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04-27 12:10:1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3

《战略》是一本由[英]劳伦斯·弗里德曼(LawrenceFreedman)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48.00,页数:10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战略》精选点评:●是一部历史书?!商业部分没看完,先放放。

战略读后感1000字

  《战略》是一本由[英] 劳伦斯·弗里德曼(Lawrence Freedman)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48.00,页数:10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战略》精选点评:

  ●是一部历史书?!商业部分没看完,先放放。

  ●这是一部很有意思的书,作者将古今战略及战略思想融为一部历史,横跨军事、工运、政治、经济、商业、管理等多个领域。战略是一个很虚的概念,其实读完本书我也没能完全搞明白,将这样一个虚无的概念演绎成书,作者也是匠心独运

  ●可以。

  ●先直觉后理性,运气好强过计划通。时空距离越长,蝴蝶效应就越明显。打经验牌不总是有效,怎么说话最重要。学战略不如学写开放式结局的剧本。

  ●战略5论

  ●内容一般,翻译尚可。

  ●可读性还好。只看了经营的部分,剩下慢慢看战争和革命。给经营战略的二分法提供了一个更好标准:1. 经济学的(或曰泰勒系、定位),战略(通过分析计算)寻求公司在内部或产业上的最优资源配置;2. 社会学的(或曰梅奥系、能力),关注人的特质、激励、行为准则,以及人与组织、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黑猩猩的行为和权位、利益有关。它们用梳理毛发、发生性行为、提供食物等手段拉拢潜在支持者,拉帮结伙建立同盟。它们也懂得控制冲突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合作共处。激烈争吵之后,它们会相互亲一亲,修补关系。它们还会刻意展示自己的弱点,目的是获得对方的信任。”

  ●比预期还要通俗易懂。

  ●裂墙推荐!

  《战略》读后感(一):采访作者劳伦斯·弗里德曼爵士

  劳伦斯·弗里德曼爵士(1948—)为伦敦国王学院的荣休教授,英国枢密院成员、英国学术院院士。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战略、核战略理论、国际关系、冷战和军事史。他曾担任伦敦国王学院副校长和战争研究系主任。他是福克兰战争的英国官方史官和伊拉克战争调查委员会成员。

  他的《战略:一部历史》已由社科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品牌推出中文版,《战争的未来》也将推出中文版。

  2019年9月,陆大鹏在牛津采访了劳伦斯·弗里德曼爵士。

  采访正文见:

  https://www.douban.com/note/694412632/

  《战略》读后感(二):策略思想的导游手册

  这是一部简明的策略思想史,每个部分(主题)可视作以经线划分的板块,每个小节可视为散布在某经纬度上的节点或景点,章节内的文字就是导游词了——若干的策略思想从何而来,其背后的构建意图,以及它们的意义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尽管有时候听上去像是拿着风景快照来讲演。

  作者是一位好导游,张罗本书引进为中译本的团队更是棒棒的!

  以下便是用矩阵表达的各个景点,方便各位概览和选取,书随人走,常读常新。

  《战略》读后感(三):心得体会

  1.战略不同于战术。我觉得罗胖子说的对,战略就是围棋,战略的目的在于找到下一个平衡点。

  2.孙子兵法教我们的就是要以强胜弱。就算是以少胜多,也是局部优势以强胜弱的集合。

  3.战争摩擦力这个点值得多阐述。

  4.看这个书的时候正好新冠在闹腾。知道自己是在战时还是平时太重要了,战略完全不同。红会那些大佬肯定就拎不清这点。

  5.克拉塞维茨:毕其功于一役。李德哈特:不可能的。得耗。当然最好别打,不小而屈人之兵。富勒:想得美,能心理压服当然好啦,可能嘛,该打还得打。

  6.合理利用非理性,表现出“局势多少有点失控”,从而让对手无法忍受。好战略。

  7.游击战是带来不了胜利的。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对手的。

  8.只会打仗的肯定不是战略大师。战略大师必须会讲政治搞平衡。然而这确实很难。

  9.只求目的没有手段,都是耍流氓,不管你目的多崇高。——马克思韦伯

  10.之前老有人说鲁迅只提出问题,不解决问题,只破坏不建设。废话,破坏都是义务的,凭什么建设,你给人家什么了人家就得给你建设。托尔斯泰能帮你建设,你听他的么?作家给的方案你敢实施么?

  11.在底层战略那,对马克思和社会主义革命小有微词以后,还是倾向于宣扬起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狡猾。不过革命或者运动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暴力问题。暴力为猛药,可救命,但量多必死,不该吃的时候吃,也死。

  《战略》读后感(四):越战之美国的大败局

  战无不胜的美国在越南却大大吃了个败仗。

  战争始于越南内战,对阵双方是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共产党和吴庭艳领导的亲美政权。

  二战结束后,冷战开始。美国的首要“安全威胁”是共产主义的力量。为避免红色力量在越南取得胜利,从而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美国不惜向越南派兵援助。

  美国虽然技术先进、理论精巧,却还是不免吃了败仗。原因就在于其战略上的失败。

  一、暴力的战略

  作者介绍了从克劳塞维茨、到约米尼一直到美国经济学家、博弈论专家谢林的观点。这一部分是本书最精华的部分。作者深入历史,介绍了军事斗争的种种战略。

  二、底层的战略

  该部分讲的是政治,是讲处于弱势的一方如何通过发动群众战胜强大的对手。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共产党的兴起和战略。

