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动力学疗法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05-19 09:43:2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8

《心理动力学疗法》是一本由DeborahL.Cabaniss著作,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44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心理动力学疗法》精选点评:●对于新手咨询师实在太友好了●简单清晰,指导性强,作为精神

心理动力学疗法读后感摘抄

  《心理动力学疗法》是一本由Deborah L.Cabaniss著作,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44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理动力学疗法》精选点评:

  ●对于新手咨询师实在太友好了

  ●简单清晰,指导性强,作为精神分析的入门书,很不错!

  ●非常棒的一本书!虽然很基础,却是一本很实用的手册。

  ●非常实操,尤其是自我功能这块,非常有启发。缺点是有些词汇的翻译别扭了点。

  ●用简明的语言把复杂的东西说清楚是一种本事。此书理解治疗中的那一刻对每个咨询师来说都非常必要学习(确认主导情感、阻抗、移情和反移情、无意识幻想和技术模式,采取环绕式、过滤式和对焦式倾听,反思含意),另外它给予支持型和揭露型干预同等地位,详细说明了支持型的提供和辅佐干预,是一种治疗方法的折中与灵活地立场。大量案例,生动形象,受益匪浅。

  ●理论方面偏概括,通俗易懂。精神分析太博大了,这本书偏实操,在理论上并没有过多的延展。但是案例方面很精彩,个人很喜欢,觉得是入门必读书目。

  ●那黄色的封面,神秘的面纱,我的第一本心理治疗类图书。读的时候,是自我治疗的一个过程。愿我渡我,逃离枷锁。

  ●比较通俗的语言讲述了几本的精神动力学知识。

  ●1.我们有固定但未必正确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主要受欲望、想法、恐惧以及无意识的冲突所驱使。即无意识影响行为。2.在有安全感的人际关系中尝试新的行动。3.情感、记忆、冲突、与他人发生关系的方式、自我知觉都可以是无意识,我们将它排除在意识之外,是因为如果意识到它们,就有可能使我们难以承受,但它们未曾消失并助推着意识层面的东西。4.心理动力学疗法:使无意识有意识化。5.自我功能指人们管理内在心理活动(本我)及与外部世界关系(超我)的方式。自我功能包括现实检验力、判断力、人际关系能力、感官刺激管理(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情感或焦虑承受力、冲动控制、娱乐能力、自我意识或心理察觉、自尊管理、认知功能以及防御机制(主要处理个体内部环境)。6.防御机制是无意识的,人们利用这些机制来抵抗令人不安的思想和情感。

  ●补记

  《心理动力学疗法》读后感(一):非常好!

  全书非常通俗易懂,但满满都是干货。

  作者带着对人尊重的理念来写这本书,把咨询技术、咨询阶段的作用、起源、操作方法都讲得清楚明白。

  读的时候,常常发出“oh,原来是这样”的感叹。精神分析不再晦涩难懂~

  之前所读理论书籍中提到的一些概念,在这本实操书中得到了印证。

  还有自己咨询过程中的困惑,也在这得到了解答。

  顶半个督导~哈哈,如果有个人督导的话,结合这本书,效果应该更赞。

  《心理动力学疗法》读后感(二):结构清晰,很有启发

  这本书结构清晰,阅读体验非常流畅。

  我是本着了解自身,增强沟通能力的目的来看这本书的。本书中大量的案例给我反思自身很多启发。

  之前看《心理治疗中的依恋》时,我学会更多的感受自己的感受。现在看着本书的时候,我开始学着把握他人的感受,关注两人关系上的移情,反移情。

  应该说这本书在“无意识意识化”方面做的还是比较出色的。和《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类似,他们的观点都是“看见即是治疗”。不过除了看见自身的无意识幻想和无意识冲突,我还希望看到更多的如何改善。这个方面书本着墨不多,或者说跟多的依赖于治疗师的长期纠正。

