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西方经典文库系列》的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 2020-04-27 14:31:1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4

《人生的智慧西方经典文库系列》是一本由阿图尔·叔本华著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35.00,页数:27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人生的智慧西方经典文库系列》精选点评:●智者箴言,留给后人的财富。警惕自己太看重他人对

《人生的智慧/西方经典文库系列》的读后感大全

  《人生的智慧/西方经典文库系列》是一本由阿图尔·叔本华著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5.00,页数:27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的智慧/西方经典文库系列》精选点评:

  ●智者箴言,留给后人的财富。 警惕自己太看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最廉价的骄傲就是民族骄傲。 别人辱骂挖苦的人是我吗?不,因为他所说的那个人与我不符。 易发生的不爽的事情就把它当做必然发生之事,不要幻想会有另外的结果,但是要总结经验教训。 抵制周围无意义的人和事。 对别人的行为发怒就跟冲一块在我们走路时滚动着的石头发脾气一样,愚蠢之极。 不能太迁就和顺从任何人。 对于某个新进结识的人,我们不要评价太高。 不要与已经断交的朋友言归于好。 懒惰,自私,爱慕虚荣。 如果两个人做同一件事,那么他们所做的就并非同一件事了。 如果我们想要为自己的判断找到信众,那么我们就要冷静而不带激情口吻地表达出来。

  ●还短什么评,世界于他就是层透明窗户纸,读完真牛逼的精彩和爽快,花了两天一口气读完,缓估计得十天半个月

  ●获取幸福的谬误莫过于寄托于寻欢作乐,因为我们企图把苦难变成接连不断的快感、欢乐和享受,幻灭感就会接踵而至;与这种生活必然伴随而至的还有人与人的相互哄骗与欺诈。首先,生活在社交人群当中必然要求人们相互迁就和忍让;因此,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一个具有思想天赋的人过着双重生活,一种是个人的,另一种则是思想上的。后者逐渐成为了他毕生目标,而前者只是作为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而已。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双重的智力:一重用于应付日常的关系,即关乎意欲的事情,在这方面与常人无异;另一重则发挥在对事物的客观把握上面。

  ●悲观主义的花朵儿...

  ●后半本看的时候较有共鸣。前半本有种文青在喋喋不休的既视感。看完后发现很多微博段子网红鸡汤的起源都是这儿。以及,作者一直在在安利他的获奖论文。

  ●“在青年时代,我们之所以感到喜悦和生活的勇气,部分的原因在于,我们正在爬山,没有看到死亡;因为死亡在山另一面的山脚下。但是,当我们翻过了山头,我们才真实地目击死亡,而在此之前,我们只是对它略有耳闻而已。”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一位长者的人生经验

  ●你的本身是多么珍贵啊,时转星移,不忘精神需求,只有真正的需求,才有真正的享受 叔本华时62岁所著 人生的几个阶段,以后再读

  ●最柔情的莫过于,用冷酷有如手术刀般的哲思去剖析人生总总,却又不吝苦心劝解别人如何过好一生。最后一章几乎每页都划了一半字句,值得一读再读。

  《人生的智慧/西方经典文库系列》读后感(一):自我迁就的智慧

  正如书中序言所讲,其中有些不过是亦正亦邪的小聪明而已。本书所讲的智慧,大多不能被定以为哲学的范畴,充其量只是一些人生的指导和领悟或者称其为哲思。叔本华对人生的智慧的阐述并没有对我起到太大的作用,很多时候本书就像是一本心灵鸡汤的合集,只是有些艰涩和痛苦的意味,其中缘由就在于叔本华所说的“幸福学”。另外,书的内容甚至夹杂着叔本华的“耿耿于怀”无论是对双重幸福的定义,即人的所有(财富、权利等)和人的自我(思想、趣味等)以及对黑格尔等人的非议,似乎都是叔本华在书中宣泄情绪的表现,甚至也不乏存在些性别歧视的旧思想。只是,书中真正的智慧不可否认,幸福是不断消除痛苦的过程,而非追求快乐。在暮年,对待所有事物总需一个平淡的态度和“孤独”。可殊不知,这里的各中智慧,生活也让我领悟了。此外,本书作为一本折中的形而上学著作,显然没有让我心悦诚服,我期待文中出现过无数次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人生的智慧/西方经典文库系列》读后感(二):读书笔记

