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骏24堂写作课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06-11 08:32:3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9

《蔡骏24堂写作课》是一本由蔡骏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019-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蔡骏24堂写作课》精选点评:●没什么出彩之处。●果然,本来就写得烂的人,也教不出有用的东西。我一直觉得非常奇怪,就蔡骏

蔡骏24堂写作课读后感摘抄

  《蔡骏24堂写作课》是一本由蔡骏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019-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蔡骏24堂写作课》精选点评:

  ●没什么出彩之处。

  ●果然,本来就写得烂的人,也教不出有用的东西。我一直觉得非常奇怪,就蔡骏这个讲故事的水平、这个文笔,为啥能火?还被称为中国的斯蒂芬·金?

  ●有一些方法还是挺实用的,就是引用自己作品的地方太多了

  ●一本正经说所有人都知道的东西 boring

  ●蔡大师我求求你先把自己的水平提上来再教别人吧 ,真是啥人都能教写作了

  ●还是靠自己努力,他说了实话,没有什么技巧,主要靠不懈努力加小部分技巧

  ●干货,尤其是附赠的思维导图!

  ●有几个部分不错,有些地方很水。快速读完

  ●作者的一些闲言碎语,主要是关于自己写作的想法、做法和方法。以前就看过蔡骏的一些书,那时还蛮喜欢的,作为少年的读物还不错。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所想到的几点: 1、由英语学习得到的启发是,写作像语言学习一样是一门技能,最重要的是前期大量的输入,包括阅读、素材积累、作者提到的大纲梳理和大事记、资料收集等; 2、写作中的开头、高潮或冲突、结尾等安排其实是心理学知识的应用:首因效应,峰终定律,近因效应; 3、作者强调自律的重要,我倒觉得这是表象,深层原因应该是热爱与习惯结合而成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边界、领域在哪里,他就知道怎样去生活。

  ●很久之前读过蔡骏写的几篇文章,认为很有道理,于是渴望读到更多关于他论述写作方法的文章,这部书的正好满足了我的愿望。这部书很适合初学者学习,里面的很多建议是很中肯的。但是作为阅读过大量关于故事技巧、写作以及编剧的书籍资深人士来说,这部书可以翻阅一下,毕竟很多观点以及方法自己都清楚。本书最后几个部分,都是一些经验之谈,很少有技术层面操作的问题。或许是限于篇幅,或许是面对读者对象不同,作为初学者读读这书收获会很大,如果是资深人士想要学习更多知识和技能,恐怕是不够的。不过总的来说,这部书还是可以吧,起码你阅读完了会有一些收获。但要学习技巧,还不如读读《故事》《剧本》《小说写作》《故事大师写作班》之类的经典书籍,从那里会有更多的收获。

  《蔡骏24堂写作课》读后感(一):值得认真阅读的一本好书

  《蔡骏24堂写作课》这本书值得每个写作者看一看。豆瓣的这个评分说实话有点低,它确实是一本好书。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这本书会让你对写作有更全面的认知,也会引发你对写作更深刻的思考。对于已经入门的写作者这本书也要买来看一看,虽然这本书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怎么写小说的,但是就像蔡骏老师说的,写作是相通的,不管你现在在写什么类型的文章,在某种程度上,这本书肯定会帮到你。 现在这个社会节奏很快,焦虑和欲望激发出一大批所谓的写作者,打开微信推文到处都是教你月入上万的写作培训课。新媒体文也成为新社会们新一代人热烈追求的产物。写出10万+爆文成了很多码字的人的欲求,这是一个到处寻找流量的年代。 蔡老师在书中反复提到很多成功的写作者都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个孤独的过程,是一个自律的过程。想要流量之前先耐心写,这是现在很多人缺乏的素质。现在的人都是还没有写出点像样的东西就一边忙碌着追求流量。

