在人间, 伟大 渺小 中庸 可怜, 欢乐 痛苦 战争 贫寒, 辉煌 暗淡 得意 伤感, 怀恨 报复 专横 责难, 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

  《恶之花》读后感(二):谁能拒绝魔鬼的魅力?

  也许,真的就像这本书里自己说的一样,不要把它当诗集看吧,当作一本书,一个人的成长与迷失,一个人的生活与死亡,一个人的理智与激情。就是这样的吧。

  欲望是这本书的符号,意义是这本书的依凭。我不知道这样的感觉是对是错,不过写在后面的话,大概多少是有些道理的。在丑陋,黑暗,卑鄙,污浊的罪恶中寻觅一朵花,纯洁,娇艳,美丽,光明。在地狱里寻找通向天堂的路,不,要什么天堂呢,只要有了生命里最真实不虚的体验,何必管他是天堂还是地狱!

  其实到这里会想到仓央嘉措的“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管它是劫是缘”里子大概是差不多的,不过比较起来波德莱尔有更多的狂放与沉重,应该归结为经历不同的原因吧。

  能够直面人作为肉体的美,这一点现代西方人还是比我们幸运许多。可是即使如此,也还是有差别在,类似的表达之中,聂鲁达也有许多肉体的描写(不得不说,这个家伙也是非常放荡……),不过,他的描写之中,肉体的描写虽然直接,似乎仍然是一种神性与纯洁的美,至少也是健康的。

  返观波德莱尔,情欲的味道就重多了(这是我见过最佩服的老司机),我始终怀疑,它所赞赏的,到底是肉体的美,还是背后那些或爆裂或柔美,或癫狂或舒缓的,纷纷的情欲呢?我不知道,只能隐约感觉,由于现实的种种境遇,他扎根向了罪黑暗的地方寻找光明。

  要把上帝拉下马,地狱变作天堂,正是这种努力才让这本书显得特别迷人吧,若一味称颂上帝的光明与伟大,或向黑暗投以不屑的眼光,这有什么值得看的呢,那种简单的东西不过是拿来给小孩子看的,生活,就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才是真实的嘛。

  或许我应该用一些完全无关的东西来结尾,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假呢?我们看到的描写大概都是虚假的,他们都有连贯的逻辑线条使我们认知并接受,而真实,从来是不讲逻辑的。

  所以,就当这本书是真实的虚构吧。它始终隐藏在我们的灵魂当中,等待着一个奇妙的咒语。然后,你就会发现新的世界了。

  《恶之花》读后感(三):《恶之花》 [法] 夏尔·波德莱尔

  这个春天读了很多诗集,这本流露的是孤独绝望、哀伤感怀的浪漫主义情绪,版本整体缺乏一点儿诗的美,挑着喜欢的诗篇做摘录。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象征主义的鼻祖,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位诗人,现代主义的第一位诗人。恶之花是一个颓废时代的浪荡诗人对资产阶级传统自然美学观点的冲击,是一本忧郁与罪恶的词典,在恶的世界中发现善与美,在美的体验中感受到邪恶、忧郁、痛苦与病态。他说,在这本书中,他放进了自己所有的心、所有的柔情、所有的宗教和所有的仇恨。

  从那苍白的玫瑰花丛中,我怎么也找不出一朵像我的理想这样红的新鲜的花。

  你深陷的眼睛充满了夜间的梦幻,我看出你的脸色中相继显出沉默而又冷淡的恐惧和疯狂。

  我的青春不过是一阵阴郁的雷雨而已,虽然到处也曾有灿烂的阳光射来,但惊雷与骤雨造成如此深重的灾害,我的园中鲜红的果实早已所剩无几。

  无数无可奈何的花朵忍受极度的寂寞,像吐露秘密一样散发清香。

  大海的波涛,使天空的倒影摇曳,郑重而神秘地使一片波澜。

  每天都被时间这不公正的老头用又粗又硬的翅膀抹去痕迹…

  你的脸上浮起笑影,仿佛一阵清风从晴空中飘来。

  你可体验过焦虑,悔恨、呜咽、惆怅、羞耻以及好像揉纸团一样压紧人心的可怕的黑夜里朦胧的恐惧?

