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幽灵》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04-29 16:58:2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9

《20世纪的幽灵》是一本由(美)乔·希尔(JoeHill)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3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20世纪的幽灵》精选点评:●令人惊艳的恐怖小说●我能感受到其中的细腻,但他妄想用诡异和不合

《20世纪的幽灵》读后感摘抄

  《20世纪的幽灵》是一本由(美) 乔·希尔 (Joe Hill)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3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0世纪的幽灵》精选点评:

  ●令人惊艳的恐怖小说

  ●我能感受到其中的细腻,但他妄想用诡异和不合理让我感到恐惧。第一篇和充气男孩尚可

  ●惊悚小说总有办法让读者一直往下读,技巧性十足,学习

  ●有恐怖,但也有温情,这就是美国恐怖小说的一大特点。推荐。

  ●慕名来读大师的作品,有点惊艳,也有点看不大懂……

  ●《20世纪的幽灵》中,蔷花花蕾电影院里,年轻、美丽的伊莫金总是会出现在一个看电影的人身边,并且同他交谈。

  ●恐怖不止来自外物,更是发自人心

  ●入选,2009年版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排行榜海外版TOP 20(欧美部分) 入选,2009年版日本周刊文春推理推理排行榜TOP 10(欧美部分)

  ●15个恐怖故事,虽然情节各异,但都基本上都是在不动声色之间,让读者跟着书中的主角们去玩命奔跑!

  ●乔·希尔的《20世纪的幽灵》告诉我,什么才是真正的恐怖……来自心底幽深处的恐怖,其实就是人性

  《20世纪的幽灵》读后感(一):似曾相识的情节,没有惊喜

  《20世纪的幽灵》这本恐怖小说集的作者是斯蒂芬金的儿子,对前辈的模仿可以说是对他们的致敬,可也逃不出他们创作的影子,其中几篇按照电影《第六感》的思路去揣度结局八九不离十,所以桥段并不新鲜。这本书并非以血腥,亦或者氛围调动,形象塑造来凸显恐怖,所以对于重口的读者来说(比如说我)并不那么有吸引力,但这些小说读出了悲凉,几篇对家庭亲子关系冷漠的控诉太有写实意味,成长环境扭曲了人心,也成了代代相传的杀人狂魔(像极了《贝茨旅馆》里人物设定),也许成为鬼怪,才是对恐怖的终结。

  《20世纪的幽灵》读后感(二):这书也有删减?!Σ( ° △ °|||)︴

  原版包括15个故事。中文版莫名其妙地缺了第4篇《 You Will Hear the Locust Sing 》,封底却有介绍: “弗朗西斯曾是名人类,但现在变成了一只八英尺高的蚱蜢。当他歌唱的时候,卡里弗拉小镇的每个居民都为之战栗…… ”

  Christopher Golden的导读亦未收录。

《20th Century Ghosts》目录

  《20世纪的幽灵》读后感(三):永恒长眠的并非亡者

  2019年,由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科幻冒险电影《头号玩家》凭借对游戏艺术的真挚热爱以及玩梗无数,在中国大陆引爆空前口碑。影片中主角们闯进关卡酒店僵尸舞池内寻找关键线索的桥段尤为惊艳,而该场景的原型正来自于1980年上映的斯坦利·库布里克经典恐怖片——《闪灵》。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闪灵》的画质可能有点老旧过时了,但那座山间酒店阴森诡异的氛围却丝毫不受影响,时至今日依旧让屏幕前的观众们感到不寒而栗。

  恐怖、惊悚、悬疑,此类文学元素长期以来都备受偏爱。人们一边被吓得心肝乱颤、尖叫连连,一边又对它们充满好奇、欲罢不能。通过一个个或怪异或可怕或猎奇的故事,作者们尽情释放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使我们得以窥见人性中深藏的真实面。由悦读名品出版公司带来的黑色幻想短篇集——《20世纪的幽灵》,可以说是这方面的集成者,在21世纪幻想小说界也算得上颇为亮眼。一口气读完《最佳恐怖新作》、《充气男孩亚瑟》、《黑色电话》、《斗篷》、《死而复生的鲍比》等15个完全迥异的篇章,不得不佩服于作者对于黑色题材天生的驾驭能力。

