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诗行》观后感100字

发布时间: 2020-05-22 09:42:3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5

《遗忘诗行》是一部由阿列热扎·卡塔米执导,胡安·马加略托马斯·德尔·伊思塔曼努埃尔·莫龙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遗忘诗行》观后感(一):合适的人葬礼“伊朗导演AlirezaKhatami的处女座。获本届威尼斯电影

《遗忘诗行》观后感100字

  《遗忘诗行》是一部由阿列热扎·卡塔米执导,胡安·马加略 / 托马斯·德尔·伊思塔 / 曼努埃尔·莫龙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遗忘诗行》观后感(一):合适的人葬礼

  “伊朗导演Alireza Khatami的处女座。获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剧本奖&费比西奖-最佳处女作奖。影片讲述智利一位看守入殓房的老人,为给一位在抗议中丧生的年轻女性安排一个合适的葬礼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网友称其为一部融合拉美魔幻与历史反思的精彩处女作....”

  《遗忘诗行》观后感(二):魔幻的现实主义极具冲击力!

  五指山”劫后余生,呻吟的蓝鲸划过天空,空荡的前挡迎着冷风,此类等等,魔幻现实往往就是将现实的一切罪恶化作触手可及的梦,让观者自己选择沉默抑或觉醒,伊朗导演的殇,穿过智利历史的痛,让世界另一头的我们,看到的可能是镜像,也可能是似曾相识恶的平庸!通片犹如在溺水后海马体缺氧神思混沌,但迷走神经的回路依然本能地向自己暗示着求生的情感信号。前赴后继牺牲身躯护卫巢穴的蜂群、长歌当哭依旧从容搁浅的鲸群……将记忆湮没在无垠宇宙中、蓄意屈服于磅礴暴力的人类,远不如那些向死而生的动物!

  《遗忘诗行》观后感(三):一个拒绝遗忘的故事

  在超级平淡到了过了头的舒缓叙事中,包括血迹斑斑的入殓房,我们可以想象影片没有直接呈现的可怕场景。

  这部智利影片讲述一位看守入殓房的老人为一位在抗议中死去的年轻女子办一场葬礼的故事,这具遗体被军警在对其他11位遭处决的抗议者毁尸灭迹过程中遗落在停尸房中。

  老人在试图完成此事过程中遭到当局诸多限制,当局试图让人们忘记发生的事。

  鲸鱼搁浅的新闻及其奇幻画面穿插影片,最后,幸存的在死去的鲸鱼旁边游弋,拒绝遗忘。

  影片摄影构图也较出色,尤其是片尾。

  《遗忘诗行》观后感(四):超现实画面设计有点惊艳

  最令我吃惊的并非这是一部导演的处女作,而是影片导演竟然来自伊朗!我实在无法想象出在这部南美土地上拍摄的影片跟那个遥远的中东神秘国度有何相似之处。影片主角是个遗忘自己姓名的耄耋老人,他过着单调乏味的日子,尽责地看守着破败的殓房,只剩下最后两具无人认领的尸体。其中插入不明身份人士抢夺尸体以及迷失在地下资料库里的情节,及其牵涉的政治隐喻(比如用竞选传单来印刷讣告,被敲碎的车窗玻璃等等),对于不懂智利历史背景的观众来说,这些无疑都在叙事与剧情理解上造成一定障碍。拉美人豁达开朗的生死观在部分情节与叙事口吻里有所反映,葬礼后紧接着婚礼的处理令人深思。超现实画面设计有点惊艳的味道,鲸鱼的意象似乎隐喻着老人的行为动机,尤其是最后一幕,确实是不可多得的神来之笔。

  《遗忘诗行》观后感(五):7只鲸鱼搁浅了,其中6只没有存活,只有1只活下来了

  7只鲸鱼搁浅了,其中6只没有存活,救援工作者不辞疲倦的工作了这些天, 利用潮汐将这只雌性鲸鱼送回了大海,但它不停地在其他六只同类死去的岸边徘徊,尤其作为群居的动物,鲸鱼与同类有着精密的联系,它们会遭受着同类死亡带来的悲痛,如果死去的同类是它们的后代、同伴或者其他亲属,他们会紧紧跟随,不愿离开,这和人类的行为非常相似。