  爱也罢,美也罢,都逃不过幻灭的命运,最终的结局总是被投入遗忘的背篓里再还给永恒。

  你往往会发现一只令人怀恋的旧日的香水瓶,有个活生生的灵魂顿时从你的记忆中苏醒。

  扬起所有的帆,以轻快、悠然而舒缓的节奏不停地左右摇摆。

  一面沉痛地追忆酷热、难眠的夏天,一面欣赏晚秋这柔和的金黄色的阳光。

  泪痕,自会增添你容颜的魅力,犹如河流使景色格外富有诗情画意;暴风雨使一片花丛焕发出青春。

  当月亮怀着闲愁偶尔向地球悄悄地洒下一颗泪珠的时候,有位虔诚的诗人,偏偏不能入梦。

  一切都是深渊——行动、欲望、梦想、言语。

  一种观念,一种形式,一种存在,来自碧蓝色的天空。

  从每一个角落闻出埋伏着韵脚的去处,仿佛在碎石堆里一般在文字丛中绊来绊去,偶尔撞着寻觅已久、梦寐以求的佳句。

  《恶之花》读后感(四):《恶之花》波德莱尔 摘抄

  ◆ 致读者

  gt;> 罪孽、吝啬、谬误以及愚蠢

  纷纷占据我们的灵魂,折磨我们的肉体。

  犹如乞丐养活他们身上的虱子,

  我们居然哺育我们可爱的悔恨。

  gt;> 我们的罪孽顽固不化,我们的悔恨软弱无力;

  我们居然为自己的供词开出昂贵的价目,

  我们居然破涕为笑,快乐地折回泥泞的道路,

  自以为用廉价的眼泪就能洗去我们所有的污迹

  ◆ 28 但是尚未满足

  gt;> 我宁可要你这倾吐爱情的口中的涎水,

  也不要鸦片,不要康斯坦斯酒,不要尼伊酒;

  当我的情欲向你纷纷涌去的时候,

  你的秋波就是任我的烦恼痛饮的清泉。

  ◆ 43 永远这样

  gt;> 生存实在是一种痛苦。

  这真是尽人皆知的秘密。

  这种痛苦既不神秘,又非常单纯,

  ◆ 52 黄昏的和谐

  gt;> 温柔的心对广漠而昏暗的虚无不禁怨恨!

  天空好像大祭坛一样宁静又愁闷;

  夕阳在凝结的血泊中沉没。

  ◆ 53 香水瓶

  gt;> 令人陶醉的回忆于是在混浊的空气中

  飞来飞去;等双眼一闭拢,

  眩晕就抓住败下阵来的灵魂,用双手推向充满

  人间疫气的一片黑暗的深渊;

  ◆ 58 邀游

  gt;> 那里,一切都井然有序、美妙绝伦、

  光彩夺目、从容不迫而令人销魂。

  请看那过惯

  流浪生活的大船

  正在运河上进入梦境;

  为了你最小的希望

  也如愿以偿,

  它们才从天涯海角纷纷来临。

  西下的夕阳

  发出金黄

  与鲜红融为一体的光辉,

  笼罩着全城——运河与田野;

  整个世界

  在一片温暖的余晖中安睡。

  ◆ 64 哀伤的情诗

  gt;> 你聪明与否,对我来说有什么关系?

  但愿你绰约多姿!但愿你满面愁容!泪痕

  自会增添你容颜的魅力,

  犹如河流使景色格外富有诗情画意;

  暴风雨使一片花丛焕发出青春。


  当欢乐从你悲痛

  欲绝的脑海里消失,

  当你的心淹没在恐惧中,

  当你今日的上空

  出现往日可怕的阴云,我尤其爱你。

  当你这双大眼睛仿佛下起大雨

  一般涌出像血一样热的泪珠;

  当我伸出手去

  抚慰你的灵魂,你却依然流露出过于沉重的焦虑,

  犹如临终者喘息不已,我对你格外爱慕。

  ◆ 69 致一位马拉巴尔少女

  gt;> 当黄昏降下猩红色大衣般的帷幔

  ◆ 75 月亮的忧伤

  gt;> 今夜,月亮陷入沉思,显得格外悠闲,

  宛如躺在一层又一层褥子上的美人

  在入睡之前向自己胸脯的边缘

  伸出漫不经心的手轻轻地抚扪,

  仰卧在雪崩般柔软的光滑如缎的褥子上,

  憔悴的月亮久久地沉醉于痴情,

  环顾着仿佛鲜花纷纷开放一样

  涌现在天空中白色的幻影。

  ◆ 84 出现裂痕的钟

  gt;> 在寒冬的深夜里,在微微颤抖

  冒出轻烟的炉火旁,听遥远的回忆

  随着钟琴从雾中传来的歌声渐渐涌上心头,

  真令人感到又辛酸,又甜蜜。

  ◆ 87 忧郁

  gt;> 当阴郁而失去好奇心所产生的厌倦

  在大雪纷飞的岁月沉重的絮团下面

  显得像永恒一样无穷无尽,

  什么也不如蹒跚而行的白昼这么漫无止境。

  ◆ 104 太阳

  gt;> 从每一个角落闻出埋伏着韵脚的去处,

  仿佛在碎石堆里一般在文字丛中绊来绊去,

  偶尔撞着寻觅已久、梦寐以求的佳句

  ◆ 149 旅行

  gt;> 灿烂的太阳把紫色的大海照得一片光明,

  夕阳西下时一座座城市的灯火,

  从我们的心头燃起无法抑制的激情,

  我们渴望投入映着迷人的天空倒影的碧波。


  “最繁华的都市,最壮观的景致,

  都从来不曾有过飘忽不定的云彩

  偶然形成的景色所具有的神秘魅力。

  但这种渴望又总是使我们感到悲哀!

