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14號勞改營》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05-15 10:55:4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8

《逃出14號勞改營》是一本由BlaineHarden申東赫著作,智園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32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逃出14號勞改營》精选点评:●完全管制的勞改營,沒看過的部分,感覺不錯。雖然是個案但是

《逃出14號勞改營》读后感摘抄

  《逃出14號勞改營》是一本由Blaine Harden / 申東赫著作,智園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32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逃出14號勞改營》精选点评:

  ●完全管制的勞改營,沒看過的部分,感覺不錯。雖然是個案但是作者還是有綜合各方信息,至於部分真實性也就不得而知了。

  ●大家都是在哪里看的这本书

  ●读这本书的时候 申东赫已经承认自己虚构内容了 怎么说呢 我觉得作者有很诚恳地向来写作 但是申并没有很诚恳地想来告解 相比之下 更喜欢我们最幸福

  ●好恐怖

  ●补记

  ●鬼扯的部分太多了,显然部分脱北者已经知道怎么迎合西方主流社会的口味了。

  ●就算申东赫的故事不都是事实,也还是值得一读的一本书。

  ●6分。

  ●篇幅少有點可惜,半天就看完了。不過這個故事的獨特性在於,主角出生與成長都在北韓最惡劣的勞改營,不同於其他脫北者那般受到金家政治教育的影響。

  ●虽然作者是在劳改营出生,但是感觉此书的精彩度不及《平壤水族馆》。因《平壤水族馆》是2000年就有了,此书相对最新,有些情况比《平壤水族馆》详细。

  《逃出14號勞改營》读后感(一):南朝鲜前军人越过38线投奔北朝鲜 服役期间即向往北方

  南朝鲜前军人越过38线投奔北朝鲜 服役期间即向往北方

  2009年10月29日

  朝鲜中央通讯社27日报道,一名南朝鲜前军人26日经朝鲜半岛军事分界线投奔北朝鲜。伪军联合参谋本部确认,军事分界线南端一处铁丝网受损,朝方这一报道很有可能属实。

  曾在三星电子公司工作

  朝中社英文电讯报道,这名南朝鲜男子名为姜东林(音),现年30岁,居住在南朝鲜全罗南道宝城郡筏桥镇。姜东林26日设法从北南军事分界线东段进入北朝鲜境内。根据朝方报道,姜东林2001年9月至2003年11月在南朝鲜军队服役,隶属伪军第22师56团3连9班。

  “服役期间,他数次尝试投奔长期向往的北方朝鲜,但没能成功,”朝中社说,退役后,姜东林一开始在南朝鲜三星电子公司工作,后来离职。投奔朝鲜前,他在筏桥镇工作。

  “他很高兴实现投奔(朝鲜)愿望,”报道说,“他现在置于相关组织的温暖照顾下。”

  38线铁丝网遭毁

  伪军联合参谋本部27日说,朝方这一报道可能属实。军方证实,军事分界线东段一处铁丝网遭人为切断。南朝鲜联合通讯社报道,北南军事分界线以南共有三道铁丝网,被切断的是最南侧一处铁丝网。南伪军方眼下正在调查铁丝网遭毁情况和部队警戒状态。

  伪军联合参谋本部证实,姜东林确实曾在朝方报道中提及的部队服役。

  朝鲜方面的报道没有说明姜东林如何穿越警备森严、危险重重的约4公里宽非军事区。

  按照伪军联合参谋本部的说法,南伪边防军人有权射杀任何未能回答有效口令闯入禁区的人。不过,姜东林当年服役时的部队驻扎地就位于遭毁铁丝网附近。

  《逃出14號勞改營》读后感(二):南朝鲜前军人越过38线投奔北朝鲜 服役期间即向往北方

  南朝鲜前军人越过38线投奔北朝鲜 服役期间即向往北方

  2009年10月29日

  朝鲜中央通讯社27日报道,一名南朝鲜前军人26日经朝鲜半岛军事分界线投奔北朝鲜。伪军联合参谋本部确认,军事分界线南端一处铁丝网受损,朝方这一报道很有可能属实。

  曾在三星电子公司工作

  朝中社英文电讯报道,这名南朝鲜男子名为姜东林(音),现年30岁,居住在南朝鲜全罗南道宝城郡筏桥镇。姜东林26日设法从北南军事分界线东段进入北朝鲜境内。根据朝方报道,姜东林2001年9月至2003年11月在南朝鲜军队服役,隶属伪军第22师56团3连9班。

