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读后感100字

发布时间: 2020-04-30 15:47:1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9

《法国大革命》是一本由(英)威廉·多伊尔(WilliamDoyle)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2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法国大革命》精选点评:●不落俗套●短小,双语的。翻译的很不错,文笔流畅。对当今研究的成

《法国大革命》读后感100字

  《法国大革命》是一本由(英)威廉·多伊尔(William Doyle)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2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法国大革命》精选点评:

  ●不落俗套

  ●短小,双语的。翻译的很不错,文笔流畅。对当今研究的成果都有提及,但不够深入,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籍。

  ●为了更好的读巴尔扎克在kindle上买来,利用通勤的时间断断续续读完了。对史实有了大概的了解,对思想理论及背后的意义等只是囫囵吞枣。需要重读。对没读懂的书,打分按原有分数,四星。

  ●法国大革命带给我们什么?法国大革命结束了吗?我们该如何纪念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并不只是简单的世人所知攻克巴士底狱和那看上去响亮光辉的人权宣言那么简单 这场革命从1789年开始到1799年拿破仑上台结束 期间的各种政治力量与行为相互交织产生的结果与影响才构成了世人所熟知的这场“伟大”革命 论其结局的影响甚至要持续到1815年拿破仑退位 某种意义上这场革命将旧贵族的欧洲推向了深渊 而它的意义也诚如作者所言—启蒙精神的胜利 这是不可代替与忽视的 而这也是东方某国近代以来所有革命运动都不具备的成果;恐惧是革命的长子;可以作为《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导读;真正带着严肃的态度审视历史与革命的人都不会对革命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但是 人类社会却少不了革命 它终会在下一次民众愤怒的站起前静静地等待 而一旦来临 谁都难以承担它的怒火

  ●并不建议作为入门读物。

  ●看《玛丽·安托内特传》的途中过来补补历史

  ●不应该拿这本书做入门的,看得我云里雾里的。

  ●真理很少是纯粹的,而且绝不是简单的。玛丽,马拉,以前只听说过他们为何而死,这次更加清晰了一点~很有趣~

  ●简明扼要。是《旧制度与大革命》很好的背景知识参考和导读。

  《法国大革命》读后感(一):一本小书,精辟深奥

  这本翻译过来百余页的小书,把法国大革命的原因、过程、后果、影响进行了分析,作者的观点是法国大革命虽然很多的极端、很多的偶然、很多的残忍,死了很多人的功大于过,给人类留下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对照另外一本《乌合之众》,里面主要讲底层人士造反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产生,纯粹是一群乌合。法国大革命也有这样的成分,一群字都不认识的人造反会有什么成就,但这里面肯定也有很多有识之士,留下了人权宣言这样的经典,还有孟德斯鸠、卢梭这样的伟大人物的精神的启迪才有了正面的意义。因此法国大革命有很多偶然因素,但这些产物其实也是必然,不论怎样过上一些年代法国也必然要有公正、民主、民族、人权精神的产生。

  《法国大革命》读后感(二):Touché

  前一阵子读完了牛津通识读本之一的 the French revolution,读起来蛮晦涩的。作者用了一大堆我都没见过的词汇。和学长探讨,他指出那个时代的法国人不是都讲法语的,但是就算是这种烂摊子依旧打败了好几次反法同盟。当然有拿破仑等的军事才能的领导。但更看出民族主义的强大力量。比如我玩游戏欧陆战争。选法国就是hard模式,选反法联盟就是easy模式。类似于三国志里的刘备军团就是hard模式,曹魏就是easy模式。 当然民族主义就是双刃剑,就比如我们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是靠着闷声发大财来的,现在就是大力洗脑搞出我们是最好的谁都不怕的趋势,尤其是最近的贸易战。美国最穷的密西西比州人均gdp32000美元,北京上海才有17000美元。为了洪浩志,还是脚踏实地比较好吧? ps: 中文的wikipedia里有提到: 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邦指出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有一半的法国人其实不讲法语,现代的法语是法国大革命后才由法国政府统一使用,并规范巴黎的法语。

