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之前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布时间: 2020-06-27 10:54:1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9

《明式家具之前》是一本由扬之水著作,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明式家具之前》精选点评:●太艰深,翻翻过●名物小集子,借来看看就好了,不用买,考究很讲功夫●很有意思!●前輩,友

明式家具之前经典读后感有感

  《明式家具之前》是一本由扬之水著作,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明式家具之前》精选点评:

  ●太艰深,翻翻过

  ●名物小集子,借来看看就好了,不用买,考究很讲功夫

  ●很有意思!

  ●前輩,友鄰們,有此類傢俱資料推薦麼?!在中國瘋狂淘書中~

  ●扬之水对古物的考证已经达到科学家水准

  ●讀吧,讀吧,揚之水的文字總是那么舒服,卻又是超長學問。

  ●琐碎应时了些

  ●时不时诈尸一次,现在发现没有豆瓣日子也不会失落了。

  ●很吸引人。就是太贵了。你妹。最近书都这么贵么?才108页啊!!!书非借不能读也...

  ●悦读

  《明式家具之前》读后感(一):“见闻”而不是“见识”——关于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屏风发微一章

  此章节共分为三个小章节,第一节讲屏风的来历;第二节主要讲漆画屏风的故事内容(列女图的内容),顺带略讲屏风的绘画风格;第三节讲司马金龙家族的历史背景——还是沿用了扬老师过去擅长的考证方法。但是除去第二节内容,第一节和第三节的内容和该漆画屏风本身却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或者说,即使在图像学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也难以在文章中明确地体现出来。

  关于第79页“图画列女先贤,虽然本意是为了鉴诫,但士人画家更看重的却是技巧”。关于这点,我觉得屏风画的图像语汇表明的是南北朝时期贵族的审美品位的流行趋势(趋赴于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描),魏晋时期的人们不见得都有这样“显示艺术的光彩”的审美觉醒,不管是文艺美学还是绘画美学,标榜的是“恶以诫世,善以世后”“是知存乎鉴诫者图画也”,强调的都是“成教化,助人伦、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绘画功能性,特别是在此处,漆画屏风作为为数不多的丧葬礼器出现在墓室当中,它对图像本身功能性的强调是显而易见的。第89页提出的屏风图像与司马金龙家族的呼应关系很有趣,也值得人深思,但是证据尚不足,为一个有意思的猜测,可以今后另行考证。

  总的来说,扬老师在古文献学方面提供了很多有用的见闻,但至于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比如图像故事按照何种顺序进行选择和排列,这背后又反映了当时人怎样的观念和社会意识形态,就是我们接下来应该思考的问题了。

  《明式家具之前》读后感(二):两周家具是以温和的态度演自绎然,看取人生

  (芯莹|文)两周家具是中国家具发展史中的第一个高峰,虽然一些图案的寓意我们尚不能准确把握, 却总可以感到它是以温和的态度演自绎然,看取人生,其中充溢着生命的喜悦, 而与人的生活特存一种亲昵的沟通。书中对文房清玩细致的描述里,蕴涵着一个长时段的物质文化变局对生活体验和审美趋向带来的微妙而深远的影响。这大树的主干便是生活姿态与家具的变化,居室陈设以凭几和坐席为中心而转变为以桌椅为中心。从跪坐向高坐具的转变,宋人已有自觉。而扬之水通过对寻常器物的追本溯源,探究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何牵动了诸多方面的生活细节,由此枝繁叶茂,导致文化传统的变迁。回头再看,“明窗净几,罗列布置”,“乌篆蜗书,奇峰远水”,“端砚涌岩泉,焦桐鸣玉佩”,宋人笔下的人间情趣在历史舒缓的潜流中悄然涌现。