  年轻女孩儿伊莫金·吉尔克里斯特19岁不幸香消玉殒,1945年后她的鬼魂出没徘徊于玫瑰花蕾电影院里,时常坐在看电影的人身边,是名副其实20世纪的幽灵。令人不解的是,她似乎无意去吓唬捉弄谁,每每现身更像为了安静地欣赏一会儿热爱的电影,了却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憾。当我天真地期待一段“人鬼情未了”的动人爱情,她却在玫瑰花蕾翻新重开那晚,毫无征兆地夺走了亚力克的生命,用一种极其浪漫的方式。电影院因“闹鬼”而声名鹊起,人们应伊莫金的召唤纷至沓来,一时间光怪陆离,盛况空前,而这热闹的气氛下几乎充斥着诡异和荒诞。也许自20世纪起,幽灵间也不再流行从废弃的枯井和阁楼爬出来索命,世上最难测莫过于人心,“鬼”藏于人,此亦是人间真实。

  如果说20世纪的幽灵篇尚残存一丝温情的话,到了亚伯拉罕之子里,恐怖的狂气则全面爆发。说实话关于吸血鬼确有其事还只是主人公父亲的妄想这一点,仅凭给出的信息根本无从断定。然而正如1692年发生于美国的塞勒姆女巫审判惨案一样,那些不明真身、虚无缥缈的“怪物”仿佛一剂引子,成功地激发出人性中最脆弱与残忍的部分。屈服于无端的恐惧和想象,人类开始对自己的同胞进行无底线的迫害,而这恰恰才是散播恐怖与灾难真正的源头。麦克斯父亲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看看你都让我干了什么”宛如一道诅咒,最终让全家人都陷入了疯狂。麦克斯虽然选择了反抗,将木桩钉入自己父亲的心脏,但读者们都心知肚明,这一切远还没有结束。作者仅用短篇的长度便完整营造出令人毛骨悚然的阅读体验,确实非常难得。

  最后一点,既然开头提到了电影《闪灵》,那就不能不八一八其原著小说作者,大名鼎鼎的斯蒂芬·金,以特别高产著称的美国畅销书作家。其作品为电影、系列电视剧和漫画书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涉猎题材范围之广,涵盖科幻小说、奇幻小说、悬疑小说、影视剧本乃至舞台剧剧本等等,你甚至还可以在克苏鲁神话体系小说里看到他的署名,而本书作者乔·希尔正是这位当代悬疑大师之子。据说为避免借父之光的嫌疑,创作时特地使用了笔名,没想到一举成名,处女作《心性礼盒》曾获得雨果奖、世界奇幻奖的殊荣。就我个人观感而言,他在描写、叙事和行文风格方面或多或少受到其父亲的影响,连金老屡次被人诟病的“啰嗦”(场景、人物心理、对话描写过于细致)的特点都有一定程度的保留,但我倒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多丢人的事。显然乔·希尔在父亲的基础上,正逐渐发展出鲜明的个人风格:他擅长用不带立场、冷静的口吻来叙述,冷不丁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使人回味无穷。《20世纪的幽灵》算得上一个不错的开头,我们大可尽情期待他今后更加精彩的作品问世。

  《20世纪的幽灵》读后感(四):什么样的恐怖小说才是真正的恐怖小说

  恐怖,本意是指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看到暴力、血腥的场面而引起的恐惧。多数情形下,恐怖并不是一种为大多数人所喜欢的情绪反应,但执著于其中的人亦为数不少。究其根本原因,根据研究当代大众文化的专家张颐武的观点,恐怖文化实际上是契合了全球化、市场化的快速发展变化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人们内心中的某种不安和焦虑。对于这些负面情绪,郁积于心当然不可行,但又基于避险心理而没有人肯亲身尝试,所以就需要通过阅读恐怖小说、观看恐怖电影来进行宣泄。

  能够带给人以恐怖感受的,不外乎通过文字和图像两种形式;而能够让这样一种情绪反应留下更加深刻印记的,莫过于文字。真正写得好的恐怖小说,善于在不动声色之间,让读者自己不由自主地主动去想象,而且越想越恐怖,从而收到效果。也即越想越恐怖。而真正的恐怖实际上来自人的内心,也即可以认为是人内心中某种不足为外人道也的恶念的投射。以这个标准来衡量恐怖小说,就可以看得出来,乔·希尔的《20世纪的幽灵》的真正恐怖之处到底是什么。