  《法国大革命》读后感(三):沈坚:一书在手,法国大革命了然于胸

  序言

  沈坚/文

  1989 年,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纪念之时,一种对法国大革命新的历史解释在西方取得了主导地位,这一新的解释被称为法国大革命的“修正主义”。与传统的法国大革命解释不同,这一“修正主义”的观点是,法国大革命的最初动力主要来自思想方面,而不在于社会经济方面;它也不是由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而是各种复杂社会矛盾汇合的总爆发,由财政危机触发,后来走向无序;它的影响也主要在思想观念和政治行为方面,对法国社会的改造并不大。

  本书的作者威廉• 多伊尔就是法国大革命“修正”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早在1980 年,作者发表了《法国大革命的起源》一书,迅速扬名,此书也一版再版。1989年,他应牛津大学出版社之邀出版了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专著《牛津法国大革命史》,此书2002年再版。因此,在这样的基础上写一本导读性的短篇法国大革命史,虽然可以驾轻就熟,但也容易落入俗套,陷入雷同的泥淖。作者说“其挑战性要比乍看起来的大”,不是没有道理的。

  但此书依然写出了新意。作者将法国大革命的大众影响以“回响”的方式放在卷首,宛如小说作品的倒叙,让人急于想了解究竟。为了引人入胜,“回响”一章还引用大量为人熟知的作家和历史学家的作品,如奥斯卡• 王尔德、柏克、卡莱尔、 艾玛• 奥希兹、狄更斯、托尔斯泰等,甚至提到在欧美国家家喻户晓的“让他们吃蛋糕吧”的传说,生动展示法国大革命在民众中的影响,并以广阔的视野提到了它的世界影响。

  在叙事方式上,威廉• 多伊尔一如既往,将自己的观点掩盖在对事件发生发展的娓娓道来之中。该书篇幅虽短,信息量却很大。英语原著在“回响”以后各章都以疑问词开头,如“为何发生”(Why)、“如何发生”(How)、“终结了什么”(What)、“开始了什么”(What)、“历史地位在何处”(Where)。 本书分析了革命的起因、过程、结果和过往历史学家们对这一事件的研究和评价。一书在手,可以对法国大革命了然于胸了。

  本书译者是我多年相识的学生和同行,也是法国旧制度和法国大革命史的专家,这几年来著述和译著颇丰,勤勉耕耘,必有所得。由专家来翻译专业著作可以避免一些低级错误,读了译著后,还意外发现,译者的中文表达也非常好,译文流畅,用词精到。此书出版可喜可贺,同时向译者表达我的敬意。该书篇幅不大,序言更该简短,就此打住了。

  2019 年12 月

  沈坚

  浙江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浙江大学文科学术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国史研究会会长,浙江省历史学会会长,《世界历史》编委会委员。著有《文明的历程》、《当代法国》、《近代法国工业化新论》等。主要研究领域为世界近现代史、法国史。

  《法国大革命》读后感(四):《法国大革命》:革命话语和建国神话

  法国如今仍会不时纪念大革命,作为法兰西的建国神话,大革命的重要性,似乎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其实,大革命的意义,远不限于法国,研究现代社会起源、现代文化发生的学者,往往回溯至大革命。大革命传播的共和、民主理念,一旦释放,旋即化为改造世界的力量,封建制度再难阻挡。然而,回到大革命的现场,读者或许发现,关于它的想象,有待修正,它远非那般秩序井然,革命打开的暴力的魔盒,同样是其留给后代的遗产。

  大革命的话题常读常新,但是,对普通读者而言,理清大革命中先后上台的各派的政治主张,理顺大革命的脉络,进而予以评述,因为革命过程的反复性而变得艰难。不过,专治大革命的学者威廉·多伊尔(William Doyle)的工作,无疑为读者打开了一扇窗,《法国大革命的起源》《牛津法国大革命史》,都是他多年研究的不俗成果,而收入“牛津通识读本”(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的《法国大革命》,尽管简短,但在全面和深度上不输分毫。