  “服役期间,他数次尝试投奔长期向往的北方朝鲜,但没能成功,”朝中社说,退役后,姜东林一开始在南朝鲜三星电子公司工作,后来离职。投奔朝鲜前,他在筏桥镇工作。

  “他很高兴实现投奔(朝鲜)愿望,”报道说,“他现在置于相关组织的温暖照顾下。”

  38线铁丝网遭毁

  伪军联合参谋本部27日说,朝方这一报道可能属实。军方证实,军事分界线东段一处铁丝网遭人为切断。南朝鲜联合通讯社报道,北南军事分界线以南共有三道铁丝网,被切断的是最南侧一处铁丝网。南伪军方眼下正在调查铁丝网遭毁情况和部队警戒状态。

  伪军联合参谋本部证实,姜东林确实曾在朝方报道中提及的部队服役。

  能越过边境很罕见

  朝鲜方面的报道没有说明姜东林如何穿越警备森严、危险重重的约4公里宽非军事区。

  按照伪军联合参谋本部的说法,南伪边防军人有权射杀任何未能回答有效口令闯入禁区的人。不过,姜东林当年服役时的部队驻扎地就位于遭毁铁丝网附近。

  《逃出14號勞改營》读后感(三):祖国是无法摆脱的噩梦

  也许祖国从未将他当成自己的公民,也许在祖国的名录上,他就不应该存在,但祖国却像噩梦一样缠绕着他的一生。

  申东赫出生在朝鲜的劳改营里,父母都是劳改犯。他们因为表现比较好,因此有了能够同床的机会,才会在劳改营里生下申东赫。毫无疑问,他生下来就是有罪之身,尽管他什么都没有做过,他在为父母的罪行赎罪。就如他的父母一样,他们也未做过什么反对祖国之事,他们的罪行只是因为父亲的兄弟在南韩。

  这是美国记者布雷恩·哈恩在他的新书《逃出十四号劳改营》里,所讲述的故事。哈恩曾任《华盛顿邮报》驻东亚记者,他曾经在报纸上报道过申东赫,然后又追踪采访他数年,才写成此书。此书是我去台湾旅游时,在台北诚品书店所购。这也是我近来所阅读的第四本关于朝鲜的书。这些书籍都未在内地出版,前三本皆购自香港。

  十四号劳改营是朝鲜众多劳改营中的一个,是防守最为严密也最为臭名昭著的劳改营,申东赫出生在那里,在那里长大,并被他的祖国培养成为没有任何感情的囚犯。他曾经举报过自己的母亲与哥哥,只是因为他们商量着准备逃跑。他冷静地在刑场看着妈妈与哥哥被枪决,他们被子弹射得浑身血肉模糊的情景,他虽然不会忘记,但却未能激起他的任何怜悯与同情。

  在劳改营中,他只学会了一点,就是不择手段地活下去,告密无疑是最佳的活命手段,而这也是监狱方所鼓励的事情。在书中所附录的申东赫曾牢记于心的十个诫条,基本都与告密相关,如知情不报,最后的结果就是处决。申东赫在劳改营中顽强地像畜生一样活了下来,人性已经深藏于其内心。在朝鲜这样的国家,人性并非必需品,在劳改营这样的地方,人性更是有害物。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决定从劳改营中逃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爬在同伴的尸体之上,从带电的铁丝网下侥幸逃生。从劳改营到他所不熟悉的外面世界,从中国到韩国最后到美国,申东赫虽是历经艰险,但还总算是顺利。比起其他许多死于路途之中,或者遣送回国重新入狱甚而当场被枪毙的人来人,他是非常幸运的了。

  挡在他面前的,只是他如何适应在自由世界里的生活,不仅是他,所有从朝鲜逃出来的人,都一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只不过是申东赫来说,更为困难一些罢了。故国在他们的身上打下了太深的烙印,长期封闭的生活,已经让他们失去对于整个世界的感知,瞬间而得到的自由,让他们充满了惶恐。没有人高高在上强行的管制,他们已经不会生活。虽然他们痛恨那个他们所逃离的世界,然而,那个恐怖的国家却又无时无刻不在牵引着他们,成为他们生活中难以摆脱的梦魇。

