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我们可以选择把其他人放在第一位…

发布时间: 2020-06-10 19:18:0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0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2126篇文章题图:樱花计划。作者:派哥,一个历经中国,新加坡,美国,英国教育的浪漫主义者。曾在联合国气候峰会发表演讲。关注“后浪”们的内心充盈,倡导独立人格的成长方式。偶尔鸡汤,多数鸡血,环保公益事业践行者。本文来自:南山NanShan。我叫派哥,一个热爱

这一次,我们可以选择把其他人放在第一位…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126 篇文章

  题图:樱花计划。

  作者:派哥,一个历经中国,新加坡,美国,英国教育的浪漫主义者。曾在联合国气候峰会发表演讲。关注“后浪”们的内心充盈,倡导独立人格的成长方式。偶尔鸡汤,多数鸡血,环保公益事业践行者。本文来自:南山NanShan。

  我叫派哥,一个热爱阳台种菜,爬山和公益的 95 后。比同龄人晚两年上大学,有过八年在异国格格不入的感受。在柬埔寨的骄阳下采访过种胡椒的农民,也在秘鲁首都的贫民窟里搭过水泥梯。

  几个月前开始远程打家乡疫情的“上半场”,终于闲下来后,国外疫情和抗议随即爆发,又开始在异国他乡颠簸流离四处找容身之地,生活变得一片鸡毛。原本可以用来和家人朋友联系的微信圈最近也是争吵声不断,让我生活中的鸡毛更是飞上了天,所以才有了今天这篇文章。

  其中,有两个话题牵扯到了同一个团体:一个是留学生回国的飞机安排,一个是建议有需要的留学生可以去大专的提议。虽然目前两个话题都已经被澄清,也得到相应的处理和改善。但是仅仅是几周前,留学生的朋友圈是一片血雨腥风,其中不乏一些调侃大专学院来表达不满的言论在广泛传播。

  这两个话题和其他所有有争论的话题都类似,都涉及到不同群体、社会背景、和观念而导致的矛盾,误解甚至是歧视。如果说在民航计划里大部分留学生群体是没有力量和声音来改变现状的“乙方”;那么在“回国上大专”的事件里,却存在更加没有声音的“丙方” — “锅从天上来”的大专生。无论是乙方还是丙方,都受困于甲方;然而这样的歧视链无意识中继续加强了对丙方的伤害和固有印象。

  你经历过某个“鄙视链”中甲乙丙之间的冲突和伤害吗?就我来说,在日常生活和求学中,我做过乙也做过丙,感受过好学校好工作的优越,也感受因为身份和种族在国外被忽视的痛苦。这样的经历让我发现,我们的朋友圈(一语双关哈!)其实固化了甲乙丙分裂的呈现方式,让我们以为身边只存在着和自己相似的人。

  1. 我能代表谁?谁能代表我?

  如果只看微信朋友圈的动态,我们很容易惯性觉得社会上大多数其他的人和我们来自一样的背景,也是如我们这样行动和思考。

  然而,世界上一共有 70 亿人,中国有将近 14 亿人,本科生 4800 万人,留学生有 60 多万人。这每一个数字都是比我们所有人这辈子的交际圈大得多的概念。我们每一个人,其实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数点。

  举一个例子,我们也许经常在网上看到以下评论:“留学生都是每天找人代写作业买奢侈品的富二代”,抑或是“留学生明明都是每天刷题赶时间的可怜娃”。我个人的经历告诉我,前者多半是非留学生写的,后者多半是留学生自己反驳的。客观来看,虽然这两句话阐述的事实 100% 都是正确的(都有这样的留学生存在),但是阐述方式犯了过度概括的逻辑错误,所以总结起来这两句话都不对。

  阐述方式的错误是指在把自己身边发生的,或者自己听说发生的事情,当成普遍的现象;用“都是”这个词来强行证明自己说法的合理性和可普遍使用性。

  ▲ Photo by Alexas_Fotos on P.