  《恶之花》读后感(五):题一部禁书

  本来,今天是打算谈马尔克斯的。但,由于最近比较忙,而且前段时间,心情不好,所以《百年孤独》的阅读进度被拖慢了一些。等到这星期末尾吧,争取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本卓绝的小说。我对马尔克斯的爱,真的是越来越浓烈。

  《恶之花》其实我一个月之前就读完了,可一直没勇气去谈。一方面,波德莱尔实在是位太过伟大的作者,可以说是整个现代主义文学的远祖了,实在没想好怎么评价这位“巨人”;另一方面,就是,我还从未写过关于诗集的文章,虽然自己也写诗,但相关知识挺匮乏的,不知道怎样落笔才妥当。

  我最近读了不少诗集,比如:波斯诗人莪默·伽亚谟的《鲁拜集》,雪莱的《西风集》读了一小部分,当然还有《恶之花》。我过去一直认为诗歌是个特别“个人化”的东西,承载自己的灵魂,和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对他人的意义其实不大。但这半年,想法有了不少变化,所以开始主动去读诗集。因为我感觉自己的诗歌一直都是肆意疯长,很孤立,没有对应到一个传统中去。而脱离了前人的积累的经验,谈创作,我觉得和“耍流氓”也差不多。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这么多年来,基本没写过无病呻吟的诗,都有真情实感在里面。技巧和言辞的匮乏都可以后天学习,但“真情”这个东西,对诗歌实在太重要,是万不可丢弃的。所以带着谦卑心态,我开始向前人讨教“诗歌艺术”,而波德莱尔,无疑是我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第一位老师。

  波德莱尔,头一遭听到这个名字,我脑海里想象的是一位“阿波罗式”的人物。金发涛涛,面容俊朗,有股子浪漫气息。因为我觉得这个名字特别美,就主观臆断地,揣测了他的形象,所以看到照片后,还挺失望的。波德莱尔实际上是个额头宽大,面色阴沉的诗人,有点像剃了胡子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但他的目光可比陀翁凶悍许多,之前的浪漫想象也随之破灭。而后读完《恶之花》,感受过他忧郁的笔调后,再看这张照片,我想法又转变了。波德莱尔就应该长成这个样子,只有如此,才和他的文字相配。哈哈,算是阅读过程中的有趣体验。

  这本诗集带给我的感触,还挺多的。诗歌本身是个特别感性的东西嘛,所以当文字化身为木槌,敲打你心中的琴弦时,是十分醉人的。我头一次翻开《恶之花》是在火车上(说翻开其实不恰当,因为买的是电子版),耳边很嘈杂,人们窸窸窣窣的聊天,外面是火车快速摩擦空气的声响,但读得挺投入。波德莱尔忧郁的笔调,暗色调的诗韵,时而深沉,时而热烈,完全能把人拉到另一个世界里。

  火车上其实挺适合读波德莱尔的,旅途把家乡抛在身后,奔向目的地,奔向独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就像是,对寻常生活的反叛。而波德莱尔也是个“反叛者”,他描写丑恶,讴歌欲望,推崇自然的人性,把上帝拉下神坛。这些元素对19世纪法国的震动,虽然算不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对传统道德如此直接的冲击,依然如钟磬般,发出了惊世骇俗的鸣响。波德莱尔以一己之力拉开了新时代的序幕。他是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位诗人,也是现代主义的最后一位诗人。就像兰波称颂的那样“波德莱尔,是第一个慧眼者,是诗人之王,一个真正的神。”

  谈及法国文学,我们最常想起的,是雨果,是福楼拜,是司汤达,是巴尔扎克。他们都是璀璨的明星,这一点,无可辩驳。但换个角度看,他们的杰出成就都源自“发扬光大”,而不是“开山立宗”。他们是古典传统的延续者,并把它推向了极致,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而波德莱尔却完全不同,他承上启下,把文学带向了新时代。带向了那个属于普鲁斯特、乔伊斯、卡夫卡的灿烂世纪。而这些巨人们又用自己的热量,影响了后来人。文学如火种般在时间尺度上传承,所谓的主义和形式,就像跃动火苗投下的影子,不断改变形状。在变化中传承,在传承中变化,文学的魅力,大概就在于此吧。