  申东赫更是如此。这个国家在他甫一出生,就将他当作了敌人。他没有从这个国家得到任何的好处,没有得到一丝的自由,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更遑论人的起码尊严。相反,只有无尽的屈辱与痛苦,只有生不如死炼狱般的生活,只能在暴力之下战战兢兢。他逃出了这个地狱国度,但这个被称之为祖国的存在,却永无休止地困扰着他,会是他生活中巨大的阴影。

  个人与国家应该是种什么样的关系,是我在看此书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国家的存在,本来是为了保护弱小的个体。按照卢梭《契约论》所说,是每个个体让渡出自己的部分权利与自由,而换取国家承担个人无法履行的职责。国家是为国民而存在的,并非国民为国家存在。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来说,纳税就就是其对国家的最大贡献。其他的一切并非的他的义务及责任。他不需要对于他所纳税的国度表示忠诚,更无须以生命去捍卫这个国家,当然如果他自愿另说。

  而近代以来,国家的概念极度的膨胀,成为凌驾于一切国民之上的存在。忘记了自己作为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角色,而将自己神圣化,成为所有国民的神祗。更有甚者,竟然还有人提出,国家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这种说法一度甚嚣尘上。特别是在一些意识形态化比较严重的国家,如朝鲜等国,国家成为欺压压榨国民的暴力。对于这样的国家,国民有什么责任与义务要对其忠诚?

  有人认为,应该将国家与政府分开,实际上这是书生之见。国家与政府是无法分离的,恶的政府总是假借国家的名义来行私利。像书中所写到的朝鲜就是如此,将执政党的利益、金氏家族的利益甚至是统治者个人的欲望,都与这个国家捆绑在一起。本来应该捍卫国民安全的军队,也成为自己的私家军队。连国民的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连国民丁点的自由也不给予,却总是要让人民对于其党其家族其个人感恩戴德。这样的国家,如何将国家与政府分开?

  而越如朝鲜之类的国家,越是将爱国强调到极限,并在国民之中煽动着爱国主义的狂热。国民稍表对政府不满,则被视为对国家的背叛,成为最大的罪行,全民欲诛之而后快。在这样的国家里,国家并非国民安全之保障,反而是国民生活之梦魇。你无法选择你出生的国度,在很多国家,你更无法选择你所愿意生活的体制,你只能单方面地接受着国家给你安排的生活。在枪杆子之下,国民无法实行公民的不服从,但却可以“誓将去汝,适彼乐土”。论语中也说:“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即使乘桴浮于海,国家依然会纠缠于你,你无法摆脱。申东赫从朝鲜逃了出来,就如其他的北逃者一样,但他们已经被彻底地洗脑,对于现代文明与规范有着天然的抵触感,过去的生活也给他们留下了太大的阴影。他们虽然不再生活于其祖国,然而祖国依然会活在他们的梦中生活中。申东赫在韩国无法适应,到了美国依旧无法适应,只能再次回到韩国。他的人生其实早已经被摧毁,而摧毁者就是他自己的祖国。当然他很幸运,虽然心仍不自由,但已经有个自由的身体。他的更多同胞,还依然活在祖国的梦魇之中。

  此书最让人震撼的,是申东赫对他母亲的出卖。对此,有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其实,在那样的社会中,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刚刚在网上看到中国的两个类似案例,其一是一个律师的忏悔,在文革中因自己的母亲评论了刘少奇的事情,他将母亲的言论举报,母亲被枪决。其二是一个少年因为将有毛画像的东西放到厕所被抓,他将整个家庭供了出来,结果是一家人被处死。其实,这远不是事情的全部,也决非最极端的例子。在一个国家高于一切的国度里,亲情只是个渺小的存在。

  那位研究毛主义核理论原理的中科院院士说得好:谁让你不幸生在这个国家。

  《逃出14號勞改營》读后感(四):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去朝鲜玩了一圈 开放程度让我震惊

  去朝鲜玩了一圈,开放程度让我震惊

  2019-08-09

  作者 张依若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硕士

  “首位美国总统跨越板门店分界线进入朝鲜,特普朗与金正恩握手” 。6月30日各大媒体国际版面大大的新闻标题,让全世界惊掉了下巴。

  金日成广场对面专门为游客设计的外文书店,立即贴心地加印了当日英文版和朝鲜语版的《劳动日报》。

  作为朝鲜第一、也是唯一一大官媒日报,《劳动日报》英文版被翻译成了”The Pyongyang Times”