  从0到1的过程,不仅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更是一个持续需要投入精力的过程。写作是一场漫长而又需自律的马拉松。写作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刻意去练习。 《蔡骏24堂写作课》完完整整地从四大板块教你如何去写作,从写作的前期准备到写作技巧,到写作进阶与提升再到如何成为好作家。详细介绍怎么抓住灵感,怎么搭建文章架构,怎么给人物起名字,怎么积累素材。这些对于初学者来说都是很有分量的干货。 《蔡骏24堂写作课》最后一个板块从积累、练习、热爱、专注、观察、理智、自律、责任这八个关键词展开,为你深入剖析一个好作家拥有的特质,教你怎么成为一个好的作家。书中大量提到一些好的作品,可见蔡骏的阅读量也是很惊人的。 书中提到读书如写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收获自然会到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更是提升自我认知的一个途径。我们惊叹一些作家的伟大,殊不知他们的阅读数量与质量,也是让人望而生畏的。 这本书手把手教你怎么去阅读,怎么文本精读,怎么目的性阅读,为什么好书烂书都要读。书中很多写作技巧,蔡骏老师也会结合自己的作品来详细向读者展示。总之强烈推荐给大家。

  《蔡骏24堂写作课》读后感(二):看似无用的写作课

  一本以写小说为主题的写作课,看了一下豆瓣的评分6.3分,觉得有点低了,还是有不少干货的,而且这些干货真的可以迁移。

  1. 看似无用的内容,在大脑中产生更多的链接

  开始一看是关于写小说的,心里就有点怵,自己又不写小说,看着有用吗?看完开头的联想,我就决定看下去,有方法有自己的案例,这才是教学。这里很多方法都用了自己的案例,说得比较的通透,没有什么遮掩。

  关于灵感联想练习和思维导图中的联想技巧是一模一样,都是我们大脑神经元细胞的联结过程,成人往往不屑于这种练习,但孩子们会玩的很开心。

  写小说更需要想象力,但观点文也一样要把案例和观点想联系, 同样的一个素材要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切入,再找到独特的那一个,写出来才会吸引人。

  2、自律是取舍之道

  写作本身需要取舍,作者要长期保持写作的频率,每天都坚持写,不仅需要身体的体力支撑,还要有健康的生活状态。一个不依赖熬夜来写作的人,是多么的让人羡慕。

  平均每年出版两本小说,虽然有人评价作者的水平不怎样,能写出来就是水平的体现了。我们看起来比作者还辛苦,却没有作者的成就,需要反思。

  作者很晚才用微信,能看得出,对自己的注意力的保护,不受外界的干扰很重要。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都被切碎了,还在这鼓吹碎片化的时间利用。

  作者却是个碎片化时间利用的高手,等飞机的时间就能写一小段故事,在飞机上也能完成某篇章的修改,不受环境的限制和约束。

  3、对于阅读的思考

  精读和快速阅读没有好坏,快速阅读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某个知识点在不同的书中进行重复,让大脑神经元产生链接,链接多了就理解了,理解了有助于记忆。

  精读却是把一个知识点往深地挖,挖到一定的时候,往周边再看看,可能又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产生,或有种AHA的感觉。

  4、工具的使用

  通读一遍以后,准备用九宫格再梳理一遍,给自己提出了不止三个问题,同时发现对于小说写作还比较的陌生,九个格子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就采用了思维导图呈现,见树又见林。

  你的注意力在哪,你的成果就在哪。还是要用大块以及大量的时间投入其中,才会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再花长时间去打磨。

  知识点散落在大脑中,还是因为经历的不够多,观察的不够细致,阅读的不够宽广。能写作的人没有一个不是阅读的高手。

  《蔡骏24堂写作课》读后感(三):蔡骏先生写作课心得

  小学在课堂上老师问你,你的梦想是什么?科学家,画家,小学校长……我那时想以后一定要当个作家。

  十多年过去了,高中读得是理科,大学读得不是中文系,即将毕业的我也将从事与写作无甚关系的职业。但是有的时候,会特别怀念手底下键盘噼里啪啦的声音,晚上睡不着会浮想些有趣的小说情节,会写些偶有感发的文字,也会偷偷写一些小说章节,但是却从来没有朝着写小说的目标再前进一步。为什么不再进一步呢?我就这样问着想着,偶然间打开了《蔡骏24堂写作课》。 我从一个写作初级小菜鸟的角度来看这本书,读完后最深的感受是真实,蔡骏先生真得是在写自己创作的真实体验,就像是在跟一个前辈在促膝长谈关于写作的林林总总的细枝末节。阅读完总归是有些收获的。如果想掌握更高层次的写作,你可以考虑其他写作类经典书籍。

  豆瓣短评里很多人都说这本书写得很一般,说实话,看完后,我觉得有些地方写得是挺一般。有句豆瓣短评“正确的废话”,你品,你细细品。但是豆瓣评分有7.8分说明这本书还是有可取之处的。那么,我从这本书里得到些什么呢?