  感性的话讲了很多,现在说回这本诗集。《恶之花》主要分为六部分,每个部分各有一个标题,分别是:忧郁与理想、巴黎即景、酒、恶之花、叛逆、死亡。其中“忧郁与理想”大概占去了诗集三分之二的篇幅。这部分,我读来感触最深。可能还是年龄的关系吧,这些诗歌所刻画的,人怀揣理想的挣扎,面对爱情的苦闷,恰恰是我,正在经历的东西。而波德莱尔的易感性格,又和你在感官上发出许多共振,因为敏感的人,在心灵上多少是相通的,所以他的诗句尤其动人。

  比如在《信天翁》这首诗里,他把诗人和飞鸟的形象融为一体,把现实比作捕捉飞鸟的海员,而帮助诗人高飞的理想羽翼,在现实面前又变为拖累。这种无奈感写得极深入人心,挺真实的。另外,就是我先前说的,波特莱尔擅长写丑恶,他笔下的意象大多是非常态的,甚至是变态的。比较明显的,就是他写给爱人的情诗《腐尸》。他把自己的爱人比作一具腐败的尸体,把其他的追求者,比作繁殖其上的蛆虫,并以此,歌颂自己的爱超越死亡,永远不朽。这样“重口味”的告白,我想,一般姑娘可能还真接受不了。

  另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和本书同名的那个部分“恶之花”。这个部分里的诗歌,当年大多数是“禁诗”,一度被打上“淫乱”的标签。足可见波德莱尔的描写是多么赤裸。这个部分,对宗教的反叛,对传统价值的反叛是相当彻底的。而且它对性的讴歌,很露骨。里面有首诗叫《入地狱的女子》,其中有一个小节是这么写的,下面是引用:

  在摇摇欲坠的树脂微光下,有些女子

  从古代异教徒寂静无声的山洞中

  以狂热的喊叫向你呼救,啊,巴克斯,

  你使古老的悔恨酣然入梦!

  另一些女子喜欢把圣牌挂在胸前,

  往长裙下面藏起一根鞭子,

  在孤独的晚上,在幽暗的林间,

  让欢乐的泡沫与痛苦的泪水融为一体。

  仔细读一下,就能看出,这小节写得相当有内涵,信息量很丰富。其中巴克斯是酒神的罗马名字,希腊神话里叫“狄俄尼索斯”,大概是众神里最淫乱的一个。这样露骨的描写和宗教相结合,也不难理解波德莱尔的诗歌对那个时代的冲击。当然,如果是为了写“恶”而歌颂“恶”,那波德莱尔就成“不良信息传播者”了,放在今天肯定是要打马赛克的。他其实是想通过写“恶”诱导人们发现天性中的“善”,这种“善”和道德层面上的“善”不同。它是种人生来具有,本应合理的欲望,而却被宗教和世俗长久压迫。

  人类现代化的历史,其实就是自我发现的历史,自我接受的历史。发展至19世纪,欧洲历经启蒙运动的洗礼,思想其实已经相当开明了。但,波德莱尔依然撕掉了最后一层遮羞布,要求人们正视“欲望的美”。一如我们面对希腊、罗马时代的裸体雕塑,不会感到羞耻一样,波德莱尔认为,只有正视人最原始的一面,才能完全激发我们的现代性。一种全面了解、接受自我基础上的现代性。

  事实证明,波德莱尔是正确的。在这种现代性的基础上,我们的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达到今天的样貌。他在《恶之花》的开头,把自己的诗集称作“一部禁书”。甚至还写了一首叫《致读者》的诗,向读者描绘世界的种种丑恶,并劝说那些思想保守的人,不要读自己的诗歌。在这首诗的最后,他把读者唤作“我的兄弟,我的同类!”

  这使我立刻想起司汤达写在《红与黑》最后的那句话“献给少数幸运儿”。在这一点上,波德莱尔和司汤达似乎在无言中达成一种共识,形成异曲同工的美感。他们都坚信自己思想的正确性,坚信自己对时代的判断,但同样也明白,自己的作品只能藏之后世,成为点亮后人的火柴。在《恶之花》里,有一首诗叫《我向你献上这些诗篇》,开头写道:

  我向你献上这些诗篇,

  倘若我的名字有幸传进遥远的后世

  并在某个黄昏引得世人的脑海耽于沉思,

  仿佛强劲朔风推动了帆船,

  但愿对我的追忆虽如众说纷纭的奇闻

  又如扬琴那样使读者厌倦,

  却依然像扣在我这骄傲的诗韵上一般

  凭借亲如手足的神秘链环而永存。

  这首诗,当初读到非常感动。作为一个写作者,最大的恐惧,可能就是自己的“小念头”不能流传下去,随自己的死亡化为尘埃。我想,可能大师们真的对历史,有种不同凡响的感知力吧。他们足够自信,相信自己的篇章能永存。

本文标题: 《恶之花》读后感锦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928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The Great Alone》读后感摘抄《知日·奈良美智》经典读后感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