  看到朝美洽谈的新闻时,我赶紧订下了朝鲜旅游团,想看一看这个时常令世界聚焦的神秘国度。

  我从朝鲜拍回来的照片,引爆了社交网络的各个平台,我收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留言。“你怎么能去朝鲜的?”“可以拍照吗?”“千万要注意安全!”……

  在西方人眼中,朝鲜是个绝对禁区,他们大多数人对于朝鲜的印象仍停留在落后、封闭、危险。

  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向亲友解释:除南朝鲜人外,中国人欧美人都能去,报旅游团就行;朝鲜能照相,有电,顿顿有肉吃得好,特安全。

  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当我特意在大街上确认着路灯电线的存在,却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越来越多市中心崭新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马路上开始出现奔驰、路虎、陆地巡洋舰,年轻的摩登女士挎着Prada手包,伸手拦下两美金起步的出租车。

  年轻的朝鲜姑娘们仍然拥有纤细的腰肢、苗条的身材,可不是因为吃不饱饭,而是因为流行起了减肥的新概念。许多女孩正餐只吃荞麦、玉米做成的朝鲜冷面加水煮鸡丝,搭配酸甜可口的凉拌菜,健康减脂不长肉。

  从学生到阿姨年纪的婆婆,她们每个人都打着白皙的粉底,化上精致的红唇,脚踩高跟鞋,穿着修身的裙子,挎着精致的皮包。

  爱打扮爱漂亮,在朝鲜民族文化里是再寻常不过的女性特征。走在大街上的朝鲜女人,形成整座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活像一场时装大秀。

  我们的导游小姐姐小美就是个标准的朝鲜白富美,带团的几天里每天都换一套新的衬衫半身裙搭配,每条裙子要配不同的高跟鞋。

  小美是96年生人,长得很漂亮,娇小可爱。她从小练习钢琴,旅游学院本科毕业,中文说得贼好。毕业后就被分配作接待中国客人的涉外导游,她十分喜爱这份工作。

  她的爸爸是军官,妈妈是教授,弟弟随父当兵。小美家住在宽阔的黎明大街上,这一片新建的高楼中每户将近200平方米的精装公寓。

  小美的男朋友是贸易公司的经理。

  在丹东去往朝鲜的火车上,经常能看到拎着大包小包的朝鲜人簇拥进关。这些货品都是从中国买来准备带回给亲朋好友,或是熟人之间私下售卖的。

  据《联合早报》今年5月份的报道,华盛顿高级国防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19-2019年,朝鲜进口了约两亿美元价值的商品。这些商品,甚至包括2019年最高领导人进口的两辆梅赛德斯.迈巴赫S600,途径中国、日本、南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等港口,最终到达平壤。

  在平壤商店里能买到自带局域网的国产阿里郎、金利达手机,也有人用着苹果、三星;在平壤汽车销售所里展示着和平牌、口哨牌国产汽车,大街上也有各式各样的本田和奔驰;在平壤友谊商店柜台上摆放着国产皮包皮鞋,火车站也有时髦女士手挎赛琳脚踩菲拉格慕。

  路上看到的新婚夫妇

  平壤日常:世事无可羡,我们最幸福

  朝鲜的旅游业开展多年,导游经过严格培训上岗,完全摸透了游客的好奇心思。到达平壤的第一天,我们的男导游小孙就开始向大家宣传朝鲜社会的好福利。

  金日成综合大学游泳馆

  当游客问道,朝鲜人婚恋中是否讲究门当户对,小孙答,“咱们朝鲜人家境都是差不多的,所有人都是门当户对的。”客人问及工资,小孙答,“咱们朝鲜主要是社会福利好,每人每月定量发放粮票米票油票,从小学到大学教育都不要钱,连统一校服书包都是学校发,生活中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少。”

  聊到医疗,小孙说,“咱们朝鲜人到医院看病开药住院,都是不要钱的,”他说起自己在丹东留学时一次发烧到医院看病,结果惊呆了,竟然每一步都需要交一轮费。“咱们朝鲜的医生也可以到病人家里去看诊,也是不要钱的,病人家属可能出于礼貌会准备些点心水果。”