  《20世纪的幽灵》是美国作家乔·希尔的一部短篇恐怖小说的合集,也是其中一个恐怖故事的名字,全书收录了15个恐怖故事。每一个恐怖故事中,乔·希尔都在一本正经、煞有介事地叙述着一个恐怖故事。他的恐怖故事又并非纯粹那种一看上去就足够可怕、可恶的恐怖故事,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上仿佛在不经意间就体现了出来,有时甚至是出于一种无事生非——不必等可怕的事情来找你,你自己就主动鬼使神差地去自蹈死地;但能不能全身而退,那就得看各人的造化了。当然,乔·希尔可以“帮忙”——他担任的本来就是那个创造者的角色,添点油加点醋那是捎带着就办好了!剩下的,就是读者开始自己的恐怖故事“再发现”之旅了!每一篇恐怖小说,乔·希尔称之为“黑色”小说。

  当然,乔·希尔无意于一开始就吓人,或许是他觉得那样不太好玩。他就是隐身于小说之外,让小说中的角色们通过自己的言行、经历再现一个恐怖故事。《最佳恐怖新作》中,爱迪·卡罗尔显然难以想象,所谓的恐怖故事居然并不只是故事,它远比故事本身更可怕——因为那就是一件真实的事情。完全可以想象,当想象中的情景真的变成了现实,比如贞子果真从电视机里爬出来,那该是一种何等的恐怖感受!《20世纪的幽灵》中,蔷花花蕾电影院里,年轻、美丽的伊莫金总是会出现在一个看电影的人身边,并且同他交谈。当然,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死亡交谈,交谈者最终都会死于非命,几乎没有人能够例外——亚力克不相信这个,但是很显然他还是无法改变这个最终结局!但与其说是因为伊莫金的魔力,不如说是亚力克内心的焦虑使然!15个恐怖故事,虽然情节各异,但都基本上都是在不动声色之间,让读者跟着书中的主角们去玩命奔跑!

  仔细想来,其实再恐怖的故事,也不过只是一个故事罢了。故事当然往往都是虚构的,但只不过如果故事变成了不是故事,真真切切地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体现于人的行动之中的时候,那就真的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了!比如《亚伯拉罕之子》中,一开始还真的看不出来什么,不就是一个严厉的父亲对两个孩子近乎执拗的要求与禁令吗?直到神秘书房与地下室的真正秘密随着两个孩子的“探险”而得以一步步呈现,再加上父亲的揭秘,恐怖氛围才真正形成,并让读者直为两个孩子的可怕遭遇而着急——幸好,乔·希尔给出了一个让人大松一口气的结局!还好是那样……

  乔·希尔是“现代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如假包换的儿子,也完全继承了父亲这方面的创作才华。不过,乔·希尔显然并不想借着“斯蒂芬·金之子”这个招牌来显示自己的存在,他踏踏实实地“码”了十年的文字,一举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20世纪的幽灵》中的15个恐怖故事,或许只是他的“小试牛刀”而已。

  只要读者能够顺利地沉浸在每一个故事中,并且从中感受到乔·希尔的用心良苦——他懒得去讲废话,也不纯粹就是想要吓人——那就说明,他的恐怖故事讲得还真是够出色的!

  《20世纪的幽灵》读后感(五):鬼也逃走了

  曾听说住在罗生门的恶鬼,因为害怕人性的残忍而逃走。——《罗生门》看完乔·希尔《20世纪的幽灵》后的第一感受,脑海中竟是联想到与其没有关系的电影《罗生门》的这一句话。

  先来说说作者吧——在阅读此书前,我从来都未听过这个人。“乔”很熟悉,“希尔”也很熟悉,但连在一起就不认识了。捧着书翻开作者简介,才意外他竟是世界著名的恐怖悬疑大师斯蒂芬·金的儿子。在感到吃惊的同时又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金大佬的儿子与他父亲不是同姓的呢?emmm……作为一个萌新表示不太理解,不知有没有大佬能给小弟科普下。ok,扯远了——反正得知他是金的儿子之后,好奇心彻底被点燃,燃烧得更加强烈。不过伴随着好奇同时沸腾的,是掩盖不住的担心,担心自己会不会因此而期望太高却只落得失望,担心希尔会不会因为顶着父亲的名号而倍感压力,担心希尔是否只能追随父亲的影子而无法形成自己的风格……很多很多,作为一位世界著名的恐怖大师的儿子,同样踏上写作的道路,难免会被关注与比较。不过,当我读完《20世纪的幽灵》后,心中交杂的百感都通向了一个准确的答案:乔·希尔没有模仿他父亲的影子,他在做他自己,虽然青涩,却蕴含隐藏不住的强烈潜力。

