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05-06 10:55:0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5

《浮士德》是一本由[德]歌德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46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浮士德》精选点评:●无感●恢宏而崇高,名为悲剧,实际上充满人类的希望与欢欣。感谢绿原数量惊人的注释,没有它们,我大概会看

浮士德读后感1000字

  《浮士德》是一本由[德] 歌德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46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浮士德》精选点评:

  ●无感

  ●恢宏而崇高,名为悲剧,实际上充满人类的希望与欢欣。感谢绿原数量惊人的注释,没有它们,我大概会看得云里雾里。

  ●2019 February Lancaster

  ●典故太多,读起来还是很吃力。 所以更喜欢第一部更单纯、更安静一些的“小世界”。 “那里你们一定找得到最漂亮的妞儿和最好的啤酒,连吵架都是第一流。” “我穿过草原和树林,我热泪千行,感到一个世界对我形成。” “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每个时辰都在沙哑地朝我们歌唱。”

  ●绿原老先生对文本的理解其实一般,一千多条注释最有用的地方还是一一列出了典故

  ●读得哭出了声

  ●注释多到惊人,最后居然也读出一丝古典和人性的畅快

  ●绿原的译本很不错,致敬老一辈苦难中幸存的知识分子。

  ●看不懂……

  ●里面旁征博引实在是太多了,不得不一边看注释一边看内容。 而注释则在公然剧透…… 最后看不下去了,其实是我的水平不行……

  《浮士德》读后感(一):还要再看

  为了去看剧《浮士德》的提前铺垫,重温经典。对于此书、此剧,摘抄本书前言:不提歌德,就写不成一部世界文学史;同时,不读《浮士德》,也难以理解歌德所以是歌德。 《浮士德》在内容上博大精深,包括哲学、神学、神话学、文学、音乐等多方面的知识,而在形式上错综复杂,有抒情、写景、叙事、说理的不同因素,有希腊式悲剧、中世纪隐秘剧、巴洛克寓言剧、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假面剧、意大利的行会剧以及英国舞台的新手法、现代活报剧等——而且,这些五花八门的体裁几乎才用了每一种已知的西方格律,如第一部的双行押韵体、三音格诗体等…… 阅读的过程中,更加感叹此前在共读《简·爱》读书会上,我的360度无死角女神蒋燕所说,阅读西方名著,必需先读《圣经》。 书中充满了圣经故事的隐喻,匆匆读过圣经,但故事不熟,时常要翻看后面注解——在此推荐这种书签,都用了半盒多了,放在各个大章节页,不影响书籍“高矮胖瘦”的前提下,翻阅起来方便许多。 本版译者绿原先生说:“‘翻译是媒婆’,她只让你恍惚见识一下原著不可重复的风采而已”。此外,之前看到还有推荐梁宗岱先生的翻译版本,已加购,留待以后去看。

  《浮士德》读后感(二):只管自强不息,你会得到拯救的

  按冯至的说法,浮士德代表“在自强不息的途中,总不免要走些迷途;同时,谁若是一生自强不息,归终是要得救的。” 浮士德不断地追求,每一次成就而随之落空后(即书中的几部“悲剧”)都上升一个层次,他的一生,“有为者岿然看定四周/这世界对他几曾沉默”,他从不满足,因为一旦满足就会死去,他不曾喊出“真美啊,请稍稍停留!”。歌德就是“狂飙突进”时代的存在主义者……反观梅非斯托,他象征着《旧约 传道书》所说,“虚空的虚空,一切都是虚空”,他与浮士德打赌,赌后者会因为虚空而倦怠继而满足(这与民间传说二人打赌出卖灵魂的版本不同),于是甘愿为浮士德驱使,但在每一个变幻时,他都无法左右浮士德,只有在浮士德失明,而后死去的时候,他才差点捉住其灵魂,但被上帝派来的天使给救走,从而梅非斯托彻底失败……《浮士德》是近代西方艺术之集大成者,不熟悉希腊罗马神话以及《圣经》故事的读者无法读下去,但你如果想了解西方文化,这书又绕不开……人生是一场善恶的缠斗,没有恶的刺激,哪来善的结果?只管“自强不息”,你会得到拯救的!……最后说一下译本,《浮士德》译本很多,大多都很好,我买的是樊修章的版本,文采文辞都很好,据说钱春绮和梁宗岱的也不错。