  有人问到房价,小孙答,“咱们朝鲜所有人的房子都是国家分的,未婚跟父母住,结婚就可以向单位申请住房。”

  超市里的熟肉食品

  平壤的百货大楼内

  他们眼下的生活平平淡淡,安安稳稳,并不愿意兴风作浪起波澜。

  朝鲜年轻人往往通过相亲介绍结识对象,鲜少加班,休息日的约会项目,基本上就是下馆子、看电影、逛商店、去游乐场。

  小美经常一脸甜蜜地把她的欧巴挂在嘴边,他们每天会发短信互相问候聊天,但欧巴工作繁忙,能陪她出来约会的时间不多。没有约会的休息日,小美喜欢在家看中国电视剧,说特别喜欢佟丽娅,“她在朝鲜很红。”

  小美跟欧巴在一起一年半,再过一两年就打算结婚。

  听到我们说现在中国大城市的年轻姑娘们越来越多出现不婚不育,尤其不想要孩子,小美表现得非常吃惊。她说在朝鲜,人人都会结婚,结婚都会生孩子。

  “我想生一男一女,不生孩子人生没有意义呀!”小美在路上看到孩子,眼睛闪出憧憬的光亮,还会拿出手机拍下小萝莉可爱的表情。

  平壤的本地人超市里能买到产自中国、日本、越南的食品和日用品,物价很低,一瓶矿泉水七毛钱人民币,一包零食两块钱。在商场美食广场或街边大排档,一份有荤有素的套餐盖浇饭折合人民币只卖十三四块。

  平壤的少先队员

  如今的朝鲜人已经看起来不愁吃不愁穿,况且朝鲜人普遍文化认同感极强、拥有深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没有人再想离开朝鲜。

  国际局势,经济命脉,外面的大事就让外面的人去操心。下班回家吃一碗清淡的冷面,老婆孩子热炕头,也是一种平凡的小确幸。

  《逃出14號勞改營》读后感(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去朝鲜玩了一圈,开放程度让我震惊

  去朝鲜玩了一圈,开放程度让我震惊

  2019-08-09

  作者 张依若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硕士

  “首位美国总统跨越板门店分界线进入朝鲜,特普朗与金正恩握手” 。6月30日各大媒体国际版面大大的新闻标题,让全世界惊掉了下巴。

  金日成广场对面专门为游客设计的外文书店,立即贴心地加印了当日英文版和朝鲜语版的《劳动日报》。

  作为朝鲜第一、也是唯一一大官媒日报,《劳动日报》英文版被翻译成了”The Pyongyang Times”

  看到朝美洽谈的新闻时,我赶紧订下了朝鲜旅游团,想看一看这个时常令世界聚焦的神秘国度。

  我从朝鲜拍回来的照片,引爆了社交网络的各个平台,我收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留言。“你怎么能去朝鲜的?”“可以拍照吗?”“千万要注意安全!”……

  在西方人眼中,朝鲜是个绝对禁区,他们大多数人对于朝鲜的印象仍停留在落后、封闭、危险。

  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向亲友解释:除南朝鲜人外,中国人欧美人都能去,报旅游团就行;朝鲜能照相,有电,顿顿有肉吃得好,特安全。

  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当我特意在大街上确认着路灯电线的存在,却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越来越多市中心崭新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马路上开始出现奔驰、路虎、陆地巡洋舰,年轻的摩登女士挎着Prada手包,伸手拦下两美金起步的出租车。

  年轻的朝鲜姑娘们仍然拥有纤细的腰肢、苗条的身材,可不是因为吃不饱饭,而是因为流行起了减肥的新概念。许多女孩正餐只吃荞麦、玉米做成的朝鲜冷面加水煮鸡丝,搭配酸甜可口的凉拌菜,健康减脂不长肉。

  从学生到阿姨年纪的婆婆,她们每个人都打着白皙的粉底,化上精致的红唇,脚踩高跟鞋,穿着修身的裙子,挎着精致的皮包。

  爱打扮爱漂亮,在朝鲜民族文化里是再寻常不过的女性特征。走在大街上的朝鲜女人,形成整座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活像一场时装大秀。

