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现象学》的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 2020-05-08 08:29:1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8

《精神现象学》是一本由[德]弗里德里希·黑格尔著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5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精神现象学》精选点评:●有些翻译存在比贺麟版更大的争议……●这个版本比贺麟的强出不少,阅读愉悦感大增!●

《精神现象学》的读后感大全

  《精神现象学》是一本由[德] 弗里德里希·黑格尔著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5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精神现象学》精选点评:

  ●有些翻译存在比贺麟版更大的争议……

  ●这个版本比贺麟的强出不少,阅读愉悦感大增!

  ●先刚译本远超贺麟、邓晓芒诸先生,本书应该是Hegel哲学的最内核,晦涩难读和《纯粹理性批判》并称。

  ●我真正的哲学入门书,黑格尔几乎讨论、分析了一切思维现象,然而这一切现象,是我们不曾思考,也不会去思考的东西,所以这本书是伟大开创,给了我很大的勇气!

  ●真的很难,坚持看完,估计要花十年!

  ●读了能治病 1.29 难以想象,我第一遍居然错过了序言。序言无比精彩!

  ●大概是现在最好的译本

  ●此书教会你什么叫做不明觉厉

  ●很值得一看的哲学书,哲学语言的典范。

  ●今天收回前言重新标记 译得是挺流畅 译者是带着自己的理解去翻译的 翻译即是梳理 因此他在部分原文晦涩之处提供了很有启发的见解 但同时 他也大量修改了黑格尔原本的表述甚至是术语! 除了Selbst翻译成自在体等应该很容易注意到的东西外 最重要的一点是 他似乎特别不待见das Andere 比如Anderswerden竟然翻译成“自身转变” 简直不可思议 这里强调的明明是他者而非转变的使动者 时不时能遇到一些小错误 不过这也怪不得译者 这么厚又难的书 不犯错是不可能的 这本作为起步是挺好的 研究黑格尔最终还是要以阅读原文为目标

  《精神现象学》读后感(一):不可多得的哲学翻译著作!!

  读过黑格尔的德语原文,听过先刚老师的课,当年听说先刚老师在翻黑格尔的东西,大家就一起期待又一部翻译巨作的问世!如今终于翻完了,果然是翻译巨作!语言平实,精神切中!我文笔不好,写不出什么优美的语言来形容巨作之巨,只能在这里向有广大读者大力推荐这本好书好书!

  《精神现象学》读后感(二):最忠实于黑格尔的译著

  这本书是读者阅读过有关黑格尔著作的最经典的译著。语言平实,毫不晦涩,能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逐渐体会到黑格尔哲学的魅力。对于想了解黑格尔、研究黑格尔的人们而言,这本译著绝对是一本值得力荐的好书!!!

  而且,读者对照过德文版的精神现象学,这本译著无论从格式还是内容上而言,均是坚持了忠实于德文版的原则,足见作者的深厚功力。

  《精神现象学》读后感(三):五星给先刚

  一,这个版本先刚先生的译本非常厉害。我本来只能给黑格尔四星的,但是必须给天朝第一德汉翻译家先刚先生五星。只要肯沉下心去看这个译本,不会看不懂;

  二,黑格尔是有料的。但是,怎么说呢?他在学习康德的时候,应该更用心一点。感觉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精华,有点没太用心。所以,导致黑老头,在“唯物辩证法”的道路上,一路狂奔,直至得道成妖了。。。传说中的黑老妖。。。

  《精神现象学》读后感(四):黑格尔儿童教育观点的客观解读

  黑格尔在儿童教育上的观点

  清晰分出类别。

  但 教育侧重需要关注生长 幼儿也离不开自我探究的学习成长 但幼儿在品格性格习惯方面确实需要约束和教导。 不能简单按年龄划分, 那样既不科学也不负责任! 俩类别划分没问题。 不要对读者形成错误引导就好! 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把教育分为两类: 第一类,Bildung,一个长期的、内在的、通过发现和解决冲突矛盾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发现自我并实现自我的过程; 第二类,Upbringing,是指父母、老师对儿童的教育。 黑格尔首先认为,第二类教育方式,即父母和老师对儿童的教育,主要作用在于克服人类“欲望必须马上满足”的天性,并通过知识和思想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注:在论文中,对于短时和冲动欲望的英文词语是“immediacy”,即“马上满足”,是“延迟享受”的反义词。) ”Bildung,因此,也是一个精神解放的过程,其中,人的精神(自主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战胜了天性。 至此,黑格尔对教育的观点,可以最精炼的总结为: 第一,要通过外力,培养建立儿童延迟享受的习惯。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对物质生活中冲动欲望的摆脱、理想思想和普遍性原则的获取”。而这种习惯或“普遍性原则”是非理性的。 第二,教育也是为了让儿童和成年人获得抽象思辨能力、并不断自我更新对事物的认识。 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一个在理性层面,运用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进行自我进步、自我转型、自我进化的过程,从而能够对已知和未知的事物进行思辨。”这个过程是理性的。

  《精神现象学》读后感(五):很好的译本

  这几天翻看刚出版不久的《精神现象学》新译本,感慨系之,也算为这本经典打一个广告。

  《精神现象学》于上个世纪由贺麟、王玖兴两位老先生首次译为中文,先贤筚路蓝缕之功惠及学林,”数十年来,贺王译本流传甚广,影响深远,可以说滋养了几代学者和读书人,其在学术史上的重大意义怎么评估也不过分。“(《精神现象学》·先刚译本 · 译者序 · 24—页 ·人民出版社)但相比较于先刚老师耗时八年、修订五遍的新译本,贺王译本问题也不少。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就具体内容而言,则可以说其中含混不清乃至错讹之处颇多,再有就是时不时地多出一些黑格尔原文里面不存在的字句。虽然贺麟在其译后记中说道‘译者在极少数的地方为了补充原文语意,采取了略增加几个字或一句话的方法。译者增补的字句都用方括弧[ ]标明’。但实际情况确实,那些方括弧中的‘补充’绝大多数都是画蛇添足,而大量真正的窜入文字却安然潜藏在方括弧之外······赫贺麟和王玖兴在从事翻译的时候······可能过多参照了《精神现象学》的各种英文译本、法文译本、俄文译本,到头来不免‘以讹传讹’,离黑格尔原文渐行渐远。“(《精神现象学》·先刚译本 · 译者序 · 25页 ·人民出版社)

  因为我不懂德文,英文也不好,所以没有对照德文或者英译本校勘过,在译文的准确性上不敢妄置一词。但就直观的感受而言,能将《精神现象学》这一据说德国人都要对照英译本阅读的巨著如此流畅显豁、明白精练的翻译过来,没有深厚的德文功底、精湛的原典理解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尤其是对于我这样只懂一点的皮毛的”半桶水“,一个可靠流畅、准确简洁的译本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而且可以提高阅读的兴趣与个人的信心。

本文标题: 《精神现象学》的读后感大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653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心理学》读后感锦集集集都反转,这部悬疑剧我爱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