  1.写小说,你在写什么? 当你拿起笔,开始创作时,你当然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创造你笔下的世界。但是要注意小说家是要有自己的社会责任的,这世界上任何一个职业都有其社会责任和义务。那么一个小说家的责任是什么呢?

  “写作是有责任的,因为有责任,所以我们要关注我们的现实生活,并通过我们的故事去展示我们对现实的思考,也就是反思现实;我们要展示健康的生活态度,因为文学创造的是美,我们需要让我们的读者感受到文字之美,其实也就是生活之美;我们还要找到独特的写作视角,去洞见生活中那些大多数人难以察觉的风情。”——蔡骏

  蔡骏在书里把“写作者的责任感”这个话题放在了最后一章,但是我觉得对我这种写作菜鸟来说,这个话题可能比任何写作技巧都来得更有意义。

  你要带领读者去洞察现实的真相,给读者生活的启示;你要提供给读者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即使揭露丑陋也能使读者以此为戒;你要用独特的角度引领读者发现不同的世界,体验感悟人生的悲欢离合。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些文学听起来很不实用,太过于抽象了。但是,责任感就像永远屹立的灯塔,不论我们在写作的漫漫长河里走多远,我们都可以走得光明、走得底气十足。

  2.写小说,该怎么写? 其一,对灵感进行追问。写作者不能被动得等待灵感的降临,在生活中常常问自己“我遇到的这个东西或这件事能否运用到小说中?怎么运用到小说中?”值得留意的事件,及时记录下来。你可能会记下很多看似不相干的元素,但是尽可能地去联想各种元素,并找到其中内在联系。很有可能,这些灵感将给你带来一个题材极佳的作品。

  其二,完善人物大事记。就像历史书的附录里记录的各个朝代的政治历史大事一样,用简短的文字概括事件的精华,完整地走一遍故事的流程。这样做可以帮助作者系统地思考、把握故事的走向。像我以前,兴致来了就写,没头没尾的文字自己写得都想放弃。

  其三,制造大小冲突。这一点我有自己的感悟,在创作中应该在宏观大背景上制造不同人物的冲突,在微观人物之间也要有冲突。而这个冲突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诉求。无论是在小说世界,还是在现实生活里,很多时候,人跟人的诉求是不同的,看待事情的立场也是不同的。在铺垫冲突、刻画冲突、解决冲突的创作中体现曲折的情节,丰富人物形象。

  “在小说创作中,制造冲突是推动故事架构的重要方法。大冲突会把故事推向高潮。好的故事中,大冲突会涵盖小冲突,各种小冲突又不断交织反映大冲突。金庸的《天龙八部》,辽国与宋国敌对关系是大冲突,萧峰在辽人与宋人身份之间的徘徊,是相对小的冲突。民族矛盾和个人命运这些冲突交汇在一起,造就了萧峰悲剧性的结局。”——蔡骏

  其四,让人物自己创造自己。刚开始写作,本意想塑造个文静贤淑的女主角,可是最后写着写着变成了举止欢脱的“女沙雕”。当然也有一种情况除外,作者想营造反差萌。所以在创作之处,要做好人物的性格设定和特点。我们要讲逻辑,在人物的性格设定之下,塑造人物的合理的行为,人物的成长变化,内心轨迹与外在的命运,让人物依据其自身内在的规律,自己创造自己。

  最后,提升写作水平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停地写。把写作当成一门日常手艺活,通过大量写作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水平。现在各大网站都有很多写作大神连载几百章的小说内容,暂且不讨论小说质量,不论天赋才华,就这种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的精神,真是优秀!