  我们的导游小姐姐小美就是个标准的朝鲜白富美,带团的几天里每天都换一套新的衬衫半身裙搭配,每条裙子要配不同的高跟鞋。

  小美是96年生人,长得很漂亮,娇小可爱。她从小练习钢琴,旅游学院本科毕业,中文说得贼好。毕业后就被分配作接待中国客人的涉外导游,她十分喜爱这份工作。

  她的爸爸是军官,妈妈是教授,弟弟随父当兵。小美家住在宽阔的黎明大街上,这一片新建的高楼中每户将近200平方米的精装公寓。

  小美的男朋友是贸易公司的经理。

  在丹东去往朝鲜的火车上,经常能看到拎着大包小包的朝鲜人簇拥进关。这些货品都是从中国买来准备带回给亲朋好友,或是熟人之间私下售卖的。

  据《联合早报》今年5月份的报道,华盛顿高级国防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19-2019年,朝鲜进口了约两亿美元价值的商品。这些商品,甚至包括2019年最高领导人进口的两辆梅赛德斯.迈巴赫S600,途径中国、日本、南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等港口,最终到达平壤。

  在平壤商店里能买到自带局域网的国产阿里郎、金利达手机,也有人用着苹果、三星;在平壤汽车销售所里展示着和平牌、口哨牌国产汽车,大街上也有各式各样的本田和奔驰;在平壤友谊商店柜台上摆放着国产皮包皮鞋,火车站也有时髦女士手挎赛琳脚踩菲拉格慕。

  路上看到的新婚夫妇

  平壤日常:世事无可羡,我们最幸福

  朝鲜的旅游业开展多年,导游经过严格培训上岗,完全摸透了游客的好奇心思。到达平壤的第一天,我们的男导游小孙就开始向大家宣传朝鲜社会的好福利。

  金日成综合大学游泳馆

  当游客问道,朝鲜人婚恋中是否讲究门当户对,小孙答,“咱们朝鲜人家境都是差不多的,所有人都是门当户对的。”客人问及工资,小孙答,“咱们朝鲜主要是社会福利好,每人每月定量发放粮票米票油票,从小学到大学教育都不要钱,连统一校服书包都是学校发,生活中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少。”

  聊到医疗,小孙说,“咱们朝鲜人到医院看病开药住院,都是不要钱的,”他说起自己在丹东留学时一次发烧到医院看病,结果惊呆了,竟然每一步都需要交一轮费。“咱们朝鲜的医生也可以到病人家里去看诊,也是不要钱的,病人家属可能出于礼貌会准备些点心水果。”

  有人问到房价,小孙答,“咱们朝鲜所有人的房子都是国家分的,未婚跟父母住,结婚就可以向单位申请住房。”

  超市里的熟肉食品

  平壤的百货大楼内

  他们眼下的生活平平淡淡,安安稳稳,并不愿意兴风作浪起波澜。

  朝鲜年轻人往往通过相亲介绍结识对象,鲜少加班,休息日的约会项目,基本上就是下馆子、看电影、逛商店、去游乐场。

  小美经常一脸甜蜜地把她的欧巴挂在嘴边,他们每天会发短信互相问候聊天,但欧巴工作繁忙,能陪她出来约会的时间不多。没有约会的休息日,小美喜欢在家看中国电视剧,说特别喜欢佟丽娅,“她在朝鲜很红。”

  小美跟欧巴在一起一年半,再过一两年就打算结婚。

  听到我们说现在中国大城市的年轻姑娘们越来越多出现不婚不育,尤其不想要孩子,小美表现得非常吃惊。她说在朝鲜,人人都会结婚,结婚都会生孩子。

  “我想生一男一女,不生孩子人生没有意义呀!”小美在路上看到孩子,眼睛闪出憧憬的光亮,还会拿出手机拍下小萝莉可爱的表情。

  平壤的本地人超市里能买到产自中国、日本、越南的食品和日用品,物价很低,一瓶矿泉水七毛钱人民币,一包零食两块钱。在商场美食广场或街边大排档,一份有荤有素的套餐盖浇饭折合人民币只卖十三四块。

  平壤的少先队员

  如今的朝鲜人已经看起来不愁吃不愁穿,况且朝鲜人普遍文化认同感极强、拥有深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没有人再想离开朝鲜。

  国际局势,经济命脉,外面的大事就让外面的人去操心。下班回家吃一碗清淡的冷面,老婆孩子热炕头,也是一种平凡的小确幸。

本文标题: 《逃出14號勞改營》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692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德国PM,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有效资产管理读后感1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