  1.人的个性,即人怎样看待周遭的一切,对于幸福的影响作用远大于物质和他人的感受

  2.乐观

  3.保持健康

  4.我们的担忧苦恼恐惧愤怒嫉妒,大部分都和他人对我们的评价有关,而这些无关紧要

  5.我们的幸福来自内心的安宁和知足

  6.人生是为了远离痛苦而非沉迷享乐

  7.用日记记录下对过去的反思

  8.不要把自己的想法立刻告诉别人,也不要太把别人的话当真

  9.不要反复回顾已经成为现实的事情,也不要为未来可能承担的风险而担惊受怕

  10.想象一下,失去了现在已经拥有的东西

  11.对于意外不悲不喜,坏事可能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

  对于在计划中多考虑糟糕的情况,我不敢苟同。那些不幸并不是必然会发生的,真正出现的情形与想象中的不一定相同,想得太多也是杞人忧天。这一点,前文不是已经阐述过了么?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人生的智慧/西方经典文库系列》读后感(三):智慧带来自由,经验带来幸福

  人的存在分成人的自我,人的所有,人在他人眼中的样子(显现)。

  人的自我是意志,人的所有和人的显现是表象,成为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人面向自我,是向内部抵达真实。有真实即有虚假,所谓虚假,准确地说,是建构。

  人要生存,本能追求安全、稳定,群体生存,追求群体的安全、稳定。

  群体的安全建构起律法,群体的稳定建构起道德等行为规范。行为规范像是打分类体育比赛,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平庸即最优。

  “时代只会重视那些毕生为俗事操劳的人;这些人服务于刹那的无常,因此也就属于这个时代,与这个时代生死与共”,“但凡那接触的事物一横空出世,众多的平庸之辈就会群起而攻之”。

  大众自愿地与统治阶层共同建造避风港,对出海的人施以惩罚。

  尼采说,海上风浪大作,一切都在海中。突破建构是痛苦的,停留在真实之地是孤独的。“谁无法消受孤独,谁就无福消受自由。”

  因此,意志比表象更根本、更彻底,决定人的幸与不幸。

  在《人生的智慧》里,叔本华的论证到此为止,他没有继续行走在通向自我、真实、孤独的路上,没有直面积极的痛苦。他选择回避,减少苦难,获得幸福。

  自由带给我们的,是幸福之外的一切。

  智慧带来自由,经验带来幸福。叔本华选择教人幸福。

  《人生的智慧/西方经典文库系列》读后感(四):人应该有点悲观主义

  一提到叔本华,自然而然地会想到悲观主义。叔本华反对乐观主义,他认为所有的享乐无非是幻觉,享受皆为镜花水月,为错失享乐而愁肠百结,则可笑之极。正如他自己所说:“谁要是完全承认了我的哲学教导,并因此也就知道,我们的整个生存不会变得更好。”

  幸好,我没有完全承认叔本华的哲学教导,我还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

  《人生的智慧》虽然叫“人生的智慧”,却不全然是智慧,有些只是亦正亦邪的小聪明而已。书中谈到了人的内在,即人要拥有强大的精神能力,享受高级快乐;谈到人的外在,即财富和荣誉,他强调财富应与德才相匹配。之后叔本华又讲到了建议和格言,建议我们经常反思、学会宽宥自己、关注当下,等等。书中讲得虽然全面,在阅读时还是要选择性吸收,因为若全盘接受别人的建议而不结合自身进行思考,便会使人麻木。