  选自《艺术世界》2019年3月刊http://www.yishushijie.com/

  艺术世界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artworld/

  艺术世界微博:http://t.sina.com.cn/artworld

  《明式家具之前》读后感(三):人之初

  读大学时,每周日同几个同学骑车到一位老师家读书,读的是《礼记》和《仪礼》,可惜都没读完。我读书向来不识大体,一枝邪斜,贪玩好奇,泥于小道。比如读礼,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器物。每次读书会都在一些器物上停留许久,大家一开始还围绕经注讨论,很快旁涉开去,再后来说的便全是当下周遭之物了。从上古穿越来,不过眨眼间,毕业只半年,却觉得已经很多年没碰过礼书了。今天拿到这本《明式家具之前》,开篇就谈两周家具,清通简要的文字说明,对照着文物图片,当时“异义相与析”后仍嫌灰黯的印象渐渐鲜明。

  读礼易倦,那些似乎只存在于文献中礼制与器物,毕竟距现实人生太远,有时我会想,这么东西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就算能把它们的形制、功能、用法都研究清楚,于自己又有何益?虽然遥想古物颇足悦心,但古人使用这些复杂的器物,并非演出道具而是生活;我们已无从感触其间的庄重与贞亲,所幸仍会被感动。

  去上博看青铜器,那些永远记不住名字的品种繁多的酒器,总会混淆的云纹雷纹龙纹鸟纹兽面纹,很容易就被打动,远古的先人对生活深怀敬意,“对用礼规范着的政治秩序和礼仪构筑起来的生活秩序的认同”。如果真有和谐这回事,我更相信存在于他们心里。记得有一次在张文江老师家听课,老师说了一句,“我们现在坐得比古人要高”,我一下子理解了古人仿佛天然的谦卑与恭顺。

  读古书每觉更与古人亲,觉得安稳,也易读得人老,读礼书尤甚,常产生一种亘古如一的错觉——真是错觉么。

  “初制时的礼,意在使人的生存本能与正常的生活秩序和谐交融,且把原属政治层面的等级制度生活化、艺术化,因而维护了一个很长时间的社会稳定。”古人安然将大部分的时间精力投入其中,从精神到物质,由生入死,都围绕着这些繁冗的礼制,但又不同于佛教徒的朝圣,未有彼岸,此处即是。我原以为这只是对特定社会秩序的服膺,后来才理解到生活本身亦需要秩序。我一直偏爱魏晋人的恣意放诞,很晚感受到缺乏仪式的不适,始知穷途而哭死便埋我背后丧失坐标的彷徨与悲恸,稍微理解孔子的不欲去告朔之饩羊。“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从欲为欢”,果真?

  扬之水说自己热心“名物”之学,“即兴趣特别在于一事一物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我也爱这样的学问,喜其未必不关乎已身,知晓一事一物其来有自,未必逊于识其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它们一直在,是我们丢了初心。

  看完一篇就荡开写到这会儿,窗外雨正下得紧,明天会有大雪。记得有一晚从老师家读完书骑车回学校,路上忽然下起雪来,我仰头看雪从虚空中纷纷扬扬落坠,感到雪化在脸上,觉得世界分外可亲,那些以为渺远的东西,原来一直在身上。

  《明式家具之前》读后感(四):名物

  喜欢小开本的书。精到有趣的内容,不要太厚,随时随地拿着舒心,看着愉悦。是性格使然,喜欢小、精、尖,对高屋建瓴的宏篇大论有抵触。自省一下,也是喜欢小情小调,不求甚解的弱点证明。这类书,早年有孙犁先生的诸种文集,近年有上海书店的“海上文库”。

  喜欢扬之水的书,从《 诗经名物新证 》、《 古诗文名物新证 》,到《 终朝采蓝 》,直至最新的豪华版《 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 》,本本研读,无不读到身心透亮,搁卷恍然。《 明式家具之前 》即是扬之水对“海上文库”的最新贡献。此前这文库还出过一本她与该文库主编陆灏合著的《 梵澄先生 》,也被我列入近年读过的十大好书。