  看了蔡骏先生的这本书,我也反思了自己,也许是我写作的热情和欲望没有想象中那么强烈,亦或是我真得没有认真对待写作,没有持之以恒的干劲,但是我觉得我的写作之旅的新起点可能就从这本书开始。

  《蔡骏24堂写作课》读后感(四):掌握写作基本规律,让你妙笔生花

  最近几年随着知识付费的兴起,我们都看到了很多人靠写作红了,还有很多靠写作红起来的IP。这个时代,正在悄悄的犒赏会写作的人,总以为灵感是上帝给的,写作要靠憋的,其实不是,从量变到质变是有基本规律可循的。很多不会写作的人会有诸多理由,那就是不知道如何下笔,不知道写什么,没有素材怎么办,没有灵感怎么办等等,那么蔡骏老师的24堂写作课,清清楚楚告诉你写作的基本规律,按照这种写作规律,写作会是你个人成长的必备神器,你也会妙笔生花,写出不错的文章。

  蔡骏,1978年12月23日出生于上海,中国悬疑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2岁开始发表小说,此后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已出版中长篇小说20多部,蔡骏系列悬疑小说销量已突破1000万册。蔡骏写作流派属于传统悬疑,擅长制作恐怖气氛。 2019年,出席游族影业成立暨2019发布会。2019年6月14日,荣获首届梁羽生文学奖杰出贡献奖。

灵感

01让灵感碰撞火花,成为写作之源

  灵感也叫灵感思维,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通常搞创作的学者或科学家常常会用灵感一词来描述自己对某件事情或状态的想法或研究。那么如何将你的灵感火花搭建成故事架构是写作最关键的因素,我们要以灵感为基点,尽可能的去多联想各种元素,并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找到内在联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对灵感的不断追问,这个灵感要表达的是什么,这个灵感是故事的核心还是故事的开端等等,通过对灵感不断的追问和思考,用人物、时间、地点和情节来完善人物大事记,这样一个完整故事的架构就呈现在你的面前了。我们要随时随地准备一个小笔记本,当有灵感闪现的时候,我们随手将它写下来,等到有时间我们静下心来,梳理当天脑海中闪现的灵感,并对灵感不断的追问和思考,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变成文字,日积月累,这些灵感就会能成为你的写作源泉。

02积累素材,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在写作之前,我们会接触到许多从现实生活中积累和摄取的,尚未经过整理、集中、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这些没有被作者加工过的材料就是素材。蔡骏老师的24堂写作课告诉我们,素材的来源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观察生活,日常生活中的经历。第二来自于阅读,从经典文学中汲取营养。第三是日常生活中的新闻资讯。我们要学会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用心体会自己的经历,例如看一个电影会有一些自己的感受,看一个新闻可能就是一个故事的开篇,把有意义的人和事记录下来,编写成一个素材库,当你写作思路不顺畅的时候,可以去你的素材库浏览浏览,也许你会思路泉涌,妙趣横生。

03注入灵魂,让人物活灵活现

  活灵活现就是一个人物要有血有肉,他不是僵硬的,也不是单薄的,这些人物就好像活在我们身边。那么什么样的人物才算有血有肉呢?第一,性格分明,并行为合理。第二人物情感有变化。人物是怎样面对困境,怎么面对爱情,怎么面对死亡,他的喜怒哀乐和内心成长是什么样的,这些都是这个人物的灵魂。

人物活灵活现

  最近比较火的电视剧《庆余年》中王启年的人物角色成了很多职场人士所追捧的对象,那么我们来看王启年的人物特点是如何玩转职场,搞定上司的,第一急上司所急,帮助上司解决问题你,达成团队目标;第二技多不压身,给上司制造惊喜;第三对信息敏感,利用信息,分享信息。那么这样的员工有哪一个领导不喜欢呢,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注入灵魂,让人物活灵活现,有特点有魅力,使人记忆深刻。

  一个经典人物形象的魅力,会不断的唤醒我们内心的情感,成为我们记忆的一部分,使我们产生共鸣。当我们看到某一个电影片段的时候,我们不自觉的就潸然泪下,就是电影中的人物和我们的内心情感深处产生了共鸣。

共鸣

  总之,蔡骏老师的24堂写作课,堂堂精彩,当你还在为写作犯难时,当你还不知道如何下笔时,当你还不知道如何将脑海中闪现的火花编辑成一个完美的故事时,请来阅读蔡骏老师的24堂写作课,我们先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按照目标不断的练习,从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写起,或者从自己最熟悉的方面着手去练习写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你迈入写作的大门,通过大量写作,不断积累个人成长经验,长期坚持下去,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从而达到质的飞跃。

  《蔡骏24堂写作课》读后感(五):你们给这本书的评分太低了吧!