  留学生有代写作业混日子的人,也有优秀的世界栋梁。谁多谁少?那得看看我们说的是什么学校,什么年纪,什么背景,什么专业,什么国家,不是一个简单的选边站就可以解决的 yes or no 问题。所以现在看到的很多口诛笔伐,其实都仅仅是站在对立论点的两方用自己身边的例子来证明。在空中交锋的是“个人轶事”,不是有用的“论据”。

  除去“过度概括”外,还有“人民”这个话题本身的复杂性。比如,如果我们以“中国人”为一个整体来抒发看法,那我们口中的中国人说的其实是谁?是在陆家嘴顶楼住宅房的中国人,还是深山里需要爬山路 2 个小时上学的中国人,是享受改革开放福利的下海的生意人,还是固守老本在田间劳作的农民,是享受一切文化即是主流的汉族,还是需要融入主流文化保留传统的少数民族。说到这,也许你会发现,身处泱泱大国,我们不可能代表这所有人。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甲乙丙形成的背后是运气,是阶级,也是再正常不过的社会分化。只有乌托邦的社会,人的区别才会完全不存在。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争吵和矛盾的背后,只是不一样的甲乙丙的身份看不见彼此的存在。这几天李克强总理说的“中国 6 亿人月收入人均只有千元”上了朋友圈热搜,我们也许才突然意识到,电视剧中的生活,我们的朋友圈生活,不是大多数的生活。

  所以,在这些有争议的话题面前,我希望我能争取看到朋友圈以外的更大的社会意见,并且心怀善意,不用排除异己的心态直接忽视那些看法,看到更多不同的群体需求。

  2. 我(以及背后的集体)和更大的社会

  那么在意识到了我们所能代表的集体只是社会洪流中的一个小缩影,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更大的社会,和千千万万个暗流呢?

  在不同的意见和集体相撞的时候,结果无非是:接受,排斥,部分接受,部分排斥。在这里如果鼓励大家接受所有不同的观点,我觉得不是很现实,也更没有必要。因为不同观点建立背后都有现实的羁绊,每个人发出自己的声音都是因为生活中的一些在乎,困顿,和领悟。

  我们也许可以一起用更包容心态看待这些分歧。无论是接受,排斥,部分接受,还是部分排斥,这都是在公民参与社会话题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后,不同的意见和态度进行交流而自然产生的各种可能性。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强大的力量。

  最近因为“离婚冷静期”的话题,网络上很多关于权利,家暴保护,和婚姻自由的争论,从中我学到了不少新的思维。之前我对于这个议题认识太过肤浅,以为就是一个和事佬的提议。直到大家开始讨论如果长期忍受家暴的人民想要赶快脱离毒手,却被迫再忍受一个月甚至更拖沓的离婚处理方式怎么办?我才发现浅薄的人生和认识让我完全忽视了这一个议题对另外一组人的影响。

  虽然目前社会上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各式争论依然不断。但是我认为,正是因为各式各样争论的诞生,更多群体的利益会被大众看到,让我们可以学到更多新的态度和思维。

  ▲ Photo by V "amnx" Amano on Unsplash.

  总结来说,个人代表的群体和社会里的其他群体肯定会有矛盾。这里不是要劝说大家“以少服多”,也不是想推崇“少数才是真理”。因为不管结果如何,都是一个磨合的过程。无论结果如何,磨合过程本身是值得认可的。它是对不同意见的考量,以及对一个新的社会共识的认识。

  看到如今社会上,朋友圈里,对于不同问题的热烈讨论,我们也许不用为如此的“分裂”感到太头疼,而可以为这样多元化的勇于表达自己的声音感到自豪。

  3. 以人为本

  前面我们说,首先我们个人不能代表所有的“人民”;其次,就算我们和我们代表的人民,在和社会做磨合的时候,结果也可能会不尽人意。这很正常,不可能有任何想法可以同时满足所有人的最大需求。那么无论通过何种过程我们有了一个决策后,重要的是思考如何缩减对弱势群体的伤害?我们可以怎样最大化社会效益?