  书中虽然谈到了乐观对精神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却还是免不了悲观色彩。叔本华说:“我们眼前的世界就如一个伊甸园,我们所有人却都降生在阿卡甸高原。然后,我们渴望现实生活,追求成就,承担苦难,这些使我们深陷世界动荡之中。”

  我想有一点悲观主义没什么不好。有一点悲观主义,便会认清现实的苦难,心中多一份坦然;有一点悲观主义,我们便不会自命不凡,愤世嫉俗,从而脚踏实地;有一点悲观主义,我们便会逃离幻想,关注当下;有一点悲观主义,我们便会与这不完美的世界妥协,少承受些许苦痛。

  亚里士多德说:“理性的人追求的是免于痛苦,而非寻欢作乐。”叔本华认为这是人生智慧的最高原则。心中有一点悲观主义,也是符合了人生智慧的最高原则吧。

  《人生的智慧/西方经典文库系列》读后感(五):个人记录

  这是一位真诚的导师。

  华科出版社的译者序对于了解这本书而言是一篇很好的材料,其中简要地介绍了叔本华的人生轨迹和哪些事件对他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比如第四章里在写完“公民荣誉、公职荣誉、两性荣誉”后,不是再起新议题,而是将船开进了一道浅水湾,开始大书特书“骑士荣誉”和“女性(集体)荣誉”,以不成比例的篇幅对二者进行了层次丰富的抨击,结合序言一看恍然大悟,原来源自于大学同学的“庸俗”和母亲的疑似不忠。

  在认识到叔本华是多么真诚地在书中展现自身对这个世界的好恶之后,全书更清晰的两条轨迹也昭然若揭:少年时代对社交形成厌恶、青年时代遭致黑格尔打击。这几乎构成了前五章的所有内容,一至四章在论述自己的哲学体系后,将黑格尔式的荣誉和头衔贬为庸人的向往,第五章下笔更为辛辣,直接将参与社交的人视为“乌合之众”、“卑鄙无耻者”、“害虫”、“傻子的滑稽戏”(听起来很像马基雅维里描述的“群氓”)。

  诚然,不论他的个人悲喜经历,我也很喜欢他的学说和多数他对人生诸事的看法。在世俗化日益加重的今天,江河日下礼崩乐坏的历史进程中,看到叔本华提供的这条“内求诸己”的人生道路不免兴喜(原来人类还是有希望的)。当然看完整本书,对他的思想只是略窥一斑,不做记录,后续还需要补足主要著作。

  第五章写得更为通俗,我的理解中叔本华被悲观主义和犬儒主义占据:放弃享乐、注重当下、仇视社交、在更悲惨的人身上寻找慰藉。表达完这些观点后,叔本华在“我们对他人的态度”小节终于开始放飞自我,疯狂输出,用36页篇幅写出了一篇几乎完美的社交工程学教程。他毫不掩饰他对虚伪的社会交际的洞见,把脏的乱的人性中的污垢渣滓统统倒出来,蹲在地上一五一十地细说残渣中哪些是看起来很美好的呕吐物哪些是真实的粪便。料想再热衷于社交的人,看完后头脑也会神清气爽(虽然他们并没有时间看书)。

  所以看得出叔本华相当秉持精英主义观点,当然这是指智慧层面的优越者。六分之五的庸人被欲望所支配,为了交换物质利益组成集体,因物质欲望的易失而感到空虚,为了避免空虚进一步拥抱集体,在社交行动中展示骄傲或寻找虚荣,年迈后物质享乐逝去而留下空乏的精神,脑袋空空地结束一生。他们是有限游戏的信奉者,可惜的是没有什么人能以胜利告终,正因如此叔本华所讲述的人生的智慧才弥足珍贵。读到最后,愈是接近他的垂暮之年,愈发觉得他向往的是这种宗教的救赎,“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可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当下,有六分之一能好好静坐下来看完这本书吗?

本文标题: 《人生的智慧/西方经典文库系列》的读后感大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431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温故一九四二经典读后感有感短发姚笛高调复出无人睬,出轨男星事业照火为哪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