  也因此在这个方面,这本书对于个人成长的帮助较小。

  本文翻译整体非常流畅,但偶尔有几处复杂句子的翻译叫人莫名其妙,感觉像是机器翻译后校对的。

  《心理动力学疗法》读后感(三):思维导图全书思维导图整理

  心理动力学疗法全书思维导图整理

  2020年5月第一个周末,夏天。

  书目:《心理动力学疗法》[美]Deborah L.Cabaniss,Sabrina Cherry Carolyn J. Douglas,Anna R.Schwartz著,徐玥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年5月,全书241千字。

  耗时:16个番茄时间>6.7小时。

  感受:新手治疗师实操必读,的确操作性很强。从初始评估到治疗终止,抽丝剥茧一般呈现心理动力学疗法,案例丰富,语言通俗易懂,结构上螺旋递进,不过仍需要一定心理学基础阅读。

  《心理动力学疗法》读后感(四):那股流动的清泉

  《心理动力学疗法》这本书陪伴了我差不多2个多月,读读停停想想,眼下读完时,却有种不舍,因为过程中它有让我不安,有引发思忖,有产生移情...…

  “思维起于疑虑,源于不安”,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思维的点滴。

  1

  很喜欢“心理动力学”这样的叫法,就像水在心田流动,为心灵带去了一股动感且轻盈的力量,这样的感觉,可以用“清泉石上流”来形容。太多的时候,人们受到凝固思维和行为模式的影响,使得无法感觉到内心那股水流,它柔软而灵动,却不为我们所知。心理动力学,或许就是试图让我们感受到内在的水流,它的流向、它的温度、它的形态,诸如此类……借助水流,来让那个隐藏颇深且具神秘色彩的无意识显露出来,让人们有机会触摸它,感受它,让它借助水流的力量,与意识保持动态的平衡;这样的过程或许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使无意识意识化”。

  2

  “年轻的天神宙斯不想再受制于泰坦神族,就将之囚禁在称为塔尔塔罗斯的地狱里。在深深的地下,泰坦神族无法再威胁宙斯的统治。是这样吗?虽然泰坦神族存在于视线之外,但是他们毕竟没有消失,并且他们的活动还被认为是造成地震和海啸的原因。”

  无意识的情感或思想,暗流涌动,撞击、震动着彼岸,岸上的人们不自觉地遭受到连带反应,或大或小,或深或浅;那种感觉,可能是晕晕的、无力的、焦躁的,试图竭力逃脱,却又无处可逃……

  3

  被情绪吞没的时候,你习惯于选择怎样的应对姿态?转移?发泄?或是默默承受?那时的你内心有何感受?如果给你的感受取个名字,你又会叫它什么?无助、生气、委屈或是其它你能想到的……这种内心的失衡感一定让你很不舒服,你想挣脱,却又觉得无力……情绪就像是一种信号,提醒你需要停下步伐,关注自己的内心;当它来的时候,尝试着去体验它,辨别它,主导它……

  4

  我眼中的共情式倾听(empathic listening):我努力感知你的感知,以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我不仅关注你的感觉,也不断审视自己的情感与判断,深深去体会你所经历着承受着的种种,还有那不曾表露的内心。

  5

  原生家庭和早期的客体关系深深影响着我们与他人关系的建立,以及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期待。

  6

  隐性梦境是隐藏在梦背后的无意识内容,通过搭乘白日遗思的顺风车,偷偷溜进意识的闸门。

  7

  自动化的模式陪伴我们太久,就像穿在身上的盔甲,不允许外部对我们有丝毫的“侵犯”,可是有一天,,我们发现盔甲太重了,反而使我们动弹不得……很喜欢这句话“发现即改变”,虽然卸下这身厚重的盔甲不易,但至少我们努力在尝试,我们也相信改变意味着更高的飞翔,更远的奔跑……