  这个答案需要有力量跨过阶级固化的阻拦,需要克服个人自私自利的思虑,还需要应对不同议题的多样化。这个时候,以人为本,把人的福祉放在第一位,我觉得是我们作为一个人,可以努力去做,也应该做的事情。

  身为武汉人,我清楚地记得在建立方舱的最早期,大家心里都挺怕,一个是从来没有这样类似的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到“战时医院”,一个是不确定这样投入后是否真的有用。有的武汉人也许还记得当时汉口北十万个商铺的部分店主,因为怕修建的体育馆数量不够,愿意免费给出自己的商铺来作为方舱。无论是这些好心的店铺主,还是政府,还是全国各地的护士和医生,都是战胜了这种对未知结果的害怕,而把人放在首位,才能在当时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继续强力推行这个改变武汉命运的举措。

  另外一个以人为本的例子是,去斯里兰卡做社会实践的时候,我发现当地的度假酒店都是外国人拥有,而里面的游客也都是以欧美人居多。暂且不说当地的酒店业是如何被外国人垄断的前因后果,就只看当时那个情况,可以怎样弥补对当地人的资源掠夺?这些酒店做的是,里面雇佣的所有的员工都是附近村庄最需要帮助的当地人,且给予他们远高于平均工资的薪水,供他们医疗和教育资助。

  所以,虽然说垄断本身不是以人为本的结果,但是在一个糟糕的事实发生后,人们是有机会再做一次选择的。而这一次,可以选择把其他人放在第一位。

  就“留学生回国读大专”这件事情来看,如果当时在这个议题提出来后,第一波带节奏的公众号是讨论这个建议本身的问题,比如说忽视了不同教育系统间不能简单转换的事实,而不是调侃“大专”这个概念;如果转发那些“黑大专生”爆文的人们心里可以想着朋友圈里也许还有自己十几年前的小学好友,然而她并没能考上本科;如果每个人自己可以从自己做起,无论外界社会是什么声音,选择以人为本……

  ▲ 图片来自网络。

  4. 谁来做决策?谁可以做决策?

  利益最大化是大多数企业的最大目标,企业主们每天努力从销售,公关,宣传,供应等方面来无限增加利益。如果我们把利益这个词换成“人民福祉” — 人民福祉最大化是社会的最大目标,那么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不应该比经营任何一个企业简单。所以,这不是一个人可以解决的问题,也不是一群人的问题,而是需要整个社会一起重视和努力。

  疫情期间,在防疫方案的探索时期,我经历过很多草根层面的以人为本的事件。无论是当时捐助卫生巾的时候武汉当地超市的几位店长的悉心帮助,还是志愿者车队的无私支援,抑或是在和任何人对话的时候,从街道官员到医生到康复者到海外同胞,每一个人都把“谢谢您”,“辛苦了”,“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挂在嘴边。你会感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一种社会氛围,传达着必胜的希望。有这样一种态度,无论谁是甲乙丙,还有什么是我们作为一个整体不能解决的事情?

  古人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个人都想被尊敬,认可和鼓励;这个世界上也不会有恒久的,所有角度上的优胜者或者劣汰者。面对种种社会议题的分裂态度的背后,也许是在不完整信息下,我们忽视了他人的背景和欠缺换位思考的解读。如果我们更多人能偶尔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带着善意和推己及人的心态来面对热点话题,尊重和善待其他人(就如同我们自己想被尊重和善待一样),那么再多的分歧也能转化成为推进我们共同繁荣生活的力量。

  写在后面:

  感谢大家阅读到这里的耐心和时间。作为万千留学生中的一员,这段时间因为个别留学生回国后的行为,受到了很多非议和批评。

  虽然我是决定留守在国外不给父母国家带来麻烦,但是前段时间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作为“弱势群体中”的一员,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被无端攻击时的痛苦。所以在“留学生读大专”的事情爆发后,我发现其中的大专生也是和我当时一样,在这个事件中没有话语权,却被对大专的固化印象在争论中,在朋友圈中不断被调侃。

  但是,经历过无数疫情期间“美好的人性”,我还是对未来还是充满希望。无论外界社会和局势如何,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格,至少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多些理解,善意,和对世界的温柔。我们对待世界的样子,也会是世界对待我们的样子。

  - END -

  推荐阅读

  一诺:我们看到的,往往是片面的事实

  与亲友讨论时政,如何不伤感情?

  23年前的经典文章:世界是怎样运转的

  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

  诺言社区

  点一下

  让我们知道你“在看”

本文标题: 这一次,我们可以选择把其他人放在第一位…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827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那些在聊天中忍下的怒火,最后都变成了这些迷惑表情包!经历诸多事,让我明白文化的重要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