  。。。。。。

  怎么评论呢,没法评论,只能记录

  。。。。。。

  整部电影非常美,很多长镜头,每个长镜头都很美,可能是因为这个,所有影片的边框有点像以前的老式相片纸,很多镜头我觉得都可以拿出来好好的品味的,真实有不乏美感。

  这部片子对于人性的感触,以及社会的扭曲,都是非常艺术的表现出来了,让观者看的时候,内心总有震撼的地方,但是在影片中都是通过非常平稳的方式表达的,让这种残忍,没有直观的表现出来,隐藏着,压抑着。

  感谢朋友给我找到的资源,非常不错,字幕也到位。

  《遗忘诗行》观后感(六):记忆

  守墓老人在是他自己的同时是否也象征着国家、文化或是历史的记忆?历史从不曾忘记任何事,但集权却总想让历史忘记,历史在当下也只好装聋作哑。老人牵着线走进巨大逼仄的档案室的一幕,很难不让人想到米诺陶斯的迷宫,后来唐突闯入又迷失其中的象征着集权本身的官员则更加印证了这个联想。

  至于搁浅的鲸鱼,应该是象征着在罢工中被捕死去的年轻人们。尽管志愿者们已经倾其所能,但最后也只有一条鲸鱼重回了大海,回到了历史的记忆里,其它的则都死在了海滩上;而反抗的年轻人里也只有一名女子以他人的名字下了葬,其他人则都秘密地消失了……老人在检查尸体的时候,尸体像熟睡的人一样翻了个身,这是否是在说只要仍被铭记,女子就不算真的死去?

  不过守墓老人后来在停尸房门口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乘车离开时后视镜里年轻的自己则变成了黑白的,这一幕是在说什么?

  无名女子的葬礼上人们说,愿你在长眠中得到永生。最后老人到海边去看鲸鱼,远处唯一获救的鲸鱼从深海跃出,近处死去的鲸鱼搁浅在沙滩上,就仿佛是两种不同的永生之间的对照。

  《遗忘诗行》观后感(七):1001个关于死亡的故事,这部「处女作」碉堡了!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君君电影院],ID:TVwanda

  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的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已落幕。

  获得地平线「最佳剧本奖」,

  还有费比西影评人协会评出的「最佳处女作奖」,

  都被这部影片收入囊中。

  《遗忘诗行》| 2019

  豆瓣7.7

  《遗忘诗行》观后感(八):生与死之歌

  巨大的鲸鱼跃出水面,向它搁浅的、自杀的同伴致意。你久久地注视它们,就像注视你自己。 沉重的政治话题充满了整部影片,但它却未被给予太多正面的、直接的展现。它像空气一样弥漫在影片中,它是回忆中石灰盖住的政治犯的血,是窗户上刀锋一样的人影,是一块碎掉的挡风玻璃。它悄悄地存在于死去的人的脸庞和活着的人的话语之中。没有镜头拍摄血腥的屠杀、愤怒的人群、领袖的高呼,历史和政治却无比清晰的无处不在,重压般占据于人们的生命之中。结果,统治的暴力与诗意的宁静被奇异地结合在了一起。 对生与死的探讨在这样的重压下从叙事中撕开了一个裂口呼吸。它既有我们通常对生死的永恒意义的探讨,也指向在带来深创剧痛的历史氛围中生和死的被抹杀后的脆弱与无意义。身体可以被忘记,坟墓可以再利用。死的永恒和生的连续性不断出现:妇人看着无名尸体,就像看到了她的女儿那样。男孩与青年如同已逝之人投下的镜像。掘墓人在葬礼的圣坛上歌颂死亡带来的永生。葬礼之后是婚礼,掘墓人也会变成欢乐的演奏者。生命会被新的生命代替,用相似的外表重复旧的生活,只是,你无法使死者复生。你只能在生与死的缝隙中幸存,从坍塌的石块下面像活死人那样爬出。世界充满那些停止的、未完成的生命的回声,像灰尘一样覆盖在每一段暴政与和平的历史之上。

  《遗忘诗行》观后感(九):创伤与遗忘

  这是一部小众而诗化的电影。片中充斥着诗中常见的意象与隐喻,让人难以琢磨。

  选择午后来看这样的一部电影,实在是对自己抗睡能力的挑战,哈欠不知打了多少个,爱人在某一两个瞬间也撑不住到太虚幻境逛了一会。

  内部观影,也看不了二遍,只好豆瓣上补补课,看了几位豆油的评论,方才知晓影片产生的历史背景来源于70年代的智利,皮诺切特实行的17年的独裁统治,期间3000左右的异见者或者遇害,或者失踪。

  而这些异见者们彻底被正统的历史书写所遗忘,变成了无名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可是对个体家庭所带来的这种巨大的创伤,如何可以被残忍的遗忘?