  《心理动力学疗法》读后感(五):心理动力学疗法与精神分析疗法的关系

  心理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是精神分析的派生物。

  在精神分析中,病人会以每周固定频率去见精神分析师(每周4到5次),这个治疗可能会持续数年。在每次分析中,病人躺在躺椅上,而精神分析师坐在病人身后(此时病人是看不到精神分析师)。一开始,精神分析师指导病人开始做“自由联想”。自由联想指病人需要尽可能地将他脑海中出现的想法不加删选的说出来。这实际是一个很难的过程,①因为病人会因为觉得自己的想法幼稚或者无关紧要(或者病人认为与分析无关)而选择不说出来;②他们也会因为害怕精神分析师会不赞同他们的想法和观点而不说出来;③一些想法是跟一些会令他们不舒服、难过的感受联结在一起的,病人会因为要躲避这些不适的感受,而避免讲出这些想法;④因为一些想法是跟精神分析师有关,所以他们会避谈。

  病人会努力地去自由联想,此时各种各样的阻抗(resistances)就开始出现,令分析过程举步维艰。(注,阻抗是阻止病人去自由联想、去触及潜意识的表现。)而当精神分析师发觉这些阻抗时,他们会用澄清(clarification)和解释(interpretation)来对这些阻抗进行工作,来帮助病人克服阻抗,继续自由联想。而这些工作的意图都是为了加深分析进程,继而通过渐进的咨询进程来完成潜意识意识化的目的。

  移情(transference)在精神分析中被视为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探讨平台。而为了使得病人能够容易地将自己的情感、感受转移到分析师身上,分析师必须保持自己的一个中立位置,他必须限制自己在澄清或解释中的带评论性的话语。而分析师在中立的同时,仍然要温暖,共情,并关心病人。

  躺椅、自由联想、中立位置,再加上会谈的稳定频率以及强度,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强烈的移情逐渐被建立起来。病人在一个退行的状态里,将自己过去孩童早期指向重要客体(父母/抚养者等等)的感受和想法,转移到分析师身上,这就是移情。而移情不单单是感受和想法,还包含了对这些感受和想法的防御,且移情不仅仅是基于过去病人在现实层面上的体验,幻想层面的体验也是内容之一。

  病理性或者非病理性的人格特质、症状,这都来源于病人心灵内部的冲突,而这些都会在精神分析的过程中被激活,并成为移情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对移情的工作正是精神分析治疗有别于其他治疗的地方。

  分析师会开始跟病人没有意识到的移情进行工作,特别是当其作为一种阻抗出现在分析的进程中时。分析师会把咨询中的移情跟病人现下与重要客体的关系和互动,做联系;或者跟病人童年时期的重要关系和互动做联系。

  通过这样的方式,分析师帮助病人获知自身无意识的部分,而这个部分是跟病人在生活最难于应对的困难是联系在一起的。随着病人拓宽了他们意识领域,并获得了对自身的洞察,他们会逐渐地能够在心理病理学、人格和生活上做出相应的适应性调整。经典精神分析将这种调整性的改变称之为“结构性的改变“,这是说,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关系和排列上的改变。而分析的过程往往并不顺利,持续伴随着阻抗,一阵进展一阵又退回,但总体上是逐渐往前迈进。

  精神分析包含基本的三个方面:①分析师的中立性;②移情的发展,以及依靠移情来工作;③强调以解释作为治疗干预。

  虽然经典精分仍是一个好的工作方法,然而在现如今,一些新的视角是有别于传统精分的。譬如在过去,分析被视为:病人将他的感受传输到一个“空白的屏幕”上(空白的屏幕是指分析师),而在现在,这个过程被形容为一个更为互相作用的、人际间的以及主观上的互动,在分析师和病人交流之间混合着移情和反移情。

  ***

  上述是经典精神分析的简单描述,那么心理动力学取向的咨询是什么呢?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是分析,我个人觉得它在实践上包括三块:a)分析性取向的心理治疗;b)动力性取向的心理治疗;c)支持性心理治疗;

本文标题: 心理动力学疗法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710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一路两个人》读后感1000字《动物庄园》经典读后感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