  《浮士德》读后感(三):这样的恶魔,麻烦再去修炼几百年

  梅菲斯特,是个战五渣。

  说好的“引诱”浮士德堕落,神也表示让你放开手脚去干,结果呢?狠毒的时候,也显得优雅;本以为会有高明的时候,却一次次地显得低劣。浮士德的一次次失败,与其说是梅菲斯特的从中作梗,倒不如说是命运,也就是神,在弄人。浮士德误杀了格蕾琴的哥哥,是梅菲斯特的阴谋吗?不是。海伦最终重归灰飞烟灭,是梅菲斯特搞的鬼吗?不是。欧福里翁作死,是梅菲斯特怂恿的吗?也不是。恶魔唯一干的“恶魔行径”,就是最后故意曲解了浮士德的话,弄死了两夫妇……说到底,梅菲斯特还是充当了神的工具,给予浮士德几次“考验”而已。

  这多多少少像我这次阅读的整体感受。记得少时便闻《浮士德》大名,找来读时却因年少无知,看得一头雾水,草草放弃。于是,便在心中留下了“浮士德晦涩难懂”的印象。而此时再读,已是而立之年,当我摩拳擦掌准备好了一切的时候,发现少时的“恶魔”竟显得有些单纯。一路读来,酣畅淋漓,甚至有些“好读”。

  十数年的光阴里,我或许是增长了些见闻,读多了些哲学,就像200年前,在那个还尚显单纯的时代里,歌德笔下的恶魔梅菲斯特,在经历了各种光怪陆离的现代人看来,显得有那么几分稚嫩。时至今日,我们面对的种种诱惑与考验,难道不比梅菲斯特带给浮士德的多吗?可惜的是,在这些诱惑面前,我们之中,几乎没有人能经受住考验。

  这大概,也是我的悲哀吧。

  《浮士德》读后感(四):浮士德阅读指南

  1、浮士德与梅菲斯特订立契约始末 参见第44页

  2、《西游记》既视感之猿猴现身 参见第62页

  3、浮士德的宗教观 参见第96页 或注释〔296〕

  4、荷蒙库路斯小精灵诞生记 参见第246页

  5、神级搞笑篇之魔鬼吵架 参见第300页

  6、浮士德与海伦之子欧福里瓮之风风火火恍恍惚惚 参见第331页

  7、认为欧福里瓮就是拜伦的依据 参见注释〔585〕(欧福里瓮也可以看做歌德自己)

  8、浮士德的自然观 参见第346页或注释〔621〕

  9、"停留一下吧,你多么美呀!" 契约兑现日 参见第382页

  10、浮士德双重体上升记 参见第391页

  11、歌德版维纳斯的诞生 参见第285页

  12、歌德版地狱篇 参见第384页

  13、比萨公墓《埃及底比斯的圣隐士在沉思》参见第391页

  ﹍﹍﹍﹍﹍﹍﹍﹍﹍﹍

  1、凡人不断努力,我们才能济度。

  2、崇高的天光,在我心里照得更亮。— 弥尔顿《失乐园》

  3、自觉富有而又美中不足。—借用腓特烈大帝和波茨坦磨坊主的故事

  4、救人一次,等于救一千次。

  5、战争就是标语。

  6、圆极,潜势力的圆满实现,促进个体圆满实现的形式。—亚里士多德语

  7、谁又能想到什么傻事或聪明事,是前人没有想到过的。

  8、(耶稣死而复活)才是可信的,因为它荒诞;才是确实的,因为它不可能。— 拉丁神学家特塔连

  9、在五彩折光中感受人生。

  10、我不能把"言"抬的那么高。

  《浮士德》读后感(五):生如夏花

  有一位读者对于《浮士德》这本书是这样评价的:“每个字都认识,但连起来像天书”。这部穷尽歌德几十年心血的巨著中,充满了晦涩的隐喻。没有西方文化背景,没有广博的知识,尤其是没有注解详尽的译本,读者很难读懂那些梗。