  网络世界瞬息变幻,昨天还在热议李佳琦,今天热度就变成李子柒。流量像夏天的暴雨,来就集中攻击,走就瞬间消失。 谁的手机还不装上几个app,随手拍照、拍视频吸引粉丝?指望着哪天这随手拍下的内容,为自己的互联网身份带来流量从而转化为机遇和收入。

  流量!流量!流量!从文字到音频,从音频到短视频,从短视频到直播……流量成了网络江湖人必须跨的坎儿。过则生,不过则亡。这就是现实,我们每个人都被裹挟着前进,或成为主播、或沦为看客。

  我对互联网世界肤浅的认知就是这样,浑浑噩噩、不明所以。只看到所有人都奔着流量使劲儿,流量快要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了。读完蔡骏先生这本《蔡骏24堂写作课》,有一种被敲醒的感觉。

  我从前没听过蔡骏这个名字。《蔡骏24堂写作课》,这书名也太像微信公众号里各种网络授课的网文标题。读这本书之前是没什么期待的。没想到,读着读着,对蔡先生升起敬意,并很庆幸在自己码字迷茫的阶段读到这本书。虽然本书呈现的方法、技巧绝大多数是关于类型小说的,但殊途同归,只要是和码字相关的工作,这些全都适用。甚至,不写作的人,对提高阅读也会很有帮助。

  和网络红人一样,写作者也需要流量的支撑才能活下去、活得好。蔡先生在这本书里全面、简洁、清晰、诚恳地呈现了流量背后的铁律。从写作前、写作中、写作后以及作家身份者几个角度来分享他的写作经验。最关键是,他特别用最后一章内容,提出了流量以外有关身份的关键词,而这些关键词对每个人都有利无害。

一、写作前

  这部分解决了灵感、架构、角色名称、素材积累等相关问题。

  灵感是一切工作的前提,但灵感不是随叫随到,如何激发、如何留住、如何拓展、如何丰富呢?

  留住灵感需要联想,蔡骏在书中分享了很多联想方法,这里就不赘述了。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书。

  架构像人的完美身材,如何做到穿衣显瘦、脱衣有肉?这是它要做的事。

  而架构最简单的办法,是对灵感的追问。

  写提纲、完成人物大事记、利用矛盾来推动冲突,从而完善架构也都是架构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在角色名字这一部分,蔡骏分享了5种方法。我发现这5中方法不仅是帮助作者为角色取名的关键,还是读者阅读趣味不可缺少的元素。回想自己读过的小说,喜欢的角色为什么叫那个名字呢?和性格相关?是剧情伏笔?是作者的阅读趣味?找到名字背后的谜底,这是阅读的趣味之一。

  如果说灵感、架构、为角色起名这几项在写作前相对容易准备,那么素材积累可以说是广泛而复杂的了。

  有些素材我们唾手可得,比如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处在生活中,善于观察、整理、思考就能收获。

  另外一些素材,则需要我们从他人经验中获得,需要与人交谈、需要大量阅读,从经典文学里汲取营养,从新闻资讯里获得线索。

二、写作中

  做好了写作前的准备,终于可以开始写了。开篇、人物、用词、伏笔、收尾,这些内容都需要细细推敲,才能成就一部好作品。

  开篇节奏快慢、有无悬念、或是抒发情感都是为了留住读者。而留住读者之后,书中角色能不能活起来,让读者有代入感也是很关键的一环。

  无论是开篇、人物、伏笔还是收尾,都离不开精准的用词。在小说里,作者精准用词比掉书袋重要得多。

  我特别支持蔡骏这个观点,我在读加缪、王小波、阿城、张爱玲、汪曾祺等文学家作品时,都有同样感受。

  可是,同样阅读过很多经典,为什么有人蜕变成文学家、有人却还是写不出作品?