  究竟历史应该由谁来书写?权力的拥有者还是历史事件中的个体?当权者选择遗忘,可个体创伤者会选择永远铭记在心,就像片中的主角老人,记得狱友做的恶,记得在监狱的天数,记得每周都在墓地徘徊的妈妈是第249周过来找她的女儿。

  当今的世界,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会在个体身上存留下印记,业力使然,有因必有果,轻率的遗忘与掩埋罪恶只能是徒劳无功,有朝一日终究恶臭会从土壤中逸出。

  而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善恶标尺。鲸鱼接到同类搁浅的求救信号,尚且奋不顾身前来营救,何况是人类,这便是片中主角老人执着的为无名的女孩举办一场葬礼的缘由所在。

  当今的社会,当今的科技文明开放程度,历史究竟会由谁来书写?

  或许我们可以从片头策兰的诗中找到答案。

  “世界已离去,我承载你……”

  《遗忘诗行》观后感(十):记住那个鲸鱼飞起的日子

  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刚过去不到一个月,国内影迷就有幸能看到入围参赛片,还是“伊朗人拍智利片”这样的小众制作,其惊喜程度,甚至超过了某某华语片获奖的空头新闻。更值得欣慰的是,这部拿下“地平线单元”最佳剧本奖的《遗忘诗行》,新锐导演的处女作,居然拍得非常成熟,一个半小时的不离不弃,“很耐看”。波斯人与拉美魔幻主义的相遇,重构了隐晦的历史,置抗争于无言中,阿巴斯和阿斯哈•法哈蒂后继有人。

  由诗句开启,由音乐落幕,《遗忘诗行》的对白不多,画面里满是孤独,落籍和些许荒诞。影片最后一个镜头,落在了老人对大海的凝视上,此时鲸鱼腾空而起,维瓦尔第的《四季》响起,几乎成了生命的礼赞。但整部影片围绕最多的,却是死亡的萦绕,终究无从闪避,不多的出场人物中,守墓人,掘墓人,送灵人,无名的尸体和悲伤的母亲,最后归结在送葬仪式之中。

  “遗忘”是整部影片的题旨,同时又是一个辩证的考题,拷问那些在历史中扮演过角色的人,哪些是真正的忘却,哪些则是有选择的掩盖。守护墓园的老人就像是出题人,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忘了,却还记得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一切悲剧。例如那个来扫墓的男人,老人清晰的记得他的狱中往事,美好的期望和丑恶的行为,详细到多少天多少字,如史书般精准。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发生在智利这个国度的政治风云,独裁的压迫与年轻人的反抗,表面上岁月抹去了痕迹,其实只是竞选宣传单的反面,被所谓“民主”轻巧地盖过罢了。当暴力和死亡不期而至时,墓园反而成了维护尊严,保存希望的最后一块净土,哪怕老人被殴打,他也不曾后悔为陌生的女孩整理遗容,想方设法为她筹备一场葬礼。在一些人眼中,他“没有遗忘”的东西太多了,死亡也不能带走记忆,尤其是那些无名的反抗者,需要一个像鲸鱼般伟大的葬礼。

  拉美人对死亡的“魔幻化”,增添了浪漫的色彩,尸体并不让人害怕,既然老人的工作在墓园,他要同瞎眼的掘墓人一起,并不畏惧死亡到来,倾听从第一个到1001个死亡的故事,给逝者画上生命句号,再用一场婚礼重启新的生活。在此般举重若轻的心态下,导演阿列热轧•卡塔米呈现出一个个静谧的,蕴含诗意的长镜头,正如片头引用的策兰的诗句,“世界已经逝去,我不得不承载你”,老人渡得不是个人,而是整个民族的回忆。

本文标题: 《遗忘诗行》观后感1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725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黄金时代》读后感锦集DK中英双语幼儿玩具书:我自己来!的读后感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