  明式家具在当今,因为文物市场的买卖兴隆、跟风追涨者的趋之若鹜,渐渐成了热门话题。身边就有不少款哥款姐,撂下手头生意不管,突然消失月余时间,跑北大、清华报读文物鉴定速成班,再露面儿,俨然一副鉴定专家的嘴脸,口若悬河地指点青花瓷器、明式家具。书肆中东摘西抄拼凑而成的文物类图书,一时大有爆棚之势。

  时尚统领,社会潮流,时尚人物就是这样在风口浪尖上过着弄潮儿的生活,他们可能天天读书,但按中国传统价值观衡量,他们不是读书人。扬之水这样的人,是海底的水,任你浪头千变万化,我自寂静深流。明式家具热门成这样,她偏要研究“明式家具之前”,这本身就是个态度的证明。所以她会在本书的跋里说,本书中几篇文章“或言家具或所言与家具有关,却又均不涉及近年作为热点之一的明式家具,而取了一个老老实实的名称,叫‘明式家具之前’。”老实之中,自有别样寓意。

  为什么说读扬之水的书,往往有身心透亮之感,搁卷恍然呢?从外在形式上说,文字平实精要,文风温柔敦厚,这当然是不可匮缺的必要条件,更关键在内容。

  扬之水一直特别在意于一事一物的起源、发展与演变,所以这些年她始终在拿“名物”做文章。

  名物之学,是中国传统学问之一,主要研究事物名称的起源及演变。中国历史悠久,语文演变历程深奥复杂,今人去读《 春秋 》、《 诗 》这类古籍,光是名物指代这一项,就已足够让人挠头,更别说借之探微历史,了解古人的生活了。读古籍,如果不满足于囫囵吞枣看个大概,自然会碰到名物问题。

  举例来说,李白名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大意不难理解,但是稍加深究,躺在床上,如何忽举头忽低头?难以想象。前两年,收藏家马未都从文物研究的角度发表看法,认为诗中之“床”,应指“胡床”,有点像当今的马扎。

  《 明式家具之前 》恰巧也专门写到“唐宋时代的床和桌”——“席坐时代家具的完备与成熟在魏晋南北朝时被打破,唐代作为转型期,家具名称、功能之间的区别变得模糊”,唐代“床的概念变得格外宽泛:凡上有面板、下有足支撑者,不论置物、坐人,或用来睡卧,似乎都可以名之曰床”。因此唐时还有禅床、食床等称谓。中华书局版的《 太平广记 》里载录的一则故事讲到吃饭,依明钞本应为“正得一床”,校点者因为对“床”字的不理解,想当然地改为“止得一味”。

  《 明式家具之前 》探究了俎、棜、案、行障、挂轴、屏风、床、桌子等名物,读来时有豁然开朗之感。固然它是扬之水的一家之言,但因为立论谨慎、考据翔实,这些探究工作于读书,于历史,句句都似有正本清源的奇效,因此会有身心透亮之感。

  掩卷又想到,依佛教核心理论之一的“十二缘起”之说,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物正是“名色”的一种表现,人从无明开始,行至名色,在轮回之道愈陷愈深……不禁恍然。

  《明式家具之前》读后感(五):认真对待名字

  某豆友发广播说:“前天在上博看青铜器,见到一个罍,就哭了。见到一个觥,又哭了。我太tm浪漫了!”

  这种无以名状的心情,我在上博看青铜器时一样有过,只不过,我不觉得自己浪漫,我觉得古人浪漫——他们是如此一丝不苟地对待“吃饭喝酒”这件事啊!在青铜器里,属于酒器的,有斝(jia),有角,有觯(zhi),有觥,有尊,有卣(you),有盉(he),有彝,有罍(lei),有壶,有爵,有温酒的,有盛酒的,有调酒的,有分酒的,有饮酒的,各司其职。属于食器的,有鼎,有鬲(li),有甗(yan),有簋(gui),有簠(fu),有盨(xu),有敦(dui),有豆,有蒸锅,有煮锅,有火锅,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碗,盛肉、盛肉酱、盛粮食的是要分开的。还有水器,接水的盘,洗手洗脸时用来浇水的匜(yi),漱口或饮食用的盂,不胜枚举。最后,还有用于伴奏的乐器,比如编钟。这还不算完呢,每件器物以铸以陶,嵌金错银,刻铭堆纹,什么云纹、雷纹、龙纹、鸟纹、兽面纹,纹上有纹,不厌其繁。或许古人也觉得这饭吃得太过隆重了,因此安了个祭祀天地祖宗的名目,仪礼前半段是人与神灵的交流,后半段,“拜拜”完了,撤下来的酒肉饭食,切吧切吧分给众人,大快朵颐。“飨”和“宴”,就这样天人两便,皆大欢喜。