  对于这样的一本书,阅读之前的攻略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译本的选择。我搜了很多相关的推介,也在kindle中购买了钱春绮和绿原两个不同版本的译本。最终我选择的阅读版本是人民文学所出的绿原的版本。我作出这个选择和之前读《神曲》是有关的。我隐约记得,田德望老先生有个观点,翻译诗歌或者诗剧,如果不能有足够的才华做到从形到神的完全迁移(这个其实是不可能的),那么翻译成散文体,是一种更谦逊的态度,是一种更务实的做法。绿原先生自己就是一位诗人,应该能够深深体会诗体在不同语言之间译转的不易,所以他没有全用诗体翻译这本书,但恰恰如此,他却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浮士德》的原汁原味。

  诗的翻译,当然在很多人看来,觉得这是一种很无意义的事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类的精神,人类的思想,也是不可交流,不可理解的。我们为了各种目的,夸大了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别,可是,求真、向善、尚美,这些最共通的追求,在哪个民族的文学中,也都是主旋律。《浮士德》的主旨也在于此,我认为。

  读《浮士德》,或者读绿原先生翻译的《浮士德》,我觉得最能微言大义的是一句话——“我希望在你的虚无中,找到一切。”

  我理解这句话有几层意思。

  首先,浮士德对于现世,对于自己的人生,是很不满意的。这本书的第一幕,浮士德险些因为忍受不了现实生活的无意义,饮药自尽。当然生活中也有诸如儿时宁静的一面,所以浮士德不舍离弃,但是他不愿意继续蝇营狗苟。所以,他要改变,要追求,即使与魔鬼定下契约,舍弃来生的幸福,也义无反顾。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不满于现实,但是我们要么缺乏决绝的行动力,要么缺少“贵人”相助的好运道;总之,我们擅长于向现实低头,而不会像浮士德那样,能够有一次重新再来的机会。

  其次,浮士德奢望“找到一切”。占有欲也许是折磨现代人的最大的恶魔。每当你奢望找到并且拥有一切,你的生活就会偏离原来的轨道,最终你所获得的东西离“一切”这个词很遥远,你失去的东西,却是那么真实得在时时刺痛你。历朝历代,多少君王,希望能够拥有不朽的生命,各种追求,换来的却往往是原来的健康都不能保住,这也许就是一个例子吧。浮士德并非完全不了解这些,但是他依然与魔鬼签下契约,因为他厌恶这种抱残守缺,他宁愿死在无尽的占有欲中,也不愿去面对那种一早就知道结局的人生。这种“折腾”是对是错?也许在这个问题上,不会有对错。

  浮士德对一切还充满希望,充满信心。梅菲斯特毫无疑问是浮士德的反面,他对人性充满怀疑,他讥讽、嘲笑、鄙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努力,他认为这些都是徒劳无益的,是最终会堕落的,是一种虚无。但是浮士德单纯,他幼稚,他热情,他真诚,他像一个孩子一样对待爱情,对待美,对待事业,他愿意在别人认为的虚无中去寻找,因为他觉得,那并不是虚无,对此,他充满信心。书里有句话,“我欢喜贪求不可能事物的人”。就算真是不可能,热情的探求也比枯坐待亡好,因为,这其中,你毕竟活过,爱过,生活过。更何况世事原本难料,魔鬼眼中的虚无未必就是笃定的,生活的魅力就在于无限可能。千年暗室,一灯即明,也许我们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信心。

  读《浮士德》,每个人的体验各不相同,要弄懂每一个隐喻,每一个典故,那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一定是支离破碎,如读天书;其实我们也可以不求甚解,只是透过文字去找寻书本后面的那些热情,那些生命,那些锲而不舍,那时,这本书的本来面目也许就会印入你的心中。这种阅读体验,无关时间,无关地点,无关民族,无关文化。

  Y ZJMR

  2019.3.12

本文标题: 浮士德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631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下怪蛋的鸡读后感100字超简单!食帖烘焙全书经典读后感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