  这里有天赋的影响,同时也可能会有技巧方面的原因。那就要问问自己,是否积累词汇太少?是否形成了思维定式?如果两者兼而有之,那么,做一些针对性阅读、记下大文学家的好句好词、清晰了解每个词汇词义、给同一事物词汇分等级分程度等方法是有效的。虽然听起来是很笨的方法,但磨刀不误砍柴工,有用、有效更重要。

三、写作后

  完成一部作品并不是结束,修改完毕才算结束。

  写作完成后面临的一项工作是改稿,修改的过程中有时需要推倒重来、有时需要取舍,有时有需要查漏补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考虑如何让读者产生共鸣、如何把握自己手里的素材、如何把控时间、如何保持自己对素材的敏感和自己特色的写作风格等。

  与其说是写出作品,不如说是改出作品。这我在读村上春树《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时》也有耳闻。

四、成为好作家的关键词

  积累、练习、热爱、专注、观察、理智、责任,这7个词很好理解,然而能够做到却不容易。

  单看第一个“积累”,前面我们说过积累可以是从生活中汲取经验,另外一个重要的方法是阅读。我后面会列出蔡骏本书中提到的作者和作品,这阅读量已经是很多人望而生畏的了。

  我也看了这本书在豆瓣评分6.8,不高。但并不影响我对这本书的喜爱,毕竟人和人之间是差距的。在我的阅读量都还没到作者那里时,我也没有足够的资本去批判什么。不管别人说什么,这本书对目前的我来说是有很大帮助的。值得高分。

  尤其说到阅读,作者提到文本细读的概念,这在我之前的阅读中是没有的。一本书、一篇文章反反复复地阅读,这就是文本细读。通过这样的阅读方式,梳理人物关系、布局、写作技巧是一种有效的积累方式。

  在此之前,我也读过一些写作相关的书,比如王鼎钧先生的《作文七巧》、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斯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再加上不少作家的访谈,还报名了网文写作课和严肃文学写作课。和这本书的内容比较起来,没有一本书或一系列课程像《蔡骏24堂写作课》这样,关于写作,带给我如此全面的收获。

作文七巧8.7王鼎钧 / 2019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我的职业是小说家8.3[日] 村上春树 / 2019 / 南海出版公司写作这回事8.6[美]斯蒂芬·金 / 2009.08 / 上海译文出版社

  也正是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写作者的流量需要日以继日地专注写作才能带来。在流量之前,先专注写作吧!共勉!

  结尾彩蛋,蔡骏这本书中出现的经典作者或作品列表:

  朱自清《背影》

  托尔金《魔戒》

  雨果《名利场》

  司汤达《红与黑》

  吴承恩《西游记》

  雨果《悲惨世界》

  欧阳修《新五代史》

  东野圭吾《白夜行》

  乔伊斯《尤利西斯》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铃木光司《午夜凶铃》

  尾田荣一郎《海贼王》

  杜鲁门 卡波特《冷血》

  乔治马丁《冰与火之歌》

  欧 亨利《最后一片叶子》

  乔治 奥威尔《我为什么写作》

  博尔赫斯《小径分叉的花园》

  柯南 道尔《福尔摩斯侦探集》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詹姆斯M凯恩《邮差总按两遍铃》

  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封锁》

  海明威《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

  王小波《黄金时代》、《万寿寺》、《红拂夜奔》、《寻找无双》、《夜行记》

  史蒂夫 金《肖申克的救赎》、《魔女嘉莉》、《四季奇谭》、《写作这回事》

  爱伦坡《莫格街杀人案》、《玛格 罗杰迷案》、《金甲虫》、《你就是杀人凶手》、《被窃的信》

  金庸《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连城诀》、《笑傲江湖》

  《圣经》

  《红楼梦》

  《金瓶梅》

  《水浒传》

  《双城记》

  《日暮东陵》

  《荷马史诗》

  《悲惨世界》

  《三国演义》

  《巴黎圣母院》

  《三个火枪手》

  《傲慢与偏见》

  《理智与情感》

  《剑桥中国史》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李白

  契诃夫

  帕慕克

  沈从文

  阿兰 罗伯 格里耶

本文标题: 蔡骏24堂写作课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830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尼洛亚特狂歌读后感100字男人这东西的读后感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