  关于“恐怖”,我个人的理解是,最基础便是最直接、最表层的感官上的刺激体验。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费尽心思变换着花样以各种血腥、恶心、重口的元素给予观众恐怖感觉的数不胜数。当然并没有贬低这类风格的意思,历史上也有不少经典无可复制的作品源自于此。只是说,现在不直接卖弄恐怖元素、甚至风格定义与“恐怖”相去甚远的作品,通过巧妙高超的写作能力,反而能给予读者更毛骨悚然的颤栗感。读者阅读一篇小说,约等于“再创作”这篇小说。作者利用自己的文字技巧,达到与读者“通感”的地步,并令读者难以抑制个人联想力,在脑海中浮想联翩,越细思越极恐,越恐惧越禁不住继续往下想象,这也是恐怖小说的魅力所在。

  不同于存在妖魔鬼怪的传统恐怖作品,乔·希尔这部虽名为《20世纪的幽灵》,实际上本书收录的15个短篇中出现超自然生物的篇目不多。即使是同名短篇中的“幽灵”,也不带一丝令人惧怕的味道,反而结合整个故事,在它与主人公身上却流露出一股执着、浪漫与淡淡诗意的气质。但是意料不到的结局瞬间,搭配怀旧电影院背景营造出来的神秘、未知的氛围,却营造出一种天真与单纯,同时又会令读者产生背脊一凉的体验。

  可见乔·希尔的“恐怖”是抑制的,他不会直接将“恐怖”展现出来,也不急于一股气带领读者进入恐怖的气氛中。你甚至读完也无法具体说明他的恐怖之处在哪里表达释放,但鸡皮疙瘩、倒吸一口凉气便是最真实最有力的反映。为什么会如此呢?相比起传统利用某个瞬间点制造突然惊吓的念头,希尔的恐怖是细水长流缓缓积累的。没有夸张没有戏剧性,犹如“化骨绵掌”,从开始到结束也许没有能造成落差或印象特别深的爆点,殊不知早在读者察觉不到之间将他的技力灌输沉淀于心底,读者的一切体验都是他技巧的反映。但这种技巧不易察觉,因为不卖弄不炫学,所以显得“真”。

  除了《20世纪的幽灵》,例如还有给我印象最深的《充气男孩亚瑟》。它没有传统恐怖小说应有的元素,反而以一个幻想的背景讲述了一个残酷童话,最终结局落入灰色的哀伤之中。这篇具体风格偏向奇幻,不过充气男孩从诞生到死亡的过程,充斥着不少来自于人性残忍的宰割,与如孩童般纯洁、美好、充满理想的亚瑟相比,这种反差不仅在挑战我们的不忍底线,同时还带来针对自身的反思,对孤独的释义,对特殊人群的关怀,各种蕴含的意味相辅相成。鬼始终是假的,假的始终是假的,我们即使被吓着了但都很清楚这个前提。而《充气男孩亚瑟》利用超现实背景反映现实社会中被大家忽略的角落,才更令我们感到惊恐,最重要是这种惊恐并不会一瞬即逝,它会持续影响读者的情绪。可见,希尔不仅想写恐怖小说,他不想自己的作品只有感官上的恐怖。“噢,很恐怖,恐怖完了就没了”——他不愿读者只有如此简单的快餐感受。所以他利用不同风格背景,意旨带来更深刻更有营养的生活思考,同时从“真实”作为切入点,带来深层次的恐怖。

  恐怖不止于现象。很多事情归根究底是因为人性,才变成恐怖。正因为人性比鬼更加恐怖,所以连鬼也在希尔的小说中也“逃走”了。

  据闻此书是希尔的第一本作品。其他篇目也各有特色,不少地方都值得琢磨一番,不过比较遗憾的是此书没有收录他口碑里最优秀的《你会听到蚱蜢歌唱》(据说是因为尺度太大无法过审,所以只能在书的封面稍微致敬一下),实在太可惜了。

  综合来说,乔·希尔虽然水平还无法和他老爸相提并论,且行文、情节设计有不少方面显得比较稚嫩拙劣,最终作品造成的效果火候还差了那么一点,不过处女作做到如此程度,可谓潜力尽显,未来可期。这部作品多少有点遗憾,但我十分期待他接下来的新作。

  之前不认识他,现在记住了。

本文标题: 《20世纪的幽灵》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486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休谟读后感100字《我的事业是阅读》经典读后感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