  可惜的是,如很多博物馆的弊病,这些由灯光幽幽照亮的古代文物,孤零零地悬置在玻璃展柜里,在原来的祭祀或生活情境中它们是如何陈列和使用的,在它们周边还有些什么,只有学习文博和考古专业的人们知道,我们不知道。

  因此扬之水的新书《明式家具之前》的第一篇,很让我满意地谈到了“青铜器的周边”。她讲到“俎”、“棜”、“禁”、“案”、“桯”,分别是盛肉的两端有足的长方形浅盘,置放酒器的无足器座,盛放酒尊的有足器座,盛放食具的有足器座,盛放食具的比桯更长一点的有足器座。看起来琐细饾饤,但是要结合实物、考古发掘报告、古代文献、图像和历代考据,做起来并不容易,表述得精确而易于理解,可能更难。这样的工作需要坐得住冷板凳的人,且需要一支流畅而克制的笔。所谓“名物之学”,本是经学中的一支,研究和古代典章制度风俗习惯有关的古代器物的名称和用途。很多在社会生活中已经消失的名字、很多在历史流转中已经混淆融合的器物,要靠这样的考证一一还原本来面目。

  令人感慨的是,在命名方面,古人重视差异,所以分类细致,譬如“马”字旁的字,有近三十种之多,分别表现不同毛色的马,“骓(zhui)”是黑白相间的马,“骝(liu)”是黑鬃黑尾的红马,“骠(piao)”是黄色有白斑的马。唐诺在《文字的故事》里总结了151个与“玉”有关的汉字,他怀疑,其中大多数的字不是概称不是类别,而是专有名词,指的是独一无二的、那一颗特别的玉。与古人相比,今人活得粗糙,我们只关注大类,所以造复合名词,用一个“床”就包容了所有的寝具,仅在前面加特征描述,“双人床”、“单人床”、“高架床”、“双层床”、“客床和坐卧两用床”,再细的特征就要靠商标了,“宜家伯克兰双人床”、“贝乐堡达芬奇婴儿床”,那都是什么东西?

  《明式家具之前》收了四篇文章,分别是《古典的记忆——两周家具概说》、《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屏风发微》、《行障与挂轴》、《唐宋时代的床和桌》。第一篇曾收于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的《燕衎之暇——中国古代家具论文》,第二篇曾发表于《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3期,后两篇在《终朝采蓝》和《古诗文名物新证》中亦可见到。期望扬之水新作甚或一部“中国古代家具史”的读者或许会有些失望。扬之水在跋里坦言,本书的确属于“抽印本”,缘于她对上海书店出版社这套“海上文库”的喜爱——“实在太喜欢书的样式”。作为海上文库的拥趸者,我颇能理解她的心情,只是,有些徇私地想着,如果每张图片都是全彩的,哪怕贵一点,那就更漂亮了。至于未能写成一部家具史,和她写了三本《奢华之色》却未曾命名为金银首饰器物史是一样的,源于她严格的学术自律,所谓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而且,她认真对待书名。本书写高足坐家具的古典记忆,公平地讲,记忆是断续和跳跃的吧。

  实在说,我看到第44页那个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铜禁,第一次明白了这劳什子的作用和雕琢,我也险些哭了。

本文标题: 明式家具之前经典读后感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913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爱因斯坦档案》读后感100字在天边撒点野读后感锦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