  三、商业的战略

  该部分讲的是经济。自从核武器发明,拥核大国纷纷采取核威慑政策。第三次世界大战得以暂时避免。各国竞争开始集中在经济领域。经济学也开始代替战争论成为世之显学。这个部分介绍了在兰德公司任职的经济学的奠基人,以及波士顿咨询公司等企业顾问和迈克尔·波特等的思想。

  读毕此书,不得不佩服西方现代化的思想体系,运用了复杂的数学工具和实验方法后,把理论发展到了一个精致而简洁的境界。

  没有战略是万万不行的,但有了战略也并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第一是战略有可能是错误的。第二是现实情况是瞬息万变的,计划总赶不上变化。好的将军从来不是按照计划一板一眼打仗的,而是根据战场的形势不断调整。

  再回到开头越战的例子。在越战中,美国的总体战略是错的,因为它在打一场不对称战争。胡志明领导的北越打的是人民战争。用的是游击战的打法。如果是要打常规战争,美国必胜无疑。但面对跟广大民众站在一起的胡志明,其唯一致胜的办法是消灭所有支持胡的民众。这无疑是不可能的。

  所以克劳塞维茨讲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要得到政治利益。而最大的政治利益有赖于和人民站在一起。美国脱离了越南民众就是它最大的战略错误。

  《战略》读后感(五):战略何以成为大历史?

  英国著名史学家、伦敦国王学院教授劳伦斯•弗里德曼素来以军事史写作闻名。《战略:一部历史》是他的突破之作。该书围绕着“战略”一词延展发散,思维开阔,涉及到历史的方方面面。书写“战略”的过程,就是建构大历史的过程。

  战略是一部演化史。如同弗朗斯•德瓦尔的《黑猩猩的政治》,还有珍妮•古道尔的研究成果所表明的,“政治的起源比人类更古老”。在早期人类社会和黑猩猩群体的行为模式之中,掩藏了战略的一些基本特征,比如结盟方式和权力斗争。

  战略是一部思想史。《圣经》被当做战略三大起源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演化和希腊人)。对《圣经》文学,尤其摩西《出埃及记》的分析表明,圣经故事明显倾向于将欺诈作为一种至关重要的战略实践。与此相对应的,是约翰•弥尔顿《失乐园》里撒旦的战略,这是一个有关自由意志的基本问题。再后来,尼采说“上帝死了”;再后来,存在主义对这个“荒谬的世界”发出西西弗斯式的诘问,自由不是超脱,而是在世界的无意义中发现自我的意义。

  战略是一部军事史。“战略”一词最早的正式使用,就是出于军事方面的概念,在西方,源于希腊语“strategos”,意为军事将领、地方行政长官,后来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弗里德曼对军事战略的考察是本书最详实的内容。拿破仑战争、美国内战、希特勒的进攻、越南战争……在他纵横捭阖的论述中,清晰可见军事战略思想的演化,军事在从前往往作为压倒性的征服力量,而当代社会则更多地用于威慑,博弈论被认为是新战略的标志性方法论。《孙子兵法》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始终贯彻其中,不论战术如何千变万化,如果缺少全局筹划的眼光,其结果就是必然的失败。

  战略是一部革命史。马克思及其为工人阶级服务的思想被弗里德曼阐发为底层颠覆社会秩序的一种有效战略。即对于革命来说,意志和军事技能与物质条件同样重要。弗里德曼还考察了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如恩格斯、罗莎•卢森堡、列宁、赫尔岑和巴枯宁等人,思想宣传和意识形态如何在革命中发挥作用呢?而类似毛泽东“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指导思想,又是如何借助游击战这种“隐形军队”的战术方法,实现其目标?

  战略是一部社会史。“非暴力不合作”如何成为民权运动利器?1968年为什么会成为“世界撞击之年”?社会史的考察涉及到托马斯•库恩与米歇尔•福柯等人有关“框架、范式、话语和叙事”的探讨。身处媒体时代,塑造、传播意见和展现事实的机会纷繁芜杂。弗里德曼以美国总统大选为例:媒体让尼克松变成了一个比人们想象中更可爱的人;罗纳德•里根通过演讲打造了新的宗教政治;奥巴马的竞选班子准备了超过五百万个选民邮箱地址……而我们作为2019年美国大选的围观者,见证了特朗普和希拉里的公开对峙,有网友形容这是一场“平民的叛乱”。

  战略是一部经济史。从洛克菲勒到比尔•盖茨到乔布斯,从美国福特到日本本田,从“红皇后”到“蓝海洋”,经济人随身携带克劳塞维茨和孙子的著作,围绕企业战略展开的竞争是经济社会没有硝烟的大战。弗里德曼强调了对竞争环境的定性,并阐述了计划型战略和应变型战略各自的利弊。联想到彼得•蒂尔的《从0到1》,我们或能更理解这一点。“道生一”的商业智慧说明,惨烈的此消彼长的竞争游戏并不怎么高明,“从无到有”的创新是更好的战略思想,可以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弗里德曼的论述当然并不像我的归类这样机械。我想使用一目了然的方式抽离出弗里德曼的主要观点,更加直观地表达这部作品跨越界域、穿梭自如,包罗万象的大历史理念。孙子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弗里德曼说:“战略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战略是一种理性的预先假设,它在具体实施中很难关照到各个细部,但当形势错综模糊并且难以预测时,它就会开始发挥作用。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战略拨开了迷雾,指引了方向。

本文标题: 战略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428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Docker——容器与容器云(第2版)》读后感100字云梯:从新人到达人的职场进化论读后感锦集
    Top