  比起教科书叙述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进程,多伊尔笔下的那段历史,远非可歌可泣,反而是充满了各色的阴谋与背叛、骚动与狂暴(狄更斯《双城记》中的视野),却与想象中的镇臂高呼、为人权事业抛洒热血相去甚远。这倒不是否定大革命,而是在表明,大革命的叙述,可以有多种方式。

  大革命的原因,乍看之下是1787年的财政危机,法国支持北美殖民地同英国作战,但战后并未取得明显的经济收益,反而需偿付依靠贷款筹得的战争费用。法王随后选择向第三等级征税,却遭遇强烈的反对,此后的事情则一发不可收拾。然而,在多伊尔那里,这场危机,“不只是财政方面的”。1783年被任命为财政大臣的卡隆,他对危机的回应措施,开启一场持续不断的“政治灾难”,当局的信用、权威不断下滑,直至最终“出现了一个完全的政治真空。法国大革命就是填满这个真空的进程”。

  从中断许久的三级会议的召开,再到持续的政治博弈、暗杀、反叛,直至《人权宣言》出台,法王路易十六殒命,再到拿破仑上台,风云突变的历史,读者想必早已熟稔。大革命的毁灭特性,如惯性一般势如破竹。而“革命话语”的发明与运用,则成了对抗一切反动派的利器,与此同时,革命似乎永不餍足,直至将一切旧制度推翻在地。

  关于大革命的研究,托克维尔的看法可谓经典。在他那里,尽管启蒙运动的领袖们已为现代社会设立框架,但革命本身,远非历史决定论所能全部解释,与其说是真切的压迫促成反抗,倒不如说是想象中的压迫驱使革命者——这个不断壮大的、非均质的、内部存在差异的利益共同体——盲目而狂热地向旧制度复仇。多伊尔的研究,恰恰表明了这种历史偶然性,与其追问大革命何以出现,倒不如考察大革命的功能:“法国需要大革命释放这些资源”,维系其作为强国的资源,它们“被其政府体制、社会组织和后来的革命者称为旧制度的文化抑制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代读者距大革命愈发遥远,可对希望理解今日世界如何到来的读者而言,不断回到大革命,可能是无法拒绝的要求。而受惠于“后视之明”,他们对大革命的理解,在学者的努力下不断加深、拓宽,而这或许是身陷大革命的群众所无法想象的。在大革命的遗产中,民主、共和固然要反复提及,但是不惜一切、狂热血腥的暴力,当然也不能忽视,但更多时候,或许只是意识形态的选择性失明。

  《法国大革命》读后感(五):和谐·举例

  ★第一章 回响

波兰人先是于1794年高唱《马赛曲》以抵抗对其祖国的瓜分,后来又于1956年唱着《马赛曲》反对苏联的暴政。□□□□□1789年革命之后,没有几个国家不曾经历过类似的场景,

  ┗━━ 20世纪的平行线

列宁、斯大林、希特勒□□□□□这样的人物,已经取代罗伯斯庇尔或丹东,成为革命者的典范。即便是曾经独一无二的断头台恐怖,在犹太大屠杀的毒气室、古拉格有组织的暴行、□□□□□柬埔寨的屠杀场景之前也已相形见绌。

  ★第五章 起点 ┗━━ 理性化

因此一个必然的推论是,当这样的狂热者得胜时,如在20世纪的俄国□□□□□,大屠杀的惨剧便再度上演。以这种代价取得的胜利,无法持久存在下去。

  ★第六章 位置 ┗━━ 二百周年

然而,最沉重的打击不是来自学界的修正主义者和后修正主义者,而是来自苏联令人震惊的垮台□□□□□。

  ┗━━ 梦想的终结?

跟深受它和它的朋友们尊敬的原型政权比起来,它付出的生命代价要沉重得多。□□□□□如果这些政权是法国大革命真正的继承人,
本文标题: 《法国大革命》读后感1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509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九门提督》观后感精选《世界哲学史》读后感摘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